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实验现象描述的技巧

化学实验现象描述的技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实验现象描述的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实验现象描述的技巧

化学实验现象描述的技巧范文第1篇

1.问题情境中进行观察,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

观察是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感性认识,新奇鲜明的实验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效引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关注。然而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计划,利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在探索中领会化学物质的性质;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和技巧;领悟其中的化学思 想。由被动学习逐步变为主动探索,顺利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

比如,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内容时,学生对实验的接触不多,在观察上还只是玩玩看看,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的观察,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对实验进行观察,从而使学生的观察全面细致,无形中促进学生的思考。

问题情境:①观察实验室制备氧气所需要的实验仪器,如何组装?②制备氧气所需要的药品是什么颜色,状态、气味如何?③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为什么这样可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④怎么对混合固体进行加热?为什么要这样做?⑤生成氧气的颜色、状态、气味如何?

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生成,灵活地进行问题切入,既不要让学生感觉到问题所带来的负担,又促进学生积极观察,通过学生有序认真的观察,逐步加深对氧气的认识,使学生对整个实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问题情境的建立,灵活地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观察能够有的放矢,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促进了学生对化学学习方法的掌握。

2.启发猜想中进行观察,促进学生的思维探究

学生对事物的外在观察,必然会引起学生对内在的思考,利用原有认知进行分析,在思维不能到达的地方进行猜想、假设和推导,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探究。教师要激励学生对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尝试对现象进行解释和猜想,以促进学生思维的飞跃,使其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比如,在学习“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内容时,在学生对现象观察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尝试利用自己的认识对现象做出解释和猜想。学生可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锌粒溶解,且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并使倒扣在火焰上的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鲜明的现象激励了学生的猜想,不断做出自己的判断和猜想。

学生猜想:能够燃烧生成水的气体应该是氢气。锌粒溶解说明锌与稀硫酸反应了,产生了氢气还可能是硫酸锌。

这一猜想使得课堂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的思维出现了质的飞跃。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的猜想,转而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生成的产物上,通过学生的进一步触摸,不仅得到了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还使学生知道了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因为反应结束后可以感受到试管外壁的温度。这样的启发猜想,使学生对实验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不再局限在对现象的观察上,而是可以深入到现象的背后,想要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究竟发生了哪些反应,将学生的观察与思维活动联系在一起,实现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3.实践操作中进行观察,实现学生的思维创新

操作实验实现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零距离接触,使学生边操作边观察,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和对问题的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学生的实验操作,灵活机智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感官认识生活变为理性探索,倡导学生的合作讨论,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实现学生思维的突破与创新。

比如,在学习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内容时,学生的操作使实验进行得非常顺利,然而学生在实验现象的描述上不是很规范,也不全面。

学生描述:实验开始反应后,发现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石灰石逐渐溶解。

显然,“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不能作为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而是实验的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这四个字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学生的积极观察和探索,使得对实验的了解更加全面,不仅观察到了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还观察到了石灰石溶解、温度上升等现象,学会了如何准确地表述实验现象,全面实现了学生对自我的突破。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实践,使学生明白了仪器的使用,实验观察真正要做到哪些方面。在观察中发现了问题,积极调动原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决,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

化学实验现象描述的技巧范文第2篇

1.审题不认真,基础不牢。例如一练实验题,部分学生没有注意“Na2S2O3与Na2SO4结构相似,化学性质也相似”,而回答Na2S2O3的溶液pH大于7。

2.对常见离子的检验不清楚。例如一练实验题SO42-的检验方法掌握得不好。

3.试纸的使用方法掌握得不牢固。一练实验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只回答了用pH试纸测而没有回答操作过程。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答出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这一点。

