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措施

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措施

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生物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231-01

前言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业国家,农业生产占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但我国也是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农作物病虫灾害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为保证农作物的生产,防治病虫害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作物病虫害的重要原因

就目前而言,导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现象日益加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为了确保农作物始终处于最佳的生长环境,而长期过量的使用磷肥,导致土壤出现大面积的板结、盐碱现象;农药使用的方法的不规范,导致病虫害抗药性的不断增强,从而破坏了土壤内部结构的平衡;连年的重茬种植使得土地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也是造成病虫害危害上升的主要因素。

二、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认识

大多数农民对全面、综合防治的认识是比较狭义的,仅仅是认为采用多种的防治技术与手段就行了。但是现在对全面、综合防治的定义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农作的生长规律、农作物的耕作制度、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等等,从而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进行全面而有效地防治工作,以达到保护农作物安全生长,实现农民增收的效果。

所以,在进行全面、综合的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时候,必须要从农作物生长情况的全局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还要注意各种措施与手段之间的协调,确保各自的有效性。

三、 新时期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几个重要措施

1、制定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方案

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方案的制定关系到工作的全局,首先要明确责任,召开实施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的乡(镇)分管领导、农业中心主任等参加工作会议,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农业主管部门成立防治病虫工作领导小组,分区分片进行督察防治,小组领导应定期到各个乡(镇)检查病虫是否施药以及防治效果,了解信息反馈,解决防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植保站负责病虫测报、技术培训、药剂配方、机器操作使用与维修、防治效果调查等;乡(镇)负责组织、发动、宣传,落实直补配套药剂到村、社;村、社负责登记、造册、公示、收机防费和把药剂直补到农户手中。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根据农作物的种植环境、农作物自身生长的特点以及病虫害的特点,在农作物种植之前以及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定期的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如对种子进行提前的药物浸泡以及对田地进行提前的种植清理等,以此确保种植环境的卫生,预防虫害的滋生。与此同时,在每年的秋天定时的对耕地进行翻新,不仅可以有效增强耕地的蓄水能力,改善土壤的活性,还可以加快落叶枯枝在土壤中的腐烂速度,有效降低病虫害的成活率,从而促进农民的增收。在农药的使用上,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要求、注意事项、病虫害特点、农作物特点以及土壤性质等进行喷洒,在确保农作物安全的情况下,有效杀死病虫害。

3、科学使用农药,有节制地合理用药

多讲究防治策略;修改偏严的防治指标,贯彻达标用药;合理安排农药,采用对天敌影响少的选择性农药,提倡有效低剂量,抓好挑治、兼治,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的组装,协调地发挥农业防治压基数,保护天敌促平衡的作用。最小限度地使用化学农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天敌作用,把病虫危害损失降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并使病虫发生量维持在低水平的生态平衡中。

4、推广非化学防治

4.1 推广有效的农业防治法

对环境的合理利用,土地的合理轮作种植,是预防土壤病态的有效方法。例如土传病害大豆疫霉根腐病、小麦纹枯病、炭疽病等,同一农作物的多年栽种是对土壤的过度使用,导致农作物病害的频频发生,对于这种病虫害用药施肥的效果是不理想的。轮作种植的方式,能够达到在短时有效的控制的目的。种植大豆的土地改种植花生、玉米;种植小麦的土地改为种植油菜豌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实行水旱轮作,土地深翻、休耕来抑制病虫害。比如对水稻螟虫的防治,可以在下一季耕作的时候深耕灭茬灌水,p少越冬虫源的存活率,也可以在冬季休耕淹冬水田几个月,将水稻茬内的越冬源淹死大部分,减少来年虫口密度。对于间作套种进行科学合理种植,农作物种植区域化,减少种植区域的种类,合理搭配间作作物的品种,对病虫害集中防治管理,精细化管理农田。

4.2 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借助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来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主要通过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然后综合使用各种基因产品,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以达到防治目的。

