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环境建设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校校园;建设规划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several issues in the college construction plan, and proposed solution ideas.Key words: campus; constructio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当代高等教育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高校迎来了一个新的建设。几乎每一所大学都面临扩建、扩招的任务,几乎每一个大中型城市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兴建大学城。不久的将来,大部分人都能上大学将不再是梦想。因而校园建设的规划者、设计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时代的要求,慎重地把握现实和未来的需要,根据当前多元、综合的办学模式,创造人文化、生态化的校园空间环境,满足校园社会化、开放化的现实需要,以组团化、网络化的建筑设计融入自然环境,并考虑校园的动态发展和未来需要,从而最终实现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 校园建设规划注意的问题
1.1 科学筹划,协调发展
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几个方面: 一方面是普遍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如校园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能源的节约、资源的再利用、空气环境的控制等等; 第二方面是针对校园发展的特点而言,校园规划不是一个终极的完整状态,在规划之初就应为学科增长、新的功能组团的产生留有余地,使规划结构呈现一种可增长的、灵活的状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第三方面是理性观与动态观的协调。
在规划中将校园的理性、有序与环境的灵活、浪漫有机结合起来,尤其图书馆、教学实验楼、办公楼等设计的建筑融入自然环境后,可形成多样而协调、有机且具弹性的规划体系。
在建筑设计中强调与大自然相协调,室内环境应具有良好的日照、通风、采光,以尽可能地降低能耗有的高校原本可利用空闲地就少的可怜,在建设规划中不是考虑如何使用和提高这仅有的土地利用率,而是和别的高校进行攀比。你有什么我也建什么。
搞建设规划时要结合国情、校情,眼光要放的长远一点。不能不顾实际乱铺摊子,只注重观赏性,不考虑它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目前个别高校因为规划的不好,部分师生迫不得已住在校外,不但居住环境不好,有时连安全也无法百分之百的保证。
高校建设规划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建设规划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定要讲究实际,注重效率和效益,逐步推进,要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充分考虑财力、物力的可能。
在建设规划制定中,要从注重确定与安排开发建设项目转向各类资源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要明确对包括历史、文化资源在内的不可再生资源的强制性保护。建设规划制定要体现市场经济规律和高校运行低成本的要求,要把眼光放在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关系点上。
1.2 从宏观处着眼,从微观处着手,正确处理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
所谓从宏观着眼,就是从整体上进行规划,达到长期布局合理、层次错落别致清晰。高校建设规划必须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和现代意识。要坚持高起点、高水平,真正为以后的长远发展起到勾画蓝图的作用。避免因为规划的短视造成长远建设的被动。建设规划就是事先决策,分期实施,描画出发展的框架,做出总体规划。
所谓从微观处着手,就是在编制建设规划中应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高校目前普遍存在土地资源短缺。所以就要细到哪里配套什么,哪块土地怎么安排,环境怎么改造,留出多少绿化地;哪里的路上修过道暗沟,水电暧、通讯、排水、排污、煤气等管道穿路敷设及维修的便利都要考虑到。即使临时需拆、安的管线也要事前考虑到,虽然当时可能投资会稍微多一点,但总比过一段时间扒路、拆墙、打洞等好得多,也节约得多。
1.3 空间环境人文化、生态化
现代教育强调人的素质教育,包括社会人文、做人品德、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陶冶。因而在校园中需要创造适宜的环境,使师生可以不期然地相遇和交往,使智慧和创意在交谈中得以激发,使学生在课内、课外均受到来自环境和师长的熏陶,使学生在相互理解与互助中学习做人道理。
校园交往空间的营造是多层次的。由室外多层次的绿化平台至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再至室内,其目的是在校园内营造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参与性系统空间。为了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我们常常将校园分成三个大系统进行设计。其一是全校生态园,也是校园的中心园区。以自然山丘、水系原貌为主体,加以系列小广场、人行步道穿插其中,使人可以亲近自然;其二是群体组团,包括建筑群之间的和建筑物之间的庭院空间。在保留原有树木、水体的基础上,根据建筑物的位置对环境适当加以改造;其三是在建筑物内部,加入人工绿化生态环境,如内部天井、中庭绿化、屋顶绿化、平台绿化、廊道绿化等。校园三大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建筑与生态环境更密切地相互渗透和共生。