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程改革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创造符合课改精神的文化
美国基础教育学校文化彰显社会价值观念,其学校文化共性的价值追求是十分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的文化
美国虽然没有提倡以人为本的口号,但在实际行为中贯彻得非常到位。学校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尊重,是美国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方式和特殊营养。学校课程设计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学生的课程选择提供细致服务。
2.务实、落实的文化
务实、落实的文化是管理的真谛,是教育实效的保证。令人感动的是,美国学校办学硬件条件不如我们很多学校,但用于关注学生的发展的经费却十分充足。学校没有华丽的校舍,但有满足学生需要的运动场馆、图书馆和多种教室。
3.诚信的文化
在美国,信用交易十分发达,美国人看重信用记录,“信用”二字几乎伴随人的一生。没有诚信的社会是危险的,没有诚信的人是可怕的。“那些被骗子骗过的人们,即使在诚实人面前也是戒慎恐惧。”只有讲求诚信,我们的社会安全感才会增强,我们的教育理想才可能实现。
4.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文化
美国人自信、乐观、幽默。学校是学生的乐园,教师珍视自己的工作,发自内心地爱教育、爱孩子。美国的孩子自信、快乐、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文化才能造就一代代心中充满阳光的人。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发扬优点远远比改进缺点更重要。要知道我是唯一的,我是最好的。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的优点,容忍不足。
5.有个性自主发展的文化
在美国,个性化教育主要强调三个方面:一是强调与众不同的个性。在美国,人们很重视个人特点,维护自己独特的个性。美国人的信条是:我就是我,你就是你,我不是你,你不是我。二是强调表现自己的个性。三是强调个性的发展要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以一种灵活的姿态来应对环境的变化。
6.创造性的文化
学校提供多样化课程套餐,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没有固定统一的绝对答案,好学生的标准是爱提问题能独立思考。学校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创造,获得全面、主动的发展。学校重视研究性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积极参与解决创造性学习问题。比如博物馆、图书馆以其高质量的服务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
7.秩序制度的文化
美国人将法律规则视为社会法治秩序的基础。制度制定出来,每个人就严格按照制度来办事。美国的学校同样如此,制定规则经过激烈的争论,制定出来的规则学生自觉遵守。
二、课改的核心是选择性和自主性
什么样的课程,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学校提供课程套餐的丰富性和特色性,体现学校特色并逐步形成学校文化。学生实现课程选择的自主性,使学校课程的综合功能发挥了作用。
美国教育的个性化从最普通的学校日常教学的运作,如一张课程表,就充分体现出来了。让同一年级的每个学生用统一的课表,用同一进度学习一样的课程,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是完全不可思议的,怎么可能所有学生都一样的进度,有一样的兴趣和需要呢?美国基础教育为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竭尽全力,一所学校提供100~200门课程是基本要求。国家课程体现层次性,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体现特色性。进行教师引进和培养,确保课程资源开发的可行性。这种分化式教育使程度不同的学生自然分开,目标考大学,或名牌大学的学生和一般学生虽同校,却是截然两个世界,互不相干,兴趣目标,学习的强度深度相差甚远。学生真正实现课程选择的自主性,从而体现出人才培养的特色。因为学生的需求而设置的课程,更能彰显学校文化的发展性。
我们的高中课程改革也实验学分制和选课制度,提出“在选择中学会选择”的要求。我们的选修课(除了必选选修,高考考查内容)学生重视程度不够,质量也难以保证。甚至我们的必修课,因为中考高考的关系而被分为主、副科,学生对待程度也是差别很大。而且,我们开设的选修课,多是围绕高考需要的补充。其他的选修课多有一些锦上添花的味道。开设的选修课也常常无法真正体现学生的需求,或者学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修习这个课程。
我们的行政班集体管理模式和课改课程模式有冲突。两种模式同时存在会引发管理冲突,或导致资源争夺(如教师、教室等)。我们的教研组、备课组制度也是与固定班级上课适应的。制度上的问题是非常难以解决的。
有些学校尝试的分层教学,多是按照成绩强制分班的。如何体现学生的自愿性和家长教师的真正接受也是一个问题。我们对老师的评价也常常跟分数有关。班级固定也好评价班级的成绩。各个学校间的比拼也常常把考试成绩放在第一位。
我们现在要面临的问题是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上的差异过大。比如课程标准试图制定的略低一些,而我们的教材内容过多,要求过高,尤其是受到高考的限制,要求就更难降低,而且所有学生都要按照同样的标准。而学校规定的课时完成这些要求是有难度的。
三、课改需要有效的保障机制
我们的课改是自上而下的,靠行政部门的力量推动的,在学校和教师层面积极性是有限的。家长、学生的认可度也很有限。在推动课改的同时,我们在学校层面规定了很多要求,而对于课改中涉及的学校以外的很多制约因素还缺乏系统地解决。课改的实施过程因此困难重重,关注宏观层面的制度保障是非常关键的。
