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范文第1篇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临床实习阶段是理论应用于实践,全面培养临床能力的关键时期,加强教学管理是培养合格的检验人才,确保临床带教质量的保障。规范管理必须首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括实习生教学管理制度、带教师资准人制度、实习教学质量检查、评议制度、实习生请假制度、实习教学事故的判定及处理办法等。制度是保障,管理靠制度。只有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才能保障实习教学质量。

2.带教师资队伍培养

本院虽然作为教学医院已有很多年,但教学质量有大的提高还是在本院成为重庆医科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以后。学院成立后,教学管理逐步规范,教学制度逐步完善。在“教师资格”认定方面,按照学院的要求,加强带教教师的队伍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检验科一方面严格施行“三级准人”制度,另一方面选择思想品德好、责任心比较强的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作经验的临床带教教师进行临床实习教学。带教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学意识和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临床实习教学的质摄。因此,科室由一名副主任分管科研教学工作,还配有一名教学秘书,主抓教学工作;一方面对带教教师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能力,学习并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与改革临床实习带教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带教教师注重自身素质业务能力的提升,不断学习并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熟悉和掌握自己所在亚专业的前沿知识,充实实习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

3制定实习教学计划

每年到本科实习学生很多,来自重庆医科大学、成都医学院、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其中有本科生、专科生。另外检验专业内容繁多、发展迅速,各专业组长应该根据各个医院的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各亚专业的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实习方法、实习内容和时间安排及实习考核。这样让学生明lU在每个亚斤业设该学什么怎么学,也带教教师知道所承担的带教任务,做到砧明确,有章吋循。合格的实习教学计划是保障实质是的前提。

4入科教育培训

在学生进行临床实之前,对他们进行严格而规范的人科教育相当重要,也是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的前提。大多数学生来实习时,都具有对未来要从事的专业很好奇而义面对陌生环境和教师很紧张的心理,为了使学生尽快适成新的环境,完成角色转换,进行人科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入科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1)科室介绍包括科室设置、专业分组情况等,使学屯尽快熟悉科室周围环境;(2)生物安全培训:检验科属于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方面是科室生物安全管理耑要另外也是学生学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做好个人防护?降低院感染的风险培训结束后并进行考试;(3)制度培训:解读舆院和科室规拿制度、实习要求和注意事项等,比如实中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和假销假规定,尊敬带教教师,团结同学,能独立审核检验报告及临床沟通等。通过人科教育,让学生明确己的责仟与义务.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医院和科室的规章制度,端正实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5教学实施

在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严格按照实划,宵先要求学生学习标准操作规程,然后才进行相关亚专业内容的学习;重点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质量管理意识和生物安全意识。每位带教教师在带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及时地向科教秘书或者科主任提出来,问题和建议汇总后,教学管理组共同讨论.提出最佳方案并及时调整带教内容和方法,观察-段时期,并评价其效果,使临床实习带教工作进人.-个良性循环过程,确保实习任务圆满完成。

另外,在实习期间,定期举办小讲座,每两个星期一次,时间安排在星期四的下午,时间大约1个小时。内容包括临床经验、前沿知识、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知识等方面。通过小讲座的教学和学习,教师和学生受益于一个有效的方法来捉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自己的视野,探索新思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6实习考核

考核是检验效果的一种手段。科学的实习考评制度既可 考核学生的实习效果,也可以衡量带教教师的实习带教水平。对实习生的考核,当每个学生在亚专业组实习结束时,均需要进行出科考核。一方面由专业组长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进行考核,考查学生对所在亚专业的实习内容掌握情况;另-方面结合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和学习态度,最后进行评分。对带教教师的考核主要包括医德医风、专业水平、教学效果、教学态度与教学能力等方面。在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表,要求学生如实填写。汇总后,将考核意见反馈给本人,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促进教学质跫的持续改进1。

7讨论

临床实习教学是医学教育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对临床实习生而言,是他们从学习到工作角色转换的非常重要的中间时期医疗模式从过去的直觉医学到现在的循证医学,发展到未来的精准医学,对检验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临床实习中,实习学生既要传授医学知识、临床操作技能,又要学习人文知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实习学生的未来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规范化的实习教学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优秀的带教师资队伍、合理的教学实习计划、严格的教学实施、科学的考评制度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关键。检验科作为医院的极其重要的公共技术平台,应该在临床实习带教工作中不断探索、改革,规范实习管理体系,提高临床实习检验科与实验室管理?教学水平,培养出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能的优秀检验人才。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层;计量认证;规范化管理;方法

