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能力本位教育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决定了高职英语教学必须以能力本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教学目标、教材、教法、考评制度及师资队伍五个方面探讨了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能力本位教育

21世纪是一个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能力将成为支配和操纵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主导力量,人们只有依靠能力才能实现其价值。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高职教育要以人为本,以技术应用为主,以能力教学为核心,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相应地,高职英语教学需要由学科型教育向能力型教育转变,按照能力本位要求,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能力本位教育的内涵

能力本位教育(CBE即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中的“能力”指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综合能力,而不是指单一的“技能”。能力本位教育起源于美国的师范教育,是20世纪60年展起来的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培训理念,是一种国际上流行的职业教育体系,也是目前国际上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20世纪90年代初期,能力本位教育理论传入中国,深受许多教育工作者的欢迎,并对职业教育和培训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当前职业教育中举足轻重的教学理论。能力本位教育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教育紧紧围绕使学生具备某种职业必须的能力而展开。在这一模式下,整个教学目标的基点是如何让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须的全部能力,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与职业岗位的需求相一致,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这就直接呼应了市场的要求。

二、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目的是让学生经过学习,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够用英语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英语教学就是重点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满足学生毕业后能胜任某一具体岗位为基础,够用为度。

目前,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是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学形式单一,提高学生英语等级考试的过关率。课堂上,教师重点讲解单词、语法及句型练习,学生只是被动地做笔记,语言实践的机会很少,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更得不到发挥。而能力本位教学思想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既重视语言基础,又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完成英语交际活动,强调的是实用性与职业性。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高职英语教学进行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调整教学目标

学生掌握“够用”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才够灵活地应用。由于高职英语教学时数的限制,教师必须把握好基础知识传授的“度”,处理好基础与应用的关系,合理分配学时。其次,要把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中心任务。根据不同专业对英语应用能力不同需求,使教学有所侧重。理科和工科专业的学生,应重点培养其阅读及翻译能力。文科学生,应加强听说能力。

高职英语课程目标的定位:首先传授必要的英语基础知识,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继续学习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和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应该确立“学以致用,突出技能训练”的指导思想,注重提升英语应用能力。侧重于实际岗位中专业的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最终达到《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规定的英语教学目的。

2.英语教材改革

教材是重要的教育教学因素,也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版本很多,但教学内容没有鲜明的针对性,与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渗透力不强,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高职英语教学要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就要把英语作为学生提高应用技术的工具,为专业学习和研究服务。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中的高职英语教材必须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教材内容来自日常生活与实际工作场景,语料时尚,新鲜有趣、富有时代气息。通过场景的复现与逼真的演练,横向拓展主题覆盖面,训练学生实际使用语言交流和处理涉外业务的能力。其次,教材的内容要与专业相结合,明确其专业、学科所需合理的英语课程内容和教材体系。为了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学校可到有代表性的岗位,向处于第一线的优秀工人了解从事某一职业对英语的需求,并以此来选定教材或自编教材。

3.英语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吸收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他们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等多种能力。英语教学主要是缺乏真实的语言场景,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巧设学习情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完成具体任务,进行角色表演。例如,我们在讲“Applying for a Job”一堂课时,就巧妙地利用了情景导入法,运用问题讨论的方式引入到课文的主题。然后给出求职面试时,要用到的基本句型,要求学生掌握。再呈现出一则贴近现实生活的招聘广告,要求学生把这则招聘广告编成对话登台表演,教师点评。另外,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促成成功的教与学的双边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每次上课前要求一两个值日生做一个简单的“daily report”值日生可以讲述生活中的趣事或者是笑话,以此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采取实物讲解法,即在模具实训场,针对各种模具或数控加工机床,由学生用英语讲解其构造、工作过程和操作过程。教师还可以用小组讨论、演讲、谜语竞猜、英语笑话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考评方法改革

