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分层教学的核心概念界定

分层教学的核心概念界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分层教学的核心概念界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分层教学的核心概念界定

分层教学的核心概念界定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个性、特点,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差异性教学在学科改革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同样的,在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上,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也要进行分层教育,对教学方式、教学设计及教学目标等的设定,都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以分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育就是因材施教理念在教法上的体现与运用,是一种统筹个体与整体的应用型教学模式。它能有效地将整体教学、分组教学及个人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注重整体教学效果,又尊重个体成员差异,促进学生个体得到长足发展与进步。初中英语教学中,差异化教学方法的运用优势十分明显。教师在教学初中英语课程时,通过制定差异化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有效地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做到正视和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整体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水平,真正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步进行、完美统一。

二、分层教学在当前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困境

当前,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其中也出现了一些教学困境和疑惑。

(一)学生分层标准

合理、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实现初中英语差异化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关键问题。一般而言,英语教学可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组,主要是学优生、中等生及后进生。然而,在实际教学情况中,这三种层次的分法没有一个相对统一且易于分组的标准,在学生群体中的分层界限并不明显,出现的分层情况远远不止三种层次这么多。因此,这就导致在英语分层教学中形成了一个难以界定且缺乏客观标准的难题。

(二)教学目标分层设置

分层目标就是通过对不同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如对于英语学科学习成绩较为突出、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采取加大目标难度、加快学习进度等方法,拓展和提升他们的知识认知度和掌握度;对于学习成绩较差、能力水平较弱的学生,就相对而言降低难度系数,减缓学习进度,以此帮助他们补缺补漏,跟上班级整体学习进度,成功地体验到进步的愉悦。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对学优生的相对提高标准,还是对学困生的相对降低标准,没有一个较为客观的参考,如何在提高标准基础上不至于“超纲”,在降低标准的基础上过于简单,则成了实现分层教育的重要问题。

(三)分层教学内容

从初中英语分层现状看,实现教学内容分层的主要途径有两种,第一种是以同样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同的教学进度,设定不同的教学要求;第二种则是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进度,设定不同教学要求,分层教学内容在选择上存在一定困难。

(四)分层教学评价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评价,以促进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一定进步与提高,也是对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的落实与执行的一个难题。

三、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困境的解决策略

(一)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分层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在初中课堂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从学生英语成绩简单论定其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英语学习成绩固然是可以依据的一个参考要素,但不能完全依据此要素进行分组。除了要考虑学生英语成绩之外,还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人,了解学生心理需求,掌握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展现出来的闪光点,以此综合权衡学生分组,进一步保障学生分层的合理、科学。

(二)逐层次的设计教学目标

上述我们提到,在分组教学中,教学目标界定没有一个客观标准,给分组教学带来了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逐层次的目标设定,通过一层一层递进的方式,针对不同学生设定不同标准,就不易犯目标跨度太大、与学生发展不适应的错误。

(三)对教学内容的分层

在对初中英语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时,无论是对同教材、同进度、不同要求,还是对不同教材、不同进度、不同要求,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时,都需要进行合理分层。具体操作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单词读音、拼写、记忆,到结构、用法、意义,最后到句子的学习与使用,从点到线慢慢过渡,渐渐递进依次呈现。

(四)合理的教师评价

保障分层教学能够有效持久地开展,就需要一个公正、灵活的评价为依托。传统英语教学中的教学评价,采取的是较为僵化且一成不变的评价方式,对教师开展分层教学不利反害。而在初中英语分层教育教学中,根据分层教学的具体情况发展、变化,及时调整评价方案与方式,就能使学生正确认识教师评价的意义与价值,对提升学生自信、促进学生进步都有积极作用。

总之,实现初中英语分层教学,需遵循英语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积极挖掘各层次学生的潜能,并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以此开辟英语教学新局面。

参考文献:

分层教学的核心概念界定范文第2篇

关键词:营销策划;创业;教学模式;高职

作者简介:李昆益(1972-),男,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营销管理、创业策划。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构建高职创业教育分层分类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编号:2011SJB880005);2010年度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院校科研基金项目“常州高职园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编号:k2010339)及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主持人:李昆益)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码:1001-7518(2012)08-0046-02

