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困难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困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困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困难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困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8-0120-02

一、社会背景

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即在校就读的大学生于在校期间创办事业的行为。结合当前的鼓励创业与就业困难的社会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这一新的就业方式,在大学校园里“创业”的概念也越来越为广大的同学所了解与接受,创业意识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在校大学生开一家小店、经营一家学生餐厅、自办一间个人工作室的现象越来越普遍”[1]。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和鼓励,然而也受到了社会众多人的关注和质疑。针对这些质疑,本文通过问卷、采访、网上查资料等方法全面调查了江西高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并予以实证分析,就其存在的问题引发了思考,并从各个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二、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本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在校自主创业大学生、非创业者(在校大学生、商家、校职工等)进行问卷调查,共设计两类问卷,问卷一发放360份,主要是针对自主创业者的情况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26份;调查问卷二共发放2 000份,其中覆盖了江西高校,其中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 940份。针对自主创业者的情况调查,从各方面着手,调查确定其创业方式(店面格子,网络等)与创业方向(服饰、精品、餐饮等);调查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经营状况;调查分析在校大学生创业者与非学生创业者的异同处;并调查在校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等。

(二)访谈法

对于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者典型人物采用了预约、面对面的采访方式。访谈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典型自主创业者进行深度调查,了解其基本创业情况,深入分析其创业目的和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调查分析其创业心理及分享其创业历程等。

三、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分析

(一)对自主创业的认识

1.当代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识

调查数据显示,67%的大学生认为选择自主创业是对大学生一个极好的锻炼,通过自主创业可以提高自己的素质并对毕业后就业也有很大的帮助。20%的大学生认为选择自主创业可以解决大学生的一部分生活费,鉴于此,他们对自主创业有一定的好感和赞同。而12%的大学生则认为,学生应以学业为重,不宜不务正业地自主创业。

2.其他人对自主创业的认识

根据调查,非创业者中有45.5%的人赞同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认为大学里应开设有关自主创业的课程。有39.2%的人不支持自主创业,他们认为作为学生应当注重学业,不应偏离重心地提前自主创业。更有15.3%的人基本不了解自主创业及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初衷及目的。

(二)在校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之路的原因

通过调查了解到,因自身发展需要,实现人生价值而选择自主创业的占最主要份额。当今市场的多元化、灵活化愈加明显,加以严峻的就业压力,当代大学生渴望通过创立自己的事业来成就自我,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47.3%的被调查者认为选择自主创业是受外部压力的驱动,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受现实压力及将来就业情形的影响,有46.1%的人认为创业是为了积累经验和财富,为以后工作做准备。

在传统的自身价值财富经验之外,有的学生自主创业是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爱好和特长个性逐渐成为了创业的原动力,这也从侧面表明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惶恐和逃避,有的学生认为创业不失为就业的一条成功出路。同时调查发现,学生对创业目的相对明确,但对创业本身的预期却显得含糊不清,对创业的预期大学生们也表示只有做过初步打算,并没有准确明细的预期。这也一定程度上表明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普遍不够成熟,还需加强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遇到的一些问题

由于大学生的身份特殊,要自主创业,还是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有着强烈的创业激情(68.5%的人考虑创业),然而真正敢于实践及敢于让梦想成为现实的人却不是很多。究其原因,我们得出的统计结果如下:资金占了绝对位置,筹集资金是在校大学生创业的第一道关卡;工作实践、社会经验的贫乏,被普遍认为是创业的重要消极影响因素;没有足够的社会支持也成为较大障碍。此外,没有良好的人脉圈也成为一大不利因素,成功的自主创业需要强大的信息交流圈及有成功经验的人士指点等必要支持。

当然,自主创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创业与学业相冲突的矛盾难以解决。据调查,当学业与创业计划发生冲突时,很多学生会放弃创业而选择专心学习,只有少数人愿意坚持创业,在校大学生的首要角色是学生,要兼顾学业和创业的确是一个挑战。

