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检验知识点

医学检验知识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检验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检验知识点

医学检验知识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798-01

1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及临床医师之间的沟通较少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及临床医师之间的沟通较少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检验科室也包括不同的分工,有的分工需要与临床医师沟通。就以检验科技师的工作职责来说,他们不仅负责所用专业仪器设备的调试、鉴定、操作、建档和维修保养,更是需要负责血液质量检查和储备工作,参加发血、实验检测、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成分制备。而这些工作都需要与临床医师沟通,具体了解血型等相关问题。有这样一些状况,检验人员在检验工作中总是指望临床医师能及时跟上检验科推出新检验技术的步伐,而临床医师并不愿积极去尝试,在某种程度上就容易导致不良的医疗合作关系的产生,从而容易出现医疗缺陷并引发医疗事故发生。

1.2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机制执行力差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机制执行力差是存在的关键问题。很多医院的检验科都设置了相关的质量管理机制,这些机制对于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都有一定的规定。但是临床医学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运行中,并不能够真正落实制度规定的内容,严格最终质量管理制度。比如,在相关技术人员负责对血液及成分的化验检查等各项技术进行检查和监督的过程时,需要精确记下相关的记录,但是个别技术人员在数据记录过程中存在着误差。在进入实验室的时候,制度明确规定,所有人员需要穿上工作装,但是有个别人员不对自己进行规范,而直接进入实验室。

1.3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考核较少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考核较少是存在的重要问题。技术质量管理的考核工作开展得好,能够督促工作人员做好质量管理。但是实际上,其更关注的是检验技术,很少会开展这方面的考核。另外,目前临床医学技术质量管理考核制度也不完善,质量管理的考核结果不与技术人员的奖金、职称等挂钩,都存在一定的弊端。

2 解决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问题的对策

2.1 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人员与临床医师的沟通

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人员与临床医师的沟通是解决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问题的重要措施。检验科的工作与临床科室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检验科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和其他临床科室的沟通,熟悉不同疾病的试验室查看本色和疾病的诊断标准,理解临床常见病例和高发病例的相关医学知识,进一步积累临床工作经验,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从临床医学的角度来看,检验科的重要工作就是为临床一线医生提供里相关的检验数据,能够进一步为决定诊断、判定疗效、查明病因、施行临床医学研究等提供参考[1]。

2.2 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机制的执行力

一般来说,检验科需要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检验技术质量保证机制。在今后的工作中,检验科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行事,管理小组要严格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对检验人员工作的质量进行监控,确保检验工作标准化、流程化、质量化。比如,对于仪器的设备和维护就要严格按照制度来做,在使用仪器前,对仪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不出现问题。在仪器使命之后,对仪器进行维护,把试验中的仪器误差值尽量降到最低。

2.3 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考核

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考核能督促检验科工作人员做好工作,最好是将考核的结果与其待遇、职称等挂钩,真正让他们能够重视质量管理,并全身心投入其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检验科的具体管理,不定期地对检验科人员进行检验技术质量的考核和监督。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到整个检验过程中检验技术质量的考核[2]。

2.4 检验过程中的制度管理

2.4.1 加强制度管理是对检验过程实施质量控制的最基本条件。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实验室相应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质量标准、实验操作考核制度、检验标本送检核对制度、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和科室安全管理等制度,保证内部管理有章可循,并在工作中经常督查,确保落实,赏罚分明,以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职工的工作责任心。

2.4.2 对检验室技术人员不断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培训;围绕新知识、新测定办法、新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骤组织学习与技术培训;有计划地派送人员外出参观、进修和学习,介绍国内、外医学检验发展动态,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使检验室技术人员有更高的目标,推动检验工作跃上新台阶。

2.5 检验报告的管理

2.5.1 利用计算机查询系统可进行检验结果的动态分析,观察患者在某时间段内相同项目多次检测的结果,有利于临床医师分析检验结果与病情的关系,有利于检验技术人员进行检验结果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在发出报告单前,参考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的动态变化情况,确认报告正确后发出报告单。

