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制药工程的认识

对制药工程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制药工程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制药工程的认识

对制药工程的认识范文第1篇

[摘 要] 在沙漠化治理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采用了以新技术为支撑的工业化治沙模式,且将这些新技术申请了专利。但经追踪发现,企业和个人对专利的重视程度不同,相对于企业而言,个人在专利权的获得阶段和获得专利权后的保护和运用阶段对专利的重视程度都有待加强,文章给出了相关此两阶段如何重视的建议。

[关键词] 沙漠化;工业化治沙;个人;专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7. 086

[中图分类号] P941.73;G255.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7- 0194- 02

0 引 言

在沙漠化治理过程中,工业化治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在毛乌素沙漠的乌审旗的沙漠治理过程中,肖亦农[1 ]在《寻找毛乌素》一书中介绍了一些采用新技术进行沙漠化治理的比较成功的企业和个人,其中的部分企业有毛乌素生物质热电S、华原风积沙开发有限公司、内蒙古乌审召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而个人有李京陆、姚智纯、刘根喜、巴图等。笔者追踪了这部分企业和个人的与沙漠化治理相关的专利情况,发现这些企业或个人均申请了可以运用于工业化治沙过程的专利,但企业(或拥有企业的个人)与个人对其专利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

1 专利追踪及现状

以企业名称为申请人/权利人入口,在中文专利库中查询结果如下: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的专利数量为0、华原风积沙开发有限公司的专利数量为3、内蒙古乌审召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专利数量为4。

以个人姓名为发明人或申请人/权利人入口,在中文专利库中查询结果如下:

李京陆申请了8项专利,但仅6项与沙漠化治理相关;姚智纯申请了3项专利;刘根喜申请了4项专利,巴图申请了3项专利。

李京陆2004年决定在毛乌素沙漠建设生物质热电厂,其于2010年申请的发明名称为“一种生物质高温烟气的处理系统”的实用新型专利及发明名称为“一种生物质高温烟气的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的发明专利已得到授权且现处于专利权维持状态,该2项发明所涉及的技术方案已用于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而其作为发明人、申请人为“内蒙古乌审召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于2016年提交的涉及螺旋藻的4项发明申请已处于公开状态。

姚智纯、刘根喜作为共同发明人之一且华原风积沙开发有限公司作为申请人或申请人之一的发明专利有3项,其中发明名称为“利用沙漠风积沙选矿制备长石粉精矿的方法”及“用沙漠风积沙选矿制备石英砂精矿的方法” 的两项专利已得到授权且处于专利权维持状态,该2项发明所涉及的技术方案已用于华原风积沙开发有限公司;而另1项发明名称为“一种微晶玻璃板及其生产工艺”处于逾期视撤失效状态。刘根喜与樊晓东共同作为发明人和申请人申请的另1项发明“用沙漠风积沙生产微晶玻璃板”处于也视撤失效状态。

巴图作为发明人和专利权人的专利有3项,其中2项发明名称均为“自动沙柳种植机”的已授权发明均因为未缴专利年费而处于终止失效状态,另1项发明名称为“一种太阳能全自动治沙造林滴灌系统”的已授权专利也已处于等年费滞纳金状态。

2 专利现状的初步分析

从上面的部分企业和个人在毛乌素沙漠的工业化治沙过程中可以看出,企业和个人都比较重视新技术在治沙中的运用,并对运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和产品进行了专利申请。申请的专利会产生两种结果,一部分因为符合了授权的条件得到了授权,一部分没有得到授权。一般来说,能得到授权的专利具有较高的质量,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上述授权后的专利一部分处于专利权维持状态,另一部分却处于失效或即将失效的状态。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直观看出,运用于能产生效益的企业的已授权专利得到了专利权的维持,权利人本身也具有较强的专利保护意识。

但上述部分专利申请没有得到授权或授权后没有得到维持的原因是什么呢?常规的对策是什么呢?笔者研究了上述专利申请的审查过程及其法律状态的产生过程。

对于上述的名称为“一种微晶玻璃板及其生产工艺”的申请,审查员在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引用多篇对比文件质疑了权利要求的创造性,从而申请人没有答复通知书而导致了该申请的逾期视为撤回了申请,现处于逾期失效的状态。

