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设计美学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术课应该为学生提供服务,应该面向所有学生,美术教学方法必须具有多样性、开放性的特征。美术课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和实践相结合,积极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提高美术课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动手动脑活动,培养对美术的爱好,从中得到启发。应该深入分析美术课的特征,根据特征确定教学方案,不能局限于教材,美术课教学应该生动有趣,教学方法应该丰富多样,能够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对此,我认为可做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以亲切自然的教态亲近学生,展现自我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好孩子。”要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教师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所以,我在教学活动中始终保持着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去促进和学生在认知与情感方面的沟通,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使得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二、创造良好教学情景,展现美术课堂独特魅力
美术课堂是通过学生以个人和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并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练习而获取知识的。如果将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有助于实施“寓教于乐”,增强教学效果。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要通过美术的学习,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实现用美术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完善学生人格的塑造。
新课程强调尊重、帮助与引导。??美术课堂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热爱的一门重要课程。我在建立起学生学习美术课兴趣的基础上,去进一步引导他们用掌握的的美术知识去表现自己对事物、对生活、对美的感知,并激励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并放胆地去表现。这一表现的过程,也是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过程,更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表现能力的发展。因而,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充分注意与学生的沟通,要安抚学生在学习中畏难情绪,激励他们在学习中大胆发挥想象,确立信心,使之在心灵上能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更好地激活他们的表现欲。要强调的是,我们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得到肯定。
三、创设课堂文化情境,涵养学生人文精神
新课标指出,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而,在日常教学中,我尽可能的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这可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做到高效课堂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从开始就应引人入胜,让学生很快集中精力并对新课产生兴趣,因此我对新课的导入都做了精心的设计。我们知道,导课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实质上,教学艺术是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审美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和运用教学方法时应有独特的创造性,教学才会成功,才能形成一种活跃、生动的教学气氛,给学生一种真正的艺术审美愉悦。
五、拓展美术教学空间,提升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任务,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高尚情感,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将产生积极影响。反映在美术教学上,就需要拓展教学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创造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多一份自主创新的主动权,提高学生自我创新的能力。因而,我在一些学习内容上做了一些尝试,就是只提要求,不讲方法,或只讲一种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索,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去表现现实中丰富的生活、情感和事物。我认为,这不但给了课堂教学更为广阔的空间,也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具有独特作用。
一、设计美学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设计美学对现代设计本质和审美规律的研究不仅是为了有助于实现一般意义上的设计,而是为了实现一个更美的设计[1]。(一)设计美学与设计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美的追求是高层次精神需要和高质量生活的表现。美的设计是凌驾于功能之上的精神愉悦。设计美学可以提高设计师的审美修养及设计水平,同时也推动现代设计运动的不断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并不局限于经验的累积。只有人们站在审美的角度对设计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认识,设计才具有其存在价值。设计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载体,它的外在表现也充分体现了设计师对于审美的理解与表达。美学属于哲学范畴,哲学是文化的内在支撑。内在的成长,促进外部的发展;而外部的飞跃,也更加促使了内部的文化滋生。因此,两者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在动力,是相辅相成、互生互长的关系。(二)设计美学成为现在设计的重要根基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涉及了社会的诸多方面。然而,任何设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出现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它的发展则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优秀的设计师总有一套完整的审美理论体系,所以密斯的建筑设计具有强烈的个人特征。他的名言是:少即是多。这个原则奠定了他的设计方式和形态。(三)设计美学成为现代设计的指向标设计美学以研究设计的本质和审美规律为目标。当掌握了审美发展的规律之后,就会清晰地对未来设计走向作出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从历史发展的规律中可以探讨出未来观念的演变过程,同样的道理,审美的规律决定了未来设计的走向与发展。
