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触觉与触觉环境设计

触觉与触觉环境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触觉与触觉环境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触觉与触觉环境设计

触觉与触觉环境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残障儿童、视障儿童、游戏设施、感觉认知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与传统的游戏场所不同,新的游戏空间的设计不但强调儿童在游戏中所获的的娱乐程度,更强调游戏对儿童的教育性、感受度和儿童之间的互动性。因此能够在感官上产生一定刺激和感受的设计元素被广泛使用在儿童游戏空间的设计中,特别是对那些在感官上、知觉上、精神上有缺陷的儿童而言更有好处,可以使这些残障儿童通过游戏的过程来学习和领悟对于各种不同类型事物的反应。

1.我国残障儿童游戏设施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景观设计的发展,各种吸引孩子目光、锻炼孩子能力的游戏设施层出不穷。而对于身体上存在缺陷的儿童,其选择游戏设施的范围却分厂狭窄,为这个有着“特殊需求”的群体设计游戏设施,往往被设计师们所忽视。传统的游戏设施只强调了游戏的娱乐性,忽视了对残障儿童的认知教育,大多数的游戏设施没有针对残障儿童生理上的特点,如盲童,没有针对其特性的设计出具有突出触觉和听觉效果的游戏设施,缺乏互动性。

2.残障儿童对游戏设施的感知需求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是人的重要感觉,也是产生人的心理的主要信息来源,感官残疾儿童由于失去了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给他们整个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带来巨大影响,但与正常人比较,他们有着更加细腻的意识知觉。

正如美国景观设计师苏珊娜·德·蒙楚克斯(Suzannede Moncheaux)所说:“小孩子以一种非常直接和细致的方式来感受环境。许多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了儿童对周围环境的‘琐碎’描述,以及儿童频繁提到的动物、植物、自然现象及人类活动。”同样对此,美国景观设计师加里·穆尔相信“实体环境的性质能够对儿童产生直接的刺激性影响。物体的颜色、质地、形状和活动中心的布局可以激励儿童同环境交流,并从中学到很多。”也就是说,感觉存在于人们所有的活动中,孩子们却是体验感觉的真正先行者,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包含着丰富感觉的游戏设施被特别推荐。因此对于残障儿童游戏设施设计来说,要综合考虑刺激触觉、听觉、视觉甚至嗅觉的设计因素。

3.从感官出发分析视障儿童游戏设施设计

3.1色彩与视觉认知

我们通常所说的视障儿童包括盲童和视弱儿童。视力正常儿童对于色彩的认识是单纯的,他们很少会注意生活中多层次的灰色调,他们会大胆地使用对比色和纯度较高的原色。尽管视力正常儿童对原色比较敏感这一说法,还没有证据来支持,但可以肯定的是,视弱儿童更容易发现色彩饱和度

高、形状完整的图案。

人们应使用彩度高的颜色来刺激视觉认知,特别在为

视弱儿童设计的游戏设施上。但不是说把游戏场设计成五

颜六色就是好的,要尽量避免儿童游戏设施的颜色太过花

哨,这样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儿童游戏设施的色彩应当与

周围环境相协调,将游戏设施的色彩融于周边环境的色彩

之中。

如图2:阿鲁巴棕榈海滨的万豪阿鲁巴冲浪俱乐部项

目中的滑梯选择了和天一样纯净的蓝色,在和滑梯连接的

地面,没有使用原来的灰色沙地,而是延续这种蓝色的高

彩度和弧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水母图案平台。在从滑梯

滑下的瞬间,感受着海般的感觉,既充满了童趣,也让他

们认识到色彩的奇妙。

3.2材质与触觉认知

人们在玩一个绒毛玩具时,视觉看到了“毛”,触摸

上才真正感受到了“绒毛”的存在。然而视觉障碍儿童由

于失去了最主动、最活跃、最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

使得这些儿童的认知活动主要通过触觉等感知器官来完成。

对于视障儿童而言,亲切的触觉是生命早期的主要体验,

通过触摸,视障儿童知道了物体的软硬、粗细、光滑与粗

糙等。然而视障儿童普遍存在着应变新环境的能力差、定

向行走能力差、操作能力差的问题,所以可以有针对性地

设计出有突出触觉效果的游戏设施,鼓励视障儿童对不同

感觉的认识。

选择不同表面特性的材料或将材料视为设计的要素,

都可以提供空间变化的信息,还可以鼓励有视力缺陷的儿

童对周围环境产生兴趣。材质的选择要注意软硬对比,干湿对比,密实与松软对比,平滑与粗糙对比。这样的材质变化,让视障儿童在游戏的同时,触觉认知能力也有同步提升。

3.3气味与嗅觉认知

据研究,嗅觉给人带来的印象在记忆中保存的时间是最长久的。然而,我们通常没有把嗅觉和其他感官放在同一标准来处理,其实嗅觉对于视力缺陷者或盲童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方向引导作用。

