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运动技能

体育运动技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运动技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运动技能

体育运动技能范文第1篇

当前各大院校的自主招生和不断的扩招,直接导致各大院校所招收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运动专业技能良莠不齐,出现整体水平下降,无专无能的趋势。对此本人通过对西南地区某体育教育专业的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法,用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并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2宏观领域的研究

本研究对于西南地区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入学之前的运动专项技能、运动员等级、参加专项的训练时间、参加过的专项比赛的级别以及获得最高奖项、高考体育加试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意在根本上了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专项技能状况才能在之后各方面做到有放失的调整和解决实际存在的种种问题。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师范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无疑是以培养体育师资为核心方向的,其培养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师的高素质、专业化与学校体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这无疑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体育教师专业化和运动专项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在10年前教育部就有颁布有关文件,体育教育专业的高校制定的培养目标也确定为:(1)胜任起学校体育的教育教学、专业项目训练和各种竞赛工作。(2)要能对学校体育进行科学的研究工作。(3)胜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和学校之间交流与社会体育指导的工作。但是随着各省市高校对体教专业学生考试制度的改变如,高考时的体育加试只考身体素质不考专项技能。或高考自主招生方式统一采用网上招生等。加之全国各大专院校不断的扩招使得体育教育专业考生出现良莠不齐、运动技术水平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1]。在面临这种整体趋势下,全国各大专院校对于体育师资培方面就应该进行改革,先进行调整包括:招生制度方面、学校课程的设置方面、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等方面[2]。本文西南某体育院校的体教专业在校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具体对象实体为其运动专项技术能力。首先通过对体育专业院校中的体教生入校前的运动经历和所掌握的专项技能状况进行调查、分类与分析。最后通过各体育专业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调查分析其主要因素。

3微观领域的研究

由于本人在查阅了国内外于其相关的文献资料后,未发现有对运动专项技能概念的具体界定,本研究大胆的对“运动专项技能”的概念暂时界定为:运动技术中为人从事运动过程中所具备的较高水平的一种能力。在研究过程中对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以及部分大中小学的基层体育教师制定了三大类调查问卷进行整体抽样调查。其中发放于3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问卷1000份,其中有效问卷882份,为88.2%的回收率。通过对以上问卷各项指标和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与数理统计法检验。再运用逻辑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得出研究假设。根据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运动专项技能状况将其掌握运动技能的状况分成一专多能、无专多能、一专少能、无专少能[3],四大类进行研究分析。被调查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大学之前的专项共有15类,其中填写田径类项目共有573人,占全部被调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总人数的65%以上,比例超过1/2这表明田径项目为内容主要占据了大部分中小学的课余运动训练,这无利于学校对其他的项目的开展与发展[4]。其中有100人没有填写专项这在调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中占据了总数的10%之多,由此可见此类学生在入学前没有专项,多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理想或严重偏科在体育教师的劝说下为了上大学或报好大学、好专业临时转报体育专业的,此类学生训练内容也只围绕高考考试项目进行专门的练习,受到系统训练者少之又少一般都没有专项技能。从被调查的600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中,二级以上运动员只有180人,无等级运动员共有230人,其中大部分只接授过田径类项目的训练,除了传统的项目外其它运动项目基本无法接触。在大学之前参加专项训练时间在1年以下的共有288人只占被调查这总数的33.2%呈现出增长趋势。综上所述,被调查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在校期间的专项共计17项,田赛径赛所占比例最大共计118人占总人数的15%左右,但于学生进校前的专项统计所占比重也是有所下降的,并且降幅较大,而学生在进校前无专项的只有70人左右只占总人数的10%不到。通过调查得知出现此类情况主要还是与学校的教学设计有关[7]。排名运动项目训练人数前十的是:1篮球、2田径、3健美操、4足球、5乒乓球、6网球、7排球、8游泳、9羽毛球、10体操,人数都在50人左右。这10个项目项目在中小学基础体育教学中具有一些共性:常见、可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喜爱、场地满足允许、与学校传统项目相结合,同时这些共同断也是可以进行大单元的教学内容。

