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策略
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必须真正的意识到创新意识对学生的重要性,了解创新意识的含义,努力的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对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行强化,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时候,才会真正的有计划,有目的,确保创新意识培养的有效性。
一、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培养原则
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真正的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这包含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的一些学习和活动以及实际的生活实践。而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而言,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渠道,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时候,必须遵守下面的几项原则。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动力,老师在小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时候必须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只有学生真正的产生了兴趣,才会更加愿意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其创新意识才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产生质疑。
老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和目的的进行一些疑问的设置,重视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只有学生产生了质疑,那么其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才会有明显的提高,其思维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只有有了质疑和疑问,学生才会更加愿意去深思,才会真正的进行创新。
(三)启发思考。
思考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和启发性都比较强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会更加容易投入到思考中去,通过思考,学生才会更加容易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措施进行问题的解决,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
(四)培养动手能力。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说在讲到圆的时候,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来画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通过动手,学生的思维也会被激活,进行探究的兴趣也会有明显的提高。所以,老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候,必须重视其动手能力的提高。
二、增强创新意识的方法
(一)创设相关情境。
在小学数学中,想要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便有必要将情境教学的方法运用进来,进行数学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方面的意识。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说出更多的解题思路,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思考,这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是非常有利的,学生的想象空间也会得到一定的拓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学的内容进行,在提高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同时提高其创新方面的意识。
(二)改革教学方法。
以往,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过度的重视知识的传授,一般情况下都是老师讲课,学生被动的听课,学生的思维往往都是跟着老师走,自己的主动性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这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老师必须真正的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的时候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给学生机会让其独立的进行问题的思考,这样其创新意识才会提高。
(三)发挥学生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应该将学生的想象力真正的发挥出来,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办法比较多,比如说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设计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问题;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等等。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和其思维创新能力有着直接关系的,所以,老师在进行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时候,必须认识到想象力的重要性,并将其积极作用发挥出来。
三、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关事项
(一)抓住灵感。
在进行小学数学学习的时候,每一个学生的思维习惯以及思维方式都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但是在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时候,必须重视瞬间产生的灵感,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后续的思考和研究,从而提高自己创新方面的意识。
(二)改革教学方法。
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某一类的题型,会经常将一些固定的思路和解题公式传授给学生,这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变革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的突破,改变以往固有的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时候应该更加的开放,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三)提升自信心。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不够自信,不愿意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出来,怕老师或者同学笑话自己。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能够进行问题的思考和发现,却不愿意进行问题的表达,这就导致了学生研究问题不够深入,自身的创新意识也没有很好的被发掘出来,这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重视氛围的营造,将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更好的调动起来,给学生更多的鼓励,这对学生自信心的提高是有一定帮助的。
四、结语
对于学生而言,其创新意识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认识到创新意识对学生将来发展的重要性,根据实际的情况和需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一定的引导,鼓励其更好的进行创新。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老师还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采取正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刘福艳.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
[2]朱晓燕.重视引导启发,激励创新意识――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教学方式变革[J].小学时代(教师),2010(03)
[3]杨祝玲.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华章,2014(12)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21世纪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将越来越高,人的创新能力成为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初中数学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担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之重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创设良好的创新氛围
学生是创新的主体,在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下,学生的创新潜能就会被激活,从而释放出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首先树立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确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何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和品质、如何拓宽学习的空间,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个人差异、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等情况,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敢说、敢想、敢提问、敢质疑、敢争辩,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处于互动状态,互相讨论、互相交流。在互动环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出现了失误不要忙于批评,而要帮助他们弄清原因,找准差距,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
二、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信息,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内在动力。如:在教学几何课时,可采用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自己摆一摆,画一画,在实际操作中验证结论,启迪他们的创造意识。还可以采取一些如数学操作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故事演说等等,鼓励学生联系实际,找准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培养创新的兴趣。又如:在教学“统计与概率”中,可以让学生思考,为迎接校庆活动,学校准备购买一批运动服,应怎样合理地购买各种型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就要对学校每一个同学穿衣的尺寸进行调查,然后整理成数据,根据数据做出购买数量和分配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就会加深对统计与概率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原理去观察身边的现象,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数学理论与应用运用到生活中,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维持他们的长久的创新兴趣。
三、培养“问题”意识,重视学生的创新行为
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必须要重视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重视学生的创新行为。首先,要培养学生敢于“问”的意识。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教育学生提高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问“问题”的兴趣,消除学生不问“问题”、怕问“问题”的情绪,激发和锻炼学生敢问“问题”的勇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善于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其次,要教给学生“问”的方法。一般来讲,学生问“问题”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要注重示范,做好问“问题”的言传身教,要告诉学生问“问题”的方法,站在学生角度去问“问题”。比如,在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中,要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提出问题。又如,在讲完角的基本知识后,可以给学生设计以下问题:平角与周角应如何表述?直线是平角吗?射线是周角吗?直线和平角,射线和周角关系应如何叙述?等等。第三,要正确解答学生的“问题”。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要给予准确及时地解答。当然,解答不仅仅是以给出正确答案为目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参考书、查阅工具书或动手做实验,亦或互相讨论完成。善于提问有利于学生学会讨论,加强交流,有利于培养
自己的创新意识,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其主体参与性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优秀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在数学教学中,要主动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进行学习。很显然,新课标已经否定了教师在课堂上的霸权地位,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和参与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要设计好每一节课,注重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并作好分析评价。同时,教师应当给学生科学设置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比如,在教授“旋转图形”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不会画,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仔细分析一下,问题出在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缺乏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学生的认识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先让学生拿两个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板绕一个顶点旋转,然后让学生画一个三角形练习旋转,再变换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度和不同的图形,如四边形、圆等进行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和一点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多一些创造,多一些成功的体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有创新能力,才能成为二十一世纪所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金芝.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探.教育创新,2008,(6).