(1)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病虫害的天敌

在农业病虫害的治理过程中,要对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的天敌加以保护,利用它们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力度。在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前期防治时,可以使用药性较强的化学药剂,这是为了从根源上杀死有害生物。在农作物生长一段时间后,就要改变策略和施药手段,对一些仍然有病虫害威胁的局部地方施药,不能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实施隐蔽施药。

(2)加强使用各种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一种对农作物危害较小的农药,要加强生物农药的使用力度,同时也可以使用各种微生物和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这种方式由于比较科学,所以也在日渐普及。在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通过使用生物农药,例如阿维菌素、BT农药等,也使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得以提高。农民通过养殖青蛙、专吃害虫的小鸟,或者在稻田中养鸭来治虫,也能够减少病虫害对农业的危害。

5、增强应急防治病虫害的能力

农民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应该秉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另外也应该构建社会化、专业化的病虫害防治系统作物虫害防治的依据。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应该根据作物生长的区域条件,不断扩大专业队伍建设,充实物质储备,将防治病虫害工作逐步提升到专业化的水平,尽量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剂量与频率,增强对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的重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还可以降低作物生产成本、降低环境污染、提高作物品质的效果。

6、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近几年,在无公害农产品的管理及技术推广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重点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综合措施,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确保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县,保证向市场提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四、 结语

综上,在实际的种植生产中,及时进行耕地卫生的处理、适当选用抗病性的作物品种以及对作物实行一系列的防治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机地结合,建立高效的综合防治体系。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性品种、科学研制高效生物制剂以及更加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会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防控;小麦;病虫害;技术;预防

中图分类:S4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010

1 目前我国小麦中的病虫害和防控方法

在对各种不同的小麦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各个地块上病虫害的情况,采用生物农药来对病虫害进行预防。所使用的化学农药必须是低毒、安全、可靠的,坚决不能使用剧毒的农药来对病虫害进行杀灭。喷洒药物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喷雾的质量,需要采用电机喷雾器。对于小麦的防控工作,一般是在小麦的生长期便进行和实施。在越冬期、灌浆期、返青期以及开花期,都要做好预防的工作。笔者主要针对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在小麦病虫害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2 产生病虫害的原因

小麦常发的病虫害有这样几种:锈病、蚜虫病、白粉病、小麦红蜘蛛、小麦纹枯病、麦播地下虫害。产生这些病虫害是由于环境被污染,或者是因为小麦种植的温度、湿度产生了变化,也或者是小麦自身的抗虫性降低。一旦四周的温度和湿度利于害虫的生长和繁殖,那么小麦就会被害虫所侵蚀。

3 小麦绿色防控技术

3.1 绿色防控技术

实施绿色防控的目的,是为了对农作物进行保护。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一般采取其他的方法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比如生物防治、化学调控、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等。为了使得农作物达到绿色、健康的标准,也为了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如今,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已经面向全国各地开展了关于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示范工作,要求农户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3.2 小麦绿色防控技术的主要措施

3.2.1 物理防治

该种防控措施是按照害虫特有的趋光特性来充分吸引害虫,再借助高压电网来击晕害虫,将害虫装入袋子里,然后借助一些化学药剂来杀灭这些害虫。在这个过程中,开灯和关灯的时间都需要根据实际状况来进行调整。要从小麦成虫的始盛期开始进行防治,借助病虫适宜的生存温度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温度产生变化后,可以减少一些病虫害。

3.2.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一般是按照生物物种之间存在的关系,借助一种生物来抑制另一种生物的生存。在对青菜虫进行防治时,一般采用赤眼蜂。而在对蚜虫等进行防治的时候,一般采用七星瓢虫等。不仅如此,也可以借助青蛙来对害虫进行捕食,或者是利用虫类的性外激素,来对害虫进行引诱和消灭,该方式可以对害虫的产生控制,避免害虫过度地进行繁殖,从而防止病虫害。

3.2.3 农业防治

科学的轮作制度可以切断寡食性害虫和单食性害虫的食物链,最终使得害虫不能进行觅食,因此被消灭。在防治害虫的时候,还需要及时对农作物的病残体进行清理和扫除,防止产生病原体的污染。在秋季需要对耕地进行深翻,避免虫源越冬。不仅如此,也要及时进行除草,促使耕地中的虫卵被消除掉,从根源上防治虫害。