3.1在校期间本专项的运动员等级

调查显示,被调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二级以上运动员共计330人,占被调查总数的37.4%,与大学入学前的相比下降幅度较明显,从2009~2012年级呈现出来的下降趋势尤为突出;其中无任何运动员等级的学生有400人以上占据总人数的50%左右,而从2009~2012年级中所占总人数的比例则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通过调查和分析,可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1)学校对专业课程设计方面;(2)学校给学生提供各类比赛项目方面;(3)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个人的运动专业技术技能水平方面。

3.2目前体教生在校期间所参的专项技能训练的时间

被调查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时间,从2009年级学生专业项目训练时间在4年以上的15人占总人数的15%左右;2010年级学生专业项目训练时间在3年以上的70人占总人数的29%以上;2011年级学生专业项目训练时间在2年以上的有55人占总人数的30%左右;2012年级专项训练在1年以上的有200人以上占总人数的70%以上。通过调查分析其主因和学校开设几年的专业课程相关还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等也相关。

3.3在校期间的各专项比赛的等级和级别以及学生能获得的最高奖项

被调查的体教生在进校之前参加过全国以上比赛的有25左右,而进校后只有15人左右两者所占总人数分别为2.5%和1.3%相差1.3个百分点之多。其主因有两点:(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项技术能力稍差;(2)运动项目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其中包括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和在校跟读的现役运动员之间产生的竞争。

4建议

(1)根据体育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建议上级教育部门对该专业的招生制度进行优化改革,增加体育高考的专项技能水平测试,对学生进行较全部的综合素质考察。(2)针对新入学的学生,导师因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制定较符合学生本人实际的个人计划,引导学生向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3)学校、院系、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提高对体育教育学生一专技能的重视。(4)为了更高效率的发展提高体教学生的专业运动技能,学校在课程的设计上应结合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例如合理安排:专选、选修、训练、体验课的课时比例,技术与休息时间比例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等。

5结论

体育运动技能范文第2篇

运动技能是一个人以科学合理的方式组织肢体完成的复杂动作,也是有意识、有目的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如果学生可以较为合理地利用身体动作完成任务,那便表示学生的动作技能水平较高,自然体育能力也较高。鉴于此,运动技能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身体的灵活性,还可以促使学生心理更加健康的发展,这也是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体育教师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本文笔者阐述了对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认识,也提出了一些实践的措施,期望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认识;教学实践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运用技能的评价。这样才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拥有较强运动技能的欲望,保持学生探究运动技能的动力,发展学生的体能。”而体育科目便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运动、使学生逐渐具有运用体育锻炼和体育娱乐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与健康的认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学会运动技能和巧用运动技能,这些都是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学习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与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在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无论是发展体能还是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都是以一定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

一、对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认识分析

运动技能可以延伸为两点:第一,通过对学生运动技能的传授,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还要使学生不断探索运动技能的学习方式和灵活运用方式;第二,在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的传授之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领悟体育运动技能所蕴含的思想和体育文化。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是学生提高体育能力的主要方式,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标准,同时也是学习体育其他项目的重要载体,学生主要透过技能的实践来获取情感体验。因此,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是教学的核心,如果体育课程被淡化,自然这些都不复存在。在新课程改革这个大背景之下,体育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体育技能的传授,使学生透彻理解,使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引导学生进行身体运动进而逐渐达到健康的目的。而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体育原理设计,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提高技能,灵活的运用身体,这样学生便会热爱体育学习,便可以促使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越来越强。

二、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实践对策

1、要寻找最恰当的教学内容

如果想要达到运动技能教学的高效化,教师便要全面了解每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身体特点、兴趣、承受能力等,这样才可以为学生选择出最为恰当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切记不可以出现以成人化的视角来看待学生,更不可挑选学生承受不了的技能。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要引导学生可以灵活的运用基础技能,不可以过于严格的要求学生技能动作的细节。比如在学习“立定跳远”时,此节课的技能标准便是要学生分清楚摆动的腿和起跳的腿,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双腿过线的技能动作,在大脑中建立跳远的动作视图,促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跳远技能。

