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能源行业发展规划

新能源行业发展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能源行业发展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能源行业发展规划

新能源行业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香港太平洋国际集团投资

顾问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从2008年开始,中国投资市场进入调整阶段,整体上升趋势放缓。相比之下,中国新能源市场仍保持逆市增长的态势,表现抢眼。政府在政策上的推动也刺激了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速度,新能源行业成投资热点。

从全球来看,2008年全球新能源领域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增长幅度接近30%。新能源产业是高风险产业,更是一个具有巨大成长潜力的高收益产业,未来30年里新能源投资都将是一个热门的投资行业。

面对金融危机,人们对新能源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期盼,新能源领域存在较多的投资机会,而且涉及行业广,影响面大,存在着拉动未来经济新增长的巨大潜力,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能源界的广泛共识。事实上,这波新能源热潮绝非空穴来风。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他就把涉及数千亿美元的新能源投资作为挽救美国经济的最重要筹码之一。同时,中国政府也相继出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进而走出一条引领世界走出经济危机,走向经济复苏的振兴之路。

当前从VC各种动作表明,它们布局新能源的步伐加大、速度也在加快。近日,中华创业投资协会公布了最新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外资风投机构普遍放缓了在中国的投资步伐,但它们对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长期前景依然看好,八成风投看好环保和新能源行业。

作为投资者,投资新能源有两个数据不可错过。其中一个数据是,2002年到2007年,全球通过新能源或者与新能源相关产业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大概有5000亿美元,而相关并购涉及1000多亿美元。这对投资者来讲是非常大的诱惑。特别是在2000年和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大家都在寻找下一个投资热点;而另外一个数据是,在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大概有10个行业分类,在过去50年时间里,能源行业的净收益率是在10个产业里面最高的,平均年回报率将近13%。

新能源行业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SWOT分析法;路径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2-0036-04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内,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国家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范围,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具体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问题。

一、 保定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原则与目标

(一)发展原则

1. 优势原则。立足保定市现有产业优势,选准方向和领域, 重点发展短期内能够真正实现产业化的项目。

2. 市场原则。 一个项目的优劣不仅由其产品性能决定,更要适应市场的供求法则,满足“经济性”和“需求性”的发展原则。因此我们在考虑项目发展的时候,必须引入市场原则,通过市场来鉴定项目的优劣。

3. 创新原则。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既有“新兴”之意,也更加强调“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在经过一定时期的技术引进之后,必须将其“本土化”,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将其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改进,使其完全为我所有。

(二)发展目标

按照《保定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到2015年, 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2300亿元,建成国际一流的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业创新和产业化基地,初步形成“中国电谷”发展框架,电子信息行业、新材料行业、节能环保行业的销售收入将分别达到3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以上(见表1)。

二、保定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在战略管理领域中被广泛运用的战略分析方法,其中,S(strength)代表优势,W(weakness)代表弱势,O(opportunity)代表机会,T(threat)代表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见表2)。

(一)优势分析

1. 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保定市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 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组成。交通条件便捷,京广铁路纵贯南北,神黄铁路横跨东西,京石铁路客运专线正在加快建设,保津铁路已开工。“十一五”期间,已建成保津、保沧、廊涿、保阜等8条段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省第一,张涿、荣乌等5条段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初步形成“四纵四横”的高速公路网。保定地区矿藏资源较丰富。西部山区蕴藏着铜、铁、煤、锌、铝、金、银、钼、石棉、云母、石灰石、磁土、大理石等50余种矿产资源,是锌、石棉和大理石全国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曲阳县的大理石和磁土藏量大,质量好。涞源县金属矿藏种类和储量为全市之首;其中钼的藏量居华北首位。东部平原地区白洋淀周围的石油、天然气、地热蕴藏量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2. 一批优势技术和产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0年,保定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8%左右,已经成为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以新能源为例,保定市已经在输变电设备及电力自动化、 太阳能光伏发电及设备、风力发电设备、新型储能和高效节能材料等领域实现了超常规、 跨越式发展, 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群。 例如以天威集团为龙头的特种变压器、 电力保护装置、 电力控制测试装置、GIS电力开关、互感器等配套设备,开发移相器、新型静止无功补偿器、 电气制动器等柔性输变电等产品; 以英利新能源公司为龙头的多晶硅生产项目; 以风帆集团、 天威集团为龙头的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专用储能电池与储能装置等产品; 以保定惠腾风电设备公司为龙头的风电设备项目等。 这些为保定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 高校、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持。保定市辖区内高校、科研院所相对集中,以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为首的十几所院校, 以河北电力自动化研究所为首的几十所科研单位, 为保定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持。

