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意识不强的表现

创新意识不强的表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意识不强的表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意识不强的表现

创新意识不强的表现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6-0079-02

学术型研究生是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是高校创新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人才来源,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开拓者和承担者。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任务是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本文通过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内涵和要素进行分析,旨在探究当前影响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问题,进而为改善研究生的培养条件、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切实为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探索有益的途径和方法。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和组成要素分析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

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我国学者分别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获取知识的角度、创造性思维过程、创新能力的层次等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出发给出了不同的界定和表述[1]。概括有关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指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内外部条件,在科学研究上创造性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合理的知识结构、强烈的创新意识、活跃的创新思维、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1.知识结构。创新行为的前提是要继承前人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比如研究生掌握的知识必须是多方面的,各种知识之间必须具有逻辑上的联系,能在各种知识之间形成一种较为合理的结构[2]。知识积累是创新的源头,创新需要丰厚的知识积累。知识积累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创新的深度和广度。

2.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的先导和内在动力,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的动机和意识,是激励和发挥人们所蕴涵的潜在本质力量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研究生应当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锐洞察力,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和验证前人已有的研究。

3.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的创造力发挥的前提。创新思维是个体在创新意识的驱使下,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加工组合,形成新的方法和理论的一种综合性思维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

4.创新精神。除了兴趣和天赋之外,创新也需要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冒险的精神等人格品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创新精神,它是世界观、方法论和毅力等众多非智力因素的结合,往往表现为责任感、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和奋斗精神。

5.创新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科学创造的能力。研究生通过创新意识发现了问题,并能运用理论和先进手段、仪器设备去探索和研究,才可能解决问题。创新实践能力,既包括对理论的研究能力,又包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地说,创新实践能力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熟练应用能力、成果实现与表达能力等。

二、当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

近年来,有关学者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研究生比较缺乏创新精神、原创能力较差、有影响的创新成果少。有学者总结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四个简单”上:一是简单移植,只是对他人方法的应用和重复;二是简单揭示表面现象,没有深入研究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三是简单延伸,只是进一步证实他人的工作;四是简单推理,只是采用一定的实验证实已知的结论[3]。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研究生本人缺乏创新意识

个人的创新意识受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动机水平、人格特征、学术氛围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相当一部分研究生期望毕业后能找到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热衷于实际技能的掌握,致力于考取各种证书,创新热情不足,创新意识淡薄。一些学术型研究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浮躁心态,不积极开展主动学习,对科学研究缺乏热情,难以专心致力于科学研究,问题意识淡薄,质疑精神欠缺,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弱。

(二)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部分高校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单一。一些高校还没有形成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校内轻校外,科研实践训练不足或安排不合理,创新实践环节欠缺。研究生培养机制不灵活甚至僵化,重个别培养轻合作交流,学科专业壁垒森严。

(三)导师指导不够

部分研究生导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没有高水平的科研课题,难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缺乏质疑辩难的精神品质,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足,难以指导出创新能力强的研究生。还有一些导师忙于自己的科研和社会活动,疏于对研究生的指导。

(四)科研条件落后

部分高校缺乏高水平的研究中心和实验中心等科研平台,没有形成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缺少开展相关研究的必要的仪器设备,没有创新性的前沿科技项目支撑,甚至没有足够的图书资料,不能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科研实践环境。

(五)缺乏创新氛围

我国关于创新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社会甚至高校没有形成浓厚的激励创新的学术氛围和创新环境,社会为研究生提供的创新机会和激励机制不够。一些高校尚未形成“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创新”的研究生学习氛围。产学研合作育人机制不够完善,校企、校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力度、深度、广度不够,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实践机会太少。

三、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高校应明确不同层次类别的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突出能力培养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制订体现硕士、博士不同层次要求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和“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激发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热情,提高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实施跨学科培养模式改革

有条件的高校要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学科群建设,消融学科壁垒,建立学科交叉融合平台,组建跨学科研究中心或研究院所,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教学理念,加强科研网络平台建设和科研资源共享建设,拓宽研究生对教学资源的自由选择权,如对专业、课程、教师的选择自由,建立有利于跨学科、跨地域、跨学期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建立产学研合作育人机制

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利于强化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针对性,使其更好地承担社会和企业赋予的责任。高校应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将研究生培养工作和与行业龙头企业及高水平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高水平科研院所的实验中心(室)、高端项目、人力资源,共同组建实验室、研发基地和科研团队,合作建立研究生创新教育基地,开展技术创新、科研攻关、产品研发等合作项目,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和科技资源的共享,使研究生在高水平研究院所或行业龙头企业经受实践锻炼,增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协同创新,不仅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有利于企业的技术革新、产品研发、项目攻关,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

