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化设计规范

绿化设计规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化设计规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化设计规范

绿化设计规范范文第1篇

[摘要]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扩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日益加深,作为一名设计人员,如何设计出即能替住户考虑,做到既方便出行,又能兼顾美观绿化同时保证进出安全的城市封闭式小区道路,本文作者从事道路工作设计多年,从道路设计实例中出发,试探讨设计封闭式园区的一般方法和可能涉及到的问题。

[关键词] 封闭园区 道路设计 设计方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日益加深,从单纯的满足居住即可到对居住环境周边的绿化、景观、交通都有严格要求的今天,如何设计出即能替住户考虑,做到既方便出行,又能兼顾美观绿化同时保证进出安全的城市封闭式小区道路,已经成为了很多道路设计人员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了,本人从事道路设计工作10余年,对各种样式的封闭式园区道路从实际设计中发现不少共通点,现就以某地封闭式小区的道路设计为例,试探讨设计封闭式园区的一般方法和可能涉及到的问题。

一、设计的基本标准:

设计原则是设计的基本,任何一个优秀的设计都离不开对设计原则的理解和严格执行,本工程在设计之初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地理条件、不同功能的用地分布等因素,综合制定项目总的设计原则。坚持规划、控制、建设、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具体设计原则体现在:

1、设计应严格执行规范及有关标准,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道路的类别、等级、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路面控制标高等进行设计,做到实用、经济、美观。

2、道路通行能力要适应远期交通量的需求,根据城市道路规划和远期交通量分析预测分期建成。

3、严格按照道路等级、设计年限、交通流量确定路面宽度和路面结构。根据道路的交通组成特性,合理选用横断面形式。为减轻噪音、废气、汽车震动等交通危害,要考虑足够的绿化用地及其它措施,尽量减少现有公园、绿地、管线及房屋的动迁。

4、合理进行交通组织,保证道路运行的机动性、灵活性,提高通行能力,努力降低运输费用。

5、设计要根据交通工程要求,处理好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以减少车辆驾驶员行驶的错误判断。综合考虑平面交叉口的渠化、交通管理,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设计的参考规范:

设计规范对于一个工程的来说是重中之重,只有满足国家要求的法律法规并且严格执行的设计才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对于设计中可能出现与规范相悖的情况,宁可修改方案也切不可将错就错,以免铸成大错,对于道路设计而言,需要遵照的规范主要有以下几个: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

另外在设计时应对项目所在地的总体规划及专业规划有一定的认识,在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资料和有关文件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设计规范执行设计。

三、设计标准:

由于封闭式园区的道路等级普遍不高,所以在设计时应参照Ⅱ级城市支路下限的标准进行设计,即路面设计标准轴载为BZZ-100,计算行车速度一般取20公里/小时,在道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标准应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控制要求。其设计年限参照为:(1)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15年;(2)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时15年,在充分考虑地震等自然因素后,设计设防烈度按7度设防,即可满足一般地区的要求。

四、设计方案:

本项目道路工程设计主体为小区内园区道路。

小区内园区道路存在两种断面形式:7m路和6m路。道路总长度6.0km,回车场8处,道路总面积3.8725万km2。

1、道路工程方案

(1)在平面线布设上,道路平面线型应该严格执行规划设计,按规划要求做到轴线点布设导线以确定道路中心线的走向。

(2)在道路竖向控制上,应综合考虑园区规划建控制,兼顾道路两侧建筑物的散水、出入口处高程、相接道路高程等相关因素进行纵断的设计。

(3)在横断面布设上,由于园区道路的特殊性,一般均采用一块板型式。车行道部分采用1.5%双向抛物线路拱横坡。

(4)在道路路面结构采用上,行车道结构根据不同等级交通功能,应该采用不同结构厚度;

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到行动不便者,例如残疾人、老人及儿童,要充分考虑他们安全使用城市道路的要求,所以在道路设计中应注意在各条道路相交路口和街坊路口均采用无障碍坡道,在各出入口铺设提示盲道,以方便残疾人通行,构成全线无障碍。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指引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