计量认证是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质检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工作性能、工作环境和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保证量值统一、准确的措施及检测数据公正可靠的质量体系能力进行的考核。其目的是保证质检机构为社会出具的数据公正准确可靠。所以,水环境监测实验室必须通过定期的计量认证。纵观现已通过认证的监测中心及分中心,规范化管理工作还存在较大差异,故在此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思考。以期与大家共同寻求操作性强、效率高、具有推广性意义的管理模式。

1 计量认证的准备工作

1.1 建立质量体系,确定质量方针和目的

为了保证监测分中心开展质量检测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必须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使这些影响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因此。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质量检测工作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水利质量检测机构计量认证评审准则》(SL309-2007)的要求。

质量体系通过文件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四方面内容,是检测工作的法规,是基层工作人员开展各项工作的准则。质量体系文件应具有符合性、可操作性和协调性,符合本中心的实际情况,文件之间应相互协调。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的该组织总的质量意图和质量方向。而质量目标是对这一方向的落实和展开。因此,质量方针要概括、精炼,要体现组织的特点,结合组织的实际。制定质量目标的原则是持续改进、提高质量、使顾客满意。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承诺应纳入质量手册,要求实验室所有人员都了解并贯彻执行。

1.2 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完善和持续有效的运行,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核心。管理者对质量体系的建立、改进等方面发挥着决策作用。同时还要进行全员培训动员,使他们理解在建立管理体系工作中的职责和作用,在实际行动中做到积极响应和参与,只有每个人做好了,计量认证工作才能轻松有保障。

由于我中心人员少,且人员素质偏低,因此更要加强对《评审准则》的学习理解。一方面我们多次组织人员参加水利部举办的内审员培训班,系统的学习计量认证的法律法规,质量体系建立的要求,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规范等内容。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内部能力培训和理论规范学习,领导干部和职工全员参与,对《评审准则》和体系文件逐条学习逐条落实,在问题中深讨,在实践中强化,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 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2.1 人员培训与考核

技术负责人根据现有和预期任务与发展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培训计划,并按《人员培训和考核管理程序》的规定进行培训、考核,不断提高监测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认真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所有检测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严格贯彻落实岗位责任制。对持有上岗证的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并将成绩记录存档。

2.2 规范实验室环境条件

我中心本着合理、整齐、便于操作的原则,充分考虑能源、采光、通风、采暖等要求进行了实验室布局。使实验室的整体环境条件能持续满足评审准则和检测工作的要求。

2.2.1 对相互之间有干扰影响的区域采取有效隔离措施。检测室配备空调和除湿设备,以防止对检测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2.2.2 工作区域配备消防设施、应急装置、急救用品,并放置在醒目易取的地方。定期检查,可供随时使用。

2.2.3 实验室必须配有“三废”处理措施和器具,对“三废”的处理应满足环保要求,做到无害排放。

2.2.4 监测使用各种器皿及试剂分类存放,备用试剂设有专门的药品仓库,剧毒试剂存储在保险柜中,并由双人保管。待测样品存放于专用的样品存储室内,防止其受到任何污染。

2.2.5 检测过程有废气、废水、烟雾产生的室内都配有排风系统,以保证检测工作质量和人员健康不受影响或损害。

2.3 加强设备和标准物质的管理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是中心开展各项监测工作,并取得准确可靠检测数据的重要资源。应确保其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保证在用的设备和标准物质能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

2.3.1 每台(套)仪器必须建立一份档案,并设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保管、检定、校准以及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工作。仪器设备档案的内容应包括:使用说明书、验收记录、检定或校准记录、检定合格证书、监测前后使用情况记录和故障维修记录等。

2.3.2 国家强制检定或需自行校准的仪器设备应贴有统一格式标志,即合格、准用、停用。各种标志的内容应包括仪器编号、检定日期、检定结论、下次检定日期以及检定单位等内容。

2.3.3 每台仪器设备旁边应有监测前后使用记录、操作规程及使用注意事项。大型仪器应设专人进行管理维护。

2.3.4 加强标准物质管理,保证所有标准物质来自有资质的机构并在有效期内,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2.4 资料档案管理规范化

