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准扶贫交流材料

精准扶贫交流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准扶贫交流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精准扶贫交流材料

精准扶贫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基本情况

乡现有精准扶贫村3个,精准扶贫户443户,一般贫困村7个,贫困户1116户。2015年脱贫解困贫困户70户贫困人口300人;2016年实现149户400人脱贫;2017年实现116户352人脱贫;2018年实现108户342人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3个精准扶贫村、7个一般贫困村根据村情实际制定了扶贫工作方案;经乡党委研究决定,每名干部联系2—3名贫困户,根据贫困户的脱贫需求和发展愿望,为每户贫困户量身制定了脱贫措施、发展规划;其中村、村、村三个精准扶贫村派驻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成效明显。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工作,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日常办公;根据我乡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制定了《乡全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方案》并下发到各村。

2、强化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召开村社干部会、群众会、院户会、办黑板报、大张旗鼓地采用张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标语,制作精准扶贫工作展板等方式大力宣传精准扶贫工作,真正做到了精准扶贫工作人人皆知,人人尽知,营造了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更加坚定了广大干群全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3、严格管理,逗硬考核。根据巴委办〔2015〕64号文件要求,乡党委与“第一书记”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细化了“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及年度工作目标,每位“第一书记”都建立了工作档案;对“第一书记”在村工作时间、廉洁自律、工作实绩等方面组织专班专项督查,严格考核;同时,乡上力所能及地为“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三、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加强精准扶贫力度。充分认识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将此项工作作为乡党委、政府长期性重要性工作来抓,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突出工作成效,确保工作力度不变,做好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长期准备。

精准扶贫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在推进精准扶贫进程中,我们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着力引进市场主体、培育主导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精准扶贫效益

做强传统产业。支持明庙村发展壮大炒米产业,实施整村推进。三源糯谷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种子供应、田间管理、订单收购全程服务,保障原材料品质;明庙炒米协会与农户签订了炒制标准,杜绝添加食品增白剂膨化剂;陆谷香食品有限公司注册“味”商标,实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目前全村从事炒米生产的农户达到120户,户平收入10万元左右。

做大特色产业。鹅业在陆岭、子文村建成年出笼10万只的肉鹅养殖基地,直接经济收益150万元;、、村扩大传统荸荠、慈菇种植规模,连片面积达到8000亩,每亩增收2000元以上;天鑫米业在高当村实施整村富硒稻种植2000亩;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子文村建成富硒稻虾共用基地1000亩;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片区建成精品有机藕基地2800亩;超越苗木、垦农苗木等7个苗木专业合作社利用荒山、荒坡优势,建成苗木基地2100亩。

二、扩大产业规模,夯实精准扶贫基础

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我们以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为契机,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400亩,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200亩,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100亩,垦农苗木等7个苗木合作社流转土地2100亩。全镇土地流转比例达到17%。

扩大农业装备规模。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购置大型农机具400多台套,无人机2架,全程社会化服务能力达到3.5万亩;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钢构大棚55个52亩;鹅业建成年屠宰肉鹅100万只的加工车间1.8万平米;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800万斤标准仓储1个,投资500万元的藕粉加工厂已完成征地选址工作。

三、彰显产业效能,创新精准扶贫模式

一是土地流转模式。主要为片区低产田升级改造地块流转,土地价格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入前的80元/亩提升到350—450元/亩,群众每年直接获利220万元。

二是带田入社模式。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郭大、骆驼、高当、子文等村贫困户33户,保底收益每亩1000元以上,并为贫困户提供在合作社就业岗位,增加打工收入。

三是土地托管模式。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托管无劳动能力贫困户8户31人,以亩平产量按市场价格与农户直接进行结算,解决贫困户无力种田的难题。

四是提供设施模式。立体养殖专业合作社为2户贫困户提供钢构大棚5个,户平增收2万元;鹅业为子文村及周边12户贫困户免费建设小型肉鹅养殖基地,户平增收1.5万元,解决了贫困户资金不足的难题。

五是提供就业模式。食品公司提供岗位10个,食品创业园提供岗位30个,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岗位1个,实现贫困户就近就业创业,年工资可达1.2万元。

六是入股分红模式。陆谷香食品有限公司吸纳贫困户 1户2人;食品有限公司吸纳贫困户9户12人。贫困户以土地或劳动力折算股份,参与合作社日常经营,年末按股分红。

七是提供全程种植服务模式。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23户80人,为贫困户提供精品藕种植技术,农户自主经营、自主销售,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亩平增收500—1000元。

精准扶贫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强化人才多元支撑全力助推脱贫攻坚。一是多渠道培养,锤炼人才过硬本领。二是多层次引导,促进人才创新创业。三是多途径选派,引导人才服务脱贫。四是多举措保障,激励人才扎根基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人才多元党建材料提纲,欢迎大家阅读。