2、路面结构方案

道路路面是在路基上用不同强度材料组成的层状结构物,是道路规划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路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与使用要求,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便于养护的原则,结合本地区条件和实践经验,对路面进行综合设计,以达到技术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目的。

现行城市道路路面选用的材质有普通沥青路面、水泥路面及减噪路面等,从建设投资、养护维修和路面质量、环境污染等各方面综合考虑,沥青路面投资费用较低,平稳性、抗变形能力、防水防滑等质量性能好、对环境污染较少。因此本项目决定选择沥青为路面铺设材质。

在根据以上比较分析,最终确定道路路面结构形式如下:

机动车道结构形式为:

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洒透层沥青(0.9升/平方米)/20cm水泥稳定砂砾(厂拌,水泥重量比5%)/20cm级配砂砾(粒径≤5.3cm)/碾压路床(重型击实压实度≥93%)。

车行道边石采用18×25×99cm机制磨光花岗岩边石。

3、道路绿化方案

绿化设计规范范文第2篇

2、法规和管理制度配套、齐全,执法严格有效,无非法侵占绿地、破环绿化成果的严重事件。

3、完成了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修编),并严格实施,各类绿地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科学合理的绿地系统;建立实施城市绿线管制制度。

4、公共绿地布局合理,服务半径达到500米(1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的要求;城市绿化覆盖率40%、建成区绿地率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平方米以上。

5、注重县城风貌的保护,突出文化和民族特色,保护历史文化措施有力,文物古迹及其所处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户外广告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完善,效果明显。

6、道路绿化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100%和80%以上,县城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

7、至少有两座公园符合《公园设计规范》要求,面积在3公顷以上,公园绿地率70%以上,植物配置合理,富有特色,规划建设管理具有较高水平。

8、县城各单位重视庭院绿化美化,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各占60%以上;主干道沿街单位90%以上实施拆墙透绿。

9、认真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实施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于85%,尽责率在80%以上;组织开展了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群众性绿化活动。

10、广场建设要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率达到60%以上,建筑小品、雕塑特色突出,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充分展示历史文化风貌,立体绿化效果明显。

11、县城生态环境良好,山体、水系及周边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形成城郊一体的优良环境;按照城市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

12、县城环境综合治理效果明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65%以上,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240天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

绿化设计规范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结构设计; 岭南文化特色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building is like a statue beautiful works of art, nice architecture is the beautiful design the building stylist and structure design is the result of the close cooperation with each other. But want to distinguish with the emphasis of the specific, some are emphatically art, beautiful requirements, on some use function, production process and so on. In short, the architect's design can be beautiful building modelling, perfect use function and structure design organically, and not simply strange pursuit. Architecture design key is can't leave the design of concrete object.

Keywords: structure design; Lingnan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广州市白云新城新市街萧岗村地段,由四组建筑物组成,第一组为综合办公楼(展览厅),层数为四~五层,层高6.0米,主要柱距为8M×10.5M,9M×10.5M。第二组为综合办公楼(报告厅),层数为二~四层,层高6.2米,局部设一层地下室,层高6.0米,主要柱距为8M×10.5M,9M×9M。第三组为贵宾接待室,层数为二层,层高6.0米,局部设一层地下室,层高6.0米,主要柱距为8M×10.5M。第四组为画室,层数为三层,层高6.0米,局部设一层地下室,层高6.0米,主要柱距为8M×10.5M。根据建筑布局,主体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局部跨度较大处(跨度15M)采用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支承井字梁结构,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梁高,增加净空。

图1平面图

2 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140-2004)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4)

3结构设计方案

3.1风荷载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本工程50年一遇基本风压为0.5 KN/m2。

3.2抗震设防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3.3荷载取值

本工程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取值,行政、办公活载标准值为2.0 KN/m2,展览厅活荷载标准值为3.5KN/m2,普通阅览室、画室活荷载标准值为2.0 KN/m2,会议室活载标准值为3.0 KN/m2,档案库活载标准值为5.0 KN/m2,地下室停车库活载标准值为4.0 KN/m2,绿化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3.5 KN/m2。