综合调查的相关数据,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困难颇多,要实现真正的创业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成长过程,从创业的意愿到成功创业还需要很多的现实基础,多数人认为在校生现阶段还须经历工作锻炼,积累必要的经验,拓宽自己的人脉,丰富阅历后再投入创业。

(四)大学生创业所需要具备的素质

由上图可看出,大部分想创业的大学生认为在创业中心理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促进创业顺利发展。有些大学生对于创业的认识比较全面,明白创业的道路是艰难的。认为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也很重要,说明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时都有过心理准备,理性选择创业。

四、江西高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调查引发的思考

(一)自主创业少不了社会的支持

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硬”和“软”的创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创业选择的社会因素。“硬”的社会环境主要指风险投资机构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关注和扶持,通俗地说是创业的资金来源;“软”的社会环境是指与创业相关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商业环境,国家应积极地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增强扶持力度。

(二)高校尽快地开展创业教育

据清华大学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等7所高校的有关机构的专业调研数据显示,89.7%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参加创业实践活动的经历,大多数学生没有下定决心走创业的道路。总体来说,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都比较缺乏,大学生对创业心动大于行动的现状仍是事实。高校应尽快地开展创业教育以改变这种状况来促进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健康发展。

可以说,创业教育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而在我国现阶段创业教育应突出强调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

高校校园是一个非常好的实战平台,商业小铺布满校园,有近1/3的自主创业店选址在高校校园里,高校对在校大学生创业进行政策上的支持可成为其成功经营的重要后盾和保护屏障。

此外,高校通过开设创业相关的课程,深化就业指导课中创业教育的相关专题,从理论源头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理念和认知水平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以此来完善创业教育课堂建设。

(三)创业须慎重,在校大学生须提高自身创业素质

在经过调查之后,综合各种因素来权衡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利与弊,本文建议在校大学生们要慎重对待、理性创业:首先,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业非常重要,要合理地权衡学业和创业计划;其次,并非所有的在校大学生都适合创业,自主创业只是职业选择中的一种;最后,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创业会同时面临成功和失败。对于一些真正有能力并有兴趣的在校大学生,是值得鼓励和支持,但前提是对创业要有足够理性的认识,在实践中切实提高创业思维。

五、结语

调查研究得出在校大学生走向成功创业的三大基础:资金、经验和创业综合素质。

第一,没有资金的支撑,再好的创意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而大学生要开拓思路,多渠道融资,除了银行贷款等传统途径外,还可充分利用创业基金等融资渠道。

第二,经验是在校大学生能否成功创业的又一大因素,对市场运营的了解直接影响创业的路途,因此,大学生创业的前提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可参加专门的创业培训或在企业实习积累相关经验。

第三,良好的创业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技能素质、融资能力、人际交往等。心态浮躁、急功近利等致命的弱点制约着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将无法面对创业时的种种困难。因此,创业前要充分了解创业的风险及相关情况,调整心态迎接创业的挑战。

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应做到创业能力的积累,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经验积累,培养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多接触社会。由学校走向社会,积累各方面的人脉资源、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管理能力将有助于创业。当代大学生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沉淀和技术能力,在创业时应把握自身优势,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也要培养自身的管理和人际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施险峰.试论当前大学创业文化的建设[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10).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困难范文第2篇

(一)大学生创业意识普遍提高。但缺乏主动性。实践较少

中央和地方政府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先后出台了融资、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此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由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开始考虑自主创业,个别学生受国家自主创业政策鼓励,自主创业热情高涨,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创业行列的人却不多,毕业后打算考研和就业的学生占绝大部分。