 

1.强化人才多元支撑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一是多渠道培养,锤炼人才过硬本领。

二是多层次引导,促进人才创新创业。

三是多途径选派,引导人才服务脱贫。

四是多举措保障,激励人才扎根基层。

2.牵线搭桥促就业开创引才新局面

坚持走在前做表率,凸显引才聚才新作为。

高标准高质量筹划,树立引才聚才新导向。

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开启引才聚才新局面。

全方位大力度宣传,拓宽引才聚才新效能。

增进三类人才交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

3.党政人才互派挂职对接资金项目。

专业技术人才交流提升能力素质。

劳务人才组织输转促进增收致富。

提升服务保障质量排解后顾之忧。

4.坚持“引育并重”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搭建“三个平台”,靶向引进专业人才。

拓宽“三个渠道”,精心培育本土人才。

破除“三个壁垒”,大力集聚多元人才。

5.弹奏“五串音符”奏响人才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协奏曲

坚持主动作为,弹奏“引”才音。

坚持发展平台,弹奏“稳”才音。

坚持自主放权,弹奏“用”才音。

坚持工作实绩,弹奏“评”才音。

坚持双创成效,弹奏“显”才音。

6.四支队伍绘就乡村振兴人才蓝图

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夯实根基。

注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培植支干。

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输送养分。

鼓励乡土人才投身基层,涵养生态。

7.建强人才队伍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推动机制创新,为乡村人才振兴“保驾护航”。

二是拓宽招引渠道,为乡村人才集聚“造血输氧”。

三是丰富培育载体,为乡村人才成长“浇水施肥”。

四是注重激励引导,为乡村人才发展“筑基搭台”。

8.抓引才聚才促“六稳”“六保”

国企引领计长远。

汇聚人才添活力。

援企稳岗夯基础。

9.破冰之举引进紧缺人才搭建构筑人才工作新高地

畅通引进渠道,吸引优秀人才。

严格标准程序,精准选聘人才。

健全引才机制,优化服务环境。

10.精准对接交流促进人才强技提质

互动衔接“一盘棋”。

人才选培“高精尖”。

关怀激励“定心神”。

示范带动“强辐射”。

11.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工作质量水平

坚持放权松绑,刚柔并济引才。

坚持筑巢引凤,抓主抓重育才。

坚持以用为本,激发活力用才。

坚持营造环境,多措并举留才。

12.坚持“三个注重”选用人才大力畅通干部交流渠道

注重从基层一线发现人才。

注重从体制外各领域挖掘人才。

注重从急需紧缺专业中吸纳人才。

13.凝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人才力量

配强党政人才,强化示范引领。

育好乡土人才,增强内生动力。

选优科技人才,提供技术支撑。

引导企业人才,集聚帮扶合力。

14.打好人才留用“四张牌”助力乡村振兴

坚持事业留人,打造人才集聚的“强磁场”。

坚持感情留人,甘当人才发展的“店小二”。

坚持环境留人,建设人才落户的“幸福港”。

坚持待遇留人,体现人才成就的“价值感”。

15.“加减乘除”吹响人才“集结号”

一是在薪酬待遇上“做加法”。

二是在资格条件上“做减法”。

三是在审批程序上“做除法”。

四是在优化环境上“做乘法”。

16.强化“三个引领”建强科技特派员队伍

强化政治引领择优选派组建“帮扶团”

强化制度引领常态管理构筑“监督网”

强化技术引领注重实效细耕“责任田”

17.让乡土人才“破土飘香”

不拘一格“识才”,为村级班子“选苗子”。

精准施策“育才”,为产业发展“拓路子”。

多管齐下“用才”,为人才引领“搭台子”。

创优环境“留才”,为农村发展“厚底子”。

18.“人才基层服务行”活动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一是“人才+政策宣讲”,推进冲刺清零。

二是“人才+农技推广”,传授脱贫技能。

三是“人才+健康义诊”,改善医疗服务。

四是“人才+教育帮扶”,开展送教上门。

五是“人才+文化下乡”,提振脱贫信心。

六是“人才+法律宣传”,提高法治素养。

七是“人才+金融服务”,助力产业发展。

八是“人才+工程指导”,提供技术服务。

九是“人才+扶贫帮困”,履行社会责任。

19.“引育用留”环环相扣建立科学人才制度

把好引人关,坚持标准引进人才。

控好育人面,依托平台培育人才。

找好用人点,着眼长远用好人才。

标好留人线,创造环境留住人才。

20.实施“四项工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人才支撑

实施“固本”工程,培养乡土型人才。

实施“提升”工程,培养高层次人才。

实施“引领”工程,培养服务型人才。

实施“激励”工程,培养创新型人才。

21.让乡土人才“破土飘香”

