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循证医学的优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循证医学;中职卫生教育;启发;证据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国际临床领域在20世纪90年代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具体是指临床医生在获得患者准确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慎重、准确和明智的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新最好的研究证据,并结合患者个人的意愿和价值,做出最佳医疗决策。它把以经验为主的传统医学推向遵循临床研究的医学行为,使临床医学发生了跨时代的进步。一直以来,医生主要根据个人的临床经验、上级或高年资医师的指导、教科书或医学刊物上的研究成果制定患者治疗方案。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这样的处置是不科学的、有可能是无效的、甚至对患者是有害的。因此,循证医学取代经验医学是历史的必然性。
医学发展离不开医学教育的发展。随着国家医学教育结构的调整,中职教育的生源数逐渐萎缩,但中职卫生教育仍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优秀的卫生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要适应医学发展对医学教育的新挑战,真正为国家培养出大批的高技能、高素质的中职卫生劳动者。
一、培训教师“循证”
师资是教育发展的首要资源和核心要素。中职卫生学校的临床专业教师虽源于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或医院,但大多因学校规模小缺乏校医院,或无学校-医院的长期合作,临床教学信息只能主要依靠教科书,而教科书上的这些信息有些可能已经过时或并不确切、甚至有误,因此,知识守旧、贫乏,专业化水平低,难适应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是制约中职卫生教育发展的“软肋” [1]。如何在长期与临床实践脱节的窘境中,帮助他们了解临床的新技术、新技巧,学会自我更新知识,引入最新、最前沿、最具有科学性的临床资料指导教学活动?循证医学可作为临床教师不断丰富和更新内容,终身自我继续教育的手段。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是:提出问题查询证据分级评价证据教筛选证据应用证据。具体过程:如首先对某种疾病的病因、诊断、防治或预后等提出问题, 然后根据该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文献检索,寻找当前最佳的研究证据,接着对相关证据的真实性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严格评价,最后对临床效果作出评价。通过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循证过程达到了更新知识、自我学习、不断提高的终身教育目的[2]。在教师教学的准备中,如能引入循证的这种思路和方法,对于改进只依赖教材备课,更新、拓展、提升临床知识储备,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使学校充满办学活力、走上持续发展之路,提高我国中职卫生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应该有着长远的现实意义。
二、带动学生“循证”
本质上,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随着护士队伍从以中专层次为主向中专、大专、本科多层次学历结构的转换,中专护士在护理大军中比例逐渐下降。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文件精神,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标准为卫生事业发展培养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该如何改善中专生层次低、缺乏竞争力的现状,使她们能在护理大军中异军突起?带动学生“循证”应该是一个突破口。中职卫生学校的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水平和自身素质低,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自觉性不高是普遍现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再多的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循证的方法,学会查询他人进行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加以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但使学生在迈出校门的那一刻已身价百倍,而且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也能受用终身。
三、尝试“循证”教学
循证医学强调最佳临床证据、熟练的临床经验以及病人的选择。获得最佳临床证据,旨在得到更敏感、更可靠的诊断方法和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熟练的临床经验能保证对患者的状况做出准确的分析与评价、有利于识别和采用最好的证据。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尊重患者个人的选择和愿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医患互相依从关系,能保证循证医学的科学决策达到最佳效果。这三方面需要有机的结合。中专的学生多存在学习成绩差、纪律差,平时表现差等一系列问题。教学“满堂灌”,忽视个性、过分统一化,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没有自我主体意识,毫无批判地全盘接受,是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效果差的因果。教师设置临床情景,提出问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组织学生参与网络循证,查找和回顾问题的文献证据,按照循证的原则将证据分级,最后让学生得出有循证依据的结论,并可以对教师、教材纠错。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交流、共同成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知识。从盲目的全盘接受知识到有选择的批判和学习知识,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在循证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重视了学生个性差异,做到了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创新性思维和能力[3]。“循证”教学使课堂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李庆文.在卫生职业教育中渗透血证医学理念的探讨[J].科技风.2009,(2):263
关键词:儿科护理;循证护理;应用分析