3.2.4 营养防治

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必须要喷洒一些叶面肥,从而使得小麦的防病虫能力得到提高。要合理的选择叶面肥,采用一些质量高的微肥品种。从而避免因为小麦缺乏微量元素而产生一系列病害,及时补充小麦作物中的钙肥。通过对小麦增施各种肥料,可以提高小麦作物的抗虫害能力,使得作物可以更好地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为农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2.5 不期的防治

小麦在各个不同的生长周期,会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威胁。比如在小麦的抽穗期、灌浆期,麦田内存在的病虫对于小麦的成长威胁是最大的。在这个时期内,对于病虫害的防控,要选择各种不一样的药剂来进行。

4 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所起到的效果

采用绿色防控技术,能够防治病虫害,还能提高小麦等农作的质量和产量。因为绿色防控技术所采用的药剂量小,毒性不大,残留量很低,所以能蛱岣咝÷笞魑锏纳态效益。绿色防控模式一般以靶标作为主线,所采用的是诱虫灯、赤眼蜂等结合起来的方式,害虫的杀灭度达到了75%以上,效果非常好。实施绿色防控技术的小麦,比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控的小麦,产量大约提高了8%左右。因此,这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5 总结与体会

通过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避免农药对环境和农作物产生污染。既提高了产量和质量,也达到了消灭虫害的目的。因此,必须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使用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来防治虫害。

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 综合防治措施 探讨

目前,在我国的粮食作物中水稻已成为主要的几种作物之一。然而,在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的过程中,水稻病虫害已经成为阻碍其继续种植的重要原因,导致水稻产量下降。所以,采取合理措施进行防治水稻病虫害已成为当今农业的重要话题。“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我国农作物防虫害一贯执行的原则,为了防治水稻病虫害,必须采取预防为主,因地制宜地的方法,通过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具体细节如下:

一、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就是利用科学的药剂防治来解决病虫危害。化学防治最典型特征在于其直接性,能够非常迅速和有效的遏制病害的发展,具备良好的应用范围。目前,所使用的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时,多以直接喷洒农药为主,虽然这种做法能解决水稻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侵害,但却不能从根本上防治虫病害的发生。采用该措施的方式不仅导致水稻病虫害进一步的扩散,而且造成了资源浪费。因此,在采用直接化学防治应结合合理的规划,通过科学方式进行防治。

1.适时、合理的下药、施药

药物的药效是决定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基础,只有采用最合适的化学药物才能保证水稻病虫害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地区调查,结合地区特点合理的使用药物。

2.选择农药

农药对于水稻病虫害有防治作用,但对于环境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采用生物药物能够有效的保护环境,并且取得良好的药物效果,在植物内的药物残留量能够符合使用标准,从而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水稻食品。选择农药要避免采取高毒的药物,防治对水稻粮食的污染。

3.在利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时要注意科学施药

3.1在施药时要选用新型的低容量的农药喷雾器。

3.2在施药时要对农药进行合理的混和、配用,切忌不能只选择受害重的一种药物使用。

3.3在施药前要确保水量的充足,以确保农药药液搅拌均匀。

3.4在对水稻施药时一定要对准位置进行施药。

3.5在施药时,为了保证农药的防治效果,要对稻田的水进行补充,尽量使稻田的水保持在一寸深的水层一周左右。

4.注意保护天敌

天敌是水稻病虫害防治最生态环保的因素,合理发挥天敌作用能够有效的发挥生物防治功能,进行水稻病虫害最有效防治。

二、农业防治措施

1.严格加强植物检疫,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

植物检疫要必须从制种基地抓起,从根本上防治水稻病虫害,使引种符合病虫防治法规。首先,无病田能够提供良好的育种环境,所以必须严格的把控无病田病疫防治工作;第二,由于制种过程涉及到复杂的工序,可能在疏忽的环节导致引入病害源,必须做好每一环节的检测过程,从而在每一环节上防治病害的发生;最后,病区必须防控引种,防止病区育种。采取以上措施就可以有效的防止引种的病害。