考试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它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传统的考试是单纯采取笔试的方式。通过一张试卷的卷面成绩,就来评价一个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优劣,显然是不合理的。能力本位教育模式下的考试手段应该是多种方式的综合,以准确考察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在参考的职业英语测试体系中,教师要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适量地加入实景再现的测试内容或手段。考评成绩=平时成绩+口语成绩+笔试成绩。平时成绩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率、课堂表现以及完成作业的情况;口语主要考核学生在实际生活、情景模拟现场和专业场所学生的反应能力、语言表达准确度以及表形能力。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自编情景进行对话表演,例如日常生活中,医院、商场、车站、图书馆所发生的情景对话。比如制冷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场景:一次贸易展览会上,客户向冰箱的销售商咨询冰箱的情况。考核题目提前告知学生,学生有时间做准备。这样就可以实现考学结合,以考促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以所学的英语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师资队伍优化组合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学院应注重对在职教师的培养。作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师想要更好地驾驭这门课程,不仅要具备英语专业知识,而且应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信念素质,即具有“技能+专业”的“双师型”素质特点。学院可以组织教师到相关企业去顶岗培训,熟悉相关岗位技能,了解相关的工作流程及操作程序。为了保证不同专业中英语教学师资队伍的相对稳定,学院应将英语教师划分到不同的专业中去。这样有利于英语教师学习、钻研该专业知识,了解该专业发展的最新信息和人才市场的需要,参与该专业英语教材的建设,探索出结合专业的英语教学模式。

四、小结

运用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来改革高职英语教学教学模式,应该针对社会需求调整教学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主旨”作为指导思想,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高职英语教材和教学方法、考评方法都要做相应的改革,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效果。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要以“双师型”素质为发展方向,不断地加强语言知识学习,提升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能力本位课程教学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新时期高职英语教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早春.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大众科技,2006,(7).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能力本位;培养目标

注明:本文章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2012D033)的阶段性成果。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困境,在教学中讲究学科的体系性和逻辑性,求全求多,空洞说教,这种脱离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脱离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的教学,因缺乏针对性而减弱其实效性。能力本位教育作为与知识本位教育相对应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种教育教学形式,其课程模式能否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存在争议,但是,能力本位教育所具有的超越学科本位的特质,强调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以及课程开发的方式方法,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探索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能力本位教育有机结合的切入点,以适应高职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增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能力本位培养目标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载体和实践表达形式。高职院校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为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或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这既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实现自身特点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即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贡献率。

要提高对人才培养的贡献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填补两个“空白地带”,所谓的“空白地带”是指没有形成主体对客体的需求和客体对主体的满足。把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客体来看的话,它需要满足学校和学生两个主体的需要。

首先,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服务。从本质上来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教学体系中有着基础性地位和导向性作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格教育、品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等不仅是能力构成的重要要素,而且是影响能力现实表现的重要要素。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在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高职教学体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有教育力量的教育活动。这也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与基本职能,也是能力本位培养目标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之一。

其次,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坚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重要价值原则,以人为本理念与层次性教育相契合,将面向职业生活,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结合点,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与职业工作进行匹配,加强职业道德、职业法规、职业认同、敬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为学生职业胜任能力、职业发展能力而服务,这既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的体现,也是能力本位培养目标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

二、能力本位课程观有利于激活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目标的能力之维

能力本位课程观认为知识是可以落实能力的,将能力概念突出并作为教学中的一项任务和目的,在教学中以能力为核心,确定培养目标;以能力指标为依据,进行课程开发;以能力目标为关键,组织教学过程。根据戴士弘教授的观点,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特点就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没有能力目标的课程就不是职业教育课程。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基础课程,根据课程的任务和职业指向不同,都应该设计课程的能力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程目标的设定是通过一定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方法的应用,达到“提高人们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1]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活动,都要符合这个根本目的”[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能力指向虽然明确,但是它是静态的目标、方向性目标,未被激活的目标,甚至相对于被视为“硬目标”的认知领域而言,能力目标在传统上被视为“软目标”。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被教师们具体化,如何被学生所熟知和实践,成为学生学的目标,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问题。能力本位课程观对能力目标的关注,以及知识、能力、素质人才培养的结构体系的确立,给予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以启示。

其一,是从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能力目标的相互关系中界定能力目标,以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中能力目标的重要功能。

知识目标:正确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论逻辑体系;

能力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形成思考问题的方向和路径,增强学生对具体问题或社会现象的理解力、解释力,以及对事物发展的前瞻性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能力,即内在的思想能力和外在的行为能力。

素质目标:通过知识积淀、行为能力的养成,内化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促进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理论素质和其他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这个目标体系中,知识目标是基础,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素质目标是方向,是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的形成与积淀。能力目标是核心,能力是知识的内化和素质诉诸于实践的外显。知识、能力、素质三者间既相互区别,相互独立,又相互包涵、相互渗透、相互转换。