档案资料是监测中心质量体系运行、管理及质量体系有效性、规范性、真实性的反应和记载,它不仅是规范化管理的基础资料,也是日常工作及计量认证评审的重要凭据。应注意平时在日常工作中各部门都要及时留下痕迹材料。对有关法律、标准、规范、检测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原始记录、监测报告、供应商等档案由档案管理员进行分类整理、建档、标识、编号。

3 结束语

计量认证工作贯穿于监测活动的始终,只有从思想认知、工作准备、体制运行、有效管理等诸多方面认真对待,才能保证实验室计量认证顺利通过。

【参考文献】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物实验室;器材;管理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随着我国初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对生物学科实验教学越来越重视。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许多实践活动自主探究知识。生物实验室在发挥教学的探究功能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生物实验室的管理,改善实验室环境,对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现实验室管理规范化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重要阵地,只有达到规范化管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首先,应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它是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制度保障。这些制度包括《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工作规则》、《实验教师职责》和《学生实验规则》等。制度的建立,要明确学校分管领导、任课教师、实验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条例,规范学生在实验中的言行,并在教学实践使用中逐步完善,实现实验室管理有法可依。其次,要做好仪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在工作中,把生物仪器设备按生物模型、生物实验仪器、生物实验常用玻璃仪器和器材按要求摆放,使仪器存放规范化、科学化。所有仪器都按照各自的保管要求,科学保管。

2以服务师生为理念,提高实验管理水平

实验室工作的主持者是实验教师。实验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爱岗敬业”的服务理念,在除了会做“保管员”、“服务员”外,还要会做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的“修理员”,实验教学的“指导员”和“研究员”,这就要求实验教师除了付出辛勤的劳动外,还必须不断学习以取得更高的实验管理水平。由于近年来生物科学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就需要生物实验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不断钻研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的辅助知识,及时掌握生物学科的最新动态。新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学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有些实验材料很难采购到,这无疑增加了工作难度。实验教师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就必须肯下工夫,潜心钻研教材,从一些杂志如《生物学教学》、《实验教学和仪器》中获得一些关于实验的新信息,这样在配合任课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时就能更加得心应手。作为实验教师要配合任课教师精心辅导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和实验方法。

3实验器材的管理

3.1对实验器材进行分类编号。分类编号依据《普通中学教学仪器、挂图目录》编号。每种器材的编号用一个四位数表示。对于贵重的器材,如光学显微镜,在目录编号后自加两位数表示每件物品的序号。另外,未编入目录和自制的器材,根据物品的类别和在实验中的使用情况自行编号。

3.2实验器材的建档。给每种实验器材制作一张档案卡,卡片上载明物品的名称、分类编号、规格、数量和存放位置等信息。

3.3实验器材的管理。通用仪器、专用仪器易受腐蚀,应专室存放,严格按照器材的使用说明和操作规范进行保管,实行专人专用。生物标本按不同类型进行分类、定位存放。模型按部颁目录编号,挂图按教材章节次序编号专橱存放。模型、挂图应与化学药品分开放置,防止老化,并注意防虫、防潮。所有说明书装订成册,妥善保管。玻璃仪器常和化学药品一起使用,且玻璃仪器不易受化学药品腐蚀,可将二者分别按类、按序、定位存放在相邻橱柜内。化学药品按一般有机物、酸、碱、盐、染料、指示剂等分类放置,存放时要注意其化学性质,所有药品要密封、通风、避光保存。

4学生实验的管理

可根据学生的学号安排固定座位。每组选一位责任心强的学生任组长,并对各组长进行实验常规培训,组长负责本组与实验有关的一切事宜。做实验前先让组长清点本组的器材、药品是否齐全、完好;实验中组长组织同伴认真完成实验,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汇报;实验后由组长带领本组同学整理实验桌,清洁用具,检查仪器并负责将仪器损坏、丢失情况报告教师。

5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素质与敬业精神

实验教师的工作态度在生物实验室的管理中起决定因素,还关乎实验教学的成效。实验教师除了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为教学服务的精神。各项实验准备工作必须走在教学前头,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做到周密、细致、耐心。实验教师要具备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观察学生实验课上的操作情况,观察实验效果,观察仪器使用情况;通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积极思考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实验教师要不断加强实验室管理,使实验室管理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在为师生服务的同时还要勤于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验管理素质,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为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康继红,王德林.新课标下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J].高等函授学报,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验室 管理 建设