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高教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知识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当前高校建设规划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我国,随着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人才的需求在质和量上均发生了变化。在质上倾向于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在量上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以培养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1.4 空间布局社会化、开放化
校园向社会开放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校园愈来愈承担起地区文化资源中心的作用,同时社会也期待着校园研究成果的转化;另一方面,校园为了培养高素质、全面开拓型的人才,也需要与社会交流,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受到锻炼。
校园规划开放化的方式有多种。其一,是资源共享型。如在规划分区中,尽可能将体育服务中心、图书资讯中心、科技产业等功能组团设置在邻近城市道路、与外界联系方便的位置,以利与社会共享文化设施资源;其二,是联合管理型,将后勤生活区( 主要包括学生宿舍、食堂等后勤服务功能) 交给校外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或其他集团公司进行开发和管理,或与校方联合管理。这要求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后勤区的相对独立;其三,是产业转化型。随着学校与社会的合作日益密切,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这部分功能用地会越来越超出预计。这样一个“社会校园结合部”其实是社会从教育中受益,理论在实践中检验,学生在实习中成长的中间地带。规划中既要考虑预留用地,又应顾及本区与校园其他功能区的关系。高校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有机整体。制定建设规划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要听取专家的意见,多方比较、反复论证,经过法定程序审批。做到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的权威性,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人不能随意更改。
1.5 校园建筑组团化、网络化
教学建筑的组团结构、网络结构为现代大学的大规模建设提供了可能,当前的许多新校园规划都反映了这个发展趋势。经过分析比较可以发现,教学建筑呈现的综合化、组团化、网络化倾向相对于传统分散的单幢建筑有以下优势:有利于设施集中、资源共享,由于各教学建筑间的联系紧凑、集中,为学生使用相邻学科的资源提供了方便,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学设施的重复建设;有利于大规模建设,由于组团化、网络化设计往往采用统一的柱网和构件,可以相对大批量地生产,从而节约了投资。将建筑物尽可能地集中还可以保留更多的、相对完整的发展用地,也节约了土地资源;有利于各学科师生的交往、交流,及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形成教学中心区的空间环境气氛。在教学中心区中,合理组织步行空间,考虑交通的人车分流,一般以图书馆、教学大楼为中心塑造环境及景观,并以景观小品、构筑物等提升文化品位。
1.6 要考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校园的规划必须考虑自身的持续发展:a.校园规划须体现大学校园所在地域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环境;b.校园规划须注重地方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大学校园所在地域的资源开发与整合将有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地方上的文化名人等将给校园小环境带来人文气息;地方上的学术信息交流、师资、图书等资源的共享,有利于人文环境建设;
c.校园规划须与生态环境相结合。校园规划要考虑学校的持续发展,要始终如一地保护校园生态环境。总体规划的设计思想、原则要遵循“减少消耗,重复使用和循环利用”的原则。比如,在校园规划中应尽量少用人工改造地形,在原地形基础上可根据总体规划适当改造,但尽量不要破坏原来的地形特征,以保护原有的生态;建造各种生态建筑,强调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相结合,以减少校园建设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d.校园规划要留有余地。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高校发展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2 结论
大学校园规划必须满足学校使用者的需求,注重人性化尺度,营造人文环境,保护校园生态环境,贯穿可持续发展思想。展望未来,大学校园规划必将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必将规划出适合师生员工生活、学习、工作的人文特色校园。只要能从上述几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改变重建设,轻规划的思想,高校就会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又能协调有序和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忠杰.论大学校园的环境建设[J].中山大学学报,2002,(6) .