[2]张秀云.浅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问•科教探索,2008,(10).
[3]程丰连.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8).
学生在物理方面的认知虽然还处于基础水平,但是对于教师的实验演示他们很感兴趣,正因为一知半解才会更有好奇心继续研究物理知识。教师应适当地将一些演示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这样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不同能力的目标。探索性的实验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将动手和动脑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选取合适的问题作为实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探究式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渗透在物理实验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对各种实验的基本环节都进行观察和处理,并对实验过程进行相应的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对实验过程进行探究,并将探究的实验内容和创新能力很好地联系在一起。
二、教师首先要注重观念的转变,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要让学生具备创新意识,教师本身必须转变观念,注重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对整个实验课堂教学起主导作用。教师不可能像百科全书一样储存各种各样的知识,但无论物理教师的资质如何,都必须对物理教学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必须在自己的教学领域有独特的见解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角色意识,不要照本宣科,单调地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判断。综上所述,教师应当有创新教学教育制度的意识,必须转变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如果教师只是单方面地进行物理实验,只是为了达到书本上的要求,以完成任务的思想完成实验教学,那么这种教学是没有任何效果的,特别要注意,有些教师会单方面地传授知识并不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如果简单地将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那么就无法在实验教学中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数据整理分析能力
很多学生只是抱着“好玩”的思想学习的,很多时候做完了实验就懒得进行实验整理。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仅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还应该在实验后的整理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学会实验操作就可以,根本不会重视实验的结果,所以数据会有很大的误差。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当硬性地要求学生进行数据规整,让学生学会处理不同的实验数据和误差的分析,并作出相关的实验效果图。通过整理和归纳的过程,最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操作的重要性,整理数据的过程也能让学生再一次对实验内容作出思考,创新意识不仅能在实验过程中初步形成,在整理数据之后还能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
四、结语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由于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家长和教师认为幼儿教育就是看管幼儿、保证幼儿的安全。近年来,幼儿教育越来越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有时也缺乏创新意识,有的教师认为,一个好学生就是要听教师说的每一句话,任何事情都要按教师的要求做。久而久之,这种观念就束缚了幼儿的想象力。
另一方面,有些家长的做法也有失偏颇,他们在为幼儿选择学校时,总是要看这所学校的教学成绩或是这所幼儿园一年能让幼儿认识多少个字、学多少个英语单词、做多少道数学题。这就间接剥夺了幼儿的自由,限制了幼儿的思维。
学前教育以开发幼儿的智力为目标,可是为了得到家长的认可,教师不得不对幼儿进行束缚式的教学,强迫幼儿学习,从而扼杀了幼儿的想象力。幼儿时期是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萌芽时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教师和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
(一)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1.美术教学活动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一条有效途径。幼儿天生喜欢画画,他们喜欢把对生活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将心理期待与直觉观察巧妙地融为一体,借物象表达心像,反映自己直率的情感,他们自己不在乎像不像,他们满意的往往是较为准确表达他们思想感情的作品,这些作品确切地反映了幼儿的创造力。所以,在幼儿绘画时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意愿,让他们大胆创作、快乐创新,让幼儿感受到创新的乐趣。
2.音乐教学活动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在音乐课的歌词教学中,教师可打破以往教幼儿朗诵歌词的教学模式,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提问的方式,鼓励幼儿自己创编歌词。如在教歌曲《大鞋和小鞋时》,可以先出示爸爸的鞋,然后问:“穿上爸爸的鞋像什么?”“船开在哪里?”“穿上爸爸的鞋时,走路会怎样?”几分钟后,请一位幼儿穿上爸爸的鞋感受一下,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最后,由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出歌词。这样就减小了幼儿学习的依赖性,增强了幼儿的自主性,培养了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为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其次,在音乐课的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形象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创编动作,如在教《采茶》舞蹈时,教师可让幼儿反复听音乐,让幼儿想象采茶女是怎样采茶的。这时让幼儿随音乐做动作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用自身的动作来丰富幼儿的视觉,特别是让幼儿看看手怎样抓住茶枝、手腕如何转动才能采下茶叶。幼儿获得这些知识后,教师便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编动作。在音乐活动中,这种形象思维的培养对幼儿创新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创造良好环境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1.努力为幼儿创设开放式的环境。教师要开放活动室,精心构思活动室的每一个墙面,每一个角落,让活动室成为幼儿求异思维发展的天地。例如:让幼儿用废旧报纸、挂历制作服装、鞋帽等放在活动墙上,用饮料瓶制作瓶娃娃,用乡土资源材料装饰活动室的墙壁、及图书柜、水杯架等。这样不但激发了幼儿求异创新的兴趣,也扩展了幼儿求异思维发展的空间。
