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竞赛编排方法

体育竞赛编排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竞赛编排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竞赛编排方法

体育竞赛编排方法范文第1篇

在赛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一是成立组织委员会(筹备委员会、竞赛委员会、筹备小组)和各办事机构。二是拟定竞赛的组织方案:竞赛的名称、目的任务;竞赛的规模;经费预算;工作步骤等。制订竞赛规程;拟定竞赛的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三是制订必要的安全制度、会议制度和通报制度,确保筹备工作的万无一失。

在竞赛中,各部门除进行各自的日常工作外,要不断了解自己工作上的情况,听取意见,及时改进工作。竞赛处要定期召开教练员、裁判员会议,及时处理比赛中存在的问题。裁判组每天要进行小结,场地器材组每个比赛单元要对场地进行检查、维护工作。编排记录组要及时做好临场编排、记录、公告工作等。

竞赛结束后,各部门分别作出总结,在此基础上做好大会的总结。组织闭幕式,做总结报告,宣布比赛成绩,颁发团体奖。整理文件资料,由主管部门存档,编印成绩册。

2、组织群众性竞赛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应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为目的,不可过意追求体育的经济效益;

应注重体育竞赛的初衷,竞赛应贴近群众的日常生活;

群众性竞赛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不该流于表面形式,应顾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民族体育运动的特点,活动形式也应多样,以增加群众的积极性和热情。

体育竞赛编排方法范文第2篇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0―0083―01

如何培养中学生体育行为习惯,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议题,也是学校体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

一、中学生体育行为习惯的现状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但从目前趋势看,主管部门的评价机制没有变化,学校仍受应试教育限制,不得不侧重学生学业成绩,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尤其是一些文化课教师,以自己所带学科的优秀率、及格率为出发点,平时在课堂中藐视体育学科的重要性。另外,大部分学校受运动场地、器材、师资等的制约,加之家长的不理解,以及学生运动安全等因素的限制,使得体育课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由此,中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不容乐观。

二、加强中学生体育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

1. 课堂激趣是诱导中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动性强、注意力不集中是中学生的共性,因而激发兴趣是吸引他们养成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最好办法。例如,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的关键期,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运动技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跑步是比较单调、乏味的,学生兴趣不高,情绪不好控制。学生对短跑运动的了解,不如篮球和足球那么广泛,因此教师可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身心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可采用启发、示范、分层、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多样的练习方法,由易到难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更好地促使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体育教师还要经常抓住课堂教学的杠杆作用,有序开展教学,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自主合作、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 分层教学是培养中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有效手段。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一N方法,它是让不同技能、体能的每一个学生在体育课中受益。但在分层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不能盲目分组,否则会打击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在分层教学中,为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全员积极主动参与,教师就必须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科学安排内容。例如,在八年级“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观摩课中,教师根据学生基础差、教材内容单一的实际,进行创新设计,以“分层教学”为主线,整节课围绕“排球”做活动,根据学生兴趣与实际情况,尊重差异,利用三种排球“分组分层”带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这样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能自主合作与锻炼,提高了合作能力,提升了练习效果。教师最后用“谁是自垫王和谁是对垫王”竞赛游戏,以赛促学,并检验练习成果。整堂课流畅自然,学生学习参与性高,效果明显,得到了全场体育教师和专家的好评。这位教师充分诠释了分层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培养中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必要性。

体育竞赛编排方法范文第3篇

一、选择体育骨干的标准。挑选体育骨干相似于“选苗”工作,要使体育骨干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必须挑选好的“苗种”,也必须有一定的衡量标准。在选择体育骨干培养对象时,我的具体标准是:1。态度端正、刻苦锻炼,有当骨干的决心;2。有一定运动技术水平,乐于为集体做事的热情;3。有组织能力,做到工作与学习均能认真;4。有遇难不退,坚持工作的恒心。

二、物色“苗子”。确定了选择体育骨干的标准后,教师就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广泛去接触学生,对可以培养的“苗子”要逐个了解,找他们谈心,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在了解谈心过程中加以引导,以坚定他们为集体、为同学做事的决心。培养对象每班四至六人为宜。