【关键词】外语教学体验中心;建设规划;机构设置;管理机制;技术培训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2―0062―03
2004-2007三年间,我校历经合校、升本、搬迁三个历史时期,外语教学体验中心也相应的经历了整合、改建、搬迁、新建等几个阶段。由于2006年底新生必须入驻大学城,大学城的实验室建设任务紧迫,然而,实验室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对整个实验室系统进行规划、研究、设计、组织、管理,而绝不仅仅是购置几台设备而已,其中,好的规划是实验室建设成功的前提。我们以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08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为指导,制订了2006-2009年实验室三年建设规划。通过严格管理、科学规划、精心施工和细心整改,这个三年规划已经完成,本中心也成为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一 我校规划与建设的管理机制
外语教学体验中心的建设,得到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与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一起被纳入新校区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由学校教务处、外语系、资产管理处对中心建设统一管理,实行“集中投资、重点建设、立项拨款、招标采购、效益评估”的经费管理使用办法。
设备建设从规划到完成,需要经历一个严格的程序,一般由各院系填报年度设备建设规划,教务处组织修改后,院系再填报实施计划,教务处再组织论证和修改后,交由资产处(或政府)组织招标采购,然后由院系组织施工,最后由资产处和院系组织验收。建设规划是一个比较粗略的计划,而实施计划包括了每一套设备的具体技术问题,如选型、配置和参数等。每一个建设工程项目都配备了一个院系领导和一个项目负责人,院系领导具体参与组织协调等行政事务,而项目负责人则主要负责技术及相关的组织工作。设备建设中不仅要处理大量技术问题,还涉及到大量文字工作,而这些文字工作也有很强的技术性,因此基本上也是由项目负责人来处理,这就对项目负责人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需要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写作水平,还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对实验技术人员和厂商的技术人员进行统一调派,与基建部门、后勤供电部门以及物业部门等协调工作。可见,项目负责人的作用举足轻重,他决定了一个项目的质量和成败。有的学校实验室主任并不一定懂很多技术,最好由实验室主任和技术专家来共同负责。
二 对建设规划的要求
1 我校对实验室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
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应遵循全面性、科学性、长期性、可行性、系统性、创新性、可持续性、超前性、准确性等原则。实验室建设要与学校整体规划、学科长远发展的战略定位相统一[1],要按各学校的教育教学的特点、特色、学校文化底蕴进行个性化的设计规划,全方位的装备,全过程的管理。我校要求,无论是实验室建设的长远规划或年度规划,都必须认真分析实验室的现状,使设备建设具有明确的针对性,较强的先进性和经济性,要服从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二级院系专业建设规划。规划中须重点说明实验室的建设规模及总投资额,建设任务及人员发展情况,需要面积及主要仪器设备等。规划的实验项目必须以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为依据。规划要结合学校新校区建设,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要充分利用校内现有资源,有机整合,避免重复建设,讲求投资效益。外国语学院坚持以本科教育为发展方向,按照教育部《课程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语言运用能力,要求把语言实验室建设成―个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和能力测试多种功能合一的实验中心,促进我校外语教学改革和发展。
2 全国英语教学改革对规划的具体要求[2]
《课程要求》中指出:“在听、说、读、写、译等五种能力的培养中,各高等学校要特别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生情况,设计出适合本校情况的基于单机或局域网以及校园网的多媒体听说教学模式,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听说教学训练”;“建议学生在计算机上学习所获学分的比例应占英语学学分的30%-50%”。
可见,我们在实验室设备建设中,应构建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全数字语言教学中心。除了听说教学以外,目前阅读、写作、翻译和考试也逐渐使用语言实验室,因此,我们需要建设多功能的教学中心。由于基于语言实验设备的无纸化考试具有方便、客观、高效的特点,目前听、说、读、写、译等各种考试都大量使用语言实验室,因此我们越来越需要构建英语综合能力测试中心。
《课程要求》还指出:“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新教学模式应能使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已需要的材料进行学习,能够随时记录、了解、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与辅导情况”,语言实验室有专业技术人员,也有专业外语教师,再加上专业个性化及有教学针对性的教学和学习软件,营造出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因此,实验室应长时间、大面积的对学生开放,我们应建设一定数量的具有丰富信息资源的自主学习中心。
考虑到对设备的综合应用,我们拟将三大中心(语言教学中心、自主学习中心、英语综合能力测试中心)融合在一起,设备规划则以多媒体网络型为主,以AOD、TOD和VOD型为辅。
《课程要求》中指出:“各校在教学中应安排一定的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世界文化素质的提高,需要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环境和世界文化环境为依托,而经典外语影视节目等音视频资源,将系统的语言知识、真实的语言情境、优秀的国际文化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就是一些较好的交际范例和文化载体。因此,我们拟建设卫星接收系统,充分利用空中音视频资源。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拟建设AV专用教学系统,强调高质量的视觉效果和身临其境般的听觉声效,学生在欣赏异国文化的同时,对语言有形和质的感悟。
三 规划的实施与成果
