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外体育锻炼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前言
课外体育锻炼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或自发地、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锻炼的一种行为方式。我校及临近几个乡镇中学学生不仅要在文化知识方面优秀,同时在身体素质方面也要有所提高,培养多方而的兴趣;调动中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并符合东莞市二期课改的要求和全民健身计划的思想。初中学生的体育锻炼主要在于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从某种意义来说课外体育锻炼比体育课所进行的锻炼更重要,体育课更多偏重于运动技能的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则是自觉地有兴趣地锻炼,它是一种快乐体育运动,在锻炼中寻找乐趣,我认为它不再是充当体育课有益补充的角色,学校应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锻炼并重。
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并扩充体育课所获得的知识、技术、技能,检验体育教学内容实施的效果。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群体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满足青年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要求,充分发挥其个性和才能,为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打下基础。
通过对我校及临近几个乡镇中学学生的问卷调查和现场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观察,结合查阅相关资料,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了解乡镇中学课外体育锻炼的氛嗣、男女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比例、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各项目的人数比例、参与的程度、锻炼的热门项目、学校体育场馆器材能否满足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需求的情况、学生不愿意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学校对课外体育锻炼的管理是否到位,结合调查结果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校领导提供相关信息和建议以利于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进行管理,引导学生科学地对待课外体育锻炼。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调查对象
在我校及临近几个乡镇中学初中三个年级中各班随机抽取男女各五名同学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学校图书馆有关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方面的文献资料,获得与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有关资料。
(2)观察研究法
到操场及体育馆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仔细观察,获得第一手资料。
(3)问卷调查法
调查对象:初中三个年级中随机发放50份调查表。
共发放150份调查问卷,返回137份,返回率91.3%,有效问卷135份,有效率90%。
(4)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数理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我校及临近几个乡镇中学现有体育场地及设施
目前都拥有标准足球场一片、室外篮球场九片、排球场四片、室内篮球场一片、羽毛球场八片、乒乓球台十二张,个别学校的场地相对少些,但都可让500~800名学生同时参加体育活动。
3.2 我校及临近几个乡镇中学课外体育锻炼现状
体育课程安排都采用二加一模式即:两节体育课加一节体锻课。男生在体育锻炼课上可选择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女生可选择篮球、羽毛球、排球、健美操。周一至周五下午4:30-5:30;周日下午1:00-5:00所有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开放。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对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过程中每次锻炼的时间做了调查。见表1
在对三个年级所调查的问卷分开来分析发现,初一和初二学生每周参加锻炼少于三次的人数要多于初三年级,如果按照国家体育总局1998年公布的《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体育人口的概念应为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不低于3次,每次锻炼时间不少于30分的标准,我校学生每周参加3次以下的学生比例为一年级9,88%,二年级为11.84%,三年级为17.77%,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达到体育人口的要求。
(1)通过对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主要因素的调查问卷表,纵观表格可以看出:影响一年级学生课外锻炼的因素主要集中在“运动场地器材不足”和“不会运动技能”上。由于初一新生刚进入寄宿制学校,对体育运动充满了热情、学习压力小,加上以前在农村中学没有充分的体育场地,所以影响一年级学生课外锻炼的主要因素是运动场地不足和不会运动技能。二、三年级主要因为学习紧张。作为影响其课外锻炼的主因,显然在学习紧张的情况下,“场地器材不足”不是影响二、三年级学生课外锻炼的主要因素,所以影响二、三年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主要是时间问题。但教师通过访谈发现,时间问题主要因为学生不懂得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和缺少教师的相应指导。
(2)横观表格则发现,“运动场地器材不足”、“不会运动技能”、“没人组织指导”和“学业紧,压力大”是中学生共同的影响因素。学校方面应在扩充场地器材上加大投入,并做好各运动项目的场地器材协调。如学校的篮球场地较少,乒乓球、羽毛球等场地吃紧,不利于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多元化,同时也限制了部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另外学校应加大对学生在生活上的帮助,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虽然表中列出了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几种客观因素,但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根本原因是不正确的体育观,乡镇中学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轻体育的现象,他们不懂得自觉锻炼身体,学生的健康意识差,缺乏现代人的健康、保健知识和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直接原因是乡镇中学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受传统观念影响,体育锻炼目的性不明确。