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酒的文化和历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前提,只有做好城市规划方案才能做好城市建设。虽然我国已经在城市建设与规划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难免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本文作者作为一名规划管理工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实际情况,谈一谈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一、现代城市规划应该坚持的原则
众所周知,随着环境生态意识的愈发深入,人们普遍认为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应当以城市环境为主体,引入自然生态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理念,实现生态城市的规划。为此,笔者认为,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时应当全面贯彻自然生态平衡理念,利用该理念来指导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方向。具体设计措施如下:
(一)建立分散的、多中心的网络化城市群落
在城市建筑群落上,生态平衡设计原则要求建立是分散型的、多中心的网络状城市群落,这种城市群落在形体上如地球森林,分散且广泛的分布,并不像传统密集化群落那般,成功避免了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等问题。
(二)做好城市空气污染的控制
城市空气污染是破坏城市生态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现代城市规划工作想要保护城市生态,除了能源节约之外,空气污染控制也必不可少。分析城市空气污染原因,发现汽车尾气、化工厂排放的废气等是主要污染源,因此在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时,大可从汽车尾气抑制、工业废气抑制等几个方面入手,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切实做好废气排放抑制,控制好城市空气污染。
(三)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中
生态城市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规划的最终目标。而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目标,我国相继推行了多种规划建设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加大了全国生态示范市的建设力度,一步一步向着生态城市努力。现代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合理采用生态手段,建造环保、节能的城市住宅,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绿色环保、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另外,保证居民的饮水和用水安全,充分保障城市居民的土地使用权。
2.政府要倡导节能,要采取激励手段来倡导能源节约,最好是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利用新的、可再生能源来代替以前的一次性能源;对于那些暂时无法用新能源替代的不可再生能源要充分节约,杜绝能源浪费现象,切实提高能源的使用率。
3.加强居民的生态教育。要对居住在城市中,或者长期活动于城市环境中的居民进行生态教育,让其认识、了解到生态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让居民感受到生态城市的建设氛围,让他们能够参与到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为生态城市构建奉献绵薄之力。
二、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历史街区与文物古迹保护的力度不够
城市往往有许多历史街区与文物古迹,这些历史街区与文物古迹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见证,是城市文化特色的体现。许多城市历史街区已经失去了城市原有的面貌,有的历史街区和文物古迹甚至已经彻底消失。历史街区和文物古迹,对于体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城市对人的吸引力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二)缺乏合理的规划管理实施手段
一方面是城市规划没有进行依法审批管理,根据国务院的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分区的规划以及详细的规划,应该由政府审批,若不能及时进行审批的话,城市的规划管理的权威性就会受到挑战。也没有充分的规划实施管理依据,易出现决策的失误。因此,有一些房地产企业私自对规划进行改变,发生超建的现象。另一方面就是没有健全的城市规划执法主体管理职能。目前,许多城市的规划执法主体管理职能都被分散,没有形成一体化的规划管理,导致无法落实统一的城市规划。最后,就是城市规划以及管理的经费投入不够,如今,用于城市规划职能所需要的经费,没有纳入财政的预算中,得不到稳定的来源,没有足够的规划费用,无论是规划编制,还是新技术的应用,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城市规划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很多城市在规划管理的执法力度上不够,处罚的不够重,城市规划的专业人才需要再引进,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三)规划管理的公众参与机制匮乏