在三年期科学规划的基础之上,我们对每年的具体建设任务还进行了细致规划,外语教学体验中心建设基本按照原规划进行,只有少许增减调整,如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取消了卫星接收系统,采用在学校原有卫视中增加节目的方式,既经济省钱,也方便管理和维护;2008年建了一套同传系统,以满足外语专业教学的需要,还增加了一套机房管理系统,以满足信息化管理的需要,提高管理效率;依据我校素质拓展教学理念,2008年年底投入专项经费70余万元,建成外语技能拓展训练基地1个,基地配套设备设施齐全;2009年投入专项经费50万元,用于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目前,本中心总用房达到15间,总面积达到2550平方米,总座位数达到915座,总电脑数达到614台,设备总值760万元,设备完好率达到98%。我们选购的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大部分采用ATM网络+以太网络的结构,终端为PC+嵌入式终端型,这种设备类型综合性能最优,功能最全,能满足我校教学、开放、考试、会议、比赛、科研等多种需求。
目前,本中心实验/实践课程数为9个,实验/实践项目数117个,面向本、专科58个专业,每年实验学生人数1万余人,实验人学时数达到54万。具体开设的实验课程有综合性自主学习、外语视听说教学、语言信息素养训练、国际商务谈判模拟实训、商务英语视听说实训、实用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写作、语言综合技能训练等。本科生综合性自主学习和语言信息素养训练项目,占整个实验人学时数的85%,这反映了我校体验式自主学习和素质拓展教学的理念与特色。中心作为重庆地区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口语考试考点,考试规模已扩大到1000余人,2008年以后,中心还成为教育部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考点,2009年,中心还承接了全国写作学术会议和重庆市翻译年会,为相关软件的测试与演示提供了设备与技术支持。如今,我们都认识到,如能合理利用影视资源并辅以有效方法,影视手段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发展他们的多元智能[3]。因此,我们一方面充分利用了AV系统进行教学,同时每年举行《经典英文影视配音比赛》和《体验英语情景创意大赛》,将影视与表演结合起来,逐步还原语言学习的真实环境。
四 规划的反思
我们清楚的看到,通过几年不懈的努力,中心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个现代化外语教学体验中心初具规模。当然,规划中也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
1 对教学软件规划重视不够。
这也许是多数学校的通病。每年都会临时申请购置一定的软件,但由于计划性不强,管理环节较多,增加了各职能部门和和实验人员的工作难度,也影响到学校经费预算。
2 规划中应预留2%左右的技术培训费用,提高实验人员的硬件维护维修和软件应用与自制水平。
第一,新设备只有经过使用培训,才能充分利用其众多功能,发挥设备效能。第二,依靠自行维修,能减少外出维修费用,节省经费。第三,日常维护是语音设备正常运行的保障,以主动维护为主,应急维护为辅[4],技术人员经过维护培训,合理主动维护设备,能减少设备故障。第四,只有自行维修,才能作到及时维修,从而减少对教学的影响。第五,假如维护得不好,使设备寿命减少一年,浪费的设备费用就达到10%(设备正常寿命为10年左右),对于我们中心来说就浪费70余万,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3 规划中应预留5%左右项目整改费用。
正如文章需要修改一样,工程项目无论怎样细心规划,最后也可能需要整改,项目越大,设备种类越多,工期越紧,可能出现的疏漏越多,整改需要的经费也越多。没有专项整改经费,一些大型成套设备、一些重要功能迟迟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变相造成对设备的浪费。例如,一期工程中局域网采用软件方式上校园网,二期工程中对网络结构进行大的调整后,上网方式失效,但年度规划中未规划路由器,整改经费迟迟不到位,造成本中心一段时间无法上校园网。
4 对实验项目的规划不够科学。
外语实验教学与理工科差别较大,实验项目的划分一直不很明晰,前几年报项目时,全部实验都笼统称之为英语视听说教学。我们认为,跑步练习不能叫作实验,学生在实验室练习说英语也不是实验,而是语言实践,所以我们当前称之为“实验/实践”。科学地划分项目,能提高每堂实验/实践课的针对性,规范实验实践教学活动,而设备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实验/实践项目的特殊需要。
5 规划应得到学校相关政策的支持,否则就是一纸空文。
例如,规划中虽然考虑到改善实验人员职称结构,但学校对实验人员的学历和职称结构的提高重视不够,也缺乏具体政策机制,我中心目前总共5名实验技术人员,其中仅有1名本科学历和副高职称,其余4名均为专科(1名中级职称,3名初级职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校教师通过进修深造,绝大多数达到研究生以上学历。另外,我们也规划了一些实验室建设、管理和维护方面的科研项目,但在实际科研申报中屡屡受挫,在年终评优中也有同样的问题,要评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学管理人员),但就是不评优秀实验人员。实验人员懂技术,善管理,也是实验室精神环境的创造者,其作用举足轻重。实验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水平,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的实验室规划中就计划对实验人员进行培训,使三年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80%。我校既然已明确提出要办应用型本科,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就应当足够重视实验室工作,给实验室分配一定比例的评优名额和科研经费,否则影响学校的整体协调发展。
6 对软件制作所需要的非编等设备有规划,未实施。
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每年实施计划即将完成时,总会临时增加一些其它设备,造成预算不够;二是实验室开放时间长,实验人员早上要提前上班,晚上要加班,周末晚上还有较多的院系活动,再加之每天坐校车上下班耗去2~3小时,造成人手不足,人的精力不足,实验人员疲于日常管理和维护,软件制作属于锦上添花的工作,实验人员无暇顾及。但是,外语视频、教学课件等软件制作,应当是我们将来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我校开展得有声有色的《经典英文影视配音比赛》和《体验英语情景创意大赛》,就需要制作大量的视频文件,外语影视教学也需要改编一些电影资料。
参考文献
[1] 朱惠蓉,丁一上,成虹等. 新建校区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2):1593-1595.
[2] 教育部办公厅.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通知 [Z]. 北京,2004-1-13.
[3] 谢苑苑,沈祥兴. 运用有效影视手段改革英语听力教学模式[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118-120.
[4] 陈景秀. 数字语言实验室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173-174,177.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Technique Equipments Construction Programming with Introspect
ZHOU Yong-shengZHANG Qi QUAN Do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0,China)
