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研究性学习基本过程

研究性学习基本过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研究性学习基本过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研究性学习基本过程

研究性学习基本过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自主合作

高中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大量存在着可以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素材,研究性学习贯穿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实施研究性学习既要把数学研究性学习作为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有效实施,并实现数学的本质特点和它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又要把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纳入学校校本科程范畴,开发和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确保研究性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并突现数学的科学品质。本文介绍一下研究性学习的科学设置过程。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1、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与主体能力,形成求真务实、积极探索的学习形式和勇于质疑、善于思辩、尝试批判的创造性思维品质.2、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学会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沟通、合作与表达交流,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

(二)分阶段目标:

目标原则: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课程进展状况,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应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基础性、反复性和递进性。

1、第一阶段,以“阅读材料”、“课外作业”、“研究性学习课题”及部分教学内容的招展与延伸为载体,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确定研究专题的方法,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探究意识和查阅文献资料技能、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沟通表达技巧等。

2、第二阶段,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课题研究”和“撰写研究报告”为载体,学习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体验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重点培养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预见、构思与策划能力、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个性化观点的能力及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

3、第三阶段,以“阶段汇报”、“解题答辩”、“成果展示”为载体,继续学习有关研究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资料佐证和提炼观点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清晰自如、条理清楚的表达能力、综合思辩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4、第四阶段,以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高考热点问题为专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实践性原则。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应当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且新颖有趣的实践与应用机会,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在实践与应用活动中获取各种知识,发展各种技能。

2、指导性原则。发挥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组织、指导作用,坚持“教师指导在前,学生实践在后,监控评价全程”的原则,避免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和危险性,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成功率并从中获得自信和动力。

3、过程性原则。注意实践体验,注重全员参与,关注研究性学习中的过程感受与情感发展。

(二)课程计划

三、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

(一)准备阶段

1、请区教研室专家指导实施工作。

2、成立组织机构.成立以年级主任为组长,各备课组长和该学科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实施课程的课题组,并以各学科备课组为单位,成立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小组。

3、做好请示、协调和物质准备,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各种方便。

4、宣传动员:对学生及家长召开宣传、动员会议,宣传课程的意义与价值,争取家长支持,激发学生兴趣。

5、指导学生组建“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小组。

(二)实施阶段

1、指导小组有教师相互协作,分工负责,管理教学时空,安排辅导与研究指导等。2、内容、方法与策略见《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四、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管理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组在年级“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课程的开发、组织实施、监控评价与行动研究总结等;各备课小组主要负责课程的规划设计、研究指导与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各小组定期开会协商,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

(二)年级各备课组按课题组要求,具体负责各阶段课程的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

(三)按照预先设计的实施方案、评价方案、课程监控量表评价量表等组织课程实施,并随时研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每一阶段实施结束,进行相应的总结,提出下一阶段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并根据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修改原有方案和量表。

(四)课程实施随时注意积累相关资料,分阶段调查学生感受和进展情况,分析相关数据,为下一步行动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同时注意建立数学研究性活动课题库,汇总、展示相关成果。

五、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对教师的正确评价有利于激发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进行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工作。评价工作在学校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科教部和数学教研室共同完成。通过教师所指导学生的研究成果质量,所指导学生的问卷反馈及其在课程实施中所发辉的作用而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评定:指导者的热情,学术水平与研究能力,提供研究方法的能力,指导课题设计的能力,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的能力,课程开发实施及相关研究成果等.评价结果量化后纳入教师年级考核,并对优秀者给予奖励。

研究性学习基本过程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和教育理念贯穿于化学实验之中,增强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研究课题的质量;同理,研究性学习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理论联系实际,对实践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碰到实际问题、操作难度并结合事例等进行探索与总结。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指导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化学实验中应弄清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对研究性学习与化学实验重要性的认识:

1.通过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2.通过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而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应遵守学生力所能及的原则,不要贪多求大,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

二、根据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化学知识作为载体 ,其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选择:

①探索性化学实验;②开放性的化学问题;③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④能体现研究过程的问题;⑤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⑥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具体如下:

1.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我们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我县水的资源、利用、水患、污染、监测、防治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排污口,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及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选择研究课题。利用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积极探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研究化学实验的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

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 ,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 ,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 ,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这一内容时,先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2和co2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 ,证明它们的存在。结果学生都知道应先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 ,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2气体。但在接下来的检验co2存在的操作中 ,意见出现了分歧 ,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 :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②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后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浑浊;③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④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⑤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品红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方案①和③没有将可能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2带入澄清石水中 ,方案不合理 ;方案②虽完全除去了so2气体,但so2与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co2气体 ,显然也不合理 ;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2气体 ,也不会减少或生成co2气体 ,且现象明显,上述两个方案都合理。

