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资源的规范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班会课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有计划地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目前很多中职校对班会课的开发利用度不高,班会课流于形式,缺乏相关规范性的实施和考评机制,未能充分发挥德育教育作用。本文提出开发设计中职班会德育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旨在利用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资源,提高中职德育教育的趣味性,调动学生主动接受德育教育的兴趣和热情。
一、中职班会德育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界定
中职班会德育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是在多媒体教学资源中融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目标,使其成为适用于中职班会的开展德育教育的一种多媒体教学资源,其格式可为avi、swf、fli/flc、mov、ppt、flash、Authorware等。
二、中职班会德育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教育目标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精神,确定中职班会德育教育目标: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推动自身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中职班会德育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要点
(一)以创设学习情境为重点选择资源素材,侧重互动性
多媒体资源素材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像、声音等。在多媒体资源开发制作中,多媒体素材的采集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关键,是资源设计制作的重点。结合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对多媒体素材进行精选和设计,使其具有普遍性、时效性、热点性、趣味性和吸引力的特点,让学生充分表达和论证自己的观点,在情境体验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二)组建并强化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班主任队伍
中职班会德育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作为班会课的必用资源后,班主任必须强化三种能力:一是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判断和分析错误观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二是具有主动跟进形势时代的意识,具有开放的心态,敏锐的嗅觉和广博的知识视野;三是具有较好的班级组织管理和观察分析能力,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胜任班会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的角色。
(三)建立模块化动态过程性考核的德育考评机制
按照“重在教育转化,看得分也看发展,进步趋势”的科学性思想,学生个人德育水平不能只是简单的由班主任或学生进行一次性的评定,而应该采用模块化动态考核,注重对学生德育认识程度、思想品行转化的过程性考核,分模块、分阶段的体现学生的德育现状与发展变化。
四、中职班会德育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原则
1.规范性原则。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标准,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源前,需要预先制定相关标准、方案和考评机制,确保中职班会德育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从开发到利用都有章可循,是科学规范可行的;同时谨防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流于形式。
2.目的性原则。多媒体教学资源素材内容的选择、编辑应紧紧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目标,采集典型性、说服力、实用价值强的素材制作资源,确保德育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
3.系统性原则。德育教育目标是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制作的基本依据,只有遵循中职生身心特点和认知学习的规律系统地编排各类素材,才能保证教育实效。
4.生动性原则。要力求多媒体教学资源视频、动画和图片色彩鲜明清晰、生动形象;界面色彩柔和,搭配合理;画面要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音乐和配音能加强表现力。
关键词 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素材资源库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问题的提出
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需要广大教师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由于教学资源的复杂性、多样性、动态性和技术性,使得教学资源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存在较大的难度。为了进一步加强学院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管理,保证教学资源的质量,提高教学资源共享和使用效率,制订学院教学资源建设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标和规范准则
