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理财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财政金融 管理 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832.63 文献标识码:A
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是财政金融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一)促进财政金融信息管理现代化。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财政金融活动的覆盖面越来越宽,从而使财政金融管理的各种资料、情报、报告和数据等信息量急剧增加,而且瞬息万变。数据结构及处理日益繁杂,管理人员靠传统的手段是无法应付的。现代化管理的及时性和严密性要求实现财政金融管理的电脑化。在财政金融管理中,运用计算机尤其是采用数据库技术,就可以使各种经济、财务、税务、信贷、现金票据等方面的信息流的记录、收集与整理,做到及时准确、完整,使固定信息长期使用。
(二)促进财政金融决策的科学化。
决策所需要的国民经济信息、科技、社会动态、资金动态等单凭经验是远远不够的,主观臆断是绝不允许的。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财政金融管理的重大得失和成败。现代财政金融决策要求进行大量而又精确的计算,不仅要有定性分析,而且要有定量分析。在定量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进行科学决策。现代化管理的准确性和经济性要求采用经济数学和电子计算机这样先进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使决策更加科学与有效。
(三)提高财政金融管理效率。
时效性是现代财政金融管理的客观要求。计算机可以大大缩短数据的收集和编制周期,提高效率,并且能随时掌握财政金融经济活动的变化动态,根据反馈信息进行事前控制或及时调整,掌握财政金融管理主动权。
二、电子计算机在财政金融管理业务中的应用
(一)数据处理。
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财政金融管理中的各种数据,效率可以比人工操作提高几十倍甚至更高。数据处理是指用电子计算机对财政金融业务信息进行处理。包括对数据的收集、转换、分组、组织、计算、存贮、检索等项处理工作。
(二)计划编制。
将所要求的计划项目(预算项目、信贷项目等)按照既定的程序送人计算机,计算机按照要求编制出计划。电子计算机不仅可以编制短期计划,也可以搞长期计划,进行远景预测。
(三)报表处理。
电子计算机编制的报表,具有数字准确、字迹清晰、表面整洁、速度快和便于存档等优点。
(四)记帐、结算。
按照编制的记帐、结算程序将凭证、数据输人计算机内,计算机则按规则要求记帐、结算。具有速度快、准确和省时等优点。能够减轻业务人员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此外,随着财政金融管理中电子计算机应用的要求,以及系统内的联网,使电脑储蓄、电脑取款、异地存款等业务不断开展,方便了经济生活,促进了经济发展。
(五)日常管理。
财政、税务、银行和其它金融部门利用电子计算机来管理自身的人事档案、工资财务、物资设备、住房和图书资料等。
三、电子计算机在财政金融管理中应用的基本条件
电子计算机在财政金融管理中的应用是管理手段的一场变革,要实现这一变革,让计算机在财政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的努力。首先,要有与计算机相适应的科学管理体制和方法。为适应计算机管理的要求,财政金融系统必须逐步实现管理组织科学化、管理业务标准化和管理工作程序化。其次,要有准确及时的原始数据。为适应计算机管理的要求,必须要使原始数据及时准确化,使数据管理办法规格化、科学化、使数据往来及报表文件规范化。再次,要有一支计算机管理的专业伍。计算机应用的专业队伍,主要包括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师、程序员、数据录人员、计算机操作人员、硬件与软件维护人员、管理人员等。最后,要做好系统开发工作。就是要设计一组能保证实现系统总目标的子系统,确定它们的具体目标、任务及相互之间关系,明确各子系统共享的数据资源,选择和配备用于财政金融管理的电子计算机系统。
一、存在问题
2006年以来,农合金融机构管理体制实现了从两级法人(乡镇和县级)向一级法人(县级)的转变,财务核算也由两级核算过渡为一级法人核算。实现一级核算后,形成了自下而上、逐级管理的财务模式。但目前财务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县级农合金融机构没有制定出一套具有自身特点、便于自身会计操作执行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体系,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根据国家出台的有关财务政策,以及上级管理部门的财务管理规定,结合本级财务工作的实际,制定相关的制度;二是没有根据一级法人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要求,完善“统一法人会计核算管理”等相关制度;三是没有根据国家的政策、财经制度的变化,对原有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未能有效的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二)预算缺乏依据。县级农合金融机构在确定年度预算最佳投资方案时,缺乏科学依据和可以遵循的财务制度。一些地方没有考虑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当年信贷计划、上年财务收支执行情况、往年收支规律以及影响本年收支因素,开展的预算也并未完全依据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程序展开,在确定预算时,忽视所得税、折旧方法、资本存量,通货膨胀等风险因素,从而导致资金流失或经费不足,使农合金融机构经营缺乏弹性,制约了农合金融机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力度。
(三)财务监督与考核不完善。会计事后监督工作在防范结算风险、杜绝业务差错、完善业务操作流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农合金融机构的事后监督乏力,使会计人员因缺乏监督养成不规范的行为,管理上的漏洞和业务中的差错得不到及时查堵和纠正,因而产生会计风险,严重时还可能带来较大的资金损失,甚至引发违法犯罪活动。
二、针对存在问题,提几点建议
农合金融机构应立足于以县级为一级法人这一管理层的角度,建立一个组织规范、职能由“报账型”向“管理型”转变的财务管理模式适应现代银行业改革发展需求。
(一)应完善财务管理办法。县级农合金融机构实行统一核算后,增加了县级农合金融机构财务部门的责任压力,对县级农合金融机构财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根据《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地方金融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省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制定完善考核办法,实行“统一制度、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财务管理体制。二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等规定,制定财务报告制度,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应完善财务报告体系。财务报告体系应根据所制定的财务制度、财务政策和经营管理者的要求,一方面完整准确编制各种财务报表,真实反映农合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借用西方国家的一些先进经验,编制预测财务报告,全面收益报告,完善农合金融机构的分部报告。通过准确及时的财务报告,经营管理者能够改变信息不对称的局面,获得充分的现时和将来的财务信息,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决策。
