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教育行业

文化教育行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教育行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教育行业

文化教育行业范文第1篇

文化资本与职业教育的契合性

文化资本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和名词,极大地丰富了有关经验研究的理论内容,提升了有关经验研究的价值。文化资本将社会结构当中一些具有文化因素的形式看作资本,不但对资本存在的形式进行了细化,更清晰地认识到社会构成要素都具有资本性的特点。按照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场域”是一种关系结合,一个“场域”往往依附于某种权利或资本形式,在“场域”中各种位置竞争与客观的历史关系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场域”。职业教育,从微观层面来看是教育系统这个“场域”中的,从宏观层面来看处于社会这个大的“场域”中。职业教育想要在所处的“场域”中占据有利位置,就必须依靠自身文化资本的积累度,来获得更多的文化权利和资源。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职业教育也是带有文化特征的社会构成,因此其本身具有文化资本的特性。职业教育的文化资本是文化教育体制下由个体的文化资本、组织的文化资本以及学校的文化资本构成的。

文化资本与职业教育的契合性是由于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体制,在这种教育体制下产生了一系列的个体化文化资本占有者、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占有者以及体制化的文化资本占有者。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并使学生获得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由此学生便具有了个体的文化资本以及体制化的文化资本,这些成为学生以后实现全面发展以及体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保障。客观化的文化资本是指职业教育具有多种实现形式和内容。职业教育可以通过开展技术培训、课程教授以及知识与文化引导、技术创新等来生产文化产品,这些产品成为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刘象愚:《文化观念的演化》,《学术界》2006年第3期,第1页)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职业院校,可以拥有历史悠久的建筑物、持久的办学传统、引人共鸣的校训与校园文化等,这些都是职业教育客体化的文化资本的具体表现形式。

体制化的文化资本也是职业教育所具有的,职业教育是一种体制化的教育,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与教育形式,能够很好地诠释文化资本的影响力和张力,必须在一定的法律制度的保障和约束下进行。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依托体制下的文化资本发挥文化权利而得以运行,例如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一批具有学术身份和学术资格的教师,在管理活动中需要一批具有中高级职称的管理人员,而这些人员都是体制化文化资本的占有者。最后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力和目标是生产客观化的文化产品,并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获得文化资本和文化权利,服务社会并实现文化资本增值。

文化资本与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契合性

从文化资本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吸引力是其作为一种文化资本集合体在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本和文化权利所形成的功能优势与力量,由此获得政府、社会公众、学生与家长以及行业内的认同,并在竞争中实现自身文化资本的积累。二者的契合性在于:职业教育具有文化资本特征。职业教育作为文化资本的一种集合体,是通过运用自身的文化资本与权利来增强自身吸引力的。职业教育拥有的文化资本积累的程度越高,其吸引力就越强,反之,就会越弱。文化资本决定了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空间和自由度,文化资本积累的数量和价值与职业教育吸引力呈相关关系。

文化资本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职业教育是个体文化资本与组织文化资本的集合,其不但可以提升人们的文化资本拥有的数量,也可以提升人们的社会技能。职业教育通过转移和嫁接其拥有的文化资本,进而实现自身文化资本的价值增值,这种增值使职业教育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例如职业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文化资本,完成文化资本的转移与嫁接。从宏观层面看,学生文化资本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专业知识资本。学生进入教育机构如学校后,以习得和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为目的,会选择相关的专业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到证明其水平和能力的证书。这些证书组成了一个学生的文化资本。在其踏入社会求职的过程中,其专业知识资本也就成为了衡量该学生能力的最初凭证。第二,综合能力资本。这些能力包括学习领悟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处理困难能力、自省和自制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创新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等。这一资本贯穿学生文化资本追求的始终,也是反映和评价学生文化资本积累成果的主要凭证。第三,实践经验资本。其是指学生在实践中总结以及学习到的各种经验,以便日后能更好地完善自己专业技能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总是有一定局限性,实践经验这时就发挥了巨大的弥补作用。它提高了学生文化资本水平,帮助学生日后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第四,道德人格资本。其是非专业知识的、精神层面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这是学生文化资本相当主要的一部分。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化资本是使职业教育得以长期发展的内在动力,正是文化资本的不断移植和嫁接,才使职业教育在帮助人们和整个社会提升文化资本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文化权力。而这种文化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引导社会结构的变化,为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空间。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有助于加速文化资本积累的速度

