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学习方式 创新精神 主体地位
“研究性学习从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从狭义解释,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中的“专题”是多元的,学生可以跨学科或走出校园利用校园以外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加之学生研究的途径、方法不一,最后研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各异,因此,它必然会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一、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教学影响只有在得到学生的主体意识的选择、支持后,才能对其知识、能力、个性品质、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起作用。”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的问题。研究性学习通常采用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研究问题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最后的表现形态等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的努力。
由于确立起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各类探究活动的开展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起引领者的作用,因而可以增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能力都有益处。
二、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始于问题的发现,结于问题解决,它体现出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不同。创造性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培养、教育和训练发展起来的。研究型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无拘无束自由发展”的空间,个性得以张扬,创新精神得以提升,创造能力得以培养。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各种丰富的体验和内隐知识,体验到了什么是做研究以及做研究的艰辛,养成了做研究必备的严谨求实、精益求的科学态度。同时,研究的成功使学生发现了自己的潜能,确立了自信,这种体验的积累会逐步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积极求知、勇于创新的心理品质。
三、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改变教学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
“研究性学习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延长或深化学习过程,相对于简约化的课堂知识学习,它更强调学习过程中深刻的、充实的、探究的经历和体验,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和学科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可量化、可操作性的预期结果目标不同,研究性学习将整个课程实施的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这个基础应该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结合。间接经验是前人直接经验的总结和提炼,直接经验则是学习者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间接经验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更好地被学习者所掌握,并内化为个人经验体系的一部分。
四、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改变以往教学只重知识掌握不重知识应用的现象
“心理学家加涅(R.Gagne)1970年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即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所学规则去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最后一类水平的学习,其目的是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从应用性的基本特点出发,研究性学习还带有综合性的特点,学习者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综合性的,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学习内容可能是跨学科的,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予以解决。
五、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师形成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衡量班级、衡量学校优劣的标准。这种一元化的评价标准,不仅造成了人才培养上的严重“失根现象”,也导致教师在人才观、质量观上产生了严重偏差。研究性课程给学生才能的展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渠道,在研究性学习中,一些平时学科成绩平平或较差的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崭露头角:有的学生组织能力较强,有的学生协调能力较强,有的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较强,有的学生研究能力较强,有的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较强,等等。“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几种智力,只是这几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利于教师从多元化的角度评价学生,发现和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浅能,形成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
六、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在研究性学习中,面对学生涉及到的丰富多彩的研究内容,无论学历多高、教学功底有多深的教师,都不能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教师的角色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必须揣摩学生研究问题的思路,思考和理解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进行质疑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供学生参考。这时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总之,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问题发现、课题设计、寻找资料、社会调查、信息处理、交流表达等亲身实践,可以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通过课题研究,不仅了解了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而且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在与他人合作交往中,懂得了信任和尊重;在与社会的广泛联系中,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多方面资料收集,知道了除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以外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这为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 在概念复习焦点处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概念的理解
在高三总复习中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抓好概念的复习是夯实基础,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在概念复习焦点处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强化对概念特别是在一些比较含糊的概念的理解.如学生对函数在某点
xx=是函数( )yf x=极值点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理解不彻底.
2 在一题多解处开展研究性学习,拓展学生的解题思维
考试中学生的思维在紧张的氛围和有限的时间内常常短路,以至让学生带着遗憾走出考场.其主要原因就是无法快速找到恰当的解题方法,若能在一题多解处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问题,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拓展学生的解题思维.如:
例2 设正项等差数列{ }
3 在易错点、易混点处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会而不对是学生在解题中常常出现的情况,让学生对被扣掉的分数怎么也不甘愿.究其原因就是在一些细节,在易错点、易混点出问题.
例3 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
a
则由5M?12a5?≤≤.
所以满足3M∈且5M?的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a
yaxax=?+3x轴上方,所以要对函数类型的确定以便画图等等.
4 在问题变式的发散处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数学的灵活之处是题目变化万千,因此通过问题变式:对题目的条件与结论加以多视角的变式思考,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问题,揣摩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发散性.领会解题的关键之处.
例4 问题:已知集合
,.
说明 例4以及变式的解法相同,是属于多题一解的情况.三个题目的中心是集合运算中隐含的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的应用,容易出错的是空集和端点处理.难点是直接应用集合间关系.
5 在错解处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细节决定成败,学生本想在考试过程中快速解出准确答案,但往往一些细微的错误让学生望答案兴叹.因此高三总复习时在错解处开展研究性学习非常有必要,达到亡羊补牢的效果.
例5 已知αβ
=.
其实,错解原因很多,如条件中隐含条件挖掘不够;公式性质没有掌握;解题方法不够严密等.所以,引领学生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寻找纠正的办法,进一步优化解题过程就很有必要,其中的研究性学习是不言而喻的.