1.建设目标
制定教学资源库内容规范的目标是建成具有中国高职教育特色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规范,为高职院校资源开发提供一套基本框架和内容要求,以保证教学资源基本属性的一致,适用学院学历教育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教育资源开发、应用与管理的有关领域。为资源共建、共享、使用和带动专业群的发展提供内容规范支持,保证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
2.规范准则
教育资源建设规范应根据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的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CELTS-3和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1,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2012年版)等技术标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高校教学资源建设经验,结合我高职院校专业特点与教学资源建设实际需求而制定的。其内容规范主要包括专业教学资源元素、课程教学资源元素、教学资源素材元素、教学资源开发流程、教学资源命名等规范与技术要求。
三、教学资源库总体结构
1.资源结构逻辑层次
(1)用户层:教学资源用户层主要是指在校学生、专兼职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社会学习者等。通过建立教学资源统一管理门户网站,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和权限,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平台引导。
(2)平台层:教学资源平台层主要是指资源的建设、管理和使用的软件平台,包括学习平台、实训平台、测试平台、交流平台、管理平台、服务平台等。按照不同的需求将各种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为不同用户提供友善的互动操作界面和后台技术实现。
(3)资源层:教学资源层即资源内容层,主要包括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教学资源库、素材教学资源库和图书期刊等公共教学资源库。
2.资源内容逻辑层次
本规范将教学资源按内容的逻辑层次分为专业教学资源、课程教学资源、教学素材资源和公共教学资源。
(1)专业教学资源:即供专业建设所需的相关信息、数据和参考资料等资源,由专业建设资源、主干课程资源、综合项目案例资源等构成。
(2)课程教学资源:即供课程建设所需的相关信息和参考资料等资源,由课程建设资源、课程教学与实训资源、考核评价资源、部分素材库资源等构成。
(3)素材教学资源:即教师备课和教学、学生学习和实训等所需的公共图文、声像、动画等原素材资料等资源,按素材元素格式、功能和用途分辨别类归档,供教学、实训、应用开发和服务使用。
(4)公共教学资源:即数字图书、电子期刊等公共教学资源,按国家图书期刊分类归档和使用。
四、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的规范
2.课程教学资源元素
子素材目录应根据专业特点选择和补充。
五、结论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基于企业需求和行业标准,并与国家相关规范同步,从课程资源库、专业资源库和教学资源库建设三个方面进行内容规范研究,分别制订出符合各专业和各模块间易用性、通用性、实用性、扩展性、可持续性、规范性强的标准和行为准则,将资源库内容建设的每一份工作进行细化,从而达到教学资源内容的统一,方向的统一,管理的统一。优化了教学资源内容和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创建高职院校与企业创建无缝对接,实现共赢奠定了坚实的内容规范标准。
基金项目:本论文课题来源: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资助科研课题,课题编号:12YJ18。
参考文献:
[1]张涛.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内容与规范的研究[J].学理论,2009(6):224-225.
[2]2007年全国数字图书馆标准与规范建设培训班资料汇编6.2007.
[3]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业目录》.2004.
【关键词】多媒体资源库;馆藏
1.背景
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彻底改变了信息存储和传播的形式,同时也向传统的图书馆馆藏和服务理念发起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数字图书馆大大扩展了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含义,不同信息格式(如声像资料、磁性介质资料、光介质资料等)、不同信息类型(如书目文档、应用软件、全文信息、多媒体信息等)、规范性结构化文本与非规范性动态信息、数字化的实体馆藏以及网络化的虚拟馆藏等都构成数字图书馆馆藏发展的完整内容。因此,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日益壮大的多媒体资源馆藏。如何建设多媒体资源库和提升多媒体资源服务成为当下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了让所建立的图书馆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更好地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针对我校的海事特色,特意建立航海类数据库,在建立过程中,必须遵循“能用、好用、够用”的建设原则,促使教学资源更好地为实际教学服务[1]。但要做到并非是一件易事。下面从技术、功能、管理的方面对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进行研究和探讨。
2.系统实现
在我校图书馆校园网上应用数据库和网络技术搭建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集成平台.