2.5.2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方法学改进,对于不甚清楚的检验项目数据通过计算机查询可及时了解检验项目的正常值或参考值。在家中可通过上网登录医院、检验科室的网站随时查询某些检验的相关信息。

2.5.3 某些检验结果常受到所服用药物的影响,检验室可与患者的病历纪录包括患者的全部用药史进行联网,检验人员可利用计算机标记可能受到药物影响的病例,以便更好地解释其检验结果,为临床治疗提出合理化建议。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是检验科的重要工作,笔者就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从培养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意识、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人员与临床医师的沟通、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机制的执行力及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考核等方面进行介绍。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做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确保检验科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医学检验知识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 质量 实践 改革

提升质量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核心,近几年来,为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改善实践性教学的建设,虽然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对于示范校建设来说,只是迈出了一小步,想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示范校,还需要继续努力。以电子专业为例,要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是首要任务,同时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因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首先要从科学合理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着手

一个完整的体系必须具备驱动、受动、调控和保障功能,才能有序、高效地运行,从而实现目标。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整体优势,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强化素质教育。因此,可把实践性教学体系分为6个体系:规模化的课程设计体系、现代化的实训条件体系、明确化的教学目标体系、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内容体系、过程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职业化的管理体系。各子体系间要合理搭配,统筹兼顾,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二、其次从实验教学内容和手段着手

教学内容的优化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因此,除应符合课程体系的要求外,实践性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与学科专业教学体系是分不开的,必须相吻合和配套。因而按照学生知识水平的层次性和教学体系的总体考虑,对实践性教学内容可做如下改革:第一,是进行基础训练。针对低年级学生,让学生建立知识构架的概念,使他们初步了解电子元器件和电子线路的简单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工作意识与基本技能操作,养成细致和规范等良好实验习惯。第二,进行综合提高,通过综合实验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电子技术创新的方法和过程,为学生提供创新能力的培养环境。第三,进行实践,通过课程设计,校内实习以及生产实习等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进行研究创新,当然这是专业知识的升华阶段,通过大学生创新平台,结合专业竞赛和技能大赛等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

三、再次从优化实践教学队伍的管理和建设着手

实践性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课程,它融合了理论指导实践而不同于理论教学,反过来用实践来证明理论的正确性。因此,实践性教学队伍应该是一支业务精、责任心强、相对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和实验技术人员。没有合理的实践教学队伍,就会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应该重视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指导教师业务的精通和熟练程度,更重要的是应该明白实验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不仅仅停留在授业与解惑上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研能力。这实际上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和稳定实践教学队伍是势在必行。

四、最后从开拓创新实践教学环节着手

创新性实验是实践教学环节的质变和飞跃。因此开拓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要建立创新试验室,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为实践活动提供支持。其次,组建各类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创新实验活动。最后,建立学生的传、带机制,试着采取高年级学生帮、带低年级的办法,提高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医学检验知识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专业 一体化教学模式 实施条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137-02

现代产业的发展给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技术教育应根据社会用工需要设置专业,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开设课程,根据用人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活动课程体系是当今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大趋势。高职院校为适应这种需要,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较强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学校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此背景下,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般认为,高职领域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改变过往单向的“灌输”教学文化,融理论于实践,融教、学、做于一体,融实训室与课室为一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参与意识,最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专业能力及自主学习的学习能力。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以解决工作任务的“行动”作为教学进程的导向,理论知识围绕行动展开。其主要措施是借助工作任务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一体化,融理论知识的学习于工作过程之中,围绕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取理论知识,而设计工作任务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科学合理地设计不同的工作任务。一次的一体化教学过程结束后,其成果在于学生能提供一份解决工作任务后的“作品”,这份作品,不是一次练习一道计算题,而是一份解决工作任务的方案。

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能否较好地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应关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场所和条件建设、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培养等一系列问题。

二、明确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模式的选择本质上是由人才培养目标来决定的。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较而言,是另一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它不强调通识教育,也不同于急功近利的短期职业培训,著名职教专家姜大源教授早在2006年就在他的专著《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中指出:“职业教育既要为人的生存又要为人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能力培养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姜教授提到的这个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侧重专业技能与知识的把握;方法能力侧重工作与学习方法的把握;社会能力则强调积极的人生态度与良好的为人处世之道。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重心在于培养人的能力,主要包括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基于此,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实施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主动研究并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