在我国的很多城市规划决策往往还停留在领导者手里,城市规划决策权集中在领导和少数几个规划专家手上,城市规划管理是少数人的决策。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和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自由裁量权过大,对城市规划管理行政审批缺少约束和监督机制。城市规划管理的主管部门既是规划管理者又是城市规划单位的直接上级,这就使得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规划实施一直是处于城市规划管理者单方面的动作之中,这就会造成城市规划决策主体的错位,使得城市规划决策缺乏大众监督,城市规划管理中容易出现腐败等问题,从而使城市规划管理背离城市规划原有的目标,同时城市规划管理公共利益会被某些个体或者群体的所替代,造成最终使城市规划管理的方向没有达到原有的目的。此外,城市规划管理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体系,也会造成一些政府官员利用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建设进行干预,谋取个人利益,使城市规划管理混乱。
三、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保护与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城市规划管理应站在继承和发扬自己城市历史文化的高度,充分认识城市历史街区与文物古迹的历史文化价值,将更多的历史街区与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纳入城市规划管理中,使城市规划管理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要有效的协调处理好历史街区与文物古迹保护与城市化、现代化的关系,城市规划管理使城市现代化与尊重城市中原有的传统文化和谐共存,各得其所,体现城市文化的延续及现代化对传统城市文化的包容和继承。同时,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依据城市规划建设方案总要求,城市规划管理加强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建筑物外部色彩的管理与研究,注重高品位的城市总体建筑形态设计,在保持原有建筑工程单体美的基础上,形成城市规划的总体美与和谐美,形成原有的城市特有的风貌,促进城市规划的快速发展。
(二)加强公众参与,确保规划公开
在城市规划中,要加强公众的参与,不同城市规划主题的构建都能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得到顺畅表达,提高城市规划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在法律上,政府应当在城市规划设计时公开城市规划管理中相关的的信息的时机、方式、范围等制度,保证城市规划管理的合理性,能充分听取城市规划管理中有关人民群众的利益主体的呼声。因此,在我国现阶段这种不确定的城市规划管理大环境下,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公众参与到撑死规划中去,促进城市规划的发展。
(三)建立集中统一的规划行政管理体制
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必须要遵守一定的原则以及相关规定,即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必要的环节进行。例如能够很好的避免市规划管理审批工作随意性,不会有的行为发生。在进行城乡规划时需要严格的按照这些相关程序进行,对于城市规划区的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各项建设活动也要以有关的城市规划管理法规为依据,并且一定要严惩各种违法行为,从而能够建立一个完善的、统一的规划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的促进城市的规划发展
结束语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前提,只有做好城市规划方案才能做好城市建设。虽然我国已经在城市建设与规划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难免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只有有效的控制存在的问题,才能促进城市规划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玲.城市规划实施中的管理机制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01:203-204.
[2]豆建平.议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门窗,2014,01:167.
【关键词】发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企业效益;跟踪管理;综合统计;经营目标
0 引言
在发电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个最终的经营目标的前提下,必然要求企业各类计划指标的制定,必须考虑相关专业计划指标的变化,要紧紧围绕完成企业预期经营目标,追求企业经营整体效益最优,而不是每个专业计划指标的最优。这也需要通过综合计划管理来协调平衡各项专业计划,为实现企业的最终经营目标奠定基础。
1 综合计划的编制方法