[关键词]特色专业 闭环系统 评估监控 校企合作
一、特色专业的内涵
所谓特色专业是指具备独特的与众不同的风格的专业,是指学校根据所具备的优势条件,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逐步积淀形成,它具有优于其它学校的、独特的、稳定的、具有鲜明个性特点并为社会所承认的专业风格。主要体现在:①在理念上是对专业教育规律上某个节点认识的深化和张扬;②在现象形态上是一所学校历史上独有品格的凝聚、独特风貌的体现;③在建设的标准上充分体现先进性、创新性、科学性、示范性。
二、基于“闭环循环系统”的特色专业建设
高等学校建设特色专业的过程具有普遍性,这里提出一种基于“闭环循环系统”的特色专业建设一般模式,经过确定特色专业、专业建设规划、特色专业建设和运行、特色专业建设的评价与监控、反馈调整等五个环节,完善了特色专业建设的各个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特色专业建设的闭环循环系统
下面我们从五个方面分别做具体分析阐述:
①分析专业的外部环境,科学识别与遴选特色专业。专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资源条件制约着同时也支撑着专业的发展,认清内部和外部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尽可能充分发挥利用自己的办学优势,把握外部机会,避开不利因素,合理确定建设特色专业。②制定专业规划。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指导思想与学科发展规划,制定特色专业建设规划,明确特色专业建设的战略目标以及特色建设。③实施特色专业建设。这是一个具体实施的动态过程,为保证特色的培育有效性,在这个环节主要要做到三点:一是围绕特色培育加大学校人财物等资源的投入,二是要围绕自身的学科优势与市场潜在需求发展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三是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大力实施教学改革,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指导教学过程。④加强对特色专业建设过程的评估与监控。定期组织对特色专业建设的状况进行评估,以评促建设,以评促改革。⑤实施反馈调整。反馈是“闭环循环系统”的重要内容,即将评估与监控中所获取的特色专业建设中的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到特色专业建设的中间环节,以便及时调整建设的方案与措施,优化特色专业建设的效果。
以上五个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缺一不可,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三、特色专业建设的具体实践
1.探索了一条有效的校企联合培养特色人才的途径。学院在拓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相适应的专业的同时,加大力度进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设了一大批校外实训基地,并根据生产一线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模式。
2.紧密围绕“闭环循环系统”建设模式,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第一步,市场调研,整合资源,打造专业群,遴选特色专业。根据学科积淀与自身特点,遴选出一部分重点专业等为学校特色专业,初步形成了以财经会计类专业为主,工、管、理、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结构布局合理,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和一定特色专业群。第二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合理制定特色专业建设规划。财经会计类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是学科建设的重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大用信息科学技术改造和提升理,工,文专业的建设力度,把社会急需的、有学科基础支撑的应用型重点专业作为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具体建设项目,学校加大投入,重点加强传统学科建设,并依托上述重点建设学科的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成果,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努力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同时,各特色专业都结合市场需求与自身条件制定了科学的建设规划。第三步,六项举措并举,强化特色专业建设运行。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以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正确处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等关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融注艰苦奋斗精神,强化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可以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学校特色专业建设:①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②优化课程体系;③注意分层分类施教;④强化素质教育;⑤突出实践教学;⑥注重教师教育。从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强化了特色专业的建设效果。第四步,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的评估与监控,保障特色专业建设质量。按照学校制订的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对特色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以及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确保特色专业建设水平。特色专业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质量有保证,所培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较好地适应了社会需求。
第五步,及时反馈,实施调整,不断优化特色专业的建设方案
根据专业评估与监控的情况,及时将专业评估中所得到的信息反馈到各教学院部与职能部门,各部门根据反馈意见实施调整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不断优化特色专业的建设方案。
四、结束语