常规的做法应该是,申请人应该仔细核实这种质疑是否正确或是否可以通过修改权利要求书的方式而使权利要求具备创造性从而获得授权,而不是简单的撤回申请。

对于上述的名称为“用沙漠风积沙生产微晶玻璃板”的申请,审查员在最后一次通知书中仅指出了权利要求书中存在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不清楚和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的缺陷,而申请人没有再次答复通知书并提交修改的专利文件而导致了该申请的逾期而视为撤回了申请,现处于失效的状态。

常规的做法应该是,由于这种不清楚和不支持一般是可以通过修改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而予以克服的,故申请人应该通过修改权利要求书而使专利申请达到可以授权的条件,从而获得授权。

对于权利人为巴图的上述已得到授权但并未维持而处于失效或即将失效的专利而言,导致这一法律状态的表面的直接的原因是未缴纳专利年费,但笔者认为,相比较于已产业化的治沙企业而言,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个人所获得的专利权并未给权利人带来效益从而导致对获得后的权利的保护意识不够导致的。

3 对策及建议

对于个人申请的专利,申请人应该更加重视专利权的获得,必要的情况下应该委托专业的专利机构来进行整个专利申请过程。

对于个人已获得的专利,申请人首先应该按期缴纳专利年费从而使专利权维持有效(对于有困难的个人,可以根据于2016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专利收费减缴办法》提出申请以减缴部分费用);其次,权利人应该更加重视专利的保护和运用,通过积极的专利运用手段[2 ]如专利转移转化、托管、交易流转、质押融资等来促进专利的保护,只有将专利运用起来产生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才能有更大的动力来进行创新发明并保护。

当然,若专利权人不进行专利保护而使已获得的专利失效,则该专利技术就自动成为公知技术,任何企业或个人均可自由使用而不用担心涉及侵权的问题(如网上已出现的非巴图本人发起的对自动沙柳种植机项目的融资),这也可能会促进该技术的普及而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如更广泛地运用于沙漠治理中。

主要参考文献

[1]肖亦农.寻找毛乌素[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4.

[2]国务院. “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Z].2016.

对制药工程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科;工程教育;认证;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思维

1前言

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始于2006年。经过几年的努力,2013年开始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预备会员,2016年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1]。这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认证体系开始与国际同轨,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具有里程碑意义。我国坚持工程教育认证的三大理念[2],即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起草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相关标准,并且依据标准,指导各高校和相关工科专业对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方法、专业教师责任以及相关教学条件保障等进行了重新修订和改革,使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也使得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得到了较大提升。制药工程专业是典型的工科专业,而“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课程是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课程使学生掌握药厂反应设备及车间工艺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通过阐明制药车间工艺设计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设计方法,能最有效的利用现有工程技术领域内的成就,组织制药生产过程,配备相应的单元设备,提供必要的载能介质,完成产品的高效的工业化生产[3-4]。工科思维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注重解决问题的效率。思维方式的培养就是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培养[5]。工程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科思维。是否具备工科思维是检验工科的学生培养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青岛农业大学从2020年开始准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如何借助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升工科学生的培养质量,尤其是提高工科学生的工科思维是非常重要且值得探索的工作。因此,本文在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结合“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课程的特点,对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工科思维进行了探索。

2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工科学生培养过程中工科思维缺失的现象

2.1工科思维与理科思维混淆

工科思维和理科思维联系较为密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容易被混淆。两者互相依存,互相发展。理科思维是工科思维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工科思维的发展又有助于理科思维的应用和延伸。虽然联系密切,但两者又有着本质的区别。理科思维更加注重深入讨论问题的本质以及结果的精度[6]。而工科思维关注的重点则在于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以及解决的效率。因而,提升动手能力,着力解决当前的问题则是工科学生培养的首要问题。在“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课程传统的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让学生抽象思考为主,而动手较少的问题。2.2课堂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有差距现代制药技术飞速发展,各种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层出不穷。当前制药企业在实际生产中使用了符合GMP相关规定的智能化、一体化以及联动化的生产线,生产效率得到较大提升。这些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知识在课本中是无法体现的。这就使得学生毕业后,到制药企业工作时,又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胜任制药企业实际生产的相关工作。