综合计划是指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汇总和衔接企业各专业计划为基础、经综合平衡并优化的企业年度计划。综合计划应涵盖涉及企业主要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所以我们在编制综合计划的时候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计划的可行性。制定计划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上下级之间要不断的进行交流,使计划具备实现的可能性。要积极的参考基层计划执行人员的意见,强化民主意识,加强计划的可操作性。
(2)计划的激励性。计划指标的确定要先进合理,反映经营成果的计划指标的值原则上应是逐年进步的。
(3)计划的弹性与刚性。计划的弹性是指计划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当外界条件、经济环境和自身的条件发生变化时,计划也能相应的做出改变。计划的刚性是指计划值的大小不能随意的进行改变,否则计划也就失去了意义。
(4)计划的一致性。计划的总指标与分指标要相互配合,彼此之间没有冲突,形成协调一致的整体。
(5)计划的可度量性。对计划的完成要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一是,质量的衡量标准;二是,数量的衡量标准。这些衡量标准是执行人员进行自我控制的准绳,同时又是检查、考核和评价的依据。
综合计划的编制流程为:
(1)企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中期计划确定利润总额,结合上年度的具体经营情况给出指导性利润额,并下达各项指导性计划指标和重点工作内容。
(2)各职能部门接到企业本部/关于编制和上报下年度综合计划建议的通知后,由各职能部门组织综合计划的制定工作,编制各部分专业计划上报企业计划发展部。
(3)各专项计划草案由计划指标和相应的指标编制依据、说明两部分组成。专项计划草案需经部门领导审阅批准后提交企业计划发展部。
(4)企业计划发展部对各部门上报的综合计划的各项计划指标进行审核、汇总和综合平衡,提出修改意见,由企业有关部门对各专项计划进行修改完善。计划发展部根据修改完善后的各专项计划,编制企业的年度经营计划草案提交企业审定。
(5)经董事会和总经理办公会讨论通过后,企业计划发展部负责下达给企业系统各部门执行。
2 综合计划的跟踪管理
综合计划的跟踪管理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计划一经批准下达,各单位和部门必须及时迅速地将本单位的综合计划分解下达,认真组织实施,确保综合计划的顺利实施。
(2)对于企业下达给各单位的综合计划不得随意调整。根据电力市场和客观环境等实际情况,确需调整的,须由计划执行方及时提出调整计划的申请并说明调整的理由,按原计划的报批程序报批,按批准调整后的计划执行。
(3)为了跟踪综合计划的执行情况,确保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的质量,企业要建立相应的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及时做到信息反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数字依据。
(4)企业计划发展部根据企业系统各单位和部门综合计划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分别形成企业系统各季度、半年及全年综合计划执行情况分析报告。
(5)企业计划发展部会同有关部门于每年年初对上年度企业系统各单位和部门综合计划的编制、执行情况和分析管理工作进行总结评比和情况通报。
(6)综合计划的完成情况应纳入厂内综合承包责任书考核的范围,并作为厂内综合承包考核兑现的主要依据。
3 综合统计的实施方法
综合统计管理作为发电企业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质量的统计数据是做好统计工作的根本,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是判定发电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运行状况、核算经济活动进行结果和确定经济活动再循环的重要依据。
综合统计是发电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主要统计数据最后向外(或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的管理工作。它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本企业各部门综合性数据,编制经济技术指标,安全生产等企业综合性的报表或结果,供领导决策参考;负责对外报表的审核,保证各项指标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负责编报报送地方统计局的综合统计表。
综合统计管理是发电企业运营绩效的量化反映形式。基本特征表现为采集、口径、组态三点。约束条件表现为数据的及时性。在理解与解决以上特征和约束条件的基础上,设计与实施的综合统计管理才能成为发电企业监控运营、考核绩效的可靠工具。
综合统计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和电力市场的逐步形成,电力统计工作也由为计划经济体制服务向为市场体制服务过渡,提供完备的月、季、年统计指标数据与考核;综合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数据)。
综合统计是发电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主要统计数据最后向外(或向上级主管部)报送的管理工作。它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本企业各部门综合性数据,编制经济技术指标,安全生产等企业综合性的报表或结果,供领导决策参考;负责对外报表的审核,保证各项指标数据的及时性、唯一性和准确性;负责编报报送地方统计局,电力局,供电局的综合统计表。所以综合统计具有以下特点:
(1)统计的准确性:即各类指标的统计均应该准确;
(2)统计的实时性:各类数据应该及时的汇总计算并上报;
(3)统计的复杂性:数据量大,数据点多,应做到任务合理分担。