4.没有把握好大局。二练实验题部分学生不清楚装置A的作用是什么,有的学生认为是要制取N2。

5.方程式记得不好。二练实验题CuO与C反应的方程式漏掉的较多。

6.语言表述能力差。二练实验题证明CuO中含有氧元素的实验现象表述不清楚,回答较乱。

总之,学生实验题答得不好。所以我认为,在后期复习中必须加强实验题的复习。现在正是二轮复习的时候,要切实过好实验专题关。在这里说一下我对实验题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明确考纲对化学实验要求。新课标背景下化学高考对实验能力作了如下规定:1、熟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4、能认识和绘制常见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5、根据实验题的思路,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二、应对好高考实验。纵观近几年高考实验题,从试题考查的内容来看,命题思路基本上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的:1、明确实验目的;2、实验仪器及其组装顺序:要求熟悉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原理及其功能,能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好化学实验装置;3、操作步骤:要求根据实验意图,灵活运用化学知识、选择实验方法和步骤;4、会观察现象,要求能独立地和系统地进行化学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情况;5、实验中故障产生的原因及故障排除的方法;6、实验结果分析:要求能准确、清晰、全面地表述和概括实验的全部内容及其结果。

三、在第一轮复习中夯实基础。抓好第一轮复习很重要。在高三化学复习的全过程,实验应一直持续,而第一轮要重点以课本的实验内容来开展复习。通过第一轮复习使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应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操作必须让学生背会,利用早自习时间背。比如PH试纸的使用、如何洗涤沉淀等,这都是固定答案。

2.使学生熟练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等。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在后面实验大题中经常考查到气体的制备、收集、干燥、检验、气体性质、尾气处理等问题。可见,这部分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高考热点。

四、训练猜想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积极探索仪器的新功能、新用途。近几年各省高考化学实验题都有猜想类题,所以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很重要。多做这方面的题,这也符合新课改的方向和趋势。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对于同一仪器或装置,通过不同的操作或改装,就可以实现仪器装置的新功能。

五、加强讲评课,提高课堂效率。在实验题讲评中一定要重点突出,明确实验目的。一定要弄清楚这道题是让干什么的、思路和原理是什么。老师在最后要讲一下这道题好在什么地方、我们前面所做过的实验题和这道题有什么不同和相似之处,要彻底弄懂这道题。重点突出的讲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实验题的讲课效果。另外,和学生共同总结实验题解题方法,一般是:明确目的熟悉原理设计过程装置的选择规范操作精确描述现象。

六、合理引导学生解题及规范化答题。让学生掌握典型实验题的目的和解题方法、思路、技巧、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强化训练。这样既能迅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又能规范化训练,使知识与能力共同提高。要指导学生规范化答题。洛阳市一练和二练中都反映出学生语言组织不利,不能详细叙述。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常见的题型是简答题,指导学生一定要注意表达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让学生记住一般的简答顺序是“操作—现象—结论”。

除上述外,在高三后期阶段,还可以将近几年各省化学高考实验大题进行集中强化训练,通过强化训练要学生彻底明白高考实验题的精髓,这样才能理顺解答实验题的思路。

化学实验现象描述的技巧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观察能力;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同时化学实验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化学实验是对人类漫长的认识过程的浓缩,常常伴随着多种现象的发生,要准确地看到这些现象,就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

目前,许多教师都意识到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观察能力的培养。甚至有教师认为只要记住了某些重要的实验现象就足以应付考试,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反应中的某些现象直接叙述或者根本不提,并且在教师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只注重书本上原有的结论,而忽视了实验过程中的其他重要信息,造成学生的观察过程不完整,不能形成方法和技巧。在具体实验过程中也常出现与书上描述的现象完全不同的情况,由于教师自身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说与书上的描述相同,而不是引导学生具体分析,这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妨碍学生观察能力的形成。

观察是一切真知灼见的源泉,是科学的起源、发展的基石。 观察能力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第一,我们要阐明观察能力与其他能力之间的关系。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单独存在,更不可能单独发挥作用,它们彼此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只有掌握了彼此间的关系才可以在培养其他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二,教给学生科学正确的观察方法,同时与思考有机结合。不少同学对实验中变化时的现象感兴趣,记忆犹新,却往往忽视了前后的观察及实验的思考,落得一个外行看热闹的结果。其实前后的全面观察加上认真的思考可以获得更准确的结论。在化学实验中正确的观察顺序应是按照“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的顺序观察:①变化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反应物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反应条件(如是否加热、通电、需要催化剂等),需要的仪器及使用的注意事项。②变化时:引导学生全面观察变化过程中的主要现象(如是否有颜色改变、气泡的出现、沉淀的产生,发光放热等)。强调既要注意变化明显的现象,又不能忽视稍纵即逝的一些现象和一些细微的变化,从而避免观察的片面性。③变化后:要注意观察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一些性质。同时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过程。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要督促学生认真思维,才能将观察的动机从意外引发好奇上升到思索探究阶段。