(1)总体系统结构采用基于WEB技术典型的B/S3层数据库结构模型,前端客户为客户浏览器(Browser),表示层放在前端,应用层放在应用服务器上(Web),数据层单独用一个服务器集群(Server).与传统的C/S方式相比,这种3层(Browser/Web/Server)结构,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浏览器软件,减轻了网络和客户机的负载,具有统一的标准,维护起来相对简单并且支持跨平台。系统客户端使用Java Applet、ActiveX技术,数据库为ORACLE或SQL Sever7.0.后台支持各类多媒体资源经数字化处理后入库。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图书馆资源数据库服务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管理绝大部分资源,包括多媒体素材库、多媒体课件库、网络课程等,其下有多个小版块。此外,还管理用户基本信息、访问记录等。在数据存储方式上,应采用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为形式的基于局域网的网络存储。SAN网络存储架构是图书馆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系统的数据底层整合平台,占据3层结构的最底层。SAN网络存储系统是一种能够共享大容量、高传输率的存储体系,能够实现远程容灾和数据备份,以及高扩展性的底层存储技术方案,其正成为高校图书馆数字整合资源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2]。由于SAN存储区域系统是在网络环境下将存储设备从服务器中分离出来的,则SAN网络存储系统通过FC光纤交换机把RAID磁盘阵列和教学资源服务器相连,当有资源数据存取需求发生时,资源数据通过。SAN网络在相关服务器和后台RAID磁盘阵列之间进行高速传输,而且资源数据服务器可访问SAN上的任何一台存储设备,从而提高了多媒体资源数据系统的可用性。
图1 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总体结构图
3.系统能达到的功能
(1)航海类资源库系统支持收集、制作、存储、管理和传输各类媒体素材和多媒体教材。系统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支持收集和制作不同类型的媒体素材和多媒体教材,然后,存入多媒体教学信息库中的服务器集群中,这些信息可以随时提供给校园网内使用浏览器操作的多个终端。
(2)资源库为教师备课和优化教学设计提供方便。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可以登陆多媒体资源库,在库中搜集有关文、图、声、像资料,进行备课和制作多媒体教材。
(3)为开展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提供条件。设置在教室里联网的多媒体教师机和显示设备,为开展网络多媒体课堂教学提供条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库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教材和视听素材来配合讲解。
(4)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多媒体资源库在校园网络平台上提供大量、丰富的网络课程和视听教材,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学习科目和进度,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支持学校师生查阅相关图书的多媒体素材,各种专业图书一目了然,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只要你拥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遍历图书,拥有各种素材再不是难题。
4.结束语
图书馆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和服务是现代图书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内容。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读者(用户)创设一种崭新的阅览情境。在图书馆的有序组织、帮助和促进下,读者(用户)通过与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用户)之间进行协作、对话与交流,自主地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形成自己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它具有资源丰富、克服时空限制等网络特点。这种阅览模式让图书馆工作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阅览模式设计中来,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读者(用户)的主体作用,自主发现、充分调动读者(用户)的探索兴趣,激发读者(用户)的创造性思维。这一切将极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正因如此,图书馆多媒体资源库服务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在图书馆服务领域全面推开。
参考文献:
[1]柯和平.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教育技术中心的生存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5(9):28.
[2]裴沛.高校教学资源数字化整合模型的建构研究[J].软件导刊,2006(7):91-92.
基金项目: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航海图书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研究”(课题编号:2012A3-07)阶段性成果;课题负责人:瞿芳。
作者简介:
关键词: 高校实验教学 现状 改革方向 具体措施
我国高等教育制度不断改革,对高校学生的要求已从单纯的学历要求转向动手能力和综合技能的考查。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方面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独特作用。它不仅授人以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诚信观、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以及一个科技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献身精神等基本素质的形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环节。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深入探索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因诸多弊端已不能满足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实验教学环节薄弱的矛盾更加突出。对此,各高校都加大了对实验教育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对进一步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和尝试。笔者针对目前高校实验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措施。
