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家访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校 家访 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家访,是联结辅导员与学生家庭最有效的沟通桥梁;家访也是学校探寻与学生家庭建立的强有力的沟通机制;家访更是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神奇催化剂。近年来,各地高校对家访工作越来越重视,家访手段逐步创新,家访效果显著。
一、家访目的和意义
家访可以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辅导员和家长的联系,全面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断推进辅导员工作深入发展,提高辅导员服务基层的意识与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搭建学校家庭沟通桥梁
家访能够让辅导员准确、全面地了解受访学生的成长背景和家庭基本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类,并及时予以解决,从而进一步促进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取得相互支持,达成教育共识,赢得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支持和信任,逐步形成育人合力。
2.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
当今社会不少家长存在不当的教育观念,导致教育偏差,会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性格塑造等方面产生影响。通过上门走访,辅导员能够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通过真切的情感交流,辅导员可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家长的责任感和信任度,为其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3.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感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的职业是重要的、神圣的、光荣的。但现实中诸多因素导致辅导员职业认同感降低、工作效能下降,甚至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在家访过程中,辅导员能够真切了解到学生家庭现状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尤其是特殊学生家庭更能够让辅导员加深对本职工作的思考。
二、家访注意事项
1.制定家访预案
认真选取访问对象,以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问题严重或思想行为偏激、孤儿或单亲家庭学生为访问重点;要全面、深入掌握学生的在校表现,例如担任学生干部情况、日常生活情况等,在家访过程中要让学生家长清晰明了地了解学校和学生的真实情况。
2.听取家长意见
家访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在家访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听取学生家长对学校、辅导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并及时记录;与此同时,也要多了解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发展期望以及学生更深层次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等。
3.总结家访经验
事后不管是家访工作的大忌。走访完学生家庭之后应根据家长的反馈意见及时做好家访记录、总结家访经验,结合原有资料和家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学生进行新的评估分析,以便对学生进行深入教育。
三、家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要不断创新、突破家访方式
家访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人文气氛等等,以便教育过程更有针对性。实地家访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形式,但绝不是唯一形式。因此家访工作中要将实地访、电话访与书有机结合,也通过制作视频、慰问、问卷调查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与沟通;可运用新媒体等多种手段,创新、丰富家访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2.要及时巩固家访成果
家访过后,很多辅导员对学生便不再过问,对家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这是不科学也是不负责任的。艾里克森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个体人格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与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各方面心理发展存在不平衡,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与冲突,内心体验丰富而且细腻,家访极易引发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因自我保护对辅导员产生抵抗情绪。家访过后,辅导员应与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缓解学生的对抗心理,巩固家访效果。
3.要及时有效开展家访培训
家访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访前的准备工作、学校的教育理念等都是辅导员应该掌握了解的内容。因此,访前对辅导员进行相关培训才能有力保障家访工作的顺利开展。
家访,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力结合,相信只要肯坚持、肯努力,抓好家访这条纽带,互相了解,传递信息,就一定能够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荣霏.如何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感[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4).
关键词:高校 家访效果 影响因素
家访工作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言而喻,家访的效果更是重中之重,以往关于家访的研究多集中于家访方式方法的探讨,家访工作如何实施,但是对于家访效果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本文重点探讨了影响家访效果的因素,并为提高家访效果途径提供借鉴。
1、家访的必要性和意义
1.1 了解学生家庭状况