(二)创业基础薄弱。创业能力有待提高

我国现阶段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仍然是相对封闭的管理型,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接触社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受年龄、知识等限制,地方高校大学生很难拥有自主创业的直接或间接经验,不能把所学专业知识内化为创业的素质和能力。同时,学校地处内陆小城市,企业较少,大部分学生了解创业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课堂、图书馆、学生社团和媒体资讯等,通过这些途径了解到的创业知识大都属于理论知识,而与商界人士沟通交流、真正地进行创业实践的机会却很少。导致自主创业的时候“眼高手低、纸上谈兵”ll2],不能辩证客观地看待和分析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于缺乏创业经验,思考问题理想化,易低估潜在风险,高估市场利润,导致创业失败。部分学生为了积累经验、节约成本,选择了启动资金少、比较容易操作、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如精品服饰、百货零售、餐饮服务等比较适合自己的行业L3]。很多大学生在没有吃透客观经济规律、没有对市场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仅凭心血来潮,在不知道如何解决资金问题的情况下就开始创业,导致对项目、资金和人才评价不足。在创业中由于资金不足,风险很大,放不开手脚,而使整个创业时常处于一种“走钢丝”状态,难以制订长期发展目标和计划。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的金融政策,但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仍是资金问题。很多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贷款条件苛刻,手续烦琐,尤其是大学生企业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矛盾比较突出,大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很难提供抵押物,也很难找到担保单位,这就给地方高校的大学生自主创业造成极大的困难。

(三)自主创业教育与指导体系不完善,宣传不到位

很多地方高校对学生进行评价仍以学科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多数高校教师承担着教学和科研任务,缺乏创业经验,很难对大学生创业进行实质性的指导。同时地方高校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宣传不能与时俱进,在校园内没有通过广播电台、校园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渠道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进行广泛的舆论宣传,因此大多数学生对国家及地方政府的企事业优惠政策并不是很了解,难以形成良好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氛围,构成了大学生自主创业中的薄弱环节。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也仅仅限于就业政策、求职礼仪和求职技巧的培训。就业宣传的重点是鼓励大学生毕业到基层或者志愿服务西部,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融资渠道、自主创业的经营领域、优惠政策、商务环境等各个方面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与指导。

二、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因素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

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大部分还是来自农村,受“精英教育”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家长认为学生大学毕业之后应该到事业单位从事稳定的工作或者在政府部门做公务员,最无奈的选择也应该是去公司做“白领”。若毕业后自主创业,会被认为是大学生个人能力有问题,找不到工作才自主创业。同时大部分农村家庭由于资金缺乏,加上自主创业有投资风险,所以大都不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部分女大学生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缺乏创业激情和创业欲望,认为只要有个稳定工作,能嫁个好老公就行了,宁愿选择低收入行业就业也不愿意自主创业。

(二)缺乏成熟的大学生创业环境

虽然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很关注,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方针和政策,提出了各种创业方案;然而,由于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部分政策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难以享受优惠政策的现象普遍存在。比如在自主创业培训、贷款等各个环节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尤其是在经营领域、税收政策、融资渠道等涉及到大学生就业的关键性问题方面的政策还缺乏操作性,扶持力度不够。这就使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想把创业理想转换为创业实践很困难,因此,对自主创业望而却步。

(三)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创业思维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和诚信、果断、勤劳、自信、坚毅等品格。不仅要传授关于创业的知识与技能,也要让学生学会像企业家一样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作为领导者与创业者的开拓精神、成就动机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将创业作为一种职业选择。自2002年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以来,许多高校也开展了创业教育,提倡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鼓励学生毕业后自谋出路,积极创造工作机会。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就要求把学术教育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但传统高等教育是以学生为材料、以专业为模型、以学术人才为产品进行的订单式培养,侧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则缺乏方向性的指导,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实际需要严重脱节_5j,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就业环境。很多地方高校既没有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也没有开设创业教育指导课程,创业教育大多是由相关行政工作人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游离于“正规教育”之外,只注重形式的做法使创业教育失去了学科专业的有力支持。这样不利于形成地方高校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氛围,也不利于鼓励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真正地去付诸实践。