(二)劣势分析

1. 产业规模过小,研发资金投入不足,抗风险能力弱。在保定市,除了新能源行业形成一定产业规模之外,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的产业规模都比较小。据《保定市“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到2015年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销售收入合计约为450亿元左右,尚比不上化工医药一个行业。产业规模过小、资金投入不足造成的技术研发能力弱、 抗风险能力不强等弊病都将制约保定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2. 缺乏技术创新信心和动力。 技术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动力,但是新兴产业作为新兴的行业实体,其发展前景具有更大的不可预测性, 多数企业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加之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对于技术的创新投入不足,缺乏技术创新的信心和动力。

3. 创新性技术人才的不足。 新兴产业与传统行业的不同点就在于,其对于人力资源不再是“量”的考虑,而是“质”的要求,需要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特别是高素质的创新型技术从业人员。 反观保定市乃至河北省,高素质、高水平的从业人员很少,高素质、 高水平的创新型技术从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 加上京津地区对于保定市人才的“虹吸效应”,造成本地区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型人才极度缺乏。

(三)机遇分析

1.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从2009年开始,国务院几个部委召开多次会议, 商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并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就如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战略部署。 河北省近几年通过调控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供应并以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为倒逼机制,强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扶持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引人注目的新进展和新突破。保定市在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 把做大做强新能源及能源设备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口,按照创新引领、龙头带动、完善链条、聚集发展的思路,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把新能源及能源设备打造成销售收入超千亿元、 占GDP比重10%以上的骨干支柱产业;把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保定市未来发展的先导产业, 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重点扶持, 积极引导,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2. 传统工业对环境、 资源的压力促使新兴产业成为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传统工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环境和资源压力, 目前我国已成为能源消费大国, 以资源消耗为支撑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带来了极度恶化的环境和频发的生态灾难。而新兴产业具有的资源消耗低、污染小、循环发展、综合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在全球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 必将成为各国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威胁分析

1. 国际及区域的竞争压力。在资源、环境压力巨大的今天, 世界各国及地区都把新兴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突破口,国际及区域的竞争压力日益提高。新的周边环境和竞争形势, 对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技术的不可预测性。 新兴产业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技术路线多样,形成主流的技术路线和产品需要经过市场的长期筛选,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尝试, 对研究能力和投入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就目前保定市的情况来看,新兴产业的技术和产品还不是十分成熟,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3. 陷入“产能过剩”的陷阱。在国务院确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 个别地区出现了盲目跟风、恶意炒作等不良现象。到目前为止,已有近20个省市提出要打造新能源基地, 上百个城市提出把新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技术重复引进、雷同式布局、低层次竞争造成的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

三、保定市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

根据SWOT分析法对保定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的定性分析, 可得出保定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框架(见表3)。目前保定市新兴产业的发展既有优势又有劣势,机会和风险同在。保定市新兴产业要想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抓住机遇,利用其优势力量来克服产业发展环境中的威胁, 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

1. 有机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升级。利用保定市自然资源丰富、 技术装备较为先进等优势,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新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 实现传统工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接轨,在多个领域催生更多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相关产业升级、产品换代,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 完善金融和政策支撑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起步到壮大,都需要高额的资金投入。而由于其产品研发和商业化存在较大风险, 不适于大规模投资和银行大规模信贷支持,因此,需要引入风险投资,打开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市场化融资体系,深化科技、产业与金融合作。近年来保定市政府虽然从财政拨款和商业贷款方面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但受现有经济水平的限制, 投入的资金很难适应战略性新型产业的需要。所以,保定市应尽快制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贯彻落实意见, 同时配套出台一系列支持性政策措施; 引导金融机构建立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以及贷款评审制度,尽快建立包括社会资金投入和财政出资在内的多层次担保体系,加强对重点领域和技术的扶持和引导。

