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装设计企划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服装设计教育;高校;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1
一、发达国家服装设计教育特点
(一)法国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法国是现代服装设计教育的摇篮。法国的服装教育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 是世界上最早将设计和制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的国家。由于服装设计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所以法国的高等服装学校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品牌灵魂并与世界和国内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关系,给学生提供实习、工作机会,并举行学生服装设计展,使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作品推向大众。
法国服装设计教学,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每学年都要经过严格的专业考核才能过关。为了适应这样的教学要求,担任该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老师,都是具有多年设计工作经验,曾在多家法国知名时装公司和设计工作室工作过的设计师担任的。相比之下,国内高校四年本科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约占50%的,设计理论多于设计制作。
(二)美国专业特色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
办学形式的多样性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点,直接导致了在学科建设思路方面的多样性。由于美国的服装教育已经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无论是服装设计、服装营销还是视觉艺术等方面,都经历了多年的市场考验,并且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延伸出了许多应用性很强的边缘学科,比如商品企划,采购学等,这些专业教育也的确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可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服装设计、服装造型、服装打版、纺织品设计、服装企划、陈列设计、经营企划、服装生产管理以及在流行搭配、流行报导、国际贸易等领域方面的工作,成为引领服饰流行风潮的先驱。
(三)日本善于对外学习和保护传统
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是日本服装设计教育的灵魂。如三宅一生、川久保龄、山本耀司等设计大师先后赴巴黎学习服装设计,收集欧美设计经验,并将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带回日本,促进了日本服装产业的发展,使日本的服装设计水平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日本服装设计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它不刻意强调学习者的创意,却十分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个创造力来自对文化的吸收、对基础理论的感悟和纯熟的实践能力。
日本服装设计教育还有一个为人称道的优点,那就是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日本的服装设计教育不但没有因为学习西方而抛弃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反而将两者有机的融合到一起,使服饰成为文化沟通的语言。从历届日本服装设计大赛获奖的学生作品来看,虽然各个时期的设计都紧随时尚潮流,但其中却散发着浓郁的日本风格,日本文化背景和日本式的设计手法在作品中展现充分,抑或自然流露,抑或刻意设计,都会使人感受到日本设计教育的力量,它植根于日本民族文化,又不断向上伸展,吸收世界当代先进文化思潮。
二、中外高校服装设计教育的启示
(一)学校办学要有特色
在高校服装设计教育色就是优势,如何抓好特色教育是各学校应该考虑的问题。首先服装院校在教学当中应该结合当地特色,从本地的人文、消费市场出发,进行教学改革。其次,可以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服装院校办学模式制定教学计划和学生培养方案,并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产业、文化特点及学校专业优势等实际情况来考虑,使高校的服装设计教育从模式、形式到内容有自己的特色。
(二)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与市场相结合
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国内高校一直以艺术类人才的模式进行着培养,设计课程很多,但课程设置上倾向于理论性科目,与市场实际需求相关联的却不多。不少学生毕业之后进入企业工作,以前所学的知识完全用不上,主要原因就是服装高校实践教学环节与市场结合相脱节。所以,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过程,不应该脱离社会和服装产业发展的潜在需要,而应以市场需求为其发展导向,课程内容应服从于市场的需求,紧跟时代步伐。例如可以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品牌,根据这个品牌的风格定位,进行服装的设计与制作。由于成熟的服装品牌在市场上都有相对独立成熟的客户群,被市场所接受,那么学生在进行设计的同时会考虑市场接受情况。
(三)提高服装专业教师综合素质
随着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知道国外高校的许多教师本身就是著名的艺术家和设计师,高水平的教师是培养出高素质学生的必要条件。一方面教师的知识要更新,教师要通过再学习、参与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方式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学校对教师的培训要重视,在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教学活动中,学校应为教师社会实践创造条件。
(四)加强校企合作,引导学生参与企业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校企合作,应该是学校和企业都投入相关的人力、物力、财力,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对企业的产品进行"研发外包"。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国的高等服装院校缺乏与企业的实际合作,比如参与企业新产品的设计开发、新技术新工艺的革新等等。服装院校应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切合点,引导学生参与企业产品的设计开发,才能加快学生进入市场的步伐。
三、结语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高校服装设计教育方面在办学特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在探索的过程中敢于面对不足、反思不足、改正不足,中国的高等服装设计教育也将迎来崭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1]刘元风.服装设计教程[M].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103.