(四)大学生创业素质缺乏。创业能力低下

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是一项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考验的创造性事业,不但要求创业者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具备良好的创业素质、经济头脑和管理素质,也需要有创造性思维。而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偏重于被动地接受、吸收和记忆知识,创业的启蒙教育严重缺乏。高等院校培养的基本上是研究型人才,而不是实用型人才,并且地方高校在课程的设置、学生的培养等方面偏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业素质的教育,导致大多数学生在自主创业的时候不能准确地自我分析和自我定位,不能够客观有效地分析自身特点与创业所需的条件。大学生受年龄、经验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对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能及时有效地规避风险,这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创业的成败。首先,多数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创业首先就是挣钱,没有认识到创业不但是实现就业的过程,也是创造社会财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其次,很多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认为创业最缺的就是资金,忽视了创业过程中最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知识和优质的服务。再者,个别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在大学期间打工赚钱,或者创业就是开公司、做生意,不能正确处理“学业”和“创业”的关系。在开展自主创业的实践过程中本末倒置,忽视学业,使自主创业实践活动偏离目标,以学业为代价去换取社会经验,模仿他人的成功模式,很难在创业过程中发挥专业优势,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近几年进行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的情况分析来看,不少创业者对创业艰苦性得心理准备不足,缺乏敢冒风险的果断性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害怕承担风险,缺乏挫折承受准备,怀疑自己,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很容易半途而废。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困难范文第3篇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调动大学生创业热情,挖掘其创业潜能,是当前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通过个人及政府、高校等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知识、技术和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条件下寻求机会,不断创造价值的过程。从全球来看,大学生自主创业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自1983年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举办首届创业计划竞赛开始,许多大学生都积极投身于创业行列。据统计,目前美国大学生自主创业者比重达20%―30%。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创业已成为美国经济的直接驱动力之一。

目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创业者占大学毕业生生总数的比例很小,在一般高校真正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只占毕业生总数的1%―2%,与美国等欧美国家相距甚远。为了较全面地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其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组成课题组,以杭州为样本,开展了一次关于在杭大学生自主创业状况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据此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

二、在杭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证研究

(一)调查说明

本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和借助网络调查等手段,对杭州6所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实际收回234份,有效问卷201份,其中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有效问卷170份,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有效问卷31份,有效问卷占实际收回问卷的86%。

在选取调查对象时,考虑到在校生的专业、年级和本专科层次等主要情况,我们采用了分层整群按比例抽样的办法,主要在大学四年级的人群中发放。在实地采访中也与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初步了解了在杭大学生自主创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调查样本见下表1。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对创业的认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

(二)调查结果

1.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特点

第一,大学生自主创业呈现“关注者多,参与者少”的特点。虽然目前政府在税收、补贴、房租等多个方面给予大学生优惠,但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态度还是以“围观”为主,真正参与者不多。调查中当被问及“是否赞成自主创业”时,有70%的学生持肯定态度,并且表示对创业感兴趣。但当被问及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时大部分人却表示并不打算自主创业,并且表示在他们所认识的同学中也很少有自主创业的。

第二,对政策较少了解。在调查中有大约45%的大学生表示平时很少关注政府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在交流中也反映出不少学生对创业的概念不太清晰,对政策也一知半解。

第三,缺少启动资金。打算自主创业的学生中其从事的行业比较分散,其中从事零售业和餐饮业的相对集中,其次是软件、网络等高科技行业。其普遍特点是初期投入资金少,起步容易。调查中有60%的大学生表示若要自主创业,将会选择餐饮、咨询或零售等小项目。如此低起点的创业,与国外相比也有着不小的差距。

第四,就业率高的学校创业学生少。调查显示,自主创业尚未成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选择。而且越是知名高校,其自主创业的学生就越少。在访谈交流中,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本科院校的学生普遍表示已经找到工作,并且对这份工作比较满意,没有想要创业。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表示如果找不到工作会考虑创业,有些学生在校已经开始创业。如此看来,自主创业成了不少学生找不到工作后“无奈的选择”,其主动性程度显然不高。

第五,创业成功率低。虽然政府出台了很多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现实中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机率很低,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创业过的大学毕业生大多数以失败告终,能够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

(三)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45%的学生认为制约其创业的主要因素是启动资金不足;30%的学生认为是创业经验不足;15%的学生认为是对市场了解不够;8%的学生认为是缺乏应对困难的能力;还有2%的学生表示从没想过创业。如图1所示。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因素还是资金的制约和经验的缺乏。本课题组从全面考量,把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因素概括为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和自身因素三大方面。