2.改进实验装置

教材上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 ,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 ,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

3.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做了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实验后 ,让他们将上述实验操作顺序颠倒 ,观察现象 ,并进行解释。再如用较纯净的锌粒与稀硫酸反应速度较慢,当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 ,反应速度大大加快 ,可让学生探索原理。

4.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

家庭小实验没有给出药品、仪器、步骤、现象等 ,靠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和教育理念贯穿于化学实验之中,增强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研究课题的质量;反之,研究性学习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在实验研究中树立了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意志品质,养成了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化学1、化学2,王祖浩 主编,2007, 江苏教育出版社。

研究性学习基本过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学习兴趣;历史思维;教学质量

历史是门需要探索、思考和深入研究的学科,尤其是处于入门阶段的中学历史,这一点显得尤为必要的。在日常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有度的研究性学习,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可以看到,开展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对于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是大有好处的。具体来说,这种好处和作用可以从如下方面考量。

一、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推动教学的发展

所谓研究性学习,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建立深入研读、解析所学习课程的习惯和能力的过程。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中,学生可以透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来了解研究问题的实质和内涵,进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具体到高中历史教学而言,让学生开展更多的研究性学习,无疑是大有好处的。首先,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并逐步形成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良好习惯。这是因为,这研究性学习的不断探索、思考和提升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能够被充分的激发出来,这对他们坚持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都是很有帮助的。其次,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能够极大的推动历史教学的发展,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这一点其实也很好理解,在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教学的效率和速度必然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学生思考问题和理解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够更加活跃,更具现实性,这其实就是对教学工作的帮助。所以,至少从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表面来看,学生透过参与意义鲜明、主题突出和内容丰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不但可以逐步塑造自己的历史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而且能够极大地促进教学工作的进步和提升,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研究性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深化历史教学的层次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即让学生透过自主的研究性活动来考察历史问题和基本知识,并结合研究态度、学习方法和研究流程的穿插,来形成知识建构的体系,让学生体会研究内容的特点和内涵,并形成知识能力的应用和升华。所以,多种多样的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而完成的,对于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干能力、实践水平,都是大有帮助的。同时,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能够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为学生打开另一扇观察历史和品味历史的窗户,这一点或许更具长远意义和影响。因此,研究性学习活动与高中历史教学的结合,为历史教学的深化和拓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契机与路径,而且大大节省了历史教师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所以,进一步推动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使之走向常态化和固定化的道路,这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方向。要注意的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历史教师应该注意做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前导布局者和扶持者,即为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排忧解难,提供研究性活动中的帮助和扶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与通力合作,既可以提升学生的研究水平和历史应用能力,而且可以极大地提升历史教学的效果,其正面作用不可小视。

三、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思维,使历史教学更加实用

其实新时期的历史教学要根据时展和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走去过去那种“死的历史,无所作为”的误区和泥淖。也就是说,透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必须要让学生明白,历史不但不是毫无用处的,而且是大有可为的。古人常说:读史使人明智。所以,将历史的实用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紧密结合起来,突破传统历史教学的桎梏,走出更为创新化的教学之路,这应该成为广大高中历史教师的基本共识。此外,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能够帮助中学生形成比较完整和科学的历史思维,能够帮助他们塑造科学、健康的历史观,即“以史为镜,可知兴替”。所以,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走向进一步的升华就是对历史的正确态度,就是对人生的正确理解,这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最终极诉求。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利好,同时也可以推动历史教学的进一步飞跃和提升,可谓“好处多多,一石多鸟”。

参考文献:

[1]张彩虹.高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6).

[2]赖春琳.关于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8).

[3]张书连.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探索[J].中等职业教育.2011(20).

[4]张会霞.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优化非智力因素[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09).