3.4基础设计

拟根据本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未出)进行设计。本工程单柱最大轴力标准值估算为5000KN,基础形式视地质勘察资料而定,现暂定采用桩基础,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200KN,桩型拟采用静压式直径400的PHC预应力混凝土管桩(C80混凝土),桩长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确定。

3.5墙体材料

为减轻荷重,节约造价,同时满足环保要求,所有墙体均采用容重1400Kg/m3的轻质砌块。

3.6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的要求

桩基础施工应按照设计规定的沉桩设备进行沉桩。钢结构的施工单位应具备钢结构加工、安装专项资质,并且具备加工本工程钢结构的设备。预应力构件的施工单位应具备预应力结构施工的专项资质和相应的设备。

4 展现中国艺术精神及岭南文化的特点

4.1广州白云新城的城市空间中所扮演的角色

本项目位于广东新体育馆,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在建)以北,南临广州汽车集团展览中心,北靠广州市档案馆,东与白云山相望。是集园林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标志性建筑。是艺术家进行艺术研究和创作的基地。是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欣赏的艺术殿堂。也将提升白云新城区域的文化艺术氛围,为广州市城市建设添异彩。

图2主出入口透视图

4.2展现中国的艺术精神及岭南文化特色

中国山水画很好的体现出中国艺术精神。中国山水画: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现实中无限丰富的景象、强烈的形象感染力,激起设计的激情,于是在规划设计中本案把形态作为象征的西方建筑特点与东亚建筑的亲和园林小品相互协调,把建筑布置在大自然中,使人无法分辨哪个是自然。本工程所创造的艺术灵境,不同于一般的建筑空间,而是通过延续连绵的曲线空间形成富有生气,新鲜而活泼,有诗一般的韵味的,令使用者神往无穷。展示厅设计沿袭了古典广东城市意向的拼贴特征,内部空间采用半围合曲线强调展示路线,增加活泼的气氛。

图3展示厅

展示区与创作区由空灵的水院,沧桑的古树的内庭院相互隔开,用飞舞的长廊等浪漫元素组成的具有岭南特色的廊道空间联系,功能上虽然完全分隔,但建筑意境中却留有联系,将展示的“流动空间”与创作的“静谧空间”融为一体。画室设计承袭了岭南特色的骑楼空间,每层错落,独立成室,取南北日照,采光充足并且开间宽敞,并且运用了休息和工作并存的设计思想,设计了带夹层休息室及资料室,方便使用。

图4夜鸟瞰图

5 结语

绿化设计规范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城市居住区 规划设计

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城市居住区向下按规模又划分为居住小区(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与居住组团(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

一、 城市居住区用地组成及建筑分类

1)用地组成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它用地两类。居住用地按功能可分为住宅用地、为本区居民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也称公建用地)、公共绿地以及把上述三项用地联成一体的道路用地等四项用地;其它用地则指在居住区的道路用地(如独立组团的小区路,独立小区的居住区级道路或城市道路、居住区的城市干道)或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在居住区规划用地范围内安排的非为居住区配建的公建用地或与居住区功能无直接关系的各类建筑和设施用地,以及保留的单位和自然村及不可建设等用地。

2)建筑分类

居住区内建筑由居住区自身功能所要求的住宅建筑和为居民生活配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筑两部分组成。在居住区规划用地内的其它建筑的设置,则应符合无污染不扰民的要求。

二、 四项用地应相辅相成、统一规划

构成居住区用地的四项用地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一比例关系的合理性以及每一居民平均占有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数量(人均用地水平),是衡量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和经济的重要标志,必须在规划设计文件中反映出来。而此四项用地所占比例的平衡控制指标,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中表3.0.2规定。

1)住宅用地

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间距、绿地、层数与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空间环境和不同使用者的需要等因素确定,并且宜安排一定比例的老年人居住建筑。住宅间距是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最重要因素,其分正面间距和侧面问距两个方面。凡泛称的住宅间距,是指正面间距,它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