1.社会环境因素

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因素有两方面:一是政府为大学生提供的创业软硬件环境;二是社会舆论环境。其中“硬”环境主要指风险投资机构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关注和扶持;“软”环境是指与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关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等。而整个社会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认识与态度,不但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创业选择,还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目前,一些风险投资机构已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较为关注,不少创业基金也专门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资金支持,但是这些关注和资金毕竟有限,我们需要更多的风险投资支持,而在我国风险投资还远未普及。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法律环境等方面,目前一些不利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观念和措施也在逐渐改进。社会舆论也给予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更多客观的认知和评价,不再是一味地责怪和批评,但这些改变程度还很有限。

2.家庭因素

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自创业者家庭、亲友的认知和态度。很多大学生创业者选择创业,往往是受了父母、亲友等关系亲密者的创业行为及其价值观的影响。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自身而言,由于他们自身缺乏创业所需的资金、信息等各种资源,较依赖于家庭、同学、亲友等群体的鼓励和帮助,这些群体不仅会帮助其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还可以从中寻求创业项目和创业伙伴,还可以筹集资金。而其对大学生精神上的支持更是其他因素所难以替代的。因此,家庭因素深刻影响着大学生对创业的选择和创业的发展。

3.自身因素

大学生能否成功创业与其个人素质、知识和能力等相辅相成。创业对创业者的素质要求很高,不仅要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包括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等在内的较高的综合素质。由于国内不少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在校生未能接受较系统全面的创业教育,导致其综合素质难以适应创业实践的需要。这些因素主要有:

一是知识限制。大学生由于受专业所限,其知识面和思维方式往往较窄,而创业需要学生有较广的知识面。像文科类学生,在市场分析预测、经济核算等涉及数理计算等方面缺乏知识;而理工类学生,往往无法把自己的创意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心理分析也缺少知识准备,在人际沟通中往往处于被动。

二是管理经验欠缺。大学生往往缺乏社会阅历,对社会了解甚少,对商务活动中的处事方式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技巧。此外,大学生尽管有理想和抱负,但“眼高手低”,在创业中易于“纸上谈兵”,缺乏具体的市场开拓经验与相关的知识,也缺乏从职业角度整合资源、实行管理的能力。

三是心理不成熟。创业需要的是理智而不是冲动,在创业热潮中,许多大学生不顾年龄及阅历等方面的限制,仅凭着一股热情去创业,对创业的认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对社会的需求缺乏深刻的认知,对可能遭遇到的风险和失败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视野狭窄,盲目创业,最终经不起市场考验,以失败告终。

三、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

基于对在杭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实证分析,本文从政府、学校、个人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一)政府应优化创业环境

近年来,政府加大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工作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国家14个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规定“毕业生从毕业年度起3年内自主创业可享受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等等。这些政策明确表示要把大学生创业培训纳入当地创业服务体系,提供项目开发、专家指导、小额贷款、减免税收等服务,帮助大学毕业生成功创业。目前,政府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已覆盖到准备创业、实施创业和推进创业的全过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如图2所示。

为了进一步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政府应从资金支持、创业培训、创业平台搭建等方面不断完善创业政策体系,在更大层面上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1.加大资金支持。资金缺乏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应争取资金支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引入风险投资,同时要募集社会资本,本着双赢的方针,探索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

2.设立创业培训机构。大学生自主创业“屡创屡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自身缺乏创业素质和技能。政府应设立专门机构,对准备创业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政策法规培训。同时举办创业设计大赛,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还可以在高校设立培训机构,政府定期邀请创业成功者走进高校,和在校大学生面对面交流,解答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可实施的建议。

3.构建创业平台。构建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政府应构建创业服务体系:一是提供政策支持。配合有关方面做好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并紧密结合实际,联合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和落实新的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地方性政策法规;二是提供项目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推荐可供选择的项目,加强创业指导,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必要的支持。定期出版大学生创业学习刊物,为大学生讲解市场发展状况和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创业项目。