三、建设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能否真正推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关键还在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各高职院校通常采取引进和培养的办法。目前高职院校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虽然也重视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但更注重的仍然是教师的学历和职称,建议高职院校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做法,大力从企业引进优秀人才,而不要过于重视对方的学历和职称。就会计电算化专业而言,从企业引进人才时,应有意识地从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挑选,如制造型企业、商贸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学校在引进企业人才的同时,也应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本校现有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另外,除了建立自己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外,学校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吸引企业专业人士来学校兼职上课,比如提高兼职教师课酬、根据兼职教师时间灵活安排上课时间等。

四、建设仿真实用的专业实训室

一体化教学多是以完成某项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情境式教学,普通课室往往难以满足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因此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最好场所是实训室。为满足会计电算化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可建立以下类型的专业实训室:

1.专业文化教育实训室。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愿意自主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认同自己的专业。建立会计文化教育实训室,展示会计发展过程中涉及的人、物、故事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会计文化的产生、发展过程,明白会计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认同会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专业自豪感与认同感。

2.专业成果展示实训室。专业成果展示实训室用来展示往届学生的作品,比如凭证、账簿、报表、审计报告、财务分析报告等资料。其功能有三:一是让学生在入学时对本专业产生一个心理预期,即:将来我也能做出这些作品,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认同感;二是在日常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观往届学生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快速更直观地学到专业知识,比如原始凭证是怎样粘贴的?记账凭证是怎样装订的?等等;三是往届的作品可以成为下届学生“审计”的对象,为审计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提供素材。

3.综合业务实训室。会计电算化专业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时通常要分小组、分岗位、分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因此综合业务实训室应尽可能营造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模拟企业会计部门、财务部门设置工作岗位,根据小组学习和会计工作流程的需要摆放实训设施。

4.中介业务实训室。中介业务实训室的建设应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深度合作,营造最真实的工作氛围,同时引入企业真实业务,为一体化教学提供最真实的教学素材,最终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缩短专业上和心理上的距离。比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职业教育理念与当地中介机构合作成立会计项目中心,对外提供记账、审计等服务,成功引入企业真实业务为教学服务,为会计电算化专业顺利实施一体化教学及项目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五、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得到足够的课时保障,这就要求依据当地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对会计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提炼,根据提炼出的职业核心能力来开设必需的专业课程,然后在专业课程中再依据需要确定专业核心课程,从而建立起一套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

一般而言,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职业能力及相应课程可作如下分类:

对于专业核心课程,一般应实施一体化教学,因而专业核心课程应给予课时上的倾斜。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该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只有6门左右,均为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这些课程课时量都比较高,比如《税法》课程开设有148个学时,《审计》课程开设有144个学时,充足的课时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

六、设计以解决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教学过程

一体化教学模式不是简单的“教+学+做”,它是一种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一般要经历“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阶段。姜大源教授指出,在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1.资讯阶段。本阶段由教师指出工作任务,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专业资料,帮助学生搜集并掌握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信息,并学会与小组成员、相关部门的沟通与交流。

2.决策阶段。本阶段要求学生运用第一阶段搜集到的资讯考虑多个解决工作任务的方案,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各个方案进行论证,从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实施方案。

3.计划阶段。本阶段重在指导学生详细分析工作任务,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流程及相关工作计划、设计相关制度、表格,设计阶段成果检查项目,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到小组成员,明确各自职责。

4.实施阶段。本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完成实施准备工作,并对学生的实施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确保学生按计划操作,同时避免小组学习过程中的搭便车现象。

5.检查阶段。本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照计划确定的成果检查项目进行自查及小组内成员互查,找到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6.评价阶段。本阶段评价可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由小组负责人对本组各成员进行考核评价;然后由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考核内容一般包括工作成果质量、团队合作情况、工作态度及工作规范等。考核成绩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用等级制,或者百分制加等级制,比如工作成果用百分制,团队合作、工作态度等采用等级制。