2.选用多抗优质品种,提高对病虫害的抗御能力

水稻品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产量,而且要具备抗病性。如粳稻选用徐稻3号、4号,镇稻8号等抗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品种;籼稻选用Ⅱ优084、Ⅱ优42等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品种。

3.清除田间杂草,有效控制病虫源

对于水稻收获后,必须展开田间杂草清除工作,防止在收获后的水稻田有杂草存在;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稻草的处理,推广将稻草作为生态肥料的做法;水稻播种后不用稻草覆盖,可减少恶苗病的发生;在麦子收割后清除田间杂草,在水稻移栽前整地后捞出田间麦茬,减少纹枯病菌源;加强防治麦田及沟渠、路以及田埂边杂草上的灰飞虱、蚜虫和叶蝉,压低病虫基数。

4.改进栽培方法,切断病虫害传播途径

水稻生产采取预留稻麦两茬间隙,缩减双套种植面积。在施肥过程中,结合磷钾肥和有机肥,根据土壤情况进行施用氮肥;种植密度应符合水稻的种植要求,严格把握总茎蘖的数量;采取合理的灌溉方式,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保证植株的生长能力。并且,需要严格把控种植密度,氮肥的施用比例和灌溉方式,避免采取不合理的栽培技术,从而提供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基本环境,防止纹枯病、稻瘟病、螟虫等大发生。此外,要采取轮番种植的方法,避免一块的土地连续种植水稻。

5.集中连片种植,利于专业化统一防治

集中连片育秧应作为主要的育秧方式进行推广,减少和避免水插花种植,从而在育秧阶段防止病害的发生。对于灰飞虱经常迁飞的特性,必须采取大面积的防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田间发现条纹叶枯病病株,采取拔除并喷涂农药的方式来进行治理。并且,进行统一的种植能够专业化的防治,有利于大面积进行集中管理。

三、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主要是采用物理因素和机械装置进行防治,采用不损害水稻生长的方式进行防治病虫害,其具体办法如下:

1.虫害防治

进行人工防治能够减少虫害影响,将受损的植株尽早去除。

2.病害防治

严格筛选种源,对于要种植的水稻种进行拌药,减少植株成长个过程中的虫害接触场合。

四、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是当今所应有最有前景的病虫害防治方式,主要借助于微生物或生物的生长、依靠天敌之间的生物繁殖规律,达到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的目的。生物防治必须进行种田的病害分析,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该方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从长远角度看可以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具体防治措施如下:(1)害虫天敌能够有效控制水稻病虫,例如,寄生蜂、农田蜘蛛。(2)两栖动物是稻田中关键的害虫天敌,例如蟾蜍能够对于水稻田各种蚜虫和瓢虫进行控制。(3)微生物技术能够发挥病菌作用,进行水稻病害治疗,如应用井岗霉素来治理水稻纹枯病。

五、结语

进行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是目前水稻种植的热点问题,采取合理措施将病虫害防治效果发挥到最大,从而将水稻病虫害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不仅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还能提高水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立平,何宏新.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科技财富 ,2009,(05).

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病虫害;结构调整;可持续治理

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灾害之一,其危害不仅是粮食增产的障碍,也是降低农产品品质的主要原因。为此,搞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促进我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有着重要作用。

一、引起病虫种群变化的因素

1.耕作制度的改革

耕作制度的改革,引起了农业生态环境的变化,有利的一方面是恶化了一部分害虫的生存环境,抑制了其发生为害,但同时又为另一些害虫的生长繁殖创造了便利条件,结果使一些潜伏的次要病虫上升为主要病虫,其为害更加猖獗,一些间歇性暴发害虫变为常发性害虫。