2)公建用地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它八类设施。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配建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主要反映在配建的项目和面积指标两个方面。

3)道路用地

居住区要为居民提供方便、安全、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道路规划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居民出行方便和安全。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不宜小于20m)、小区路(6m-9m)、组团路(3m-5m)和宅间小路(不宜小于2.5m)四级。各级道路的宽度,主要根据交通方式、交通工具、交通量及市政管线的敷设要求而定,对于重要地段,还要考虑环境及景观的要求做局部调整。

4)绿化用地

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其中包括了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四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总面积的比率即绿地率,是衡量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居住区内绿化用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不少于0.5m2/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m2/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1.5m2/人,并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三、 城市居住区规划中各专项设计及综合指标

1)竖向设计

竖向规划设计应综合利用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因坡就势合理布局道路、建筑、绿地,及顺畅地排除地面水,而不能把竖向规划当作是平整土地、改造地形的简单过程。居住区的竖向规划,应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和地面排水规划等内容。良好的竖向规划设计方案,必须建立在对现状周密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

2)管线综合

居住区内应设置给水、污水、雨水和电力管线,在采用集中供热居住区内还应设置供热管线,同时还应考虑燃气、通讯、电视公用天线、闭路电视、智能化等管线的设置或预留埋设位置。管线综合是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管线综合的目的就是在符合各种管线的技术规范前提下,统筹安排好各自的合理空间,解决诸管线之间或与建筑物、道路和绿化之间的矛盾,使之各得其所,并为各管线的设计、施工及管理提供良好条件。

3)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项目应包括必要指标和可选用指标两类,其项目及计量单位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中表11.0.1规定。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如采用的统计口径不准确(如把住宅正常间距内的宅旁绿地计入公共绿地)或计算口径不统一,则不能如实地反映规划水平及其经济合理性,也难核实、审评和比较。为此,各类各项用地范围的划定、面积和相关指标的计算口径必须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第11章有关规定计算。

结语

本文简单介绍了城市居住区的用地组成及建筑分类,并阐述了居住区规划设计中需注意的各专项设计及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居住区规划设计目的就是要求将住宅、公建、道路和绿地等,通过不同的规划手法和处理方式,将其统一地组织、安排、落实到规划范围内的恰当位置,使居住区成为有机整体。各专项设计及综合指标则在居住区规 划设计中起到约束规范作用,而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更是从量的方面衡量和评价规划质量和综合效益的重要依据,保证居住区生活质量良好环保健康。

主要参考文献

1. GB 50180-93(2002年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绿化设计规范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土地利用; 居住区; 规划设计; 设计思路;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居住区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建设部门对土地容积的要求往往会和居住区的环境质量要求产生矛盾,设计师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在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地利用土地,同时在建筑容积率及密度确定的条件下,利用架空层绿化等有效的建筑处理手法,尽量营造优良的生活居住环境。以下就此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居住区规划的设计思路论述

1、空间布置要以人为本。

住宅空间布局的合理化、科学化应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一般应做到30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居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交通、景观绿化等功能上也要围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而不能盲目追求高档次。《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居住区的道路应该“使内外联系通而不畅”。其实,“建筑没有街道便不能存在,它们互相确定对方的地位,为对方服务。”交通道路应该合理分流,居住区道路系统应该分级明显、架构清楚,要与城市公共系统有机地衔接。有可能的话,可以设计地下通道,将机动车通道和停车场都设在地下,从而有利于优化环境,节约用地,减少对居住的影响。

2、配套设施要经济实用。

目前的住宅大多数以居住区形式为主,而且《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居住区应配备一套完整的公共基础设施且比重为18%~22%,这样的小区实际上成了一个缩小的城市,几乎涵盖了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大量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和低效率利用,而对于居民来说,实际上承担了一份额外成本。其实,在规划设计中应该尽量避免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能够有效利用附近的资源。居住区规划应该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3、景观设计要融洽和谐。