于此同时,作为金融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职能构成的财务管理,则在这过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涉及到作为其他种类的企业不曾具备的价值创造功能,也具备着规避金融风险,增强金融企业风险控制能力,而这两方面的职能涉及到金融企业最为基础与重要的方面,因此,财务管理管控着金融企业的发展命脉,其重要程度也就显而易见。
增强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使得金融企业在规范企业秩序的同时在企业运行的每一个层面进行细致规范,从而具备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再者强化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升金融企业资产的收支效益,优化金融企业相关的资源配置,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增加金融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金融企业价值创造的最大化。
当然,在金融企业发展的过程之中,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也存在着比较显著的漏洞,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内部相关控制体系的不完善,严重制约着金融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企业发展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不足,企业内部的控制力度不到位,相关组织工作不严谨,秩序比较混乱,财务核算可靠度不实,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揣摩,并且与此同时,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职能分配不明确,缺乏相关的监督机制,使得某些权利过于集中,加大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另外,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缺乏相应的刚性条件,没有明确的制度予以框架化和固定秩序化,使得某些职能在实施过程中被人为地削减或者是遗忘,缺乏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使得金融企业财务管理流于形式,体制残缺,严重制约金融企业的发展。
第二,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流程不完备,缺乏系统建设。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企业拥有着比较严谨的组织体系,其在制定落实发展规划时必须要依靠企业集团的投资分析汇报来作为体系支撑,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某些金融企业在决策投资时缺乏客观理论依据,企业的管理阶层缺乏对企业的合理规划以及长远发展理念,以至于在制定发展纲要时盲目跟随市场潮流,加大投资风险。再者,金融企业的领导阶层缺乏明确的体制约束,涉及到企业发展规划的决策缺乏机制制约,具有比较明显的随意性,从而极大的加大了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
第三,金融企业的财务管控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漏洞明显。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就对金融危机的防范,对金融市场波动的抵御来说,金融企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里,金融企业在财务管控上存在着极为致命的缺陷,某些企业的财务体系在落实金融企业的体系规章时执行力度不够,内部管理监督机制在执行日常检查时缺乏严谨细致的态度,某些工作人员在落实上由于管控机制的偏差和不到位,使得其在执行力度上缺乏严谨性,随意性比较大,严重的减弱了金融企业内部的管控机制作用。
再者,金融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职能划分不明确,关于涉及到财务管理和监察的职能部门缺乏独立性,其内部诸多因素的作用使得在审计时严重缺乏公正性和客观性的要求,对于某些惩罚措施不伤及违规者的皮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迭出,漏洞明显,严重制约金融企业的发展。第四,金融企业的风险预警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里,金融市场存在着极大的难以控制的风险,金融企业作为高风险的企业体系,其运行机制主要是依奈市场资本运作来产生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市场的不稳定性,这就极大的增加了资本运作承受的风险,因此必须建立比较可靠的风险预警系统。但是现阶段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存在着极大的风险规避的漏洞。在金融市场内,金融体系应对风险分析的措施方法不健全,不立足于实际情况盲目照搬外来的风险预警系统,导致我国的金融企业在面对金融市场的波动时难以形成有效的抵制措施,以至于金融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足,严重制约金融企业的发展。
为了促进我国金融企业的发展,推动金融体系的健全发展,针对于我国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当采取以下的解决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的金融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完善内部管控体系。金融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时,要想获得良好的市场占有率,必须就企业内部的相关机制进行改革。就金融企业来说,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的建设,完善内部的管控体系。在金融企业内部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做的是改善企业内部的管控环境,就金融企业在市场运行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就是金融企业的相关运行体系和营业机构,详细划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明确职责,并且将企业运行的基本流程以及程序进行比较合理的设置,以便于建立起高效合格的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系统。与此同时,建立起完善的责任纠察体系,严格审核金融体系内部的权力流通,就监督与高效相互协调,用制度和体系建设将企业运行进行全覆盖,以此推动金融企业的发展。