课程改革的成功离不开评价、离不开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应该是不争的事实。两种专家的观点我十分怀疑:一是说,你不要管高考怎么考,你只要培养适合未来的人才就对了;一是说,课程改革进行了,高考自然也就变了。
一些专家对校长和一线老师十分不解,认为教师盯着高考是视野和境界的问题。问题的本质是这样吗?课改需要有评价制度作为保证,否则只能停留在理想化的层面上。
美国大学录取学生十分重视学生的平时成绩,即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等方面对中学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推行的SAT考试作为参考录取依据也导致了很多学校重视应试。大学选拔人才的标准应该和中学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这样才会有教育的一致性。我们不能中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大学选拔人才靠分数,这一定会引发严重的问题。有人说,高考最公平。这没错,问题是考分在大学录取中起到多大作用。有人说,不用高考成绩作为唯一录取依据就会引发问题。如果这样,我们就做不到真正让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的评价制度不仅包括大学的人才选拔。还应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说社会用人的标准,家长的期望,上级部门的评价,学生的选修课究竟作用有多少,成长记录袋有用否等,对这些问题没有实质性的回答,课改将流于形式。我以为,课改仅仅靠一批理想主义者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有制度保障的教育改革。没有制度保障,课改实效也将接受拷问。
四、减负任重道远
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硕士、博士研究生,美国学生的学业负担是逐步加重的。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学科课程的总体要求,数学、物理、化学等远低于我们的学科要求标准(按留学生的说法,我们中学毕业相当于美国的本科毕业),在体育、艺术、科技领域水平比我们要高。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但学生有效地发展了学习兴趣和学会了初步的学习方法,高中阶段能初步确定了个人的未来志向。在基础教育领域,美国的公立学校学生课业负担总体很小,私立学校课业负担相对要重得多。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课业负担不尽相同,课业负担重也是自己的选择。每个人因自己兴趣和志向的不同,选择需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呈现出充分尊重个性的原则。当学生最终希望读研究生时,开始了较为艰苦的学习过程,博士毕业后能力都比较强。转美国学校提供丰富的课程套餐供学生自主选择,基础课程可以分难度层次,选修课程可以满足个性兴趣和志向。在保证最基础的标准情况下,学生学习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有足够的自,能飞的飞,能跑的跑,能走的走。想深造的学生可以多选择课程、选择难度大的课程;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可以提前毕业,可以在中学提前选修大学课程并获得大学承认的学分。美国没有减负一说,你学业负担的轻重由你自己选择。
我们的课业负担为什么那么重呢?本质是经济基础还不够雄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过于单一,优质资源供不应求,竞争激烈,升学规则在起主导作用。有人说,高考可以少考几门吗?即使只考一门,竞争人数不变,竞争同样激烈,负担无法减轻。录取的多样化是必由之路,要想为社会培养更适合的人才,必须改革录取的方法。在学习成绩之外,需要考虑一些有益的因素。大学宽进严出,也是一条必由之路。现阶段,通过行政措施来促进减负工作的推进也是亟需的。学分的限制、新课程改革的选择性、评价的导向对减负工作都会起作用。我们也要努力把学习负担轻重选择的自交给学生。
五、教育均衡与优质教育
现在我们提倡教育均衡,主要是追求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原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制度、法律和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受教育的权利被视为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表1)。
在关注教育均衡的同时,也要关注优质教育问题。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是一个现实,削高不可行,补低是关键。均衡发展不是搞“一刀切”,也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是一个水平、一个模式,而是要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相对均衡的情况下,进一步鼓励学校深化改革,办出特色,从而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留有充分的时间。因此,均衡发展与办出特色不仅不是矛盾的,而且应该是相得益彰的。
创办学校特色应该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努力实现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基础状况和个性特征,办出学校特色。
学校特色发展应该经历三个基本阶段:特色项目(课程)——学校特色——学校品牌。
首先是特色项目(课程)。国家规定课程落实层次和水平因学校而异,落实得好的课程可以成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如有的学校在艺术课程、科技课程、体育课程、语文、数学、外语或德育课程与活动等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除国家课程外,学校基础历史和师资提供的校本课程也是重要的特色项目。