我国的住宅区设计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事实上也证明它是一种比较适合城市规划的模式。但是,每个城市都应有其独到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建筑形式,在小区建设中要形成自己的居住风格。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注意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中保持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居住区整体景观的和谐与否,要看建筑的风格与周围景观的风格是否统一在整体景观构思之下。若随心所欲地将中国式园林与西洋式建筑无序地并置,将会造成整体风格上的杂乱,是很不可取的。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要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人工为辅,要以借景为主,建景为辅,着力创造能优化人群身心素质、富有地方特色和丰富多彩的居住环境,从而提高城市总体景观的品质。

4、绿化规划要简单自然。

居住区环境不仅成为整个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直接关系到居住区的整体水平及质量,而居住区环境中,绿地景观环境又是居住者对居住区外环境的第一认识。其实,居住区不仅仅要强调绿化率,而且绿化率也应该适可而止。居住区的绿化要巧于借景,以自然为主,人工为辅,合理利用其自然资源来形成小区的生态环境。

5、土地综合利用要体现效率和价值。

当前国家的土地利用情况非常紧张,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下,土地的价值直接和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充分挖掘土地的利用潜力,全面分析确定合理的容积率和建筑高度等规划指标,避免资源的浪费,充分地利用了土地也就同时相应减轻了居住者为居住而付出的代价。

二、居住小区绿化环境设计具体方法分析研究

1、居住小区绿地规划设计思路。

第一种是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联合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实施规划方案。根据此规范,一个居住小区按面积不同分为不同级别,但都必须有一块中心绿地,供区内居民休憩。这种腾出一块大面积地段搞中心。绿地固然使小区居民有一个相当大的绿地,适合老人、孩子等闲暇时间多的人群使用。但中心绿地牺牲了其他地段的绿色空间。第二种是贯穿式绿地,即根据目前人们生活方式变化与城市生活节奏加快的特点,“打碎”集中绿地,增大楼间绿色活动空间。由于人们更趋于忙碌,居住在居住区内时间变少,更希望下楼即可到达绿地内休息、与近邻聊天、交流或带着宠物散散步,而不愿或没时间到相对远些的集中绿地去。因此,能够有较大空间的楼间绿地成为居住区规划设计突出“以人为本”思路的一项“生活方式”定位内容。

2、城市居住小区环境设计理念。

住宅外形构成的灵活化。住宅中的组团由以往的“行列式”变为“半合围式”,这对环境艺术的设计构思比较有利,各种不同的组团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绿化设计,形成独立的个性与特点,从而达到“园中之园”的意境。外部空间环境营造的立体化、复合化。设计师运用“挖、填、堆”等传统的造园手法,力求在竖向上有层次、有变化,并且尽可能地利用地形本身的高差避免环境设计平面化、图纸化。“复合化”则是近几年来很多明星楼盘提出的新概念。多种功能的复合,增加了小区环境视觉上的兴奋点,把旅游与居住两大概念较好地结合起来。植物布置与搭配多元化。在植物的布置与搭配中,除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环境,也在小区内创造出逼真的人工景观,使业主从各个角度都能欣赏到小区的优美环境,有较好的视觉效果。小区配套设施的符号化。利用“建筑符号”是设计学中的常用手段,小区中每一个小品、部件,如小区路标、入口指示牌、果皮箱、座椅、灯具、雕塑等都是极好的宣传载体,采用以一种色彩搭配或相关符号反复在视野中出现来。加强人们的领域感、归宿感,与其它构成要素一起成功地营造外部空间,将现代商业与住宅建筑设计有效地结合,使整个建筑更精致,增加了其观赏性。

三、现代居住区停车位的设计分析研究

1、停车位设计规范要求

在居住区设计规范中,要求停车位数量为住户的10%,且规格为3×6m。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城市水平的提高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家庭轿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固定停车位及停车库根本达不到停车的要求,造成目前许多居住区的道路上都停满了车,给小区的物业管理以及住户出行都带来很大的不便。

2、停车位形式

1)传统停车位。传统停车位为砼、花岗岩等硬质地面形式。优点是停车比较方便;缺点是占地多,地面受太阳辐射反射强度较大,特别是在高温夏季,车内温度可达60~70℃,不能计算绿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