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不是吗?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课堂:学习小组刚刚进入合作交流状态,老师就武断地打断了探究进程,要么进行简单的小组展示,要么干脆“一言堂”;真正的探究性学习氛围尚未形成,或者说学习者根本没有进入合作探究状态,老师就强势干预,要么转入对新问题的探究,要么“赶鸭子上架”,逼迫学生展演探究结果;合作学习氛围浓郁,学习者积极参与,相互启发,彼此促进,对某一问题正在深入探究、挖掘,即学习者兴趣正浓之时,老师强劲干预,要么武断地阻止,要么一步到位予以点评……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这些遗憾,主要原因还是教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宗旨不够明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一切以学生为本”,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坚决摒弃师本观念而牢固树立生本观念。那么,探究性学习进程中的一切不合时宜的做法也就有了根据了,这便是师本观念在作怪,比如课堂上的伪合作探究、教师的强劲干预以及教师的过分干预等。那么,怎样克服这种错误做法呢?
首先,教师要继续加强学习,尤其是认真学习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一切先进的思想。最近几年来,在教育界尤其是中小学领域里,我们总能听到一种不和谐的声音,诸如“新课改成果不显著,理论家倒是产生不少”“昨天还成绩平平,摇身一变就成了著名的教育家了”“新课改的时代是一个教育理论泛化的时代”等。诚然,我们不能否认,在新一轮课程改改推进过程中,确实滋生甚至助长了一些教育伪科学。我们主张的重新学习新理论,不是死抱着书本生硬地学习,更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边反思边学习、边对照边学习,是边学习边应用,是应用中的学习。这种学习不仅要依靠书本,更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尤其是身边的教学新秀、外地的教学能手,学习人家是如何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恰当地应用到课堂上的,比如学习人家的教学设计,学习人家的课堂掌控等等。
其次,适时干预,干预适度。所谓适时干预,就是教师充分把握干预的时机,即以下几种情况:对所探究的问题已经基本把握之时,探究已经进行到山穷水尽之时,所探究的问题明显超出能力所及之时,根本就没有能力把握探究内容之时。这样的时机,我们教师是必须出手时就出手的,这是为了节省时间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也是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作用、组织作用、决策作用,进而树立教师的尊严与威信。但是,这仅仅叫做适时干预,也就是充分认识了什么时候干预,至于怎样干预,还是大有文章的。
所谓干预适度,就是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必须干预,但干预是要讲究原则的。一般来说,我们教师的干预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及时性干预原则,即对那些经过深入探究已经基本把握的问题进行及时干预,如适时地总结,或者组织学习小组进行充分的展演,以进一步交流碰撞。
其二,节省性原则,即在学习者对所探究的问题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教师进行必要的干预,如适当地点拨启发,或者干脆就此止住,以节省学习时间。
其三,科学性原则,就是指教师干预到位、干预适时,干预手段与方式科学,确实给学生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其四,启发性原则,就教师的干预绝不是大包大揽,而是紧紧抓住时机适时适度地启发与引领,这样的启发能够让学生顿悟、惊醒,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甚至是立刻生成新的思路与方案。
例如,有一位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完蒲松龄的文言小说《促织》之后设计了这样的探究题:
有人说,“斗虫”一段里,个别词语使用不够精准,如“幸啄不中”的“幸”。如果改成“啄而未中”,表达效果会更好些。你同意吗?为什么?(设计意图:引领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作家的创造意图深度研究文本,进而实现与作者的对话)
问题抛出后,立即一石激起千层浪――各个小组迅速投入到紧张而严肃的讨论与探究状态。老师不断地穿插于各个小组之间,聆听他们的意见,时时报以欣赏、赞许的目光。最后,这位教师做了如下点评与总结:
①同意。“幸”,在这里是“幸亏、幸而”的意思,这样一来就削弱了小虫是智慧化身的力量。如果改为“啄而未中”,就能在惊险之中突出小虫的智慧,与下句“跃去尺有咫”相吻合。
②改为“啄而未中”,更能于虫与鸡的对比中反衬出虫的智慧与力量。虫是成名之子的化身,是作者理想的寄托,所以自然应该比庞然大物的鸡更机敏更充满智慧。尽管“啄而未中”可能是鸡之愚拙,但是也能从中看出虫的机敏与智慧――可能是虫在战术上棋高一着。因而突出虫的英勇、善战,机敏、智慧。
③改为“啄而未中”不但能够突出虫的智慧与机敏,而且尤其能够使文章内容前后勾连。在前文,尽管读者可能还看不出小虫是成名之子的化身,但是,那只小虫“超乎而跃”“忽落襟袖间”“意似良”等无不在暗示读者小虫是非同寻常的,后文小虫的英勇善战、善解人意,等等,这些都在表明鸡未啄中小虫并非只是侥幸,而是作者的有意安排。那么,既然如此,“啄而未中”就比“幸啄不中”更耐人寻味,而且能够使文意联系紧密,使文章结构紧凑。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
一、什么是探究性学习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对学习材料、学习问题的探索研究,探寻追究。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这种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学生将从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因此,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能启迪心智,挖掘潜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
二、实施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对探究性学习的不重视,未能充分理解课程标准中的探究性学习理念。具体表现为:对课文练习中的探究性练习题目置之不理,没有在课上或课下落实;课堂中教师讲授多,给学生思考探讨的时间少;死记硬背多,鼓励创新少;学习方式的结构是单一的,将会阻碍个体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其次探究性问题脱离学生的认知实际。有些老师在探究问题设计上,问题过多琐碎,没有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问题进行探究,浪费了时间,课堂效率不高。如:在了解了杨绛的生平遭遇的基础上,探究文中最后一句“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含义,这样的探究问题对学生来说偏难。在写作上,拟题和指导构思没有给学生的自由写作、自由表达、自由探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写作题目单一,构思内容雷同;没有很好去鼓励学生进行富有创意的表达,发表独到的见解,忽视了学生在修改环节的个性化表达和探究创造。再次,在探究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探究能力。如在探究时,教师未能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学生未把课文读通读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流于形式,学生还未真正产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以致学生的探究不够深入。有的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探究,但未能重视给充分的时间展示学生的探究思考的成果和产生的情感体验。甚至有些老师在探究的交流方式上,局限于师生的一问一答的单向交流,缺少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全班集体深入探究,课堂气氛显得沉闷。