1英语朗读艺术课与传统的英语语音课的区别
1.1教学内容不同
传统的英语语音课程主要是局限在纯语音的体系范围内,现在我国学生所使用的语音教材主要是按照音素、语流、语调的结构来编写的,这就使得教材的内容很少能够超出句子的范围。但是,英语朗读艺术课程的要求远远超出了句子的范围,所以我们应该将常见的散文、小说等的朗读技巧和朗读的规则引进课堂中,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朗读艺术的能力。
1.2教学形式不同
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形式是同一的,一旦内容发生了变化,形式也应该发生变化。传统的英语语音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是以老师带读、学生跟读等一些机械性的联系为主的,教学过程比较单调无味,这就使得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而朗读艺术课程的形式多样,并且比较灵活,例如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可以插入一些故事、诗朗诵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多模态模式下英语朗读艺术课程改革
2.1创新教学方式
在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所以老师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对句型、语法点的讲解与练习,对于英语语音的练习却很少。所以,我们在多模态模式下对英语朗读艺术课程改革其实主要是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老师在课程中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来介绍课程的一些相关背景,然后再通过一些音频或视频让学生进行英语朗读,对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这样做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英语朗读艺术课程的兴趣,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2.2利用现代技术
我们可以在传统的英语语音课程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通过计算机来进行辅助教学,这样就可以构建由图像、声音、视频、肢体和语言融为一体的多模态英语朗读艺术课程的教学情境。它与传统的英语语音教学相比,大大地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教学的内容与之前相比,教学内容丰富而新颖,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多模态教学模式在课堂话语形式、课堂设计和组织策略等方面都体现了由单向教授知识向复合型的师生互动模式的转变。”多模态模式下的英语朗读艺术课程,老师主要是通过多模态强化对学生信息的输入,这样有利用学生在英语朗读中理解语境中非语言因素如眼神、手势、语气等诸多模态对构建话语意义的影响,不断提升学生英语朗读的能力。
3多模态模式下英语朗读艺术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
3.1学校的硬件设施完备,但是使用效果不好
在现代英语朗读艺术课程的教学中,学校所提供的教学设备比较完备,但是一部分老师对电脑操作以及一些教学软件的使用比较生疏,这就使得在英语朗读艺术课程的教学中对多媒体等的使用比较少,并且由于一部分老师不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一直沿用传统的英语语音教学,不愿意使用现代化的手段来进行教学,制约了英语朗读艺术课程的改革。
3.2滥用多媒体技术
在多模态模式下对英语朗读艺术课程改革,使得一些老师机械地照搬多模态模式,在英语朗读艺术课程中滥用多媒体技术,老师并没有充分发挥教学环节中的主导作用。这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进行幻灯片课件的放映,手点鼠标,眼盯屏幕,或者是让一些同学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非常少。这样的教学,看似使用了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模态教学,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与传统的英语语音教学是没什么分别的。
3.3学生的因素
在多模态模式下对英语朗读艺术课程改革,虽然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但是有的学生由于受到电脑与手机的影响,上课的时候缺乏学习热情,并且对老师组织的朗读活动积极性不高,这就影响了老师教学的激情。
4结语
多模态模式下对英语朗读艺术课程进行改革,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要积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英语朗读艺术课程的优化发展。
作者:毛反骄 单位:长沙医学院
参考文献:
一、存在的问题
机械设计在以机械学为主干学科的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专业从基础课向专业课学习的重要课程。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通过课题教学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掌握设计基本技能。针对新形势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性及主动性,难以实现课程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2、课程练习主要是通过课后习题巩固课堂知识,练习内容单一,习题答案通过网络轻易获取,作业抄袭屡禁不止且越演越烈;3、讲授的内容取决于教师的知识范围,对于机械零部件的许多新发展未能及时给予介绍,课程内容落后于时代。