3. 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保定市境内虽然拥有众多的科研院所和高校, 但就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而言, 科研能力强、 市场反应快的高技术人才,能够驾驭大工程、大型项目的人才,用商业经验武装起来的专业技术人才等,仍非常缺乏。保定市应尽快建立科研机构、 高校创新型人才向企业的流动机制,加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发挥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增加急需的专业学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完善科研机构和高校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实现和利益保障机制, 加大对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创新型成果的奖励力度。

4. 坚持产业化路线。 根据保定市现有基础和发展趋势,科学合理地布局保定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具有优势的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突出、集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形成增长极,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对于产业化相对成熟的新能源行业要走集中、集约、集聚的园区化、基地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

5. 加强技术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其科技含量高等因素,它的发展必须紧紧依靠高新技术,只有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才具有活力和竞争力。保定市必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高新技术创新体系,发挥科技重大专项的核心引领作用,实施产业发展规划,突破核心技术,加强产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都应加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参与和组建,依托产业集聚区、高校和科研院所,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的投入比重,搭建一批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创新体系,特别要在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 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积极培育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

6. 完善规划实施体系。 保定市已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纳入到“十二五”规划当中,如何保证它的顺利实施,如何完成既定目标,这就需要完善规划的实施体系,设立机制保障措施。首先,应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详细规划的编制,制定发展目录,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查统计和跟踪分析, 及时发现规划实施中的一些新情况和问题, 并采取及时和切实有力的措施来妥善解决, 从而指导和监督产业的发展。其次,要健全和完善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积极开展评估工作,在规划中设立约束性指标,使规划不仅具有指导性、战略性,同时还具有可操作性。再次,要根据保定市总体部署,从实际情况出发,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要突出本地区的发展重点,形成较为完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新能源行业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在着力提高能源供应安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大背景下,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实现了连续十年接近30%的年均增长速度,创造了全球能源行业发展的奇迹。根据全球风能协会的统计,至2010年底,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到19439万千瓦。中国、美国、德国、西班牙和印度5国的累计装机容量均已超过1000万千瓦,成为占据全球风电装机总容量近3/4份额的世界前5强。2010年我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44,73GW,在全球累计装机排名由2008年的第四位、2009年的第二位上升到第一位。从目前世界各国的风电利用水平来看,处于比较领先地位的是丹麦、葡萄牙、西班牙和德国。

发展风电具体有哪些益处呢?一是除水电之外,风电是当前技术最为成熟、经济性相对较好的可再生能源。二是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今年南方五省5年来最严重的缺电,存煤、来水情况低于预期是主要原因。”南方电网相关人士说,水电占南方电网供电比例的30%,而8月至今,红水河、乌江流域来水偏枯分别将近九成和八成,目前两大流域蓄能值25亿千瓦时,同比减少85%。而采用风电就能避免这个问题,一年四季能源供应相差都不大。另外,它相对于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或者核电站带给环境和人们的危害小很多,风电能是最清洁、环保的电能。

目前,新能源的发展由于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的日益加重而备受人类的重视,中国也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生效,为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法律框架。同年11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对风能资源详查、风电研发体系、检测认证体系和风电设备国产化给予政策支持。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也进一步推动风能的发展。根据中国能源局的预测,未来将有五万亿的资金投入到可再生能源建设当中,将极大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中国风能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初步估算约为10亿千瓦,其中,海上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蓄量约7.5亿千瓦。据国家气象研究院公布的测算结果,我国西部内蒙古、新疆等省区因草原、戈壁面积广阔蓄积了大量风能,约占全国陆上风能资源的80%。同时,我国存有100万千瓦的大型风能可开发利用区域有10个,分别是广东、福建、浙江、苏沪地区、吉林、山东、合肥、内蒙、河西走廊和新疆。内蒙古、新疆等风能资源富集省区近来风电建设加速,目前在建或“十一五”期间建的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约800万千瓦。