(二)高校应重视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开创性个性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活动,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高校应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育体系,推行素质教育,汲取欧美国家成熟的创业教育体制,做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高校不仅要对学生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建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应将创业学、市场营销、金融财务、经营管理、人力资源、数量控制方法等有机结合起来,但不必过分追求理论,而应注重实践,像美国许多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就是围绕一份创业计划展开,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例如开展创业计划竞赛、模拟企业管理、创业沙龙等,也可以让创业名人走进课堂,从名人的创业经历中了解创业,在名人指引下添加对创业的信心。

2.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教育教学环境。转变教育理念,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创新教育,让学生树立起既要注重就业更要注重创业的观念;将创业教育融入教育体系,建立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国际国内创业教育领域的学术交流、研讨和科学研究。

3.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对大学生创业进行管理和指导,同时高校要划拨专门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对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4.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区,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在企业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让大学生参加创业活动,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

(三)大学生应提升个人素质

在受到社会、政府、学校的重视之外,创业的成功还需创业者自身素质的提升,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自身能力,丰富自身经验,多渠道提高自身的创业综合素质。

首先要明确创业动机。创业并非一件易事,大学生在选择创业之前,一定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创业,了解自己的个性特质,明确自己的创业动机是清晰、明确的。这些有助于指导大学生的创业行为,从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克服困难,最终取得创业的成功。

其次是平时多做市场调研,积累经验。加强对创业内外环境的了解,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充分进行PEST(政治或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环境)、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因素)等方法对市场进行客观分析,寻找较好的创业时机与项目。

再次还要利用机会,克服劣势。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应该清醒认识到自己优劣势,认真分析市场供需情况,利用政府的有利政策,选择在对自己有利的行业进行自主创业;或者先到相关企业锻炼自己、完善自我,增长经验和知识,为下一步的创业做好扎实的准备。

最后要看准机会,一触即发。在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分析和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后,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并且前景看好的项目,大胆尝试。即使有时遭遇失败,但是从中学到的创业经验是非常宝贵的。只有一次次积累经验,才会领悟创业的真谛,最终获得成功。

四、结语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困难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 自主创业 就业

据了解,2004年全国毕业生达到280万人,至2004年9月份,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仅为73%。2005年全国毕业生则达到了338万人,毕业生总量的跳跃式增长,使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成为了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缓解就业压力新的重要的途径。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尽管有国家和学校提供的政策等支持和扶持,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却难以令人乐观。

自主创业参与者少,旁观者多。尽管随着创业环境的改善,但是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仍不是很高。据华南某高校于2004年对5所重点高校1400名大学生做的一份调查显示,有74.57%的学生表示有创业意向,可是最终创业的却不足1%,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大部分人都处于观望的状态。大学生仍然把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作为择业的首选目标,自主创业发展步伐缓慢。

自主创业多是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成功率低。大学生在校参加的自主创业计划大赛中,大多数项目都是关于高新技术的。一旦学生毕业脱离学校后,要凭个人之力创办高科技企业,却往往显得势单力薄。因为一些风险投资公司不愿意投资到学生创业的公司这样规模小、风险大的企业。所以,大多数毕业生在创业时选择了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小较容易操作的传统行业,如餐厅、咨询、零售等小而适合自己的行业。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先积累经验。人们对于大学生创业无疑是寄予厚望的,尽管国家出台了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但目前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并不多,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也不是很高。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分析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要走出社会之际,还有很多欠缺,但是却肩负着创业的梦想,所以他们创业的艰辛可想而知。我们将大学生创业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创业大学生能力经验不足。首先,市场经验不足。许多学生在设计产品开发项目时并不了解市场上的需求,或者主观臆断市场需求,或者闷起头来一味地搞技术;他们通常难以得到第一手的市场信息,也就无从分析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这使得很多下大力气研制的产品找不到买家,错过了商业机会,甚至导致失败。其次,社会经验不足。大学生社会经验的不足,常常使他们在刚开始创业时盲目乐观,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而对于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失败却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一旦在创业中遇到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