1.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
1.1对实验教学认识不全面。
受传统的重理论轻实验思想的影响,高校对实验教学的性质、功能和作用认识不足,把实验教学看成是理论教学的补充,是理论教学的验证,是理论教学的附属环节。实验教学学时不足,实验教学人员处于次要地位,实验经费投入较少等现象普遍存在。
1.2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缺乏,结构不合理,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高素质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是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骨干力量,是确保本科实验教学质量的基础。与国外著名高校相比,国内高校实验教学硬件条件虽有些差异,但主要是在实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存在较大距离,具体体现在师资数量不足或超编、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实验教学观念不正确等。因此,如何建设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是推进本科实验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关键。
1.3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
实验室开放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加强实验教学后备力量;提高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资源的效益。目前各高校基本都实现了实验室预约开放,但开放时间及开放程度还不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4实验教学环节中的问题。
实验教学内容更新慢,与当前的生产实际结合不紧密,且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少。实验操作教材品种繁多,没有统一性和规范性;教学方法死板,手段落后;实验准备工作均由教师事先准备好,学生对实验缺乏全面理解和认识,实验缺乏积极性;学生实验成绩考核不科学,不合理,多采用实验报告“定终身”,而忽视实验过程的考核。
2.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方向及具体措施
2.1严格实验室制度及管理。
实验室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开展正常工作的标准。实验室要加强管理,制定合理、规范的规章制度,同时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和宽泛性。各类规章制度要明确标识,如:实验室制度,实验教师岗位职责,学生实验规则,仪器保养维修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损坏赔偿制度,器材外借制度,实验仪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不应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验教学工作的逐步改进,实验仪器的增加等,规章制度也应不断完善,以适应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2改革教学体系和教材内容,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只有完善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高效地探索知识规律,学会创造性地解决实验问题,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我们要摒弃实验教学是以传授和验证知识为目的观念,注重综合性和整体性,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争取做到全天候开放实验室,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实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双向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具有自我开拓和获得知识的能力。实验教学评价形式可采用考查、评估、考试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综合考评,真正体现实验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
2.3加强学生的规范性操作,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操作是实验过程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操作是学生通过实验课程需要培养起来的基本科学素质。然而,几乎所有学生都有操作不规范的通病。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性、科学性,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注意加强学生的规范性操作。清点仪器和桌面复原是良好的实验习惯中最基本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验中,很多学生都忽视了这个环节,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4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人员的继续教育,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