植物是唯一有气味和生命的要素,是设计师创造出嗅诱人的儿童活动场的最丰富也最灵活的手段。研究者们发现一组植物及与其相关的泥土、树皮、岩石和苔藓在气味上都显示出差别。用有芳香气味的植物来作为向导、界定公园的小路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可以帮助视障儿童在公园的不同区域独立找到往返之路,让他们重拾自信,找回乐观向上的自己。

3.4声音与听觉认知

视障儿童常年以耳和手代目,使得他们对听觉和触觉信息更敏感。在给视障儿童设计游戏设施时必须考虑视障儿童在操作时能产生听觉的效果。如清风吹过草丛或树木所发出的声音在我们听来是相当自然的,对于他们而言却十分愉悦。

视障儿童需要参与一些可以互动的发音游戏,可以设计一些凹入的腔体空间,一些管状物或抛物线状的物体等可以产生回声、扩声、颤声的设施供一些视障儿童感受。

英国爱丁堡社区的“住区里的音乐家”的设计,将一定数量的室外音乐游戏安置在城市的公园中。 这些类似雕塑的木头是被称作“裂鼓”的一种乐器,它是用链锯将原木切成豁口而产生音符的。这个乐器可以一个人或者由六人组成一个小组玩,用大块的硬木棍子弹奏。设计师们认为打鼓具有增进和谐与合作的作用,并且正常儿童可以与视障儿童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减少孤独感,乐于同别人交流。

4.残障儿童游戏设施研究给景观设计师们带来的启示

残障儿童游戏设施针对的是特殊的儿童,要充分了解到这一群体的心理和特点,通过对色彩、材质、气味、声音的精心搭配,激起残障儿童的知觉感受,提高他们心理的愉悦感,让残障儿童在游戏中轻松学到知识,进一步的融入社会大集体。

参考文献:

[1][美]克莱尔·库伯·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著、俞孔坚等译.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西]卡尔斯·布勒特著、张书鸿,曹素平译.儿童娱乐空间[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俞国良,王青兰,杨治良.环境心理学[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李建伟.儿童游戏场所的设计目标与创意[J].中国园林.2007,10(28)

[5]王展,马云.人体工学与环境设计[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触觉与触觉环境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室内设计 装修材料 质感效果 肌理 质地

在装修材料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材料的质感效果,创造新的质感组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尊重材料的性能,讲究材料自身的质感和色彩的搭配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对材料的肌理效果和质地的重视,开始上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所以,创造新的质感效果,重视人对这些质感效果的心理效应已成为现代室内设计师们刻意追求的目标。

一、材料的肌理

肌理是指材料本身的肌体形态和表面纹理,是质感的形式要素,反映材料表面的形态特征,使材料的质感体现更加具体、形象,其内容包括:形、色、质,以及干湿、粗细、软硬、有光泽和无光泽、有规律和无规律、透明和半透明等感觉因素。不同质地材料会显示出各异的肌理特征:或自然天成,或条理分明;或凹凸粗糙,或精致细腻;或坚硬牢固,或松散柔软;或具象直观,或抽象多变。肌理无处不在地充盈着室内环境,并通过人的视、触觉感官对人的生理尤其是心理产生影响作用。

1.一次肌理与二次肌理

可用于室内设计的材料品种繁多,其肌理特征也各不相同,种多类杂。但从材料的生成来划分,肌理可概括为“一次肌理”与“二次肌理”两大类。“一次肌理”指未经加工处理,非人工形成的纯天然肌理,是材料在自然造就过程中自身组织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因而,一次肌理也可称为“天然肌理”,如:各类石、木、竹、藤等材质的表面或剖面纹理,鸟、兽的表皮纹及彩蝶、贝壳的纹理等。“二次肌理”包含两种类型。一类是在一次肌理基础上以人力加工为主形成的新肌理,亦可称为“人工肌理”,如:显示自然和人工纹理质地美的木、石浮雕、圆雕形象、图案、花纹,即是在一种天然物体表面肌理上通过雕刻艺术处理,使之造成起伏、凹凸并达到一定程度的组织“密度”时,原有肌理淡弱,产生出另一种新的人为肌理效果。另一类为模拟加工一次肌理效果或主观设计、机器制造产生的肌理形态,也可称“加工肌理”,如:仿大理石、花岗岩肌理釉面瓷砖,以及仿木质类板材、布料、棉麻、壁纸,等等。

如果说“一次肌理”是非人力所能左右的自然产物,具有“天然雕饰”之美,那么,“二次肌理”在其成就过程中所追求的或偶然或规律的纹理效果,则更多地显现出具有设计美感、工艺技术美感的理想之美。

2.视觉肌理与触觉肌理

在室内环境中,人对肌理的感觉是多方面的,或以视觉为主,或以触觉为主,或兼而有之,有时甚至还与人的听觉、嗅觉有关,故而也便有了视、触觉肌理之分。

所谓“视觉肌理”,即直接由视觉感受,无须用手触摸便能感到肌理质感特征,如纹理、凹凸、色彩、光泽、透明度等,它更倾向于一种平面视觉图案式的感受。而“触觉肌理”则是人体某些部位与物体接触所能感觉到的肌理质感特征,如粗糙、光滑、柔软、坚硬等。在室内人对肌理的认知往往是既触摸频繁,又察之入微,各种肌理也正是在这种身临其境、视触细微的知觉过程中,传达给人不同的生理与心理感受。