(四)健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

高校应积极推进研究生教学与管理制度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健全引导激励机制,制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政策和质量监督制度。一是要完善研究生学习考核制度和学籍管理办法,健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期考核、开题报告、答辩、学位评定各环节的合理分流与淘汰制度。二是要建立健全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和相关保障机制,突出对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再创新的能力的评价,重点考察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单纯以论文、获奖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

(五)强化研究生导师的能力培养意识

高校应进一步强化并完善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健全研究生导师遴选、考核评价和人事管理制度,在录取、资助学生、调配资源等方面给予导师更多的权力;对兼职过多的导师,控制其招生数量。

导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发表自己看法;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尊重学生的意见;以强烈的创新意识引领学生探索未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导师应从课程学习到研究方向的确定再到研究论文的完成,给予学生全面的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带领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给学生提供参与课题的机会等,帮助研究生把握科研方向。导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培养层次类别和目标,积极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校企(院所)合作建立的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在基地联合培养中提升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亚清,王怡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述评

[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2]严汇.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特点[J].辽宁

行政学院学报,2012,(6).

创新意识不强的表现范文第2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作风建设,激活全委干部职工创业的精神动力,强势推进我委发展和改革工作跨上新台阶,根据《遂川县“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委实际及正在扎实有序地开展的“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情况,进入第二阶段自我查找阶段后,我委将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列入了查摆的主要内容,通过深入细致的自我查找、自我剖析、广泛征求意见等,查找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发改委作为政府的综合管理职能部门,创新意识强不强,直接影响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助手的作用。通过认真的自我查找,大家一致认为,我委在服务遂川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制订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围绕全县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积极为县委、县政府出思路谋点子。但在宏观调控和协调能力方面还有待于提高,提出有新创意的点子深度还不够,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强化。

2、个别同志敬业和进取精神不强。总体说来,我委大部分同志尤其是领导班子成员工作都能兢兢业业,敬岗爱业,认真学习,努力克服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想方设法开创工作新局面,但也存在个别同志工作敷衍了事,只求完成,不求质量和效率,工作中碰到困难和问题甩给别人,自己绕道走,存在畏难情绪,缺乏攻坚破难精神。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干部间通力合作不够,整体工作进展不协调,有个别同志工作压力一大,容易闹情绪,表现浮躁,对待工作和群众就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缺乏一定的耐心,影响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创新意识不强的表现范文第3篇

一、深刻认识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

解放思想是我们工厂当人的政治品格和永恒追求,在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刻,区委决定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这绝不仅仅是因为省委、市委的部署,更是开平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切不可因为前段时间搞了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就觉得差不多了,从开平目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来讲,我们解放思昔那个的程度还差得很远,思想解放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二、紧紧围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速融入城市中心、打造经济强区、建设和谐开平”这个主题开展大讨论

1要通过解放思想解决忧患意识不强的问题。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名党员干部,思想上自满,就会丧失活力,工作上自满,就会丧失机遇,作风上自满,就会丧失群众。2要通过解放思想解决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开平人民素有不敢人后和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够百折不挠,永不气馁。3要通过解放思想解决开放意识不强的问题。4是通过解放思想解决人才意识不强的问题。5是要通过解放思想解决城市意识不强的问题。6是要解决生态意识不强的问题。7是解决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8是解决民本意识不强的问题。

三、采取过硬举措,务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取得实效。

1是领导要带头;2是光泛发动;3搞好结合;4要强化监督。

具体到我们教师,我们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教师必须做到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学生只有具备完善的人格,勇于面对压力,才能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教师必须做到博学多才。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表现在精通与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新,就是要学习新知识,讲课要有新意。当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新陈代谢迅速,应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的精通与知新,要求教师自觉坚持接受继续教育,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

创新意识不强的表现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兴趣 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使一个民族常胜不衰的首要条件。创新教育,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培养的。职业中学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不但要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更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样在就业时才能更快地适应社会需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过多地交给学生操作软件的技能,使学生有较强的操作能力,但涉及到创新设计时,模仿成分过多,形式味重,创造意味不强。因此,教师必须做创新型的教师,多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在生活点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尊重学生个体,鼓励合作探究、创新实践,把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首要教学目标。现就我在平面设计和动漫设计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略谈一点自己的做法。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努力做一名有创新能力的教师