七、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完成由“演员”到“导演”的角色转变,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成本会计》课程中材料核算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强调“精讲多练”,教师的教学过程一般是先介绍材料的概念,然后讲材料费用分配的几种常用方法,然后布置练习给学生做。整个过程,学生都没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被动地接受,听完了模仿例题做练习。但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材料费用核算的教学组织过程就完全不一样,比如教师可以这样组织教学:首先给学生一家模拟企业的相关资料,比如岗位设置情况,岗位职责、材料核算制度、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领料单等;然后组织学生填制领料单,审核领料单,讨论如何汇总领料单,如何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如何分配公共材料费用等。整个过程,教师只要在旁边指导和点评,引导学生注意材料费用的处理流程,同时指出相关的重要理论知识。因此,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度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从而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

当然,约束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条件还有很多,比如经费有限、校企合作不深入等,都会影响到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只有充分认识到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各种约束条件,才能为顺利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扫清障碍,最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也体现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应有的教育特色。

[本文是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重点科研项目《高职院校财经专业一体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09-05]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M],2007

2.胡贤民.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研究初探[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3.刘飞.新形势下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1(2)

医学检验知识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电控制;课程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在特色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人“安身立命”之本,维系着高职院校现在和未来的命运,其建立与完善尤具重要意义[2]。

一、课程建设目标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容主要有九个方面:校企共建战略伙伴关系、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师资共建、基地共建、教学评价共建以及研发项目、招生就业、学生管理。把校企合作的形式按合作深度进行层次划分,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浅层次合作,如短期见习、实习、专业方向按企业需求设定;二是中层次合作,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如订单式等;三是深层次合作,如校地战略性合作,持续实现教学、培训、应用技术研发、生产和技能鉴定五位一体的多种项目的合作,建立利益共享关系。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与信捷科技合作共建实验室工作从2008年启动以来,一直在合作的内容和深度方面下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机电控制类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的一门理论性较深,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主干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继电器-接触器系统,掌握机电控制装备(控制电机、电液(或气动)控制机构)及变频器;掌握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及其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可编程控制器改造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维护与管理自动化生产线的基本能力,并对今后从事现代化生产线控制技术的应用与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锻炼学生的项目规划能力,工业控制器的选型能力,I/O地址分配、扩展及硬件接线能力,PLC相关的编程能力,工业控制系统的扩展、维护、管理、使用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PLC相关的软件和硬件知识,学会编制简单梯形图,设计简单的工控系统,能从事工业控制的相关管理、维护工作。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

机电控制类课程建设研究和实践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课程改革方向遵循任务导向项目驱动式改革模式;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实验基地建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开放实验室。

(一)专业共建、课程共建方面继续深入

课程建设的核心在教材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以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编写一本能充分锻炼学生机电控制领域的专业能力,又能融合机电领域新技术的教材,成为合作双方的重要任务。机电控制类课程,传统上由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单片机技术、机电传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构成,课程内容架床叠屋,大多数课程教材理论性强,实践锻炼的机会少,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养成构成了较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系对机电控制类课程进行了改革,把机电液气传动、单片机技术、机电一体化实现课程融合,组成新课程:机电控制理论及实训。该课程间以理论,以实训为主,对学生使用单片机、PC机作为智能控制设备实现对常见的机电液气产品、系统的控制能力进行强化;对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这门课程进行课程改革,优选项目,锻炼学生基于PLC的工控产品或系统的总体设计、硬件设计及选型安装、软件开发调试、系统安装、运维能力。推进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改革实践成果,项目驱动式课程体系改革,与企业合编项目化、立体式教材。该课程由我系教师和信捷公司合编教材和实训资料,经过两年的实践,获得了不少学生的好评。课堂教学以外,邀请专家举办一些PLC研讨会和设计竞赛,向老师、学生提供有关技术资料和最新开发工具的信息,并以鼓励和奖励学生的创造性,促进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二)进一步做好与企业无缝对接,建立开放实验室

