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煤炭地质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践教学标本模型野外实习教学质量
《煤矿地质》是采煤、通风、地质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主要研究煤矿建井及生产的地质因素,解决煤矿开拓与开采中的地质问题。为学生后继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煤矿地质不仅是新建矿井,矿井可持续发展以及预防水、火、瓦斯、顶板等自然灾害有力武器,同时也是指导煤矿日常生产、设计、施工的重要根据。可靠的地质资料是进行矿井设计的有效保证。因此,煤矿地质在煤矿生产中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该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只有充分结合才能取得良好成效。
一、《煤矿地质》教学实践的重要性
《煤矿地质》实践性教强,只有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活学活用活用。因此在教学中,要进行大量的观察,积累实际资料,才能进行归纳、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再指导实践。如果离开实践教学,仅靠课堂上的抽象“讲授”,学生很难接受和理解,更谈不上掌握了。如,我们在讲矿物这一节,要让学生认识一种矿物,只是从理论上讲形态和性质,讲某种矿物的颜色、条痕、透明度等等,虽然讲这一种矿物或特性讲的很详细,但学生仍然很迷茫,分不清。如果我们拿着矿物岩石标本对照矿物讲特性,让学生就很容易记住主要特征,同时让学生对同类矿物岩石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特征明显,易记易分辨。同时,在教学中,应用现有模型或制作一些简单的模型,让学生培养立体概念,增强学生对课程中出现的各种图件的想象力和立体概念,加强教学实践,也是上好该课,让学生掌握好该课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实践的方法与步骤
1.制作和利用标本、模型上好每一节课。标本、模型是《煤矿地质》课的重要教学工具,利用标本和模型也是强化理论教学的重要方法,该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教学时对于标本和模型可采用辨讲边演示的方法。比如,矿物、岩石教学中,让学生先看,总结特征并发现各种矿物、岩石的不同之处,再给以指导讲解,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授断层一节是,利用自制的教学模型给学生现场演示,并鼓励学生亲手制作,在自制的模型上量出断层的几个要素,弄清正、逆断层的本质区别。此外,对各种图件及其空间概念结合煤矿实际进行讲解,学生基本上都能理解和接受。
2.上好制图实践课,组织好现场教学。《煤矿地质》教学的矿井地质部分,配置了许多图件图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想象”这一思维手段来认识和理解各种地质现象,还要求老师教会学生学会将各种挂图复原到实际状态的问题,教师要力求将每一步怎样做交给学生,并让他们动手绘制,一遍不行,就多遍重复绘制,直到掌握为止。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场看一看,老师在讲一讲,才能实现由形象到抽象的飞跃,因此,组织好《煤矿地质》课的现场教学也是上好这门课的必要手段。例如:地质剖面图,水平切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是矿井三大基本图件。
3.组织好现场野外实习。现场实习及野外实习时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是《煤矿地质》课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为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首先应该给学生介绍野外实习的工作的特点,准备好实习工具、罗盘、放大镜、地质锤,并强调安全常识,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任务、内容和要求。在实习阶段,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先观察、描述,然后老师再讲解,更正学生的错误判断。形成一个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例如:判断断层的存在标志,确定断层两盘相对动向与断层面的产状,必须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野外实践中。根据断层本身的复杂性,去粗取精,才能准确地鉴别断层性质。这些活动分小组进行,然后比较各小组的准确性。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巩固学习效果,强化课堂知识的记忆,对学好这门课起到重要作用。
三、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由于《煤矿地质》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地质情况千差万别,因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特别是井下空间的限制,对认识、了解、掌握各种地质情况带来了不少障碍,为此,在教学实习中,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制定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实习计划。实践教学必须按照大纲和教材统一安排,决不是越多越好。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组织教学、实习,让课堂实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边教边习,下一步现场实习积累知识,掌握要领,且不可不切实际地盲目教学。
2.边教学边积累,为实践教学奠基。实践教学开头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以在现有条件下逐步开展.采用边教学边制作一些标本、模型和挂图。在平时的教学实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就为真正的现场实习打下了基础,也为学生在毕业设计时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提供了条件,积累了经验。
3.教学实习做到有的放矢。在平时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讲授。必须结合授课计划,有目的的进行。为了做到有的放矢,任课教师必须在确定前做好充分的调查。选出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地点进行。同时结合将来就业的煤矿企业地质构造特征进行,避免盲目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煤矿事业培养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陶昆,王向阳.煤矿地质[J].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2]阎 璋.煤矿地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
[3]吕炳森.对授好“煤矿地质”课的探讨[G].煤炭高等教育,2002,(4):121-122.