二、改革思路
机械设计任课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先进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技术,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及新的设计理念,针对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取多样化练习方式、满足新形势教学需求:
(一)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接触社会实际少,学与用是分离的,学习枯燥,厌学现象比较明显。很多学生在上学时没有树立专业思想,缺乏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规划和定位,现在的学生即使选择学习机械专业,但是对机械行业缺乏最基本地认知、动手能力也偏弱。因此学习没有目标、缺乏动力,无法调动主观能动性。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关键还是要从感性认识入手,加强实践,学、用结合。首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接触企业的生产实际,直观接触机械设备,了解机械的基本常识及增加对通用零、部件的感性认识,了解先进的加工技术。安排学生观看现代生产中常用一些仪器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录像,指导老师针对录像内容讲解其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通用零、部件作用、主要特点和应用场合等。通过一些典型的企业经常碰到的实际案例来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结合理论知识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多种方案中分析出最优方案,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减少课程的枯燥性,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适合和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二)贯彻基本教学内容,加强课外练习
在机械设计的课堂教学引入实践性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处于转型期的机械设计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机械工程的活动先是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然后对各种资料信息进行理解、综合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筛选出最优方案,科学地解决机械实际工程问题。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观察力、查找资料的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应用理论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还要求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绘图、计算、设计和创新,能够运用继承前人总结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创新。因此教学过程中应以素质教学为基本目标,贯彻“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一种共识。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课程练习则不应只是课后习题单一的练习模式。
1.改革题目的内容与做法,引导学生主动实践。
2.采用项目式实践模式,提出项目目标,不设定具体题目,不指定设计方法,不提供参考文献,由学生自行探索。
3.不注重学生对固定程式的遵循,看重学生对方法、路径的找寻过程;不注重成果的完成度,看重成果的创新性。
4.组织学生对课题、实践方法、选题思路、课题进度及课题的答辩。引导学生由被动实践向主动实践转变,被动实践在当前还是一个阶段一个层次的实践,不可能完全取消,不宜一概否定。主动实践是学习过程中高层次的实践,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
5.吸引和鼓励学生踊跃参加校、省、国家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参加竞赛的同学通过自主组织团队,根据题目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方案,完成加工、安装、调试,根据测试结果做出相应的修改。竞赛过程既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综合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动手实践训练,又能起到激发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还活跃大学校园的科技活动氛围,通过竞赛掌握了设计的基本流程,基本方法,培养设计能力。
6.充分发挥开放实验室的作用,通过参加竞赛提高开放实验室的利用率,学生利用实验室完成一些小制作,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将科研融入教学中
1.课程讲授以教材为主线,不局限于教材,各章节围绕现代技术的发展,增加新的内容如: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优化设计,利用仿真技术提高产品的设计效率,应用新的材料节约生产成本提高零件的机械性能,采用新的生产工艺缩短生产周期等。