2.3侧重于知识的讲解,缺乏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

“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课程包含的知识点较为全面,涉及到多个模块,包括制药厂厂址选择、工艺流程设计与计算、制药设备、车间和管道布置、环境与安全以及技术经济概算等。在传统教学中,每个知识点的讲解主要侧重于理论讲解,这能够达到的效果只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却没能将这些知识点与实际生产密切联系起来,没能在知识点讲解时锻炼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在另一门课程“制药工程学课程设计”中,可以让学生将“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中的一些知识点模拟地练习一下,但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工科思维远远不够。工科思维的培养应该融入到每个知识点的教学中,让学生具备将所学知识用起来的意识。

2.4缺少对实际生产流程及设备的认识

“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课程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虽然在讲解过程中也尽可能地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书中或者讲课过程中也会展示实际生产的图片,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直观感不强,难以与实际的生产流程相结合,难以想象实际设备的形状及相关的功能。在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也有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部分安排的时间较短,学生只能走马观花式地到企业参观一下生产设备。考虑到安全问题,企业一般不让学生动手触摸设备,更不用说操作设备。这就使得学生对实际设备的了解停留在表面,所学知识也不能与实际生产深入地结合起来,更达不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水平。另外,毕业实习一般都安排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这对于在“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课程中培养学生工科思维来说,已经错过了时机,只能是该课程培养效果的检验。因而,如果能在“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与实际生产的结合,无疑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工科思维水平,有助于培养符合工程教育认证导向的优秀学生。

3教学中培养学生工科思维的几点探索

3.1在讲解各知识点时,强化“工科思维”训练

工科思维的训练主要有两条主线:问题推动和评估迭代。在问题推动阶段,教师在课堂讲解时,一定要由现实问题引出所讲内容,然后再让学生通过所学的内容解决现实问题。实际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由分析问题到设计方案,然后再由设计方案到在现实中解决问题的过程。所学的知识只是工具,而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过程中最主要的则是思维,尤其是工科思维。在评估迭代阶段,让学生相互之间评价问题解决的情况。评价时并不是简单地评价谁的方案好或者谁的方案差,而是明确方案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这样可以让学生们的思维得到碰撞,同时还可以沿着学生们自己分析的优点或缺点进行延伸分析,有时会得到更有的方案。通过这种评估迭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否达到预期,效率与精度的矛盾性。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任何一个解决方案都不是完美的,都是可以改进的,而改进的方向并非追求完美,而是高效率地满足预期要求。例如,在热量衡算部分的问题解决练习中,选择冷却剂时,并非要选择制冷效果最好的制冷剂,而是在满足工艺条件的前提下,选择成本最低的制冷剂。问题推动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更加深入,所学的知识更加有用,而评估迭代则让学生的工科思维能力得到了多维度、多角度锻炼。

3.2增加实际生产中用到的最新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需要综合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与实际生产密切结合的知识和技能。“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是一门介绍药物制备技术从实验室研究转为工业化生产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实用性非常强,与实际生产的联系非常密切。这门课程需要考虑的不仅是理论上的工艺要求,而且还要考虑实际生产的要求、市场的要求、客户的要求等。显然,这些要求是传统的课本教学中所不能涵盖的。为了让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知识,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制药企业当前的实际生产情况和市场情况,不断调整授课内容。及时增加一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介绍,补充当前的市场需求情况,使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制药行业发展的需要。

3.3推进“项目教学法”,锻炼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指通过将项目与课堂讲授融合起来进行教学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课程的项目设置包含本课程所讲授的大部分知识点。授课教师根据生产实际给出一个综合项目设计题目,然后由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查阅相关文献,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然后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选择适合的工艺路线,并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选型、三废处理以及技术经济核算等工作。学生通过实际完成项目深入了解了当前的实际生产情况并了解到每个环节中的具体问题,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密切结合起来,提升工科思维水平。在引导学生开展项目设计时,注重对项目可行性的引导。可行性是工程实际别需要注重的方面,这也是工科思维的一个重要思考维度。可行性不仅仅是从理论上可行,而且要结合生产实际能够可行才符合要求;不仅技术可行,更要从环境、市场等角度考虑均可行才是真可行。可行性研究需要考虑投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财务可行性、组织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风险因素及对策等。因而在项目设计指导时,应引导学生加强这方面的思考。例如,在进行设备选型时,首先要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是否是必须选择的设备,然后要考虑该设备从技术上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能满足工艺的需要,然后还要引导学生考虑财务。组织。经济、社会乃至存在的风险等因素。当学生重视可行性并且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锻炼之后,其所学的知识便于现实中的各种情况融为一体,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项目教学法要求先练后讲,因而学生完成项目后,教师应根据其中出现的问题再有重点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一次提高。因而项目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科思维能力。