在教学活动中,一提到创新会使人联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科研、发明创造等,或者让教师与学生有超乎寻常的作为才是创新。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教师可以创新,学生也可以创新,作为教师,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活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正确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必须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艺术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多学习,多思考,下企业,勤实践,丰富人生阅历,提高认知水平。努力做一位理论联系实践进行创新的双师型教师,备好课堂每个环节,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学习电脑设计仅仅教会学生几个软件的操作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我主动学习美术绘画知识,多次下企业到影楼和广告设计公司顶岗实习,从那些专业设计师那学到了很多书本学不到的知识,还获取了许多素材和经验直接用在课堂上。对耳闻目睹的身边小事多思考,从多个角度多分析,不但提高了认知水平,还为创新设计提供了许多新的创意思路,为成为有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创设情景,吸引学生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是学习者内在的“激素”,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和基础,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培养。入情入境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电脑设计课的优势一般都在多媒体机房上课,操作的可见性很强,一般难点只要操作演示一遍就很好突破了,多数课堂时间用于学生自己操作练习。所以,教师在备课上一定要下足功夫,除了课本的素材以外,和同学自身相关的素材也应多准备一些,学以致用,使学生有兴趣对关于自己的素材进行创作。如在《PHOTOSHOP平面设计》仿制图章一节中,可以让同学们准备一些自家年头久的旧照,通过扫描仪扫成图片存入U盘,提前拷入机房,上课用所学知识点对破损照片进行修复、去斑、去皱纹、旧照翻新等操作,学生的兴趣必定浓厚。再如在学习数码照片处理技术时,同学们可以先拍一些数码照(风景或人物写真)拷入机房,练习调色、抠图、修图、合成照片等等。做好的作品要小组学习,互相评价,共同进步。对优秀作品可以进行打印、张贴、展示。视频处理课上,可以对同学们的德育游戏,生活细节等有目的地拍摄,对视频文件进行配乐、合成,形成短片进行交流。这样同学们学以致用,看着展现自己的作品会有一种成就感,充分变压力为动力,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兴趣。

就像心理学研究表明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自由开放的空间,创设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就能主动参与,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从而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诚于嘉许,宽于称道”的态度,想方设法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间,把学生融入到课堂中去,使自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位听众,一位合作者,也是一位指导者,充当智多星、向导、顾问和伙伴的角色,把爱心、微笑、激励成功和信任带入课堂,在足够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3.勤学善思,在生活点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很多同学喜欢逛街但不注意观察形形的广告牌,喜欢看电视但不喜欢看广告片,更喜欢上网玩游戏却不喜欢浏览专业的设计网站。这样就失去了很多学习的机会。初学电脑设计的同学除了学习美术设计基础以外,要多观察、分析和学习别人已经设计好的东西,从配色、构图、布局到设计理念每个细节都是初学设计者的学习之处。但是创新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精神的创造。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必须要有求异的观念。求异实质上就是换个角度思考,从多个角度思考。并把将结果进行比较。求异者往往要比常人看问题更深刻,更全面。所以,创新就是模仿别人的同时敢于大胆去设想和想象,敢于对同一事物产生质疑,敢于对同一问题的提出新的见解,并努力去思索,去寻找新的答案。创新意识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它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创新意识在学生身上表现为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学生敢于假设想像,产生质疑,提出新的见解,探索新的答案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是他们在思考中提出一些有创见性的问题,发现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并努力地把它用电脑设计出来,展示出来。在这方面,我经常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如:公益广告的设计思路及理念,配色,布局;广告牌,标志,杂志封面,书皮封面、台历、挂历、包装袋、包装盒、宣传单等等。只要有电脑设计的元素都得观察、分析、思考,并能动手设计,进而创作。