其二,是从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能力相互关系中界定能力目标,以确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整体养成中的重要作用。

姜大源教授认为职业能力有三个主要要素,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强调掌握技能、掌握知识;方法能力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强调学会学习、学会工作;社会能力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强调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一般合称为“关键能力”。 在国际上,虽然各国学者对关键能力的具体表述略有不同,但关键能力是指对劳动者从事任何一种职业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基本能力[3]。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学生思想理论教育,更重视对学生方法训练,特别是的实践方法、矛盾方法和联系群众方法等,贯穿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始终。同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策略性知识关注学生内隐的心智活动过程,重视学法指导。学习过程中需要运用观察、分析、判断、归纳等方法理解政治概念、分析政治原理;需要通过对比、联想、综合、讨论、辩论等方式保持、提取信息,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需要练习、测试、活动、实践等步骤完成学习任务等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本身所具有的方法论知识和学习中的策略性知识在学生的关键能力形成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基础性作用。

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品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等是职业能力规范形成的基础。思想政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的形成,为职业行为规范的养成起促进作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接受社会规范,形成社会品德,认同社会价值观,提高社会认知水平,是“社会能力”的核心内容。

三、能力本位教育观的精神实质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内容

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的本质”理论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逻辑起点”。思想政治教学要为人的全面发展而服务是其时代主题。思想政治教学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价值意义,着重在于人的主体意识的培养,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主体对自身的能力、价值有一种直觉意识,认识到自己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有独立的人格。自我意识的确立,是人之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依据。

主体意识的核心是人的生存意义与自身价值认同的自我赋予性和确证性。对高职学生而言,主体意识的确立面临一定困难。低端学历的层次、未来工作的“蓝领”特征等为高职学生贴上了标签,加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思想,使高职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感受到受社会尊重程度不高。面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尊,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确立自身的主体性这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难点,哲学和社会学的能力观的精神实质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内容,虽然哲学和社会学的“能力本位”与职业教育界所耳熟能详的“能力本位”从内涵上有所区别,内容更加宽泛,但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观与哲学和社会学的能力观在逻辑上是一致的。”[4]都以“能力观”为核心。“能力本位”的文化意蕴为解决学生主体性这一重难点问题提供了思考方向。

首先,能力本位观具有人格教育的意义。它要求塑造“能力型人格”,每个人要求个体积极自觉地挖掘其潜力,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其能力,把充分正确发挥其能力作为自己人生价值追求的主导目标;要凭其能力改变自己不满意的处境,凭其能力为社会工作,凭其能力实现其人生价值。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倡导“能力型人格”,将会有利于引导学生在主观上的自我认同,形成积极乐观、努力进取的人格。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才观、成才观。

其次,能力本位观具有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它反对以“官本位”、“关系本位”、“金钱本位”为主导的价值观,提倡以能力充分发挥为核心的当代价值观,确立靠能力立足的观念,由注重非能力因素转向注重能力因素。“能力本位”的价值和意向,表达了现代社会对个人能力和个人发展的重视,对于许多来源于农村家庭并且被高考分流没能进入本科院校学习的高职学生而言,能力本位的文化理念让学生对未来发展的机遇充满积极的期待,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2] 陈万柏,万美容,李东升.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新编[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71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范文第3篇

一、美国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模式分析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Competence Based Vocational Education,缩写为CBVE)的核心是CBE(即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的缩写)理论,译为中文即“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或“能力本位教育”。概括地说,CBE理论是以能力为基础,强调能力培养、能力训练的教育教学思想体系。以CBE为核心的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是一种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的,以实际能力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它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员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

美国的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大致包括如下五个组成部分:(1)市场调查分析,即学校在开设新专业或对旧专业进行调整之前要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决定要设立的专业和课程。(2)能力图表的确定。能力图表,即DACUM图表,DACUM是Develop a Curriculum的缩写,意为“教育计划开发”,是一种分析和确定某种职业所需能力的方法。某职业的能力图表由该项职业的行家组成开发委员会集中讨论分析所提出专业所需的能力,表明了从事该职业所要求的各种综合能力以及相应的专项技能。(3)学习包的开发。学习包是根据能力图表上所列的各项技能开发出的指导学生掌握此项技能的学习材料,包括课本、相关文章、操作手册、技能音像、计算机辅导、教学软件及其他参考资料等。学习包开发主要由开发专家、现场专家(具有实践经验的第一线专家)和教师合作进行,通过学习包工作程序分析、技能组合分析、专业学习进度开发和学习包内容填充等步骤,完成学习包的开发,形成模块化的课程设计。(4)教学实施,即对模块化的学习包付诸实施的过程,包括熟悉学校环境专业环境、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成绩评定等一系列过程。(5)教学管理。尽管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提倡以个体化学习为主,但系统的、有计划的教学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