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增强意味着其在场域中占据了有利位置,具有了更多的资源支配的权利和空间。显然这对职业教育文化资本的积累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首先,职业教育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就会有更多的学生来接受教育,从而使职业教育可以找到最为优质的生源,培养更多具有高文化资本的学生。学生的文化资本一般包括科技知识、技能、综合能力以及道德等方面内容。其次,职业教育如果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将吸引更多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加入到职业教育中来,这些体制化的文化资本的迅速积累,将使职业教育文化资本积累的速度和数量大大提高。最后,职业教育通过发挥自身功能和优势,赢得政府与企业的认同,可以获得政府更多政策倾斜、企业的大力赞助,这些为职业教育改善教育环境与条件,建立更为优质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奠定了基础。

文化资本与职业教育吸引力整体契合

职业教育发挥自身优势,必须依靠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先进理念的确立、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以及物质资源和文化建设。文化资本是一个抽象的集合,它融入到了职业教育每个构成要素中,因此文化资本与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契合性是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

职业教育具有文化资本的特征,若要最大程度地发挥文化资本的价值增值功能,应该通过办学目标多样化来实现,即不断丰富目标,更加灵活地调整教育目标和制定战略计划,来适应社会与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需要。除此之外,职业教育更应该直接面向市场去创造需求。职业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经济的竞争,也要与职业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种力量进行整合和竞争。因此,通过多样化方法,分散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从而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职业教育必须通过培养技术型人才,来引导职场方向并树立职业教育鲜明的特色,从而增强自身吸引力。

通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职业教育文化资本的转移与嫁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增强自身吸引力获取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更多的是考虑到与其他职业院校之间的攀比,追求的是大而全,而不是专而精,也没有考虑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发展的需求。专业设置的大而全,导致有些职业院校没有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致使有些原本就已市场饱和专业的毕业生,面临无法就业的残酷局面。部分职业院校不考虑产业需求,胡乱设置专业,是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相吻合的重要表现。

通过文化建设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感召力。一般来说职业教育应该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来进行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职业教育文化的浅层文化,它是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外在环境建设。比如职业教育需要以职业学校为依托展开职业教育活动,那么职业学校的地理位置与环境,建筑布局以及教学的设施等都属于物质文化建设层面。物质文化建设在增强职业教育感召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物质文化可以通过对师生长期的熏陶,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行为文化属于职业教育文化的中层文化。主要包括校园文化、制度文化以及民主文化。一个组织没有了奋斗目标,就容易失去方向。职业教育也是如此,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就是职业教育进行深度和厚度开发的重要目标。因此一旦确定了这个目标就必须为这个目标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行为文化建设中,应该充分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制度化与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精神文化属于职业教育文化的深层次文化,无论是中等职业学校还是高等职业院校,它们都具有职业院校精神,这是其存在和发展的灵魂支撑,也是提高其吸引力的最本质的基础。每种教育形式和载体都可以通过优良的办学传统,富有特色的校风与校训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这种代代相传,一脉相承的职业教育精神文化不但会成为职业教育自身不断进行内涵与功能拓展的重要依托,也会成为其体现时代特征,面向未来,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准。通过精神文化建设,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文化教育行业范文第2篇

一、素材积累——个性化作文的基础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就是说,要想写好作文,我们必须注重素材的积累。现在有很多小学生都害怕写作文,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感觉没东西可写,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他们的思维也都被局限在固定的范围之内,像在家的一日三餐,在校的读书作业,视野相当的狭窄,而且很难突破常规去写作。事实上,可写的东西是特别多的,事事都可作文,时时都有作文,四季变化皆可入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可是学生因为年龄小,知识积累少,眼界不开阔,他们对身边的宝库视而不见,不知道拾取和积累。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注意积累素材,并学会用素材中的写法,换一个角度看周围的一切,让他们慢慢地体会周围就有无数的珍宝。当然,个性化写作也就是要引导学生打开身边宝藏的大门,让他们能乘上飞毯,飞进那神奇的峡谷,获取不一样的灵感,写出不一样的作文。