专题:沂蒙老区发展研究(下)
(1)借鉴湖南经验 构建沂蒙老区特色经济发展模式 王春武 岳杰
(5)借鉴义乌经验 推进沂蒙老区国贸物流基地建设 刘佳
(9)沂蒙老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初探 迟泓
(13)推动临沂市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史喆
(17)沂蒙老区加快园区发展对策探析 张磊 包晓辉
理论经济研究
(21)meta分析法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张元鹏
(29)服务贸易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朱启荣 张丽丽
(34)生产力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解析 刘凤梅
(38)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问题研究综述 孙滕云 辛波 于淑俐
半岛经济研究
(42)地方高校服务半岛蓝色经济区路径研究——基于专业设置视角 盛国军 杨家珍
(46)加快济南发展的战略性思考 渠涛 朱鹏
(50)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地方税收的实证分析 陈晓红
(55)青岛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swot分析 范琳琳
煤炭经济研究
(60)山东省能源生产预测及节能潜力分析 王桂荣 王瑜菲 李菲菲
(66)基于dpsir模型的我国区域能源安全评价 陈兆荣
经济管理研究
(71)基于复杂多元业务构建新型绩效考评体系——以城市勘测单位为例 郝旭光 吕三和 陈璐 朱祥山
(77)基于电子商务的协同供应链管理研究述评 孔令夷
(83)论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调控 刘笑钰 马文军
财政金融研究
(86)辽宁省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 王棣华 张玉丽
(92)提高地方财政自给能力的制度选择 王秀文 许晓冬
(96)影子银行问题研究述评 于菁
财务会计研究
(101)非盈利组织养老金计划的投资结构及管理模式 赵伟 董培璐
(105)基金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李茜 周咏梅 王孟龙
经济与政法问题研究
(110)中国食品安全规制模式的变革:现实与选择 崔焕金
(115)东道国政治对跨国投资的影响 钞鹏
(121)制度失灵的基础理论问题探析 杨圣坤
无
关键词 多媒体;体育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1-0043-02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日益信息化的社会中,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势在必行。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主动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各种要求,把多媒体恰当地应用于体育教学之中。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呢?
1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必然性
体育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并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和技能。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常规下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因此就有很大的局限性。众所周知,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教师在动作的示范上一定会力不从心,这样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另外,依据教师的每个人素质的不同,一些高难度动作,有的教师不能准确示范或是不能示范,学生没有直观的感受,就不能准确掌握所学知识,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了。教师大部分时间花费在讲解和示范上,造成师生之间沟通少,教师也就不能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做到及时反馈,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对于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就更无从谈起了。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学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课堂教学手段需要不断变革,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多媒体的出现为增强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上述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2 直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电脑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使学生更快、更准确、更牢固、更大容量地接受信息和知识。