美国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能力为教学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教育基础。美国能力教育模式根据能力观确定能力标准,将能力标准转换为课程,以职业能力作为教育目标和评估标准的基础;以通过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以职业能力图表所列的各项能力从易到难来安排教学。这种以能力而不是以学科或学术知识体系为教学基础的职教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来制定教学计划的做法,有利于专业技能的培养。

第二,强调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美国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理论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管理者,负责按照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的各项专业能力开发模块式的学习套件,建立学习信息资源室;学生要按照学习指南的要求并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学习计划,采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先进行自我评价,认为达到要求时再由教师进行考核、评定。这就确立了以能力标准为参照,评价学生多项能力的标准参照评价模式。

第三,教学形成灵活多样。这种职业教育模式强调企业的需求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按照企业和职业上的不同要求,可以用职业能力分析的方法来开发各种长短不一的课程。可以随时招收各种程度不同的学生,学生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来决定学习的方式和时间,如全日或半日学习,个人或小组学习,听课或自学等。学生毕业时间也不要求整齐划一。

二、关于美国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借鉴作用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孕育着一种崭新的教育评价尺度和配置人力资源的重要原则,它不同于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职教价值观,它为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提供了新的思想动力,它的基本思想、它对能力的强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借鉴美国的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模式:

第一,必须把能力本位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我国职业教育原有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传统的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基础之上的,形成了所谓的“学科本位”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技术化、专业化的劳动者和人才的要求。我们应该吸取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理论的精髓,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建立能力本位的教学体系。

第二,必须吸取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模块化的课程设计思想。模块化课程教学有利于调整和实施教学计划,合理配置教材开发资源,推行多元整合型课程,落实终身教育思想,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课程模块化是课程改革的一种手段,被多种课程模式所使用。我国职业教育应引进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双元制核心阶梯课程、MES技能组合课程等模块化的教学模式。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范文第4篇

文章阐释了胜任力本位教育的相关概念、内涵、实施过程及在护理本科教育中的应用状况,分析国内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对策,旨在深化对胜任力本位教育的认识,促进此模式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推动护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1相关概念和内涵

1.1 胜任力、核心胜任力及护理核心胜任力

1973年哈佛大学McClelland[5]教授指出胜任力是与工作绩效相关的知识、技术、能力或动机,主张用胜任力评估代替传统绩效测试,开创了胜任力研究的新时代。至此,西方国家掀起“胜任力运动”(Competency Movement)革命,90年代后“胜任力”概念引入我国并逐渐成为各领域研究热点。

胜任力(Competency)又译为胜任特征、能力、素质等,吴瑛[4]详细阐释了几者的关系,认为胜任力能更好表达competency的内涵和外延。胜任力概念基于不同领域而不同,但具备共同特征[4]:与工作绩效和岗位任务相关,包含动机、个性、态度、价值观、技能、知识等内涵,据此能区分优秀和一般员工。

核心胜任力(Core competency)是某专业从业人员必备的胜任力,代表本专业最核心特点和要求,具有普遍性、可迁移性、工具性的特点[4]。

护理核心胜任力(Nursing core competency)是新入职者成为一名优秀护士必备的最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是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发展和有效工作的基础[4],是护理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护理专业整体胜任力可持续发展的能量源泉[6]。

1.2 胜任力本位教育和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

胜任力本位教育(CBE)是伴随对胜任力认识深化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模式,可理解为“基于胜任力的教育”、“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将CBE理念用于护理专业即形成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 nursing education,CBNE),因其主要针对基础护理教育关注的核心胜任力的培养,所以又称为护理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吴瑛指出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以护理核心胜任力为基础、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整体化护理教育理念和模式[4]。