教研课题《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研究》项目组经过认真的专业调查,立足现实,积极探索,勇于思考,创新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闭环循环系统”特色专业建设的一般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关键词:企业文化 机电专业教学 实训基地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理念、价值体系、历史传统和工作作风的总和。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把机电行业标准、行业惯例、行业作风引进来,突出企业文化和行业精神,营造职场氛围,训练和培养学生工作技能、职业道德,既满足机电行业用人单位的要求,也符合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在机电专业教学中引入企业文化,必须做到“三要”。
一、领悟具有机电行业特色的企业精神
1.亲历,即入企业参观、见习或顶岗实习,实地感知
每个企业都有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学生只有积极投入到现代企业的环境中,去感受蕴涵企业文化之中的企业精神,才能在心理上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在行为习惯上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要参加企业实际工作,主动接受企业文化熏陶,不断提高自身企业文化素养。学生要通过企业见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切身体验企业文化,并自觉地在课堂上、实训室里按照企业的做法去做。
2.亲听,即邀请企业人现场说法,揣摩反思
中职学校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经常把机电企业人邀请到学校里做讲座,让他们讲述本行业、本企业的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通过讲座,学生可以增加学习机电技术的信心,也能培养热爱专业、热爱学校、热爱机电工业的激情,进而理解一代代机电工业人创造出的企业精神。
3.亲为,即把企业文化内化为专业文化,凝练升华
通过对企业文化的耳濡目染,中职学校要从机电专业实际出发,从教学思想、教学组织形式上,树立起带有企业色彩的专业文化,帮助师生实现企业文化的精神内化。根据本专业、本学校的实际情况,把机电行业的性质、特点、工作内容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锤炼专业的核心精神。
二、创建符合机电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实训基地
1.实训基地创建源于企业
学校制订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要深入相关机电企业调研,积极寻求企业指导。要组建有企业技术人员参加的建设工作小组,让企业对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多提建议,确保建设规划紧跟现代企业发展的步伐,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满足新技术、新工艺推广的需求,顺应时代技术推广和更新的需要。
2.实训基地创建成于企业
实训环境的逼真性是提高实训效果的关键。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学校邀请本地区相关的机电企业,承担技术指导,全程参与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试运行,完成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环境设计与布置,带动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向现代的企业方向健康发展。
3.实训基地创建行于企业
在基地运行中,学校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担任专业技术指导或驻校顾问,帮助学校规划机电专业实训计划,研讨实训内容,在教学生产过程中推行企业产品标准。学校根据企业技术的更新情况定期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培训,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就接受企业文化的训练,从而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植入代表现代机电企业管理模式的实训管理制度
1.采用“6S”管理模式
学校要强化教学、生产现场管理,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机电行业的技术、操作、安全等规范,而且应养成安全、文明生产的习惯。要求学生要按照企业一线技术人员那样准时上下班、着工装、佩胸卡等;每天的实训要像企业一样,有班前会布置任务,结束检查公布,班后会激励。教师就像师傅带徒弟、车间主任管理员工一样,最终实现“学生的素质像企业员工”的培养目标。
2.实行“六结合”教学模式,贴近机电企业生产实际
学校要坚持“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结合,实习课件与生产产品相结合,入厂教育与全过程管理相结合,传统工艺与新技术、新工艺相结合,动手能力训练与职业习惯、工作作风培养相结合,实习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考证相结合”的“六结合”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法、项目法、承包法等进行实训项目的设计和安排,使学生达到行业的基本能力要求,养成“朴实、能干、会干”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实训室建设 实训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ZHENG Liang
(Department of Teaching Affairs,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83)
Abstract Training room i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practice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mprove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 and the management level,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has extremely important realistic value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problem analysi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 and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effective measures mainly include: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 planning;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multifaceted management system; The introduction of "5s" training model innovation room management cultur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explore mechanism and mode of construction plan; Construction work site to strengthen the operation management practice training bases, etc.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 training rooms management