第三,要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意识。有意识地做事与无意识地做事收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然而,有些教师由于缺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意识,使学生的观察不全面,尤其是实验过程中有些不太明显的现象往往被忽略掉,甚至对学生观察到的某些难以理解的现象加以否定。当然也有学生自身缺乏培养观察能力的意识。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扼杀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首先要具备这种意识。

第四,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观察品质,培养正确的观察态度。兴趣是一个人做事的动力。人们总是只喜欢认真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对不感兴趣的事要么不做,要么马马虎虎地完成。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现象都很明显,如果马马虎虎地对待,自然有些现象就被忽略掉了,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也是培养其观察能力的一部分。

化学实验现象描述的技巧范文第4篇

通常教学中的实验又可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而学生实验却通常容易忽视,甚至一些条件差的学校就不开设学生实验,就此情况我就谈谈如何将学生实验的作用发挥的更好。

一、利用好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时,学生即使按照教师要求在实验前做好预习准备工作,对仪器的操作步骤也比较清楚了,但一旦接触到实验仪器,仍会束手无策。因此,实验前教师应对如何正确操作仪器进行示范,必要时强调说明不按规范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如,使用试管的操作方法,要求他们能正确地拿试管,夹持试管,洗刷试管等。在进行碱和酸的反应实验中,要求他们会振荡试管;用试管加热物质,注意试管的倾斜方向等。要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培养动手能力。

尤其在学生进行操作过程中,要抓住典型事例向学生反复示范。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之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

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包括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取用、现象的观察、仪器的整理。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团结、合作、安全、爱护仪器、节约药品等教育,不得大声喧哗,不得走动,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例如:做好天平的使用前和酸碱滴定管使用前的准备工作,在实验过程中操作要有一定的条理性;在试剂的取用时尽量做到既要节约药品又能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在取用后要及时的将瓶塞塞回,而不至于产生多个瓶塞混乱的局面,使试剂交叉污染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影响到下一组学生的使用;对出现的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在完成实验时,及时清理好仪器、洗干净试管并倒放,清理废液缸等。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之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

三、充分挖掘展示实验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活动,其中蕴含着许多美的因素。如对各种基本仪器的介绍,使学生感受仪器形状的和谐美;安装仪器时要求学生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字排列,使装置协调稳定,使学生感受实验装置的造型美;通过各种反应伴随的光、热、火花、颜色变化等使学生感受化学实验的现象美;通过一些奇异的魔术般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异美;通过严谨规范的操作,展示科学的操作美。

四、注重对实验现象的不同观察,充分发挥好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操作的过程,既有利于学生将实验操作的信息准确并有选择地输入大脑,促进思维活动的展开,又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在实验时,首先,既要观察实验结果,又要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应该让学生观察实验从始至终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以培养观察的敏锐性、全面性和深刻性。其次,既要抓住观察重点,又要全面观察各种现象,因为任何事物及其发生的变化都不是孤立的,往往伴随着主要现象而派生出许多次要现象。如果能让学生及时捕捉这些现象,不仅有利于观察能力的培养,还能对所研究的事物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并从中学到科学方法。