茅盾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薄。无论到哪里,你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这就要求学生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人们也常说:“作文功夫在课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引导学生们学会捕捉素材,还要组织学生多读好书,让他们在书中吸收营养,拓宽知识面,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丰富写作素材打下基础。在开学时,我就让学生准备两个软面抄:一个做摘抄,一个做观察记录。这样他们会随着记录的增加,不断地从身边的世界中发现不一样的东西,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及自己真实的感觉和体验,他们的作文也会渐渐变得与众不同。

二、个性指导——个性化作文的关键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以生活为源,以兴趣为先,以个性的展示为主线,以习惯的养成和培养创新精神为终极目标。因此,我们要为学生们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们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们自由表达,提倡自主拟题,文体不限。“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们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自己的独特视野。

例如:在一次秋游结束以后,我让同学们写一写与秋天有关的作文。我没有限定写作的方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写游记,写诗歌,写散文,只要是你喜欢的,或者是你擅长的,你都可以用。当作文交上来时,我发现多数孩子写的是游记,他们用自己不同的视角去写秋游中看见的景色,听到的话语。还有一些学生写的是散文,文中没有涉及秋游,而是写秋天的景色,不仅谈了自己对秋天的喜爱,而且谈了自己对于秋天丰收景象的向往。还有一位学生写的是诗歌,虽然看起来不太对仗,但是他也写出了自己的风格,秋景和秋游被他融合到了一起,看起来像是一首打油诗,当我让他朗读时,学生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这样的作文形式是学生喜欢的,他们可以通过自己不同的想法,让他们的作文更具有灵性,更具有个性。

三、多元评价——个性化作文的方向

作文个性化的评价要从学生自身出发,尽量放大他们作文的优点,少说缺点,要善于抓住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因此,我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哪怕只看到一个好词,我都会用红笔把它圈出来,给予鼓励。针对学生的作文,我还会采用综合讲评、佳作讲评、个别讲评等方式,来给予学生最大的鼓励,即使是滑稽可笑的,只要他能写出自己的个性,我也会予以肯定,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去进行指导,让他们的个性之火呈现燎原之势。

文化教育行业范文第3篇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

在珠海新型城镇建设工作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在城镇建设的重点地区珠海西部地区,其农业人口占据了珠海市总人口的8%以上。在城镇改造完成后,这些人口中的大部分会成为剩余的劳动力,需要政府部门为其提供工作岗位,保障其基本生活。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这些剩余的劳动人口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这就对政府部门安置城镇改造后的剩余劳动力造成了困难。

(二)新型城镇产业结构建立中的人力资源缺乏问题

在城镇改造完成后,在城镇中新型产业结构的建立中缺乏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力资源。在珠海新型城镇建设工作中,这一问题十分突出。如在珠海西部生态新城的建设工作中,除了高科技产业人才的应用外,对具有一定职业技术水平和专业工作能力的基层人力资源的需求依然很大。但是如果依靠外聘工作人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话,其工作成本和资源建设投入都会很大。这就对新型城镇产业结构的建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问题

珠海地区的教育发展一直存在着城乡不平均的问题。在新型城镇的建设工作中,教育资源的建设工作的落后会对整体新型城镇的建设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完成后,部分新型城镇的学生因为高中教学资源的缺少会面临无学可上的问题,进而造成新型城镇中整体的人员素质水平难以提升的问题。

(四)城乡文化差异带来的不稳定问题

在一份《珠海城镇建设调查报告》中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市民在接受调查时认为现阶段珠海的城乡差异和城中村情况严重。这一数据表明了,在新型城镇建设工作中,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城乡差异问题,就有可能出现原有的城镇居民和由农民转为的城镇居民之间因为原有的差异而产生的矛盾纠纷,进而产生新的不稳定情况。这种不稳定情况会对新型城镇建设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

二、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在珠海新型城镇建设工作中,如何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解决新型城镇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是珠海新城镇建设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也是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职业教育是剩余劳动力转型安置的保障

