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项目式学习研究综述

项目式学习研究综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项目式学习研究综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项目式学习研究综述

项目式学习研究综述范文第1篇

(一)教学内容与学时量存在的问题

目前尚未有针对研究生的铁路运输组织理论的课堂教学优化的研究。铁路运输组织理论的课堂教学特点是时间紧、任务重。相对于讲解车站作业组织、车流组织、运行图、通过能力加强等相关内容,40个学时的量十分紧张。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加强组织课堂教学,优化教学内容,高效地完成每一节的教学任务。

(二)课堂教学内容甄选研究不够

铁路运输组织涵盖了铁路行车、铁路货运及铁路客运中与运输组织密切相关的核心内容,而目前缺乏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甄选的研究。针对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繁重,而教学学时量少的特点,对铁路运输组织理论中的关键内容进行甄别,选择适合研究生的教学内容并加以整理是当务之急。

(三)教学班中研究生对铁路运输组织相关知识掌握参差不齐,课堂教学内容设计难度大

交通运输学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两个专业的研究生的生源分布广泛。大致可以分为本科即为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研究生、本科为我校非交通运输专业研究生以及外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和非相关专业研究生,对于铁路运输组织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对教学进度安排、理论讲解深度、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严峻挑战。

(四)采用的教学手段单一,没有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

目前该门课程的教学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研究生被动接收教师讲解的内容,没有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应结合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设计,合理安排,选出其中的模块,让研究生讲解,并做相关的文献综述,充分锻炼研究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及参与教学互动的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形式创新与研究生积极性调动

(一)我的课堂我做主———研究生参与教学活动模式设计

主动地学习应该是研究生能做到的事,那么教育就要回归到教育的原点。把课堂真正还给研究生,使研究生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在设计研究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模式时,采取两种方式。一种为研究生独立承担三次主讲任务,另一种为对运输组织的经典理论做文献综述。第一种方式,选取三项内容相对独立的知识点模块,鼓励学生以自愿报名的方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分别独立讲解该三项主要的教学内容。第二种方式,由教师甄选铁路运输组织理论中15-20个经典的研究题目,将研究生分为十个组,抽签决定这10个组分别做哪个课题的文献综述。每个组选择一名同学做组长,选择另一名同学做最后的文献综述的汇报者。所有组员必须认真积极地参与到文献资料的查找和汇总及分析工作中。第一种方式中研究生讲课直接安排到教学日历中,与教师教授的内容直接对接。在讲课前、课堂上、讲课完毕,教师全程指导与点评。本次实践中选取了车站阶段计划、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绝对计算法及列车运行调整三项知识模块。第二种方式是做文献综述。在计划外的课时安排之外,我们另找时间,完成各组的文献综述教学活动环节,使得学生对本专业的经典问题有比较透彻的理解。文献综述设计的题目有取送车问题研究列车运行图编制、空车调整计划编制、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编制、乘务计划编制、列车运行调整、铁路区段通过能力计算、编组站阶段计划编制、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编制、动车组运行计划编制等题目。

(二)研究生主讲与做文献综述的课的几个核心

经过一年多的艰辛探索,研究生主讲课堂模式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优化。

1预习、培训是前提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写适用于研究生备课用的预习提纲,给全体研究生、尤其是主讲研究生以供其备课提供参考。研究生在自主预习(独学)过程中能够解决一半以上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讨论解决百分之30%左右的问题;剩余的难点由教师帮助其理解。主讲研究生在走上讲台前,基本能够做到心中有比较清晰的授课思路,基本能脱稿主讲所承包的知识点或知识模块,对其提高自身的自信也有很大帮助。

2激励评价是动力教师和同学们的肯定是研究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催化剂,在研究生主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激励方式调动研究生学习和展示的积极性,教师及时捕捉课堂上呈现的精彩,不失时机地予以鼓励。这种及时的激励会使主讲研究生信心百倍,对其将来从事科研工作也大有裨益。

3展示、质疑是亮点主讲研究生的精彩展示体现了研究生的成熟和睿智,展示、质疑能够带给研究生极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彰显了“让每一个研究生都能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的核心诉求。主讲研究生展示出了精彩,质疑研究生更是课堂形成“正反交锋”、“思维碰撞”的主角。一个好的质疑能够让全体研究生主动参与进来,在争论中生成知识、产生原生态的生本资源为大家共享,使研究生从知识走向智慧这正是高效课堂之所在。