三、精心培养。学生中蕴藏着很大的能量,这些能量一有机会就会发出热量,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来培养体育骨干。我在培养体育骨干的工作中,一是有意识地让他们担任力所能及的工作。如课前让他们先了解课的任务、要求、内容以及所需的场地器材,并让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准备活动。通过安排体育骨干担任这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既加强了师生联系,也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培养。二是结合学校的各种竞赛活动,举办不同形式的理论培训班,使体育骨干懂得部分竞赛项目规则和裁判方法,以及编排、组织方法等。在学校举行的各项目比赛和运动会中,让这些体育骨干自己去设计、编排、组织,使他们能有在“前台”亮相的更多机会,教师只在“后台”做指导。这样,学生内在的能量就变为热量发出,在参与组织各种体育竞赛活动过程中坚定学生的信心,继而发展到热心。

体育竞赛编排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阳光体育 校本化 意义 理念 实践

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秋季体育节和校园艺术节,都获得良好的成效。其中,体育教研组主导开展的“阳光体育、快乐体育”主题活动就是我校探索“阳光体育”校本化、推进体育特色课堂建设、优化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响应教育部提倡“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实际行动。

一、“阳光体育”校本化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推进体育教育教学,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

开展“阳光体育”校本化是推进和优化体育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是开发和建设校本体育课程的必经途径。教师围绕初中体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积极从所在学校的体育场地、师资配备、运动器材等客观条件出发,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或本校特色的校本体育课程,尤其是善于将本地的丰富资源与体现时代性的运动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将极大地促进建设起既具科学性又不乏趣味性的特色校本课程,为学生搭建起“阳光体育”的好课堂,从而实现校本体育开发和建设的目标。

2.有利于构建特色体育课堂,丰富学生校园体育生活。

在初中“阳光体育”校本化进程中,教师积极联系校情、班情和学情,结合日常体育教学实际,精选富有地方特色、生活趣味的校本体育素材,合理设置课程内容,设计具有弹性、自主选择性的校本课程体系,积极构建学生喜闻乐见的特色体育课堂,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带领他们共同亲近、体验、享受“阳光体育、快乐体育”,进而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生活。

3.有利于引导学生享受体育,促进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

开展“阳光体育”校本化的探索和实践,不仅可以通过利用形式多样的阳光体育活动(如排舞、健身操、花样跳绳、趣味游戏竞赛等),指引学生参与其中,在保障必要的体育锻炼时间的同时,将极大促进他们的身体机能和运动技能的发展,提高运动控制协调能力,激活运动中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在竞争与合作的游戏、竞赛等体育活动中增进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自觉树立集体主义精神,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心理素质。

二、“阳光体育”校本化的实践理念

初中“阳光体育”校本化坚持的实践理念可概括为几点:其一,坚持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阳光体育”校本化就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发展,通过有效开发、利用和建设,为学生搭建起形式多样的活动的平台,力求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提高兴趣、满足需求、发展能力。其二,坚持因地制宜是“阳光体育”校本化的基本原则。坚持联系地方实际、身边生活和现实社会开展动态化开发、设计、实施、完善“阳光体育”,这是校本化实施和管理的重要要求。只有建立立足本校校情、突出地方特色、完善多样校本的初中“阳光体育”校本课程,才可能获得真实的校本教育效益。其三,坚持以服务学生、发挥特长、发展个性为活动宗旨。学校通过完善体育软硬件,优化特色体育课堂教学,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为学生展示自我风采、激扬青春个性、发展体育特长奠定基础,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阳光体育”校本化的实践策略

1.营造阳光氛围,激趣飞扬个性。

学生兴趣是“阳光体育”校本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是校本化活动中可利用的重要资源。开展“阳光体育”校本化实践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身处其中并处处欣赏着身边那些融入“阳光体育”中的人和景,让他们时时感受着“阳光体育”中的情趣和快乐。我们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努力。

一方面,宣传报道、激发兴趣。为促进初中“阳光体育”校本化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学校相关部门和体育教研组积极利用各种形式做好校园宣传和活动报道,引导学生全面认识、了解和感受“阳光体育”校本化活动的背景和意义、开展活动情况及所取得的成绩,增强学生对“阳光体育”有更贴切的体认,从而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增进互动交流、沟通分享,共享“阳光体育”。如,通过校园网“阳光体育”专栏体育赛事活动和“阳光体育”科普知识,让师生、家长和公众了解更多学校体育动态;还可以借助学校的展示橱窗和户外电子显示屏,广泛宣传“阳光体育”主题活动,适时开展“阳光体育”系列图片展览活动,报道校园体育节活动情况,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