一、课程开发相关理论综述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理念

工作过程系统化是我国教育专家在学习世界各国职业教育课程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在借鉴德国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基础上,吸收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丰硕成果,遵循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规律,而提出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理念。其课程体系从学科体系转向工作体系;课程内容从知识导向转向行动导向;课程目标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课程顺序从知识逻辑为主线转向职业活动为主线;课程环境从课堂情境转向工作情境;课程实施从教师为主导转向学生为中心;课程价值从知识储备为主转向实际应用为主。

(二)“双证融通,产学合作”的高职课程开发思路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周大农院长在“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提出了课程建设采用“分层化、分类型、分级别、模块化、学分制”的“双证课程”建设方略。其中,在考虑能力结构时,按照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能力、核心能力四个层次进行设计,并由此能力目标引导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的设计;分类型是根据不同行业特点,高职院校的“双证书”工作按不同类型推进;分级别是将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能力、核心能力融入课程,高级别模块用于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特定职业能力,简单级别模块的用于其他专业(“远专业”)的行业通用能力或跨行业能力;最后通过模块化的构思对课程内容进一步整合,按照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进行构建,不同的模块按照不同级别和学时给予相应学分。

(三)课程教学项目化概念

课程教学项目是以实际的职业活动、企业工作为背景,按照认识论的要求进行改造过的一件具体工作。项目实施中有两个线索。第一个是工作过程线索。项目一定要有丰富的、完整的、具体的工作过程,这个工作过程是以未来实际岗位工作为背景的,这个不容模糊。第二个是训练和学习线索。能力要训练,知识要学习,原理要感悟,效果要通过体验和对比来感受。课程项目中的工作过程线索和训练学习线索要紧密配合,相互促进,多次反复转换。

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内容要求“双证融通、分层化、分级别”

1.分析营销策划岗位群,将职业能力进行分层化归类。通过对营销策划相关岗位进行调查,分析岗位所实施的典型任务,提炼岗位群所需相关各项技能,然后按照分层化的标准将岗位能力分为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能力、核心能力四类(见表1)。其中职业特定能力融入营销师国家职业资格的相关职业能力,对于特定职业来讲,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能力、核心能力都是以职业特定技能为依托,同时四个层次的能力又是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从而形成以职业标准为导向,并着眼于学生未来的整个职业生涯,构建四层次一体化的职业能力框架。

2.根据分层化职业能力框架,构建综合化的分级教学目标。学生毕业后能否适合岗位要求,总是表现为其综合职业能力是否与其职业能力需求相匹配。因此,分层化职业能力应该引导综合化的教学目标体系。不仅注重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特定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对学生行业通用能力、核心能力(关键能力)及跨行业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根据分层化职业能力框架,将四类能力融入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出满足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并明确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综合目标。同时,为了满足其它职业的跨行业能力培养,将目标内容按A、B、C三个级别进行划分,其中C级别最高,A级别最低,同时三者是包含关系(B级别包含A级别,C级别包含B级别),高级别的用于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特定职业能力,简单级别的用于其他专业(“远专业”)的行业通用能力或跨行业能力。

(二)项目实施遵循“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

营销策划教学项目设计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根据营销策划典型任务的相关行动领域分析,提炼总结出营销策划项目相对稳定的工作流程,然后按照认知规律,将该工作流程转化为教学项目实施的六个步骤,即“成立策划团队”阶段、“界定问题,确定策划目标”阶段、“激发创意,确立策划思路”阶段、“制定营销策划方案”阶段、“讲解或实施策划方案”阶段、“评估总结,完善策划方案”阶段。这六个步骤与姜大源教授提出的工作过程的基本吻合。根据策划工作的具体流程的实际需要进行整合,但基本包含了“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方面。

每个项目教学内容由该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界定,教学项目是根据教学对象按照级别选取适合特定学生特点的学习情境。策划项目的实施时,为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结合学习情境和每个步骤的需要,创建出若干个工作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实现充实和丰富自身知识、能力,从而达到获得并提升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目的。根据以上思路,可以设计出“项目训练步骤与要求表”(见表2)。

(三)过程采用“双项目并行,教、学、练、评结合”

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以策划项目为主导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无法回避这样一个现实:由于高职学生常常缺乏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项目实施初期常常感到茫然,不知如何开展工作。因此,在营销策划项目教学中,还应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为此设计出“双项目”教学方法。其中一个项目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做,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模仿的蓝本或范例;另一个项目按照项目教学的要求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样每个单元“双项目并行”,真正实现“教、学、练、评结合,实践理论一体化”教学。

