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探究性学习的概念

探究性学习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探究性学习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探究性学习的概念

探究性学习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科学素养;实验探究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印发的经国务院同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本次课改的六个具体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一、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性的探究、收集和处理信息、研究和讨论,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养成自主探究、求真、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造能力,构建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探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学会沟通和合作,养成社会责任感。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素质,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最大可能得到发展。为此,要加强探究性学习活动,用它来改造传统的化学教学。

二、将探究性学习引入课堂

下面以《镁和铝》中,其化学性质的教学为例介绍我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

1.创设情景,提出探究活动

请问:如何通过化学方法区分这两根银白色的金属条哪根是铝条,哪根是镁条?

这样,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2.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方案

同学们纷纷猜想问题的答案,这时,老师适当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金属的通性及镁铝结构上的差异。有了这些提示信息后,学生的思考就有了基本的方向,再让学生分组进行猜想和讨论出各种方案。通过学生归纳,老师引导补充得出以下方案:

①镁、铝+稀硫酸②镁、铝+冷的浓硝酸③镁、铝+空气(可提供酒精灯和火柴)④镁、铝+氢氧化钠溶液⑤镁、铝+二氧化碳(可提供酒精灯和火柴)⑥铝热反应(其中①-⑤为学生分组实验,⑥为教师演示实验,因为反应剧烈有危险性)

这样,通过学生归纳和老师补充,把该节课中镁、铝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全部设计到方案中以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在此过程中老师应肯定各位同学的大胆猜想,不要作出武断评价,留下悬念,让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现象

让学生根据猜想与讨论所得方案撰写详细的探究计划,并设计出实验方法、装置。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方案,给予适当的指导。

4.对比、分析实验现象、设疑引导归纳出各方案的可行性以及镁铝化学性质的异同点(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方案为例)

实验④:镁、铝+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Mg表面无变化,不反应;Al条表面许多气泡产生。

结论:Mg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而Al可以,所以该方案可行。

设疑:气泡中可能是什么气体?

追问:如何检验?

通过检验,学生可得出气体为氢气

设疑:金属要从溶液中置换出氢气,必须有什么离子呢?

根据已学知识,学生可得出必须有氢离子

追问:那么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个物质能电离出氢离子呢?

引导: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成分为水和氢氧化钠,只有水能电离出氢离子。

归纳:铝并非直接与氢氧化钠反应,而是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铝沉淀:2Al+6H2O==2Al(OH)3+3H2

设疑:但是为什么同学们在实验中观察不到沉淀呢?

学生自然可得,氢氧化铝会继续被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反应掉,所以看不到沉淀。

归纳:氢氧化铝有两性,可与氢氧化钠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两方程式叠加得总反应方程式:2Al+2H2O+2NaOH==2NaAlO2+3H2

联系生活:家庭用铝锅为什么不宜用碱水洗涤?为什么不宜用来蒸煮或存放具有酸性或碱性的食物?从而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5.反思与评价

让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推敲、思考是否存在逻辑性和科学性的错误。有的同学提出,可对镁、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试管实验装置进行如下改进:如右图装置,表面皿里盛放肥皂水以检验气体的生成,及用肥皂泡收集气体进行点燃;其优点是可清楚地看到产生大量的泡,对泡内气体点燃可清晰地听到爆鸣声。这个装置极有创造性,激发同学们探究和创新的信心和欲望。

6.表达与交流

将学生的探究计划和结论报告呈现给全班,让各个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相互促进,进一步完善整个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团结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长足提高。

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有作为

在化学科学中,实验是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我们应注意恢复和挖掘实验的探究功能,发挥实验在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培养智力品质方面的作用,使实验教学跟探究教学融合起来。比如在学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时,可以布置学生课外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探究铁制品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电化学腐蚀?铁发生两种电化学腐蚀方式与介质酸碱性的关系?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学生自行设计的方案,让学生们评价,选出较佳方案,最后每六个学生为一大组,在分成两小组,回家进行家庭小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通过实验开展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探究性学习的概念范文第2篇