另一方面,激励学生、飞扬个性。学生是“阳光体育”的活动主体。教师应激励学生自觉融入“阳光体育”各项活动,鼓励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和自主创新精神,利用各种丰富多样的途径,营造良好的阳光校园氛围。如,发动校学生会体育社团自主创办“体育手抄报”、在各个班级中开展“阳光体育剪报”评选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踊跃收集素材、动手设计、自主编排,积极把体育与健康、体育小知识、阳光体育感悟等内容版块整合其中,每月定期制作成作品,分发给各个班级,或在校园宣传栏中张贴,使学生一起共享“阳光体育”的快乐氛围。这些活动不仅为校园增添了爱运动、乐运动的“阳光十足”的动感氛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张扬了青春个性。

2.整合有益资源,构建特色课堂。

构建特色课堂是“阳光体育”校本化实践的主体和重点。在校本化实践过程中,我校积极通过完善体育软硬件配备、优化师资力量、强化教研交流、整合校本资源、课例经验总结、教师轮训学习等有效途径,创建起富有生气、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课堂,尤其在整合和利用有益资源、构建特色课堂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主要如:(1)集思广益,创建“阳光体育智库”。积极收集师生对“阳光体育”校本化活动的有价值的设计理念和方案、可参考的建议和意见、可借鉴的经验和成果,特别鼓励师生紧密结合本地生活实际,踊跃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勇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思想加以优化改造,变成适合于我校学生参与“阳光体育”的好项目。(2)创新利用器材设施,丰富课堂资源。一是一材多用。教师巧妙利用跨栏架、跳绳、实心球等常规体育器材,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挖掘其多功能作用,作为校本趣味体育项目中游戏活动的有效载体,深受学生喜爱;二是自制自创。在学校体育器材设施有限的情况下,我们积极动手开展自制自创器材活动,例如把自己孩童时代经常玩的“滚铁圈”游戏引进课堂中,自主购买铁线、动手制作,把看似简易的器具转化成学生得心应手的趣味运动器材。自制器材既方便又实在,既锻炼学生运动思维,又丰富特色阳光课堂的趣味性。(3)广开公开课,探讨交流显特色。通过实际课堂展示、深入探讨交流是探索构建体育特色课堂的有效途径。如在2015年春节学期教学开放周时,我校体育组教师就利用自编自创的初中生有氧健身操,给各位听课教师展示一堂别开生面的体育课,展现“阳光体育”的一大亮点,也体现出教师精心设计、勇于创新的优秀教师品质。此外,体育组教师总结归纳出许多适合我校的特色阳光体育项目,如校园排舞、游戏教学、趣味竞赛、第二课堂等多样化校本形式就是集体合作创作的有益成果,都凝聚了我们辛勤探索的汗水。

3.创新体育竞赛,提升教学实效。

体育竞赛是体育运动的活动载体和表现形式,对检验体育教育教学成果起到重要作用。在开展“阳光体育”校本化实践中,我校适时结合校园特定的主题性活动(如艺术节、体育节),创新开展趣味体育竞赛活动,进一步丰富学校“阳光体育”校本化实践活动。如在体育节活动中,体育组教师会精心设计一些富有趣味的运动形式,许多项目已经成为我校特色的精彩运动项目。又如在七八年级中广泛开展的跳大绳、三足赛跑等集体合作项目,在全校各个年级中普遍设置的拔河项目,此外有花式毽球、投掷沙包、钓鱼跑、托球跑等个人项目。在“阳光十足”的趣味化、游戏化运动中,学生体验到参与的快乐,培养他们乐观、合作、竞争的良好能力和素质。还有,在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学校把校园排舞比赛、花样跳绳小组赛作为艺术节的重头戏,并邀请部分学生家长代表参与活动,让他们亲临现场,感受我校“阳光体育”活动的成果,更亲密地领会和理解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在此,创新体育竞赛活动,指引学生参与运动,使他们既享受运动的激情和快乐,又展现竞赛运动中美的风采,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实效。