二、材料的质地

质地是质感的内容要素,是物面的理化类别特征。装饰材料的质地分为自然质地(如石材、木材、竹质地)和人工质地(如金属、织物质地等)。自然质地指由物体的成分、化学特性等构成的自然物面,人工质地则是有目的地对物体的自然表面进行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加工处理后的物面。

不同材料的质地给人不同的视觉、触觉和心理感受,如反射性较强的金属质地给人感觉不仅坚硬牢固、张力强大、冷漠,而且美观新颖、高贵,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纺织纤维品如毛麻、丝绒、锦缎与皮革质地给人柔软、舒适、豪华典雅之感;清水勾缝墙面使人产生浓浓的乡情;大面积的灰砂粉刷面平易近人,整体感强;玻璃使人产生一种洁净、明亮和通透之感。

不同材料的材质决定了材料的特性和相互间的差异性。在装修材料的运用中,人们往往利用材质的特性和差异性来创造富有个性的室内环境。

材料的质地与材料本身色彩的色相、明亮度,受光照影响程度,以及加工处理有很密切的关系。明度高、纯度低的颜色给人细润、轻松、舒畅之感;明度低、纯度高的颜色给人坚实、厚重之感。

材料的表面质感分发光、不发光两大类,以及粗、中、细三种质感形式。材料的质感之间有着相对关系,如水刷石相对于毛石就是细质感,与木材相比就是粗质感。各种材料的质感都具有不同的表情,其中粗质感调子性格粗放,显得粗犷有力,表情倾向于庄重、朴实、稳健;细质感调子性格细腻、柔美,显得精细、华贵,表情倾向于轻快和欢乐;中间质感调子,性格中庸,是两者的中间状态,但表情丰富,耐人寻味。

三、装修材料的质感运用

在室内设计中,营造具有特色、艺术性强、个性化的空间,往往需要将若干种不同的材料组合起来,把材料本身具有的质地美和肌理美充分地展现出来。材料质感的具体体现是室内环境中相同或不同的材料组合。所以,在室内环境中,在选材时,既要组合好各种材料的肌理,又要协调好各种材料质感的对比关系。

装修材料质感的组合,在实际运用中表现为三种方式:

1.同一材料质感的组合。如采用同一木材饰面板装饰墙面或家具时,可以采用对缝、拼角、压线手法,通过肌理的横直纹理设置、纹理的走向、肌理的微差、凹凸变化来实现组合构成关系。

2.相似质感材料的组合。如同属木质质感的桃木、梨木、柏木,因生长的地域、年轮周期的不同,而形成纹理的差异。这些相似肌理的材料组合,在环境效果上能起到中介和过渡作用。

3.对比质感的组合。几种质感差异较大的组合,会有不同的空间效果,例如将木材与自然材料组合,很容易达到协调,即使同一色调,也不显得单调,典型的例子如居室中以木材和乱石装饰墙面,会产生粗犷的自然效果;而将木材与人工材料组合应用,则会在强烈的对比中充满现代气息,如木地板与素混凝土墙面,或与金属、玻璃隔断的组合,就属此类。

体现材料的材质美,除了以材料对比组合手法来实现外,同时运用平面与立体、大与小、粗与细、横与直、藏与露等设计方法,也能产生相互烘托的作用。

装饰材料的不同质感对室内空间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材质的扩大缩小感、冷暖感、进退感,给空间带来宽松、空旷、温馨、亲切、舒适的不同感受。在不同功能的建筑环境设计中,装修材料质感的组合设计应与空间环境的功能设计结合起来考虑。

当然,在室内空间环境的各因素上,材料质感组合搭配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材料造型、色彩、灯光照明、家具风格、装饰物品等,对烘托空间气氛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之,装修材料的质感组合对环境整体效果的作用不容忽视,要根据空间的功能、气氛、业主的喜好等来选择组合不同的材料。在室内设计中,从界面到家具、从隔断到陈设,应当是各种材质简约与丰富、质感与品位、实用与个性的相互照应、有机组合,在越来越强调个性化设计的今天,装修材料的质感表现将成为室内设计中空间与材质运用的新焦点。

参考文献:

[1]何新闻.室内设计材料的表现与运用.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丰兴军.材料肌理与室内审美情境.装饰装修天地,2000,(2).