随着社会的需求、新媒体的应用不断扩大,品牌的视觉推广手段已不只是单纯的平面印刷品,特别在品牌概念充斥的服装行业,品牌希望通过信息传达的各种渠道将服装设计和品牌的价值意义传达给消费者,感动消费者,最终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这其中,服装终端卖场既是实现消费的场所,也成为服装品牌推广的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
那么,品牌形象是如何在品牌终端的视觉营销系统中视觉化和传达的呢?
它不只是简单的 POP 和招贴海报,特别是在这个体验消费的时代,一个能准确传达品牌内涵、有特色的服装卖场,才能引起目标消费群对品牌感受的共鸣,刺激终端销售。这一过程是通过终端卖场的布局设计,商品的规划和商品展示陈列的方式这三部分共同进行的。
品牌终端形象不仅要符合品牌定位、产品风格,更重要的是具有独特的视觉印象,能给消费者带来视觉美感和视觉冲击力,产生深刻的记忆。要达到独特的视觉印象就要有品牌独有的视觉语言,当然,这些独有的视觉元素不是凭空想象的。围绕品牌风格定位,通过品牌主题故事的视觉化讲述,品牌颜色和标识图案的运用是品牌形象在终端视觉传达的有效方式。这里,我们分别来谈谈这些视觉元素在品牌终端的运用。
首先从品牌的风格来看,品牌的风格定位是建立品牌形象的核心。围绕品牌定位,直接而有效的方式是在品牌视觉识别系统的基础上延伸,依据品牌专有颜色,品牌的标识及图案等独特的视觉语言,在终端充分运用,让消费者多角度而且统一地识别品牌,从而推动产品的销售。
一是运用颜色来强化品牌识别信息。色彩是重要的视觉元素,它对人的心理和情感产生影响。品牌终端卖场中色彩元素的表达有两个方面 :一是色彩的性格与品牌风格联系起来,找到两者对应的情感主题,如自然风格的品牌其终端卖场多运用实木色,如 ICE 以“环保羊毛”和“有机棉”的天然材质概念作为卖点,卖场从地面到墙面全部是浅原木色。再如休闲品牌“TOUGH”整个卖场以青灰的水泥色为基调,搭配水管灰的展示道具,冷冷的拉丝不锈钢展台,加上一面红砖墙,传达了一种强烈的工业感和街头不羁的风格。二是直接沿用品牌的专用色在终端卖场进行设计,与服装的包装、吊牌等系列平面视觉识别元素统一,也是表现品牌差异化的重要元素。“爱马仕”品牌做得尤其鲜明 :从产品的包装盒、提袋到卖场的形象墙颜色,甚至本季橱窗里陈列的针织衫都是其专用的橙红色。
二是品牌标识的充分运用 :包括品牌的 LOGO、标识性的图案、产品独特的设计元素等。如 FENDI 常用两个 F组合的 LOGO 图形作为卖场立面装饰,做成立体的展示道具,甚至组合成图案作为店面或橱窗的墙纸。这样将一致的信息在各环节有效表达,让消费者对品牌的文化和形象有了更精准和深刻的信息在各环节有效表达,让消费者对品牌的文化和形象有了更精准和深刻的认知。
其次,从品牌视觉主题来看,“品牌定位是以产品定位为基础,以广告诉求定位为保障,通过各种营销手段的整合运用塑造品牌形象的过程。”
可见,除产品外,重要的就是品牌传播中的广告主题诉求。这是品牌个性的重要体现,是我们寻找到品牌卖场终端准确和独特视觉语言的依据。“当某个标志、图型或是服饰商品单独出现时,所能表达的含义是非常有限的,而在有机的组合下,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创造出某种意境和情调。”
这些抽象的内容需要借助形象化的语言加以阐述和表现,所以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与品牌主题相关的视觉元素,从产品到配饰,从道具到布景,以讲述品牌的主题故事为线索,用卖场布局塑造故事场景,用商品规划塑造人物形象,用商品展示方式塑造主题情节等方面来诠释。
所以说,好的卖场终端从空间规划开始,到每个道具、展柜的样式,商品的组合、展示陈列的方法,再到每套服装的搭配都是有关联的视觉元素,都紧紧围绕品牌的主题进行运用,就是我们所说的视觉主题,围绕展开的话题和题材,传达品牌的生活方式、品牌精神、搭配方式等信息,特别是在卖场的橱窗展示中应用广泛。因为橱窗对于品牌来说,就像杂志的封面一样重要,它能快捷、形象地传达品牌信息,营造某种生活情调和情景氛围,使顾客产生与自己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有关的联想。
除了橱窗,终端卖场内的陈列中也传达着品牌信息。快时尚品牌“优衣库”
以“平价、时尚、白搭”的主题风格,贯彻从商品企划、宣传推广、销售计划到店内陈列的各个环节,以合理可信的价格,提供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都可以穿着的、具备一定时尚性的休闲服饰,建立了包括男装、女装、童装、小物和内衣五大商品的“服装仓库型超级卖场”。卖场里运用仓储式的货柜和服装陈列 :服装多采用密集悬挂和折叠的方式,以相同款式不同颜色的排列组合进行陈列。
正如前面提到的,服装品牌形象在终端卖场的传达包括了终端卖场的布局设计,商品的规划和商品展示陈列的方式这三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终端营销系统,所以,商品的展示陈列要和其他环节一起,和终端的其他环节互动,才能真正起到作用。阿玛尼曾说过:“我们要为顾客创造一种激动人心而且出乎意料的体验,同时又在整体上维持清楚一致的识别。商店的每一个部分都在表达我的美学理念,我希望能在一个空间和一种氛围中展示我的设计,为顾客提供一种深刻的体验。”所以,展示设计已不是原有单一层面的卖场设计,应该是有机的、互动的、全方位的。由此,我在本专业的展示设计课程意选择和服装设计专业合作,结合品牌形象,研究服装终端卖场的展示设计。整个课程注重将展示设计纳入品牌企划的整体方案中,将品牌的定位、产品的设计、产品的展示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的分析入手进行展示设计的学习,最后模拟品牌进行展示设计。
随着服装市场国际化和日渐激烈的竞争,使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更加全面。根据市场反馈和企业反映:毕业生实操能力较为簿弱,欠缺现代服装的实战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与市场脱节,实践教学内容欠缺现代服装实践应用的创新能力。
因此,创新教育的必要性是现代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源泉则来自丰富的实践教学和校企互动合作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体现,这也是目前创新教学的一个难点。故,创新教学的定位是打破传统教学的关键所在。