2、善用因材施教,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改之后,要求任何科目的教师在教学之时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体育科目也不例外,组织任何的体育活动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要努力探索适合全体学生身心发展的共同项目,且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在体育学习中自然会出现学习能力的不同和认知能力的差异,且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理世界,自然学生在学习体育之时的兴趣、动机、发展、需求等各方面都不相同,这也是在体育运动技能学习时,每个学生对同一项目的技能理解不同的状况。教师要善用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促使每个学生都在不断的进步,要重视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程度,还要重视同一运动项目,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间的差异设计不同的运动技能学习内容与方式,由学生们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这样才可以真实的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达到较高的体育运动技能教学效果。还是以《立定跳远》为例子,在运动技能练习中,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若干组,然后设置不同的距离,使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由选择,当成功之后学生便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由原来的恐惧心理变为自信的心理,这样学生便会勇敢的挑战更远的距离。通过这样的因材施教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从自己的基础进行技能练习,使学生在快乐、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体育课堂的主体性,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有不断在进步。

3、要遵循科学合理的教学原则

在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中,教师总是过于局限学生的发展,总是采取固定的教学流程,即“教师演示技能要点—学生跟随练习—教师纠错”,这样的流程会严重局限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感受不到学习体育的快乐,自然这样的技能教学不可能有效果。因此,在新时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体育技能的动机,所以,教师可以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体系,如:合作式学习、启发式学习、自助式学习、情境式教学等,这样才可以确保学生技能学习的效率。比如可以设计出有趣的情境,教师将跳跃攀爬与寓言故事情境结合起来,并巧妙在学生课本上《龟兔赛跑》朗读的情境想象下,模仿兔子的跳跃时的轻快和乌龟爬行时的缓慢动作,做出双腿快速有力蹬地和手脚并用的爬行练习,这样极大的刺激了学生学习的兴致,自然学习效果较为突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对于学生终生的体育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运动技能教学中,需要先真实的认识到体育技能教学的重要性,然后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设计最恰当的教学内容,要善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可以健康发展,要遵循科学合理的教学原则,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逐渐内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可以逐渐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作者:杜安益 单位:贵州省安龙县普坪镇金山小学

参考文献

[1]周燕.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如何进行运动技能教学[J].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29期

体育运动技能范文第3篇

摘 要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初中体育运动技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对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进行必要的创新。本文通过对创新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创新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策略和基本方法,旨在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关键词 初中体育 创新教学 方法

体育教学没有运动技能教学,就失去了体育课程的本质特征。当前体育运动技术教学还是基本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初中体育运动技术教学效果差、成效慢等方面的问题。现在体育运动技术的教学离不开教学方法的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创新才能为体育运动技术教学提供不竭的动力。

一、创新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策略

(一)创新模块下的运动技能单元教学计划

根据学年和学期教学计划,确定模块选项教学内容,由一个大单元和若干个小单元组成,一个学年度为大单元,每学期设置若干个小单元。单元之间的运动技能教学要有整体性、连贯性、合理性和系统性。运动技能教学内容的创新和重构,要体现时代性、教育性、健康性、价值性、兴趣性、技术性、推广性。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构建出层次性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进而掌握体育运动技能。

(二)创新教学内容体现运动技能的多元化

依据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有效的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与教学空间合理而有效地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充分体现运动技能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层次性和递进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教学手段的发展性和价值性。在教学中要克服单纯的为运动技术教而教,我们应通过如下种形式进行设计和运用:竞争竞赛、挑战自我、悬念刺激、自我显示、精神激励等特征。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将课堂教学具有吸引力与感染力,将教学方式多元化,从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体育缎炼奠定基础。

(三)创新教学内容要联系学生实际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目标统领内容的原则,我们在创新和重构教学内容的同时,精心设计教学形式,构建符合课标与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最大的缺点就是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而新课程下的运动技能教学,强调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方式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喜悦,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创新和重构教学内容时,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挖掘学生的运动潜力,增强学生参与体育缎炼的意识。

(四)创新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被较广泛运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例如幻灯、录音机、CD、多媒体计算机等。它可以把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情景、过程等,全部再现于学生面前,能使许多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使得教学化萦为简,变难为易。譬如在跳绳的教学中,引人音乐伴奏的节拍器可有效地加强学生的节奏体验,减少失误次数。合理地运用教学手段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更生动,而且更能强化体验式学习,从而有效地达到预定的技能教学目标。

二、创新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简化技术结构,减小运动难度,使其增强体能,提高技术技能,增进健康又能减轻学生运动时生理和心理负担。如在跑的教学内容是有快速跑、接力跑、耐力跑、障碍跑等。这些教材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和耐久跑能力。如果简化跑的技术,用趣味性或游戏性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游戏中点拨技术要点,乐中学,学中乐。如“贴膏药”、“长江、黄河”、“让距离跑”等,还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线路跑,持物跑、障碍跑、多人合作跑、与其他项目相结合的跑等。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练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技能和体能的提高。