3.4借助中试生产设备,加强实践教育

理论学习如果能够与实际生产密切联系起来必将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针对当前“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缺少对实际生产流程及设备认识的问题,我们在现有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增加一些易于实现的实践锻炼,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实际生产的认识。图1所示为我校为了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在化学楼实验室中建设的一个化学药物制药中试生产设备。中试生产设备虽然不是实际的工业化设备,但是从设备外形到整个操作流程、操作方法和操作参数等与实际生产设备非常接近,只是体积上小一些而已。与实验室中所用的玻璃器皿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这套中试生产设备能够给学生实际生产设备的感觉,有助于学生讲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以往我们在讲解工艺流程图时,只能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图例,学习设备编号,管道编号,设备和管道画法等,学生学起来只能停留在书本上,与生产实际的联系不够紧密。为了提升学生对实际生产的认识,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化工制药中试设备。在布置工艺流程图部分的作业时,让学生到化工制药中试设备的现场充分观察这些设备,并且对其整个工艺流程进行详细了解,观察管道的走向等。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际的设备绘制其中某一部分的工艺流程图。某学生绘制的第一个反应釜及其相关容器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通过这个作业练习,学生对工艺流程图的认识更加深入了,关键是学生们通过这个练习深刻理解了平面图纸上的工艺流程图与实际生产设备的联系,未来工作时能够更快地借助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4结语

只有全面提升工科学生的工科思维,才能让学生所学与解决实际问题密切联系起来,才能实现工程教育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课程作为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改革中还需要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大胆探索,有针对性地优化拓展课程的内容,综合利用各种培养方式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工科思维能力,实现工程教育认证的初心。

参考文献

对制药工程的认识范文第3篇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四。近年来我校对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确立了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一般情况下每4年修订一次,经过院系相关专家的认真讨论以及组织国内相关高校专家的论证沛订了2013年版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并将在教学实践中继续修改和完善。

一、与时俱进科学构建理论课程体系

(一)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优化整合理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特色”的原则进行体系构建和课程设置,通过学习,要求本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药物的研制、开发、生产、检验、流通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013年我们对一些课程做了适当调整,删去《仪器分析》及《仪器分析实验》内容,合并到《分析化学》及《分析化学实验》中蔗分析化学》

学时由32学时调整为56学时蔗分析化学实验》由32学时调整为48学时。在学科基础课方面增加《制药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以引导学生了解各个专业的学科属性和发展状况在专业选修课方面,为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性取消了《杂环化学》课程的选修。同时在教育理念上改变过往人才培养与社会行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通过实地调查、座谈等多种途径积极主动地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学校的期望与需求股置了《药学服务》选修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临床合理用药、不良反应、执业药师及其准入制度等相关知识增设了《新药注册与GMp认证》课程实现《药事管理学》和《新药注册与GMp认证》教学内容的合理“分工”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国内新药注册以及生产企业GMp认证的程序和要求,了解欧美国家新药申报的程序及中药国际化的艰难历程进一步拓展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加强课程建设提供优质教育“产品”课程建设是直接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因素而精品课程建设则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质量工程”重要内容之一。精品课程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而且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和谐发展问。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以《有机化学》市级精品课建设拉动课程体系的建设,已培育《化工原理》、《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无机化学》等学科基础课为校级精品课。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使它们成为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借此推动我校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优质教学资源的网络化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优质教育“产品”.