触觉与触觉环境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纤维艺术;室内环境没计;纤维艺术品

纤维艺术集古典与现代、浪漫与沉稳、工业文明与传统手工于一体,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门类。它以天然的动、植物纤维或人工合成的纤维为材料,用编结、环结、缠绕、缝缀等多种制作手段,创造平面、立体形象的一种艺术。纤维艺术包括传统样式的平面织物、现代流行的立体织物、日用工艺美术品,以及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用各种纤维材料表达造型语言的作品。

1 纤维艺术的质感对室内环境设计的影响

纤维艺术品是表现质感与制造质感的物品,它不论在视觉或触觉上,都具有无可比拟的视觉魅力。纤维艺术品的材料选用非常广泛,几乎各类纺织纤维都可适用。采用不同的材料经过不同的加工工艺或采用不同结构都可以产生不同的质感。质感是由物体特有的色彩、光泽、形态、纹理、冷暖、粗细、软硬和透明度等等众多属性所构成。构成的属性多样,组合的方式繁复,质感也就会变化无穷。同时,质感又是属于视觉与触觉共同感知的材料特质,材质与质感互为表里,各种材质都借着质感来显露其真貌,并透过质感来表达材质的特性。室内的纤维装饰品透过触觉感官而给予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软硬、粗细、冷热等。同时建立在视觉感知的记忆中,唤起人们对物象不同的心理知觉,分辨出质感的特性。现代纤维艺术是对传统的突破和超越,主要表现为对纤维这种材质更高层次的理解和运用方面。传统的纤维艺术作品,主要以天然纤维为制作材料。这些材料包括丝、毛、麻、棉等。现代纤维艺术所用的材料,已经突破传统的限制。这里的“纤维”不再只是棉、麻、毛、棕、藤等传统的纤维材料,还包括化学纤维和经纬编织的软硬质材料以及所有的线状材料,甚至一些金属纤维也受到艺术家的青睐。如美国纤维艺术家南希的作品《金色的波》采用了羊毛、铜丝和粘胶纤维作为材料。保加利亚纤维艺术家万曼的作品《经与纬》采用了塑胶管和毛线作为材料。现代纤维艺术从对绘画性的追求中超越出来,开始注重于表现材质本身的美、纤维材料的自然形态、丰富的肌理、不同纤维材料之间刚与柔、直与曲、杂与纯、明与暗、轻与重的对比以及给欣赏者带来丰富的审美感受。纤维艺术历来被称为编与织的艺术。缂织是传统纤维艺术主要的工艺。但现代纤维艺术的工艺手法已经无法尽数了,例如编织、环结、缠绕、缝缀、拼贴以及染、绘、喷、印等等¨。许多艺术家还将科学技术引入到纤维艺术的创作领域。美国艺术家辛西亚的《奔流》、《湖雨》利用电脑织机为创作工具,使用三层经线的方式创造独特的空间效果,在织物的肌理和结构方面展现了无尽的想象力,不同种类和色彩的线叠加与覆盖,产生了传统工艺无法达到的多层次的微妙的变化。还有不少艺术家,利用现成品来创作,也带来了异乎寻常的动人效果。例如现代纤维艺术的先行者——美国资深艺术家雷诺女士,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为纽约联合国大楼设计制作的巨型纤维艺术作品《白色飘动纤维》。这件艺术品从该大楼室内6m左右见方的屋顶向下垂直悬挂了无数条白色纤维,这一束束的纤维随着微微轻风摆动,既轻盈又宽厚,既单纯又含蓄,它揭示了一种朦胧和内含旋律状态的美的境界。这些作品通过挖掘并利用材质本身的美并使之与环境相融合,从而达到了寻常装饰之美无法企及的艺术境界。

2 纤维艺术的雕塑性对室内环境设计的影响

与传统纤维艺术相比。现代纤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雕塑性。传统的纤维艺术如地毯、壁挂、缂丝等作品,毕业论文 主要是平面作品。自上世纪60年代起,纤维艺术逐渐由平面到半浮雕,直至出现完全空问化的三维作品“软雕塑”~一具有柔韧性和弹性的雕塑。一些艺术家在设计作品时考虑更多的是作品整体的空间态势所带来的装饰性。波兰艺术家阿巴康诺维兹的作品《红色的阿巴康》是壁挂走向雕塑,走向空问的里程碑式作品。向前锐进的尖角与其后饱满深厚的卵圆形,形成强烈的对比,像一股抑制不住的激情勃然喷发。1992~1993年间施慧[2]创作了以《巢》为代表的作品,她将化好的纸浆浇淋在呈扇形展开的竹片上,产生了一种奇异的效果。循着这条思路,她作品的空间更加广泛了,她创造出《缠》、《链》的系列作品。除纸浆、竹、木外,又使用了麻纤维。在《柱》里,她开始追求作品的一种向上伸展的效果。如果说,以上这些作品在室外空问更能给人以神奇、新鲜的视觉感受的话,她的《结》和《框》系列作品,则营造出来室内空间的一种奇诡、神秘、尘封的效果,它们给人的是有关一个遥远年代的遐想,同时又是一种挥之不去的当代幻影[2]。施慧的一系列的创作打破了画种的界限,将新的材料艺术以及过程的艺术引入雕塑领域,扩大了雕塑的边界,这种积极的努力对于改变雕塑的架上思维,打破封闭状态,开拓视野,在更加广阔的领域里寻求雕塑的发展空间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 纤维艺术品与建筑的结合