中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和从事课外体育锻炼的最终目的是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养成终身锻炼习惯,而现阶段的体育教学把体育课仅仅理解为单纯的一门课程,模糊了对体育教学功能的认识,由此导致了重运动技术的学习和课堂练习,轻健身知识的传授和课外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差。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多,出现了运动场地拥挤的局面,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由于课外体育锻炼缺少必要的组织,学校体育设施不够,使他们感到没有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逐渐失去了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特别是女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主要的精力都投放到了文化课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参加锻炼。同时对学生生源的调查发现。来自城市的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学生、外省市学生比本地学生体育锻炼态度高于来自农村和本地的学生,其原因与家庭观念、家庭经济收入有关。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缺乏科学合理的安排。
(2)学生体育锻炼动机总体上是健康、积极的,希望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调剂自己的业余生活是最主要动机。
(3)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各有侧重;农村生源的锻炼态度低于城市生源;本地生源的锻炼态度低于外省市生源。
(4)随着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逐步形成,对乡镇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应向学生传授更多的运动技能、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并加强在课余时间里对学生的辅导工作。
(5)通过对中学生健身教育,乡镇中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逐步形成和锻炼习惯正在养成。
4.2 建议
(1)中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有计划地、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让体育更好地为学习服务。
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室外)具有一般文化课的特点,即有固定的教师、固定的班组与固定的课表,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有计划地完成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并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从这些方面来看,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是,体育课又有它自身的特点,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全面性、稳定性和法定性,它要求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身体练习,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通过教学和专门安排的一些身体练习,以增强学生体质,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从上述意义上来讲,体育课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我们也应看到体育课在全面完成学校体育任务中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仅仅依靠上好体育课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我国规定大、中、小学每周期上两节(或三节)体育课。两节课不论从体育活动的时间还是次数来说,对增强青少年的体质都是非常有限的。何况,有的学校把两节课合并为一次课或以其它课取代它,有的地区与学校由于季节与气候的影响,又无室内场馆而减少室外课,而有的学校为了加强对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增加了理论课的课次,这样,室外体育课的课次往往每周不足二学时。更重要的是体育课要进行体育教学,以完成体育教学大纲,虽然在课中可以尽量增加锻炼因素、专门安排锻炼身体的内容或增大课的运动负荷,但仅有的两节课也是难以全面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因此,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在上好体育课的同时,强调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才干与开拓精神。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以及校内外各种体育组织形式。课外体育活动除了复习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师所提出的其它锻炼内容之外,学生还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内容。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不仅要依靠体育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学生会与班级学生干部,而且还要依靠从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大批体育骨干与积极分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并通过实践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只要我们充分认识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加强组织指导,学校体育活动必然会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近年来有人主张教会学生几个身体锻炼项目,供学生终生锻炼之用。他们也试图按此想法来改革体育课。我们知道,如果体育教学内容过于繁杂,教学任务则难以完成,但如果把内容搞得太单一,那同样也是不可能实现体育教学任务的。何况学校体育还是一个具有多功能、多项目的系统,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是实现多目标的需要,而且还要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各校的传统项目,以适应与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逐步提高运动术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下降
1前言