再结合教师的更进一步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得以掌握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练习起来便会更有目的、更主动,对动作要领便能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也就更快。以往单一的言传身教形式则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如俯卧式跳高教学中,过杆动作为“侧空翻+旋转”技术,分腿支撑跳跃山羊的第一腾空、第二腾空的一些空中技术细节,学生很难在教师的语言描述与示范中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教师示范学生也很难看清动作要领。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直观教学,把每个动作要领分解介绍,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并配有完整的动作视频,全方位剖析技术难点,使各种难以理解、摸不着、看不见的技术化难而易,变得生动形象。清晰的动作表象,既便于学生理解动作、形成概念、记住结构,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3 全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方式的变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多媒体恰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新鲜活泼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生动形象的动画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克服了过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又能营造比较好的情境和体验,还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课本篮球部分,“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中,由于这一动作牵伸全身多个关节,节奏较快,动作复杂,因此掌握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采用电教手段,先让学生观看篮球比赛的录相及VCD碟片,欣赏精彩进球,让他们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习上的激情和求知欲。在学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回放“单手肩上投篮”这一动作的慢镜头,然后把镜头定格在蹬、伸、屈、拨四个技术要点动作上,并用投影仪在银幕上显示出相应的文字说明(即具体动作要求、易犯错误等)。这样讲课做到了重点突出、生动形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实践课上的模仿和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 针对性强,重难点迎刃而解
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教师前边讲学生座上听,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体育教学的需要。由于教师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所涉及的技术动作难以掌握和完成,教师通过一边示范动作一边讲解又不能详细准确地分析,学生就不能很好地领会,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不尽如人意了。而利用多媒体后能灵活地运用动静、快慢、连间、重分等变换功能,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可以把教师讲了半天还不一定讲清楚的重点、难点问题由抽象变形象,由模糊变具体,在几秒钟内即可得到解决。学生既可领悟正确的动作要领,又节约了教学时间,引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从而真正提高教学的效率。
5 开拓视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开拓学生视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造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教师平时可以让学生自己从电脑中查疑解惑,搜集需要的学习资料,展开练习,真正由被动地位变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但能提高自身素质,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动脑创想的水平,增加了每一节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
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教学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的双边活动的主阵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并不能取代教师,它是来辅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的。例如,学生能从网上了解各种球类的比赛规则、基本战术配合,观赏各种大型比赛的实况录像,潜移默化影响和教育学生。还可以制作一个课件,既有正确动作,又有错误动作,让学生边看边想,自己思考,自我比较,自由交流,共同沟通,避免许多常见错误动作的发生。