实训室(含实验室,下同)是高职院校进行实践教学、技能鉴定、技术培训、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办学的的基本条件,是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水平是衡量一个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素质和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事业来说,实训室不单是“器”,更是重“器”。因此,深入研究发展规律,优化建设规划,创新管理理念,全面提升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水平,对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
那么,全面提升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是什么?笔者认为,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积极开展实训室检查评估,有利于研究规律指导工作、有利于发现亮点示范推广、有利于寻找问题整改提升,是全面提升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为进一步加强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6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首批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组织开展了校内实训室检查评估工作。检查评估工作由主管副校长领导,教务处牵头,人事处、科技处、设备处、后勤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大力配合,主要围绕实训室的制度建设、教学服务、日常管理和拓展服务等方面,重在考察实训室的功能发挥和管理水平,按照明确的原则、内容、要求和程序,制定详细的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实训室自评和职能部门综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分析
1.1 存在重复建设和个别实训室使用效益极低的现象
学校根据教育厅《关于做好“十二五”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粤教高函〔2012〕42号)的要求,2012年4月组织各系(院)制定了十二五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各系(院)都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建设规划,并进行了系(院)级层面的初步论证,为下一步实训室建设工作打下了基础。但是通过检查评估我们也发现,在现有已经建成的实训室之中,很多功能接近或者相同的实训室,由于在学校层面的统筹工作不够或其他原因,存在多个系(院)重复建设情况,没有充分体现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个别实训室因功能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关联性不强,导致使用效益极低,也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1.2 系院层面和实训室层面的管理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学校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出发,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实训室设备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大多系(院)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但是从建立健全的实训室管理制度体系这一高度来说,系院层面和实训室层面的管理制度建设仍有待加强,特别是针对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管理、高危物品的管理、实践教学组织的管理、工作人员的考核评价等方面,实训室层面的专门专项管理细则显得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起不到指导督促的作用,导致该项指标评估得分不高。
1.3 实训室日常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科学统一模式
实训室的日常管理内容繁杂、工作琐碎,简单来说就包括了仪器设备管理、档案资料管理、材料物资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安全劳保管理等多项内容,在这些方面,通过检查评估发现,由于缺乏科学统一的管理模式,各实训室的日常管理水平显得参差不齐。管理人员责任心强、管理方法科学的实训室相对来说做得好很多,而那些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够强、管理方法不够科学的实训室,则暴露出很多问题,例如,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未得到及时维修、学生实训登记表记录不完整、实训材料出入库管理混乱、室内环境卫生不达标、危险装置和高危物品管理漏洞等。
1.4 实训室建设机制和运作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创新
部分系(院)在实训室建设与管理上,能秉持校企合作协同发展的理念,对实训室的建设机制和运作模式进行大胆探索创新,例如,珠宝学院与企业共建共享校内实训室(企业赞助部分设备),并按照珠宝首饰企业的工艺流程来规划设计,实行“教学工厂”的运作模式,每间实训室相当于一个相对独立的生产车间,整个实训基地相当于一间可以容纳400~500人珠宝首饰企业;华好学院实训室建设则基本由企业投资,企业负责设计装修、提供全部设备与师资力量,学校仅提供场地,并按照美容公司+教学基地的模式运作管理;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类实训室基本上都按照工作室的模式运作管理,每间实训室就相当于一间小型设计公司,基本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零距离接轨。
1.5 实训基地运作管理缺乏利于全程监控的信息窗口
实训基地一般基于专业(专业群)划分,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以培养学生多项职业技能为主,由一间或多间实训室组成。在检查评估资料搜集、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缺乏信息窗口,导致学校、系(院)很难及时掌握各实训基地运作管理的动态状况,很难对实训基地的运作管理进行全程监控,也不利于实训基地的资料积累和对外展示。
2 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对策研究