二、设计美学的构成要素与现代设计
(一)材料要素无论是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广场景观设计、工业造型设计还是日常生活用品艺术设计,首先必须思考所用的表现材料和内部材料。如果设计作品是一个完整的“人”,那么设计师就是赋予这个“人”灵魂的开拓者。(二)结构之美结构的表现方式千差万别,造成这种原因的因素有很多,时代的变迁,人们审美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少即是多”成为了现代设计的“玉律”。这个“玉律”在过去要想得到完善和发展,需要设计师冥思苦想甚至绞尽脑汁,但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依靠新的科技,设计师可以省去很多纷繁复杂的试验。(三)无处不在的形式美形式是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在现代设计中,很多设计作品都是用形式说话,仿佛形式是设计作品的开场白,可以生动具体地表达作品的内涵。需要强调的是,从材料和结构出发设计出的产品未必不美;而从形式入手设计的产品如果背离了技术工艺的合理性,就不可能有美的感觉。(四)功能之美设计高于生活,却应当适用于生活。如果设计产品脱离了生活的轨道,变得不具任何功能性,也就失去了本身存在的价值。所以功能美成为了设计美学中必不可少的要素。通过实践和探索,我们可以得知形式来自功能;形式服从功能;形式表现功能。我们应当拓宽对功能的认识领域,将使用功能、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统称为功能。只有“形式依附功能”和“形式表现功能”,才有了理论的宽容度,因而真正成为全面的科学的设计原则。
三、设计美学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设计艺术家力图把自然美、社会美、形式美、艺术美和功能融为一体,设计出审美与功能兼具的艺术作品。现代设计虽然为人类的行为活动,但它离不开设计美学的理论支持,设计美学不但可以作为现代设计的标尺,同时也成为现代设计的灵魂。只有符合了现代美学的审美认识,才能真正设计出功能、审美与内涵相结合的作品。
四、结语
1 通过典型案例,培养医学生对美学重要性的认识
学生在进入临床见习/实习之前,对疾病的认识,例如皮肤及体表器官的创伤修复等往往停留在书本知识及老师的讲述上,缺乏直观的认识。为了让医学生能充分认识医学美学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笔者收集了以往大量的未按照美学原则治疗的病例图片及资料,对其进行视觉冲击,使其认识到未按照美学原则治疗对病患所造成的身心影响,从而在思想上认识到医学美容学习及美学素养养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例如,以皮肤创伤后外科缝合及美容缝合作为对比,收集了常见病例的术前、术中、术后以及长期随访的照片以及患者采访的视频,向学生展示两种不同缝合方法的优劣及对患者的影响,使学生一目了然。同时利用不同的典型病例,逐条列出破坏人体美的医源性因素,比如粗大的缝合针及缝线,术区张力的大小,手术切口的选择等,引导学生总结出破坏人体美的医源性因素。
2 利用自建的数字化模型,灌输美学原则
我科自建的“多层面3D数字化美学模型”是利用数字图形技术,在计算机上模拟3D人体,并以不同的色彩和分隔线明确的将人体的美学单位分隔开来,将美学参考数据(针对东亚人群)录入对应的美学单位,相应的美学单位都设置了扩展项目,包括“实例图片、详细数据等”,学生可以通过旋转人体模型,搜寻感兴趣的美学单位进行该区域的学习。利用该数字化模型,医学生可以比较形象的理解比如人体中的黄金分割之美、女性和男性不同特点的曲线美、对称之美等,从而对人体的美容原则进行系统的学习。该学习模型同时亦带有测试模块,测试内容即美学原则及美学参考数据。该系统的最大特色是拥有交互功能,操作简单,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学生往往更喜欢这种互动模式的学习,对学生掌握美学原则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3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现在的学生相比于过去,思维更活跃、视野更开阔,所以应更多的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2-3]。在课堂上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动画、文字、图像和录像等各种媒体集为一身,并可利用数字通信网络实现信息传输、远程交互、遥感控制等功能。由于教案中有大量图像资料与中外优秀的手术操作影像资料,用多媒体展示能做到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动静结合、信息量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如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BL)[4]。例如在面部肿瘤切除手术时提问:你会选择何种切口?在皮瓣的设计中有多种方式,你选择哪种皮瓣,优点及缺点分别是什么等等。采用这些教学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强化记忆,同时也做到知识点条理清晰,重点分明。另外,由于美容医学的学科特殊性,在讲课中将娱乐明星的整形美容案例结合到实际教学中来,更增加了课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及氛围中学习到了知识。
4 通过临床见习/实习,巩固学生在治疗疾病时的美学观念
由于大部分学生将来会从事临床工作,所以他们对临床见习/实习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利用见习/实习过程中,对具体病例的分析和学习,能更好的体会在课堂学到的美学原则。门诊教学过程中,由于我科出诊的大多是教授、副教授以及高年资的主治医师,他们均具有较强的教学意识以及较高的医学美学素养,所以无论是对疾病的认识还是手术前的设计,学生均可能得到非常正规的熏陶和训练。在手术室中,学生希望能观摩、特别是参加每台手术,因此可以在手术操作中培养医学美学的审美情趣[5]。一方面通过手术,向学生介绍不同的切口缝合方式的差异,如皮肤的间断缝合、连续缝合、皮内缝合等,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介绍和使用不同的缝合器械和缝线,使学员直观地体会不同缝合方式产生的不同效果。通过具体的治疗过程,形象感性的向学生展示人体美学理念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巩固美学观念贯彻疾病治疗过程这一临床思维在医学生心中的认识。
5 通过考试和问卷调查等形式,评估教学效果
在每一阶段的学习后,安排相关内容的考试,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医学生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需要改进的方面等。我科同时也组建了在线教学论坛,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将感兴趣或不理解的内容在论坛发帖,教员会及时解答。构建一个新型的学习平台,拉近师生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兴趣,为教学更好的完成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
在临床实习中对学生进行医学美学教育,能让医学生从医者和患者的双重角度去体会医学美学的观点带来的医疗成果,同时了解如何在医疗行为中实施。通过对比法、典型病例示教、临床实践操作等具体方法,摆脱了以往抽象的美学教育模式,更易实现医学美学的教学目的,从而取得临床基本技能和医学美学双重教学效果,培养和提高医学生在未来医学实践中的医疗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曾旸.浅谈医学生的医学美学教育[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 3):28-29.