第二,建立健全金融企业的决策机制,完善企业内部的决策流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国家宏观上的调控影响,特别是在某些比较重大的项目决策中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的因素比较多,出现了诸多不确切的危机因素,对金融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因此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决策机制和协调机制,要求在做决策前必须对市场数据进行收集,分析阶段内国内外环境发展的相关趋势,依靠数据支撑,制定出明确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与此同时,必须同步提升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决策者的自身素质,加强其应对风险的能力和解决风险的能力,从而推动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
第三,加强金融体系内部监察体制建设,完善财务监控。在金融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金融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强企业财务监控是十分有必要的选择。在金融企业内部,财务的监控手段可以有效的应对来自金融市场的投资风险,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的体制完善。因此,就金融企业发展来说,必须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相关力度,在企业发展的日常生活中切实落实好制度要求的建设力度,及时对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考核,以此在意识领域开拓出财务监控的意识。
论文关键词: 金融学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教学改革 理论与实践
论文摘 要: 作者从本校金融学本科专业教育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与挑战入手,指出了本校原有金融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本校金融高等教育模式即“商学院”模式的观点,旨在培养基础扎实、适应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金融人才,为此相应地规划了课程体系和实践性内容,并提出了教材的选用原则、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进的措施。
一、我校金融学本科专业教育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与挑战
21世纪的金融发展呈现出不同于以往金融阶段的新特点及新趋势,伴随着这些新特点和新趋势,银行经营的理念也必将发生新的变化,与此同时,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市场型、国际性、复合型、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在我国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我区现有金融从业人员中这类人才则更是少之又少,这将严重阻碍我区金融业的发展,同时也给担负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重任的金融高等教育带来严重挑战。面对新世纪、新经济、新金融的冲击和挑战,有必要对我校金融本科专业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二、我校金融学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1.金融学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定得较高,缺乏特色。
现有的金融学本科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未能较好地考虑金融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地方实际和本校实际情况,定得较高,未能注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强调金融本科生从事金融实务工作的能力。
2.现有的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许多问题。
未能充分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并且不明确课程体系设置是走“经济学院”模式还是走“商学院”模式之路;未能很好地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分层安排四年的教学计划,使层层之间能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虽也设置了许多新课,但从教学内容上看存在交叉重复现象,各课程之间的定位及逻辑关系未能恰当地处理好,等等。
3.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上也存在许多问题。
在教学手段上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应用较少,未能注重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模糊,与外界联系较少,等等。
三、我校金融学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是:加强基础,精简内容,优化课程,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新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原则:(1)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扩大面向,培养复合型人才;(2)压缩课内学时、增加课外学时、减课不减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还学习主动权和自主权给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3)加强平台课程建设,立体构架课程体系,推动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建立有利于多样化人才成长的教学体系;(4)大力推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强调课内、课外结合,将课外教育环节全面纳入培养计划;(5)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6)立足知识传授,注重能力培养,突出素质提升,融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于一体,培养能面向未来世界、把握环境变化、适应工作转移的人才;(7)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8)注重交流技能的培养。