8 在问题归纳处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在章节复习时要引导学生对知识、问题进行自主归纳,形成网络和系统化.如,在三角函数复习完后让学生归纳常见的问题以及解法,形成如下问题串:
例6 已知函数?(0w > )的最小正周期为. π
(1)求w的值;
(2)求( )yf x=的对称中心和对称轴;
(3)将函数( )yf x=图象沿x轴平移?个单位得到函数( )yg x=为图象,若函数为奇函数.求??,
再解决有关问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应用意义;有效途径
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重视对课程内容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部分不愿意进行研究学习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引导。
一、鼓励学生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师要想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对于自身能力的提升有哪些重要的意义。部分学生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存在误区。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浪费时间,不如直接由老师进行讲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加深学习印象,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并且要通过应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来鼓励学生进行研究学习,从而促使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课程中有效开展。
二、应用化学实验促进研究性学习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促进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有效办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化学实验的开展,通过化学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原电池”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帮助学生学习课程内容。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准备好相应的电解质以及其他实验器材,在课程中利用对比实验法来验证电流的产生。教师可以在实验开始之前问学生,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否认为利用金属和盐溶液可以制成电池,然后再进行实验,让学生将金属放在水中和盐溶液中,通过观察电流计的不同状态来验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通过科学地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且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研究的好习惯。
可是,我们一些农村中学,虽然按照要求,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但是有许多不足。
其一,不能正确理解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的意义,消极应付上级检查。许多学校领导不懂得何为研究性学习,错误认为这是上级教育部门一时兴起翻出的新花样,它必定会影响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但又迫于压力,于是只在课表上安排了研究性学习课,实际上一直无人上课。有的学校暗地里把这门课分给了所谓的主科老师或让学生自习。
其二,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教师上这门课,可是选择的却是什么课都不能带而又无事可干的教师。学校认为这人闲着也是闲着,让他顶几节课才讲吧。而授课的教师也没有真正理解研究性学习,只知如何站完45分钟。
其三,好一点的学校,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也定了具体教师来教,但是,他们把研究性学习当作一门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并列的课程,上课时只带着学生读读,这就失去了开设这门课的实际意义。
其四,再好一点的学校,在上课后,教师也布置了一些研究性课题,但题目大而无当。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过程不加指导,对学生的研究成果不进行总结,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对研究性学习不感兴趣。
凡此种种,都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宗旨有悖。为此,对在农村中学开设研究性学习课,我有如下看法:
首先,加强对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的培训,使他们真正了解研究性学习,并重视它。因为研究性学习确实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研讨,让教师都懂得研究性学习,知道研究性学习它不单纯是一门课,实际上是一种方法学,它教会学生研究的方法,并用此方法到各学科中去实践。应该说,研究性学习与每个教师都有关,众多的教师不能成为研究性学习的旁观者。
再次,要让教师明白,在研究性学习中,每个教师要担负起“导”的责任。每学期每科教师都可给学生出一些适当的课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主动研究,从而获得这门学科的知识。这里特别强调的是教师的“导”,要指导学生看那些书,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分析、归纳,要指导学生如何写好总结。有时,学生遇到困难,而教师自己也不能解决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更高层次的地方去请教。
还有,在研究性学习中,学校领导、教师不能太注重结果。开设研究性学习这门课,并不能要求学生马上有什么研究成果和发明创造,而是让学生在尝试研究中去获得主动摄取知识的方法。不单是我们农村中学,就是一些重点中学,我想也不会强迫学生一定要出成果。因为中学生的知识积累、认识水平、分析归纳的能力毕竟还不足,所以,我认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对学生的研究结果,不论优劣,教师要给以肯定,要多鼓励,少挑剔,以免打击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的高中语文教师,多年来到全国各地参加过不少研究性学习研讨会,会上听取了一些国家级重点中学校长关于这方面的报告,感觉到我们农村中学与全国重点中学有很大的差距。但我觉得在研究性学习上不能盲目仿效。毕竟地区不同,学校各异,学生也不一样。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教研室、教科所的研究人员和实验学校校长教师组成的实验队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实现了“两个结合”:
一是课题实验与新课程改革实践紧密结合,将实验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新课程改革实践,再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纳入课题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化研究。通过课题实验拉动新课改,通过新课程改革促进课题研究。
二是理论研究与科学决策相结合,把理论研究成果作为决策依据,以科学决策促使课题实验的不断深化,推动课改进程。本课题通过研究与实验,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在各学段的目标、管理模式、操作方法、评价方法。在课题研究中总结出从学科、生活、大自然、社会四条途径中引发、发现、挖掘、寻找课题等做法,对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