(二)调整场地器材规格,修改竞技比赛规则,如球类教材有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对场地器材要求比较高,有时难以进行正规的教学和比赛,那么,我们可设计简易场地,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来组织教学,如“端线篮球赛”、“4对4篮球场足球比赛”、“滚运球”、“两人三足运二球”等。

(三)降低负荷要求,使运动负荷易控制在最佳范围内,满足学生健身需求。如投掷教学内容有推铅球、投实心球等。这些教材旨在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和投掷能力,我们可以篮球的头上传球、足球的掷界外球替代铅球或实心球的教学,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在教学中设计各种抛、滚、提和挥臂等方法。

(四)要灵活调整和转换竞技项目的特点,充分拓展运动项目的多种功能,更多地考虑教材的健身、健心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功能。如跳跃教学有跳高、跳远、立定跳远等。这些教材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弹跳力。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法的跳绳或跳橡皮筋;或跳过一定高度的障碍物;可以引导学生创编情景式的游戏“冲过火力线”等。

创新是对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拓展和开发,有助于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个体需求,以及本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使竞技运动项目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不断提高,体能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 季浏.体育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教育出版社.2001.

体育运动技能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体育课堂;运动技能;有效教学;生成性教学

根据自己这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使学生有效地形成运动技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有效讲解,让学生学有目的

1.讲解力求简明扼要

讲解要做到恰到好处。比如,我们在跑步环节教学时,讲解可简化为14个字:频率快、步幅大、摆臂有力、头部正直。学生已经能从这几个字里明白途中跑的技术动作。

2.讲解力求生动有趣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吃透教材内容,在实践中利用语言技巧,运用贴切有趣的比喻进行教学。如:我在前滚翻教学中,通过设问“什么样的东西才会滚?”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讲解要既明确又有针对性

在进行讲解时,要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运动技能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比如,在泛化阶段,主要使学生明确动作的要领和方法。分化阶段主要做动作技术的分析和正误对比。动作的自动化阶段,则进行动作的难点与关键的讲解。

二、有效示范,让学生学有标准

1.示范的准确性――有效示范的前提

在学生初学动作技能时,教师务必展示给学生最准确的示范。这时可以考虑使用挂图等教具,以“先入为主”的道理,在学生大脑中画出最准确的图案。

2.什么时间示范――有效的示范保障

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和基本技能;二是在进行有一定技术难度的项目教学时,练习开始前引入示范,通过学生亲自实践之后,再为学生提供示范的机会。

三、合理练习,让学生学有成效

1.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练习

教师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层引导,使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体会动作的意义、结构、要领和方法,并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提高或掌握运动技能。

2.学生之间进行合作练习

通过合作练习,帮助学生进行动作技术的分析和动作准确性的对比,找出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同时也对自身有很大的帮助。

3.学生个人进行探索练习

体育运动技能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教师;运动技能;可持续;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5-0031-02

运动技能是指运动技术内化为人从事运动的一种能力。它是体育教师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立足之本,是体育教师建构教学技能的基础。从历届体育教师技能大赛的考核中不难看出,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在必考的体育专业知识、体育专业技能、体育教学技能中都占有很大比重,体育教师运动技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影响体育教师运动技能的发展因素很多,主要可以分为客观和主观两种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机能逐渐由稳定向衰老过渡导致运动技能逐渐下降,这是人的自然发展规律,是客观因素;因家庭生活、工作环境、思想意识等影响导致运动技能下降,其中主观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合理分析主客观因素,找出技能下降的“病根”并合理的“开方用药”,能够有效解决体育教师运动技能早衰现象,减缓运动技能下降速度,促进体育教师运动技能的可持续发展。这有利于体育教师自身发展,有利于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更有利于学校和社会体育的发展。