2.1 依据专业建设需要制定实训室建设规划
由于实训室的建设需要大量场地、资金和师资的投入,普遍来看,高职院校的场地、资金、师资等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建设出更多作用强、效益高的优秀实训室,是每一所高职院校都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大学教育归根到底就是专业教育,高职教育亦不例外,因此,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实训室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条件,优化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规划方案,就要以专业建设为中心,按照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和专业布局,明确相关专业的发展目标,合理分配资源,将实训室建设规划纳入专业(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的大局中统筹考虑。校内实训基地依托专业(专业群)建设,每个专业(专业群)至少要建设一个实训基地,每个实训基地可含多间实训室,每间实训室必须归口到某个实训基地进行建设。各专业(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和各实训室建设方案,必须通过校级层面的科学考证和严格论证,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具有共享性的实训室可分别归属不同实训基地,共享共用,避免重复建设;二是对于专业依托性不强、实训基地归属性不明确的实训室,缓建或停建。
2.2 建立全方位、多层面的管理制度体系
实训室管理的制度建设是一项全方位、多层面的系统性工作。首先,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制度体系包括人员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多项内容,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其次,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制度建设又分为校、系(院)、实训(实验)室三级管理层面,校级层面负责制定全面普适性管理制度,系(院)级层面负责制定本单位具体实施细则,实训(实验)室级层面负责制定专门专项管理细则。建立全方位、多层面管理制度体系,有利于厘清关系、明确职责,避免管理真空。
2.3 引入“5S”模式创新实训室管理文化
“5S”现场管理模式起源于日本,“5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因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为“S”开头,所以简称为“5S”。“5S”现场管理模式是一套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主要针对制造业在生产现场,对材料、设备、人员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营造舒适整洁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提升员工的行为品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5S”模式对于塑造企业形象、降低成本、安全生产、现场改善、高度标准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是日本企业迅速提高产品品质的成功经验。
为什么要引入“5S”现场管理模式,一方面,高职院校实训室日常管理的内容,与“5S”模式中的项目非常契合,并且,“5S”模式是一种理念,其内涵项目可视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不断充实,融入更多管理因素,譬如,可充实为“8S”,即在原“5S”基础上,再加上安全(SAFETY)、节约(SAVE)、学习(STUDY)三个项目。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轨,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主要场所,实训室应尽量做到与企业生产境况相仿,这种相仿,不应该仅仅是场景、设备、工作项目等方面的相仿,更应该是管理文化上的相仿。
2.4 协同创新探索多机制、多模式建设方案
协同创新是指各创新要素的整合以及创新资源在系统内的无障碍流动,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以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为创新主体的价值创造过程。相关研究表明,从整合维度上分析,协同创新主要包括知识、资源、行动、绩效;而从互动维度上分析,它主要是指各个创新主体之间的互惠知识分享、资源优化配置、行动的最优同步、系统的匹配度。
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是高职教育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已成为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应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征,尤其是在整体设计、环境布置、实训项目设计、管理措施、运作模式等方面,要紧密结合专业特色与行业前景,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与深度,积极探索多机制(企业投资校企共享、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等)、多模式(教学工厂、教学车间、工(下转第252页)(上接第243页)作坊等)的实训室建设方案。
2.5 建设实训基地工作网站加强运作管理
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动态工作,为促进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为加强系(院)层面、校级层面的宏观管理,就需要有一个能及时了解实训室状况的信息窗口,这个信息窗口就是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网站。
当然,如果要求每一间实训室都建设自己单独的工作网站,其建设维护的人力与时间消耗太大,也没有必要,因此建议以每个专业(专业群)实训基地为单位建设工作网站(类似于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并同时加强网站的管理与更新工作,作为基地建设运作、考核评估、对外展示的窗口。各实训基地网站的主要内容包括基地介绍、建设思路、管理制度、教学条件、承担的实践教学任务、校企合作及拓展服务、特色创新与成果展示等等,各基地还可根据自身特点丰富网站内容。网站宜采用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手段进行展示,应做到内容详尽、素材丰富、结构合理、形式美观。各基地网站可基于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网站的网页设计与制作由各基地负责人负责,网站与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链接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