发电企业综合统计工作应采取“计划部牵头负责、各专业部门分工负责、对外数据在计划部统一口径”的模式,避免同一指标在不同部门统计分析数据各异的混乱局面,而且各专业分工负责统计工作责任明确,思路清晰,数据来源清楚,统计方法科学规范,既方便了为企业决策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又方便了企业各类报表数据统计和统一口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使企业对外树立了良好形象。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1)由发电企业计划发展部制定出一套统一的指标体系及相应的计算方法,企业各部门严格按照此方法执行;
(2)发电企业各职能部门于每月初根据综合计划的完成情况,按时根据综合计划职责分工范围内的统计指标填报专业统计报表,报表上报各自单位的计划发展部门,形成企业的统计报表由计划发展部门归口管理;
(3)计划发展部将各职能部门上报的统计报表汇总,汇总报表统一上报企业管理层,并向企业领导汇报各计划的完成情况。这样形成的最终统计报表不仅统一了各项指标的计算口径,保证了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而且在上报数据的时间上也得到了统一,给企业决策层提供了准确的数字依据。实现了企业对内对外各类数据口径的统一性。企业各职能部门有权限对综合统计报表进行查询和调用。
4 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容
经济活动分析应该包括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4.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包括综合指标、盈利指标、偿债能力、流动能力、所有者权益类指标。对反映发电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分析比较考核期与基期(或计划)在成果指标上的差异;影响因素分析揭示指标差异是由哪些因素变动造成的,每个因素的变化如何影响成果指标的变化,以便确定关键因素,找出控制的重点,即时采取措施控制这些因素的变化,达到进一步提高成果指标的目的。初步形成对发电企业经济活动情况的全面认识。
4.2 发电企业生产分析
包括电力产量完成情况分析和发电生产经济指标完成分析两部分,其中电力产量完成情况分析包括发电量完成情况分析和生产设备的利用效果分析;其中发电生产经济指标完成分析包括厂用电率分析、供电煤耗分析,机组可靠性分析等。
4.3 发电企业财务分析
包括经营情况分析、电价趋势分析、电费回收情况分析、煤炭储备与煤炭价格趋势分析、资产经营情况分析、人力资源与劳动工资分析和资本性支出分析等。
4.4 发电市场分析
包括电力需求分析和发电企业在市场所占份额及其竟价上网情况分析。其中电力需求分析是指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其市场需求情况关系密切,因此,发电企业要时刻关注各行业的用电变化趋势。进行用电形势分析、潜在用电市场分析、市场预测,有利于安排生产、检修、基建计划。
5 结束语
总之,通过综合计划管理也可以把发电企业的决策、管理和操作三个层次有机地贯穿起来,形成有计划、执行、检查和反馈的闭环控制系统,这大大提高了发电企业计划编制、执行、跟踪、考核工作的有效性,增强了决策管理层对发电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1]林俊,吴至复.一种新型的基于综合计划管理系统的绩效评估模式[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2):52-55.
[关键词]主体间性;高职教师;教师合作文化
高职教师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群体,以其专有的特点和职责推动者高职教育的发展。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高职教师的合作已经成为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合作文化也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教师合作文化的涵义
加拿大著名学者哈格里夫斯认为教师文化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教师群体内,各成员共享的实质性的态度、价值、信念、观点和处事方式,而教师合作文化作为教师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被分为人为合作文化和自然合作文化。哈格里斯夫关于教师合作文化的观点对后人继续研究教师合作文化很大的启示。实际上,真正的教师合作文化没有严格的人为与自然的区别,而是融合人为合作文化和自然合作文化,在教师自愿合作与自觉合作整合的基础上生成的一种合作文化。在这种合作文化中,教师基于共同发展的事业和梦想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教学行为模式。
二、高职教师合作现状调查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40名教师。发放问卷40份,回收问卷40份,全部回收,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问卷的内容为合作经历、合作的组织者和动力源泉、合作意识、教师对当前合作的满意度、障碍因素等。通过调查统计得知,近五年来与其他教师有过合作经历的教师有51%,合作的方式为集体备课、科研合作、公开课、精品课程开发、老教师带新教师;在教师合作意识方面,认为“很重要”的教师占67.1%;认为教师合作对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有利的教师占58.9%,认为教师合作对教师发展有利的占52.4%;在合作的实际效果中,41.3%的教师认为合作效果“一般”,仅有11.7%的教师认为“很好”,47%的教师认为合作效果“不好”;对于教师合作的组织者,“学校行政组织发起”占71.2%,“教师集体发起”为21.1%,“教师个人发起”为7.7%;对于教师合作的动力,37.3%的教师认为是“管理上的要求”,40.5%的教师认为是“工作责任感需要”,21.6%的教师认为是“个人发展的需要”,11.5%的教师认为是“得到奖励”;对“教师的竞争压力对合作的负面影响”,64.7%的教师认为“大”,23.4%的教师认为“一般”,11.9%的教师认为“小”;对于“当前学校管理是否有利于教师合作”,5.3%的教师认为“很有力”,32.3%的教师认为“一般”,61.4%的教师认为“不利”,这说明学校的管理有待改善。对于“教师合作的满意度”,11.6%的教师认为“很满意”,51.6%的教师认为“一般”,37.8%的教师认为“不满意”。