2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的实施过程

实施CBNE的基本步骤[7]包括: (1)核心胜任力的界定(2)设计胜任力本位课程和教学模式(3)胜任力的评价。

2.1 核心胜任力的界定

由于各国国情和护理发展水平不同,尚未形成国际统一的护理核心胜任力标准。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于1986年制定了“护理专业高等教育标准”,经过反复修订确定批判性思维、评估、沟通、技术操作和临床决策是护理本科生的应具备的核心胜任力[8] 。国外学者研究确定了8项护士核心胜任力:评估和干预、沟通、批判性思维、人际交往、管理、领导、教学和知识综合能力[9],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吴瑛[10]等研究确定北京地区护士所需6个维度的核心胜任力:专业建设与发展、临床护理、支持和人际沟通、医学和护理知识应用、良好的个人特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2 设计胜任力本位课程和教学模式

用CBNE理念指导课程研究即形成护理胜任力本位课程。美国科罗拉多护理学院应用Lenburg[9]的C0PA模型(Competency Outcomes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odel)研发的胜任力本位课程,被认为是系统的、全面的、富有潜力的教育体系[11]。吴瑛[4]认为在课程和教学设计上应遵循经验原则、有用原则、反思原则、举一反三原则、及时反馈和灵活原则。

2.2.1 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设定

设计胜任力本位课程首先需将界定的核心胜任力转变成专业培养目标,继而指导课程目标和具体教学目标的编制。核心胜任力课程目标书写形式一般为:“本课程结束之后,学习者应达到……”;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1)目标要以学习者为中心(2)语言表达简洁、精确、具可测量性(3)目标要与所界定的核心胜任力标准相一致[7]。

2.2.2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探索

在课程教材基础上结合具体岗位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12],专业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和教学大纲的编写要突出护理、实用和循证特色,教学方法选择上既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也要使用适用于胜任力培养新教学方法[4]。护理学者们探索了如互动学习、合作教学、个案教学、实践反思教学[13],模拟情景角色扮演、任务驱动、体验式教学、问题-讨论-指导式教学[12],高仿真情景模拟教学[14],项目驱动教学法[15],等教学方法用于胜任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

2.3 胜任力的评价

关于胜任力的评价,COPA模型归纳了两种评估体系:胜任力表现评估体系 (CPAs, competency performance assessments) 和胜任力表现测验体系(CPEs, competency performance examinations),前者用于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后者用于评价临床教学效果[9]。国外学者认为基于胜任力的医学教育(Competency-based medical education,CBME)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多层面的评价和反馈体系,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考核学生成绩、能力的差异,而是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胜任力的培养;评价是持续和发展的过程,可同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多种评价方法,其中尤其强调建立评价标准、在真实性临床任务场景中评价、应用档案袋评价方法等的重要性[16-17]。

3胜任力本位教育在国内护理本科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3.1 应用现状

首都医科大护理学院于2005年开展了CBE研究,并在国内首次采用了此种教育模式进行课程改革[4] [7][10];第二军医大护理学院从教育系统观、整体护理观以及护理程序角度研究和构建了“蛛网式”整体胜任力标准框架模型[6],用于指导该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实施“以核心胜任力目标为本位,构建 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护理本科实验教学改革[18],其他护理学院教育学者[12-15]也先后应用CBE进行护理课程教学改革。

3.2 存在问题

3.2.1 理论研究处于发展阶段

业内对CBNE的相关概念、内涵和实施未达成共识,如对Core-competency翻译术语是核心胜任力还是核心能力尚未统一,对核心胜任力的界定尚无统一标准,少有关于CBNE课程开发的深入研究等,理论研究处于发展阶段,待进一步深入。

3.2.2 实践研究和应用处于探索阶段

碍于传统知识本位教育影响,CBNE的实践和应用多局限于教学方法改进[15],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及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应用等方面改革涉及很少,特别是尚未建立系统、科学的CBNE评价体系,仅提到在传统考核方法上,还可采用包括档案袋评价和真实性评价方法在内的多元评价[4]。

档案袋评价作为CBE评价体系的一种工具,为医学生胜任力培养提供了记录和依据[16]。真实性评价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提出的,既是评价方法又是评价理念[19]。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个真实性的任务,考察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能力、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20]。它是针对学生的高级思维、反思、探究、信息搜集、互动协作和创造性思维等综合能力的考核,同时评价任务也是学习任务,实现了“教与评”更好的耦合[21]。真实性评价运用于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未来工作所需的各项能力[22]。档案袋和真实性评价用于CBNE课程的考核评价,国内尚无相关深入报道。