循证护理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计划护理的过程中,明确地将护理科研和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的需求相结合来获取证据,以此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1]。同时也是观念循证护理和循证医学所必需的环节[2]。随着循证医学地快速发展和进步,逐渐产生了一种新的观念循证护理和新临床护理模式,其的主要核心内容显示护理人员在进行临床实际护理的过程中,不能只凭一些过时且不完善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来处理问题,需要按照科学的医学原则,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护理。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使得我国循证护理得到了发展。为了探讨循证护理在临床实践的应用情况,提高我院护理人员的循证护理能力,我院将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中运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的住院患者,均为我院在2011年5月~2013年7月期间所收治。在住院部随机选择2个病区进行研究,其中1个病区的患者为此次研究的试验组,另外1个病区的患者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在试验组中,护理人员有86例,年龄18~39岁,平均为(27.0±2.5)岁;对照组中,护理人员为82例,年龄18~36岁,平均为(26.5±2.0)岁。对照组:对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对两组人员的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主要是护理的对象为:危重病情患者和大手术以及手术患者。试验组:在对照组传统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主要对护理的方法和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知识进行循证,详细如下:
1.2.1基础培训 由我院的管理人员或者经验丰富且专业知识扎实的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循证护理知识培训。主要培训的内容为[3,4]:循证医学的原则和循证医学的实践程序(循证观察、询证问题、应用实证、循证支持)以及集循证医学的优点。
1.2.2组建管理组 成立护理管理组,主要是由2名主管护士和护士长而组成,然而从我院选择2名具有很强的英文阅读能力和外文检索能力的护理人员。由这些人员组成循证护理领导小组。
1.2.3搜集循证问题 由试验组的护理人员针对在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疑难问题提出相关的循证问题,然后由管理小组人员进行收集并分析。对所提出的循证问题进行创新性的分析,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可以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其进行论证[5]。
1.2.4循证支持 由循证护理的管理组成员对所收集的循证问题进行分工,然后将循证问题的相关护理方法和相关的知识让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文献的查找和检索,并寻求证实。
1.2.5制定最为合理的护理方案 由于试验组的护理人员对所有成员检索出的证据进行整合和厌倦,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评审,进而获取到最佳的实证效果,以此来制定最合理的护理方案。
1.3统计学方法 对试验组和对照组采取不记名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为根据我院护理标准进行设计。采用SPAA19.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χ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经过对两组护理人员的调查发现,在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见表1。
3讨论
循证护理主要是受到现代循证医学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临床护理观念[6]。近年来,随着护理学科的快速发展,逐渐转变到以患者为服务中心[7]。使用批判式的思维模式来探讨最佳的护理方式,以便对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进而到达最佳的服务。
在临床护理决策上,需要将临床经验和科学论证进行有机结合,同时还需要与患者进行结合,以便能够获取到实证,其的主要基本要素为[8~10]:护理人员的基本技能和临床经验等。比如需要将患者的价值观和研究成果以及临床实际情况等进行有机结合,这三者缺一不可。在循证护理中,主要是强调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护理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为主要入手点。将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科研成果与患者的需求进行有机结合,避免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出现主观性和盲目性。
在临床护理中,循证护理能够充分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护理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配合以及讨论,增强团队之间的凝聚力。此外,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工作的趣味性和成就感,让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更加地主动,全心投入到工作中,进而让护理工作更加的轻松愉快[11~16]。
但是,在循证护理的发展过程中,也曾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和问题。有的部分对护理科研不重视,同时护理人员的学历还相对比较低,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到循证护理的发展和应用。所以,要想更好地让循证护理发展,就需要各部门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支持。
总之,循证护理能够有效地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和进步,虽然循证护理还处于一个初级的阶段。但是,近年来,随着护理教育系统的不断规范化和系统化,同时护理人员的学历和科研能力也在不断加强,循证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推广,进而能够为患者提高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徐丽华,赵婷婷,唐珊珊.国际儿科护理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12,08(9):5-8.
[2]裴炜娜.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7(17):782-783.
[3]朱晓红.循证护理模式在改善儿科患儿态度及依从性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03(4):127-128.
[4]黎娟,彭燕丽.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16(22):171-172+174.