(三)课堂上教师角色的定位

教师不仅要关注研究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研究生的个性发展和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把研究生课堂上的表现、表演和表达当作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根本标准,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在课堂上,教师把时间还给研究生、把能力还给研究生,把主动性还给研究生。在由研究生主讲的课堂上,教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是和谐平等的,研究生的心态是开放、安全和自由的。其思维过程的训练得到充分体现,发自内心地娴熟讲解和交流互动应该成为研究生自主学习的常态。这就要求教师把“说”和“做”的机会还给研究生,体现研究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在研究生学习主体地位被体现出来的同时,教师并非是旁观者,而是共同进行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和“引导者”。如果离开了教师的引导、纠错、补漏、点拨、拓展和提升,课堂效率也会低下来,毕竟研究生讲不如教师讲得深入、全面、到位。研究生主讲的真正目的不是把讲课的任务交给研究生,而是教师站在审视的角度去关注每一个研究生的学习状态,积累和研究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研究营造适宜研究生发展之生态课堂的方式和方法。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课堂调控,使课堂朝着轻松、愉快、高效的方向发展。

三、结束语

项目式学习研究综述范文第2篇

关键词:混合学习 项目教学法 学习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163-01

根据国家和山西省的关于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通知的文件精神,以“知识管理”和“教学诊改”为理念,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美国新媒体联盟的2015年《地平线报告(高教版)》认为,当前及今后5年,学习分析技术、混合学习等是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混合式学习模型的优点逐渐突出,应用更加广泛。将传统学习与网络学习的优势相互结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学习分析从2012年开始,一直活跃在国际视野,近年来与教育技术领域的整合是国内外专家研究的热点。通过收集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数据,教师做到对学生的实时诊断与预测。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对知网上近5年关于学习分析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无论是翻转课堂还是混合学习,专家对教学模式,影响因素等方面都作出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教学产生的数据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国际上关于学习分析技术在教育中应用主要包括四方面:业务情报(47%)、学位指导(32%)、业务绩效(35%)、课程分析(35%)。

当前国外研究的主要热点是通过学习分析研究对教育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很多学者提出了学习分析框架,如Campbell 提出了学习分析五步骤,Tanya Elias 提出了七步骤等。国外对学习分析工具的开发也比较多,如文本分析工具CATPAC、LIWC等,而国内研究较少。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还在于学习分析文献综述及学习分析技术与其他领域的整合,如智慧教育、数据挖掘等。如黄荣怀教师提出要将教学过程中的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显示。挖掘这部分数据,提取有效信息,并作用于教学。祝智庭教授对国内五年来关于学习分析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国内对学习分析模型构建的研究还不多。综合以上研究,笔者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强调人为干预和人为分析,忽略机器自动预测。过于依赖教师的能动性,加重教师负担和主观臆断。注重学习分析模型构建, 忽略学习分析具体诊改过程。

二、学习分析研究模型

学习分析研究模型。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等特点,应国家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质量整改文件精神。通过构建项目引领下的混合学习模式,运用知识服务和学习分析方法精细化实时评测学习情况、诊断学习中发生的问题、优化学习效果。在项目式课程Dreamweaver中,将教学内容细化为单个任务、学习任务、创设任务情境,以任务驱动学习者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绩效。构建基于项目课程的新型课堂:任务驱动,激活主体个性学习,精准推送,适时自测,自动评价,诊断反馈,改进提升。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反馈学习情况,预测学习结果,提高学习绩效,以便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和评估教学。将知识服务应用于课程改革,让知识产生于教学,服务于教学。此研究的意义在于:(1)教学数据结构化。通过采集挖掘学生在混合学习模式下学习的信息和教师的 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归纳,形成结构化的数据,便于分析。(2)分析结果可视化。通过专业工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可视化的形式显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结果,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3)学习管理智能化。智能化地监测和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高学生体验。(4)提高学习绩效。在项目课程的混合学习中开展知识服务应用,并且针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习数据分析。知识的共享和及时的反馈,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绩效。

三、学习行为数据收集与分析

通过线上雨课堂平台和线下学生学习评价量表双渠道获取学生学习行为数据,为学生进行学习画像,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态度、学习风格、出勤纪律、起点水平、认知能力、操作水平、合作交流能力和学习成就。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教师进行干预性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最终提高整体学习绩效,提升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青,王涛学习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2(8):129-133.