3.3 探讨解决对策

以核心胜任力为基础,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是与我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改革思想和方针相一致的,符合我国护理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模式[4]。各护理院校要进一步重视对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的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以理论创新推动护理教育教学改革,以教学实践深化理论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各护理院校要充分考虑我国护理专业发展和护理教育特点,加强业内沟通交流和合作,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发展该模式。同时,国家卫生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宏观引导和调控,如适时规范定义、统一思想、给予政策性支持、采取措施进行CBE师资培训等以推动该模式的应用推广,最终促进护理本科生核心胜任力的培养,使其成为为21世纪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护理教育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

[2]Anonymous. Innov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 a call to reform[J] . Nursing education perspectives 2004, 25(1):47~49.

[3]Pardue Karen T, Tagliareni M Elaine, Valiga Terry, Davison-Price Molly,Orehowsky Susan;Task Grouop on Innov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 Substantive innov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 : shifting the emphasis from content coverage to student learning [J] . Nursing education perspectives,2005 , 26 (1) : 55 ~57.

[4]吴瑛.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概念及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09,6(10):435~439.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教师 专业发展 管理学 讨论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新衍生的一种教育学科,在上个世纪逐渐从普通中等教育模式中分离出来。强调以能力为教育本位,以培养学生完备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为主,培养方案中就业针对性比较突出。同时,中职学校的主要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师资力量,在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管理学理论也逐渐被广泛应用。通过管理学理论的介入,更好地实现师资力量的合理配置,更加有效率地进行教学活动,是进行教师专业化培养的终极目的。充分发挥管理学理论在教师专业化培养中作用,用理论指导实践,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化培训的一个质的飞跃。

一、现代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现代中等职业教育从发展之初到现在初具规模,总体上可以表现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以知识本位为核心、以能力本位为核心和以人格本位为核心。

就知识本位阶段而言,自上个世纪初开始,现代中等职业教育刚刚从普通的教育制度分化出来。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还没有得到改变,中等职业教育受普通教育理论的影响和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大体上还以传授知识为主,知识理论性教育往往大于动手实践性教育。

就能力本位阶段而言,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主要面向企业面向市场。随着人才竞争市场的不断火爆,以培养能力为主的现代中等职业教育逐渐分化成两个方面,一是以培养与任务有关的职业能力,二是培养与发展有关的职业能力。这种培养方式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对口,很大地提高了人才资源的利用率。

就现代人格本位阶段而言,这里强调的人格本位是指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还要对其终身发展负责。在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改善思想价值观的基础上,渗透相关的职业技能,是新型实践性人才的重要培养方式之一。

二、现代职业教育对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要求

1.具有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理念。“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理念是人格本位核心阶段的重要内容。现代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人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技能能力,还要注重其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不仅要注重现在的适应能力,还要注重其将来的发展能力。

2.具有多层次复合式的知识基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榜样模范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掌握多个层次的知识,拥有较为复杂的知识体系,不致给学生错误的引导。同时,现代职业教育专业化发展趋势还要求教师在进行一个明确的项目任务时,应该实现知识的拓展和联想。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要有更加宽泛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一定的网络和多媒体知识;与企业职业素养有关的其他技能等。

3.具有充满人文关怀的专业教学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学习情况。深入剖析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每个学生所适合的专业。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和现实社会的联系,使得学生更加明白所学知识的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激发其学习的动力,使其为追求更高的职业目标而不断奋斗。

三、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化管理性改革的建设性意见

1.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自身素养。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不仅应该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技能,更应该具有相关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推广科学技术的能力,另外,针对现代市场需求,相关市场经济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也是必要的。

2.通过制度促进管理学理论的应用。学校应该定时考察教师工作质量,帮助确定教师发展的目标并帮助教师实现其目标,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模式。同时,加强改革评价模式,建立健全相关的教学评价机制,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压力感,最终转换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最终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总之,教师是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教师们的基础力量。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化管理性改革任重道远,需要我们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邢克超.师资培养的职业化[J].比较教育研究,1998(1)

[2]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3]石鸥.在“理论脱离实践”的背后──关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反思[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3)

[4]陈时见.走向创新教育:国际视野下的反思与建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