五、充分利用教师课堂评价,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得到培养

在以往的学生实验中,学生往往只是按照书本上的内容认认真真地完成各种验证性实验和各种物质的制取,很少有学生尝试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加以认真研究,对实验方案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这并不是说所有学生都不愿意对实验进行探究,而是缺乏鼓励和引导的机制,同时教材中对实验现象和结论的描述又过于详细(而描述的实验现象很多是在理想条件下做出的主要现象),使学生在没有做实验前就对实验现象背得烂熟,造成部分学生对实验本身失去兴趣,在实验中只要出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往往就忽略了其它现象的出现和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只是完成实验的机器,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而且由于以往的评价过重地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少予以重视,使学生把过多的精力用于注意实验中是否出现课本中描述的实验现象,如果观察不到应有的实验现象,又会重复自己的操作,对实验中出现的其它现象或视而不见,或见而不思,他们的大脑也缺乏对这些现象刺激时应产生的兴奋,思维变得迟钝。

将课堂评价引入实验教学,鼓励学生从习以为常、屡见不鲜的实验现象中发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问题,对这些问题展开合理想象,大胆猜测,大胆假设,即兴回答问题,或记下一些偶然出现的新异念头。

化学实验现象描述的技巧范文第5篇

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要经历“感性-理性-应用”的科学认识过程。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初中化学教材(人教版)编排的演示实验有64个,高一化学演示实验有43个,高二化学演示实验有33个,高三化学演示实验有23个,这些演示实验都有相当的基础性、目的性、典型性、指导性意义的。教师要在熟悉教材和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好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的全过程,一定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需要的实验用品、实验的操作步骤。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认真观察和缜密的思考,达到实验的目的和满意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要有熟练的实验的技能技巧、规范标准的实验操作、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去感化、去影响学生。尤其要告诫学生,不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会带来什么样的反效果,使之形成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和严肃的实验态度。同时,在演示实验过程中,不应仅仅按规定将实验做完,而应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并使之在一连串的高度的思维活动中理解教师演示实验的意义,掌握实验技能技巧,准确地观察实验现象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达到預期的目的。演示实验的功能中,培养学生创新观察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也是一重大功能。观察是进入知识殿堂的门口和窗户,深入细致的、精确周密的、系统的创新观察能力是所有科学发明和科学发现的基础。实践是有目的行动的体现,创新实践能力是将具有创意的思维构想、新颖的精力设计付之实施、见之行动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启发学生用不同视觉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总结。本人经常注意留有新“开发区”让学生去探索,如本人在讲授高一第一章“氯气的制法”时,不忙于去“验证”,而是先要学生思考:1、液态物质和固态物质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装置应需要什么仪器?2、制CI2的药品是什么?反应原理如何?3、为什么要进行气密性检验?如何检验?4、应如何收集CI2?为什么要用该法收集?5、制取气体时,为什么有的尾气要吸收?如何吸收?并让学生自行设计气体的发生、收集等整套装置。并要求增加如下实验:把CI2通入滴有石蕊试液的水中、CI2通入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CI2通入KI溶液中等性质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进行演示操作,亲自实践,品尝“创新”的成功滋味。同时,课堂气氛热烈,人人开动思维“机器”,使学生人人印象深刻,历久不忘。这样,学生的素质也自然而然地提高,创新观察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就逐渐培养起来。

学生实验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理论知识和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后进行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从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操作步骤和操作规程的正确与否、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内容的领会、实验现象的观察到实验注意事项和实验结论的书写等。对于中等程度以下的学生来说,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和纠正,使学生逐渐做到熟练、规范、准确,把有关的实验基础知识打牢。

新编初三化学教材的特色是安排了13个家庭化学实验,这些实验既活跃学生课余生活,自觉地增长化学知识,又使家长、学生了解到,化学就在生活中,化学现象就在家庭里。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反过来更好地体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家庭实验既增加学生的人人参与,人人动手的操作能力,又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创新能力,起着一石二鸟的作用,也是教材改革的新创举和新成果。现试行的高中新编教材也进行该方面的改革和尝试,第一册有8个学生实验,第二册有14个学生实验。第一册有6个家庭小实验,第二册有8个家庭小实验,这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起着良好的作用。

按教材要求进行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这还不够。开展第二课堂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近年来探索出的良好途径。每个年级都组织一定数量的化学兴趣小组,定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进行活动,以化学实验为主要内容,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趣味化学实验等。这样,进一步拓展学生化学知识视野,激活学生思维,获取大量感性知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抽丝剥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过程,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为进一步培养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的良好学风,为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向和做法。