辅导员通过对大学生在学校各方面的观察,只能从表面上掌握他们的学习,生活,交友等情况,但是很多问题产生的根源往往是在家庭中,如父母的教育方式,学生的成长环境等,辅导员只有通过家访工作,深入到学生的家庭之中,感受他们的生活环境,与其父母进行全面的交流,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从而找到一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这些来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
1.2 拉近师生距离
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配置比例基本可以达到1:150,但是教育除了具有群体性特点外,还要求辅导员要针对具体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每个辅导员在工作中面对这么多学生,难免会因工作的繁忙而忽视个别学生,此外,在工作中,大多数辅导员都将关注的重点面向那些学习成绩较好或较差的学生、学生干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障碍学生、违纪学生等,对这些学生的关注固然重要,但是对那些平常表现一般,在各方面并不突出的学生而言,长期得不到辅导员的重视和关注,不仅和辅导员的心灵距离较远,而且对其自身的发展也非常不利,如果辅导员能够通过家访对这些学生进行关注,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关怀和重视,这对于他们自信心的建立、自我意识的提高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1.3 促进家校沟通
通过家访,辅导员走进学生的家庭,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学校的相关政策等向家长反馈,家长通过与辅导员面对面的交流,将学生以往的经历告知辅导员,使双方对学生更加了解,形成良好的家校育人合力,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共同探讨学生的成长问题。
2、家访效果的影响因素
2.1 家访对象的反应
家访对象的反应直接决定了家访能否顺利进行。当辅导员走入学生家庭的那刻,就已经开始涉及到学生的一些隐私信息,如向家长反馈学生不理想的成绩,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等,对此,有些学生及家长对辅导员的家访持排斥态度,这样势必会影响家访的效果,轻则一无所获,重则影响师生的关系,使以后的工作难以开展,达不到理想效果。所以辅导员在家访前需要提前和家长、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辅导员需要提前做些准备工作,如改变家访对象或者做好学生或家长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欣然接受家访的要求。
2.2家访教师的态度
辅导员对家访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家访能否成功实施。如果辅导员重视家访工作,就会在家访之前进行详细的规划,如家访对象的确定,家访路线的研究,家访内容的探讨,家访费用的预算等工作,这样既能提高家访效率,又能使家访节省人力、物力、时间、金钱,并达到良好的效果,但如果辅导员只是被动的出于上级的指示、领导的压力,将家访工作当做一种任务和包袱来完成,那么家访的效果必然要大打折扣。所以要想取得良好的家访效果,辅导员对于家访工作首先要重视,其次是要进行详细而周密的计划。另外,辅导员老师在家访过程中对任何家长都应不管其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家庭差距如何,给予同样的尊重和爱心,使家长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和慰问。
2.3 家访形式的运用
家访形式的运用直接决定了家访效果能否更好的发挥。以往,家访主要是采用家长会或者实地家访的形式进行,而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家访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另外,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多,辅导员数量少,辅导员逐个上门家访已不现实。所以辅导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将个人家访与集体家访相结合,入户走访与集中座谈相结合,专访与顺访相结合,实地走访与书、电话访、短、QQ群访、飞、网络视频访、MSN访、E-mail访、家长论坛访、微博访等相结合的形式开展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
3、提高家访效果的途径
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高校、辅导员、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才能顺利、有效的开展。所以家访效果的提高,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提高家访效果重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和改善:
3.1提高宣传、转变观念
家访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健康的发展,在家访前,辅导员想要学生及家长很好的配合家访工作,就需要对家访工作进行大力的宣传,强调家庭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家长和学生转变观念,消除学生对家访的排斥心理,端正学生对家访工作的认识,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大力支持,家访工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增加投入、加强考核
家访工作使家庭重新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方面,为了确保家访工作更好地开展,必须加大经费投入,扩大走访范围,进一步增强家访工作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此外,可以把家访工作作为高校、辅导员的一项重要评估指标,与其高校评估、辅导员评优评先等挂钩,使高校,辅导员高度重视家访工作,为家访工作提供保障。
3.3规划内容、家访正规化
3.3.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在进行家访工作时,要把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公民道德教育、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困难学生帮扶等渗透其中,从而不断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3.3.2提高家校联动效果。辅导员在家访过程中一是要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模式和理念,学校的专业设置,学校的管理特色及收费情况;二是要全面介绍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如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就业等。通过家访,要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学生的状况,使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