二、改革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焙养学生创新能力

目前高校的专业实验课普遍存在诸如实验课传授知识多,能力培养少脸证性、重复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等现象。要适应现代制药技术对“创新型、工程型、应用型制药工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就必须不断地对实验内容进行改革创新。

(一)突出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课程不仅是制药工程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原理的综合而且还是实验手段、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实验仪器设备的综合。药物合成实验大都是传统的经典性、验证性实验字生感觉枯燥无味。从“阿司匹林的合成”到“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药物的制造过程有了整体认识而且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肩利于他们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类实验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不仅加强了学生综合技能的训练,同时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二)尝试设计性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增开了设计性实验。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大多熟知“达克宁”我们开设了“硝酸咪康哇软膏的制备及质量评价”实验前我们向学生介绍了硝酸咪康哇的物理性质、药理特性及临床作用特点使学生了解了咪哇类局部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现状。基于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结合我院教师最新研究成果“抗真菌药硝酸舍他康哇及其软膏”,学生开展了设计性实验“硝酸舍他康哇软膏的制备”,评价了软膏刺激性、锥入度等技术指标通过完整的半固体制剂制备及评价实验操作,既提高了学生实验的主动性汉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实验兴趣。

(三)加强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转化根据医药发展最新动态,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教师的最新研究成果进入课堂。基于我院教师研制的国家二类新药“抗癫痈药加巴喷丁及其胶囊”新药研究成果役计了“加巴喷丁的精制”实验项目通过与“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进行对照做到了实验内容老药与新药

的有机结合,同时让学生了解到了老药新用、一药多用的知识使学生对新药研究与开发有了感性的认识。通过“加巴喷丁片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的实验的教学在掌握压片的操作工艺基础上评价了片剂的硬度、脆碎度和崩解时限及溶出度等指标,激发了学生对专业实验的热情。 三、加强实习环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制药工程专业实习包括仿真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

(一)完善校内仿真实习基地建设我院引入北京东方仿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青霉素发酵工艺仿真软件并开展了青霉素发酵工艺和青霉素提炼工艺仿真教学。通过计算机仿真实习使同学们熟悉了青霉素生产流程掌握设备操控要领了解故障处理原则实习结束后系统会自动对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仿真实习有效缓解了实习中难以动手操作的难题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实习效果。因此通过建立多种工业化典型流程的仿真模式可以丰富学生对不同生产流程的操作经验为学生服务不同制药生产企业奠定基础。

(二)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院制药工程专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包括河北省九派制药有限公司、华北制药集团华栗有限公司、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第六中药厂、天津市敬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生产企业实习内容涉及到原料药制造(化学合成、中药提取、发酵等)、质检、制剂、包装、环保、营销、动力以及GMp规范与认证等多个环节,与我院理论课程紧密衔接。实习基地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可操作平台,同时强化了学生对制造技术、质量意识、市场竞争、工业安全与法律约束等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三)落实医药产业科技园建设为了加强校企联合技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南开区政府、天津博爱医药技术有限公司2007年打造了“天津理工大学博爱生物医药科技园”2010年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与天津市静海县经济开发区共同签署了“医药产业科技园区”的合作协议。通过以合作联盟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方式不仅解决了联系实习企业困难的问题而且进一步拉近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探索出了一条产学合作办学新路子。

对制药工程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方中医药院校 制药工程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21世纪,制药业迅猛发展,但缺乏制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国内制药工程专业教育是以本科人才培养为主体,大部分院校的制药工程专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设置合适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

制药工程专业是在工程学、化学、药学、生物技术等学科和相关管理法规的基础上形成的交叉学科。如何合理安排基础学科的教学内容,施行特色的教学方法是一个难题。在具备合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探索制药的基本原理和工程技术,在知识和能力并重的原则上,最终培养出高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作为中医院校的制药工程专业,传统专业主要有中医学、针灸和中药等课程,没有相关的工程课程。目前国内精通工程、药学又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人才还很缺乏,如何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此外,由于缺乏相关的工科学科支撑,造成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实践机会少,从而不能名副其实,达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般说来,中医院校在专业课教学中,涉及的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知识较少,这就违背了教育部的教学方针,也使学生就业的范围大大缩小。

如何在本院校的基础上,立足自身的优势,合理安排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任课教师能力的培养,逐步建立实训基地供学生实习,都是需要仔细研究,论证的。作为一个特色专业,我们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生搬硬套,要根据培养目标,建立自己的一套教学体系。

一、中医院校应立足自己的优势学科,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方案

制药工程专业涵盖了化学制药、中药制药、生物制药和微生物制药等方面,是一个宽口径专业,它涉及化学制药过程、中药制药过程、生物制药过程、生物制药过程和药物制剂过程,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因此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的组成是相当复杂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各门功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对于一些需要拓展的知识,可以建议学生课下自学,集中进行讨论。