四、我校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金融学教育呈现出多头并进的竞争格局,传统的金融学优势专业通过创新极力维持固有的地位,综合性的一流大学依靠学校名牌和综合资源优势抢夺高端市场,一般的综合大学和各种专科性大学遍地开花争办金融专业。对于我校金融专业而言,如何在下挤上压、前堵后追的严峻形势下找到自己的市场领域和发展空间,已经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我校金融学科的基础和金融资源的整合能力,应坚持“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的定位。因此,我校金融学科的发展要强调办学特色,以差异性竞争策略来获得领先的地位,并将其落实到课程体系设置和具体教学之中。
结合以上专业定位,我们认为我校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会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金融学、经济学、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金融业务操作和公司理财及投融资运营的基本能力,以及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够在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事金融管理,以及在各类工商企业从事投融资业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该培养目标中我们认为应特别强调以下几点:注重素质教育和原理性教育;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五、关于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安排
在分析了西方国家金融学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及特点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我校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安排应该考虑前述培养目标的界定,倾向于基础性、适应性、应用型人才,参照国外“商学院”模式金融学科的课程设置,并结合我校的实际和金融发展新趋势的需要,增加一些微观应用课程,进行课程整合,适当归并和改革专业课以优化课程结构;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增加综合性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根据这个思路,在对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分析基础上安排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安排的特点是:(1)能依托我校经、管、法等学科优势,突出金融学科发展中对财经、管理、法律及理工知识交叉、渗透的特点,便于把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金融学科理论及实践性发展要求的复合型金融人才;(2)把金融领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既涵盖现代金融学的主要内容,又符合国家教委对金融专业的统一要求,各专业方向的学生均要学习,体现了宽口径的要求;(3)注重了微观应用性课程,减少了重复设课的现象;(4)以《货币金融学》、《金融市场学》为专业基础课,改变了传统的以《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为专业基础课的观点;(5)体现了教学内容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六、关于金融学本科专业教材的编写与选用
教材是教学过程诸环节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环节,一套规范且高质量的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载体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也是规范教学内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在对国外教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21世纪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教材的大体模式应该是:21世纪优秀的高等教育教材应是由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编写,被大多数院校采纳,能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全面系统反映现代高等教育的最新发展水平和趋势,顺应信息时代的教育方式,并便于教学的新型教材。为此我校金融学本科专业教材选择的基本程序是:(1)首选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获得一、二、三等奖的教材;(2)选择面向21世纪教育部推荐教材;(3)选择省部级优秀教材;(4)在国内没有的教材通过两个途径解决:一是选择国外翻译的教材。二是自行编写。选用原则是:选择2000年以后编写的教材;选择权威部门推荐教材。
七、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环节之一。只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及较完备的教学手段,才能实现各门课程的设置意图及理想的教学效果,以实现我们提出的培养目标。目前,我校金融学专业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较单一、教学手段较落后的情况。因此提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全方位地改革与创新,增加投入,添置设备,以利于我校金融学科教学效率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提倡针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特点施以相应的教学方法,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而在教学手段上要求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科学性、新颖性、系统性、综合性等特点,以适应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的需要。同时应实行考试形式多样化,对有多名教师授课的课程坚持统一出题、统一阅卷、统一评分标准,以保证考核的公平性与同一性,促进总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金融学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是孤立的,它与学校教育体制改革密切联系,还需要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张亦春.金融学专业教育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本文首先提出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对民生银行的理财产品营销的动因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借鉴其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策略,依据市场细分的结果,对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进行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提出该银行理财产品的营销策略选择 。