[2]吴勇.医学美容技术实践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7):859-860.
[3]李春英,刘斌.皮肤科医学美容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美容医学,2004,13(4):465.
[4]徐薇. 皮肤科教学中关于多媒体教学、PBL和双语教学的体会[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8):1434-1435.
20世纪以来,科学以及人文的极大发展使人类对人自身有了更加丰富、深刻的认识,艺术家在艺术上的表现因审美态度的不同也呈现出不同的面目。1930年代纽约先锋派画界中有影响的人物约翰•格雷厄姆说:“任何技巧上的完美和优雅都不能创造出美术作品,美术作品既不是忠实的再现,也不是歪曲的再现,而是直接的不加修饰的记录,记录了建立在空间中的画家的思想和情感的真实反映。”这种思想和感情的真实反映表明客观真实不再是艺术表现的羁绊,在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基础上折射出的哲学、文化和美学心理反应不可避免地融入了人自身的人文素养、人生阅历和美学趣味。因此,设计素描教育在造型基本规律之外要引导学生认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让学生发掘自身与描绘对象之间美学上的共鸣,没有这种共鸣,有意味的素描练习和美学判断力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在素描造型规律和美学意识这二者基础上进行的设计素描练习使我们从一种纯技术的、机械的、刻板的客观描绘式的表现方式中解脱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素描艺术把众多的造型法则与美学判断力都转化为朴素、直接的感受与表达,而素描教学则变成一种观察感觉、把握控制和组织表达的艺术美学表现手段。
2艺术表现意识的培养
多年来,人们习惯性地认为素描训练的目的就是为创作打基础,每一位大师空堂入室的第一步也是从临摹开始的。基于此,艺术教育中的素描教学有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原则。初级阶段以审美的方法来训练观察方法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形的敏感和抓取能力;其次,教给学生们发现和表现这些美感的方法,也就是景顺;最后阶段就是做足“表现力”。但问题在于怎样才能使前后形成有机联系?初级阶段要不要表现意识?对于处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尽管素描是理性科学的,素描教学也是理性科学的,但必须置于美的前提下,美的东西不见得都是“对”的,将错就错或许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美感,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让其了悟艺术的任务而不是纯然描摹对象,让其循着一定的逻辑与秩序对自然物象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变异与重组而不是遵循美学的各种原则关系,把素描理解为一种寄托美学理想的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首先依赖于艺术家的美学分析和判断,艺术家采取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决定了在艺术表现时采用什么样的刻画方法。
看是首位,画是第二位,看是对客体之形体、色彩、线条、比例等客体表象之把握,刻画则是去挖掘包含在客体表象之中的内在美的本质感染力,前者表现的是形式美,后者实现的是一种美学意识的不断升华的过程,是一个引起质变的思维分析全过程。引导学生去多看、多思,给眼睛更多的时间,给思维更多的活动空间,从而能够真正地进入艺术表现张力的境界。当然,教学是两方面的事情,一方面教师要从多方面来加强对学生美学意识的引导;另一方面学生要放开自己的视野,要善于从不同领域的艺术源泉中汲取养料,多方面地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学能力。在科学分析和艺术领域两方面结合形成的教学思想不妨在以下几个方面保持其有机的紧密联系。(1)美学主体的美感有赖于客体物象的暗示;(2)承认光、色、体对于物象的作用;(3)能动地认识对象,表现对象;(4)点、线、面等作为造型基本元素,应该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3教学中美学素养的实践训练
素描发展阶段有层次之分,但基本规律和技巧的学习归根结底是为了发现、挖掘美并且去创造美,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贯穿美学意识的引导。
3.1基础规律的把握是创新的基本要素,也是美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应不定时地强化学生的理论学习,拓展思维的空间,从知识源头上给予任何事物一个展开想象的合理基础。这种多角度深化的训练,易使学生感受到素描训练的基本要求,并能全方位、深入地处理从物象上获得的视觉信息,建立起一种协调性较好的多维思考模式。第二,学会应用现代设计方法和手段展开对媒介材料的多层次立体感包容。充分认识不同媒介材料的美学价值是现代设计素描教学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3.2设计有关美学素养培育的案例,尝试一些在平时教学中有代表性的另类组合