实践创新教学模式精准化
1.更新培养模式,转变教学理念
为适应21世纪服装设计人才需求发展趋势的培养目标科学定位。我校依托服装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对接,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训为主导,走校企合作、项目结合为契机,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
服装专业课程教学“模块化”,可以模拟服装企业制作工艺流程,按课程顺序分为:基础模块、裙子模块、裤子模块、衬衫模块、旗袍模块等。
2.强化课程标准模式,形成系统的课程教学方案
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联系。首先从培养目标入手,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体系。为实现人才培养标准的准确定位,我们应该以核心专业课程标准为主题,依据行业岗位需求为主导,不断渗透企业岗位与边沿课程的知识内容。企业需求与课程教学方案设计:产业需求与专业对接;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对接;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对接。
3.以专业岗位考证及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特色
证书课程实施环节一体化,探索学习成果认证形成不同转换模式;在学期间,参加服装设计或制作比赛获奖的学生,提交获奖证书,可作为相应课程成绩。课程内容尽量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例如学生通过学习服装结构设计、立体裁剪等课程后可以帮助学生考取服装制板师初级(五级)、中级(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学习服装画技法、专题服装设计等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考取服装设计师初级(五级)、中级(四级);学习裙裤装制版与工艺、上装制版与工艺等到可以帮助学生考取服装定制工初级(五级)、中级(四级);学习服装CAD应用技术课程后可以帮助学生考取服装CAD制板师证中级(四级)。
根据行业岗位需求、能力结构本文从四门核心课程进行研究。《服饰图案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缝制工艺设计》、《服装CAD应用技术》
1.《服饰图案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实施
《服饰图案设计》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总学时数54,本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中理论30%,实践70%。为服装设计及品牌企划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本课程具有实用性、适应性和审美性的特点;采用自主式教学和项目教学法,将理论教学与组织学生参加具体项目的设计结合起来,以理论指导实践教学。通过大量的实训作业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设计创新能力。
(1)教学模式:采用“教、学、练、做、评”于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内容的设置;如:简化理论部分,强化图案设计流程――从如何写生、到变化、到设计,重点培养学生从设计到服饰图案应用的能力。同时将品牌项目结合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所学知识与实践项目紧密结合,真正做到了教、学、练、做、评一体化。
(2)实验项目的教学法设计
服饰图案设计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写生归纳,挖掘新的表现技法。精讲多练,直观教学。例如:打破传统图案教学方法,利用白色文化衫、环保袋、纺织颜料或炳稀颜料为素材重组装饰设计的创造,服饰图案设计还可以通过手绘和刺绣相结合。通过品牌项目模拟设计与制作,让学生懂得一个项目如何从设计到制作完成的流程,掌握服饰图案设计与应用技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3)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考核标准:百分制,满60分为及格
评分方法:
A.构思及创意表达30分程
B.配色及表现技法30分
C.整体效果30分
D.综合出勤及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10分
2.《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实施
《服装结构设计》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54学时;是双证融通的课程之一。
《服装结构设计》是结构设计的基础,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原理,逐步熟练和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及技巧,使学生能根据设计的款式,按品牌服装的结构设计理念,制作出具有品牌理念、现代流行元素的服装款式板型。在上述教学要求中,本课程将以一定量的作业为前提,使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形成较好的衔接。
(1)教学模式:采用“教、学、练、做、评”于一体
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轻理论,重实践;其次,采用直观、具体的示范操作,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强化实践、融入行业,采用“教、学、练、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