比如,电视上关于校车安全已经有很多广告,而且主题突出,设计新颖,思路清晰,如果让我们用动漫设计关于校车安全的主题,我们必须到生活中去观察,用我们的认知水平和视角对使用校车的利弊进行对比思考,形成新思路。2012年全国文明风采动漫设计类作品《乘坐校车好处多》就是我们同学的作品,为做这个作品,我让同学们趁上下学期间在我们县七一小学门口观察多次,找出没有使用校车的问题:①上下学高峰时段常常造成交通拥堵,费时、费力,很不安全;②大量的尾气排放,造成环境污染;还有放学的小摊小贩卫生标准达不到,孩子放学总喜欢让家长买零食吃,造成食品安全隐患,而且吃后的垃圾袋到处乱扔,给校园周边环境再次造成污染。如果要是有校车统一接送,这些问题就会得到有效的改善。为此,我们研究把这个现象作为一个主题进行设计,但是如何体现这些问题就成了同学们的难题。刚开始,想把学校门前的拥挤现象绘制出来,可是工作量太大,后来经过讨论,主要设置两个场景进行对比:一个场景是一辆高级小轿车里载着一个小学生上学,汽车一辆接一辆,尾气排放很严重,使漂亮的城市上空蒙上了一层灰色烟雾,汽车走一段停一会,催促的喇叭声不停地响着,而且越来越急促,孩子催促爸爸开快点,上课快要迟到了,与欲速则不达的交通拥塞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一辆汽车送一个小孩子上学,不仅费时,更劳神伤财,还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的现实问题。之后显示本场景所表现的主题文字:“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每天都得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还会带来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问题……”下一个场景中主要体现一辆校车载着多名同学上学,不拥挤了,废气排放几乎不见了,配上轻快的背景音乐,干净美丽的城市上空飞翔着快乐的小鸟,体现一片和谐欢乐的景象。最后显示主题文字:“落实《校车安全管理制度》,统一乘坐校车,安全、环保、和谐”,让人看了一目了然。这个作品后来荣获省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的好成绩。由此同学们这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得到肯定,创新意识渐渐形成,收获颇多。

4.尊重学生个体,鼓励合作探究、创新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需要自我表现的空间,职业中学的学子们更是这样的一个群体。由于以前文化课学得不好,经常被老师冷落,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这些孩子几乎没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到了职业中学以后,他们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专业课上,想学一技之长,以便在社会上立业立足。所以,更需要在专业课上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实践操作的空间,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让他们在操作中轻松掌握新知识点,按照自己的意图和计划行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以此增加他们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比如:在我校技能大赛活动平面设计项目的准备过程中,有一位同学要体现节约用水的主题,他想从反面提出这个问题,经过小组讨论,他决定用一只漏水的水桶做主要构图元素,如果完全用绘制桶漏水的方法,我们的技术不成熟,不能做到非常逼真的效果,只好找来一只底小口大的真桶,刻意地给桶壁上钻了些大小不一的孔,倒满水后,水从孔中流出,为了能体现出人们不愿意这样浪费水源,很多同学伸出双手去接流出的水,数码相机把这一切都记录了下来,上传到电脑上后,经过PS处理后,配上“还能这样浪费多久?”的主题语,并用霹雳字体修饰后,主题一下子突显出来,让大家意识到水源不能这样浪费,要珍惜水资源。还有一位同学突发奇想地想画一只眼睛,从眼睛里看到飞人刘翔的成功离不开他的自信和坚持努力,由于眼睛的绘制有难度,所以我教会了他用钢笔工具的使用方法,找了一张眼睛的图片,让他模仿着画出逼真的眼睛,画好后,同学们讨论说,成功人士不只是刘翔,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都是自信和坚持的代名词 ,如航天员杨利伟,残疾人艺术团的聋哑舞蹈“千手观音”等等成功人士,于是,眼睛里看到的内容丰富了,配上主题词“我努力、我出色,我自信、我成功”,让人想像的空间更大了,主题更明确了,催人奋进。这两个作品后被选送到全省技能大赛中,均获省级一等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要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在班上倡导有效合作,这样才有利于集体创新能力的发挥,才能有利于构成培养创新能力的“气候”和“土壤”,才有利于创造一个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质疑的场所。如同学们创作的动漫类参赛作品:环保类《我拿什么拯救你》体现主题是“人病了有药可医,地球病了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拯救他”;安全类《大脚丫、小脚丫》体现主题是“大人们经常教小孩子遵守交通规则”,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大人并不能给小孩子起到身正为范的作用;反腐倡廉作品《双刃剑》主要通过“权力可使人堕落,,因权败身”和“权力也可使人高尚,以权干事,以权扬名”两方面对比,让人们认识了八荣八耻等等这些作品都获得了省一等奖的好成绩。除这些参赛作品外,我还经常要求同学们用FLASH为各科老师作课件,为学校活动设计宣传单,设计自己的写真集,为大酒店设计菜谱,鼓励他们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地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其实在课堂上只要尊重学生个体,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一本创新教育的好教材,每个人身上都着无穷的创新才能,只是我们发现的太少,给他们实践的机会太少而已。

总之,作为老师要坚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向导作用,理论结合实践,创造性地运用提高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启发创新才能,使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体验到创新愉悦,使课堂上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让教育成为培植孩子创造思维的沃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有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创新意识不强的表现范文第5篇