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已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对问题或物理现象产生疑问,经过自身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并发现物理学习的快乐.探究性学习模式是激发学生不断探索,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且对于提升这一能力有着巨大作用.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是教育不断发展的结果,是教育现代化的产物,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本文重点介绍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

探究性学习模式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其应用策略多种多样,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1 运用物理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实验是帮助学生探究和掌握物理知识的重要方式,高中物理知识与实验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多加从物理实验入手,一步步引导学生开发物理知识,学会发现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

例如,人教版教材《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定义,理解加速度的定义,以及记住匀加速直线运动所必备的条件.在该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基本概念.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一般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连续的点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并判断物体是否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图中,图1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实验装置,图2是打点计时器所打出的连续的点,图3是根据所测出的数据做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图象.此物理实验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加速度的概念,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思想方法,以及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需要注意很多细节,比如打点计时器的所使用的电源频率,要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物体,并需要进行重复实验等.这一些注意点光凭课堂之中的讲解不一定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记忆,而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解程度,并能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到启示,从而激发学生探究下去的兴趣,提高物理学习成绩.

2 情境法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情境教学法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情境教学是教师引入形象的物理场景,从而简化高中物理中比较复杂的概念或公式,让学生更为容易的理解和记忆,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依据心理学的理念,情境教学法使得学生运用积极的情感提高物理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进行自主学习以及深入的探究性学习.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极为灵活,能熟练掌握其运用方式对于教学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例如,人教版教材《能的转化与守恒》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动能定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势能的定义,理解高中物理中能量守恒定律,懂得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这一章节的学习之中,有着许多晦涩难懂的物理概念,许多学生刚开始学习时会感到困惑,但慢慢的会把知识点消化和吸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加快学生消化吸收物理知识的速度.例如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就存在着相对应的弹性势能,该能的大小是随着物体形变大小而改变,教师在解释时就创设一个弹簧拉伸和收缩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弹簧拉伸收缩时所具有的能代表的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动力,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图4为弹簧拉拉伸与其弹性势能的关系图片.弹力的存在是弹性势能产生的前提,所以应用弹簧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提升物理成绩.

3 采用学生主体性教学办法,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物理需要学生领悟,所以运用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办法是物理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物理的学习和领会,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做下铺垫.在人教版教材《匀速圆周运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理解 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还要能认识离心运动并能进行物理方面的计算.匀速圆周运动中所包含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和转速的基本概念以及其中的公式都需要学生多加记忆和运用,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对其中主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后,以书本习题为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这几个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式.若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习目标,达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教师就能在往后的教学中多加运用这一教学模式;而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不够彻底,对基本概念还是一知半解,教师就需要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多加引导,让学生领悟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还需多加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谨慎运用,避免发生学生过于散漫、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态度不够端正而浪费掉物理学习时间的现象.而这一教学方式运用得法能使得物理的教学变得事半功倍,教师要上下而求索,不断改善和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总之,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有着诸多的方式,教师要结合自己当前的课堂实际情况,选取妥善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探究学习能力,提高物理学习成绩.高中物理中的概念公式多如牛毛,死记硬背是无法完全掌握和灵活运用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是提高物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从牛顿三定律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再到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无数的物理学壮举都是通过不断探究、总结和实践而完成的,所以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探究性学习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探究性教学 研究

一、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和作用

1探究性学习概念

探究性学习也被称为发现式学习,是人们通过对文字材料以及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收集数据,形成解释,并对这种解释进行相应交流、检测和评价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学生从现实生活和各种学科领域的问题出发,通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性活动,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究能力、获取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2探究性学习作用

探索性学习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将现实世界带入教室,融入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做到理解学习,而不是背诵学习;可以鼓励学生在多个领域里进行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1明确探究性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首先,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要求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教者首先应进入“探究”的角色,每位教师须多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新,才能做到观念更新,真正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如果观念没有更新,继续用老观念进行教学,那探究性学习将成一句空话。

其次,新的课程标准中,关于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内容,不仅增加了许多探究性学习的内容, 而且有些内容对教师也是完全新的,要以课程标准的理念宏观把握,深入全面地探究,统筹兼顾,既要注重本学科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又要注重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备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活生生的动态课,教师要自觉地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