纤维艺术品作为一种象征温暖、柔和、亲切的符号,在与建筑结合时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大约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问,现代纤维艺术品开始被建筑师运用于被认为是冷漠、缺乏情感的建筑中。70年代出版的《超越手工艺:现代纤维艺术》和《纤维艺术:主流》两本书中就明确的阐述了现代纤维艺术品在建筑空间与各种公共空间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纤维艺术品已渗透到建筑与室内环境设计的各个方面,已经进入现代人的家庭中,通过与其他室内装饰材料的有机组合,相互照应,用它的造型、质感及排列组合,点缀并强化了室内装饰的艺术效果。它主要是运用各种材料和技法,表达现代设计观念和现代人的生活情趣,同时柔合了现代装饰的造型、色彩,并且考虑与墙面、室内环境、空间的关系。纤维艺术品能够增添空问艺术美感的效果,易于创造富于“人情味”的自然空问,从而缓和建筑和室内空间的生硬感,起到柔化空间的作用,同时也增添了建筑与室内空问的色彩,给人以舒适和谐、实用完美的感受[3]。由于纤维材料的特殊属性,纤维艺术品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美感,更有温馨、亲和、舒适等综合享受,加之其从造型到色彩、从平面到立体、从题材到文化内涵都有非常广阔的表现空问,因而发展十分迅速,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的整体设计与居室的装饰中。纤维艺术品作为室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室内环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但能够点缀空间、丰富环境、表现文化,而且能够与建筑内部空问的色彩、照明、材质建立起一种有机的整体,使人性化的艺术气息与建筑空问相互融合,从而使建筑内部的环境得到一种温馨幽雅的艺术境界,并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人性空间。纤维艺术与建筑越来越紧密的结合,促使一些艺术家考虑在作品整体的空问态势所带来的装饰效果。

4 现代纤维艺术品与其他室内装饰材料的有机组合

建筑的室外空间与室内环境同样重要。为充分享受良好状态和隐私的需求,人们对居室的舒适度要求不断增长。壁挂和软雕等纤维艺术作为室内装饰品,硕士论文 在欧美及发达国家的应用相当广泛。人们视毛织壁挂与油画、钢琴等为一种财富的象征,将其放在室内装饰与陈设的重要位置。它们分别以毛、棉、麻、丝为原料,或数种软质材料混用,以纺织、缠绕、环结、缝缀等多种制作手段,创造平面和立体形象的一种艺术。克林卡姆为美国西雅图双树套房宾馆设计的空问织物是“软雕塑”的代表作。这幅作品尺寸巨大,布满了整个建筑物的内部空问。巨大的向不同方向伸展具有不同弧度的曲面,让人们的在视线随着曲面和线条而运动的过程中,得到一份放松的感受。雷诺阿的《秋自然的垂落》也是这样的一幅作品。在国内的宾馆、饭店、高级住宅已越来越多采用织物、墙布来美化居室。采用织物装饰墙面,织物本身的厚度及视觉厚度附于墙上,给人们增添一种温暖感,为家居增添华丽气氛E43。?室内环境色彩对室内的空间感度、舒适度、环境气氛、使用效率,埘人的心理和生理均有很大的影响,室内环境的色彩是室内环境设计的灵魂。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中最先闯进我们视觉感官的是色彩,而最具有感染力的也是色彩。不同的色彩可以引起不同的心理感受,好的色彩环境就是这些感觉的理想组合。人们从和谐悦目的色彩中产生美的遐想,化境为情,大大超越了室内的局限。那些可以移动的家具、织物等中等面积的色彩实际上是构成室内环境的最重要部分,也是构成各种色调的最基本的因素。在室内环境中最易于变化的小面积色彩,如壁挂、靠垫、摆设品等,往往利用最为突出的强烈色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现代纤维艺术品已经不断进入王见代人的家庭中,通过与其他室内装饰材料的有机组合,相互照应,用它的光色、造型、质感及排列组合,点缀并强化了室内装饰的艺术效果;并且利用色彩的强弱变化和范围的控制,收到了突出和渲染室内的主调中心和空问层次比例,增添空间艺术美感的效果,给人以豪华气派、舒适和谐、实用完美的感受。

5 结语

现代纤维艺术的材料可以是天然纤维、合成纤维、金属纤维等;技法可以是染、绣、编、结、缠、绕、缝、缀等;形态可以是平面、立体、空间⋯⋯它依托不同的形态,与空问环境融为一体,使人的视觉、触觉等感知得到更多美的愉悦。一件精美绝伦、品味极高的纤维艺术品,能够建立起更宜人的室内环境氛围。在现代室内设计环境中,纤维艺术品已经正在成为现代室内装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家庭装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雷.纤维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2] 林乐成.纤维艺术[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