三、如何实施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探究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积极性。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情感受学习氛围,进行深究性学习。因此,课堂教学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自主探究,善于质疑,善于发散思维。例如,教《木兰诗》一文时创设问1:诗歌中有明显的矛盾:“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中的时间相差两年,花木兰替父从军究竟是多少年?问2:木兰替父从军,为何要到处去买东西,部队没有吗?每位参军的人都要这样做吗?如果家里没钱,该怎么办呢?再如上完《社戏》后,提出本文直接描写社戏的内容太少,而写看戏前的风波、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看戏以后偷吃罗汉豆等内容太多,能不能将课题改为《平桥村的一夜》、《一件难忘的事》之类的题目?通过提问题、谈看法、找根据,归纳出结论:“社戏”是本文的线索,文章就是通过“我”看社戏与农家小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质。因此,《平桥村的一夜》太泛,《一件难忘的事》过俗。
依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初中语文教材有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如果我们能对其进行二次开发,纵向比较,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学习。例如,《竹影》中的第三题:我们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提出问题:留心一下,想一想,你是否也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再如,学生在学习蒲松龄的《狼》一文时,我们可以将《中国大百科全书》介绍的狼,毕淑敏笔下的狼,《狼和鹿》中叙述的狼,放在一起比较,然后从社会学,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质疑,辩论,让其明白“狼”不仅有凶残、贪婪、狡猾的一面,而且也有鲜为人知的聪明,神勇,维护生态平衡的一面,最后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完成作文,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从多个不同侧面增加了对狼的认识。
总之,探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课的教学中,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提升,促进学生自主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学习中探究,使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地发展。
【参考资料】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靳玉乐主编的《探究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知识分享;隐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6―070―02
一、学习型组织与知识管理概述
关于学习型组织的构想最初来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佛瑞斯特教授。在1965年,他在《企业的新设计》中提出未来的企业是个信息化的组织,并且具有扁平化的层次以及开放化的结构,员工、部门之间也将由从属的关系转化为工作伙伴的关系。彼得・圣吉作为佛瑞斯特的学生,一直致力于研究更理想的组织,并于1990年出版了《第五项修炼》这本著作,成为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奠基人。彼得・圣吉指出心灵的转变才是学习型组织追求的实质,他以“自我超越、心智模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这五项修炼为基础,指出:“学习型组织是由一群能不断增强自身创造力的人组合而成的团队或集合。”而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点就在于结合自身所处的环境特点,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结构和战略来推进组织学习的实施,从而实现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最终有效地提升组织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型组织集成了信息型组织中以“技术”为主和知识创新型企业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将两者有机融合,更有效地实现了知识转化。
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世界由主要依靠劳动力和有限资源来实现经济增长的工业经济时代进入到以知识资产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与此同时,知识管理的理念应运而生,开始风行于欧美各国。如今,位于“世界财富五百强”之列的大部分企业已经把知识管理应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
对于知识管理的定义有很多。被较为广泛认可的知识管理的定义是由APQC公司(美国生产和质量控制协会)提出的,他们认为:“知识管理是组织采取的有意识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简而言之,知识管理其实就是通过对组织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系统而有效的管理,实现知识的获取、积累、共享、交流、应用和创造,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学习型组织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认识,照搬照抄
现阶段,很多企业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时候只是照搬照抄西方的一系列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这些理论方法都是建立在西方企业管理特点上的,与中国企业的发展基础和阶段大相径庭,在员工的素质和领导层的管理水平方面,中国与外国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如果只是单纯地模仿国外企业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过程,对中国企业的发展只能适得其反。