2.创建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齿轮是现代机械中应该最为广泛的一种机械传动零件,在设计和制造齿轮过程中,如果材料选择不当,齿轮会出现过早的损伤,甚至失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飞行器、矿山机械、车床、家用及办公机械等情况下齿轮材料的选择,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通过哪些热处理的方法改善材料的性能。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热处理方法,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如何合理的选择材料。
3.教师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讨论与交流并对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在理解重点的基础上提高分析能力;使之朝有利于知识构建的方向发展,使知识构建更有效。
4.课堂教学通过多媒体和黑板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克服难点,习题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能够举一反三、以点带面。
三、结论
【关键词】货运 工作过程 课程改革
一、货运课程改革理念
多数货运公司在以美金计算的海运费上会太注重成本收益核算,但在以人民币计算的头程费用上缺失成本收益核算,这种理念应该加以优化改进。掌握航运市场的行情和知晓同船公司洽谈的学问可能让货运节省不少费用,但是自身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也不应忽视。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开发步骤
(一)包装设计优化
货运如果主要从事服装出口,客户订单数量经计算后装箱情况不核算,货运一般会建议其将订单数量改变。如果将两个订单合装一只整柜;或者将多余数量缩减来下次再发运,这样省下来的费用会相当可观。货运自己要在装运前对产品包装进行科学计算,具体做法就是参照集装箱的容积,根据订单数量来设计包装。如果一个纸箱一般装12件,按照这样装箱,一只货柜装不下的话,我们就改成一个纸箱装l5件或20件;再根据集装箱内箱尺码设计纸箱的尺码,研究出一种最佳装箱方案,达到装满一个20或40货柜的最理想状态。
(二)优化头程运输
本文的解决办法是和客户确认FOB条款下双方费用的起始。一般会坚持货交到仓库后责任完结,至于仓库到码头的拖车费用、码头费之类全部包含在二程的海运费里面由收货人支付。首先,货运会在洽谈订单时就争取以CIF条件成交,这样运输安排的主动权就全部在自己手上;其次,如果确定是以FOB条件成交,货运会提前与买家指定的运输公司联系,书面确认好所有费用。这样做的原因一是防止货物已出运后运输公司再加收费用;二是如果中间有太离谱的地方,货运就再和买家商谈,要求更改运输公司或者是要求买家承担某些收费项目。报价似乎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其实不然,合理专业的报价,可能会为您赢来更多的客户;报价太高,成就意愿低,太低又亏本。怎样才能做到合理报价呢?本文将进行以下分析。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货运课程教学要点
(一)产品及价位
在跟客户报价之前,货运首先要对自己的产品及价位,主要目标市场及同行产品及报价情况比较掌握。然后尽可能从多方面先掌握客户情况,这样更有助于您有的放矢地报价。如果一个客户向货运询价,货运要尽可能通过多渠道掌握这个客户是哪个国家哪个城市的,是否属于货运们产品的目标市场,这个客户主要的产品经营范围及销售方式,是批发、零售还是邮购,是大客户还是小的中间商,客户的购买能力及诚意,客户对产品的熟悉程度,不同地区客户习惯等等,然后针对性地报价,即“个性报价”。价格接近底价,从一开始就“逮”住客户;如果客户性格比较直爽,不喜欢跟货运兜圈子讨价还价的,货运最好还是一开始就亮出自己的底牌,以免报出高价一下子把客户给吓跑;如果客户对产品不是很熟悉,货运多热情地介绍该产品用途及优点,价格可报高一点;如果有些客户对价格特别敏感,每分每厘都要争,而客户又看中了货运的产品,货运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跟客户打一场“心理战”。询问或揣摩一下客户的目标价格,看看自己能给到的底价,比较一下差距,如果买方的目标价格是USD13,而货运能承受的价格是USD14,货运最好报USD15;还价时可分多步来走,如果先让多一点USD0.5,让客户看到希望,接着按USD0.25 、USD0.10、 USD0.15加减,千万不可以一步到位,而应步步为营,让客户慢慢尝到甜头,看到希望,但又要通过艰苦努力获得,让客户最后有一种赢了的感觉。为什么不能一开始就直接给予买方最低报价?让对方容易接受交易是其中缘由之一。如果货运在谈判结束之前就全盘让步,最后时刻货运手中就没有调动买方的砝码。
(二)货运产品质量
当然,产品价格的高低跟该产品的质量和供求关系等息息相关。如果货运的产品质量相对更好,报价肯定要更高;如果货运的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当然可以报更高的价;如果货运的产品款式比较新颖,又是新产品,通常报价比成熟的产品要高些。即使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阶段,因受市场因素和配额等影响,报价也不尽相同,如石油、纺织品等。
(三)货运支付方式
报价的同时还应将交货期、付款方式、订单数量等主要交易条件一同摊出,即不要只限于价格一个问题,而应将其它条件作为互动。可能客户对交期非常重视,本来货运报的交期为35天,而客户提出30天交货,付款方式作D/P即期,在可行的情况下,货运可以满足客户的交期,但以付款方式为L/C即期作为交换条件;同样,如果货运报USD17.50/20,而客户坚持要USD17,货运可说由于货运的定货量实在太小,公司很难满足要求,但如果定货量能达到一个大柜,货运公司会尽可能满足需求。
【参考文献】
[1]祖t.我国国际货运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对外经贸,2012(08).
[2] 陈彩凤.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国际货代能力目标定位[J].广西社会科学,2010(09) .