(1)单作改间作。间作套种因为具有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和光能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等优点,成为我市农业增产的主要措施。间作套种抑制了一些害虫的发生,但同时由于套种免去了一些耕作措施而导致另一害虫的发生加重,如棉花由单种改为麦棉间作,使小麦田蚜虫天敌迁入棉田,控制了棉花苗期棉蚜的重发生,甚至不需要防治。但同时麦棉间作由于冬天不能全面翻耕,红蜘蛛在土壤中能安全越冬,导致次年红蜘蛛基数较大。再如玉米棉花间作,由于地力消耗大,如果此时不能保证作物生长的养分需求,作物抗逆性就会变差,田间杂草增多,相应地增多了红蜘蛛的寄主,越冬后红蜘蛛先上杂草,再上玉米,最后在棉花上定居越冬,形成了恶性循环,一但高温干旱,其危害将更加严重。

(2)不同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市

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也随之发生了一糸列的变更。如我市的小麦种植面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急剧增加,截至2001年我市小麦种植面积达8.7万hm2,小麦种植面积的增大,一定程度上为麦田病虫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殖条件,导致一些麦田害虫的猖獗发生。如小麦红蜘蛛,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发生程度逐年加重,2001年发生面积达3万hm2,盛期虫量高达防治指标的十倍以上。去年又是一个大发生年;再如小麦穗蚜,近16年来其发生程度也呈稳步上升趋势,且居高不下,据2002~2008年调查统计,历年发生面积均达3万hm2以上,盛期虫口密度高达5000~6000头/百株,远远超过其防治指标800头/百株,小麦蚜虫的大发生还引发了小麦黄矮病等病害的流行。复播作物如玉米、大豆等种植面积的增加使玉米螟、粟灰螟、豆天蛾,大豆包囊线虫、麦叶蜂等病虫的发生均有抬头。玉米螟原来在我市一年只能发生二代,现在由于地膜覆盖玉米早熟,特别是甜、糯玉米等一些新品种的引进,其生育期较短,致使寄主作物跨度大,为玉米螟生存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寄主,出现世代重叠现象,一些地方玉米螟一年发生三、四代,虫口密度最高可达20%以上,农贸市场玉米螟幼虫随处可见;由于复播大豆不注意轮作倒茬,连年复播,导致大豆包囊线虫、豆天蛾发生严重,据调查,在我市泽州县等地大豆包囊线虫被害株率高达20%~28%,高平市被害株率达18%~20%;豆天蛾1998~2005年连年在泽州、高平等地严重发生,被害株率达48%以上,百株虫量高达25.6~31.2头,部分地块被吃成光秆。

2.产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出现许多新的变化,给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以果树、蔬菜、中药材等为主的经济作物在我市的大面积种植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来农作物的生态环境,一些新的病虫害有所抬头,危害较重。覆盖面较广的主要有果树叶螨、介壳虫、桃小食心虫、梨黑腥病等果树病虫害,蔬菜棉铃虫、菜青虫、小菜蛾等蔬菜虫害,党参根腐病、山茱萸白粉病、炭疽病等中药材病虫害,许多农户对这些病虫害防治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经验,导致其发生势头有所蔓延。

3.新品种的引进

农作物品种存在病虫害抗性方面的差异,在20世纪50年代小麦锈病是影响我市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推广小麦抗病虫品种后,条锈、秆锈等病害几乎绝迹,叶锈也几乎不存在,但近几年来,因盲目引进外地一些作物品种的同时,忽略了对病虫害抗性的筛选,使一度绝迹的一些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如泽州县水东乡一农户盲目从河南引进一农家小麦品种,结果种植该小麦品种的地块小麦条锈病严重发生,减产达30%~48%。

二、病虫害可持续治理的对策

目前我市大面积防治病虫害实际上主要还是采用化学防治,化学农药防治可以直接杀死害虫,迅速压低虫口密度,但不可能彻底消灭害虫种群,残余病虫害一但遇到适宜的三因素条件,还会迅速大量繁殖再度危害。长期施用化学农药,反过来又增加了害虫的抗药性,杀死了大量的天敌,增加防治成本,导致病虫害的发生更加猖獗。化学农药的大剂量施用,往往导致农药残留超标,某些粮食作物和蔬菜水果特别是中药材,由于农药投入超标,农药残留率达到了40%~50%,有违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在目前新形势下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搞好我市病虫害防治工作,就必须转变观念,统防统治,从农业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综合协调农业、植物检疫、化学、生物、物理等方面,达到防治病虫与持续安全、高效、低成本的三重目的。