(二)领导重视力度不够,组织成员缺乏行动
很多企业领导者对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重视只是停留在意识层面,并未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更别提将学习型组织的理念推广到企业的每个层面和角落。这就导致组织最重要的构成元素――企业员工,根本不了解学习型组织的真谛。他们不会去关心那些与自己工作无关的知识,这就严重阻碍了组织中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也就因此偏离了轨道。
(三)只见显性知识,不见隐性知识
许多企业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显性知识的学习上,而忽略了对企业来说更为珍贵的隐性知识。一方面,隐性知识不易被察觉的特点要求企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挖掘;另一方面,想要真正习得隐性知识,将其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就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模仿、学习和领悟。
(四)刚性制度的限制,知识传递和创新受阻
由于一些刚性制度的限制和束缚,组织难以实现结构的扁平化,从决策层到操作层中间有太多的管理层次,知识在层层传递的过程中被遗漏或歪曲,这样对组织的学习非常不利。此外,刚性制度也限制了组织的创新性,墨守成规的组织难以具有革新精神,这就给知识创新设置了很大的障碍。
三、如何运用知识管理更好地促进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学习型组织――从纵向上看,学习型组织要求人人都能学习,营造一个全员学习的文化氛围;从横向上来看,学习型组织致力于提升每个组织成员自我超越的意识,从而实现企业成员的终身学习。而实现这两个维度的目标的最佳手段就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一)建设具有特色的学习型组织
企业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制度要与企业的经营状况相结合,了解组织最重要的竞争优势,明白哪些知识的分享、积累和创造能够增强组织的竞争优势等,清楚地掌握这些信息能够帮助组织从最能构筑竞争优势的知识项目着手导入知识管理系统。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也是如此。在理解学习型组织的真正含义,把握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借鉴知识管理制度的建设理念,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与企业的发展现状、经营特色和企业文化相联系,建立真正富有成效的学习型组织。
(二)实现团体学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
1.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成功与否,领导者的重视程度是一个关键因素,知识管理则能够促进领导者对知识的重新认识。知识管理要求领导者改变过去一贯的管理风格,多与下级员工沟通和交流。同时,领导者以身作则,亲身参与讨论并无私地分享知识、技能和经验,激起了其他员工对学习的强烈欲望,使得他们对知识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深。
2.在知识管理的理念指导下,领导者还可以在组织中建立学习型团队,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学习,由此创造一个彼此信任、坦诚和团结的学习环境,最终实现学习型组织内的团体学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
(三)促进员工隐性知识的学习
1.知识分享平台是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很好的一个途径。在平台上分享成功案例,一方面,员工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知识专员通过对案例中运用到的技术进行分析,从中萃取出案例中隐藏的知识资源,并将其收入到企业的知识库中。可以将优秀经验运用到实际项目中,也可以分享典型的失败案例,帮助员工有效借鉴已有的经验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2.员工在平台上分享的隐性知识多是自己能够感知到的,但是有很多员工对自身所拥有的隐性知识并不自知。知识专员就运用专家访谈的方法来挖掘隐性知识,深入探讨这些明星员工的工作行为,引导他们将自己蕴藏的隐性知识表达出来。并把访谈内容结构化,整理成文档或课件放入企业知识库中,供组织成员学习。
企业知识管理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结构化带来了许多方便,节省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使得组织高效地兼顾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个方面的学习。
(四)促进组织结构的扁平化
1.企业实施知识管理,要建立一个知识共享的平台。通过该平台,企业每个员工都可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经验和客户关系等分享到平台上,将个人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的知识,成为企业珍贵的无形资产。在平台上,员工之间可以进行交流讨论,通过交流实现互补知识、创新知识,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组织中金字塔式等级型结构的缺点,知识的传递和分享主要是在一个平行的面中进行,这就促进了学习型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有效提高了组织知识传递和分享的效率。
2.网络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知识管理中,企业可以用各种网络交流工具创造另一个知识共享的平台。组织中的网络交流工具多种多样,例如E-mail、QQ等,这些工具使得知识几乎可以同时被传递到不同层级的员工手上。此外,组织成员如遇到什么难题都可以通过这些工具向专家进行询问,这就保证了组织扁平化的知识管理。同时,还能降低沟通的成本,缩短知识传递的线路,有效避免知识的误传、漏传和失真。
参考文献:
[1]罗俊娴.WEB2.O环境下学习型组织的知识管理平台构建与实例分析[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王华.学习型组织的知识管理系统构建[J].商业时代,2012(27):92-93.
[3]王玲娜.浅谈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学习型组织的建设[J].经营管理,2011(10):133-135.
[4]凌培亮,吴少红.成人教育中学习型组织的创建[J].中国成人教育,1996(12):9-10.
[5]山巍.以知识管理为抓手创建学习型组织[J].红旗文稿,2010(19):28-29.
关键词: 电子档案袋 探究性学习 学习方式
引言
与传统的档案袋相比,电子档案袋有明显的时代性优势,它更能适应现代学习模式――探究性学习;如何使电子档案袋在探究性学习发挥作用,促进探究性学习,是许多教育研究专家和学者多年来一直研究的课题,并取得了一些理论上及现实实践效果;加大这一领域的研究,得到更多有关电子档案袋促进探究性学习的指导性成果,对于我们进行探究性学习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电子档案袋和探究性学习概述
1.1电子档案袋
有关电子档案袋的概念有很多,它们都从某些方面解释了电子档案袋的特点。电子档案袋:“电子档案袋是由老师和学生收集的,主要用于存放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的各类学习成果,如文章,美术作品,文学作品,试卷,评语,调查记录、照片等;可以是一学年的,也可以是一个学期的。”①