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由于各种原因,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能素质整体下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它们之间互相联系,并非孤立,本研究从高校体育教学、校园体育氛围和家庭社会的角度,综合分析导致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提高学生体质的方法。
2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原因分析
2??1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因素分析
2??1??1体育课堂教学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的作用
首先,我们必须认清体育课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大学体育课是每周安排两节,在这两节课里,学生既要学习基本的体育运动知识和动作技巧,又要不断地练习动作,课时相当紧张,所以,体育课堂的主要功能是讲授锻炼的方法和手段,传授体育知识和动作要领,体育课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因此,课外体育活动就在增强大学生体质方面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来讲,课外体育活动应该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机组成部分,高校也应该制定合理有效的校园体育健身规划,以有效指导课外体育健身活动。
2??1??2课外体育健身活动
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制定了课外体育健身规划,但是,实际操作上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学校对学校体育健身的理念仍然停留在体育课上,并未实质性地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的健身作用。表现就是: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基本上是自发和无序的,课外体育健身活动对学生没有约束力,学生可以参加也可以不参加。
2??1??3身体素质教育和体育健身知识普及
从深层次上来分析,身体素质教育理念贯彻得不彻底,以及体育健身知识普及的力度不够是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根本原因。
身体素质教育是指向学生传授健身知识与技能,逐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意识和身体素质能力的教、学、练过程,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并且强调身体锻炼是一个有自身规律、内容、方法体系的过程。在实施身体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的身体素质教育理论和基本锻炼技术,使学生有知识功底发展合理的运动能力,从而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生只有了解了各类基本的保健知识,才能有助于养成良好的体育和卫生习惯,也才能对自己的身体素质情况有足够的了解,从而制定适合自身的体育健身计划。
2??2校园体育设施因素分析
2??2??1体育运动场地
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高校的体育活动场地也在不断完备,一些基本的体育场地和实施都能得到保障,比如足球场和篮球场等,然而室内运动场所和特殊运动项目场所建设还有待提高,具体来说,室内运动场所的数量和面积还不足以满足学生健身需要,比如冬天供学生锻炼使用的室内篮球场,羽毛球、乒乓球设施等,游泳馆的建设和学生需求也有一定距离。
2??2??2体育运动器材
体育器材是体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充足的器材是保证学生锻炼身体的重要前提。目前,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数量相对充足,小球(羽毛球、网球等)器材相对简陋,体能训练和健身活动器材(单双杠、小杠铃、哑铃、壶铃、沙袋等)在数量上也存在一定的缺口〔1〕。由于学生的体育爱好具有多样性,学校应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器材以满足不同爱好的学生的锻炼需要。
2??2??3体育场馆和器材使用制度
体育场馆的开放程度和器材使用的自由度直接关系到学生锻炼的可行性大小,有些学校的体育场馆管理制度太严,使用手续复杂,学生的活动兴趣有所下降,降低了学生的锻炼欲望,有些是器材使用制度有待改进,比如可以放宽使用时间、允许场馆内自由使用器材等,有些学校甚至将体育场馆改装成经营性体育俱乐部,更加影响了学生的正常使用。
2??3学生主观认识因素分析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观念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导致一些学生缺乏提高身体素质、强身健体的概念,也就是没有主动参与意识〔2〕,当然也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兴趣〔3〕,他们对学校体育教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缺乏科学的全面认识,认为学校体育就是上体育课,上体育课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学分,而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积极分子和学校运动队的训练时间,与己无关,因此很少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这就导致一些学生的体能素质下降。
也有一些学生有参加体育锻炼和强身健体的观念,但不够重视,没有行动,往往天气稍有不好、心情稍不顺畅就不参加锻炼。还有一些学生,思想上重视体育锻炼,也制定了详细的健身计划,但自控能力比较差,意志力不够坚强,锻炼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健身效果也会下降。
2??4家庭“重智轻体”思想因素分析
传统家庭的“重智轻体”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体质下降。望子成龙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够取得好的成绩并进入国内一流学府深造,一般情况下,为了孩子能够有精力努力学习,家长只是强调孩子的饮食有营养,却并不重视孩子的身体锻炼,许多孩子也就没有养成终身锻炼的生活习惯。尤其是自大学扩招以来,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不容乐观,学生的工作期望和现实出现差距,人才竞争也日益激烈,这更加强化了学生及家长的重智轻体思想,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2??5社区体育工作因素分析
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在暑假和寒假,学生多是离开学校在社区度过的,因此,社区体育工作的质量也会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质量,这也是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原因之一〔4〕。目前,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为大众的日常健身活动提供了保证,也为全民健身营造了良好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 身体素质 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112-01
引言