[2]曹帅,王以宁,学习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6(5):78-84.

项目式学习研究综述范文第3篇

浙江省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33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1997年11月,对小学、中学、大学的语文教育展开了全面的批评,指出教材、教法、教师都存在许多问题的报刊是

A. 《中国青年报》 B.《中国教育报》

C.《北京文学》 D.《人民日报》

2.我国分别在1950年、1956年、1963年以及1978年颁发过四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其中1963年颁发的是

A.《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B.《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C.《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D.《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3.创设了“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搭建了拓展知识的平台的语文教材是由哪个出版社出版的?

A.江苏教育出版社 B.人民教育出版社

C.语文出版社 D.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下列属于识字教学的目标任务的一项是

A.识字能有效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B.识字是学语文的基础

C.识字要求分“认识”和“会写”两类,可以加快学生识字进程

D.识字对儿童智力发展起重要作用

5.学生在课内读了《草船借箭》和《三顾茅庐》后自己去阅读《三国演义》,这说明

A.探究性阅读也是一种创造性阅读

B.探究性阅读既重视阅读的结果,也重视阅读的过程

C.探究性阅读是自主、开放的阅读

D.探究性阅读只能用于课文的局部

6.叶圣陶先生说:“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学作文。在从前并不是人人需要,在今后却人人需要”,这句话说明了

A.写作是小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B.写作是把小学生培养为小作家的重要手段

C.写作是小学生提高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D.作文能力是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7.下列关于“口语交际能力”新结构的第三层面要素中,属于第二层面的“语言能力”类别的是

A.语法能力 B.口头语篇能力

C.体态语能力 D.策略能力

8.下列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表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观点?

A.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到自然、社会、科学、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B.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整合各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课程

C.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的方式

D.语文综合性学习侧重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9.属于常模参照评价的语文教学评价是

A.学科竞赛 B.单元评价

C.期末评价 D.摸底考试

10.把调查研究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其他调查的依据是

A.按调查的功能 B.按调查对象

C.按资料收集的方法 D.按研究的范畴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1.从过去的强调学科内容,转变为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从过去的强调目标、计划,转变为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这说明人们对课程的内涵认识发生了重要变化。

12.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一个非常显眼的特点是既提出了发展智力的要求,又提出培养非智力因素的要求。

13.语文练习册、写字本属于语文教材的范畴。

14.有关研究表明,学习汉字有利于左脑开发,而左脑开发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15.方素珍的《明天去远足》写的是儿童远足前夜心情的激动,学生在阅读时所产生的主要是移情体验。

16.图画法、音乐法和表演法等都属于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功能性引入。

17.1923年颁布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小学国语课程纲要》第一次对口语教学的程序、方法和目标作出了详细规定。

18.多元智力理论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19.摸底测验是一种常模参照评价。

20.“语文实验教材与原有教材的比较分析”属于发展研究。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1949年,“语文”课程正式定名,意为_______________和书面语言的全面训练。

22.语文课程的目标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_______________和质量要求。

23.20世纪20-40年代,我国正式采用了美国式的“六、三、三”学制,教科书的编写特别注意与儿童生活相适应,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教材有叶圣陶编写的《_______________》。

24.语文课程标准规定,3-4年级需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_______________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25.李吉林老师“情境教学”的一般程序是初读、_______________和精读。

26.我国传统作文教学采取的是“先放后收”的训练序列,老解放区则采取“_______________”的作文训练序列。

27.构建_______________能力结构的两种模式是分析模式和综合模式。

28.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_______________”列入语文课程,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列,这是建国来第一次。

29.从评价的时间和功能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等。

30.研究报告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的研究报告、关于理论的研究报告以及综合性报告。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1.语文教学评价

32.课程资源

33.语文综合性学习

34.语文教学实验研究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5.简述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