6 陶冶情操,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体育教学不但是力量、肌肉和技术的代名词,还具有强烈的美感和艺术感,是塑造学生美的形象的重要途径。像韵律体操,各种运动技能技巧,以及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课的学习,都需要教师自身示范动作,然而这些教学内容之广泛,而且技能复杂、多变,体育教师不可能样样精通。多媒体的出现刚好解决了这个难题,它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技能技巧,可较好地帮助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欣赏及评价。如在艺术体操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学习,不能真正地领悟其中美的价值。通过有计划地、有目的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观看艺术体操录像,同时加上体育教师的技术指导,学生就逐渐领悟了其中美的内蘊,陶冶了情操,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7 不断探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论文摘要:对于房地产这样高卷入度的产品而言,广告所依托的美学理念是什么?这是广告从业者和美学研究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目前大多数的楼盘广告是在克隆国外。在房地产广告中,依托中国传统美学基础,融入更多中国传统艺术元素,这是一条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房地产广告的必由之路。房地产广告适时地运用意境之美、含蓄之美,在某种程度上唤醒了人们脑海中的自然美浅象和原有的文化遗传,于是便使广告受众有了想了解该房地产的冲动。中国的房地产广告不必东施效颦地模仿西方,完全可以借助传统中国美学,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广告。
购置房地产是中国百姓一生中的头等大事之一。对于房地产这样高卷人度的产品而言,广告该如何立意才能取得成功?它所依托的美学理念是什么?这是广告从业者和美学研究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则成功的广告往往极具创造性和思想性。它以巧妙的构思、丰富的内涵,说服引导消费者去欣赏并接受广告宣传的内容,最终的目的是为广告主获得利润。一则好的广告,首先用精美生动的形象留给公众第一视觉印象,使公众感知到广告画面。其次,公众又因为广告本身所潜藏的文化性,使原本物化的产品赋予了灵魂,加注了更高层次的精神价值。在房地产广告中,这一特性表现得尤为突出。意境的烘托,人文情怀的体现,令消费者在感知过程中不仅领略到美的情趣,更引发了内心的向往和追求。
一、怪现象:中国楼盘戴着西方面具
笔者随手翻检近期各大媒体上的房地产广告,发现一个有趣的怪现象:原本是中国的楼盘,面对的是中国的消费者,但广告里中国楼盘却戴着西方面具,到处都晃动着非中非洋、亦中亦洋的面孔。例如:
广告一:“威尼斯花园开创私水居住新纪元。”广告文案说:“威尼斯花园,水、景、宅有机组合的精品别墅,依水而居,尽享舒适贵族品质生活。”一座北京的楼盘,位于干燥少雨的北方,却偏偏取了个水城威尼斯的名字,就算是这楼盘位于温榆河两岸,又怎能跟以舟代步的威尼斯相比呢?该楼盘的开发商近日又模仿意大利的民俗推出了新的促销活动:“嘉年华会,威尼斯千年传统化装舞会,面具掩护下的激情,打破社会的传统规范,狂欢的气氛里,空气里只有音乐,没有语言,令人目眩,透露着舞者无限的魅力。”在北京引进这洋节,完全是因为它“演绎着上流社会的游戏。”
广告二:珠江骏景地产的楼盘取了个“北欧春天”的洋名,宣称“欧式阳光板楼,我的阳光户型。’,具体广告文案:“欧式阳光板楼本身就是身份的象征,拥有的人更是让别人高看一眼。北欧春天户户采光通风、大面宽、短进深、通透宜人。更有钻石阳光室、多功能房、一步式阳光露台等功能空间,演绎真正阳光居所的高品味,映衬主人卓尔不群的鉴赏力。”
广告三:锦绣大地公寓的广告更是集中了所有想得到的能指符号。“如果有一处房子,拥有北欧的园林,新加坡的规划,德国宝马级外窗和遮阳卷帘,奔驰波茨坦广场幕墙,美国白宫围栏,瑞士的健康新风系统,保温隔热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你信吗?”最后一个询唤式的疑问,几乎不容置疑。
如上所述,中国目前大多数的楼盘广告是在克隆国外:什么澳洲风情、罗马庄园、北美风光、法国原乡、麦加利小镇等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与国外悠久的建筑历史和成熟度有关系。毕竟中国刚从几千年的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住宅文化中解脱出来,对国外自由、轻松的住宅文化有着天然的好感和羡慕,一旦有机会就会体验如同住在外国的感觉。另一方面,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刚刚兴起的现今,房地产广告应该如何面对中国的受众,这还是一个新兴的课题。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创作,挖掘出自己的东西。建筑不仅仅是建筑,它承载着很多更深层的东西,是人的艺术,是美的精华,是浓缩的历史,因此我们的房地产广告要体现越来越多的美,真正的美,真实的美,民族的美!
二、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房地产广告
在房地产广告中,依托中国传统美学基础,融人更多中国传统艺术元素,这是一条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房地产广告的必由之路。房地产广告中更多地融人文化气息,可以做到以感性诉求为导向,以情动人,用情感作为诱导因素;其后以理服人,用理作为说服因素;最终实现情与理的互融共通。那么,中国传统美学具有哪些现代房地产广告可资利用的有效资源呢?