[5] 吕志芳. 循证护理在患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10,09(12) :46-47
[6] 林秀兰,张小吉. 循证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03) :21-22
[7] 郭玉玲,李秀芹,徐海波,等. 循证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再出血中的作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08(11) :133-134.
[8] 张蕾,肖莉,蒋昊,等. 循证护理对儿童口腔正畸治疗依从性及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2) :06-07.
[9] 李慧卿,廖先梅,叶伟标.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 2013,19(02) :35-36.
[10] 王虹. 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02):149-150.
[11]毛婷,朱念琼.循证护理教育国内现状及展望[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3(08):56-57.
[12]叶华,姜宪辉,李筠波.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8,19(20):99-101.
[13]王菊吾,严林娟,钱君,等.护士对患者实施关怀照护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10(08):59-60.
[14]陈满燕,许建红,吴丽君.循证护理在胸腔闭式引流瓶更换时间方面的应用[J].浙江实用医学;2011.20(03):78-79.
[摘要] 循证医学的迅速发展预示着临床医学发展模式的新趋势。对于推拿学科来说,这是挑战,亦是机遇。在学科发展、课题研究、教学模式转换和个人学术发展方面,推广循证医学概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循证医学引入推拿的临床研究中,建立具有推拿学科自身特色的方法学,才能推动推拿学科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循证医学; 评价研究; 推拿
Chinese Tuina: Challenge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ABSTRACT 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 which aims to get the best evidence from medical research, is a growing international movement in health care. Because of this new shift in medical practice, gre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how to introduce EBM into Chinese Tuina, and this i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uina. To adopt EBM will be beneficial to developing Chinese Tuina, improving clinical research, renewing education mode and getting more academic achievement. So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new experimental methodology combined with EBM in order to get great progress in Chinese Tuina.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medicine; evaluation studies; Tuina
1992年,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David L. Sackett教授及其同事,在长期临床流行病学实践的基础上,首先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正式提出了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的概念。其后,在短短的十几年里,EBM对医学研究尤其是临床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EBM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医学界对其的认可和积极推广,EBM已成为指导临床医学研究的“金标准”。在MEDLINE数据库中,EBM的文献量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年几篇,至2000年其文献量已超过了1 900篇,文献量呈指数性增长。相对而言,EBM的实验设计方法更为科学严谨,所获得的结论也更具可信度。由此可见,EBM将成为本世纪临床医学发展的新趋势。
1 EBM对于推拿学科发展的意义
1.1 推拿学科的发展需引入EBM 中医传统的推拿治疗具有悠久的历史,如同社会发展一样,中医推拿学也应与时俱进。推拿本身的发展历史也就是不断吸收与发展的历史。从最早甲骨文中有关推拿文献的记载,到被动导引手法的引入、膏摩的出现及手法器具的发展、经络腧穴理论的引入、推拿流派及手法种类的发展演化,直至现代解剖学、生物力学及康复医学知识的引入,都标志着推拿医学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只有兼容并蓄、不断扬弃,才能保持推拿学科自身的生命力,才能跟上世界医学前进的步伐。目前,推拿学科的国际影响正日益扩大,EBM作为新世纪医学的重要概念,相信会有助于中医推拿学新的发展。
1.2 科研课题的持续性发展应以EBM为基础 推拿学科研究工作的实际情况是临床课题较基础课题来说,相对较多。所立课题项目需具有一定的可持续研究性。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的临床课题都属于类似的或简单的重复性研究,缺少深入性的研究,在理论上也鲜有突破。究其原因,大多数的研究课题都存在设计不严谨、重复性差、所得结论缺乏说服力的弱点。因此,以EBM的概念及方法为基础发展推拿学科的临床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3 是否具备EBM理念已渐渐成为个人学术发展的前提 国际、国内医学核心期刊的投稿审核制度都十分严格,评定职称时对所送论文的质量也很重视,而衡量论文质量高低的标准中往往包含着是否应用了EBM理论、随机对照和意向处理分析等元素。因此,在撰写论文尤其是临床研究报道时,要从多方面加以注意以提高论文质量[1]。