1、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化学实验的功能是为学生提供事实根据,使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又能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和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应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发挥更大的功效。然而,目前中学各年级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大多注重实验功能的验证性。课本编排出实验条件、步骤和给出相应的药品来验证某物质的性质、某物质的制取方法或某个化学反应原理,而且学生实验几乎是依样画葫芦照做。而教师的演示实验也毫无创意和新意可言。诚然,验证性实验对于学生巩固、掌握书本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熟练地掌握实验技能技巧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须知科学实验的重要功能是其探索性。探索是发现问题、寻找规律、利用规律的有效途径。科学发展史表明,任何科学成果的发现和发展都需要经过不懈努力、不断探索才能得以实现。任何旧知识、旧成果都蕴含着新知识、新成果,都需要加以挖掘、提练。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这就说明了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动力下进行不懈努力、艰苦的探索而取得发明创造的伟大成就。而探索性的化学实验就是挖掘书本已有的实验内容的新意境、新内容,把学生导入科学探索的新起点、新境界、新高度。让他们亲历其境、刻苦努力地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猎取新成果、使自己体会到成功者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其继续保持旺盛的创新激情,形成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求异性、独创性、灵感性等特色。这“四性”是构成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的体现,是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的首要前提。必须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的“四性”,才能使其在探索性实验中探索出“阿里巴巴”的宝藏来。在实验过程中,其观察方向和思维方向具有灵活性;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次上观察和思考;冲出原有的思维,使之能有较强的知识迁移的能力,使之举一而反三,使其“求异”思维和“求异”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才有创造的灵感和独到的动力。如在学习高二“镁、铝”这章书中,本人增加了下列内容:1、铝在人体中可使人慢性中毒,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控制,下列使用是否应加以控制?为什么?①制牙膏皮。②制易拉罐、饮料盒。③制铝餐、炊具。④制电线电缆。⑤明矾净水。2、在一个铝制“健力宝”易拉罐内,先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即密封瓶口。观察现象和解释原因。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实验,既能掌握铝的性质,又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理解深刻,求异思维得以发展,知识视野得以拓宽。一、做好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家庭实验,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打好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

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要经历“感性-理性-应用”的科学认识过程。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初中化学教材(人教版)编排的演示实验有64个,高一化学演示实验有43个,高二化学演示实验有33个,高三化学演示实验有23个,这些演示实验都有相当的基础性、目的性、典型性、指导性意义的。教师要在熟悉教材和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好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的全过程,一定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需要的实验用品、实验的操作步骤。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认真观察和缜密的思考,达到实验的目的和满意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要有熟练的实验的技能技巧、规范标准的实验操作、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去感化、去影响学生。尤其要告诫学生,不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会带来什么样的反效果,使之形成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和严肃的实验态度。同时,在演示实验过程中,不应仅仅按规定将实验做完,而应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并使之在一连串的高度的思维活动中理解教师演示实验的意义,掌握实验技能技巧,准确地观察实验现象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达到預期的目的。演示实验的功能中,培养学生创新观察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也是一重大功能。观察是进入知识殿堂的门口和窗户,深入细致的、精确周密的、系统的创新观察能力是所有科学发明和科学发现的基础。实践是有目的行动的体现,创新实践能力是将具有创意的思维构想、新颖的精力设计付之实施、见之行动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启发学生用不同视觉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总结。本人经常注意留有新“开发区”让学生去探索,如本人在讲授高一第一章“氯气的制法”时,不忙于去“验证”,而是先要学生思考:1、液态物质和固态物质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装置应需要什么仪器?2、制CI2的药品是什么?反应原理如何?3、为什么要进行气密性检验?如何检验?4、应如何收集CI2?为什么要用该法收集?5、制取气体时,为什么有的尾气要吸收?如何吸收?并让学生自行设计气体的发生、收集等整套装置。并要求增加如下实验:把CI2通入滴有石蕊试液的水中、CI2通入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CI2通入KI溶液中等性质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进行演示操作,亲自实践,品尝“创新”的成功滋味。同时,课堂气氛热烈,人人开动思维“机器”,使学生人人印象深刻,历久不忘。这样,学生的素质也自然而然地提高,创新观察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就逐渐培养起来。