(2)实验项目的教学法设计: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是根据行业岗位的需求,开拓专业导向的实践课程方案,在每一单元模块教学过程中,首先采用5分钟微课件示范操作,再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制板技巧,根据学生实际能力设计目标任务。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制作出符合款式要求和结构板型:在西裤制板过程中以基本结构为主体,时尚裤装结构为辅导,在实际应用中强化西裤结构制作的体验模式,以实物示范―结构制图―样裤试制等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效掌握西裤结构的主要特点和应用原理,为拓展时尚裤装奠定良好的基础。
(3)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服装款式设计图文件考核评分
评分标准:结构设计的准确性50%、设计30%、清洁度5%、合理性15%。
3.《服装缝制工艺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实施
《服装缝制工艺设计》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课程3学分, 课内54学时;也是双证融通的课程之一。通过对服装工艺基础系统性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充份了解服装基础工艺的特性,理解服装工艺的规律,熟练服装工艺中的手针工艺、车缝工艺基础和裙装工艺的缝制技巧,掌握服装工艺流程,使服装工艺水平达到服装品牌的品质要求。
(1)课程教学模式
在《服装缝制工艺设计》课程教学中,重点采用“教、学、练、做、评”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地点在实训室中进行,“教学练做评”紧密结合,轻理论,重实训,把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手段、考评方法于一体的模式。
(2)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服装工艺教学以深入浅出为主导,着重缝制工艺的基础教学,分析讲授服装缝制工艺的普通规律和缝制技巧,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运用高清摄像影机的性能特点,让学生可以全方位清晰地了解服装工艺制作的全过程),采取现场直观操作,学生同步学习的实践手段,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并通过对各类服装的缝制与工艺流程手册的完成,来提高学生的服装缝制工艺水平。
(3)教学成绩评定:
作业与评分标准以大作业的形式考核,按课程规定完成裙裤装缝制工艺(成品)各一件,根据工艺流程设计制作《缝制工艺设计于册》。
评分标准:A.缝制工艺的优良性70% B.整烫工艺水平10%C.缝制工艺手册20%
4.《服装CAD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实施
《服装CAD应用技术》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课程3学分, 课内54学时;也是双证融通的课程之一。
(1)课程教学模式
在《服装CAD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重点采用“教、学、练、做、评”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地点在计算机房中进行,把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手段、考评方法于一体紧密结合。
(2)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服装CAD应用技术》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式学习方法与任务教学法;教学内容“学以致用”充分体现以就业岗位裙为导向和考取服装CAD制板师证的改革理念,以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练做评”模式的内涵是:以行业职业能力为依据,整体设计教学方案,合理组合教学资源,学生通过理论和实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设计操作方法,以实际服装款式的设计制作和各种品牌服装的具体设计,让学生进一步接触生产,把学到的知识能融会贯通地运用。
(3)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服装CAD应用技术》考核方式以大作业的形式:
按服装款式设计图文件考核评分。
评分标准:公式设置40%、设计30%、款式设计的合理性20%、输出10%。
结语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课程的改革关系服装专业课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模式和借助助力计划平台,认真钻研、积极探索,通过应用与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实操技能,奠定良好的实战基础和创业自信心。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为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改革和完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切实帮助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提升,是我们教育机构的职责,也是我们教师的光荣使命,希望通过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探讨,有效提高服装设计与实践课程的核心动力。