1.4 EBM概念推动了推拿临床教学理念的转变 临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意味着临床教学已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主要的是把科学严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授给学生。传统的知识灌输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EBM将会推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转变,从经验转向证据。
2 EBM对于推拿学科发展现状的挑战
基于基础理论及实践方式的不同,现代医学更容易适应EBM的要求。中医学是一门传统的经验医学,是通过临床观察、引经据典、结合医生个人的思维活动,司外揣内来研究医学问题的。因此,中医学接受EBM的难度较大,作为中医治疗内容之一的推拿亦面临相同的情况。
2.1 验证推拿的临床疗效需科学证据的支持 传统推拿的继承与发展主要以发展继承中医理论、总结个人临床经验、师承授受及临床验案报道等方式进行。现在则渐渐出现了一些属于临床描述性研究的报告,开始采用随机、对照等方法,甚至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但往往由于研究方案存在设计缺陷、具体执行方法不正确以及诊断、疗效判定标准和观察时间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研究质量不高,临床疗效的评判结果也难以被医学界所广泛采信。目前,推拿文献中研究结果的阳性率过高是一个普遍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方法学问题。例如将病情轻的患者纳入治疗组,病情重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或者进行所谓的“技术处理”,把脱落的病例都予以剔除。如此处理后所获得的研究结果阳性率自然就很高。Moher等[2]经过研究发现,相比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低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可以提高阳性率达35%。这样,自然会导致相当一部分专家或从事相关工作的研究者对研究结果持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例如,推拿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性已广为人知,但有文献报道:1998~2003的6年里,有关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报道共有242篇,但只有10篇符合EBM标准,且文献质量都不是很高[3]。面对这种无证可循的情况,推拿就只能局限在经验医学的模式里。因此,将EBM的方法及标准引入推拿学科的临床研究十分必要。
2.2 EBM有助于推拿在国际医学界的推广 近年来,国外的手法医学发展迅速。有资料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起,单是美国,每年就要进行超过9 000万次的手法治疗。许多国家的官方卫生部门对手法治疗的态度也从禁止到支持或默许。1994年,美国卫生保健政策研究处更是推荐手法治疗作为急性下腰痛的一种治疗方法。国外手法治疗的种类很多,譬如我们熟悉的按脊疗法、冲击法、肌肉能量法、肌筋膜松解术和指压术等等,相当一部分都是按比较正规的医疗程序来进行的。如果国内的推拿学科能和国外的手法医学以及相关学科进行交流,那么对于推动推拿学科的发展无疑是很有裨益的。但国际医学界的交流通常都有一个通用的公认标准,如同书写论文及引用文献,都有一个标准的格式。就目前而言,推拿的国际交流只是单向输出,且使用的是我们自己的技术语言,因此与国外的手法医学等很难进行顺畅的交流,更谈不上彼此之间的互动了。由此可见,推拿的发展需要一个建立在技术层面上的国际公认的交流平台,而EBM正符合这种交流的需要。
3 推拿学科的未来发展策略
EBM对于中医推拿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能抓住机会,必将加快推拿走向世界的步伐。
3.1 建立临床试验专家咨询审核制度 建立EBM专家咨询审核制度,将会大幅度提高临床试验的研究质量。将统计学专家纳入课题组,会大大提高研究的科学性。
3.2 建立规范的推拿临床研究方法 EBM原理是一个普遍性的规律,但在具体学科的应用上亦存在特异性。例如,如果在临床外科手术时一味强调双盲,不仅不符合实际情况,亦无法做到。同样,EBM应用于推拿的临床试验设计时也存在类似情况。因此,正确地将EBM理念应用于推拿试验方法学的研究中,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1)对以往发表的文献进行严格评价,以指导新课题的设计。对临床研究项目的设计在“查新”的基础上还要“查证”。“查新”是从课题的新颖性出发对以往原始研究进行检索和比较。“查证”则是对已有的系统评价的结论性意见进行检索,并通过其结论性意见来调整研究的内容和试验设计。(2)随机、对照、盲法及独立评价员的设置。随机对照是推拿临床试验设计的基础,而EBM要求临床试验的设计一定要应用盲法,且要尽量做到双盲。但从推拿的实际情况来看,双盲的设置很难实现,因此要尽量贯彻单盲的设计,例如只有试验研究者知道分组的方法,而推拿操作人员则不知道。必须安排专人,最好是专职的统计学人员作为独立评价员,对数据进行独立的整理和分析。有观点认为独立的评价员和统计员也是盲法的一种。(3)手法治疗的质量控制问题。手法研究已向定量化方向发展,实践的安全、有效和可操控性已逐渐成为指导手法操作的共同原则。目前的推拿临床试验设计应尽量采用简单的手法,进行标准化后以统一的标准应用于临床研究中。诊疗常规的研究则应严格按照手法操作的规程予以实行。(4)患者的脱落问题和安全性控制问题。临床试验脱落病例在所难免,按照EBM原则,对脱落病例均应作意向处理分析,即留在原组内作临床疗效分析。同时,必须重视手法操作的安全性问题,对临床试验方案涉及的安全性评价标准、观察指标及判定异常等项目的设计,都必须明确而具体。加强不良事件的监测,如果产生不良事件,应详细填写不良事件病例报告,并作关联性评价。(5)随访及长期疗效的观察。疗效评价亦是EBM的重要内容,必须重视随访和全局性疗效的评价。
3.3 强调多学科交叉,规范评价体系 随着医学的发展,单纯的有效率、治愈率已不足以准确客观地反映推拿的治疗效果,需要使用一些量化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推拿学科与神经生理学、生物力学、运动医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技术等各种学科理论的结合,有利于多层面、多角度地观察推拿治疗的临床效应。运动医学、康复医学、保健医学思想的引入,更丰富了推拿治疗的内容。引入一系列的评估量表,有利于量化、细化疗效评价标准,准确地评价临床疗效及规范评价体系。