触觉与触觉环境设计范文第4篇

就现代有轨电车的内室而言,体验就是用户在乘车过程中对有轨电车所产生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既包才舌用户外在的使用行为,又包括用户内心的情感体验。因此,现代有轨电车的内室设计应围绕着乘客的各方面需求进行,在满足功能要求之外,应尽可能地考虑乘客的清感、心理感受,努力使乘客留下良好的乘车体验。本文从清感化设计白勺角度探几报见代有轨电车的内室设计白勺方法。

2现代有轨电车的情感化设计

2.1现代有轨电车的情感化设计的必要性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Ma引。w)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感情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6],详见图1乘客需求等级模型[7]。就现代有轨电车而言,乘客在乘坐过程中的需求可以分为包括乘坐、站立、抓握的基本生理需求,安全抓我、平衡乘坐的安全可靠性需求,乘坐方便、站立合适、信息易被识别的操作使用性需求,受到尊重、舒适、具有审美文化内涵的心理需求,自我价值得以实现高级需求。在陕节奏、高效率的现代社会中人了门总是承受着许多压力,情感化设计关注人的情感,努力设计出适用于人、方便于人、理解与人并能与人进行情感互动的产品,以达到舒缓压力、改善生活品质的目的。如果在公共的交通工具上就能享受到安全、高效、舒适的环境,或许公众也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交通拥堵问题和有此产生的环境问题就会夜所缓解。

2.2现代有轨电车内室的情感化设计内涵

随着“知识经济”“设计经济”的到来,工业设计实际经进入了持续发展的创新时代,“易用性”设计不在是设计的唯一要求,‘认性化”设计和“社会化”的生活设计更加被关注。情感化是一个包括认知和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与触觉五种感官感觉的综合的心理学概念,情感化设计是心理学和设计学的结合。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卉诺曼D(noaldArhturNormna)将人的行为分为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反思水平这三个层次的行为,对应设计就会有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行为分为本能水平的设计、行为水平的设+\i反思水平的设+oi()l本能水平的设计本能水平的设计正是大自然所做的事情。我们人类进化是为了与环境中的其他人、动植物、山水、气候和其他自然现象共存。于是我们可以敏锐地接收环境中强大的感情信号,这些信号是本能水平上自动地得到解释。当我们说“漂亮”“有趣”“可爱”时,这一判断直接来自本能水平S[]。在本能水平中,视觉体验、触觉体验、听觉体验处于支配地位。在有轨电车内饰设计的本能水平的设计中要从产品的色彩、形态、质感方面给用户以美好的听觉、视觉和触觉体验。就本能水平的设计而言,现代有轨电车内室色彩更好是选择使人觉得柔软的淡颜色,有前进感的暖色,有十分欢快活泼、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的橙色,亮度最高,灿烂、辉煌的黄色,兴奋、热烈的红色;而非使人觉得强硬、给人重的感觉的暗颜色;现代有轨电车内室的形态设计选择圆润的、友善的、可爱的、欢喜的形态,自然好于凶神恶煞的形态;有轨电车内室的质感光滑柔顺、柔软、温热触觉感受给人的体验要比冰凉、坚硬、刺手、凹凸不平的触觉体验更使人J俞悦。(2)行为水平的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讲究的是效用。优秀行为水平的设计要易理解、易使用、易学S[]。现代有轨电车优秀的行为水平的设计应该是满足乘客在乘坐过程中的各种需要,包括生理的需要和心理的需要。这不仅包含物理上的人机交互,还包括人与产品的情感交流,产品的使用是否符合用户的心理模型。而现代有轨电车内室色彩方面的行为水平的设计,就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应采用不同的色调。一般来讲,顶内蒙和侧内蒙色调采用中等明度、无刺激的冷色调或中心色调,地板革用中等明度低纯度的色彩。为避免车内色彩单调感,可在某些局台佣适量的暖色作点缀,活跃车内气氛。根据地区气候的不同,对色彩也有不同的选择,在寒冷地区应以暖色调为王,在炎热地区则应选择明亮的冷色调或中一生色调。客车有着不同的使用环境和用途,其内装饰色彩要适应其特点,做到于整体格调统一。现代有轨电车内室的行为水平设计原则:第一,提供一个好的概念模式,现代有轨电车内室中,设计三角形镂空的扶手的语意是用来拉的,圆柱形的拉手的语意是用来抓握的;第二,增加产品的可视性,在现代有轨电车的设计中王要是显示信息、温馨提示、警示语;第三,充分利用物理结构、语意、文化、逻辑的限制因素,就比如大台盼乘客座椅方向都是与司机座椅方向的一致的;第四,提供预设用途;第五,提供良好的信息反馈;第六,容许出错!1。〕。有轨电车内饰的行为水平设计应遵循给用户快活、开心、快乐、欢乐、喜悦、快慰、J俞悦、J俞陕、畅快等清感体验的原则。(3)反思水平的设计反思水平的设计注重的是信息、文化以及产品或者产品的效用意义。对一泞人来说,反思水平的设计与物品的意义在于某物能够引起的个人回忆有关。对于另一泞人来说,可能是非常不同事情,他与自我形象和产品传递给其他人的信息有关S[]。就乘客而言,就是乘客在乘车过程中有自豪感,能够满足内心得到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就现代有轨电车而言,就是能够在乘客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2.3现代有轨电车内室的情感化设计分析