“创新”一词,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是把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人才,是指那些具有优良品质,富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创新实践取得杰出创新成果,为人类不断认识和改造世界,为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进步做出积极贡献的人[1]。1996年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中国召开的人才素质理论研讨会上提出了创新人才的七条标准: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在急剧变化的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有广泛联系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本领,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丰富多彩的个性;具有和他人协调与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2]。

1医学创新人才的内涵

医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与人民的健康、社会的安定息息相关。关于医学创新人才的定义及特征,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可谓见仁见智。张蔚、胡志认为,“医学创新人才从本质上讲就是在新医学模式和疾病谱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能够在医疗卫生工作中不断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3]。王增军提出,医学创新人才的内涵应包括:一是应具备合理的医学知识结构;二是应具有创造思维;三是具有较强的发散思维;四是具备高尚的品质和坚韧不拔的毅力[4]。史亚琴等认为,“真正的医学创新人才,除了应具备必要的政治身体素质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①较强的人文素养;②强烈的创新意识;③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④较好的团队精神”[5]。邓传祥等认为,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基本内涵包括:浓厚的创新意识;高尚的创新人格;丰富的创新知识;饱满的创新精神;活跃的创新思维;高超的创新能力;科学的创新实践[6]。由此可见,综合素质高、基础厚实、适应面宽、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医学创新人才共同的特质。

2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1社会经济发展呼唤医学创新人才培养

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当今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特征。创新能力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迅速发展,创新人才的竞争将会越来越尖锐和激烈。随着医学向整体化、综合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医学将与其他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交叉、整合,医学科学的发展将面临许多新的难题。与此同时,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对医学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多样化、多层次的医学人才需求将日趋明显,医学创新人才的竞争将更为激烈。1998年召开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在宣言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基本使命是“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要把培养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使大学毕业生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7]。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必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大力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

2.2医学教育改革聚焦医学创新人才培养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高等教育以创新为目标正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培养高素质医学创新人才,是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检验医学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志。2001年11月,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Medi-calEducation,IIME)正式出台了《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为各国在医学教育标准方面的互认搭建了一个国际性平台。“最基本要求”包括七个宏观的教学结果和能力领域:①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②医学科学基础知识;③沟通技能;④临床技能;⑤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⑥信息管理;⑦批判性思维和研究[8]。因此,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新形势下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规律,构建和实践高校创新人才教育体系,这是当前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3加强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由于受医学学科特殊性和生命科学严肃性的影响,与其他类高等院校相比,医学院校实施创新教育、进行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难度相对较大。关于我国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王萍玉等撰文指出,我国医学“创新教育改革的步伐还比较迟缓,国内医学人才培养仍沿用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基本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考核体系还是以单一考试的方式评价学生,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存在明显不足”[9]。由此可见,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仍是任重而道远。加强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树立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教育观。1999年6月中央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要树立医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相融合的人才观,把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体现于医学教育的各环节。具体而言,在医学教育质量观上,要由传统的知识质量观转变为包含知识、能力、情感在内的全面素质质量观;在培养目标上,要由培养合格医学人才转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创新人才;在专业设置上,要使过窄的专业口径转变为宽口径,提倡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培养创新人才成长提供广博的文化底蕴[10]。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牢牢树立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才能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优化创新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功能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不断地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才能建立与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及培养目标的实现。医学新知识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以及不断形成了的与医学相关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对医学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院校应按照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追踪并引进医学科学的新成果和新进展,开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相关的新课程,如医学科研方法、创造学、社会心理学等,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和选择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推进教育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力推广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自主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主动学习者。应大力提倡现代教育技术与医学课程整合,推进网络课程建设、实施信息化教学,使医学教育走向个性化和终身化,为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p#分页标题#e#

4改革教育评价方法与考核制度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模式,新世纪的医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应该是全面的,即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精湛的临床技能、高尚的医德医风,还要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评价方法与考核制度对学生成长有着直接而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不同个性特长学生自主发展、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评价制度非常重要。然而,当前医学院校的教育评价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标准单一,忽视个别差异;评价过程过于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医学生发展过程的考查。因此,对医学生的评价和考核,应建立发展性评价观[11]。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将考分作为考量学生唯一依据的做法,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列入学生奖励评优的重要指标,并注重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强化对考生的知识面、思考判断、创新思维、分析综合等能力的考查;大力倡导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可以将学生参与开放实验、科研课题、情况及科研竞赛成果转算成创新学分,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总之,对学生的一切评价工作都要着眼于医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业质量、人文素质及身心健康,又要关注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别差异,真正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