0 引言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和质量上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学校实验室基础建设也得到了相应发展。但是,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人数增加,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以至于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质量。如何做好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使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对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目前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体制相对滞后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沿用“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 实验室由系直接管理,这一做法有它的好处,但也有弊端:①由于实验室隶属于系部,各系之间的相互合作较少,各系部实验室之间的资源共享难度比较大,这就造成有些通用实验室出现重复建设的情况(如机房、形体中心等);②实验室隶属于系部就很难做到统一的管理标准,各系都对自己所属的实验室有自己的管理要求,管理标准无法统一,这就造成实验室在管理上不规范。

1.2 实验室内涵管理不能到位 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实验室管理上,推行诸如“五常法”、“5S”管理方法等,在实验室的“面”上管理做足文章,而在实验室的内涵建设与管理方面不到位,主要表现在:①实验室建设缺少科学规划。一些实验室规模小,功能单一,服务对象单一,使用率不高,不能形成整体优势与合力,客观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②仪器设备购置缺乏科学性。目前,一些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后不能合理使用的情况仍然存在。有些仪器设备购置时,并未对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估,再加上相应的仪器设备使用培训没有跟上,导致部分仪器设备购置后,出现设备被闲置、不会使用或设备利用率不高等现象,使得它们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了浪费。③实验室开放性不足。这是高职院校实验室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实验室除开展必要的教学活动外,很少有其他的任务,可以说基本处于封闭和各自为战的状态。学术领域的最新信息也不能及时引入到学生的实践环节中来。实验室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这一功能上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3 实验室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随着高职院校扩招、扩建(新建)渐趋稳定,高职院校的债务负担越来越重。受高职院校的财力影响,除了极少部分有一定财政支持的实验室外,大部分实验室经费投入不足;另一方面,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缺少在实验室的发展和建设长远规划指导下的经费投入机制,无法促进实验室的良性建设与发展。很多学校由于经费捉襟见肘再加上多项改革事业齐头并进,往往把人才引进、师资培养、改善校园环境放在第一位,而把实验室的规划与建设置后考虑。受扩招的影响,各高校教学基本建设难以满足教学大发展的需要,占用大量的建设资金,致使实验经费投入不足,仪器设备相对陈旧。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工作,而且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进而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1.4 管理人员水平尚需提高 随着实验仪器设备的更新,实验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等,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亟需提高。参与实验教学的人员少、任务重,相关人员不能及时进修与培训,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知识结构更新不及时,实验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的老化使实验水平难以上台阶,许多实验项目多年不变且多为验证性实验,这与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很大差距。近几年许多高校实验室都引进了不少进口的大型精密仪器,而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基本上都没有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一支技艺高超、训练有素的实验技术队伍,严重地影响到了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极大地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 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设想

2.1 改变管理理念,提升实验室内涵建设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实验室管理理念,在实验室管理中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要使教师和学生感受到在工作、学习中自由创造的意义和乐趣。在学校现代实验管理中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提高,从优化德育环境、教学环境等方面,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的学校教育创新体系。

提升实验室内涵建设,应主要做到:①加强实验室管理系统内的管理结构、层次划分、隶属关系、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建设和改革,综合考虑实验室的归并工作,使实验室的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效能。②建立健全、完善、统一的规章制度和考核制度。规章制度是管理好实验室的基础,对保证正常的实验教学秩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实验室,需要进行有序的管理,这种有序的管理必须建立在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制定基础之上,针对前来做实验的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更好地发挥实验室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的功能。③对实验仪器设备做到统一调配和管理。在仪器设备购置中,坚持申购项目论证,把好投资采购关。坚持对实验仪器设备项目的投资按立项、论证、实验、监督、竣工、验收、使用效率和效益考核的程序实行跟踪管理。要避免相同实验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和经费的浪费,提高实验室和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从整体上增强实验室的运作效率。④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实验室开放是高职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切方便条件,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在保证完成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在为系、院内各专业教学科研有效开放的同时,还要积极创造实验条件为企业和社会开放。