2008年初,信捷公司和我系签订协议,建设一个面向全系学生开放的工控实验室,逐步将该实验室建设成为一个工控领域的教学研究和科研开发基地,为我校开展机电控制技术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工程素质提供一个更好的教学科研平台。其重点是建设创新实验基地:实验场地、器材实现资源共享,实验项目及内容共同拟定,实验过程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研发工程师共同指导,基本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实验项目精心选择,突出培养学生工业控制的核心能力,反映基于FA的工业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实验载体包括:基本逻辑控制;模拟量控制;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网络组态、触摸屏等高级应用。实验室在完成正常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面向我系学生开放,开放实验室以开出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型、研究型、综合型实验项目为主,吸引学生利用预约时间和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参加实验、制作、发明、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推动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实验室吸收部分优秀学生早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进行一些小科研项目的研究,同时学生结合实验室的条件自行拟定科技活动课题,并提交相应的设计方案或实验方案,经实验室审批后,可开展实验活动。实验室将提供相应的实验条件,学生实验结束后应提交科技活动的成果;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实验及综合型、设计型自选实验课题。今年机电工程系和信捷公司合作开发了红绿灯控制与PID控温试验台和变频器多段速与高速计数试验台两台套,双方密切协同,终于按期完成了该工作项目,为本系下一轮工控教学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课程考核方法改革:

本课程学习应理论与技能紧密结合,采取多练习多思考多讨论多动手等方法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考试形式:理论部分采用书面笔试,实训部分根据实训学习质量打分,重在技能掌握。本项目的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理论部分占60%(平时成绩占20%分,期中考试占20%分,期末考试占60%分);实训部分占40%(PLC部分占60%,单片机部分占40%)。

(四)课程改革后学时分配:

本课程实现课程改革后分成四个大项目。其中项目一为机电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系统设计,包括常用低压电器、基本电气控制电路、普通生产机械设备电气控制、变频器的使用、控制电机、电液控制机构、气动控制、控制放大器、机电控制装备的设计和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础知识、FX系列的基本指令系统、PLC步进顺控指令系统、PLC功能指令系统、PLC编程及仿真软件的使用、扩展模块使用技术,共98学时左右。项目二单元单片机基础,包括单片机基础知识与MCS-51单片机结构、开发工具介绍、MCS-51指令系统与程序设计、中断系统与定时器/计数器、串行接口、MCS-51系统扩展技术、单片机产品设计,共44学时左右。项目三是单片机实训,包括仿真软件的使用与简单程序设计、程序设计、定时实验、串口实验、系统扩展实验等,大致10个课时。项目四是PLC实训,包括信捷PLC编程软件的应用、基本指令练习、水塔水位控制、十字路通信号灯控制、机械手的步进控制、模拟量控制、变频器控制、高速输入、高速输出控制、文本显示屏、触摸屏、组网通信、组态软件应用,共计24个学时。总计176个课时,较改革前缩短约40学时。

(五)课程建设其他工作

推进工学结合,实现互兼互聘。充分发挥学校知识人才高地优势和企业设备充裕和技术研发能力,达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增加学生就业渠道,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实现多赢的目的。目前信捷公司已经有6人被我系作为外聘专家参与到机电控制类课程教学,我系年轻教师也积极参与到该公司的项目研发中。以共建实验室、共同培训学生、共同编写实训教材为基础,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的层次。目前,我系对学生、部分教师进行工控专业知识及开发应用的培训;对参加过信捷培训的学员建立一个人才库,以便工控技术人才更能得到合理的应用;校企“双导师制”培养优秀毕业生:积极参与对外学术交流和校内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内外的学术交流持续的准确把握科技发展动态,促进教师队伍的科技与学术水平。机电专业的不少学生已成为学校和信捷公司合作进行顶岗实习指导的毕业生,其中大多数同学顶岗实习后直接进入该公司就业。

三、关于机电类课程建设的一点看法

从课程建设这个视角看,校企合作工学合作很有前途,如果有配套资金支持,能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多赢。[1]应该依托政府、行业、企业等,积极搭建多种复合平台。学院和系部在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下,收集各项工学结合项目与企业信息,并进一步整合工学结合的专业平台、培学相融的行业平台、研学相辅的项目平台、校企联动的社会平台等;[3]为实验室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为校企深度合作创造条件。课程改革实践推动教师参与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核心能力,关注本领域的最新进展。为了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可在教师和学生中间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联络员队伍,并制定各种方案促动,开展多项活动拉动,多方面推进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小建.大力推进校企合作 加速培养高技能人才 开创职业培训新局面 . 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上的讲话,2007.3 .