3.3.3听取家长反馈情况。辅导员在家访过程中要向家长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家庭状况、成长环境等等,同时也要听取家长对学校办学理念、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的意见,倾听家长对学生情况的反馈,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另一面”。
3.4 总结及时、家访系统化
家访前辅导员通常要进行很详细的计划,家访结束后,辅导员也要及时认真的总结家访的心得体会,根据家访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总结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今后教育的措施,将这些形成书面材料,为以后的工作做好铺垫。另外,在家访结束后,对被访的对象辅导员也应该给予更多的帮助,可以从心理上,生活上,学习上等各方面来观察他们,看他们是否有新的进步,生活态度是否更加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是否更加踊跃等等,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最终在各方面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晓花,罗慧中.高校班主任家访工作探讨[J].广西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9)
[2]陶慧.远程家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与研究[J].管理观察,2009,6
[3]姜维军,白雪峰.高校辅导员家访实效性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0,(4)
[4]郭金海,韩雪.高校家访工作实施路径初探[J].科技向导,2011,(26)
【关键词】家访 教师 家长 心灵桥梁
时代在发展,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社会群体观念的多元化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带来了严重冲击,导致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剧烈变化,产生了相应的问题,举例如: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缺乏自控能力,就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潮事物,多持激进态度。另一方面,从高校立场、教师层面上考虑,院系辅导员人力资源相对匮乏,所带学生数目众多,难以面面俱到。因此,让学生家长熟悉和了解大学的管理模式,加强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配合辅导员开展部分工作,并提供关于孩子成长的合理化建议,“家访”便成为高校完善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
身为班级管理一线的教师,我参与了多次家访,下面我将从中选取几个典型案例,做细致分析,为后面的理论研究做好材料上的准备。
首站:家访目的是慰问帮扶困难家庭,将院系对学生的关心带到学生家里。郝某,农村家庭,是家里的长女,有一个妹妹就读于初级中学。校园里的郝某思想进步,刻苦认真,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家境困难的她从小学会了勤俭节约、省吃俭用,心态平衡,从不和同学攀比。通过此次家访活动,我们还看到家里的郝某,同样是一个孝顺父母的懂事孩子。他的父母五十出头,以种植果园为生,年收入在六千元左右,对于有一个大学生和一个初中生的四口之家来说,这样的收入水平有些困难。在与两位家长交谈过程中,我们认真地做好谈话记录,弄清了家长最关心什么,及时地总结出家长对学生的家庭管理教育模式,指出长处的同时委婉的点明不足,讲究技巧,善于与家长沟通,把家长关注的重点引到孩子自身存在的问题上,依据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并结合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彼此距离,形成了解决学生所面临问题的正确思路,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第二站:家访目的为: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面临的就业问题。正确的应对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积极准备,抓住机遇,力求大学四年的学习有一个完美的归属。杨某,在所在班级担任班长重要职务。在家访前,我们了解到他现在对于找工作还是比较盲目,不能够做到有所取舍、有所选择,对当今的就业形势还不是很了解。因此,此次家访重点放在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择业”的问题上。为了表示对此次家访工作的重视,也为了保证家访的效果。他的父亲则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孩子年轻,就应该多吃苦,这样才会有所成就;但相信他早已做好了准备去面对现实的挑战”。通过详细向学生家长介绍为缓解学生就业压力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让家长放心,“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同时,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教师、家长、学生三者要站在统一的高度上,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孩子的未来开拓出一片美好的新天地。
第三站:访问优秀学生干部,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表现并了解家长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胡某,学生会骨干,大大小小活动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严格要求自己,用十二分的热情来做好每一件事,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工作方法得当,成效显著,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高度评价。通过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向家长反映了学生在校情况,肯定优点又指出了不足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要求家长不要放松要求;及时了解学生家长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合理化建议,还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办学特色向学生家长做了详细地介绍,并积极利用各种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与家长建立起良好沟通的新渠道,让家访继续深入,永远发挥作用。