开展实验教学改革,更新实验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新形势下培养、建设一支结构优化、创新务实的实验教学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措施有:加大投入实验队伍建设的经费比例,并划出部分经费用于实验队伍的人才引进、培训、进修,以及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健全实验人员的考核制度,增强实验教学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强化激励机制,正确评价和充分肯定实验技术成果的价值,提高实验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结语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未来的就业竞争能力,实现实验教学资源优化利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如何搞好这项工作,各高校还需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曹杰旺,解德爱,陈传万.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15(4):83-84.
[2]谢晓金,李映雪,胡继超,张耀鸿.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8):93-94.
一、数字教材资源开发与整合的架构设想
数字教材在资源的组织与呈现上,不仅仅是传统教材资源的多媒体化,还应该做到对传统教材的补充和拓展,作为教材资源,这种补充和拓展不是无序发散的,而是在课程标准的内容、教法和目标的要求下,以传统教材资源为基础和示范,以满足多样多元的实际教学需求为目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分层、有序地有机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
1.面向优质资源有机整合而设计的数字教材的资源组织结构
数字教材的研发是基础教育教学、信息化教育与数字出版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创新,需要以教育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利用信息技术高度统一其涉及的跨领域设计、呈现和运行机制等问题,包括:①利用网络数字化信息技术勾勒课标体系和教材思想,如:数字教材的基础模块化设计和多功能集成模型;②利用网络数字化信息技术高效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如:以传统教材为蓝本,对教材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围观概念的多媒体、立体化呈现;③利用网络数字化信息技术按照教学目标与教法补充和拓展必要的多样化的资源,并进行有机有序的组织和呈现,如:在数字教材基础模块下,提供完成此教学活动必要的补充资料、活动工具、评测内容等;④以网络数字化信息技术建立以课标和教材为核心的开放、共建共享的优质资源建设和整合机制。因此,数字教材的内容开发和建设应考虑创建一种科学持续发展的教育内容资源体系。针对基础教育数字教材,面向数字教育的内容整合与开发框架构想如图1所示。
图1 面向数字教育的内容整合与开发框架构想
由此我们可以说,围绕课程标准的内容、方法与目标的教材内容和结构的多媒体呈现构成了数字教材的基础内容,在教学中基本支持了课程教材教法的示范性作用,示范性教材是多样化教材的一种,应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较严的规范性。示范性教材本身也可以搞层次化、系列化、多样化。进而在开放性整合多元化多系统优质教学资源中起到纲要性引领作用。
数字教材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进行开放型整合研发建设,以数字教材的结构为模块,以教材示范性多媒体资源为示范引导,以课程标准的教法和目标要求为依据,以网络数字信息化运行机制为手段,引入各地各平台优质教学资源,与数字教材和课标进行结构化有机整合。这样既能保证国家统一的基本要求,又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同办学条件和不同办学模式的需要,使数字教材从标准化走向多元化开放化,从支持示范性教学走向支持多样化个性教学应用,还使各地多系统优质教学资源系统与课标教材接轨整合应用,并进一步在统一的内容体系和标准下带动开发本地优质资源,为科学高效整合开发优秀的三级课程资源而提供开放的教育内容建设体系。
2.面向各级多元化教学资源整合开发和应用而设计数字教材的运行机制
数字教材的内容构建不但要建立在科学严谨的课标和传统教材体系框架内,还需考虑与我国现有的教育信息化资源类型和教育信息化资源服务模式匹配和适应,结合国家大力推进的“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工程所提出的教育资源与服务“三通两平台”建设机制。在这个体系内,从最终用户角度,有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的需求;从生产者角度,有教育教材出版社、各地教学资源平台和资源软件公司;从管理者角度,有教育机构厅或电教馆等主持的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以及他们管理和连通的校园网。由此构成了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从管理者到管理渠道的教育教学生态环境,它们在这个生态链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责任,完成了教学资源生产和应用由上而下又由下而上的循环、科学化有序发展体系,对教育教学从标准化示范引领到开放型多元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撑。各级多元化教学资源整合开发应用的框架描述如图2所示。
图2 教育信息化资源整合开发应用框架描述
二、数字教材资源整合开发与应用的运行设想
在这个教育教学资源生态中,从课程核心纲领性引导,到教材示范性作用,再到开放性共建共享资源体系,学习者和教育者、出版社和资源生产者,管理者和引导者都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各自肩负着教材和资源的建设和发展的职责。这个体系是以国家课程标准为纲,以主流教材内容体系模块为框架和基础,发展国家课程教材知识体系下的地方、校本和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和课程资源,同时,在这一建设和发展实践过程中影响教、学方法的变革,加速信息化教育进程,推进课程改革,并不断完善和发展数字化的教育出版内容建设和组织运行机制。这种数字教材资源整合开发与应用的运行设想如图3所示。
图3 数字化的教育出版内容建设组织
目前,各地教学资源并不缺乏,缺乏的是与国家课程体系和使用教材体系的有机整合。新课标改革提倡 “一标多本”不是简单指开发多种教材,而是指课程标准指导下建设一个多层次、适合多样应用的教材资源体系,使教与学有更丰富、更有弹性和自由的选择空间。如果“课程标准”与“一课之本”的教科书没有被充分解读和有效应用,就无从谈起“一标多本”。因此,课程改革中发展和建设教材内容资源的基础,需充分发挥课程标准的指导性与教材示范性。这个阶段的工作有:
1.教材出版需构建“示范标版”的基础数字教材内容框架
(1)建设系统的教材资源体系,包括课程标准下各学科教材内容模块搭建、示范性教材资源入库,制定开放性资源入库的标准;