2.2 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 实验室的投入与建设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础工作,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前提条件,也是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实验室装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没有精良的实验装备,就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但是,由于近年高职院校普遍的办学规模扩大和学生数量的增多,学校新校区的建设使一般学校办学经费较为紧张,能用于实验室发展与建设的设备投入经费明显不足。而实验室在其发展建设中,更应制订合理的实验室资金投入计划,配置品质精良、组合优化、数量充足的仪器设备,积极探索实验室合作建设途径,如校企合作共建以及对外租赁等方式来加快实验室的建设。同时,应加强学校内部不同系科之间或兄弟院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盘活实验设备资产,充分发挥实验设备资产的功能。因此,高职院校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要保证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让实验室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以保证实验室对教学、科研的服务工作能正常进行。

2.3 加强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加强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已是势在必行。如何加强实验室日常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使得资源能够共享是实验室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验室管理优化的重要保障。

在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校园网的建成给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平台,通过新的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建立,制定基于校园网的实验室开放管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实现实验设备资源共享。

加强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在相关的信息系统中,建立相对完善的仪器设备资料,在仪器设备发生变更时,要及时更新调整相应的数据库,随时记录仪器设备的增减变动。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让所有的仪器设备、实验项目、实验内容等实验室情况一目了然。同时,对于实验室人员等方面,也可以采用信息化的方法加以管理。

2.4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关键在于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实验教师,实验室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关键是实验技术人员教育思想的转变,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实验技术的改进,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等。他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实践教学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因此,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稳定性强,并有一定专业理论修养和实验教学工作经验,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较强的实验技术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实验技术人员应注重学习,注重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将最新的信息和方法、最新进展和成果应用于实践。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学校应积极安排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各类业务培训,如岗前培训,定期参加新技术的学习或讲座等多种形式,使他们弄懂理论、熟悉教材,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掌握运用现代教育装备,学会现代管理知识,努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真正服务于教学,当好任课教师的助手,认真准备好每个实验,协助任课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另外作为实验技术人员,应树立较强的为教学、学生和科研服务的正确意识,一切为教学着想,一切从教学出发,才能真正完成好实验教学任务。

总之,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重要工作,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必须打破按部就班的工作思想,积极盘活现有资源,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从有利于实验室发展、有利于调动管理积极性和有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方面,改变观念,加强管理,使实验室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耀溪,鲍鸿.新人才培养战略下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8,(1).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完善

实验室是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场所,近年来,教育体制随着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创新性实验项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较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一方面,为高校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另一方面,为高校如何主动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需要。目前,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还处在探索阶段。本文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的意义、实验室安全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就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等内容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看法。

1 高职院校实验室不安全因素分析

导致实验室不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是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实验室的设备、仪器等处于危险状态,如位置放置不合理,未有专人保管等等。人为因素主要指工作人员的或者本身能力的欠缺。

1.1 高职院校实验室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实验室的设备、仪器等处于危险状态,如位置放置不合理,未有专人保管等等。

(1)仪器设备、配套设施

某些安放实验室仪器不合理,贵重仪器、设备缺乏专人保管,仪器档案的建立不完善,没有做到经常维护、保养和检查,导致实验器材的损坏与存在安全隐患。

(2)化学药品

1) 一些剧毒、易致毒危险化学药品没有妥善加锁存放在指定的存放环境下与其他药品试剂一起贮存。

2) 一些易燃、易爆危险化学药品试剂及易燃、易爆气瓶和压力容器没有陈列整齐,一些易挥发易燃试剂没有按要求放置在避光、防潮、通风、干燥的环境下保存,瓶签不完整。

3)一些具有放射性的化学物质没有储存在特制的专用储存器储存。

4)在使用过程中一些化学试剂可能带有腐蚀性,试剂在使用时可能对环境带来污染或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伤害性。

1.2 主体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指工作人员的或者本身能力的欠缺,未能达到实验室需求的水平和标准。

(1)管理体制

1)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缺乏专门的管理团队

近几年来,为了扩大经济效益,高职院校在面临着两难的抉择,许多高职院校采取了扩大招生规模的形式,所以实验内容不断更新,而高职实验技术人员教师的工作量也随之大幅增加。毕竟实验技术人员精力是有限,在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后,在没有专职人员的情况下开放,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很难保证。开放的实际效果不是很好,利用效率不高。开放教学实验中心的实验室,对实验技术人员管理维护仪器的能力、知识储备和指导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现有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急待大幅提高,才能满足当今社会、高校对实验室的需要。