3.4 借助EBM加强推拿的国际交流 推拿要真正地与国外相关医学进行学术交流和融合,必须具备一种国际上公认的“通用语言”,而EBM则可以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EBM有可能会成为推动推拿走向国际医学界的最大助力。
传统的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鲜明的特色,将EBM的方法运用于中医药学的研究是近年来医学界人士关心的热点。用EBM的观点和方法评价过去的推拿医疗成果,能够发现其中的优点和不足。用EBM的原则和方法指导今后的推拿学临床研究,改善研究方法,提高推拿临床试验的研究质量,必将会推动推拿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劳力行. 提高中医药临床研究报道质量的建议[J].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4, 2(6): 402406.
关键词:医学检验;进展;临床
【中图分类号】R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25-01
1 医学检验的进展
1.1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分子生物学的进展给检验医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得检验医学也从细胞水平进入了分子水平。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到临床检验诊断学,对疾病诊断深入到基因水平,称为基因诊断。基因诊断技术主要包括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基因多态性分析技术、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分析(FISH)技术、波谱核型分析(SKY) 技术以及蛋白质组技术等。
1.2 生物芯片技术:基因芯片的概念现已泛化到生物芯片(biochip)、微阵列(micr oar ray)、DNA 芯片(DNA chip),甚至蛋白芯片。基因芯片集成了探针固相原位合成技术、照相平板印刷技术、高分子合成技术、精密控制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使得合成、固定高密度的数以万计的探针分子以及对杂交信号进行实时、灵敏、准确的检测分析变得切实可行。
1.3 流式细胞仪的应用:流式细胞仪(FCM) 有别于普通细胞计数仪的方面在于它不仅能够进行细胞计数和简单的三分群或五分群,而且能够对细胞亚型进行检测。临床上,FCM 主要应用于免疫学和血液病学方面。它克服了传统免疫技术难以准确定量的不足,可应用于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对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进行监测;用于肺泡灌洗液中T 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 能够快速、准确的测定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为多种肺部疾病的诊断和发病机制提供重要信息。FCM 还可同时检测T 细胞总数、Th 细胞和Ts 细胞,结果准确、报告迅速,国外已用来进行HIV 的常规检测。FCM 在血液病方面主要是对白血病进行分型,可以克服传统免疫荧光镜检法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和细胞计数少等造成的误差,使之更为快速和精确。FCM 还可进行淋巴瘤的免疫分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和化疗效果监测、骨髓移植和干细胞移植的监测等。用FCM 检测活化血小板表面受体是近来血栓研究的一项重要技术。
1.4 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临床上,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主要应用于甲状腺疾病相关免疫检测、生殖内分泌激素检测、心肌蛋白的检测和贫血指标的检测等。该技术以其灵敏度高(可达10- 18mo l/ L)、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所使用试剂对人体无危害的优点,成为非放射性免疫分析技术中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方法之一。
1.5 现场即时检验(point o f care testing, POCT):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在急诊科对危重患者的救治中快速检验很有必要。这种需求刺激了相关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给予了现场快速检验的新生。
1.6 细菌耐药检测:由于抗生素的普遍使用,临床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越来越严重,并出现了ESBL、MRSA 等广谱耐药菌。因此,尽早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对控制感染和节约医疗成本至关重要。临床微生物室不仅需要分离鉴定感染标本中的病原菌,而且应该进行药物敏感实验,为临床医生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
1.7 自动散射比浊分析的应用:散射比浊分析仪主要检测的是血浆、体液中的特定蛋白系列,包括免疫球蛋白系列、补体系统、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系列、炎性反应蛋白系列、载脂蛋白系列、尿微量蛋白系列和小分子药物等。这些蛋白成分的检测,可为临床提供有效的病理生理指标,作为临床诊断、判断治疗效果和分析预后的依据。
2 医学检验的临床应用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和试验数据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揭示疾病的基本原因和机制,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等;②根据发病机制,建立合理治疗,如针对苯丙酮尿症患者给予低苯丙氨酸饮食;诊断特异性疾病,如利用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诊断心肌梗死; ③为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筛选试验,如测定血中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素用以诊断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④监测疾病的病情好转、恶化、缓解或复发等,如利用肝功能试验对肝脏疾患进行诊断和治疗监测;⑤治疗药物监测。即根据血液以及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调整剂量,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⑥辅助评价治疗效果,如测定血中癌胚抗原含量监测结肠癌的治疗效果;⑦遗传病产前诊断,降低出生缺陷病的发病率。