关键词:工业工程;竞争能力;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一、引言
当下我国的国内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经济结构已经发生转变和调整,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需要在精益化生产与管理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才。制造业和部分服务业都需要大量的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因此,通过调研分析目前用人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评价与需求,对高校现有的教学模式与研究方向进行调整,明确改革后本专业的总体布局、思路,确认本专业今后发展的重点内容,具有重要价值。只有结合企业对学生能力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系统分析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高等教学改革和就业指导,学生在毕业后才能适应当下激烈的就业环境。
二、学生能力需求分析
通过分析所回收的“毕业生能力需求调查问卷”,了解到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能力(实际问题的设计、编制能力);(2)概念能力(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3)归纳总结能力(将事物或者问题按照一定的逻辑或者特点进行分类整理,或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描述复杂的事物的本身及其特点);(4)逻辑分析能力(通过一系列工具将问题解决,并指导实践问题的能力);(5)工程通识应用能力(所学的专业工程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6)计算机应用能力(办公软件的运用等能力);(7)系统分析决策能力(对系统目标、环境、实施要求进行分析的能力);(8)表达能力(把想要表达的东西用具体或者抽象的东西表达出来,以供别人理解的能力);(9)倾听和争辩能力(将听到的信息在大脑中进行转换和找到对方语言中的漏洞进行攻击的能力);(10)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有效沟通的能力会使工作有序进行的能力);(11)工作协调能力(合理妥善安排和组织自己工作的能力)。
三、当前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经济学又称费用—效益分析,是研究如何使工程技术方案(或投资项目)取得最佳经济效果的一种科学的评价体系。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工程项目技术经济分析的最一般方法,即研究采用何种方法、建立何种方法体系,才能正确估价工程项目的有效性,才能寻求到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工程经济学是工程技术与经济核算相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经济学理论分析密切交融的综合科学,是一门与生产建设、经济发展有着直接联系的应用性学科。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工程经济学带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1]。目前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手段单一,一般均为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工程经济学中的实践方法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学生无法把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前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对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操作能力都不能进行很好的锻炼,所以对于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2]。
四、工程经济学课程改革研究
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议如下:1.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正确制定可以减少学习重复性,提高学习效率。教学大纲应加强知识的连接性和关联性,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建立系统有效的知识体系。2.改变以教师主导的授课模式。以老师授课为主转变为鼓励学生自主参与。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这可以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师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目的在于提高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际案例来反映实际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专心学习,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3.增加工程经济学的实践环节。例如可以增加《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工程经济学课堂教学环节结束后增加《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将学生分成小组,自选项目并进行市场调查、预测、经济评价和可行性分析研究等内容的设计,将学生将平时所学到的基本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这样既可以巩固学到的专业知识,将知识具体细化,还可以锻炼本科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课程设计完成后由各组同学进行答辩,采用老师提问和小组间互相提问的方法,以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4.增加计算机实验课程。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可以提高我们将实际问题转换为所学模型的能力。工程经济学也是一种辅助决策的科学工具。通过详细的分析和比较,选择最优方案提供给决策者或工程师作为科学依据。当下计算机已成为很普及的工具,计算机的操作简化了以往的查表插值计算,并且当大量复杂数据出现时,函数的直接引用使我们摒弃了传统的计算器计算,这样消除了烦琐费时且不精确的弊端,进而提高了效率和准确率。全面应用计算机和Excel可以快速、直观地解决工程经济中的诸多问题。例如,Excel可以应用于资金等值计算,应用于报表完备化,适用于各种指标的计算,也可应用于敏感性分析中。5.实行分班制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旨在通过外文的应用能力,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提升,让学生的思维和专业知识在英语和汉语中相互转化。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以降低专业课学习的质量为代价去和英语进行深入交流。因此,实行分班制双语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学校根据学生成绩进行划分,特别是英语成绩,分班后双语班进行双语教学,使用英文和中文两个版本的参考书。或者将这门专业课变为可选择的必修课,即这门专业课有双语和非双语两种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决定是否选择双语教学。6.建立以评价学生能力为主的考核方式。传统的考核方式只能评价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全程跟踪学生学习情况,采取笔试、课堂讨论、实验操作考核和课程设计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操作能力等进行全方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