除了问卷调查,笔者还对10名教师进行了访谈。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和访谈得知:高职教师的合作意识不太强,合作内容和形式单一,合作动机不强,教师合作的满意度较低,教师合作的效率低下。教师的合作更多是处于学校管理和工作上要求而展开,这种合作比较被动。教师合作还存在虚假性和形式化,如几位教师共同做科研课题,实际上只有一位教师在展开工作,其他教师只是挂个名字而已。
高职教师合作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如下:传统的教师文化的影响,导致高职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以“孤立者”的身份出现,与同事之间缺少交流互动。虽然高职院校组建了教师团队,但是这种合作是从上而下的合作,不是出于教师自愿,而是“被逼”而行,而且在合作中,少数教师控制者“话语权”,对合作的教师缺少实质性的奖励和科学的评价机制,这些必然打击教师合作的积极性,从而导致高职教师合作的表面化和形式化,不利于高职教师合作文化的良性发展。
三、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高职教师合作文化分析
传统主体性哲学是主客模式,自己为主体,他人则被视为客体,这容易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异化。而现代主体间性哲学对人的生存方式进行了重新理解,认为人的发展已经由单子式的生存状态转向共生的生存状态。主体间性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之间的关系,主体与主体之间通过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平等地在现实世界中交往。主体间性哲学给我们的启发在于它不仅仅认为主体间性是人与人沟通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强调主体间性就是人的生存方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强调自我与世界的融合是第一位,主客关系是第二位,人是自然的守护者而不是掠夺者;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强调交流与对话,理解与沟通。
基于主体间性哲学的理论指导,高职教师合作文化应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师文化,是超越了“主一客”之间的关系,而是与他人、与社会共生存在的文化。主体间性关系的主体是多级主体间为共同目标而构成的主体间交往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各主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高职教师合作文化,从本质上讲,应该是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学生、社会等不同的主体间的平等对话沟通。在主体间性教师合作关系中,每个教师都不是孤立的主体,排斥对方,而是与对方以平等尊重的方式构建一种互相参与、共同活动的对话关系。在此关系中,各主体之间共享交流着彼此的想法、经验和情感,以便有效推动高职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高职教师合作文化构建策略
(一)培养主体间“共存共生”合作价值观
在主体间性哲学中,“共存”是自我与他我共同存在,而共生是“向异质者开放的社会结合方式,它不是限于内部和睦的共存共荣,而是相互承认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之自由活动和参与的机会,积极地建立起相互联系的一种社会结合。”因此,要培养高职教师“共存共生”合作价值观,即教师从孤立保守的个人主义中走出来,认识到合作的意义,与其他“主体”建立开放信任、互利互助、合作和谐的关系。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和信息开放的时代,高职教师应积极投入教师合作文化建设。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高职教师要开展与其他教师、学生、社会等多方面的合作,改变一些“非赢即输”的思维定势,通过合作关系取长补短,分享资源,并在合作中,尊重对方的个体特性,以便赢得彼此之间共同发展。
(二)优化学校文化和制度建设
首先,学校应重视教师合作文化的氛围建设,创造平等的、和谐的、民主的氛围,协调好各部门和各教师的利益与责任,以便高职教师能在健康的文化氛围中积极进取。在这种文化氛围中,高职教师能通过分享计划及资源,进行真实真诚的交流,相互信任和学习,共同发展。其次,学校还应完善教师合作的评价制度。科学的评价制度应以开放的视角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注重对教师合作的过程与结果兼顾,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性和多样性。评价的主体多极化,涉及到教师本人、同行、学生、领导等,通过不同主体的平等交流和共同协商,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创造和谐发展的教师合作文化。在评价制度中,将“高职教师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对于在教师合作中表现优异的教师或者教师团体给予奖励,如发放奖金、与职称评定挂钩等,从而鼓励教师合作共享,以促进高职教师合作文化的积极发展。最后学校应对教师合作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以促进教师合作的展开。如:课题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制度、师徒结对制度、名师工作站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与修改,应由广大教师共同参与,以民主平等的方式来规范制度的内容,并依据制度严格执行,以确保高职教师合作文化的顺利实施。