再次,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找准自身角色的位置,那就是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应改变以往“导演者”的角色,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唱主角”,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发现问题,确立探究课题,设计探究方案,并按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总结和反思,教师更多的是以参与者和宏观调控者形式出现,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了解学生探究动向,提供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探究性学习赋予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但老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作为主题探究活动的辅导者和合作者,要为学生的实施提供条件,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尽责,这就要求教师事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2营造良好的氛围,为探究性学习开展提供支持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探究式学习行为加以关注,还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来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实现知识信息的传递与反馈,还有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和融汇,进而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个氛围中教师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运用的实际情况,从而有效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启发,使他们逐渐形成以自己的方式看待问题的风格,来使他们自己的思想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升华,使其创造力不断得到发展。所以说,营造良好的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开展,这也是开展探究性学习不可忽视的环节。

3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要能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难易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中的障碍。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对于过于简单,甚至只需学生回答是或否的问题,也不宜做探究性教学的问题。

4整合小结,正确评价

所有知识点的探究结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做本节内容的最后总结,必要时老师进行补充讲解,形成学生内在的知识网络和能力网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切记不要讲得过满、过透,我们追求的实效课堂应该是带着问题走进来,带着新问题走出去,要给学生留下“缺口”,打开“窗口”。

三、探究性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爱护学生创新的自尊心

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标新立异,不盲从、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不随意批评或指责学生的设想,保护学生创新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要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提供帮助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提供理论、器材、环境上的支持。要特别关照学习较差的学生,防止学习好的学生控制课堂的现象。

3选择适合探究的内容

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但有些知识内容,由于各种原因,如具有较高的难度和受教学资源的限制,难于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去获取。教师可以选择生物学科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概念和知识,设计探究性教学内容。

4灵活处理突发事件

在探究性教学中会经常遇到一些教学设计之外的情况,如学生提出怪异的问题,突发的质疑,意外的结论、实验的失误等等,教师要利用这些意外事件的价值,巧妙引导,把突发事件变成教学资源。

5注意解决教学中的新矛盾

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引入,也会引发一些新矛盾,如教学活动多,教学时间少;实验和实践活动多,教具和场地少;教学器材消耗多,教学经费少等等,需要在实践中认真解决。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教学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班级中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才可以有效地达到整个探究性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调动班级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由此可见,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是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陈永辉.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8).

[2]冯文琪.浅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新课程,2011(5).

探究性学习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地理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5-0099-01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地理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地理再发现的过程,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

一 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中学课程改革中产生的研究性课程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因为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悟,合作交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 探究性学习的概念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教学方式,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强调动手动脑,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和发现“知识”,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体验和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第一,以学生为主体。探究性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过程。教师在这个活动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品质。

第二,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基本形式,学生是在不断地探索发现过程中获得发展的,接受学习只能培养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探究学习是培养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

第三,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线。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过程的。学生运用多种感官,通过主体活动,在做中学,学中做,从做中获得感性认识,再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教、学、做合为一体,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交融,理论与实践统一。

第四,注重交流与合作。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多向互动的学习过程。一方面学习主体通过和学习客体间的交互作用――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在探究过程中,在交互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第五,注重过程。探究性学习更重视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它强调尽可能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这个过程,理解一个地理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地理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地理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在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学习地理,让已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非正规的地理知识和体验上升为科学结论,从中感受到地理发现的乐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第六,给学生充分的创新空间。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现实创新的过程。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可以大胆怀疑,提出问题;大胆猜测,进行假设;大胆尝试,探讨问题解决的方案。学生可以超越课本、超越教材、超越老师、超越自我,在自由的空间中大胆创新。

四 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第一,设疑。教师以学生已学过的地理知识为基础,以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为背景,设置一定容量和开放度的问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引起矛盾,激发探究动机,明确探究目标。

第二,探究。这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联想、试探、验证等探究活动,概括出原理、法则,寻求问题的答案。