当下,各级各类的学校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体育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各级各类学校都对学校体育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其中绝大多数的学校都是针对体育教学方面进行的改革,而缺少了怎样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加入到体育锻炼中,从而提高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研究。下面就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及如何解决提出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
目前大学生身体素质整体呈下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耐力(中长跑800m),体力(短跑50m),肺活量和爆发力水平的降低。
2002年国家教育部启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后的第一次监测研究报告。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的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匀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而学生的肺活量却明显下降。
2005年由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共同组织“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对儿童青少年(学生)理行了包括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健康状态四个方面24项指标的体质监测,获悉,我国学生在体质健康得到继续改善的同时,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呈下降趋势。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也检出率居高不下。
二、大学生生体下降的原因分析
1.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
1.1 高中的学习体制
学生在高中时“重文轻武”,一切都要以服务于考“大学”这个理想为奋斗目标。学生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都很高,不论是在课上还是课后,各种复习题,测试试卷堆积如山,甚至学校的课结束了,还要到课外上补习班,学习压力很大,有的学校到了高三以后,体育课停了,甚至学生到了学校以后,学生除了上厕所,吃饭,其余时间都要在教室埋头学习,就更说不上什么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能锻炼了。
1.2 自我撑控的大学生活
进入了学生,学生们离开了家,开始了我的地盘我作主的学习生活。很多学生的生活开始变得散漫,这也是造成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另一原因。作息时间不规律,生活缺乏规很性,晚睡晚起己成为当前大多数大学生的通病。“今天睡,明天起”己成这过去式了。大多数学生都是今天睡,今天起。而学生们睡的晚,大多是因为玩游戏和聊天等娱乐活动。此外,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在课余的时间很少运动。整天呆在宿舍的宅男,宅女也日益增多。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师也反映,现在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能力都大不如前。身体素质逐年下降。以前的大学生上完体育课后可以去踢球,打篮球,而现在有些大学生连800米都跑不下来,而业余时间将体育作为娱乐首选的大学生少之又少,在运动场上能见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都是那些经常运动的男同学了。
2.广大学生缺乏经常 有效的课外体育锻炼 1 学校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重视不够2 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3 家庭体育活动开展较差4 社区体育开展的力度不够5 学校体育无法满 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
3.学生意识观念因素的分析
3.1 部分学生基本没有需要保持并提高身体素质,强身健体的概念。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受家长过份的溺爱,稍有点不如意就觉得很委屈,根本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丝毫没有强身健体的意识。
3.2 有一部分学生明白身体锻炼很重要的,但是还不够重视,付之于行动的很少,这部分学生往往是天气稍有变动,心情略有不畅就在床上睡大觉了,平日情绪波动较大,较容易采取暴力饮食等各种方式自虐。
3.3 意志力薄弱,只有少数学生在思想上重视了。同时也有行动,但往往缺乏自控能力,意思力不够坚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怛心,没有毅力。
三、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解决办法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体质健康意识
学生体质下降并不是偶然现象,家长,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是重要原因之一,要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健康问题,一定要改变社会传统上对体育认识的偏差和误区,形成体育锻炼有益于学习,健康体魄才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障的体育价值观。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学校体育法规落到实处创设良好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
2.加强体育锻炼
加强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健康水平最好的方式方法,但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要注意锻炼的科学性。
2.1 明确体育锻炼的目标
往往不同的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性是不同的,而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目标,对锻炼的内容,锻炼的方法的选择和运动强度的安排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和做法。所以,在制定个人体育锻炼的方案时候,首先要明确的就是你锻炼的目的是什么,确定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锻炼目标,这样就可以克服体育锻炼的盲目性,加强自觉提高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2 合理的安排锻炼时间
在制定学生体育锻炼计划时,一般都是以一学年或一学期为锻炼的周期性。以此来确定每周课外的锻炼次数和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
2.3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体育运动负荷是指人参加体育锻炼时人体的生理负荷。负荷量过大过小,对人体都不能产生良性的刺激。只有适当全理安排运动负荷,体育锻炼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2.4 合理选择锻炼内容