不拘一格“引人才”,为发展“架梯子”。

精准施策“育人才”,为发展“铺路子”。

多管齐下“用人才”,为发展“搭台子”。

创优环境“留人才”,为发展“厚底子”。

22.“三大平台”激励一线人才干事创业

搭建“事业平台”凝聚人才“向心力”。

构筑“高端平台”提升人才“智高点”。

健全“基础平台”拓展人才“覆盖面”。

23.围绕“四个维度”构筑人才发展高地

把握“高度”,注重人才政治引领。

增加“深度”,丰富人才培养模式。

拓展“宽度”,广泛聚集优秀人才。

提升“温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24.“人才强县”战略助力县域经济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精准导向,实施“筑巢引凤”工程。

聚焦素质提升,实施“双培强基”工程。

强化活力激发,实施“春风润雨”工程。

25.采取务实贴心关爱举措解除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才后顾之忧

出台“关爱六条”,激发迎难而上、无畏奋战的使命感。

建立“关爱机制”,提振逆向而行、坚守作为的精气神。

开展“关爱行动”,凝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正能量。

26.完善四项机制为人才工作注入强劲动力

完善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全面压实工作责任。

健全人才工作推进机制,促进各项任务落实。

优化人才工作考评机制,充分激发工作活力。

强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27.激活力建机制推动人才工作提档升级

健全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健全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健全人才流动配置机制。

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28.弹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协奏曲”

基层党政人才示范引领。

专业技术人才帮扶带动。

乡村本土人才各展其能。

29.坚持“四个注重”着力打造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二是注重因需式培养人才。

三是注重人性化服务人才。

四是注重活政策吸引人才。

30.“四个双向”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双向对接”,构建帮扶机制。

坚持“双向挂职”,建强骨干队伍。

坚持“双向交流”,推进资源共享。

精准扶贫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自从1月24日,县妇联“三组两会一队”活动启动开始,在县妇联的工作指引下,三道镇妇联积极开展工作,各村妇代会发挥了教育和引导广大妇女的作用,宣传各项扶贫政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知识以及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知识,送法律法规进村入户,提高广大妇女的民主法制意识和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帮助妇女提供维权咨询和维权服务。各村成立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真正发挥巾帼志愿者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帮助贫困户打扫卫生、整理房间,与贫困户亲切交谈,了解帮助贫困户生活中的困难,鼓励他们坚定生活信心。志愿者服务队也起到了榜样作用,积极带领妇女进行村屯卫生清理打扫,美化了生活环境,提高了群众美丽家园意识。

今后的工作打算:

1.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县妇联的工作要求,团结带领全镇妇女投身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积极组织贫困妇女参加县妇联举办的培训班,提高她们从事种植养殖、手工编织等实用技术能力。

2.组织贫困妇女参观学习巾帼脱贫带头人,让榜样激励贫困户女,提高意识,增加脱贫的信心。

3.举办普法讲座以及面对面现场咨询,组织妇女参与普法教育活动以及现场咨询,引导广大妇女学法、知法、用法。

精准扶贫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6月26日至6月30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恩施社会实践队已在沐抚古镇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调研,期间走访了闲来乐葡萄园、沐抚中心小学、木贡村委会、沐抚福利院、沐抚办事处等地,采访了葡萄种植园总经理佘运雄、沐抚办事处党委书记黄向前、文体中心主任唐登清以及多名当地老艺人、留守儿童、福利院老人,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准扶贫与留守儿童”两个重要主题作出了相关调研报告。

26日安全抵达沐抚后,实践队带队老师于蕾与同学们共同确定和讨论了未来几天的调研行程和相关对象。27日实践队的调研有条不紊地展开,上午实践队全体人员徒步到达闲来乐葡萄园,访谈葡萄种植合作社的总经理佘运雄,同学们纷纷为佘运雄的实业精神所折服,在与他的对话中,同学们也了解到葡萄种植并非种苗施肥的容易事,更包含了非常严密的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技术、资金、管理等都是沐抚葡萄特色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葡萄种植发展前景良好,佘经理也积极响应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拿出部分利润回馈社会、造福当地百姓,访谈结束后,同学们还在他的带领下实地参观了葡萄园。

28日,实践队则走上沐抚街头,发放调查问卷,采集与调研相关的重要信息,并进入沐抚中心小学一对一与留守儿童谈心交流,了解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心理需求。下午,实践队来到木贡村委会,听老艺人演唱沐抚特色的山歌和花锣鼓,同唐主任一起从现实效益出发,探讨花锣鼓的发展走向及保护、传承。翌日,同学们来到沐抚福利院,为老爷爷们表演精心准备的节目,陪爷爷们聊天。爷爷们都非常喜欢王睿卿、王梓语共同演唱的恩施民歌《六口茶》,还跟着一起哼唱,王雪听爷爷讲述了自己年轻时的故事,更加懂得了老有所养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