(三)创建多元化的合作平台
1.校本教研合作平台。校本教研是以本校为研究基地,围绕学校管理和教学科研中出现的问题而开展相应的研究。在校本教研的活动中,高职教师、专家、学校管理者、其他合作者等都是平等的主体,他们积极民主地参与合作研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研究、共享成果、共同成长。合作的方式有协同教学、课程资源开发、人才对接培养等。由于不同的人的知识积累、教学资源、思维方式及生活经历存在着个人差异性,他们通过沟通对话,可以在知识、价值观、情感等方面相互影响和促进,从而共同解决教学科研的问题,最终实现有效教学和教师成长。如高职的电子商务教师和旅游教师可以互相探讨,开阔思维,为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共同研究当今旅游电商化平台,并将研究成果用于电商专业和旅游专业教学之中。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historical district is the city history of non renewable building cultural resources, should be effectively protected; at the same time, a dynamic organism vitality historic district is in the city, the need to update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onservation and renewal of the historic use as the starting point, from the historical block protection condition, landscape environment, function evolution, traffic situation and the livability in five aspects,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f four plots in Chengde Heping District, Tianjin city 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Protection Suggestion and planning, in order to the preci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protected,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lementing the city's harmoniou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 words: historic district protection and renew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引言:作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天津城已有600年的历史,六百年的历史积淀,给城市留下了众多的宝贵建筑文化遗产。1860年,天津被迫开埠,租借地开始形成,至1902年,先后划分了英、法、美、德、日、俄、意、奥地利和比利时等九个国家的租界,建造了上万座西洋单体建筑(群),成为天津独具魅力的文化景观,故有称天津为“万国建筑博物馆”。
天津独特的历史街区是城市不可再生的历史建筑文化资源,必须进行有效的保护;同时,历史街区也是城市中具有活力的动态有机体,也需要更新和发展。但是谈及保护容易,而在实际建设中却并非易事,很多城市的历史在保护与更新过程中反而遭到了严重破坏,这就需要我们在城市的更新与发展中,以城市和谐发展为重,注意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尊重城市历史传统,保护城市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机制。
下面对天津市和平区承德道历史文化街区(其中四个地块)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承德道历史文化街区现状调查研究与分析
1、地段历史沿革
承德道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和平区中心,原法国租借区内,占地9公顷,由哈尔滨道、丹东路、和平路、吉林路围合而成,我们以其中四个地块作为研究对象(图一)。地段内有原东莱银行、原首善堂两个重点保护等级的建筑和多个一般保护等级的建筑,多为典型的法式建筑,是天津重点保护的十二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东莱银行:座落在天津市和平区中心公园附近的承德道上,创设于1918年2月,是天津的老建筑了。东莱银行的创始人是刘子山,总行设在青岛,在上海、济南、天津、大连等地,都设有分行,是当时私营商业银行中规模较大的一家,现为天津科学宫。(图二)
首善堂:是法国巴黎天主教在中国北方设立的管理教会财产的机构,以经营房地产为主业,在天津拥有大量房地产,为当时天津实力雄厚的一大财团。首善堂大楼是1919年建起,天津解放后由中国神父接管,1956年改为天主教天津教区神学院,1958年改为天主教修女院,现为北京银行分行。该楼东接吉林路,南抵营口道,西临大沽路,北沿承德道。建筑面积1544平方米,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多坡瓦顶,外延水泥饰面,立面两翼对称,中间突出,是一座风格稳重的法式建筑。(图三)