对于中医院校来说,中药相关学科是优势学科,应当将制药工程专业与传统中药学科有机结合,同时也要兼顾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充实,体现重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使学生毕业后能在各个医药行业就业,从而拓宽了就业范围。

制药工程专业作为工科专业,必然要开设必要的功课课程,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制药工程专业在很多地方高校属于新增专业,往往师资力量、实验条件等和工程专业设置的要求相差很远。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往往理论基础 薄弱,工程技术能力和动手能力不强,体现不出工程的特点。对于中医院校来讲,除了以上的问题,制药工程专业还存在偏向中药这一问题,而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等方面的知识就非常欠缺。目前,化学制药和中药制药企业普遍存在,但新的医药企业多以生物制药为主,因此,在设置课程时候,不能厚此薄彼,使学生具备一个较宽的知识面。

此外,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制药及相关行业,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反馈,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已就业学生的意见,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但是,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要求的变化是很快的,而我们的教科书中内容更新比较慢,造成在学校里面学习的知识滞后,因此紧密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加强校企合作以及教师的知识更新是很有必要的。

二、制药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

由于制药工程专业是新的工科专业,因此具备(中)药学和工科背景的教师非常少,因此在讲课时,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讲好制药工程课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培养。除了工程专业课之外,中医院校的工程基础课程也相当薄弱。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工程制图等课程,课时安排较少,不能扎实的学习,从而造成学生数理基础较差。特别是工程制图课程,如果学不好,后面的车间工艺设计根本就无从下手,使学生产生厌倦工程课程的情绪。

对制药工程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工科出身的老师要加强药学专业知识的培训,对于药学相关专业的老师则要加强工科专业知识的培训。培养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去相关的专业院校培训学习是见效最快速的。另外,制药工程教师要保持自学的良好习惯,与时具进,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此外,引进制药工程专业高级人才,特别是有过长期药厂工作经历的专业技术人才也是非常关键的。引进人才的知识结构要与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的要求一致,中药制药、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方面的师资水平也要相当。

三、逐步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

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从事药品生产、研制及管理的才能,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没有实践过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很快就会忘记。因此在加强制药工程专业理论教学水平的同时,重视实践这个重要环节。但在新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却往往是最薄弱的。由于专业建设过程中,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很大,学校往往投入不够,从而造成实践是新专业建设中最薄弱的。但是,为了保证制药工程学生的培养质量,要逐步加强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要加强实验室建设,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开设相应的实验课程,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熟悉部分药品生产的方法和一般工艺过程、基本操作程序以及管理规范,认识和了解一些常用实验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尽快地进入角色、适应工作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到工厂实习,是学生在完成制药工艺、设备、车间设计等专业课程后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目前,制药企业对校企合作兴趣不大,学校是主动的,企业是被动的。学校主要关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并不能为企业解决实际出现的各种问题,反而给企业带来了责任和负担。因此,找到长期的合作企业作为学生实践基地是很有必要的。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指导教师按照GMP生产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对每一个生产岗位逐一讲解,走马观花,往往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引导学生的主动性,带着问题进入GMP生产车间实习,深入各个岗位,结合已有的理论知识,自己找到答案。指导教师集中进行讨论和指导,使学生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具备初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实训实验室也是解决学生实践问题的好方法。目前一些较早设立制药工程专业的高校都建设了自己的实训实验室,解决了学生的实践问题。这也是今后制药工程专业发展的趋势,建立自己的实训平台,解决学生的实践问题,使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动手能力得到保证。有了实训平台后,由工程背景的实训老师来指导学生的实训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每个操作环节的技术要点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而且还会有安全隐患。只有通过经验丰富的实训老师反复讲解,并演示实际的操作给学生看,才能真正达到与在企业实习一样的效果。