第一,感受某些作品传递出的新鲜气息。其中混合多种新颖视觉效果的材料或者构造就会在不经意间透出强烈的美感刺激,而且这样一种随意、偶发、即兴的方式符合了现代人浮躁的心态和极度展示自我的欲望,也是贴近了个性意识的发挥的开拓。第二,改变传统素描训练的被动观察,主动对物象采取某种打破视觉常规的关照和思考,其中蕴含的独到的视觉意象就会为我们的想象提供有效的视觉刺激,从而会产生许多新颖、有意味的视觉形象。第三,在现代社会里,对新事物、新观念、新思潮的认识和接受是保持设计思维健康活跃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高等艺术教育中的素描教学要与时代同步,保持本身的多变性和灵活性,要对新的设计美学、艺术观念、美学思潮有所了解,并在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上有所体现。在基础素描训练中,可对能体现时代精神意识和美学理念的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进行改造性练习,以洞悉作品美的内涵。
4总结
摘要:家具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长久以来,家具除了具备实用功能外,更具备审美工功能,而为了实再视觉上的审美功能,在设计家具时,就要与制作家具的主要材料———木材美学联系起来,将木材的天然之美,应用到家具的设计之中,形与自然完美整合的美学感受。
关键词:木材;美学;家具设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就越来越迫切。在这种迫切的心情下,对家具在的艺术设计成为人们的追究求之一,并且成为人们选择家具的重要标准之一。作为制造家具的重要原材料,木材的属性将会对家具的设计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在家具的实用功能上,还是对家具的美观程度,其影响力都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本文从木材美学的角度来探讨家具设计,为家具设计在自然美学上进行一次探索。
1木材的美学属性
木材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原材料之一,木材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要大量的使用以木材为原料的生活日用品。日常居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具,就是其中之一。利用木材制作家具,想要让家具在实用的基础上更加精美,更加赏心悦目,就需要对家具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而在家具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木材美学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正是对木材美学的合理运用,才有了家具之美。想要设计出精美的家具,首先就要了解木材的属性,这将直接影响到家具设计最终的效果。木材的属性并不是单一的,这一特点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当木材作为一种物质材料,在被使用时,其属性就为物质属性;而由于木材特有的特性,比如木材所具有的独特气味,其药用价值、外观,甚至是历史和文化,都属于非物质属性。由于木材拥有这些特性,所以木材同时拥有物质和非物质两种属性。对木材属性的透彻了解,不仅仅是为了在设计家具时,更完美的木材的特点进行美学设计,使家具更加富有艺术感,也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人们对木材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长久以来,为了获得各种属性不同的木材,过度砍伐森林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所以不管是为了控制成本,还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对木材进行利用时,就要充分考虑木材的两方面属性,特别是非物质属性,从而使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尽量降低对木材的消耗。此外,木材的非物质属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木材的美学属性,这对家具设计影响至深,甚至可以说,家具的艺术设计,正是基于木材的美学属性发展起来的。木材的美学属性木材的质地、颜色、细胞构造、分子结构等等,这些都对家具艺术设计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木材的美学属性来源于大自然的馈赠,树木在成长过程中,会在木材的内部,形成各种各样的年轮。有的是从横纵两个方向呈现出极富规律的变化,有的木材的年轮呈现出花瓣状,有的年轮呈现灵芝状,这些年轮形成独一无二的纹理,只要经过合理的调整和设计,就可形成独特的自然之美。在家具设计中,就要利用木材的自然之美,与人工相结合,比如结合当前的文化、思想等等,进行美学设计,打造出富有时代特色的精美家具。除了外观上要考虑木材美学之外,在木材的性质上,也要考虑其美学性质,比如较为坚硬的木材会产生较为亮眼的光泽,而性质较软的木材,则会带给人极佳的舒适感。这种物性也是木材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家具设计的重要因素。
2木材美学对家具设计的意义