家访活动开展,我们能及时总结得失,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积累吸取宝贵的经验,为“家访”工作的深入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家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次成功的家访,不只是老师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教育资源、学生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家长认识孩子的老师,了解学校的过程;一次成功的家访,是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家长和老师互相尊重,坦诚相见,在对孩子的教育目标上达成一致,促进双方情感互动,彼此信任的过程。通过此次活动,我们认识到:
1.家访切忌走走过场,周密的计划至关重要。“明确的目的性、细致周密的计划”对于家访来说非常重要。切忌把家访看成是走走过场,一件简单的事情。一些老师家访目的不明确,为家访而家访,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家访任务而家访,像走马灯一样在不长的时间内,一连家访十几位学生的家庭,每家不过十分钟。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了解不清,学生在家里的情况,辅导员也没有了解清楚,家访就这样匆匆结束了。这种“拜年式”的家访,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为了确保家访的实效性,在家访前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通过多方面的渠道,了解情况,分轻重缓急整合问题,制定出一个周密的计划,每次家访的人数从不贪多,力求做到全面了解学生在家的具体情况、家长对学生教育管理的方式以及家长对学校办学特色、管理模式的合理化建议,把工作的关键放在成效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注意纪律、讲就师德:树立健康向上的文明形象。家访前,要牢记家访纪律,即四不:不接受吃请,不收受礼金,不求家长办事,不向家长做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任何承诺等;在“家访”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位教师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原则,把树立教师健康、向上的文明新形象作为自己的使命。
3.精心备好家访课,胸有成竹不乱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同样,成功地进行家访,也要备好“家访课”。家访的目的是什么?想收到什么效果?家长对自己的建议不理解怎么办?怎样交流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如果家长对孩子已失去信心又该怎样开导?诸如此类问题,在深入学生家庭前都有所准备,辅导员能够做到以亲人挚友般谈心对话的方式,营造出一个和谐、温馨的氛围,让家长听得口服心服,使家长乐于接受院系的家庭教育建议,我们从中也能汲取“家校合作,共同育人”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宝贵经验。
4.保护孩子自尊心,讲究谈话艺术。家访是教师及院系学生管理人员带着学生的“不足”而进行的,家访的目的则是:在家长的配合下,让学生改掉这些“不足”。我院在家访时,为保证家访的效果,一般都要让学生在场,避免学生对老师的猜疑。先把学生的优点向家长讲足讲全,再把不足要努力的方向提出来,请家长给予配合。这样做,家长会高兴地、充满信心地接受我们的合理化建议,学生也会因为教师在家长面前保全了自己的“面子”,更加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积极主动地弥补不足,努力进步,从而达到家访的最终目的。
实践证明,家访活动能为学生工作再添锦花。家访是沟通辅导员、家长、学生心灵最直接的桥梁。通过面对面交换意见,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利于学生辅导员、家长、学生之间迅速达成共识,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方法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 曹爱莲主编.中学班主任.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10
每年寒暑假期间,各高校都会组织开展家访活动。与中学的家访相比,高校家访的对象更加广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及孤儿学生等等都涵盖在内;同时,高校家访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探讨,同时也包括对学生家庭情况的了解,对学生未来人生规划的建议等等。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和延伸,高校的家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第一,学生在校园里和家庭中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这样就可能导致教师对学生认知上的偏差,因此,开展家访对教师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学生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点毋庸置疑。第二,一些家长对于学生在校情况的关心往往集中在衣食住行及学习成绩方面,而对于学生的人际交往方面和未来规划发展方面容易忽视,因此家访对于学生家长来说也是难得的深入了解孩子和学校的机会。第三,从某种意义上讲,家访实际上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这项工作可以促进教育模式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家校共同教育转化,从而构建长效的教育链条。第四,家访是学校与学生家庭沟通的重要载体之一,这种沟通不仅体现在上述几个方面,因为语言交流的同时实际上也伴随着心灵的沟通和人文关怀,家访可以使学生和家长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和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自我认同有积极作用。
二、提高家访开放度
(一)关于家访开放度
家访的形式有多种,传统的家访有实地走访,电话,写信等方式,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方式也逐渐在家访中被加以运用。在这些方式中,实地走访因为具有能够与学生家庭近距离接触等特点而成为家访的最主要形式,迄今为止,许多学校在家访工作中仍然是以这种方式为主。这种家访的形式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使走访者对被访家庭的基本情况有比较直观和详细的了解,同时,面对面的聊天方式能够使双方在交流过程中体会到更强的真实感和亲切感,有利于交谈的深入和问题的发现。然而,许多大学是面向全国招生,生源来自各地,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实地走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存在的情况是由于时间、地域等方面的制约而导致实地走访只能针对少数家庭进行。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开放度相对更高的,即更加自由灵活的家访方式,这样既便于建立长效的动态家校联系机制,也便于了解更多学生的信息。