其他一般保护等级建筑。(图四、五、六)
图四 图五 图六
2 地段在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文化区位分析
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保护对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增强其所在地区的综合优势。
首先,城市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产物,保护一块历史街区,就等于保护了这个街区的社会历史。历史街区是天津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其历史阶段的记忆,可使我们返观天津的城市历史,在回顾历史轨迹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反省自己、认识自己的文化所拥有的价值,增强自豪感,在发展过程中坚守天津文化的领地,抵制全球化带来的同质化冲击,为天津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
其次,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保护好历史文化街区,也可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如发展旅游业,或通过历史建筑的功能置换发展商业等。但应注意,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仅是一种追求效应的经济行为,不能单独追求短期经济效应,而要看到其对经济发展的长久利益,处理好短期效应和长久利益的矛盾。
另外,文化赋予城市光彩。历史文化街区对于延续历史,传承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城市精神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城市的宝贵财产,也是通向世界的名片,保护好天津的历史文化街区,是把天津打造成具有较大国际知名度的文化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文化内涵的提升也可以推动城市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3 保护现状分析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应当包括历史建筑物、构筑物和其风貌环境所组成的核心地段,以及为确保该地段的风貌、特色完整性而必须进行建设控制的地区。
3.1 保护完好程度
对于地块内的历史建筑:原东来银行和原首善堂保护比较好;另外几栋一般保护等级的建筑沿街立面保护较好,内部却较破旧;对于整个街区风貌:街区道路全是新修道路,原来的街道风貌已经见不到一点痕迹了。
3.2 景观环境分析
除了地块二整体拆除,正在新建之外,其他三个地块建筑沿大沽北路都后退一定距离(10—20m)做沿街绿化带,局部建筑拆除做绿化,此处景观环境较好(图七);各个地块内建筑布局较为凌乱,空间缺乏秩序,环境景观很差(图八);对于地段缓冲区,由于天津整体规划的失控,高层建筑的建设破坏了整个地段的景观视线(图九)。
图七图八 图九
3.3 功能演变分析
原来的东莱银行原为私营商业银行,现在改为科学宫,为天津市科委及天津市科协办公之所;原首善堂原是天主教管理教会财产的机构,1958年改为天主教修女院,现为北京银行。另外的普通保护建筑的现做交警大队、居住等功能。
3.4 交通现状分析
地块周围有和平路、赤峰道、吉林路、营口道,内部有大沽北路和承德道。其中赤峰道和营口道为路,大沽北路上车流量大,地段西南角上是一个六岔路口,交通较为混乱。
3.5 宜居性分析
地块位于天津的中心商务区,建筑多为法租界时期保留下来的以及建国后80年代左右功能大于形式类的,建筑层数在2~4层,除少数建筑保护较好外,其余的建筑布置杂乱、质量差,宜居性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
二、保护性建议与规划
1功能置换
历史街区的功能应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通过建筑的功能置换使历史街区的功能复兴。我们将街区内建筑的功能置换为以商务办公为主,创意产业也辅,提升街区活力,在保护的前提下,满足城市经济发展需求。
2交通整治
主要解决各个地块内部的交通杂乱问题,地块内部完全为步行道路,提高整个地块的可达性,结合景观,打造一个个舒适的步行空间,为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宜居性高的文化街区。
3景观控制
根据历史街区保护中“连续性”原则,景观规划与地块建筑风貌整体考虑,并考虑与周围其他历史街区的环境及海河景观风貌相结合,创造连续、宜人的特色景观。
4、空间整合
拆除对街区风貌有负面影响且无保留价值的建筑,改建空间设计不合理却有一定保留价值的建筑,并添建新建筑来支撑街区的功能,在保护街区整体风貌的基础上,兼顾文化保护与街区持续发展。
三、结论
以上是我们对承德道历史街区保护的研究与分析,最后提出了我们对其保护的建议和规划,希望通过这个研究与分析,对历史街区的保护能有所帮助,使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得到合理的保护与利用,为促进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
四、参考文献:
【1】陈科;基于“城市经营”理念的历史城市保护策略与实施途径[D];重庆大学;2007年
关键词:传统文化;室内艺术设计;融合与创新
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长期昌盛和快速发展的内在意志和精神纽带,纵观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华民族强大的源泉正是以文化传统为基础和力量。鉴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建筑文化和理念为指导的室内艺术设计也应该立足于这一深刻文化内涵,从中吸取精华,充分考虑人们对于民族的、传统的爱国情感的依赖。因此,当前如何将传统文化精髓运用到现代的室内艺术设计等建筑欣赏领域,成为各行各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传统文化与室内艺术设计的关系