36.简述阅读教学的任务。

37.简述小学各学段作文训练的要求。

38.简述语文教学调查研究的基本步骤。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项目式学习研究综述范文第4篇

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典范[2]。目前,国内病理学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被动、陈旧,培养的学生既缺乏学习兴趣,又缺乏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及创造能力,与目前提倡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思想相悖。而创新性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为基础的新型实验教学过程[3]。创新性实验是学生带着科研项目进入实验室。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的主干课程,是临床诊断的一把金钥匙。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病理学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是临床医学本科的必修课。我校病理学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武汉市重点实验室,病理学课程系湖北省精品课程,拥有优秀的教学团队及优良的实验室条件,适宜病理学创新实验的开展。从2006年开始,本教研室根据病理学的教学特点,在病理学的教学中渗入医学创新实验,探讨病理学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及创新实验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通过近4年的病理学创新实验的教学实践,我们探讨并摸索出一套病理学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1.开展病理学创新性实验的具体措施

1.1实验分组

每年度选取本科生10―20名,分成3―4组。每个实验小组选取有科研项目的教师一名作为指导教师,保证每位指导教师带教学生的数目不超过5人。

1.2实验设计

每名指导教师将自己的科研项目根据实验技术拆分成小的研究项目,保证每个项目中包含基础的实验技术;并且在实验初期将实验设计的立项背景及意义、技术路线以标书的形式交付学生学习,并交代学生查阅相关文献。

比如,2010年我根据自己科研项目的内容,设计了题为《在ER-α36在胃癌细胞周期中的转位分析》的创新实验项目。本项目中包含细胞培养技术、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及Western Blot技术。我将实验计划以简洁标书的形式交付于学生,并组织学生讨论学习标书内容,同时查阅相关文献,如ER-α36的发现及其结构、功能,细胞周期的基础理论等,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项目内容。

1.3理论培训

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我们以专题讲座的形式,重点讲解文献检索基础知识、文献综述撰写、细胞培养技术、免疫荧光制作技术及PCR技术,为进一步创新实验的开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4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创新实验的重中之重。我们旨在通过创新实验的实验操作体现实验创新思想。每种基础实验技术均除了教师讲解之外,同学也要做示范性实验。同学自己动手,在老师的指导下操作。

1.5考核评定

考核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检查形式。创新实验的考核是一种综合性评价,它涵盖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我们的评价体系包含指导教师讲座的听课笔记、实验报告的撰写、mini综述的撰写及实验论文的撰写,等等。

2.病理学创新性实验的教学效果

2.1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经过适当的创新实验教学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2.2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通过病理学创新实验的系列培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学生从课题的文献综述、选题立项、实验操作到实验报告撰写,整个模拟了研究生的研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路。

2.3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4提高了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进行科研思维能力培训及多项综合性实验技能的培训是一种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要积极跟踪学科发展趋势,不断充实自己,才能给学生更好的指导,同时更多地要求指导教师有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这对指导教师的教学思维及教学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对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病理学创新实验的教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研究水平。

3.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创新实验的过程中,我觉得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创新力度不够。创新实验究竟什么是创新?创新实验是思维的创新,还是动手能力的创新,抑或是单纯的实验方式的创新?我认为创新更大程度上局限于实验模式的革新。

我们往往把创新实验等同于科研,把创新实验教学等同于研究生科研教学。创新实验应当在科研模式的教学上既简化又升华。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大学一年级学生,他们的专业知识储备量少。比如,科研项目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要求的理论知识太强,学生不容易搞懂。如果学生一进入实验室就搞科研做课题,这将会导致学生在创新实验过程中看不懂,听不懂,势必感到迷茫,从而挫伤了学习兴趣。

我认为,大学生创新实验应选择适当的、涉及多学科且应用较广的基础实验技术,而且该技术在学生未来的本科教学中将会涉及,然后以实验技术为中心展开实验过程。

比如,针对进入病理学实验小组同学,我们可以采用以结合免疫学与病理形态学相围绕结合的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技术为中心,将教师的科研课题深入到该项实验技术中去。先让同学们围绕该技术,进行文献的复习、综述和讨论,然后让同学们将该技术应用于科研中,制作爬片并进行荧光抗体染色。