(一)讲求意境之美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人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一方面超越有限的“象”,另一方面“意”也就从对于某个具体事物、场景的感受上升为对于整个人生的感受。这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就是“意境”的意蕴。“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的规定性之外,还有特殊的规定性。这种“象外之象”所蕴涵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的意蕴,就是“意境”的特殊的规定性。因此,“意境”是“意象”中最富有形而上意味的一种类型。 举例来说,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喜欢画“远”,包括高远,深远,平远等各种形态。中国山水画家为什么要画“远,’?因为山水本来是有形体的东西,而“远”突破山水有限的形体,使人的目光伸展到远处,从有限的时间空间进到无限的时间空间,进到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所以,“远”就是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同样,中国古代诗人也都喜欢登高望远。屈原、阮籍、李白都写过登高望远的诗。为什么要登高望远?也是为了从有限的时间空间进到无限的时间空间,从而引发一种人生感和历史感。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意境。中国园林的特点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也不是一片孤立的风景的美,而是有意境。那么什么是中国园林的意境呢?就是突破小空间,进入无限的大空间。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物,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物本身,而在于它们可以引导游览者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从而丰富游览者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随着20世纪90年代商品经济大潮的涌动,中国逐渐进人一个崭新的消费时代。在一个相对富足的社会里,消费者的目的不再只为需要而消费,而更多的是为感觉而消费。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因过度的忙碌而更加具有情感方面的需求。因此,广告的表现内容越来越偏重感性诉求,以增加广告引起消费者的某些体验的几率。广告通过人们回忆生活的感情过程,来有效地控制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广告销售的目的。
在房地产广告中,这种手法普遍使用。以一幅房地产广告为例,作品以中国国画所特有的水墨艺术体现独有的中国风韵。虽然是房地产广告,但丝毫没有出现楼房这一具体的物象,而是更倾向于传统的水墨景象与人文理想的结合,在一致的群体心理与意识形态中,求得消费者内心情绪与精神表达的统一。现代都市的喧嚣,使人们更向往宁静。因此,在都市生活的冲击下,符合民众口味的中国画的水墨写意,更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在房地产广告中创造一个特殊的意境,主要是使消费者达到浮想联翩的效果。这种效果一旦形成,消费者就会自然进人自己心中的理想境地:对置身于此类广告中的消费者而言,购买房地产不只是选择一种简单的居住生活,而是选择了一种生活品质。因此,广告更易引发共鸣,从而提高销售。
(二)打造含蓄之美
《辞海》对“含蓄”一词有两个解释:“含有深意,藏而不露。”“不作正面说明,而用委婉隐约的话把意见表达出来。”“含蓄”作为一种美的型态或风格,主要是指其第二层意思,即意在言外。
对中国古典美学来说,含蓄是核心范畴之一。因为“含蓄”显然不仅仅是一种风格,而且是一种美的型态,即与中国艺术本体论有关。正因为如此,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其它型态与风格大都同时要求含蓄。比如最经典的中国诗歌美学风格论著《二十四诗品》(唐·司空图著,837-908)中的多“品”都以含蓄美为共同追求,如‘.雄浑”之“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冲淡”之“脱有形似,握手已违”、“纤稼”之“窈窕幽谷,时见美人”、“典雅”之“落花无言,人澹如菊”、“绮丽”之“浓尽必枯,淡者履深”、“精神”之“生气远出,不著死灰”、“委曲”之“似往已迥,如幽匪藏”、“飘逸”之“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这些都与“含蓄”之“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相通。总体说,“含蓄”对中国艺术而言具有本体论性质,它与另一范畴“意境”具有极其一致的美学旨趣:如果说“意境”偏重于艺术审美空间的存在,“含蓄”则偏重于艺术存在之美学性质的表述。
广告的最终目的是传达产品信息给消费者并使其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留下较深的印象,从而获得经济收益。为达到这个目标,广告作品除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外,衍生出的精神价值更是现代广告所追求的。
例如,一幅房地产广告用毛笔特有的笔触形态为设计元素,运用水墨产生的渗化感将其与实景图片结合在一起,在有限的空间中形成对比,虚实穿插,使画面既显得丰富多变,同时又融合了水墨的大气之势,更体现出楼盘的艺术气息。图形在画面当中,四周留白,在构图上简洁明了,易于人们视线的集中,并能够产生距离感。利用水墨画特有的传统,即用有限的取景来表现更深厚的个人情怀,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和社会审美意识,迎合消费者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大片的空间留白形成了一种有意味的“含蓄”,更易于引发某种特殊情感,传达出“回归自然”的人居哲学观。
关键词:煤地质学;课程融合;知识体系;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171-03