针对新型城镇建设工作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职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职业教育的开展可以很好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型安置工作提供保障。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缺乏职业技能和能力的问题,职业教育可以很好地利用专业的理论和实操教育工作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工作能力转型。这种转型工作包括两种类型的转型。一是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工作技能的培养,解决了他们缺乏工作能力的问题,提高了其工作能力。二是保证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对职业工作环境转变的适应,使其可以很好地适应城镇工作环境。

(二)职业教育是新型城镇人力资源培养的基地

职业教育最大的作用就是为社会各项建设提供合格的基层人力资源。在珠海新城镇产业结构建立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可以成为城镇基层人力资源培养基地。职业教育工作开展的优势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保证了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在城镇化过程中可以利用职业教育为新城镇产业结构提供人力资源,可以根据产业结构建立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培养职业人才的效率和质量。二是人才管理的成本更低。利用本地人力资源进行职业教育工作,为当地的产业结构建立提供人力资源,这种工作办法与外聘人力资源相比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更低。

(三)职业教育对教育资源均衡的作用

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是整体教育中对专业文化教育的重要补充。在新型城镇建设中,针对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职业教育的开展可以成为文化教育重要的补充。在实际的工作中,职业教育可以接受城镇中因为教育资源有限难以接受高中文化教育、但是又希望继续进行学习的义务教育毕业生,避免出现失学的情况。这样,可以很好地促进新城镇教育资源的均衡,同时起到了促进新城镇文化发展的作用。

(四)职业教育对缩小城乡文化差异的作用

对于解决城乡文化差异的问题,职业教育可以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这主要是和职业教育中几项工作的开展有关。首先是文化教学工作。在职业教学中,除了与职业专业相关的教学工作外,文化教学的开展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工作的开展可以很好地解决农业人口文化素质低的问题,为解决城乡文化差异问题提供保障。其次是在职业环境适应的工作中,农业人口可以切身感受到城镇职业环境的特点,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可以更好地解决城乡文化差异问题。

三、结语

文化教育行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语言文化 跨文化交际

语言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进行一门语言教学中,切不可与文化分离。语言与文化双管齐下,能够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也有利于语言的运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族下的西日耳曼语支,英语的常用国家国情与文化都与中国差异较大,在英语的学习中,要加入文化教育的实施,学生才能够全面理解英语。不同于基础教育阶段,高中英语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高中生已经形成基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即将独立面对社会,更要注重其交际能力的培养。在高中英语课堂,在进行语言的教学中,要渗透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一、以词为本,挖掘文化信息促进理解

语言与人类文化生活息息相关,词语是生活中使用频率最大,最活跃的成分。词语也是语言学习中最先接触的成分,词语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教育的意义。教师在进行词语教学的过程中,将其与对应的文化教育联系起来,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词语的记忆和理解,也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语言中蕴含的文化。

例如,高中英语译林版高二下模块7 Unit 4 Helping people around the world,这节课的主题是帮助全世界的人,其中引入了MSF的概念。MSF是Medecins Sans Frontiers的缩写,中文意思是无国界世界医生组织。这个词语是课文一个核心词汇,英美的学生在校期间常常参加志愿活动,这对他们来说不陌生,但对于中国高中学生而言,这是一个不熟悉的领域。通过这个词汇教学入手,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学生促进理解。在课堂教学上,教师首先引入这个词语,让学生交流对它的理解,明白这是一个由各国专业医学人员组成的一个国际性志愿者组织,目标是对全世界有需要的地方进行人道医疗救援。其次,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在英美国家,不仅专业人士,中小学生也从小就尝试进行动植物保护,呼吁环保等一系列志愿活动。最后,教师可以请学生谈一谈自己了解的种西方的志愿者组织或志愿者行为。从词语入手,教师成功挖掘词语中的文化信息,促进学生对于西方国家文化的了解,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二、阅读出发,深度解析中西文化差异

语言阅读能力的考核,除了与词语、句型、语法息息相关,对语言文化的理解也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高考阅读题对于文化理解考核的比重也越来越高,这也体现了语言学习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阅读这个平台,提取其中的文化信息,深度解析中西文化差异,促进高中生对文化的理解和吸收。