(二)从三方面提高高校家访开放度
根据之前的调查研究来看,中学的家长对家访是持欢迎态度的,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大学生和家长们对家访也持同样态度,因此态度不应算作影响家访的主要因素。目前影响家访开放度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时间因素,例如家访中因为不同家庭的居住地不同可能导致会在路程上话费较长时间;其次是地理因素,例如住在几千公里以外的学生家庭,往往无法进行实地走访;第三是文化因素,这个文化因素主要是指方言,有些学生的家长本身不会讲普通话,也不太适应与讲普通话的人进行语言交流,这样就导致家访出现困难。根据这些情况,在家访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可以从三方面着手,解决这些困难,使家访更加具有开放性和自由度。
时间上更加开放:针对时间方面的制约适当采取更具灵活性的安排。不仅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进行家访,也可以利用国家传统节日、纪念日等时间进行家访,甚至利用部分平时休息时间也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另一方面,沟通的具体内容也可以依时间而定,大到关于学生近期在校多方面表现的详细说明,小到可以将学生的近况表现等总结成几句话告知家长。不管话语多少,都能起到对学生加强教育管理的作用,而家长也会觉得老师对学生比较关心,无形间拉近了家校的距离。同时,这种灵活掌握时间的方法对寒暑假家访工作起到一个很大的补充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假期家访的工作难度。
途径上更加开放:家访途径方面,应该秉持的态度是在保留实地走访这一主要途径的同时,越来越多地拓宽新的途径,使家访的渠道丰富化、多样化。随着科技发展,许多新的通讯联络途径层出不穷,从短信到电脑互联网聊天工具、电子邮件到目前的移动网络聊天工具,可以说值得利用的有效通讯途径在未来会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目前高校的在读本科生早已经全面进入90后年龄段,他们的家长中也有不少人能够使用先进的网络和移动工具进行聊天甚至视频,对于家庭所在地距离学校十分遥远的家庭来说,通过上述的工具进行“远程家访”,从家校双方面来讲,无疑都是最直接、最便利的选择。
参与者上更加开放:传统的家访都是教师与学生家长就学生的在校综合表现情况进行交流和沟通,所以更加侧重于学生家长,而对于学生的存在并不是很重视甚至往往忽略。实际上学生在家访的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对一个家庭的了解实际上都是从学生开始的。另外,就上述因方言而导致交流存在困难的家庭来说,学生还可以做好“翻译”工作,为教师和家长沟通提供一定的保障。对于学生本身来说,深入地参与到教师和家长的交流过程中也能够使他们对某些问题有更深的感触,从而明白更多道理、受到更多教育。因此提高学生在家访中的活跃程度,对于营造开放式家访的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殊过渡时期中产生的特殊群体,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在其受教育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影响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生存环境、亲情陪护、教育体制、城市融入等方面。高校共青团可充分发挥自身天然的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和社会优势,通过生动新颖的工作载体,为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关爱服务。
一、高校共青团开展关爱行动的意义
(一)高校共青团开展关爱行动是贯彻落实十精神的重要举措
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农民工及农民工子女问题,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高校是知识和人才密集“区域”,聚集了大量素质高、修养好且知识体系全面的团员青年,在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人力和资源优势。因此,高校共青团积极开展关爱行动,组织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关爱行动中来,利用课余时间及假期,根据农民工子女的实际需要提供帮助,促进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就是帮助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这既是共青团履行基本职能、体现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贯彻落实十精神的重要举措。
(二)高校共青团开展关爱行动是分类引导青年大学生的重要举措
引导青年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战略任务。开展分类引导青年大学生工作,就是要着重引导青年大学生了解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理性认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志愿服务作为青年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知识、受锻炼、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是提升青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因此,高校共青团充分开展好关爱行动,对于帮助青年大学生砥砺品格、提升自我,逐步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关爱行动新模式
自2010年发起关爱行动以来,全国各地团组织广泛动员各方面青年志愿者,整合资源,结合农民工子女的实际需求,开展了以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形式为重点的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西南科技大学“才子飞舸”志愿服务团队在开展关爱行动的实践中,充分结合我校所处的区域背景和学校“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鲜明特色,深入挖掘学校董事合作单位资源,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以分类引导青年为根本出发点,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主线,由学校和公司联合共建,“才子飞舸”志愿服务团队具体运作的关爱行动新模式。在这一模式中,由公司提供志愿者的食宿和活动场地,由学校对志愿者进行专门的招募、选拔、指导和培训,充分整合企业的财物资源和学校的人力资源,不仅将大学生成长成才锻炼、公司职工子女关爱服务和公司凝聚力提升服务有机结合,满足了学校和公司各自发展需求和共同利益,还拓展了校企合作的新平台,深化了关爱行动新内涵。
(一)项目背景