创业环境的不成熟。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创业之路异常艰难,除了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与外国成熟又完备的创业环境相比,我国现在的创业环境还不是很完善。在资金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创业教育与培训、商务环境等各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三、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的对策

(1)政府方面:大力支持。①建立信用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建立信用档案、提供信用记录、开展信用培训,并设立创业基金,发放创业贷款,使大学生创业能够通过政府的引导获得贷款,从而顺利启动资金;②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政府可以加强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支持创业、鼓励创业、保护创业的社会舆论环境;积极宣传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2)学校方面:积极鼓励。①促使创业教育系统化、长期化。我们认为,当前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难出校园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没有形成后期的创业教育服务平台。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仅体现在校园期间,而且应当对大学创业的创业者和创业项目进行跟踪,建立起后期的咨询服务平台,而这一服务平台成为广大刚出校门创业者的学习地、交流地、反哺地;②增加学生的创业体验。从实践来看,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的知识最容易记忆和提取。同样,通过自身行动获得的创业体验越丰富,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3)学生方面:明确目标,提升自我。①明确创业动机。创业并非一件易事,在校大学生在选择创业之前,一定要考虑好自己的创业动机,弄清自己为什么要创业,了解自己的个性特质,要明确自己的创业动机是清晰、明确的。这有助于指导大学生的创业行为,树立信心,坚定信念,能够克服创业的困难,而取得创业的成功;②提高自身素质。大学生自身素质提高是大学生创业成败的决定因素。大学生自身素质分为三种,包括其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丰富社会实践经验。创业前利用兼职等机会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经验积累,这对于在校大学生今后的创业大有裨益。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困难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自主创业 创业教育

据了解,2004年全国毕业生达到280万人,至2004年9月份,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仅为73%。2005年全国毕业生则达到了338万人,毕业生总量的跳跃式增长,使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成为了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缓解就业压力新的重要的途径。

1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部分高校也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尽管有国家和学校提供的政策等支持和扶持,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却难以令人乐观。

1.1 自主创业参与者少,旁观者多

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这样或那样的优惠条件,但是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仍不是很高。据华南某高校于2004年对5所重点高校1 400名大学生做的一份调查显示,有74.57%的学生表示有创业意向,可是最终创业的却不足1%,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大部分人都处于观望的状态。全国各地的高校情况基本上都是如此,2004届的广东高校毕业生约为13.028万人,选择自主创业的只有一两位同学;2004 届的北京市高校毕业生中,也只有一名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这条路。大学生仍然把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作为择业的首选目标,自主创业发展步伐缓慢。

1.2 自主创业多是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成功率低

大学生在校参加的自主创业计划大赛中,大多数项目都是关于高新技术的。一旦学生毕业脱离学校后,要凭个人之力创办高科技企业,却往往显得势单力薄。因为一些风险投资公司不愿意投资到学生创业的公司这样规模小、风险大的企业。所以,大多数毕业生在创业时选择了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小较容易操作的传统行业,如餐厅、咨询、零售等小而适合自己的行业。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先积累经验。人们对于大学生创业无疑是寄予厚望的,尽管国家出台了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但目前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并不多,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也不是很高。2004年6月搜狐网做了一份2004年大学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自主创业只有8.4%。在众多的创业者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华南某大学的一名毕业生自主创业开办了一家科技公司,由于经验不足,一年不到,就破产了。

2 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之路并非畅通无阻,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只有短短几年的发展时间,大学生还需突破能力经验、资金不足、社会观念阻碍等方面的瓶颈。

2.1 创业大学生能力经验不足

(1)经验不足。首先,市场经验不足。许多学生在设计产品开发项目时并不了解市场上的需求,或者主观臆断市场需求,或者闷起头来一味地搞技术;他们通常难以得到第一手的市场信息,也就无从分析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这使得很多下大力气研制的产品找不到买家,错过了商业机会,甚至导致失败。其次,社会经验不足。大学生社会经验的不足,常常使他们在刚开始创业时盲目乐观,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而对于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失败却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一旦在创业中遇到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转贴于