最后提出结论和展望。
关键词: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但受消费物价上涨、利率水平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居民理财意愿迅速增加,这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一大契机。民生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顺速,对各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1.2研究意义
本文研究试图以点代面,针对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策略进行探究,尝试从个人理财营销策略方面为银行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决策依据。这对促进其个人理财产品销售、培植新的利润空间提供帮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论文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
1.2.1论文结构
第一部分提出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指出国内外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相关文献及研究综述。
第三部分将对国内的理财产品的营销环境和营销现状进行探究,并对民生银行的理财产品营销的动因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阐述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现状,分析现阶段国内外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营销的优点及不足,依据市场细分的结果,对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进行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提出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策略选择。
第五部分提出结论和展望。
1.2.2主要研究内容
通过对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环境的分析,对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的对象进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为民生银行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并对其个人理财产品营销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国内外个人理财研究现状
个人理财,是在对个人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对风险的偏好和承受能力,结合预定目标运用像证券、外汇、储蓄、保险、住房投资等多种手段管理资产和负债,合理安排资金,从而在每位个人风险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实现资产增值的最大化的过程。
1.1国外研究现状
个人理财业务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商业银行,是一项风险小、附加值高、领域广、批量多的优质业务,被国外各大金融集团视为重中之重。因此,在个人理财产品营销方面有众多的研究文献,主要包括各种金融理论、如何制定个人理财计划、理财产品创新、品牌建设、产品定价、服务提升等方面。
(一)国外经济学家根据“有效市场假说”发展起来的各种金融理论,包括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础,这些理论模型形成了个人理财投资策略的理论基础。
(二)众多学者在如何制定个人理财计划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霍尔曼和诺森布鲁门介绍了多种理财工具及如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理财工具。
1.2 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的个人理财业务起步比较晚,但近几年发展势头强劲,国内学者主要从适合本国国情的角度,对个人理财业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的判断及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上中出现的问题做了研究。
(一)众多学者对个人理财业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毛丹平在《个人理财,究竟意味着什么》中认为个人理财对于消费者,就是意味着:制定理财目标,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在专家指导下进行资产分配,选择投资品种并不断进行绩效管理,实现个人资产最优和收益最大。
(二)更多的学者针对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吴雪指出我国理财业务的发展仍停留在内部产品或服务上,产品之间的差异化较小,个人理财服务也只能为客户提供比较浅层次服务,主要表现在服务便捷、环境优雅、成本让利等。
第二章 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的动因
2.1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的动因
2.1.1 个人理财产品市场
市场潜力巨大。有待发掘。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的专项调查中,77%的被调查对象对理财服务感兴趣,41%的被调查者需要个人理财服务,88%的客户表示愿意接受银行推荐的个人理财建议和方案。由此可见,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潜力巨大。
2.1.2 个人理财产品市场风险