一、“结构分层”的评价策略是教师运动技能长久发展的保障

体育教师运动技能评价的“结构分层”策略是根据体育教师的个体差异,建立一种区别对待的分层评价机制,其优点是评价范围更广泛、评价标准更合理、评价更有针对性和发展性,能够起到全面促进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目前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体育教师技能大比武、考核活动较多,但一刀切现象严重,多数是为了比赛而比赛,为了考核而考核。一些单一的、跟风式、无明确目的性的技能比武只能对部分教师的运动技能水平起到一定的检测作用,对大多数教师来说,不仅不能促进体育教师运动技能的提高,反而降低了教师对运动技能的正确理解和认识。针对教师运动技能的考核或评比,应该结合教师不同的年龄结构、性别差异、适合的运动技能项目来设计有针对性的、发展性的评价标准、考评方法和练习指导意见,建立“结构分层”的评价策略,以谋求体育教师运动技能的可持续发展。

“结构分层”的评价方法是根据体育教师的不同年龄结构进行分层。一般可分为青年、中年、老年三层;然后结合各年龄结构对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发展方向、发展需求等指标进行第二次分层;最后制定适合结构的考评项目、评价标准以及侧重点等考核办法。

青年教师是体育教师群体的新生力量,是学校体育发展的未来核心,其运动技能发展方向应该以培养“一专多能型”为主要目标,为促进其专项提升和全面发展的原则进行设计考核评价标准,起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中年教师是体育教师群体的骨干力量,是学校体育的发动机,其运动技能发展方向应以“专业精、全面能”为主要目标。对其考核应突出自身动作技术质量和运动技能与教学技能合理转化为主。

老年教师是体育教师群体的“宝”,一辈子的体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虽然运动水平下降了,但其对运动技能的理解已经使其成为了专家,发展方向应以“专家型”为主要目标,评价标准应注重运动技能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延伸为主,发挥其对运动技能的“研”。

“结构分层”的评价更具合理性,有利于激发不同年龄层次教师对运动技能的理解和需求,对其合理利用能够促进体育教师运动技能的长久发展。

二、“环境育人”的培训策略是教师运动技能长足发展的机制

教育学生需要环境育人,这也同样适用于教师运动技能的培育。针对体育教师运动技能下降的问题,可以在区域、校际、教研组等各级体育管理队伍中,采取“环境育人”策略,培养运动技能发展的优质沃土,孕育长足发展的种子。

1.“区域联动”利引领

现行体育教师培养多以县、区一级为主阵地,区域性体育培训和教研活动大多以课堂教学、专家讲座为主,鲜有运动技能方面的学练。为此,区教研室在制定每年的教师培训中应增设教师运动技能练习项目,增大教师运动技能培训的比重,让体育教师培训走出教室、走上操场,脱掉西服、穿上运动服,让其“动”起来,在动中学、在动中训、在动中研。同时结合“结构分层”评价策略中的对应项目进行实际操练,建立区域联动的运动氛围,对引领体育教师运动技能长足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2.“校际交流”激兴趣

学校之间的体育交流是校级交流的途径之一,也是体育教师提高运动技能的重要手段。通过校际比赛、教学展示、教研交流等平台促进教师对自身运动技能的重视程度,如通过校际篮球、羽毛球比赛可以促进学校教工篮球队、羽毛球的技战术练习和发展;通过开展校际同课异构、运动技能交流、教学研讨等促进体育教师深入研究运动技术动作,提升自身的运动技能和教学技能。

3. “组内互动”促提升

体育教研组是培养体育教师的最基层阵地,体育教师的发展是体育教研组建设的最基本目标。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师的立足之本,教研组内部应建立体育教师运动技能发展规划、评价指标、竞争机制等,提高教师对运动技能的重视程度和长久发展练习方法。良好的教研组建设机制,能够加强组内教师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达到共同提升的目标。

三、“自主学习”的践行策略是教师运动技能长效发展的核心动力

1.构建自主框架,明确学习规划

构建体育教师运动技能的自主学习框架即教师自主学习计划(表1),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一个完整的自主学习规划能够让制定者进一步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到何种程度”,层层推进的规划能够对体育教师运动技能的自主学习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2.终身思想引领,自主发展践行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体育教学的最高级意识形态,也是体育教师最高层次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不仅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引领者,更应该是其自身终身体育行为的执行者和探路者。

体育教师必须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确立终身体育目标,即短期目标、阶段性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如三年发展规划、全年发展目标等。只有在“活到老、学到老、练到老”的思想引领下,在各层次目标的指导中,才能不断激发、鞭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