电子档案袋是一种新型的收集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相关信息的资料,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可以灵活地整理资料组织形式,根据自己的思路以便在将来各方面管理与运用。电子档案袋的使用者可以利用电子档案袋有效地进行自我评价,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积极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2探究性学习
学者们公认探究性学习包括以下五个要素:“(1)提出一个科学性问题,但不是学生一目了然的问题;(2)搜集证据,如收集资料、动手实验或进行社会调查;(3)处理信息,提出解释;(4)求证过程;(5)获得社会认识和发表研究成果。”②学习者在进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这“五要素”开展学习活动,认真体会“五要素”的要领,并注重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实践行为,确保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有质量地进行信息的组织和自我知识的构建,确保真正体现探究性学习的优势。
2.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探究性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可循,具有任务驱动性、自主性、开放性、协作性、实践性和过程性特点,正确理解这几个特点对于深入实施探究性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2.1任务驱动性
探究性学习是以完成任务为出发点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任务往往是开放式的,即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任务学习者通过主动接受任务,让学生在顺利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想方设法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手段,无形中就激发了学习者的探究原动力,并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知识增长的快乐。
2.2自主性
探究性学习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侧重于学生的学,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都是围绕学生的学来展开的。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探索和发现、亲身体验与实践,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认知结构体系,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2.3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很灵活的,没有像知识目标那样明确具体的要求和水平。探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是开放的,在探究结果也是要求具有开放性的。
2.4协作性
探究性学习通常是以协作探究为方式基础进行的,探究性学习的任务往往较杂而答案不是唯一的,就要求很多学习者参与其中,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形成一个团体,通过明确分工,制定任务完成计划方案,学习者相互配合,进行定期交流。
2.5实践性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学生可以借助外界的各种资源,运用多种感官,通过主体活动,在做中学,使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活动过程的始终。
2.6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追求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和谐统一,与接受学习重视学习的结果相比较,探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
3.电子档案袋探究性学习中所面临的问题
3.1学生原有知识和能力的缺陷
自进行新课程改革以来,电子档案袋的使用使学生积累了很多的知识,提高了能力,但学生原有的知识模式与探究性学习所需的知识模式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学生转变原有知识模式,不断适应探究性学习所具备的知识模式;与此同时,学生在能力方面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同时学生之间的能力有区别等,这些问题往往导致学生在电子档案袋探究性学习中面临各种困难。
3.2评价机制的制约
评价机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于学生的评价机制,二是对于教师的评价机制。现阶段以电子档案袋为基础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没有在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都要根据探究需要发生改变。而现行的评价机制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是不相适应的,在当前用于学生评价的评价机制中,书面笔试似乎还是当前评价学生和教师的主要手段,学生成绩直接影响教师的荣誉,影响到教师的考核和职称评定,这就对探究性学习形成严峻的挑战。
3.3对探究活动的指导不够
在当前教版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探究活动完全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这只适合少数能力较高的学生,而对于大多学生尤其是对能力较低的学生来讲难度过大,甚至有的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实验怎么设计。由电子档案袋的所拥有的功能,我们会发现,目前没能填补教材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不足,不能对探究性学习活动开展进行有效的指导。
3.4对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认识不足
人们的行为总是由其观念所决定的,对于探究性学习的认识直接影响探究性学习的开展。现在很多学生及老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认为教学的价值就在于应试,而探究性学习无助于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那么学生自然就失去了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老师在教学中也因为这些观念而对开展探究性学习失去动力。
3.5教师素养的制约
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素养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电子档案袋本身没有提供提高教师素养方面的功能,只是提供教师客观科学评价学生的平台。在开放的课堂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会临时各种问题,而教师无法预料到学生可能存在和遇到哪些问题,所以老师无法提前预设好全部的教学方案,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随机应变的教学方式,否则不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3.6客观条件的限制