1.耕作制度恶化病虫害生存的条件

耕作制度的改革必须合理,种植制度要和土壤耕作、肥料使用、灌溉排水、植物保护等制度综合配套,互相协调,确保“养”、“用”、“促”、“抑”兼顾,恶化病虫生存环境,在有水利条件的地区要三沟配套,排灌分开,不串灌、漫灌,防止有病虫害的水流入无病田,浅水勤灌,适时搁田,可延迟或减轻病害。合理追肥,不过量偏施,迟施化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反之则弱。可以选用一些对天敌较安全的广谱性农药,遵循“高效、低毒、低残留”原则施用,最好不要在农作物生长期施用,以保护春季的天敌初始种群,或者采用隐蔽式施药方法(处理种籽、涂抹茎秆等),发挥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

2.引进和推广抗病抗虫新品种

严格来说,农作物优良品种应该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抗害(抗病虫)的特性,但要某一个优种完全具有以上的特性确实不易,往往是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高产不抗病,抗病不高产。我们在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时,要采取严谨的科学态度,通盘考虑,权衡利弊。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引种调种时一定要按照《植物检疫条例》等有关法规规章,积极申报植物检疫,将危险性病虫害拒之门外。二是在引种调种过程中,一定不要盲目引进中感及高感病(虫)品种。三是在引种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引种先试验,推广先示范”的原则。

3.加大植物检疫力度

植物检疫是以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由于一些技术人员特别是一些农民朋友对植物检疫对象的危害性不重视,对检疫法规不了解,一听到有高产品种,不论是否带有植物检疫对象,不论是否适合本地自然条件,大调大运,导致后果不堪设想。

4.大力开展“低耗、持续”的生物防治

近年来,由于过多地施用化学农药,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对人类及动物(包括天敌资源)影响极大,提高生物防治水平,促进病虫害可持续综合治理,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防治作用物,如天敌昆虫和昆虫病原微生物来调节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使其虫口密度持续保持在经济所允许的受害水平以下的一种方法。近20年来,欧美等一些西方国家在总结了化学农药对环境产生的一些弊端后,提出减少对合成化学农药的使用,提倡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进行病虫害的综合治理,通过生物防治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这显然是符合新时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

搞好生物防治,要注意贯彻“高效低耗,可持续治理”,具体说来:一是要尽力保护和利用自然界的生物资源,如天敌、有益杂草和微生物;其次,对环境不应造成不良影响;另外还要考虑低成本和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切忌盲目过分强调使用高成本的生物杀虫剂,以免浪费大量的资金。我市天敌资源极其丰富,保护和开发利用好生物防治资源是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尤其是为害一年生农作物的害虫,如玉米螟、棉铃虫等,非常奏效。我市沁水县生物防治站,利用赤眼蜂和七星瓢虫等有益生物,连续放蜂数年后螟虫等虫害得到了控制,发生程度甚轻。

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艺技术;农机;融合;丰产增收

农艺技术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农作物的选种、栽培、育苗、土壤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农机应用、农田灌溉和排水、农产品的初级加工等方面根据农作物所具有的特性因地制宜的对各方面进行生产与管理。下面结合工作实践,就做好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谈一些看法和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农艺技术的重要性

1、科学的施肥大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科学合理的施肥能够改善农作物营养不良,起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作用。对农作物施肥时要毕业论文格式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周期所需要的不同微量元素来施肥。人们应切忌盲目施肥造成资源浪费,另外,要实现有机肥和化肥的平衡使用。我国传统的农民百姓普遍更愿意使用化肥,但化肥过度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结,土壤缺乏有机质极微量元素。因此,农艺技术人员根据农作物的具体生长情况采用合理科学的施肥方法,实现了农作物的丰收。