四川省银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铬盐生产研发公司,也是西南科技大学董事合作单位之一,多年来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公司员工学历提升、大学生就业见习等各个方面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该公司员工中双职工所占比例较大,其中,农民工占了很大的比例,他们的子女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与父母交流沟通极少或父母自身文化水平程度有限等因素,不约而同地在教育学习、身心健康、人身安全等方面存在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西南科技大学“才子飞舸”志愿服务团队利用假期,走入公司,给这些农民工职工子女带去了的关怀和温暖。
(二)具体做法
1.关注需求,精心设计关爱服务内容
“才子飞舸”志愿服务团队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征集家长意见,了解农民工职工子女的生活、学习现状,收集农民工职工子女的实际需求,为他们量身打造了以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思想引导为主要内容,以假期作业辅导、科普音乐艺术类知识讲座、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游戏、文体竞赛等为主要形式的“七彩课堂”。同时,志愿者们还不断地通过家访和家长沟通,根据家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积极调整工作思路、转变角色,帮助家长与子女消除沟通障碍,积极引导孩子们树立健康的心态,来解决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在第二期活动中有一个小朋友,志愿者们在家访后得知这个孩子的父亲刚刚去世,母亲也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在后面的活动中,志愿者给予了她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她真切感受到了温暖,脸上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笑容。
2.创新形式校企共建“七彩课堂”
(1)“感恩的季节”主题教育
“才子飞舸”志愿服务团队根据农民工职工子女的情况,以家庭为背景着重对小朋友们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感恩主题视频讲座、感恩演讲、感恩卡片制作等环节让学生充分认识感恩父母、同学、朋友的意义。“我从来都没有好好地对父母说一句我爱你,我欠他们的太多……”,一位在听过感恩主题讲座的同学哭的泣不成声。感恩教育得到了农民工家长的积极肯定,为每一位参加的农民工职工子女做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
(2)素质拓展活动
由于家长学历层次较低,缺少对子女的教育,故多数农民工职工子女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并存在叛逆、自私、狭隘、胆怯等心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志愿者们针对该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活动,如:“驿站传书”、“坐长城”、“电网”,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强化心理素质的锻炼,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温情飞鸽,爱溢银河”主题活动
“温情飞鸽,爱溢银河”主题系列课程之“心理健康教育”,围绕中少年常见的“自卑”“攀比”“早恋”“沉迷于网络游戏”“自残”等困扰他们的一系列问题展开,以小游戏心理测试开始,插入各种小故事,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愿墙”等活动,逐步让同学们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给他们解决心理问题的具体方法和建议。尤其是制作“心愿墙”,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是绘制的一副孩子们未来梦想的蓝图。
(4)文体类竞赛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什么样的节奏是最呀最摇摆……”舞台上,一名农民工子女演唱的《最炫民族风》绝对HOLD住了全场,台下百名观众也跟着音乐的节奏舞动了起来,这是第二期“银河·朝阳”活动之“银河十佳歌手大赛”。志愿者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将学校精彩的文体活动也带入了小朋友群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通过才艺表演,激发小朋友的才艺潜能,同时也教会他们敢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超越自己。
3.制度为先,强化志愿者团队建设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才子飞舸”志愿服务团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才子飞舸”志愿服务团队招募办法》、《“才子飞舸”志愿服务团队章程》等,强化了对队员素质的把关以及过程考核,引入竞争与淘汰机制,使整个团队向着正规化、制度化方向迈进。
同时,在每期活动的过程中,团队坚持“及时总结、及时反馈”的原则,每天晚上定期召开总结会,针对当天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并进一步细化第二天活动安排,对于个别“问题学生”志愿者们进行出谋划策,提出帮扶办法。同时,在当天下午活动结束时,由志愿者对该组每位小朋友的表现情况书写评语,由小朋友带给家长签字,并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搭建起志愿者和家长们沟通的桥梁,有利于问题及时的反馈与解决,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成效
关爱活动的成功举行,使300余名农民工职工子女从中受益,得到了公司领导、职工们的高度赞扬,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1,形成了富有生命力的关爱行动新品牌和关爱活动新模式
一年多来,在学校和公司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才子飞舸”志愿服务团队的关爱行动通过团省委、团市委等各级团属媒体和安县电视台、绵阳电视台等社会媒体的广泛报道,以及“西南科大材子家园”等新媒体平台的扩大宣传,已逐渐形成了较强大的品牌示范效应,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同时,校企结合、资源整合地开展关爱活动,有效解决了困扰关爱活动持续性和有效性的问题,创立形成了高校愿意、企业乐意、农民工职工和学生受益的关爱活动新模式。
2.关爱活动为实现青年学生分类引导提供了有效途径和载体
实践是思想认识的源泉和归宿。在整个活动中,志愿者们通过亲眼看、亲耳听、亲身经历和体验,更直观地了解了国情社情民情。同时,活动在青年学生中有效地宣传了志愿服务精神,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为关爱行动添砖加瓦。这是进一步分类引导青年学生,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3.关爱活动增强了农民工职工对务工单位的归属感,是对农民工青年思想引导活动的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