例如,高中英语译林版高三上模块10 Unit 4 Law and order,这篇课文是介绍知识产权问题。课文从the defini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 reasons of protec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piracy that we are facing; the possible situations to the problem.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倡进行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在中国知识产权意识逐渐增长,但是涉及面依旧不广。教师可以从这篇文章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在大部分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意识都是很强的。教师通过和学生探讨课文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写出来的文字、做出来的音乐、设计出来的图纸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使用者理所当然为其付费。在这样的一个阅读中,教师深度解析了中西方思想意识的差别,理解差异的同时,也做到反思自己的文化,树立起学生知识产权意识。

三、回归实践,情境创设锻炼交际能力

中国的中小学英语教育常常被戏称为“哑巴英语”,学生能读能写,就是不会说不能听,在实际运用中更是不够灵活。更具挑战的是在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因为不理解彼此的文化而导致不理解对方的意思,甚至产生误解。语言文化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在未来的实践生活中,能够具备与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能力。对此,高中英语课堂肩负重任,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情境创设,通过真实情境的模拟,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化掌握程度,应变能力,从而锻炼其交际能力。

文化教育行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林业;职业教育;产业化;职教集团;对接

林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效益(生态、经济)为中心,以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产业为基础,正确确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分区、分类生产,协同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形成上连基地、下连市场的由结构合理、多条产业链组成的产业体系。国家林业局关于大力发展林业职业教育的意见(林人发【2007】76号)是大力发展林业职业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林和人才强林战略,促进林业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提高林业建设者整体素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一、发展高等林业职业教育是林业产业化企业发展的要求和坚强柱石

(一)湖南林业产业化现状

林业产业已经发育成为涵盖一、二、三产业的大产业。到2008年底,湖南省全省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86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58.47%。有林地面积达到1.48亿亩,森林覆盖率53.67%,活立木蓄积量3.23亿立方米,油茶林2000万亩,年产茶油8.9万吨,毛竹1068万亩,立竹15.35亿根,国有林场177个,经营面积1163万亩,森林公园63个,国有苗圃97个,经营面积5.89万亩,均位居全国前列。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林业产业化系统,2008年湖南省林产工业总产值为319.76亿元。林产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为:人造板429万立方米,木竹浆纸116万吨,木竹地板(含强化地板)1442万平方米,松香等林产化学产品2.8万吨,林药加工产品3.94万吨,森林食品加工30万吨。

总的来看,湖南林业产业发展的形势是好的,但是与时代的要求差距很大。从横向比较,相邻省区林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东南沿海省区发展更快。从省内来看,林业产业在农村经济中所占比重还不够大,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还不够高,与林业的基础地位极不相适应。其突出问题是:(1)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不快。产业结构中,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55:27:18。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比重小。主要用材树种结构上,松、竹、杨、优良阔叶树种供需偏紧,而传统树种杉木相对过剩。经济林品种上,低产品种多,高效品种少;一般品种多,名特优新品种少;鲜果多,干果少;人造板、木浆造纸、家具制造、松香加工等主导产品发展滞后。(2)投入不足。由于缺乏对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的必要扶持,不少企业靠原始资本缓慢积累,规模小,缺乏技术改造能力,产品多年一贯制。全省规模以上的大型林产加工企业只有8家,家庭作坊式的较多。全省林产品中,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称号的仅4个。(3)政策不配套。一方面,人工商品林采伐限额政策、木材和林产品运输政策等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法律法规滞后;另一方面,有些现有政策还未落实‘特别是中央林业决定和我省贯彻意见规定的多种优惠政策兑现较少。(4)对农户带动能力不强。湖南山地面积大,但农民从林业生产中获得纯收入仅28.44元,仅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1%,无法带动广大的农民致富。