Abstract: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tegration of learning and working"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of Nantong Textil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for example, the article propose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both clear school—enterprise responsibilities, obligations, norms partners behavio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depth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探索与实践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long—term mechanism;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242—02
0 引言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探索创新是高职院校建设发展中的重大课题,不断提升学校服务社会能力,实现校企同频共振、合作双赢是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中的重要内容。学院紧紧围绕行业企业的需要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提供主动的、有成效的服务,激发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校企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的目标。
1 南通纺院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及其实践
1.1 “四共享”合作机制下的“五融合”模式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是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该专业创新性地探索实施了“四共享”校企合作机制下的“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明显成效。所谓“四共享”,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成果共享。在“四共享”校企合作机制下,校企双方人员互派、职务互兼。通过构筑“四共享”校企合作机制,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的“五融合”,即教学场所与生产车间的融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教师与师傅的融合、学生与徒弟的融合、学生作业与实际产品的融合。
在具体实践中,学院与纺织行业龙头企业—江苏大生集团实施“校企联盟行动”,开展“四共享”合作。学院专业教授受聘担任大生集团“企业院士工作站”研究员,并聘请一批骨干教师担任企业的车间主任、技术顾问。大生集团的专业拔尖人才受聘担任学院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由此培育了一支专业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该团队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在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在纺织新材料应用、功能性纺织品开发等方面全面合作,联合申报了12个省、市级科技研发项目,合作开发了“高吸水、高吸湿、超柔然混纺弱捻纱”等3款新产品,2项获得江苏省纺织技术创新奖、2项分获“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并联合申报科技专利4项,2项专利技术实现了产业化。
1.2 “四共育”合作机制下的“3—4—3”模式 服装设计专业师生因在上海“中华杯”国际服装设计大赛中为中国人夺得第一个金杯而被媒体誉为“黑马”。该专业确立了以“懂设计的服装制版师”为培养目标,并与大型台资企业旭荣集团合作,搭建“四共育”校企合作机制。即共育“旭荣时尚空间”,搭建了集“设计、打版、成衣、营销为一体”的“前店后校”合作平台,进行产品开发、展示与销售;共育教学(设计)团队,打破了传统的教研室设置,实施项目化运作,成立了女装、男装、童装、职业装等5个项目团队;共育时尚品牌,依托校企共同组建的服装设计师团队,形成实施品牌战略的能力;共育创业能力,按照培养学生通用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学生进入不同的项目团队,边学边做,校企联手努力将富有特色和市场潜力的作品转化为产品,提升学生边学习边创业的能力。在“四共育”合作机制下,学院与旭荣集团、南通纺联服装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探索实施了“3—4—3”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师生工作室和服装设计中心3个载体,完成单件产品设计、服装设计比赛、系列产品开发和创业方案企划4组典型任务,实现通用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3种职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服装专业;实践基地;特色研究