第三,交流。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交流探究的成果、心得与体会,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重要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把学生初探的成果加以提炼,使它更具有科学性。

第四,总结。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探究活动,将探究的结论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解决问题。

第五,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探究归纳出的新知识、新方法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探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探究性学习应根据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对概念、图例、规律等的探究,宜全班或分组讨论;对地理知识的引申、应用探究,可分组讨论,教师提供必要的材料,适时点拨,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对实践性作业,可采用开放性探究,学生自愿合作,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在寒暑假、双休日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

六 对探究性学习的评价

探究性学习的概念范文第5篇

所谓探究性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所关注的三个目标是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探究性学习就是创新学习。

一、通过概念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概念的形成有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过程,学生获得概念的过程,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对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更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一些熟知的实例,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引导学生发现定理、法则,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荷兰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力,在学习时应当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流,应对学生的思维给予暴露的机会。

三、通过对问题的引申拓展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适当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能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激发探究的欲望,从而抓住问题的实质。

例如,在学习了解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后,就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三条马路L1,L2,L3分别相交于A,B,C三点,现在想建造一个物品中转站,使得它到三条马路的距离相等,某工程设计师拿到这个工程项目后,高兴地说,这很容易,ABC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交点处就可以了,可是这个交点正好有一个很大的湖,没有办法建筑楼房,建造物品交换站的工程只能取消了,你们还有别的方法吗?同学们拿到这个问题后,纷纷议论起来,他们说:“我们把这个湖填起来吧,填起来就可以在上面建了。”“填起来要用很多土,去什么地方找。”“还要花很多钱!”还有的同学说:“我们换一个地方吧,我们找一找是否还有别的满足条件的点呢?”于是同学们开始动手在图上找起来,不在ABC内行不行,在外面可以吗?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眼光从三角形内放到三角形外。经过大家相互讨论探究,终于在三角形外部又找到三个点,它们分别是三角形的两个外角平分线与一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它同样具有满足到三条马路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经过这样的学习后,同学们更明确了到三条两两相交直线距离相等的点不止一个,而是四个。

四、通过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知识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得到深化,初中学生好动,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他们动动手、相互交流,更能提高他们探究的兴趣,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了正多边形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解决铺地砖(镶嵌)的问题。先让学生课前做一些准备工作,剪一些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四个同样的任意四边形,收集一些有关的图片。在课堂上观察图片的特点,同学们会总结出有的地面是由一种正多边形组成的,也有的是由两种组成的,并能在老师指导下了解镶嵌的概念。继而提出问题:如果以一种正多边形来铺地面,是不是任意一种正多边形都可以呢?同学们通过动手实践发现不是,那么能够用来做地砖的正多边形有何特点呢?同学们找到规律:围绕一个点的正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是一个周角时,就会拼成一个无缝隙、不重叠的平面图形。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用一种正多边形进行平面镶嵌,哪些可以呢?引导学生通过代数方法来解决: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为■,若设用某种正多边形x个,则x×■=360。,由此可得,x=■=2+■,由于x为正整数,所以n=3或4或6时,才符合要求。在此基础上再探究两种或多种正多边形组合起来的情形,并让同学们思考只用一种多边形来镶嵌,任意的四边形可不可以呢?

五、通过对实践性作业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和函数等知识后,测量建筑物或树的高度,是一个典型的实践性探究作业。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测量校园里的一棵树的高度?试针对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测量方法。每人设计测量的具体方案,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把本小组的各种设想进行汇总和整理,再选择几种典型的解答在全班介绍。这样一来,学生积极性很高,想到了许多老师不曾想到的问题,如,天气好可利用影子长与树高的关系计算,部分影子被房屋挡住怎么办?没太阳光树的顶部或底部又不能直接到达咋办……学生运用了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及三角函数的计算等等方法。又如学习了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后,让学生利用一种或几种地砖,设计一幅美丽的地板图案。学校建了新校舍,要在长100米、宽80米的矩形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绿化面积是空地的一半,请为学校展示你的设计。这些例子很多,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水平,按照自己的思考设计方案,真正做到自主创新,培养了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