开展探究性学习是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的。就目前来说,很多学校在这方面还是没有达到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很多学校还因为资金、技术等问题而没能使用、管理好电子档案袋,一些学校甚至没能使用电子档案袋,这就给探究性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
4.基于电子档案袋的探究性学习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4.1以电子档案袋为基础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作为学习的一种测量工具,可以准确地评估学习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电子档案袋为基础的过程性评价可以为探究性学习研究中间研究过程环节提供有效的评价参考,确保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提出、搜集证据、信息处理、求证过程等过程要素在科学合理研究范围内进行,及时掌握准确的过程信息,也为总结性评价提供必要的依据基础。总结性评价能为探究性学习研究的成果进行肯定,并对研究出的成果进行未来的展望等。
4.2加强对探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和探讨
学习策略是进行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前提,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重视学习策略的研究就是重视学习效率,所以我们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应该把加强对探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和探讨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做好。从K12使用的情况来看,电子档案袋没有更多地从结构性策略角度来研究,结果偏离了电子档案袋在学习方面的本质,只能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成果,并提供已有的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持反馈而已。针对当前的形式,我们应该改变过去的做法,把部分心思放在探究学习策略的研究和探讨上,才不至于在研究电子档案袋时失去方向。
4.3积极做好探究性学习的引导工作
我国探究性学习才刚刚起步,有效利用电子档案袋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更少,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很少接触到电子档案袋,要想使电子档案袋在探究性学习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就应该积极做好引导工作,传授学生有关电子档案袋的知识。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电子档案袋,使学生知道电子档案袋给探究性学习带来诸多方面的便捷,鼓励学生利用电子档案袋来探究问题。
4.4不断完善电子档案袋在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体系
目前在研究电子档案袋时,国内有些学者只是从国外和个别案例出发,只是在较浅层面上研究电子档案袋,没有在深层次上有所突破,也没有从我国学生的基本情况出发,从而不能得到适用于我国学生学习的电子档案袋,对电子档案袋的内涵、功能和发展前景没有深入的研究。当前电子档案袋在我国使用期间没有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这不仅使电子档案袋在使用中遇到各种问题时没有及时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给电子档案袋的健康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所以我国电子档案袋的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4.5处理电子档案袋各个功能的关系
海伦・巴莱特曾说:“在过分关注档案袋评价功能的研究中,我们正丢失了一个用来支持深层次学习、‘故事’(学习案例)学习的档案袋应有的强大功能,结果造成了电子档案袋仅仅是罗列学习技巧等方面的评价工具,电子档案袋应该支持学习反馈和合作环境。”这说明了当前电子档案袋在利用过程中没有处理各个功能的关系,不利于电子档案袋的长远发展。在电子档案袋的研究中要处理好电子档案袋的各个功能的关系。
结语
电子档案袋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学辅助工具,给教学带来许多方便,但是作为一种辅的教学工具,我们应该平衡其在教育教学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探究性学习的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避免本末倒置的现象发生。而相对于国外来说,电子档案袋在我国发展时间短、起步晚,不管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支撑体系。任何事物的出现我们都希望看到它积极的一面,但是就目前来说,电子档案袋的出现和使用在探究性学习方面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如:理论与实践的偏差,学生使用较少,师生对其本质认识上不全面,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支撑,没有完整的相关学习策略的指导,没有相关研究队伍等。要想使电子档案袋在探究性学习方面真正发挥应有积极作用,起到促进探究性学习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基于电子档案袋的探究性学习研究是值得关注的课题之一,然而也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任务,我们在研究这个课题的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的研究原则,做好各个环节和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工作,不断获得有关基于电子档案袋的探究性学习研究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新进展。
注释:
①李政峰,李冬梅.电子档案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研究.
②谷生华.探究型学习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参考文献:
[1]李大伟.电子档案袋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设计及应用研究[J].中小学电教,2009,(7,8):25-27.
[2]顾小清.基于电子学档的终身学习评估及能力认证模型[J].远程教育杂志,2010,(5):10-15.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意义;概况;策略