学生实验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理论知识和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后进行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从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操作步骤和操作规程的正确与否、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内容的领会、实验现象的观察到实验注意事项和实验结论的书写等。对于中等程度以下的学生来说,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和纠正,使学生逐渐做到熟练、规范、准确,把有关的实验基础知识打牢。

新编初三化学教材的特色是安排了13个家庭化学实验,这些实验既活跃学生课余生活,自觉地增长化学知识,又使家长、学生了解到,化学就在生活中,化学现象就在家庭里。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反过来更好地体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家庭实验既增加学生的人人参与,人人动手的操作能力,又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创新能力,起着一石二鸟的作用,也是教材改革的新创举和新成果。现试行的高中新编教材也进行该方面的改革和尝试,第一册有8个学生实验,第二册有14个学生实验。第一册有6个家庭小实验,第二册有8个家庭小实验,这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起着良好的作用。

按教材要求进行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这还不够。开展第二课堂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近年来探索出的良好途径。每个年级都组织一定数量的化学兴趣小组,定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进行活动,以化学实验为主要内容,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趣味化学实验等。这样,进一步拓展学生化学知识视野,激活学生思维,获取大量感性知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抽丝剥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过程,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为进一步培养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的良好学风,为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向和做法。

1、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化学实验的功能是为学生提供事实根据,使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又能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和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应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发挥更大的功效。然而,目前中学各年级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大多注重实验功能的验证性。课本编排出实验条件、步骤和给出相应的药品来验证某物质的性质、某物质的制取方法或某个化学反应原理,而且学生实验几乎是依样画葫芦照做。而教师的演示实验也毫无创意和新意可言。诚然,验证性实验对于学生巩固、掌握书本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熟练地掌握实验技能技巧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须知科学实验的重要功能是其探索性。探索是发现问题、寻找规律、利用规律的有效途径。科学发展史表明,任何科学成果的发现和发展都需要经过不懈努力、不断探索才能得以实现。任何旧知识、旧成果都蕴含着新知识、新成果,都需要加以挖掘、提练。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这就说明了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动力下进行不懈努力、艰苦的探索而取得发明创造的伟大成就。而探索性的化学实验就是挖掘书本已有的实验内容的新意境、新内容,把学生导入科学探索的新起点、新境界、新高度。让他们亲历其境、刻苦努力地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猎取新成果、使自己体会到成功者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其继续保持旺盛的创新激情,形成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求异性、独创性、灵感性等特色。这“四性”是构成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的体现,是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的首要前提。必须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的“四性”,才能使其在探索性实验中探索出“阿里巴巴”的宝藏来。在实验过程中,其观察方向和思维方向具有灵活性;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次上观察和思考;冲出原有的思维,使之能有较强的知识迁移的能力,使之举一而反三,使其“求异”思维和“求异”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才有创造的灵感和独到的动力。如在学习高二“镁、铝”这章书中,本人增加了下列内容:1、铝在人体中可使人慢性中毒,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控制,下列使用是否应加以控制?为什么?①制牙膏皮。②制易拉罐、饮料盒。③制铝餐、炊具。④制电线电缆。⑤明矾净水。2、在一个铝制“健力宝”易拉罐内,先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即密封瓶口。观察现象和解释原因。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实验,既能掌握铝的性质,又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理解深刻,求异思维得以发展,知识视野得以拓宽。2、把化学实验教育教学和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化学实验美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化学作为现代科学一门所具有学科美,吸引着千千万万的学子不停地追求与探索。而化学实验美则是架构化学美育的主体,对认识和研究化学知识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实验教育的美育,包括向学生展示化学物质美、化学仪器美、实验操作美、实验现象美、实验装置和谐美、化学实验现象描述美等。讲授化学物质美时,我们用幻灯、电视图片等展示桂林芦笛岩、肇庆七星岩、云浮龙宫、阳春龙洞等。巧夺天工、千奇百怪、令人叹为观止的钟乳、石笋、石柱。实际上是下面两个反应的结果: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CO2+H2O;而画家描绘出色彩缤纷的至艳至美的画图,则是铁红、锌钡白等化学颜料合理配答的结果;石膏头像和石膏模型精美的艺术品,都是化学物质美的缩影。化学教师开展化学美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在演示实验中和引导学生在分组实验、家庭实验、第二课堂实验中抓好实验装置和谐美、实验操作过程美和实验现象美。如氯气的制法和性质的连环实验,由CI2的发生装置-盛浓流酸的干燥装置-收集装置-滴有石蕊试液的水的集气瓶-盛碘化钾溶液的装置-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的装置,一整套装置错落有致、和谐美观,而其中的各个装置中的实验现象又各不相同,引起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探索兴趣;又如氯化铝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先把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氯化铝溶液中至过量,又反过来把氯化铝溶液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至过量,反应物相同,而操作不同导致实验现象的不同,使同学们诧异之余,引起其思考和探索;又如做乙醛的还原性实验时,先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制得美丽的蓝色絮状物氢氧化铜,然后与乙醛混合加热后得到红色的沉淀氧化亚铜。这一系列变化令人赏心悦目。可见化学实验现象美有着无穷的魅力,更能激发起同学们创造美之欲望,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化学实验教学要经常地、不断地营造美的氛围,如利用实验挂图、模型、幻灯、投影、录像、电视、电脑等媒体,展示化学实验的整体美,使之耳濡目染,欣赏感受并熔化在化学美的氛围中,逐步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的浓厚兴趣,消除其对化学的偏见和误解,提高其对化学创美、审美、赏美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供条件。