1.中国的传统文化解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凝结着中华儿女辛勤劳作的汗水和热爱家园热情。它主要包含了道德、风俗、文学、艺术、制度等方面的综合内容,先是中国古代道家富于辩证观点的阴阳学说,儒家的天人合一,都无不暗含着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后有欲显而隐、露则浅的园林设计艺术理念,等级森严的装饰色彩风格,都映射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深邃。
2.现代的室内艺术设计
建筑体系下的室内设计,有着足够悠久的历史,随着人们对于居住环境改善的要求逐步的发展与改善。但改革开放以来,革新的观念与城市化、现代化潮流的影响,现代室内艺术设计开始走向更明亮的舞台,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现代的室内艺术设计,不同于古代独具历史风味和森严等级制度的风格,具有潇洒、不拘一格、现代奔放的时代气息。
仔细研究现代的室内艺术设计,不难发现,不拘一格风格潮流引领下,仍旧遵循了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清晰可见,任何时代的室内艺术设计都是对当时代生产力和文化内涵的着重表现,而现代的室内艺术设计也成为发扬和表现历史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发挥着满足人们对于民族归属感追求的同时,也宣扬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知识。
二、传统文化在室内艺术设计理念中的有效融合
1.历史传统文化的存在,传统思维与艺术设计的有效融合
道家和儒家的传统文化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思维和思想的基石,指导着中华民族的辛勤劳作和艰苦奋斗历史。道家:
“天地与我同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表达了对于人类生存的和谐自然的崇尚和尊重,这对于室内艺术设计理念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启蒙和夯实基础的阶段,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之道和意境。
确实,室内艺术设计,最需要考虑的就是室内环境与窗外大自然景观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共处,现代的纯粹室内艺术设计,往往会忽略掉这点,完全建立在现代化、机械化工艺的基础之上,缺少展露人与自然灵动的微妙关系刻画。同样,儒家提倡的谦虚谨慎为人处事之道,欲显而隐的意境油然而生,这点最早被用于中国的园林建设,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含蓄、隐晦、曲折、追求一种象外之象的艺术境界,极力避免开门见山,增加室内艺术设计的回味色彩和神秘气息,增加室内建筑的可观赏和层次性。相比于文化思想的显著影响,森严等级制度实施下的空间划分层次对现代室内艺术设计的影响越来越小,但其最终产生的室内装饰空间的划分仍旧会起到很明显的影响效果。
2.传统装饰元素的衍生,传统装饰与艺术设计的有效融合
通常室内装饰空间划分主要有分割、切断、通透、裁剪、高差、和凹凸六种,由于古代传统隐晦思想的存在,虚拟空间分割一直是室内艺术设计的着墨之笔,现代室内艺术设计,摈弃了古代室内设计时连而不断的屏风、帷幕设计,转为结合现实的灯光、家具等材料,但保留了对于空间装饰设计的虚拟分割以及层次分明的形式美、功能美的追求,现代而又具有若隐若现、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革新,以前兴盛的传统装饰元素,正逐步推出历史舞台,转而被一些新型的材料和艺术品替代,但现代的室内装饰风格并不是对古代的一味否定,而是对其的抽象提取和意象重构。比如,传统的玻璃窗花或剪纸转变为现代室内的隔断,传统的窗格转变为现实的新型绘制图案或书法,这也使得室内的色彩搭配更加复杂和随意化,以前注重对于对比色的运用,而现代室内艺术设计更多的是体现在类似色。
三、基于传统文化的室内艺术设计理念的创新
要使现代室内艺术设计同时体现浓厚的中国文化传统与时代气息,单单依靠简单的模仿和生硬的改动,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的,必须要在充分了解和领悟传统文化内涵基础上,良好结合古代的哲学思想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法则、符合传统的意境。在对古代文化利用的过程中,找准历史与现代的结合点,不断创新室内艺术设计的理念,遵循传统文化但不能拘泥与传统文化。为此,现代的室内艺术设计理念,必须做到源于传统,高于传统,来于现实,超于现实。具体来说,就是现代室内艺术设计应吸取传统思想的核心精髓之处,找到继承和发展中国文化的现实切入点,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与高端工艺,创造性的运用传统文化指引现代的室内艺术设计。把古代传统文化和思想作为意识指导,而不是作为框框架架,着重构建寓情于景的设计风格,将室内艺术设计的重点归根于抽象化、细腻化的传统文化部分。
参考文献:
[1]李砚祖.环境艺术设计的新视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
[2]陆超.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融合运用研究[J]_现代装饰理论.2011,(7):26-27
[3]张瑜.罗小兵.室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卟经营管理者.2010,(1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