2)实验室安全制度和模式不完善

实验教学中心在高校中的地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学校更加注重理论教学。大部分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的相关安全规章制度没有明确的权限,即使有执行力度也不够。责、权、利不明确,没有专业人员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有效地排查和完善,造成许多管理漏洞、盲区、责权不清晰等巨大隐患,即影响了实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也改变了高校开放实验室的初始意愿。

1.3 安全意识

1)对安全的认识度不高

在高校普遍认为实验教学中心主要是承担教学任务的传统观念,随着教育的改革实验中心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数量和质量迅速增加与实验室的开放。高校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加了解创新的重要性、使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普遍学生认为只要有教师在就安全了,认为安全管理可有可无。但这些都需要有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做保障。

2)安全管理执行不足:

在高校普遍在实验教学中心教学时,虽然,往往在实验课程前,教师都会对实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对于安全的教育都只是基于形式,没有真正把安全管理落实到实处,使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未真正重视。

2 实验室安全管理

2.1 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是进行各种实验教学及科研的场所,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安全管理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为了保证实验室安全,必须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安全应急预案、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办法、实验室“三废”处置管理办法、实验室定期安全排查制度等。

2.2 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为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在健全的管理制度下,还必须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为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要对不安全环境因素进行整改,确保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安全稳定。二是在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明确奖惩制度,做好岗位安全培训教育,树立安全第一思想,掌握安全操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三是进行必要的人事安排,重要岗位要配备业务熟练、安全意识强、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

2.3 制定安全应急预案

为以防万一,有必要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案准备,在有情况发生时,能够采取及时正确的处理措施。在实验室必须配备一般治疗伤害的药品和急救箱,并制定安全急救措施,对相关的实验人员进行急救训练,以便在实验人员受伤或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及时地进行合理的急救处理。

2.4 加强实验安全教育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自古以来无数血的事实归结成的教训。预防工作,教育为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特别是把安全教育纳入新生的入学教育,启动实验室安全培训准入制,并将培训及其考试制度化,与学生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作为学生进入实验室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才能进入实验室。

3 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3.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高职院校实验室肩负着培养应用人才、出成果和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重要使命,学校主管部门的领导要从战略高度,运用政策导向和竞争激励机制,把广大教师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实验室建设上来,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进行规范化管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验收,勇于创新,认真实践,创出特色。

3.2 探索先进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促进资源共享

应将分散的各教学实验室相对集中,形成以技术实验中心为行政管理机构,院级实验室和功能性实验室并存的管理模式,技术实验中心在一位主管副院长的领导下由具有一定学术造诣,治学严谨、热爱实验室工作的实验室管理干部、实验技术人员组成。另一方面,应加强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无线射频等技术,把各实验室的设备信息、业务数据方便地、更好地集中到实验中心的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实现校内实验室资源共享。同时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络,使实验资源的共享扩大到更为广泛的社会范围。

3.3 强化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实验创新体系中重要的核心部分,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个人基本素质。一方面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充实队伍,改善结构;另一方面要对现有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在职进修提高。学校要加大经济投入,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岗前培训、鼓励实验人员攻读学位,定期参加新技术的学习或讲座等多种途径,帮助实验工作人员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派专门人员学习专项技术。使新设备、高新技术在短时间内能充分发挥作用。要切实赋予实验技术队伍相对独立的地位,改变仅将其视为教辅人员的做法,他们的技能的不可替代性应由相应的职务(称)、级别、待遇等来体现。还要在人事部门建立较完整的实验技术人员考核档案,实验人员聘任、晋升、奖惩都按规定通过考核评定。对不适应实验技术岗位的人员要及时进行分流。

3.4 健全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监督管理力度

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实验室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使实验人员、教学任务、仪器设备、实验场所、各种技术档案及基本信息的建立和管理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使学生和实验技术人员时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实验室监督管理力度。聘请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经验丰富的退休专家和老教师协同技术实验中心组成监督检查组对全院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的状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出谋划策,同时积极参与大型仪器设备的立项论证与评估,使实验室管理更科学、更规范。

总之,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是一项既艰巨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好坏关系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要尽快改变实验室目前的落后状况,必须有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才能改变实验室管理模式;强化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挖掘实验室自身的潜力;与外界加强联系;吸引外部资金;合作开发项目。只有这样,才能把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艳秋.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8):37-38.

[2]赵水俭,汪春华,朱西桂.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6):106-108.

[3]徐苗苗.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2006,(7):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