(四)项目形式选择“‘虚实’结合,创业与就业模式并存”

对于在校高职学生来说,就目前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校企合作现实,一般情况下是无法真正全身心地投入企业实际业务之中的,尤其是对营销策划这类会涉及到许多商业信息的岗位更是如此,但高职教育又不能脱离“工学结合”主导教育模式。鉴于此,在项目形式选择上,采取“‘虚实’结合,创业与就业模式并存”的教学模式。“虚”即策划团队以模拟创业公司或企业的模拟策划部门等形式出现;“实”即策划项目是必须是真实的,可以是策划团队自己开发的实际创业项目,也可以是根据实际企业的营销需要的专项策划。

三、教学实施要求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是一个的系统工程,在实施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教师自身综合业务能力提升。教学模式的改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应该提升自身的“双师”素质,特别是要善于通过校企合作开发一些实际项目,综合提高自己的实战水平。其次,切实开展教学研究,开发出适合自己和本校学生的校本教学资源。第三,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总结艺术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二)关注学生积极学习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由于学生长期受传统的“一言堂”教育模式影响至深,加上高职学生普遍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会对新的教学模式实施带来一些障碍。因此,教学实践中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比如讲励志故事、拓展训练、比赛等方式)激励学生,同时强化项目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课时安排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强调课外专业意识养成训练,通过课外自主学习、企业调研、策划实践和顶岗实习,把课内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到第二课堂中,多层次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教学内容重视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遵循人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充分考虑不同专业背景和不同岗位的需求。按照能力培养的综合化要求,设计难度逐步递进的学习项目或工作任务。通过分级别的形式,进行有选择地开发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五)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是实施“双证融通”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项目教学中学习情境的主要来源。教学实施中每个策划团队都是依托一个或几个真实企业,策划要求源自这些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而确保学生校内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要求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周大农,戚亚光,吴亚萍.高职院校层面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方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1).

分层教学的核心概念界定范文第3篇

1、现状分析

由于我校处于初创期,生源的范围也较广,而学生原来所在的各所学校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同,另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条件、方法、习惯、能力等方面存在差距,造成了我校各年级新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班与班之间、同一个班内学生英语水平之间的差异限制了学生的整体持续发展,同时也给老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大大影响了英语教学效果。如继续按正常分班模式,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吃”得好、“吃”得饱,从而导致优等生的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而困难学生也得不到很好提高。因此,这两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不能充分地调动起来。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大面积提高初中英语成绩,我们决定在我校开展 “中小学英语班内分层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

在全体英语老师的不懈努力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讨和实践在班级内实行分层教学,促进英语教学,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改善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习惯,同时培养老师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希望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的课堂上,学业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个人积极发言,小组激烈讨论,争先表现自己……给学生营造一个解放自我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要实现这一目的,关键是我们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设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帮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思维、认知水平、性格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学业水平中等和落后的学生)长期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而分层教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应有的关注,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1. 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使所有学生均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英语,人尽其材。这是因为分层教学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通过分层设置问题,分层布置作业,分层评价,每一位学生都有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样他们在课堂内既能开动脑筋思考,又杜绝了抄袭作业,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挖掘他们的潜力。分层教学采用层次角色转换,促使优等学生戒骄戒躁,不断奋发向上。对时常被老师“忽略”的中等生,经常运用“赏识法”,鼓励他们选择“高一级作业或高一级要求”,一旦达到目标,及时加以表扬,适时进行角色转换。对于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或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提出较低标准要求,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成绩。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克服学习困难奠定基础。

分层教学的前提是分层,即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层次划分,定时进行层次角色转换。这既极大地满足了部分学生的荣誉感,又可以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愉快地学习。层次角色转换这种激励模式对中、下学生来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能推动他们奋发学习。

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要使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分层次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文献综述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搜索网络资料,我们发现:长期来,基础教育的各类学校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层次不齐的问题,给教学带来诸多不利。大多数学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分班教学,人为地在学生中分“快慢班”。简单的 “ 快慢班 ”制,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名曰因材施教,实则以放弃差生作代价来培养优生,造成教育的某种不公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一些学校的分层教学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方式,“分层走班”是实行得较多的方式之一,这种方式的分层教学不但形式新颖而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分层走班”需要打散原有的班级,对于一般水平学校的学生,由于学生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走班带来的诸多问题,对原来的班级管理带来了冲击,教学效果也打了较大的折扣。总的来说,分层教学的研究是很受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者青睐的,但班内的分层,特别是普通学校的班内分层英语教学研究还有深入开展的必要。我们认为:我们的研究,基本思想是立足我校的校情学情,探求中小英语教学各环节在班内分层实施的效果和方法。实施班内分层教学(不分班),既消除了教师主观因素造成的客观事实上的不平衡,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真正实施因材施教。