一、引言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促进了地质工作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一线地质人才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了地质工作的进展,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因此地质工作的发展急需培养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型综合地质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2]。当代社会学科交叉是推动大学知识创新的内在驱动力,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大学生顺应国家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3],众多教育工作者从不同学科角度分析了多学科一体化的教学思想,选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应用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4-9]。“煤地质学”课程作为我校地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对本课程体系结构及教学内容组织等各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以“煤地质学”课程为例,探讨多门课程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煤地质学》课程教学中的主要内容
煤是由古代植物死亡、堆积、埋藏、后期成岩及变质作用后演化而来,这一过程有古植物、古气候、古构造与古地理等因素共同参与而成。因此《煤地质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五大方面(见图1):(1)成煤作用过程,主要研究由植物转变成煤的这一复杂的作用过程,以及不同成煤阶段的特征、条件、影响因素及演化过程,理解煤的形成演变原因,这是煤地质学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2)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学特征,采用岩石学和化学研究方法及手段研究煤的宏微观属性,为煤炭资源的工业利用提供基础。(3)成煤沉积体系的划分,分析成煤盆地水动力机制及不同成煤沉积体系演化对煤的物质组成、煤层、煤系形成、分布的控制作用,是煤炭资源预测的理论依据。(4)聚煤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其中起主导作用大地构造因素是重点探讨的内容,包括聚煤盆地的特征及类型与大地构造之间的关系,通过盆地构造演化的分析预测煤层的赋存变化。(5)煤的聚积与分布规律,此部分内容需要在区域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煤盆地分析方法和原理,研究煤在特定地壳中的聚积和分布规律,为煤田地质勘探提供理论指导[10]。
从《煤地质学》五大块教学内容中可以看出,这门课程的讲解与其他多门地质课程紧密相关,讲解过程中需要有先修《古生物地史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及《岩相古地理学》等课程的基础理论与内容。
三、先修基础课程与后继扩展课程之间的关系
1.《煤地质学》先修基础课程。《煤地质学》课程在讲授之前,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地学基础知识,因此在课程开设之前,学生要先修《岩石学》课程,《构造地质学》、《岩相古地理》等基础课程之后,《煤地质学》课程才能顺利开展。《煤地质学》课程是地质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每一门先修的课程的学习都是《煤地质学》课程内容讲解的基础。
例如先修的《岩石学》课程要求掌握岩石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在本课程的煤岩特征分析一章就借用了岩石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显微镜分析技术,识别煤的微观显微组分特征,进而可以判断成煤的原始物质来源。此时先修的《古生物地史学》已经学习过各地史时期,古生物的种属分类及繁盛程度,特别是古植物的种类及分布演化等知识为本课程的深入理解与分析提供帮助。在岩石学中沉积岩石学的内容对《煤地质学》课程中的成煤过程的讲解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煤层顶底板均为沉积岩层,煤层就是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演化发展的。因此煤层和顶底板岩层同样经受过各种各样的沉积作用。但煤层作为有机物质来源又与顶底板的无机物质在沉积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属性特征,煤的变质作用就是鲜明的例子。含煤岩系在经受相同的地质作用过程中,煤经受变质作用转变成变质程度不同的煤级,而其他无机岩组并没有经过变质作用过程而转变成变质岩,这也表现出煤的特殊性。
先修的《构造地质学》课程要求掌握基本的构造类型及在地质体中的表现形式,在本课程的聚煤盆地一章就需要利用构造地质理论知识讲解盆地在形成之前、演化过程中发生的构造活动对聚煤过程的控制作用,这类构造称为同沉积构造[10],对煤层形态及厚度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断层两侧煤岩层难以对接,因此断层属性的正确判断对分析煤层的赋存环境及后期的正确开采具有重要意;而聚煤作用之后的构造形迹会严重改造煤层的赋存状态,对煤层的后期开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后期构造带的查明有助于解释煤层现今分布规律,可指导矿井实际生产问题。因此构造地质学理论知识在《煤地质学》的学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先修的《岩相古地理学》是研究古地理面貌的学科,通过沉积物及沉积结构等特征,分析沉积体在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的沉积环境变迁。而成煤作用过程中从泥炭沼泽的发育到聚煤盆地的演化,每一阶段都离不开沉积环境的控制,因此《岩相古地理学》教学内容可以帮助理解泥炭沼泽的演化与发展、泥炭的堆积理论以及含煤沉积环境类型及沉积体系等内容,是解释煤层富集规律的理论基础。