研究性学习基本过程范文第4篇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应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研究性学习,必须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重视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精神,积极构建研究性课堂教学的模式。

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选择并确定学习的内容,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判断大量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和体验的教学模式。它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端正学习动机,在探索求知的学习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种基本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方式。

1.浏览和精读

阅读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部分,浏览和精读是阅读学习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所谓浏览,又叫泛读,是相对精读而言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浏览可分为了解式浏览和涉猎式浏览,多用默读扫描的形式进行。了解式浏览一般采用整体式阅读辨认,不求逐字逐句的辩识;涉猎式浏览可以从通览目录和标题中发现所需信息,有所选择地阅读并获取更多信息。当然,浏览不是没有目的地乱翻,而是捕捉有效信息的方式,可以结合精读进行分析处理。

2.比较式探究

比较既是阅读方法,也是研究性学习方法。乌申基斯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研究对象放在一起,分析探究异同的学习方法。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学习,要学会建立比较点,进行求同辨异式的探究。

3.鉴赏与评析

鉴赏评析能力是阅读的最高能力。鉴赏评析是审美认识活动,是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知相统一的高级精神活动。它要求读者通过阅读,把握作者运用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的技巧,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并通过多维度鉴赏和辨析,进行科学的审美判断,实现作品感受的目标。教师在开展品读鉴赏活动时,要引导学生分清类别,辩明技巧,体味意境,把握感情,评价得失。只有这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以上三种方法,仅是课堂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其实,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和教师都是一种新的挑战。

三、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原则

首先,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所要解决问题,共同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会具有新的特点。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建议者。教师的作用在于从理论上、研究程序上、学习方法上提供指导和帮助,是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教学,教师要关注的是如何促进学习,如何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便。在组织安排学习活动中,教师不应该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讲解上,而应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作为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建议者,首先要从学习内容的确定上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在和学生共同研究的过程中,要防止把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越俎代庖式教学形式带入研究性教学中。

其次,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探讨过程要由学生自主完成,目标问题由教师设置,鼓励学生围绕目标提出问题,结论由学生得出,学习方式由学生确定。研究性学习过后,有学生说,老师都把我们当成大人了,课上课下没有硬塞给我们东西,特别是研究性课程,引导我们去实践、去探索,使我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实践,又学会了写作,更学会了合作,使我们了解了社会,懂得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及教材的难度,帮助学生选择切实可行的题目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辅导作用在各个具体阶段的不同呈现。

研究性学习基本过程范文第5篇

一、弄清概念: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广义的理解是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狭义的理解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指狭义的理解。人们谈论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两种指向:一是指研究性学习课程,二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它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也就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便有利于学生进行“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分清研究性学习与渗透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探究性学习的异同

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即探索性学习,但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指狭义理解,因此两者不能等同起来,要看到它们的区别:

1.渗透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探索性学习基本上局限于课堂之内,并体现于课程教学的某个环节,而研究性学习则远远超出了课堂,并且探究的因素贯穿于整个课程实施过程的始终。

2.渗透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探索性学习多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探索去发现已存在书本或教材中的预知结论,而研究性学习所要探寻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却是未知的。

3.渗透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探索性学习所要研究的问题一般是已知的、清楚的,而在研究性学习中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刚开始时并不十分清楚,问题随着研究的展开逐渐被暴露。

4.渗透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探索性学习所要研究的问题多为封闭的学业问题,而研究性学习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多为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人们所遇到的、所关注的问题。

因此,教师只有正确地认识学科课程中探索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异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才能使研究性学习有更开阔的发展空间。

三、理清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在人类的教育实践中,历来包含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一是通过系统的传授,让学习者“接受”人类已经有的知识;二是通过亲身的实践,让学习者“体验”到知识使用的乐趣,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把与前者相应的教育称之为“传授性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则称之为“接受性学习”的话,那么,与后者相适应的教育则称之为“体验性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称之为“研究性学习”。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来看,这两种教育、两种学习方式不可或缺,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只有两条腿都健壮,人才能走得稳、跑得快。但是,过去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忽视,学习主动性被压抑,因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的应有位置,而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

应当看到,这两种学习方式各有所长:“研究性学习”在使学生积累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而“接受性学习”在积累间接经验、传递系统的学科知识方面的效率之高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因此,这两种学习方式在学科教学中都是必要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

四、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点,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求新知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围绕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相互合作的交流的过程。

五、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地位、角色的转变

1.从知识的权威者到学生学习的平等参与者

由于“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教师成为了知识的权威。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研究,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失去了“垄断”地位。同时学习的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视野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化,教师再也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也就失去了对学生所要学习知识的权威。

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主动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作为参与者,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课题组的活动中,了解学生的需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可教师为他们中的一员,愿意无拘无束地一起交谈和讨论,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这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教师从中也能学到很多新东西,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2.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教师的传统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是科学文化的传授者。但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除在资料信息来源、思路点拨、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外,还要做好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协调者,创设轻松的活动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保证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之以恒的积极性。

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