三、核心概念及界定

《中小学英语班内分层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核心概念是“班内”分层教学,即在现有班级不作分散调整的前提下,进行分层教学策略的研究。另外,我们研究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是指的常态下的普通学校的情况,其生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学生成绩不是很好,特别是入学成绩有差异,和那些所谓名校的“一刀切”的生源大不相同。

分层“教学研究”,包括了教学的常规环节,而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探索中小学英语班内分层教学的操作策略,提高各层次学生的英语成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分层内容与实施方法

分层内容

(1)学生水平分层与教学要求分层

针对学生成绩差异、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等客观因素,以及学生本身存在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实行弹性分层目标。A层:认真落实和完成教科书和课程标准的全部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较强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继续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B层:不断地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2)教学讲授分层与教学方法分层

课堂教学在讲授同一教材内容时,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作出分层处理,A层相对高些,B层相对起点低些,精心设计因人而宜的教学方法,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根据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启发、引导、点拨方式,诱发每一个学生积极思维,全身心地投入并且尽量多做口、笔头练习。对B层学生主要完成课后的习题,并鼓励他们熟读课文,对话,多记单词,多听课文录音带,培养他们学英语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有更大的进步。

(3)课后练习与家庭作业分层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计练习,分层布置作业。A层学生的课后作业,要求他们在课后做出超出课本知识外的预习和复习,要求他们有较好的自学能力,能自学除教科书以外的英语教材,B层学生的作业及课后练习,主要以教材为主,进行抄写、朗读、背诵、鼓励他们课外多听教材录音带,多看简易的英语读物。

(4)分层辅导与分层测试

对A层学生的课外辅导以拓展为主,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对B层学生增大力度辅导,及时反馈、及时纠错,考试时,A层学生要求达到优秀水平,B层学生只要求达到基本合格,不合格的学生要求控制在10%以下,优良率达到40%以上。

分层教学的核心概念界定范文第4篇

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教材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当前,我国高中数学教材已经有多种版本,实现了一纲多本、教材多样化的改革目标。虽然各个版本高中数学教材都是按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但是由于编著者的经历、经验、环境不同,所编教材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色和不足,教材实现了多样化,但是各个版本的教材是否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对各个版本教材做出细致的比较。为此,我们对人教A版与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中函数概念部分做了比较研究,期望借此使我们的中学数学课程的编写和教学能博众家之长,优势互补。

1.两版本教材函数章节序言的比较

在章节前言中,两个版本的编者对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都做了简要的说明,都认为函数模型和在社会、经济及其他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函数与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函数的思想也为我们在研究一些问题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介绍函数模型和函数思想的重要性时,人教A版从为什么引入函数这个章节,函数的意义和作用等方面做了主旨性的说明,其语句多用陈述性的语句,对函数章节的内容和学习做了提纲挈领式的概括,对学生的函数学习和对函数的认识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北师大版的语言风格与人教A版相比较大不一样,同样的问题娓娓道来,更具亲和力,又鼓舞人心,在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是很有帮助的。

2.两版本教材函数部分内容的比较

2.1从函数概念的引入比较

从函数概念的引入上,人教A版教材从一些具体的问题出发,归纳出了一些变量关系式,再把变量关系是转化为对应关系式。在变量的刻画上又用数集来表示,最后用归纳的定义很自然地引出了函数的概念,这样学生可以把自变量、因变量这两个集合等同起来看待,而把目光不再只集中在运动与变化上,无形中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出函数的抽象性,更容易建立函数的模型和领会函数的思想。北师大版的教材和人教A版相似,从具体的问题出发归纳出变量关系式,但是它在把变量关系式转化为对应关系式期间的衔接感觉不太明显,概念的引入更人情化一些,而不是那么僵硬。