2.《煤地质学》后继扩展课程。《煤地质学》课程在讲授之后,有兴趣和有需要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与本课程相关的后继专业课程,如《石油地质学》、《煤成气地质学》、《煤化学》、《煤田地质勘探方法》等。
后继开设的《石油地质学》是学习石油资源的成因、成藏与分布等相关理论知识,其中成因问题分析石油的原始质料以低等生物为主,而煤以高等植物为主,但二者的演化过程具有相似性,通过《煤地质学》课程中学到的煤的成因演化阶段,可以帮助理解石油资源的成因问题。
后继开设的《煤成气地质学》、《煤化学》的学习均需要有一定的《煤地质学》基础知识,其中学习的煤化作用讲述了煤化跃变各阶段均有大量气体释放出来,这正解释了煤成气的来源,其中有一部分气体保存在煤层里面,也是就煤层气,有一部分运移出煤层就构成了天然气的组成部分。而《煤地质学》课程介绍的煤中元素及煤的工艺性质内容也构成了《煤化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因此《煤地质学》课程的学习为《煤成气地质学》、《煤化学》的课程开设铺垫了良好的基础知识。另外《煤田地质勘探方法》是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分析、探测煤矿床,正确评价煤炭资源赋存条件,要想准确地得出评价结果需要了解勘探区煤层的富集规律,因此《煤地质学》课程中聚煤盆地演化特征及煤层富集规律等知识点在煤田地质勘探内容中得到了应用。
四、多门课程相融合的教学手段
现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要具有扎实的基础,宽阔的知识面、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和科学创新精神,因此在高校学科发展过程中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理念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煤地质学》作为地质专业高年级的基础课,采取以《煤地质学》为核心的多门课程相融合的教学手段,是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地质人才的前提条件。该体系具有以下方面的特点(见图2)。
1.多门课程基础知识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以《煤地质学》为核心,先修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同时将先修课程的部分内容融入到《煤地质学》课的讲解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
2.多门学科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煤作为一种特殊的沉积矿产,与普通沉积岩有共性特征;煤作为有机能源之一,与其他有机能源具有相似成因方式,因此《煤地质学》课程中涉及到的研究方法与《沉积岩石学》、《煤层气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交叉课程可以很好地进行结合。
3.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煤地质学”课程是我校地质相关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为各煤矿企业单位、煤田地质局等与之相关的生产或科研单位培养复合型地质人才的基础课,因此本课程是以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紧紧围绕“煤地质学”课程内容贯穿多门地质学课程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应用,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扎实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工程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完成任务。
五、结语
“煤地质学”课程是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为各煤矿企业单位、煤田地质局等与之相关的生产或科研单位培养复合型地质人才的基础课,本课程开设之前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地质基础知识,本课程讲述的煤田地质理论和方法在煤炭资源勘探和开采过程中可以得出实践的检验,因此本文围绕“煤地质学”课程主要内容阐述了与先修基础课程,如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岩相古地理学等内容的有机融合,同时关联与“煤地质学”相关的扩展课程,如煤化学、煤成气地质学、油气地质学、煤田勘探方法等,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兴趣,实践了本课程的理论应用。
参考文献:
[1]余际从,段怡春,赵连荣,等.我国地质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地质教育,2011,(1):3-13.
[2]倪师军,邓斌,李明路,等.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0,(4):17-22.
[3]李佳敏.学科交叉视域下的高等教育转型[J].江海学刊,2012,(6):228-233.
[4]吕大炜,王东东,李增学,等.“多学科一体化”地质教学模式及其应用――以“岩相古地理”教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4,(4):112-117.
[5]李增学,刘海燕,刘莹,等.“煤地质学”课程教学与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2009,69(1):114-117.
[6]左琼华,朱婉明,杨加庆,等.实施理实一体化情境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以“岩石肉眼鉴定”课程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2,(2):76-78.
[7]徐艳.多学科融合在大学生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4):62-64.
[8]刘海燕,李增学,吕大炜.探讨“煤地质学”课程丰富实践教学的方法[J].山东煤炭科技,2011,(1):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