现代有轨电车内室设备众多,从乘客情感的感官、行为和反思三个层面对王要的设计要素进行分类阴。感官层面王要步及到乘客的视觉、触觉和听觉感受,视觉设计要素包括内室设施(包括座椅、拉扶手、无障碍设施等)的造型、色彩等,另外,乘客信息显示系统(包才舌现代有轨电车行驶路线、停靠站信息、影视娱乐广告节目等)涉及到视觉和听觉两部分;触觉要素王要涉及设施的边角形状、材料的表面质感、硬度、粗糙度、温度感等内容;听觉要素涉及到内室环境噪音与广播等音频服务的设计。

3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有轨电车内室的情感化设计

现代有轨电车内室设计要想体现情感化设计,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是必然的趋势。传统文化的内涵是指中华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文化,是经过数干年各民族历史发展的人文精神的总和。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有轨电车内室设计中的应用,不能只是对传统元素的简单模仿和招搬,而是要提炼传统文化精髓再巧妙融入设计中,是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设计理念完美结合。功能要素、技术要素、形式要素和经济要素是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而情感化设计是以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具有人情味的产品形式是情感化设计主要工作之一。形态、色彩、肌理是产品形式要素的组成部分,以下将从这三个方面讨论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在现代有轨电车内室情感化设计中,见图2为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融入现代有轨电车内室情感化设计分析。

(1)形态

形态是具有表割乍用的符号系统门。在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白勺精神实质、对现代生活育青晰的i必j只,对国际时尚潮流的敏锐把握的基础上,在设计中融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首先,取其“形”。取其“形”不是简单照抄照搬,而是又训专统造型的再创造。这个再创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现代白勺审美观念对传统造型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时代特色。从传统的文化元素中提取形状符号,并将它用于现代有轨电车的内室座椅、扶手、灯具、或者是信息提示器的设计中。其次,延期“意”。中国的传统造型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川可造型,都随摧日训弋白勺变迁逐步走向图案化、格律化、规范化,但是这些造型对人了门的感受远不止是均衡、对称的形式陕感,还具有复杂的观念、想象白勺意义。比如图3为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的“福袭浪口意”的图样,承载摧凄好的树晶。假如在老弱病残座椅上夜这样的图样,不是时日核日刻带着对老年人白勺裕晶。不论:是剖弋还是现代,州}〕对美好事物都夜一样白勺向往,因止唯统造型背后的身后文化意味同样i正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理念。最后,传奇“神”。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感十足的现代崔轨电车中,是新的民族形式的创造,需要摆脱美若洲专统的物化表相,进行精神领域的探索阴。比如,将具有浓厚传统精神韵味的祥云图案作为现代有轨电车内室中的信启提示的背景,这会使人增加很多亲切感。

(2)色彩

色彩通过对视觉的刺激作用深刻影响着使用产品时的情感体验。具有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有:中国红、青花蓝、琉璃黄、国槐绿、长城灰、水墨黑和玉脂白。现代有轨电车的内室色彩设计中,应在满足人机工程和色彩心理学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色彩观念,探索乘客的内心愿望。(3)肌理肌理通过对触觉影响灌使用产品时的情感体验。现代崔轨电车的内室肌理设计主要与座椅、扶手、地板、路线图信息显示器的材质和纹理崔关。中国艺术史经历了淘器时代、漆器时代、金属日创弋以及现代白勺塑料时代。每种时代的主要材料都有其独特白勺特征。淘器最大的设计意义在淘器上的各种纹样,弦纹、菱形纹、锯齿纹、三角纹、万格纹、圆圈纹等川可纹;梅花、柿蒂、卷草等花瓣纹;龙、凤、铺首等鸟兽纹和云纹。这些基本形经过二次连续或多次连续或有惊人的视觉效果。漆器无论是描金填漆蝠连田等技法,还是其工艺美术价值都是做公共室内环境设计值得借鉴的。现代崔轨电车内室设计要将优化的现代材料与传统智慧的结晶相结合,这样才会使中国的现代崔轨电车内室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能让乘客感觉农浓的中国情。

4结语

触觉与触觉环境设计范文第5篇

1环境心理学的内涵及环境与行为的辩证关系

1.1环境心理学的内涵

作为心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的环境心理学,是通过把人类的行为(包括感情、经验)与其对应的环境(包括自然、社会)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结合起来并加以分析。它以建筑学、心理学、环境学等许多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在传承和吸取历史上合理的环境设计法则和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人们的行为和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1]。

1.2环境与行为的辩证关系

在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中,人通过各种手段改变了环境;在此同时,人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环境心理学中环境与行为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人通过身体感官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被感知到的刺激通过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到人的大脑;大脑将感知到的刺激与以前储存的记忆表象进行比较和识别,即进行回忆和联想;在识别和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对环境的判断和认知,即形成“行为环境”;个人对可感知到的环境信息进行储存备用,或就此作出反应行为或注意[2]。环境与人的关系模型为:外界环境感官大脑注意或行为。