2.2例题的比较

在北师大版的教材中它介绍把变量关系式的例题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函数关系式的例题,另一类是不是函数关系式的例题,而且这两类的例题所占的比例基本上是一样的。而人教A版中给出的都是正面的例子,也即都是可以表示成函数关系式的例题,它不太注重反例。在函数的引入和学习过程中,为了使函数问题简单经常要解释函数的唯一性,如果大量介绍反例,就会让学生学习经验中的函数也分为两类,这就不利于学生对唯一性的理解。还不如不要介绍反例,到了碰到哪些问题时再给予解释。这样学生看到的、学到的多数函数的结果都是单值,这对函数的结果的唯一性也容易接受。

2.3对定义域和值域引入的比较

人教A版中首先对初中时所学的四类函数做了一定的处理,用区间的概念做了界定和说明,之后才在集合的观点下引入了定义域和值域的概念和表示。但是在北师大版的教材中只是对物理中的三个例子做了列举,之后直接给出了定义域和值域的概念,让人有空穴来风的感觉,学生接受起来就有点不自然,不能很好地运用集合的观点来理解定义域与值域。

2.4对两版本教材蕴涵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比较

人教A版的知识呈现方式,从定义概念方面来看,它首先以生活事例为现实背景来观察分析,再提出概念、定义,即生活背景—抽象概括—定义或概念这样一种模式,这种由生活中引出知识的方式既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又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是一门来自于生活的学科,从而使学生能更自然地思考生活中的数学。但是人教A版中有关定理的知识则是直接先给出,再证明,然后应用这种模式,所以显得很不自然,也不符合科学发现的基本逻辑,难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内部动机,不能起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的作用。而北师大版的知识呈现方式是在定义、概念、定理方面,从例题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直觉思维把感性认识数学化,全程展现知识的发生过程,即问题提出——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理解应用——思考交流这样的模式。”可以看出教材不论从前言还是正文,都把“问题意识”的培养放在了首位,从而得到有关概念、定理,比较适合学生知识构建的规律,也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找到了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建构新知识,这与课标的理念也是一致的。

所以人教A版更给人以偏重学科本位思想的感觉,其首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学科专业人才,而北师大版给人以偏重学生中心思想的感觉,它更强调数学教育的大众化需求和现实适应性,这一教材更加适合大多数学生学习,但也可能无法满足一些在数学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的需求。

2.5两版本教材思维方式的比较

从知识体现的整体思路来看,人教A版首先引入集合的概念,接着以三个具体函数的实例出发,最后运用归纳的方法得出了在对应观点下函数的概念,引入定义域、值域的概念和函数的表示方法等。从这可以清晰地看出人教A版在函数知识的呈现和思维方式都比较明确,逻辑关系由于归纳法的运用也显得很清楚。而北师大版的教材在引入了集合的概念之后,主要从正、反两面刻画出口变量间的依赖关系,最后引入在对应观点下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的概念和函数的表示方法等,所以北师大版的教材在知识的呈现方式和思维方式上都不太明确,这也加大了学生对函数概念准确理解的难度。

3.教材编写和教学的建议

分层教学是针对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分层次地实施教学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真正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1一纲多本、一地多本、分层教学

教材编制的基本原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 平衡,因此对教材主张一纲多本。但这还远远不够,一纲多本解决的是地区差异问题,还没有解决地区内学生个体差异问题。在编写教材时,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分层教学正是学生个体发展差异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培养所需人才的客观需要。但是一个教师,一本教材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几乎是不可能的,教师怎样能关注全体学生?因此,我们不但要做到一纲多本,还要达到一地多本,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不同生源层次的学校,能有不同的教材,才能兼顾一所学校,一个地区所有学生,这种分层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数学教育。

3.2教学建议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目标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升入高中后,他们认识水平分化程度较高,如果学习的内容保持不分化状态,就会阻碍学生认识的正常发展。一地两本的教材要求按照大众数学教学的理念,而为分层教学组织教材。综合前面对于人教A版与北师大版教材的比较分析,为此建议:在函数部分的教学时不仅要分层教学,而且在函数概念的引入和学习时要让学生感觉到顺其自然,在这一点上人教A版逻辑性就比较强,但是该版的语言和表述方式上却没有北师大版那样贴近生活、富有情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上要深研多个版本的教材,扬长避短,积极备课,从而找到一条适合教学改革的新路。

参考文献:

[1]人教版A版数学必修1[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1,第二版.