(二)湖南林业产业化需要高技能人才

(1)林业产业化需要掌握现代林业生产技术与操作,能运用现代林业生产工具从事林业生产,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的林业生产者。实现林业产业化,需要不断提高林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在林业生产中的利用效率;以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安全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来满足社会需要。而这些应用离不开新型林业生产者。(2)林业产业化需要能研究、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优质、高效的林业生产新技术,能直接服务于林业生产的产前、产中环节的技术指导与推广者,而林业产业化注重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非常需要林业技术推广部门在产前、产中环节提供有效的服务,这就离不开大量的林业技术指导与推广人才。(3)林业产业化需要具有现代经营与管理知识、市场意识强、有开拓精神、懂经营、会管理的林业产业的经营者与管理者。林业产业化强调产加销、贸工农~体化经营,需要大量的经营管理人才去做好产后服务开拓市场、促进销售,从而带动林业生产,增加林农的收入。(4)林业产业化需要能不断开发和应用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与包装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拉长产业链条的农产品加工者。实施林业产业化,要使林业产业由目前的低效益、弱质产业向着高效益产业转变,需要不断延长林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以适应市场需求,而这些都需要高等林业职业教育为其培养大量的专门人才去完成。

(三)高等林业职业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是林业产业化企业发展的坚强柱石

湖南林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较低,文化水平和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林业生产中科技含量低,与现代林业相配套的林业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市场信息相对闭塞,林业生产管理落后,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广大林农,普遍缺乏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大量的科技成果得不到推广应用,有限的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严重阻碍了湖南林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林业产业化企业已经成为应用科技领域的新热点,亟待拥有一大批有理论、有文化、懂技术、肯奉献的新一代知识型技术工人。而高等林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正是顺应这样的历史潮流。

二、高等林业职业教育与林业产业化对接

(一)依托职教集团,深层发展高职林业“工学结合”,适应林业产业化企业需要

以湖南省唯一一所林业类高职院校——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的**农林职业教育集团,坚持了以建立健全配套制度为前提,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突破口,以专业调整与教材建设为抓手,以服务和谐礼会为宗旨,取得了阶段性效果。

湖南省首家农林类职业教育集团,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的**农林职业教育集团将充分发挥涉农专业、师资、科研、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为林业生态、林业产业以及生态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集团以项目为载体,深化“工学结合”,推进产业对接,推进实验实训资源共享共用、教师互派与培训、合作申报科研课题、教材开发与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认证和技术推广、组织体现行业标准和职业要求的新课程开发等11个方面的内容。

林业职教集团以专业和人才培养为纽带,以校企“双赢”为基本准则,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和校际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集群体优势及各自特色之长,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信息汇聚、人才互补、科学研究与资源整合功能,出现了很好的组合效应和规模效应,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了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湖南环境生物职院与林业产业化企业在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时间、试点与普及、课程设置、顶岗实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其主要目的是想破解“工学结合”在实践层面上所遇到的诸多难题,以增强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就业能力培养的力度。该院在积极改革与探索“工学结合”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发挥职教集团优势,实现林业高职院校与企业双赢

1.降低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促进校企多边、多向、集团式合作

林业职教集团的组建,有利于降低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促进校企多边、多向、集团式合作,使校企合作的方式由个别学校与个别企业之间双边合作变成职教集团与多个企业多边、多向、集团式合作,这可大大降低单个学校与单个企业单独签约合作所需要的交易成本。另外,企业与职教集团的合作由于有职教集团整体实力和信誉作保障,可以大大增强校企合作的可靠性。因为在职教集团内部建立起了统一的行为规范和协调机制,所以一旦集团个别成员与企业在合作中发生矛盾或分歧,职教集团可以出面予以协调,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合作的协调成本和监督成本,及时化解合作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

2.发挥校企人才互补功能,促进人才提升与共享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需要有良好的就业市场,在培养过程中需要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并组织他们到企业去锻炼;而企业是用人单位,有用人的需求,同时也需要有教师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以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工学结合”决定了由企业与学校联合组成的职教集团具有很强的人才互补性。如何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人才互补功能,对于提高校企双方人员的素质,促进校企双方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三、创新高等林业职业教育服务模式,为林业产业化提供科技支撑

在林业产业化的进程中,由政府主导,加强院校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合作,为服务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建设“生态湖南”,培养更多的高技能、高素质劳动者,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是我们对接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的最佳选择。发展品牌林业是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重要手段,是优化林业结构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林业增效、林民增收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