不同的体育锻炼方法和锻炼内容有着不同的锻炼效果。有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运动素质,增进健康。有的可以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对形成良好的体型有着重要的帮助。而有的体育锻炼则可以娱乐强身,从精神上进行调节,丰富文化生活,还有的体育锻炼可以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消除生理上一些功能障碍,有的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有的可以增长肌肉力量等等。
[关键词] 体质健康 大学生
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表明,学生的速度、耐力、爆发力、柔韧性等体能素质和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1]。学生的体质健康的发展是一项多领域的综合体系,很难从个体角度去干预或预防。不是简单的某个方面就能独立改善提高的,因此,本文试图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对学生个体、家庭、社会环境等不同社会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寻求影响学生体质下降的社会原因。为改善学生体质提供一个新思路。
研究对象与方法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编制的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问卷(YRBSS),参照国家卫生部 2005 年建立的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系统[2],设计并制订《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因素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体质概念的认知、有无体育锻炼习惯、体育锻炼习惯养成阶段、喜欢与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原因、余暇时间安排、家庭体育锻炼养成环境、家长对子女体育锻炼精神和物质支持,体育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作用等一般情况。选取了8位专家对问卷的内容和结构有效度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问卷具有有效性。本研究以陕西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选取对象分布全国各地。调查为期两个月,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56份,有效回收率为95.63%。其中有效问卷931份,有效率93.1%。
结果与分析
1.影响学生体质健康主观因素调查分析
(1)学生自身对体质健康的认识及锻炼习惯相关调查
表1 大学生对体质健康的认识情况一览表(%)
从表1可以看出,能正确理解体质真正概念的学生只有15.9% ,可见大学生对体质健康目前还存在模糊认识。没有正确的认识可能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自身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改善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首先必须从观念入手。体质是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和机能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3]。具体指: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生化功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状态、适应能力等的综合。
表2 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一览表(%)
从表2可以看出,初中阶段是学生锻炼习惯养成的最好时间段,这段时间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可能是由于中考时加试体育,体育成绩的好坏直接和升学挂钩,学校强化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有关系,但高中和大学阶段锻炼习惯逐步减弱,这与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一致。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学生中,运动技术差是大学生不喜欢体育运动的直接原因,其次是没有锻炼习惯和不知道锻炼什么,运动场地或器械不足不是大学生不喜欢体育运动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培养学生一定的运动技术水平,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2)学生从事体育活动时间及项目调查
表3 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每次活动时间和活动时段情况一览表(%)
注:经常参加(每周两次以上),有时参加(每周两次)很少参加(每周2次以下)[4]。
通过表3可以看出,有67.8%的学生是经常或有时参加体育活动的,男生多于女生,有32.3%的学生是很少或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女生多于男生。大部分学生每次活动的时间在30min以下。因此可以推断出,陕西省普通高校大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参加了体育活动,但锻炼时间较短,因此锻炼效果可能不明显,锻炼的质量不高。然而,还有近1/3的学生没有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所要求的每周不得少于两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因此可以断定,学生体质健康下降和锻炼次数和锻炼时间有直接关系。必须加强对学生锻炼次数和时间的要求。
表4 大学生喜欢参加运动项目(可多选)一览表(%)。
从表4可以看出,大学生选择体育运动项目呈多元化,但男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次的调查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室内项目明显比以前的人数增多,这可能是室内课一般可以避免外界天气的刺激,因此导致一些学生转向室内运动项目。新兴运动项目越来越吸引学生,这也从侧面说明学生选取运动项目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总体来说,出现两种不好的趋势。学生选择运动项目时,喜欢选择运动量小,上课环境舒适的运动项目,这种趋势可能也是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之一。
2.社会因素对学生体质的影响分析
(1)家长对子女体育锻炼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有88.9%的家长支持子女进行体育锻炼,36.8%的学生与家庭成员有一起锻炼的经历。但就爱好体育锻炼的原因,受家庭影响(16.8%)却排在个人爱好(61.3%)、同学影响(31.6%)、教师影响(30.9%)之后,显示家庭影响力不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在大学阶段,家长对学生投入排序分别为智力投资(58.5%)、营养投资(25.5%)、穿和用的投资(14.8%)、其他(1.2%)。受经济或其他原因的影响,家庭在实际行动中对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支撑力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