2环境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作为研究人与其周边的物质、精神环境之间联系的环境心理学,自20世纪60年代确立以来,至今已逐渐发展完善。它主要的研究过程是人通过对环境的认知和分析,寻求外界最佳的刺激,再根据心理和行为需求去调整、完善周围的环境[3]。因此,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运用环境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人在建筑施工空间中的活动及人对施工作业环境的反应,将有助于建设和改造出真正人性化和更安全的建筑施工活动环境。

2.1环境知觉

施工作业人员进入建筑施工环境,首先就要了解作业环境。作业人员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接收建筑施工环境中的信息或刺激,经过自身的经验,把建筑施工工程的空间关系和背景参与进来,在头脑中形成对建筑施工工程的大体印象,这就是“环境知觉”。人们通过环境知觉来初步感受建筑施工作业环境的空间格局和安全性。1)视觉。在人类的各种接收环境信息的感官中视觉最为重要。据研究,人们从外界接收的信息中,有85%是通过眼睛捕获的,而且这种视觉信息与触觉等其他感觉相比显得更完整[4]。人眼对光源或物体颜色的识别产生色彩心理,它可以根据不同的表面视觉属性表现为不同的色调,并引起不同的心理效果。因此,对于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工程部位如临边、洞口等,可以设置警示性颜色的标识等,使作业人员对这些危险部位在脑中产生警觉意识。此外,眼睛的明暗层次感随光线变暗而急剧变得迟钝起来。

当光线弱时,我们不太能分得清明暗层次,同样在强光下,眼睛对明暗层次也会变得迟钝。人的眼睛在555nm的黄绿色段上视觉最敏感。因此,从打动感知觉能力的强弱角度看,略带黄绿色的物体最醒目,最能被人发现。2)听觉。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人的听觉比其他感觉具有易引起人的注意、反应速度快、不受照明影响的特点。声音给人的印象因其持续时间而异,持续时间越短,声音就越感尖利,就越容易引起人的不安全感[4]。因此,在一些没法安装照明的地方,可设置声音警报器等。3)触觉。触觉,即人的肤觉,是感受系统只是对刺激作用连续过程中的一段发生反应。为产生肤觉,外界刺激的强度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而任何强度上超过某种限度的刺激作用会引起疼痛,破坏肤觉系统的正常活动。温度作为外界作用于人体最主要的肤觉信息之一,影响着人的工作效率。极端温度不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甚至会危害健康。显而易见,没有所谓最好的单一温度。“舒适范围”是指大多数人感觉舒服的有效温度范围,这和人们穿多少衣服,从事何种活动等有关。当温度在24℃~27℃时,人们觉得最舒服。因此,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温度环境,能减少作业人员的烦躁情绪,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2空间认知和认知地图

空间认知依赖于环境知觉。人们捕捉到与施工环境中相关属性信息和背景后,储存在大脑中随时供回忆和识别,由此渐渐加深了对施工作业环境的认识和了解,记住了它的作业环境中各项特征,这便是施工空间认知的过程。认知地图并不仅仅是储存于大脑中的一张折叠的照片,它是经过大脑精简加工的产物,不精确、不完全和简化是这张心理地图的主要特色。很多研究说明人们会把日常的实质环境知识转化为相对简单的地理形式[5]。如一个椭圆形的铁路体系人们会把它看成是正圆形的体系;两条斜交道路交成的十字路口,人们会把它看成是由两条正交道路交成的。虽然认知地图是不准确的、不完全的和不完美的,但它很有用。它表明我们描述环境时是有选择的,是以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有意义的方式处理和组织信息的,其结果是产生了一个有效率的简化的认知结构。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认知地图可以帮助作业人员适应施工环境,帮助工人在施工建筑物内的定向、定位和寻路。它能帮助工人在记忆中对施工环境布局加以组织,提高在施工环境中活动的机动性,方便工作、休息等活动[5]。比较清晰的认知地图有助于作业人员更加充分有效地感受施工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和位置,为工人提供更强的安全感和控制感。

2.3注意

虽然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因素,但与人的外界环境紧密联系[6]。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可以通过外界环境的改变,来影响作业人员注意的内容,即注意力的分配,通过不同的外在因素影响作业人员所处的外界环境,从而诱导性地强调那些需要加强注意的危险信息对作业人员的刺激,避免那些不重要的信息内容在人脑中被注意。同时,可以通过发挥外部环境活动的影响作用,刺激作业人员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对重要信息内容的注意能力,从而诱发和调动作业人员自发地对注意力进行合理的分配。其中,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注意的原因;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差异越大越容易引起注意,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是指刺激物的强度、形状、大小、颜色或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刺激物的活动变化和新异性也能引起注意[7]。

相关期刊更多

艺术工作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辽宁省教育厅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