4.拓展第二课堂,丰富阳光体育。

第二课堂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阳光体育”的积极延伸。我校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跑操、指导组建学生体育社团、组建校健身操队等。例如,每周二、五的下午最后一节活动课是全校学生集体跑操活动,这是有效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运动的重要活动。各位体育教师对跑操队列、要领、纪律等做好明确要求,并深入学生,积极带领他们一起跑,与他们共同体验有氧运动的快乐。此外,有效引导下的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为学校“阳光体育”增光添彩,如体育社团中经常开展的武术、街舞、滑板等兴趣小组活动,不仅极大地锻炼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培养了爱好和兴趣,陶冶了良好性情,展现了热爱运动、展示个性的品格,而且指引他们走出教室、走向操场,在阳光下享受运动的乐趣。

四、结语

通过“阳光体育”校本化的探索和实践,真正建立起富有本校特色、学生喜闻乐见、更好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的校本体育教育模式,才是校本化所追求的价值取向。探索还在继续,实践永无止境,我们必须在新教育环境下不断前行,探寻更有效的方法和路径,让体育教学更阳光、快乐。

参考文献:

[1]夏春波.初中体育课堂深入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方法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18).

体育竞赛编排方法范文第5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件事或某一种活动产生了好感,就会自觉的、积极的学习,深入认识这一运动,全身心的从事这一运动。

1、体育环境的熏陶体育环境对人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是相当有作用的。环境包括场馆环境和运动环境,一个学校一定要把体育环境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比如奥林匹克运动会不管是哪的国家承办。对环境的建设非常看重。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著名的是奥运鸟巢、水立方等。2012年英国伦敦奥运会,设计的伦敦碗。如果一个学校建造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工草坪的足球场的话,一走上去就会产生想踢足球的欲望,肯定踢足球的人就会超过做其他体育活动的人,因为这个环境能够让人产生想像。人们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做踢足球的运动。再者,为了多方面的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带领学生观看较高水平的比赛,也是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很好的机会。

2.因材施教实行专项体育课教学,由于学生有着不同的基础以及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可以作大胆的体育教学改革,实行体育分项目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的选择体育项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培养长期锻炼的意识,使学生很顺利地进入到教学氛围中来。

3.增加体育的快乐感在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学到一些体育的美学知识,欣赏到体育之美,运用美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探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的美学规律,教师要认真研究体育运动过程中美的发展和规律,以及人如何表现、认识、反映这些规律。教师亲自践行,并向学生做讲解,如何运用优美的身体运动和体态变化等手段,反映人体美、运动形式美。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信心。在欣赏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和它所带来的无限乐趣,就能够进一步增加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4.要有一定的体育制度保证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一蹴而就,有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即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习惯到习惯,在慎重强调重视体育运动的同时,有非常严格的制度起保证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产生爱好体育运动的信心基础上,应该及时的向他们灌输必要的体育运动知识、运动技巧、锻炼方法,才能巩固已形成的兴趣,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1.安排适宜的运动量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包括体能、技能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在编排教学内容、确立教学方法和运动方式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实际体育运动水平,既要让其学好体育技术动作、提高身体素质,又不因为运动项目多或运动量太大而对体育课产生反感情绪。只有合理安排好体育运动量及适合学生的运动项目,全方位的考量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运动过程中,循序渐进,摸索出一定的规律。只有不断有学习和锻炼的欲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2.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和运动中来要改变学生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被动地位,过去对老师的话深信不疑,并且是言听计从、模仿老师的动作、过分依赖,从不提出异议,结果一离开课堂,对所学的动作不能创造性的发挥。要扭转过去的灌输式教学局面,就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围绕体育课的内容提出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探讨、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把对并不生动的体育运动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

3.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要把培养学生组织竞赛和参与竞赛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参加到更丰富的体育活动中去。体育教师除了交给学生体育知识外,还要教给学生比赛过程中需要的体育竞赛规则,并且还要教给学生做裁判规则。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组织和安排一些课内练习和课外竞赛等,更好地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组织能力等。以使学生学通过学习能够在实践中去运用。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