初中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学中设置一定的主题,让学生对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的数学活动。通过主题探究性的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主题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思考,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施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进行优化,使这种教学活动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一、开展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比较研究的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数学教学中,为了降低知识的难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又能帮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而通过运用数学主题探究性教学这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并通过具体的数学实例探究增强自身的数学应用水平。
二、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概况
1.主题的确定
探究主题的确定,可以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并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根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所设定的;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数学学习情况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所设定的。
2.主题探究的种类
在开展初中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明确主题探究的分类,在实际的探究教学中,能够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类型,选取最优的主题探究性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学习多方面的数学知识,通常包括代数、几何、图形、概率等。所以在进行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区分数学知识的类型。
初中主题探究性学习的类型通常可以划分为基于演绎推理的主题探究模式、基于数学实验的主题探究模式、基于社会调查的主题探究模式、基于文献研究的主题探究模式四种类型。
三、提高初中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数学主题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阶段学生的特性,为了能够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主题,让学生自主地进行主题探究活动。
在初中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中,还可以通过设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设置一定的悬念,让学生通过探究式的研究最终找出问题的答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问题的深度和难度以及其探究价值。
例如:在初中几何“圆”的学习中,为了验证不在一条直线上能有几个圆,可以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提问,在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带着疑问进行学习,保证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2.重视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进行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因为探究性学习需要通过学生的实际探究活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可使学生各自负责探究活动中的不同项目,共同完成探究活动。还可以让学生自主确立探究活动的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团结合作意识。同时在进行数学主题探究性教学中,还应该重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老师应该及时地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探究活动。
例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买东西,因此,可以组织学生为班级的圣诞晚会所需要的各种物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采购,有专门买饮料的、买装饰物品的。先让学生设计出不同的购买方案,然后挑选出最优的方案,组织学生实施。通过这种小组间的合作,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
3.选择合适的主题探究性学习方法
在进行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数学知识的类别不同,所以要想取得最优质的探究效果,必须在教学中重视选取合适的主题探究模式类型。但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能通过主题探究性方法进行学习,所以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探究模式类型的使用方法。比如:在进行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公理或是定理等方面的数学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这些是已知的知识,所以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仍然沿用原有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通过基于演绎推理的探究模式进行学习。
例如:在以“勾股定理”为主题的数学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校园的旗杆进行测量,来对这一定理进行探究性的验证。所以在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数学知识不同的主题,选取适当的探究方法,从而完成探究的目的。
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原有的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变革。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数学主题探究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数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同时,通过这种数学教学方法,还能使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李顺发.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探究性教学[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