教师在实验设计中要把握实验的创新点,比如,技术操作的创新,应用的创新,等等。然后围绕创新点让同学们进行探讨。

比如,爬片技术是一种冒似简单的技术,仍然存在很多有待思考的问题。比如,如何处理可以让细胞在爬片上分布均匀?如何操作可以让实验技术简洁?采取何种固定方法使得爬片适合某种实验的染色?如何处理可以减少荧光抗体染色的掉细胞现象?等等。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将创新性思维贯彻到教学中。这样,在教学中既教会了学生科研思路,又教会了学生实验技术,更重要的是将科研思维贯彻到实验教学中。

此外,学生在创新思维教学中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精神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们更多的只是习惯于老师讲解、示范性操作,然后按实验流程进行操作,在实际操作和处理中没有自己的想法与思路。这与我们多年传统教育形成的思维模式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应当在创新实验教学中逐渐改变这种思维模式,将创新思维教学渗透到教育体系当中去。

总之,大学生创新教育不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逐步落实与贯彻。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应当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使得创新实验能够为创新教育的推广服务。

参考文献:

[1]于秀文,王显艳,孙玉荣.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CPC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中国医疗前沿,3,(22):58.

[2]杨景,方强,郭乔楠.如何在临床病理实习教学中加强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1):100-101.

项目式学习研究综述范文第5篇

>>>全国各省各高校2016年考博考试时间汇总

>>>全国各省各高校2017年考博考试科目汇总

【新东方网络课程】2017医学考博英语统考全程班!!点击免费试听<<<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推动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培养,构建高校与企业合作、国内与国际合作的开放式培养体系,结合行业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能力强的工程博士。

二、培养目标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造就工程领域内工程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和组织者,使其能够综合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践中的复杂问题,成为高层次技术与管理的复合型领军人才。

三、招生对象

工程博士招收对象为目前已在“先进制造”或“电子与信息”领域、具有丰富工程技术实践经验并取得一定成就的工程技术人才,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主持或参与“先进制造”、“电子与信息”领域国家重大专项研究与开发的、优秀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

②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具有五年或五年以上工程技术实践经验,在同行业领域内具有良好声望、取得较高成就;

③获得学士学位、具有十年以上工程技术实践经验,并已达到硕士同等学力、特别优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④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英语基础。

四、招生方式

全年接受报名。

招生方式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学校审核”方式的申请审核制。申请者须由所在企业作为单位推荐,同时有两位以上本行业或者本领域专家的个人推荐;学校重点考察申请者的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招生过程分为初审、复审及录取三个阶段。

(1)初审

申请者按照要求提供下述材料,由工程博士培养中心对其资格进行初审。

报名表

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身份证等影印件

(2)复审

初审合格者需提供下述材料:

申请书(含专业特长及主要成果、学习目的、研究计划)

单位推荐信

专家推荐信(同领域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知名专家或教授)

招生考核小组专家首先对申请者提交的书面材料进行审核,初步通过者继续参加综合考评。综合考评采取现场答辩方式。申请者须向考评小组专家作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的答辩报告,对个人研究经历、研究计划与设想做详细陈述,回答考评小组专家的提问;考评专家考核其交流表达能力、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知识及潜在发展能力,分析基础技术水平和综合项目管理能力,参考所提供的推荐信、申请书、专业领域背景和承担的重大专项等给予综合评价。

(3)录取

学校工程博士培养指导委员会根据国家发展需求、行业及企业发展需求、以及申请人递交的材料、复审结果等因素确定是否录取。

五、培养方案简介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年限为4-6年。攻读学位期间完成不少于10个学分的课程学习,在学校本部学习时间累计不得少于半年。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培养采用个性化培养、导师组指导、校企联合、国内外联合等模式进行培养。

工程博士的课程体系由专业基础、专业技术、人文社科、组织管理、通识经济管理等构成。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国际交流、讲座环节等。工程博士生在进入学习后的第四学期末,需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主要考核工程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情况、对所在领域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把握程度、所研究课题进展情况、中英文语言表达交流能力测试等。中期考核未通过者,可在一年内再申请一次中期考核,再次未通过者,可以完成博士课程学习肄业。

六、学费

根据陕西省物价局核准的标准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