[2]北师大版数学1[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第五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分层教学的核心概念界定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终身幸福观 幼小衔接期 儿童艺术素养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6-0060-02

一 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第一,“终身”指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活动。“幸福”是指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实践中,由于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感到精神上的满足。“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的根本看法。由于人们的生活价值目标不同,人们的幸福观也就有所不同。

第二,“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教育改革和小学教育改革是整个教育体系改革的奠基工程,对终身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幼小衔接期儿童”年龄在5~7岁之间,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跨越了两个阶段,在这一跨越的过程中,身心发生了变化,因为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每一个阶段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但阶段的变化不是突然的,而是渐变的。

第三,“艺术素养”就是艺术素质修养,主要是指关于艺术的认知、体验与创造等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它是综合素养的一种。“儿童艺术素养”主要包括:儿童对艺术的兴趣、态度以及日常生活中参与艺术的程度;儿童所具有的基本艺术常识和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儿童对艺术的欣赏体验程度、对艺术的批评能力、艺术创作的能力等。

第四,“终身幸福观视野下的幼小衔接期儿童艺术素养培育”的核心概念是从接受正式学校教育之初的幼小衔接期,为儿童提供分层次、无缝对接的艺术素养培育,为终身享受幸福、诗意人生奠定基础。

二 终身幸福观视野下的幼小衔接期儿童艺术素养培育的背景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适应小学生活和终身健康发展的水平,这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幼小衔接课程体系中,已经改变了过去一味地强调“智育”衔接,不重视情感、习惯、自理能力等非智力因素衔接的现象。小学和幼儿园两个阶段的艺术课程设置有各自的优缺点,幼儿园艺术活动以游戏为基本组织形式,以主题活动为主线引领,知识的连贯性和纵深性不足;小学的艺术活动以课堂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技能训练的要求高,愉悦性相对欠缺。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老师对对方的课程目标缺少必要的理解。

对于个人来说,幸福是可调节、可改变的。但有一项调查显示,全国仅12%的人感觉幸福。在个人对社会功能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幸福感的关键是人的志向、生活目的。幸福观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人生观,指导处世哲学、处事态度,也就决定了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有着高尚艺术素养的人和一个趣味低下的人的幸福观是不一样的,要享受诗意人生,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是必需的。

三 终身幸福观视野下的幼小衔接期儿童艺术素养培育的现状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为一所主城区中等规模小学的低年级、校办幼儿园的60名教师和100名小学低年级、幼儿园儿童。

第一,在老师原有的“五会”(会弹琴、会唱歌、会跳舞、会制作、会使用玩教具)基础上,着重调查老师艺术教育理论和技能水平。调查结果显示:(1)具有美术特长的老师能列举出素描、国画等3~5种画种,能列举剪纸、泥塑等绘画之外的视觉造型方式。(2)有音乐特长的老师能列举10~20首著名古典乐曲的名称,在通俗唱法之外能掌握1~2种唱法,如美声唱法等。(3)小学低年级老师比幼儿园老师的艺术专业知识更为系统。(4)幼儿园老师对音乐、美术两科知识都比较了解,比小学低年级老师掌握的技能更多。(5)80%的幼儿园老师对自己的艺术专业素养不满意,希望接受较为专业的系统学习。(6)掌握的艺术教育理论知识较少。

第二,学生调查时,根据调查对象的年龄特征,设置了创作和问话两个调查环节。音乐部分包括听音乐说感受、听音乐作画,美术部分包括命题画等。问话部分调查了解儿童日常生活中接触优秀音乐美术作品情况和欣赏名作说感受。

学生调查结果显示:(1)所有学生对艺术表现方法了解较少,局限于唱和画两大类较为普通的方法。(2)所有学生对音乐和美术有浓厚的兴趣。色彩鲜艳的世界名画和儿童名曲最受他们的欢迎。(3)多数学生能较为准确地感受艺术作品所传达出来的信息。(4)少部分学生欣赏过经典优秀作品。

四 终身幸福观视野下的幼小衔接期儿童艺术素养培育现状调查的思考

第一,教师是实施教育的关键因素。“幼小衔接期教师”的艺术素养对儿童平稳度过幼小衔接期,并积极参与艺术学习意义重大。笔者认为,应从提升老师自身艺术素养、提高教师开展艺术教育能力、加强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老师艺术教育合作三个方面着手提升此阶段教师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