3、把环境教育和化学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

在过去的十九、二十世纪中,化学科学和化学技术连锁般的发展,为人类创造巨大的财富,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发展。化学在科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对象。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与健康等,也成为社会的聚焦点。但化学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负效应-即对人类生活的环境造成污染,引发一桩桩环境污染问题。如日本水俣甲机汞中毒事件、南极臭氧空洞、温室效应、伦敦光化学烟雾、1995年上海光化学烟雾、1997年重庆地区的酸雨事件,现居住地的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对社会对人生所造成的危害难以赘述。因此,化学教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须加大力度。利用化学实验教学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观念和环保意识。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必须把实验课作为环保教育的主战场。如何把课程内容教育和环保教育有机起来,达到一石二鸟的作用,则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教师的规范、正确的演示实验操作,则环保教育的关键之所在。这就需要教师有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技巧。如固体药品的称取、液体的量取和转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过滤、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有毒尾气的处理等。准确、规范的动作(和操作)可避免污染。教师要经常营造一种让学生探究的氛围。如:“CO还原CuO”的实验中,尾气应如何回收?让学生设计各种方案,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各种方案的优劣,可行方案中选出最优者用之。这样,既启开学生心智,又拓展其知识视野,并使其领略到设计成功的喜悦,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使学生们养成对有毒气体防污染、防扩散的习惯意识。如对氯气制取时多余尾气吸收的方法、二氧化硫性质实验和制取的尾气的吸收方法、电石与水制乙炔时杂质有毒气体的除去方法、硝酸生产的尾气吸收方法、煤的干馏和石油蒸馏等实验中的污染消除方法等。由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这一系列的环保问题,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也就有板有眼,实验操作起来就能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实验室里的“三废”也就大为减少了。同时,加强化学课外活动培养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的提高,除教师的表率作用外,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化学课外实验来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也是化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由于学生课外化学实验人数多,药品需求量大,推广“微型实验”很有必要。该操作技术是用尽可能少的试剂进行实验而获得较明显的实验结果和准确的反应结论的实验方法。它使学生体现了绿色化学的减量原则(减少化学药品的用量、减少“三废”排放量),教育学生提高环保意识和节约办好事情的方法。

同时,利用活跃丰富的化学课外实验,让学生直接参与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等实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培养广大学生具有创新观念和创新精神,为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闯出新路。

4、经常地、认真地纠正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中的错误,使学生实验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