临床微生物学是检验医学的亚专业之一,其综合了临床医学、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临床抗生素学和医学流行病学等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感染性疾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密切结合临床提出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防止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和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医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①医学检验的目的就是研究人体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的致病因子,通过检测这些致病因子的量和活性的变化而推断疾病的发生发展来辅助临床医师准确判断疾病。②医学检验的结果是支持诊断、鉴别诊断,甚至是确诊的主要依据,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疾病和判断预后的途径就是熟知检验知识。
3 总结
检验医学的发展,不仅是循证医学的必然要求,使医疗行为更为科学和经济,也将可能为前瞻性的预防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随着新的仪器及方法的扩展,检验医学在临床生化、微生物学、血液学及免疫学等多个分支出现了一些新的检验项目与技术,使针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更为合理和快速。
医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①医学检验的目的就是研究人体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的致病因子,通过检测这些致病因子的量和活性的变化而推断疾病的发生发展来辅助临床医师准确判断疾病。②医学检验的结果是支持诊断、鉴别诊断,甚至是确诊的主要依据,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疾病和判断预后的途径就是熟知检验知识。
4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循证护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0-0080-02
胆囊切除多见于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等病变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效果不佳而需要行手术治疗[1-3]。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手术具有痛苦轻、创伤小、患者术后康复快等优点,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可出现不适,因此加强患者术后护理对提高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4,5]。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将实践与科学理论结合,同时根据个人经验及环境因素而对患者实施的护理策略,是基于科学理论的护理方式[6,7]。为此本院将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对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在腹腔镜下行胆囊手术切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32~78岁,平均(55.8±6.8)岁。其中胆囊结石28例、慢性胆囊炎22例、胆囊息肉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①疼痛护理:患者麻药过后,术后创伤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因此护理人员应经常询问患者疼痛的程度,如果患者术后疼痛难以忍受,护理人员应告诉医生,及时采取镇痛处理,以免因过度疼痛影响患者的康复,同时应指导患者对疼痛处进行轻轻地按揉,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疼痛的产生[8]。②留意患者生命体征:密切留意患者的病情,患者行麻醉后,药物可能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功能造成一定的干扰,因此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判断并及早发现患者的病情及动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妥善的处理[9,10]。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具体步骤如下:①寻找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结构化、确切化、特定化的提问。②将提出的问题作为相关的研究证据,通过查找文献数据库,系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对腹腔术后伤口处理不当可增加患者感染的发生率,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从而避免相应事件的发生。③对查找的证据进行批评性的评价,结合自身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的操作方式。④获得的实证应与临床知识相结合,从而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⑤实施护理计划,通过与同行探究、与患者交谈、自我反省等方式评价护理的效果,并将问题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保存,以作为研究的课题。护理要点:观察组护理基于循证护理理论基础,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同时密切观察可引起患者不适的各种因素:①引流管是否通畅、切口敷料是否干燥,如发现异常立刻报告医师;②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黄疸、腹膜刺激征、胆汁引流颜色、性质以及引流量,如发现异常应立刻向主诊医生汇报;③观察患者皮下是否出现气肿;④防止患者呕吐,及时清除患者呕吐物,避免误吸入;⑤尽量减少患者疼痛,避免疼痛引起患者的不良应激反应。