2、合适的种植间隙促进了农作物生长。农作物栽培期间,农艺技术人员对农作物的栽种间隙进行了合理规划。间隙太宽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野草疯长以及农作物之间授粉困难,影响作物的产量。间隙太密又会阻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影响它们的生长。因此,农艺技术师通常根据以往的种植经验充分考虑农作物采光以及空气流通等问题对种植间隙做出规划。

3、农艺技术改善了外部环境,增加了作物产量。马克思说过:“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也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为了实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我们有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照、温度、湿度、水分及土壤等外部环境因素。比如温室大棚技术,它改变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照时长、温湿度要求以及土壤中有机物及微量元素的成分实施控制,使外部环境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另外,通过适当的延长光照作用,能促进农作物的光合吸收,增加作物产量。

4、有效的病虫害防治保证了农作物的质量。病虫害的发生往往会对农作物的质量及产量造成影响。随着人们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绿色食品的偏爱也更加明显,与此同时,人们还对绿色食品的外在质量条件有要求。因此,农艺技术人员采取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应建立在保护农作物质量的基础上开展。化学防治手段是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手段,其驱虫效果显著但副作用也十分明显,农作物上残留的化学剂会对土壤及人体造成二次伤害。目前,农艺技术人员联合生物防治、物理器械防治和化学防治三种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其防治效果明显,不仅保证了农作物的质量还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

二、加强农艺和农机融合发展

农艺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农业机械的实施,而农业机械的发展又会带动农业技术水平的上升,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农艺和农机较好地融合发展,能够有效地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率。因此,实践工作中必须加强农艺与农机融合发展,最大限度促进农业丰产丰收。

1、要实现农艺与农机的密切联系应根据农作物的生长规律、种植环境要求、地理地貌来开展农业机械研发工作。这样一来,农机的应用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效。比如:我国南方地形地貌跟北方地形地貌有很大的差异,南方主要为丘陵地带,而北方更多的是平原地带,如果把北方的农机应用到南方农作物种植中,就显然失去了它的应用价值。

2、农机研发工作的开展由于受限于资金、技术等因素导致不能满足农艺的要求,那么,农艺技术人员则可培育出适宜农业机械操作的农作物品种,以满足农业机械操作的可能性。

三、着力提高农艺技术水平,助力农业丰产增收

1、全面提升农艺技术人员水平。地方政府基层农艺技术人员是先进农艺技术的推广者,他们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农艺技术发展、改进和推进等工作开展的深入程度。由于人们对农艺技术专业带有一定偏见,很多人认为上了大学应该去大城市就业,而不是扎根于农村进行农艺技术推广和研究,这就导致我国农艺技术人员相对缺乏。而且,我国还缺乏相应的农艺技术培训体系。那么,想要提高农艺技术水平,我们必须要吸引愿意扎根于农村基层,能够潜心研究农艺技术的高素质农业专业技术人才。而政府也应该给予所属的农业管理部门以更多的重视,给农艺技术人员相应奖励政策,鼓励高素质农业技术人才深入基层开展推广和研究工作。

2、实现农艺技术各方面工作的最优化。农艺技术涉及的内容包括农作物的选种、栽培、育苗、土壤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农机应用等方面。因此,在选苗的时候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以及地理特征来选择合适的品种,在施肥的过程中要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周期所需要的营养,采用有机肥与化肥联合使用的施肥方式。另外,还要根据农作物的特性来规划它的种植间隙。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应联合使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等防治方法。

3、促进农机和农艺的高效结合。农机的应用是农艺技术重要的一部分,农机与农艺的结合程度反映了我国农业技术的整体水平。为了提高生产率,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校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我们必须因地制宜的采用农业器械,当技术水平满足不了实际农艺技术开展的时候,应配合农机的使用培育和改良新的农作物品种。

总之,在我国耕地面积有限,极端天气多发的情况下,着力加强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让先进的农艺技术与发达的农机具融合促进农业丰产增收,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县乡政府农业部门应该高度认识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重要性,着力加强农艺技术人员知识培训,全面提升其素质,更好地为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 刘春连.农艺技术在现实社会的应用[J].现代园艺 ,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