2.营造有利于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空间。教师本身要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要正确地对待幼儿创造性的表现,不能否定幼儿在各种活动中的探索创新意识。例如:在一次音乐欣赏活动中,我计划让幼儿听“小兔在草地上采蘑菇”的音响,但幼儿听完之后,有的说是小青蛙在捉害虫,有的说是小猫在玩球,也有的说是小狗在捉迷藏,此时如果全部否定了幼儿的答案,一定程度上会禁锢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幼儿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和环境,要允许多个答案共存,在求同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求异精神,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在学习中,教师要使幼儿具有自信心、进取心,幼儿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
(三)家长运用适当的方法训练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想象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抓住每一个机会,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并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从而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首先,鼓励幼儿多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观察幼儿的言行,当幼儿有疑问时要鼓励幼儿说出来,并引导幼儿向纵深方向思考,慢慢地,幼儿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其次,为幼儿提供活动素材。幼儿的创新能力是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出来的。一首歌、一幅画都能表达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家长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素材,如结合我园乡土教材的编制为幼儿提供易拉罐、玉米皮、秸杆等,让幼儿依靠自己的想象,利用各种材料创造出作品。
【关键词】创新意识 数学课堂 教师
1.教师把创新意识带进数学课堂的前提。
1.1 数学教师创新意识的含义以及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教师的创新意识应该指:在一定条件下,教师依据自身素质,在变革教育的过程或实践中,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教育规律、教育特点、教育结构、理论和原理等有组织的高度完善的知觉和自觉的思维。伴随着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时代的要求。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为此,必须深化课堂课教学改革,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把创新教育寓于中学课堂教学中去,努力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思维意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培养学生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以及掌握创造新知识的方法。
1.2 数学教师所必备的自身教育素养。教师要能将创新意识潜移默化地带进课堂,带给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第一:教师要有宽泛的知识面,包括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以及教育统计等多门知识。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做到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第二:教师要有好奇心,对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教育现象不要人云亦云,而要探寻为何行之有效。对外国的教育现代教育理论、方法、模式的运用是否能在我们的教学中不加改变的运用等方面的好奇心也是教师创新意识的反映。好奇心与问题总是联系在一起的。第三:质疑、洞察、领悟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有的。教学有法,却无定法,教师对解决某类问题设计教学模式是很有效的,但是否对于每一个问题都有效呢?比如:笔者曾经听的一节六年级关于倒数的课,教者在计算时搞了一个各组接力赛,课堂气氛极好,效果也比较好。那么这种方法是否能带进初三的函数学习呢?显然不行。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将创新意识真正带给学生必须要有宽泛的知识面、深邃的洞察力和领悟力,能够面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
1.3 数学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的民主观、大众观。课程标准中改革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的第一个内容要求是: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或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有民主观念。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我们要民主化,用我们的方法让学生的个性尤其是独立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只有在自由民主的气氛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够灵活易变,变得开放、活跃。课堂上要允许他们“接下去”、“乱插嘴”、“瞎打岔”,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在宽松的环境里滋生。创新力不仅仅是优等生才具有,实际上后进生一样也具有这样的能力。只是他的这种能力更需要我们教师去激发与挖掘。作为教师就要全面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2.教师如何将创新意识悄然带进课堂。
2.1 思维培养的摇篮:积极鼓励,诱发创新思维。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富于创新、和谐宽容的气氛中才能顺利发展。倘若课堂教学中充满着控制命令、主观专断、批评训诫的气氛,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容易在压抑的气氛中枯萎。因此,教师必须善于调控教学气氛,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滋生与发展创设宽容的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允许学生错了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意见不一可以讨论,不明白可以当场提问。我在上不等式一课时在一开始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初一(1)班学生中最高的有1.7米,最矮的有1.3米,我们大家帮老师设计一个方案,用尽快尽准确的方法找出班里所有的1.5米以上的学生。学生们自由组成组纷纷讨论起来,有的学生提出统计后四排的学生;有的说:像上早操一样排成队列,从个子差不多1.5米的同学向后数。其中有一个成绩一直不好的学生举手问我:“老师我可以讲一句话吗?”我鼓励他说:“没关系,说吧。”“请1.5米以上的同学站起来。”一句话把全班学生全逗笑了。同时他们发现这也是一个好的方法。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来。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们创新的火花互相碰撞,放射出美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