近年来提出的仿真实验教学也是实践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按照GMP要求,通过计算机仿真学习与模拟、计算机辅助设计,对学生进行厂房、车间的工程设计思想和方法教育,并进行具体最佳制药工艺路线选择及设备选型、流程图及平面布置图设计与计算,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对大多数地方院校来讲,学生的实习都安排在四年中的最后半年,这对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制药工程专业是及其不合适的。如果学生从大二开始,就能每年在假期中进行一次实践活动,走进实验室,接受实训,进而到工厂实习,这样周而复始,理论与实践不断交叉,不仅能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动手能力,从而渴望学习新的知识。知识只有用到的时候才知道有不足的地方,只有不断地去实践,学习才更有动力。学生才能明白为什么我要学这些课程,学了到底能用到哪里。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会非常有利于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非常具有工程专业的特色。

总之,地方中医院校的制药工程专业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依托优势学科的基础,实现化学制药、中药制药和生物制药的均衡发展,加强教师的能力培养,引进有制药工作背景的高级人才,加强校企联合和实训实验室建设,做好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使制药工程的学生在毕业后,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有很宽的就业面,真正实现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庆国,关世侠,李卫民.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09,105(5)

[2]彭代银,马凤余,王键等.校企合作培养高层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J].教育研究.2004,20(2)

对制药工程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制药工程;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172-03

制药行业作为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朝阳产业,是国家“十二五”期间大力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北京市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为北京地区制药工程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1]。制药工程专业承担着培养高素质研发型和技术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工程素质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2]。

传统的实践教学以课程实验为主,仅停留在教学内容的某一环节或教学点上,容易忽略内容的衔接和层次的划分,忽略各课程之间的交叉与递进,导致部分实验技能的培训脱节,实验内容重复,而且各个课程相互独立,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系统性认识和全局观把握,以及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3]。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自2000年招生以来,一直在不断进行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重应用,强实践”的办学特色和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体系设置方面,我们打破传统的实践课程设置模式,以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为依托,根据最新版《中国药典》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要求以及企业的实际需求,以药物的合成/提取、纯化、制剂、干燥、质量控制为主线,将各自独立的实验课程循序渐进的进行融合,构建“多层次、动态调控式”实践教学体系和“542”实践课程体系,既能保证专业特色,又能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能更好的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一、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自2007年开始尝试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在校院两级的支持下,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中国药典》的要求,逐步进行硬件建设,购置了超临界萃取装置、微波萃取设备、发酵设备、分子蒸馏设备、喷雾干燥、冷冻干燥、超滤设备等设备,确保学生能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纯化;购置了高效液相色谱仪、凝胶色谱仪、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仪、气质联用分析仪、逆流色谱仪等,确保采用先进的分析手段对药物进行分析;购置了造粒、压片、包衣、胶囊灌装、泡罩包装等大型制药设备,建成了近200m2的GMP固体制剂生产车间,确保能以最新药品生产规范对学生进行药物生产过程训练;与同仁堂、安国市长安药材有限公司、安国市药材种植基地、上海科园信海等企业合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确保学生能有机会到一流的医药企业进行实习。

我们通过对校内基础实验室、专业综合实验室、实践教学中心以及校外实践基地进行优化和整合,基于已有的“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平台”,相继构建了“实践教学与科研共享平台”以及“教学科研与地方服务共享平台”。其中,“实践教学与科研共享平台”是基于学院分析检测中心和GMP药物制剂生产基地,将教师科研成果与专业综合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将科研服务于教学落到实处;而“教学科研与地方服务共享平台”是基于教授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及制药工程和生物工程研究所、校外实践基地,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将教师科研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在推动教学科研成果服务于企业实际需求的同时,也推动教学科研的进步,从而实现产学研共赢。

三大实践平台的建设为制药工程专业“多层次、动态调控式”实践教学体系和“542”实践课程体系的实施、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企业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都提供有力的硬件保障。

二、“多层次、动态调控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基于上述三个实践教学平台,我们构建了4个实践课程层次,改革实践课程考核方法,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以不断更新的国家药典和GMP为准则,以行业需求和专业科技发展前沿为导向,并结合教师的科研成果,动态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和要求,从而构建“多层次、动态调控式”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以市场为导向,强实践、重应用”的专业特色。构建的动态调控式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聘请企业兼职专家,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和《中国药典》的要求,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走访、在校生和毕业生座谈等形式,收集反馈信息,再结合教师最新的科研成果,动态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更新实践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再优化。