个人业务风险小、利润空间大。一方面直接导致各行纷纷树立“存款立行”的原则,悉数使出浑身解数来拉存款,竞争导致负债业务的营运成本大量提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货款等资产业务方面对优质客户争夺更加激烈,直接导致如去年各大行的贷款集中在一些垄断性的大集团行业,风险加大的同时信贷利率却不断偏低,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都大大增加。
第三章 个人理财业务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3.1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规模与趋势
3.1.1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规模
在股份制银行中,民生银行雄踞榜首,并且超过工行0.21个百分点,成为各银行中个人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最高者。统计显示如表4-1所示。
表3-1 2012年度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前七名
3.1.2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
1.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
2.从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
3.从同质化服务向品牌化服务转变。
4.从单一的银行业务平台向综合理财业务平台转变。
3.2 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现状
民生银行通过对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不断的探索和洞悉,对客户群体的不断细分,目前已在全国建立起面向中高端客户的“三级财富管理”体系——中银理财、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业务,全面覆盖各个层级的财富管理需求。民生银行的理财产品如表3-2所示。
表3-2 民生银行的理财产品
第四章 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
4.1 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SWOT分析
民生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分析如表4-1。
表4-1 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SWOT分析
4.2 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细分
按月收入和年龄将民生银行个人理财的客户划分为九大类,如图4-2:
月收入(元)
10000以上
4000~10000
1500~400
18~3031~5051以上年龄(岁)
图4-2 民生银行个人理财市场划分
通过上表可以将该市场细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潜力型客户。大多数是收入在 1500 元以下,理财价值观多处于先享受型,他们倾向于把大部分的选择性支出投入到当前消费上,以提升当前的生活水平。(二)关注型客户。大多数处于月收入达到 1500-4000左右的人员。(三)战略型客户。处于家庭成熟期月收入多为10000以上的,是这四类客户中收入最高的。(四)稳定型客户。多处于家庭衰老期,月收入较高的稳定行业。
4.3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定位
以目标客户为基础,细分各类客户群体的市场,由此根据民生银行个人理财市场的细分和实际情况,选择图5-2阴影部分为民生银行个人理财的市场定位,即以年龄在18~30岁之间、月收入在1500~4000元之间和年龄31~50岁之间、月收入在4000~10000元的客户为目标客户,重点对其营销及维护。
4.4 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选择
4.4.1产品
(1)选择设计符合民生银行具体需求的理财产品。
(2)加大理财产品的开发与创新。
4.4.2渠道
(1)建立立体化网络管理服务模式。
(2)建立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4.4.3促销
首先,做好对外宣传,加大广告投放力度,以当地电视台、主流报纸、户外广告及其他地方性媒体为主开展持续报道;其次,做好行内的宣传,让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到营销工作中,达到行内与行外联动的效果。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可以清楚地掌握每一个客户的资料;可以准确计算出每一个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从而实现对客户的差异分析;可以科学地建立银行与客户联系的平台,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扩大与客户的交流,改善金融服务手段,满足客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需求。
结论
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结合民生银行目前的发展状况,通过SWOT分析仍有相当的优势和机会存在。正确对待金融业特殊的发展情况,依据市场定位结果,努力进行改良,实施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的重点应放在客户关系管理的导入上,一定能够获得更优的成果。面对经济的迅猛发展,民生银行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崭露头角、寻求个人理财市场的骄人业绩,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为忽视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策略提供依据,使其个人理财产品获得好的销售业绩。
参考文献
[1] 薛书平.关于创立商业银行品牌的策略思考[]J.经济师,2001,(11)
[2] 赵立航. 我国个人理财服务的历史发展[J]. 上海经济研究, 2007,(03) .
[3] 周漩.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5.
[4] 林功实 . 个人投资理财 [M].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321-327.
[5] 魏敏,田蕾.个人理财市场细分及客户群差异性分析[J].金融论坛.2006(10)
[6] 小雪.花旗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J].现代商业银行,2003,(8)
[7] .国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商业时代,2008
[8] 王苹.现代商业银行营销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9] 赵则轩.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讨[J]. 华北金融, 2007,(05)
[10] 徐利辉.如何实施“金融品牌”战略[1J.现代商业银行,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