1.3 评价指标
依从性评分参照文献[11]进行评价。依从性:优:患者在治疗期间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规范性治疗;良:患者治疗期间基本遵照医嘱,但偶尔治疗不规范;差:患者治疗期间基本不按照医嘱进行治疗或中途放弃治疗者。VAS评分为0~10分,分值越高,疼痛度越高。满意度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依从性分析
两组患者干预前依从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情况分析
观察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首次排气时间、平均康复时间、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情况分析(x±s)
3 讨论
循证护理(EBN)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发展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护理观念。传统的护理学效率低,缺乏科学性,但是循证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运用法学批判的思维来寻求护理过程中的最佳证据,从而实现全面护理改进,用最低的成本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随着护理相关的学术论著发展和兴起以及护理人员对计算机数据库的掌握,大大地促进循证护理的发展。循征护理再实践是通过采用预见化的护理程序为患者实施护理,通过有计划、有目的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服务,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提高患者依从性,有利于患者预后[12,13]。通过循证护理,了解患者所需,为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方案。通过对腹腔镜术后患者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避免护理主观性及盲目性,从而使得护理工作做到有据可依,有证可循,从而将以人为本的服务方式应用在患者身上,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有利于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同时循证护理作为一种强调个性化、整体性、创造性的有效护理方式,其护理的理念是让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满意度上达到最大精神满足,或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不愉快的心理,处处为患者着想,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一切活动将患者摆在首位。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干预前依从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王秋生,邓绍庆,李恩宽. 腹腔镜联合手术[J]. 中华外科杂志,1997, 55(2):84-88.
[2] 王新喜,李纪忠,蔡瑞福.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复杂病例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 中国内镜杂志,2009,6(2):198-199.
[3] Ahmed S,Ali AA,Hasan M,et al. Problems leading to conversion i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 Mymensingh Med J,2013,22(1):53-58.
[4] 翁敬飚,刘正金. 老年人胆囊息肉样病变200例诊治分析[J]. 海南医学,2010,21(18):30-31.
[5] 刘研.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的配合体会[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2):28-36.
[6] 黄喜群. 65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体会[J]. 当代护士,2009,(1):37-38.
[7] 黄蓓. 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护理中循证护理应用[J]. 当代医学,2011,16(5):118-119.
[8] 黄晓燕. 高危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 黑龙江医药,2009,22(3):422-424.
[9] Wolthuis AM,Iudicello A,Penninckx F,et al. Early experience with elective single-port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and cholecystectomy in day-case surgery[J]. Acta Chir Belg,2011,111(5):315-318.
[10] 赵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2(5):784-785.
[11] 罗华敏. 循证护理对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病人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9(5):478-479.
[12] 许杰. 慢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5(8):446-447.
[13] 于素荣.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 黑龙江医药,2009,22(5):751-753.
[14] Brooks SL.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J]. J Vis Commun Med,2012, 35(4):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