例如,我们将《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整合成一门独立设置的《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将《药剂学实验》与《制药工艺学实验》整合成一门独立设置的《药物制剂综合实践》。依据《中国药典》和老师的科研成果,在原有《药物分析实验》的基础上,每学年开发3~4个实践教学项目,增设了《药物分析综合实践》,要求学生“自行选题-查阅文献-确定方案-进行实验-整理数据-撰写报告”,从而进行药物分析检测方面的综合性训练,而且实践项目会随着老师科研成果和《中国药典》的更新而进行动态调整。如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内容的主要变化趋势,增加了高校液相系统性实验部分,将原实践教学中的“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的含量均匀度及溶出度的测定,调整为“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均匀度及溶出度的测定;针对新版药典检验操作规程和新版GMP的要求,将实验报告调整为企业的原始记录和报告书的书写形式,按GMP及新操作规程对实验条件和过程进行记录和报告等。

三、“542”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对我校学生特点和本专业多年办学经验分析,对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理念进行改革,修正了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把实验当作是理论验证的认识,将实验教学从依附和验证理论教学的实验教学环节更新为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将相互独立的实验课程整合为与理论课程即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综合实践课程,构建了专业基础、分析检测、工程实践、药物制剂和科技创新5个实践教学模块,以培养学生药物制剂和分析检测专业技能2条主线为主导,形成了基础型、专项技能型、综合设计型和科技创新型4个实践层次,创建了制药工程专业“54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比如,在将化工原理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后,《化工原理实验》不再是简单的课程验证实验,而是在学生对课程整体内容有个全面认识后,要求学生以某一具体药物为载体,了解其具体的生产过程,然后将化工原理中所涉及到的各个单元操作进行组合,构建他们自己的生产流程,并通过可拆装的制药生产流程去实现。通过这种训练,《化工原理》课堂上所学习的各个单元操作不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存在于一个个药物的实际生产流程中,从而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各个单元操作在药物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了解各个物料衡算、能量衡算的目的和意义。

同时,我们还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改革。将原本各自独立的实习实训环节进行内容上的整合,使之涵盖“中药材种植-炮制-辨识-制剂-分析-使用”全过程,使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更契合企业实际需求。通过这种中药制剂全流程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文献查阅、整理和综合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综合各种因素确定实验方案,并设计合适的实验流程去实现,从而让学生对药物制剂的整体流程有个总体的认识。

四、多元导师制下的学生科技创新性活动

我校始终注重对教师进行企业实践培训,与上海馥稷生物、北京德禾生态等公司一起共建双师型教学培训基地,每年轮派1~2名青年老师前往培训基地进行短期或长期企业实践,参与企业的管理、技术改进和产品研发,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同时,我们每年都会聘请2~3名企业专家到学校对学生和老师进行技术培训,并协助指导学生包括药厂车间设计、药品生产流程和技术、药房药品管理等在内的专业实践活动,从而建立校内导师、高年级同学帮助、企业导师协助的多元导师制。

从大一开始,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并结合高年级同学帮助和企业导师指导的方式,组建课外科研实践团队,开展多元导师制下的科技创新活动,申请并完成“启明星”大学生科技立项,参加“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启明星”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学生通过申报并完成科技立项,参加科技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大有裨益的。

五、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多层面多角度反映教学效果

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从学生实践效果和实践教学组织实施两个层面对实践教学进行考核。

在学生实践效果考核方面,引入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现场考核、实训日志、现场答辩以及实训报告等形式,对学生的实践内容的掌握情况、小组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考核。

在实践教学组织方面,从实训项目、实训文件、实训条件、组织与实施、教学效果等五个层面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考核,采用百分制评分,各项权重分别为20%、10%、10%、40%、20%,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以达到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科学、有效地反映教学效果。

六、结束语

我校自2009年开始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2011年形成初步的实践教学模式,2012年形成了“542”实践课程体系雏形,到2013年建成并完善了“多层次、动态调控式”实践教学体系和“542”实践课程体系,建成了“实践教学量化管理平台”。目前,该成果已经惠及5届学生,使学生在基础实践技能、专业技能及专业综合技能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训练,也让我校毕业生更契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连续五年就业率均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更是由2009年的45%提高到2015年的85%以上。

参考文献:

[1]张思远.北京生物医药科技园区竞争力分析与战略选择[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2]杨桂秋,孟艳秋,刘学贵等.构建多元化本科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药学教育,2014,30(4):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