[2]黄迎新.关于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中国培训,2006.12

医学检验知识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0-0053-02

1 前言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正朝着智能化、光学化、网络化、微型化与集成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大量懂技术并能操作先进设备的专业人才受到各企业的青睐。我国的高职专科层次的教学以三年制为主,在教学中存在专业定位不准确、教学手段单一、理论和实际脱节等问题。

把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带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以“职业基础能力专业通用能力岗位方向能力”的“能力递进”策略优化课程,实施“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模式和“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能力培养的不同阶段体验企业真实生产任务,强化生产性实习与顶岗实习,推行“双证书”制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

2 与产业对接,构建“能力递进、项目教学、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邵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求,专业教学团队对三一湖汽、邵纺机、山立水电等邵阳市装备制造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能力调研,明确了本专业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将学生职业能力分为递进的职业基础能力、专业通用能力、岗位方向能力三个层次,参照岗位职业标准,制订了课程标准,创设企业情境,实施教学情境与生产环境对接,实行教学做一体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先后组建了“邵纺机班”“三一班”“德昌电机班”“山立水电班”“美的制冷班”等10个订单班,推行订单式培养。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构建了“能力递进、项目教学、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机电一体化技术校企合作联盟,校企共同夯实“理实一体化课堂,校内外实训基地,企业顶岗实习”的相互融合人才培养平台,优化“能力递进、项目教学、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实现培养方案共订,双师队伍共培,实训基地共建,教学资源共享,培养过程共管,校企文化共融。

3 对接行业需求,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的决策下,实行校企共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对三一湖汽、邵纺机、神风动力等企业岗位及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分析毕业生就业后岗位渐进提升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按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开发,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能满足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和人才可持续发展要求。

4 推行工学交替,实施项目教学

在递进式能力培养过程中,推行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模式,从大二开始,首先到企业参观实习,感受真实的生产情境,了解工作岗位培训,返回学校学习;再以真实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装备制造行业的专业通用技能;再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熟悉企业生产管理,体验职业环境和岗位职责,了解和认识企业文化;然后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及专业基础选择固定的岗位进行顶岗实习。

在教学组织上,参照企业典型任务创设学习情境,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资源,通过任务引入、项目展开、项目指导、项目评价、项目拓展等方式实施项目教学。

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利用校内外真实或仿真的生产实习环境,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教、学、做”一体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专任教师与现场专家有机衔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推进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多媒体技术、虚拟信息技术,通过职教新干线和网络平台,将企业真实生产情境、产品加工过程等直观为教学服务,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增强各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订单班教学根据企业岗位需要,增设针对性强的课程,如邵纺机班开设纺织机械原理等相关课程,三一班开设搅拌车工作原理方面相关课程。订单合作企业全程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企业岗位有效对接。

5 取得效果

通过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果显著增强:在以前的教学中经常出现不预习、不听课、不写作业、不复习的现象;现在,教学以项目为驱动,让学生在完成每个项目的过程中自主学习相关知识,使学习效果显著增强。教学改革以来,学校机电类专业学生的获证率显著提高,如2011年维修电工中级获证率为92%,高级工获证率为88%;2012年中级工获证率为99%,高级工获证率为91%。2009年湖南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举办的湖南省天煌杯电气控制技术技能竞赛中,王涛在单片机快速开发项目中获第五名;2011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高职机械部件创新设计与制造)中,艾鹏飞、张桃、刘建武获得二等奖。

通过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能力递进、项目教学、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进一步推动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业对接,推行工学交替,实施项目教学,全面提高培养人才质量,可为同类院校同类专业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引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卢艳.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9(4):33-34.

[2]汪炎珍.高职机电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院报,2006(1):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