(2)综合素质较弱。首先,缺乏管理、法律和风险投资知识。虽然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也学了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但对于人事管理、资金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经济法、税务、知识产权法等知识相对较为缺乏。他们创办的公司也大都组成了自己的管理团队,其成员里有时还有名校的MBA,但大多数公司的管理能力还是相当薄弱的。其次,综合素质能力弱。一方面大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自觉性、坚毅性、自制力和勇敢、果断等不够彻底。另一方面实践能力、开拓、组织领导、协调协作、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创业、创造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缺乏创业环境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创业之路异常艰难,除了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与外国成熟又完备的创业环境相比,我国现在的创业环境还不是很完善。在资金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创业教育与培训、商务环境等各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特别是政府职能还未完全转变,政府官员服务意识不强。另外,传统社会观念阻碍也是创业环境不成熟的一种表现。我国传统的社会观念认为,考上了大学就是跃过了“龙门”,大学毕业之后理所应当去政府部门做公务员,或者去大公司作“白领”。而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自己开办一个小的企业时,就会流言四起,认为是大学生个人的能力有问题,找不到工作,所以才进行创业的。

2.3 创业教育滞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10月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要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我国教育部也在1999年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但是高校却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其教学内容,大部分学校仍是停留在就业教育的阶段,很少有学校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导致学生对国家在对学生创业方面的方针政策知之甚少,创业技能等方面知识和能力欠缺,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3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分析

3.1 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首先,要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大学生要想在毕业之后比较顺利的进行创业,就要在大学阶段树立创业理想,坚信创业理想能够实现,从而为这个理想的实现而不断的奋斗。高校需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让他们在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正确认识社会的基础上了解社会的需要,积累创业经验,逐渐形成自主创业意识。其次,要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一个必要条件。创业活动是一项面临严峻挑战和压力的创造性事业,必须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心理好的人,情绪稳定、性格开朗、人际关系协调、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事业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得以有效发挥,并善于根据新形势适当地调控自己的身心状态。最后,要培养创业所必需的综合素质能力。创业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它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创业者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商务、税务、投资、法律知识、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等。另外,还必须培养一些独特的创业素质,包括自立、自强、进取、意志、创新等,在思想上的独立思考;在行动上独立展示自我、主宰自己的事途。再者,还需有合理的能力结构,包括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组织领导、协调协作和沟通能力、创业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交往等能力。

3.2 加强自主创业教育

首先,高等院校应该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主要针对创业基础、实务知识和创业选择的培训与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创业。现在自主创业主要是靠少数学生的自我摸索,还有一定盲目性。高等院校应该开设有关创业教育的课程,以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基本的创业技能以及正确的选择创业项目,从而减少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盲目性。其次,高等院校要积极开展创业计划大赛获组织学生创业实践,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最后,针对创业意向进行个性化辅导与开业跟踪扶持。高校通过过程辅导和政府、社会扶持等一条龙服务,解决创业过程中的相关难题,提高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3.3 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目前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者落实,这就要求国家制定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需改善创业环境,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一方面要开辟融资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金融支持。自主创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往往是资金的缺乏,毕业生跨出校门进行自主创业时他们根本没有任何资金积累,这就需要政府开辟融资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部门加强服务意识,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方便之门。要简化手续,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进而形成全社会都来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氛围。再者,政府、社会和学校的指导、支持和保护等一条龙服务应贯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前、中、后三个时期,积极有效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3.4 要转变社会观念

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持,尤其是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帮助。因此我们要打破那些认为“学而优则仕”、去大公司、政府机关才是找了一份好工作的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尤其是大学生的父母应当敢于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去探索,在创业过程中,父母要关心他们的创业,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社会还必须提供一定的社会舆论导向,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向社会广泛宣传,给予大学生舆论上的支持。在创业者遇到暂时的挫折时,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

参考文献

1 叶育旺. 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反思[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