(2)建立开放性整合资源入库运行机制中,不断对教材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建设。
2.教材的数字出版需要与各级地方合作实现优质资源的有机整合,为建设“一标多本”的多元个性化数字教材做准备
以上基础帮助了各地教育机构、教育资源管理与开发机构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与教材设计思想,使教材潜藏的课程理念和资源得到更好更有深度的挖掘和发展。按照教材的知识脉络体系和教学指导,利用平台模块化设计指引、示范和预设资源建设的规格,引导各地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开发。这个阶段的工作有:
(1)在以上基础上,根据本地具体需求整合资源入库,建设本地化教育资源和电子书包资源入库与开发的标准与审核机制;激励开发新型优质资源;
(2)建立开放性资源建设、使用和管理的运行机制。
3.在数字教材的使用实践中获得个性化延伸和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教师应根据本地、本校的情况,对资源进行再度重组开发。数字教材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多媒体编辑工具和网络管理系统,可以满足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个性化需求的创造。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利用知识体系模块和开放的“资源开发平台”工具,补充更适合本地教学和个性化教学资源。同时,教材资源也会在这个开放互动体系中不断优化,为更好地实现课改理念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和实施环境。这个阶段的工作有:
(1)实现教材资源的教师、学生实践应用、反馈和再开发的运作模式;
(2)在各级多方实践评价中不断优化资源,为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的内容资源保障。
这一发展实践过程,将无疑影响着教、学方法的变革,推进课程改革,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是一个对教育出版,尤其是教材数字出版稳步发展的有力支持。
三、在实践中根据需求开发多层次的数字教材
我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鉴于各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和多元化特点,数字教材的研发要有的放矢地针对多样化的应用需求,与各地信息化教育教学服务系统和资源相结合,这是在实践探索中协同发展的过程。其开发的规划既要有行业领域前瞻性,又要服务于教育实际需要。因此,数字教材的开发在内容资源和功能上都应该分阶段、多层级的开发,支持与不同信息化教学条件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应用。按其资源与功能开发、应用以及可支持的教学模式特点,我们设想将数字教材划分成以下三个层级。
1.具有富媒体表现的数字教材的开发,服务于示范性教学应用
富媒体的数字教材是一个具有教材结构模块化,并提供了基础教学示范性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数字教材;在内容资源上提供传统教材内容权威示范型的富媒体化资源;在应用上服务于基本的电脑办公和多媒体教室条件下可作本地使用的基础备、授课资源使用。
2.围绕数字教材,提供资源与应用管理系统,服务于个性化教学应用
在以上基础模块和示范资源基础上,可形成多样化资源补充和拓展,支持教、学个性化教材的实现;在内容资源上针对教师和学生分别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库和教、学工具软件和评价反馈资源与机制,并提供与本地化资源库链接、传载和储存的接口;在应用上提供模块化组织各类教学资源链接、上传和下载的库平台,用户在平台网络中进行个性化管理,可在校园网和局域网络(班班通、校校通)环境下的备、授课和资源管理使用。
3.围绕数字教材,提供动态与开放网络化服务体系,实现云教学应用服务
在具备前述两类数字教材的功能外,在内容建设管理、资源运行应用、教学评测跟踪等方面实现开放的网络化支持。提供课标、教材体系下的开放的资源建设系统、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具备模块化网络交互功能。动态的资源库与数据库系统支持,它是在实现班班通、校校通基础上,进而实现人人通的三级网络应用和运行模式。从个人本地应用拓展到局域网络多样化个人应用,再到互联网实现备课、教学、学习、评价、资源管理与协作机制,建设多系统开放性融合的“教育云”服务体系。
四、数字教材开发与电子书包资源整合应用中的两个基本问题
围绕课标和教材整合和开发的组织资源,并作为数字教材资源支持一线教学,需要有科学严谨的开发、建设体系和标准的指导与支持。
1.完善数字教材资源整合开发的标准体系
按照数字教材的层级发展要求,其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标准也需分层级和类型建立。
(1)完善基础内容和课件资源的开发标准
图文、视频、音频、动画等各类资源,可采用国际教育信息标准化的教育信息标准。元数据大大规范和推动了数字化信息资源框架和数位学习的建设进程,为集成开发更高级集成的智能化数字资源提供了可靠原料。
(2)整合课程与教材应用体系标准的建设
按照课程标准内容属性、目标属性、评测属性等进行相应的开发管理和制标;按照教材内容结构、教法与目标等属性建设应用管理和整合标准体系。
(3)整合信息化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标准的建设
按照教学应用可分为教学示范、教学互动、教学评价、教研备课等标准;按照学习应用可分为互动学习、探究学习、学习评测等标准。
2.开发符合信息化教育应用发展的新型资源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中小学校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但前期受技术支持与应用等因素局限性影响,经调查,目前所开发出的教育资源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资源的系统性、针对性较差,与课标、教材不配套、结构松散。②多为简单“呈现”式表现,支持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资源匮乏。③交互性差,包括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和学习者之间的交互。④开放性差,从资源的开发与使用的角度上没有营造共建共享、激发创新的发展环境。⑤教学资源形式与功能与现代多样的信息终端、智能系统不匹配,表现力与操控性差。
国家高度重视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另外,目前在国内外广泛推广的电子书包的研发实践中也表现出,对数字虚拟教具类的高智能化优质资源的开发需求尤显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