用于制作家具的木材主要采用树木的树干部分,除了树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年轮之外,枝丫生成在树干上形成的树结、树瘤等等,都是木材美学的一部分。这是在宏观角度形成的木材美学,在微观角度上来看,木材的结构征会使木材形成不同的纹孔,这都是木材的美学元素,在进行家具设计时,需要进行系统的探索、认识、挖掘、分析以及总结,从而运用木材美学,设计出美观的家具。在家具设计中应用木材美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明清时期在家具设计中利用木材美学这一特点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在明代的圈椅设计中,就充分利用了木材的颜色质地、结构等美学特点,进行了连续空间曲折变化的组合设计,组成一种均衡对称层次分明的空间结构,最终形成独具美感和特点的圈椅,成为木质家具中的佼佼者。在圈椅的设计中,对木材色彩、质地和结构的利用,属于对木材美学中的物质属性的例用,除此之外,在圈椅的设计中还融合了儒家思想,深入研究木材的美学内涵,将人文思想与自然情趣相结合,达到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境界,将木材美学在家具设计上的理念和思路推到一个新高度。
3木材美学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实用功能的基础之上,对家具的设计思想开始追求审美上的感受。家具成为一种艺术载体,在设计家具的过程中,各种美的元素,审美思想一一在家具上呈现出来,通过家具来展现美,表达思想和情感以及对社会与自然的认识和态度。而要想实现这一切,就需要在设计家具的过程中,充分认识木材美学的本质,在家具中合理运用各种美的元素,使家具更具美感。
3.1木材美学在家具造型设计上的应用
家具的造型是家具设计的重点之一,所谓造型,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指家具的形态或者是形态塑造的过程,而是要将家具的实用功能与艺术审美完美的结合起来,使家具既有实用功能,又富有审美享受。比如在皮质沙发的设计中,通常会选用泡桐木材来制作沙发的椅腿部分。同样是皮质沙发,不同的沙发造型,椅腿造型也不尽相同。在设计椅腿造型时,要将泡桐木材中的微观结构中的美学元素充分利用起来,以泡桐木材的自然形态为基础进行椅腿的造型设计。仔细观察泡桐木材的横切面,就可以看到泡桐木材的管孔和木纤维细胞结构分布图形,在进行椅腿造型时,要借着这些管孔和木纤维细胞的扭曲和变形进行审美需求设计,特别是对色调和亮度的设计,经过处理以及调整后,这些木材的扭曲和变形,将成为椅腿造型中最重要的美学元素。木材美学中,扭曲和变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美学元素,在巴洛克时期,就已对这种扭曲和变形的美学元素的应用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通过对这种美学概念的合理运用,可以将泡桐木材横截面上的扭曲和变形设计成家具美学中的亮点,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木材在形成的过程中,都会形成天然之美。在家具的设计过程中,以木材的天然之美赋予全新的艺术形式,如何将人为的设计理念与木材的天然之美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美学概念,从而设计出给人以美之感受的家具。这既是对木艺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新式家具设计理念的创新。
3.2木材美学在家具装饰设计上的应用
想要设计出富有美感的家具,就不能忽视家具装饰的作用。在家具设计中,对于家具的装饰,是家具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家具设计过程中,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即功能、造型和装饰三个方面的设计。在已设计好功能和造型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现代技术和美学艺术手法,来提高家具的美感,增加家具的附加值,这就是装饰设计的主要作用。除此之外,良好的装饰设计能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使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特别是对文化以及艺术美感的需求。在家具设计中加入好的装饰设计,可以使家具整体的艺术感染力,所以装饰设计是家具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具上进行装饰设计,其关键原则是恰如其分,比如对泡桐餐椅的座面装饰为例,在对餐椅座面进行装饰设计时,要对泡桐木材的特性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设计,比如泡桐木材的横截面的扭曲和变形纹理,通过重组设计,可以设计出一种新的与卷草纹相似的美学图案,在椅背上设计出椭圆形的花瓶图案,两者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多种元素在同一载体上实现和谐共生,形成一种新古典风格的美学神韵。这样的家具不仅仅具有了基本的使用功能,更具有了更高的美学价值,承载了艺术和文化内涵。
4结语
家具之美是建立大木材美学的基础之上的,家具设计对木材美学的运用,是从宏观到微观的,从轮廓、颜色、质地、纹理等宏观方面到木纤维、管孔、细胞结构等微观方面,都要对木材的美学元素精准把握,将其运用到家具设计中。可以说,在家具设计中,木材之美无处不在,想要设计出更好的家具,就要对木材的解析更加透彻,对美的思维进行大胆创新,将人类的文明、历史、文化、思想合理的融入到家具设计,让家具承载更多的内涵,达到美的新高度。
参考文献:
[1]张远群.小径级果木材的家具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52.
[2]杨洪.探析竹制家具设计[J].大众文艺,2015(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