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是一门艺工交叉、文理融合的边缘学科,也是直接面对市场的产业学科,尤为强调知识的应用性与实践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就是培养“动手能力强并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技术人才”,所以,实训环节的教学工作是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基本实践技能养成―专项核心技能形成―职业环境下的技术应用”的思路,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与融通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校企合作、多方共赢”的原则,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内外服装专业实训基地,开展特色实践研究。
一、构建具有特色的实际运作模式
在进行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将实习实训环节分为认知实习、分项训练、综合实训(模拟、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就业等几个阶段。带领学生广泛、深入地进行服装市场和行业调研,根据目前行业发展现状大胆调整实践教学计划,逐步建立一套具有高职特色的服装专业实训基地方案,制订相应的教学规划,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和工作室教学有机结合,校内学科各方向间有机结合,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基地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交叉互动的大实践教学体系,并形成一个实训类型的教材体系。
二、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内实践基地的实际操作
1.按照企业流程设置不同的专项工作室,组合管理形成符合行业现状的专业链条。工作室的教学与实践的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教学实践环境,它比传统的实践教学拥有更多的自和更广泛的实践教学面。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平台的课程学习后即打破专业和班级界限,以自由开放的形式选择专项重新组合,采用工作室上课模式,教师以团队的形式组合授课。我院先后建立了服装品牌设计工作室、特种机工艺样衣实验室、服装营销实体店铺、璐比大学生创业基地、内衣设计工作室、服装表演多功能厅、形象设计工作室、摄影工作室、服装实训车间等实践教学工作室,进一步确立了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搭建服装设计基础教学、服装专业工艺基础教学、整体形象设计专业教学、市场营销方向实践教学的多维立体实践教学模式,为专业学生提供了认知基本理论、锻炼基本技能、提高动手与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的公共学习平台。
2.项目驱动引领实践教学进程,引进企业项目为主要授课内容。以企业工作过程导向设计教学,最大限度体现企业的生产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们有计划地安排了服装品牌设计、服装营销策划、服装产品陈列、服装商品企划、服装工艺与制作、发型设计、化妆技法等针对性、实战性、综合性强的实验教学环节,设置了实践教学周,加强对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服装设计基础教学、服装专业工艺基础教学、市场营销方向实践教学、整体形象设计专业教学多维立体实践教学平台。
3.校企合作常态化。将企业项目引进学校的实践教学中,由于企业的产品研发项目具有时效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可以保证我院实践教学常态化、持续化,同时也要求我们在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上,与企业保持一致,并按照企业生产流程设置实践课程内容,根据企业订单情况循环进行。通过校企合作,巩固并建设一批校外顶岗实习和就业基地群,为了更深层次地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我们主动与企业加强联系,根据岗位不同要求,设计工学结合方案,与企业寻找利益的结合点,将项目贯穿于实践教学过程。
4.采用“产、学、研、赛、展”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传统教育的标准化培养模式,实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特色教育模式。针对社会需求,把服装专业大赛和服装生产、科研的要求作为设计主题,通过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提升其发展能力,并拓展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项目组成员专项技能突出,无论是教师参赛还是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级赛事连连获奖。目前项目组成员在研究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参加国内外80余项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
三、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外实践基地研究
1.双向介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化管理、准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将服装企业生产车间引进学院,双方共同参与教学和管理,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和设计项目,由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利用学院的人才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学生通过参与款式设计、版型制作、样衣制作和生产工艺单制作,获得更多的实战锻炼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