新能源行业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财政政策;税收;激励机制

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制约世界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个突出问题。工业革命以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剧增,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日趋加大。迫使世界各国不得不认真考虑并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开发利用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深处所产生的热能(潮汐能例外),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1]。

《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指出中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5%。虽然近年来中国能源消费增长较快,但目前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还比较低,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能源消费还将大幅增长,资源约束不断加剧。近年来能源对外依存度上升较快,特别是石油对外依存度从本世纪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7%。石油海上运输安全风险加大,跨境油气管道安全运行问题不容忽视。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增加了保障国内能源供应难度,能源储备规模较小,应急能力相对较弱,能源安全形势严峻。

党的“十”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依然突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要求十分迫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既是我国当前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未来能源可持续利用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一、江苏省新能源发电项目现状

江苏省自2006年起逐步展开沿海风电建设,国内最大的风电开发商国电龙源电力先后在江苏南通、盐城、淮安地区投资约70亿元建成7个风电场,共488台风机总装机752.5兆瓦,年发电量13亿千瓦时。截至2012年9月底,江苏全省新能源发电企业共102家,装机容量达到503万千瓦,其中风电187万千瓦,核电20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4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76万千瓦;2012年1-9月江苏新能源发电量为176亿千瓦时,占全省5.7%。从2006年至2012年9月,江苏新能源发电量累计达967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了3200万吨标准煤,少排二氧化硫60万吨、二氧化碳8900万吨、氮氧化物30万吨(数据来源:人民网2012-10-17)。

按照江苏“十二五”规划,2015年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100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达到11%,发展任务艰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二、新能源发电项目目前所面临的资金困境

1.新能源的使用成本高

新能源发电的设备制造本土化和商业化进程较慢,许多关键的设备制造能力低,依赖进口,相应投资成本比较高。太阳、风力这些受自然条件左右的新能源输出功率不稳定,使用能源的机会和地点有限,控制蓄电池等电力储存设备的输出功率变化,调整电源和使用公司间的联网线路等导致输出功率变化而需要增加电力系统的调整能力,都将发生追加性的成本[2]。根据电力联合会有关资料,当前中国主要电源发电成本与设备造价见表1所示。

2.新能源投资风险高,融资渠道少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还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新能源面临着高投入、高成本、回收期长的产业风险,以及新能源生产原料、工艺、规模、技术改进等方面的技术风险,决定了新能源投资风险高、盈利能力弱的特点。

商业银行的投资注重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因而商业银行目前不是新能源行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新能源行业因规模和盈利能力的限制,上市募集巨额资金也较为困难。风电企业基本是近几年实现境内上市融资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华锐风电”上市时间是2010年初。光伏产品生产企业在创业的早期,完全依靠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自2005年11月“无锡尚德”在美国上市开始,先后共11家中国光伏企业在美上市,于2008年以前基本完成。风险投资机构对新能源技术研发以及研发成果的市场化难以把握,无法作出投资评价,制约了风险基金进入新能源领域[3]。

3.政策缺乏市场导向,社会公众对新能源的财政补贴认知不足

各级政府对新能源产业非常重视,国家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规,以法律的形式支持和鼓励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但相关配套政策诸如税收、低息贷款和信贷担保、价格形成机制等帮助开拓市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尚不明确,所制定的政策缺乏市场导向的运行机制,政策激励措施不够。由于缺乏目标机制,企业难以制定长期稳定的发展规划及战略,制约了投资者信心,阻碍了企业长期发展。同时由于政府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公众对新能源优势认识不足,加之配套设施不完善、成本高,离散型屋顶光伏发电目前公众较难接受,光伏发电设备购买量相当少。

三、江苏省新能源发电项目财政税收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执行的财税政策

新能源相对传统化石能源发电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分散性和不稳定性,造成的结果就是产出效率低、制造成本高,没有补贴就没有新能源事业。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风力发电上网管理规定、可再生能源价格全国分摊政策、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资金补助办法、实施金太阳工程计划、可再生能源接入系统补偿政策、上网电量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节能发电调度办法等政策,为新能源发电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实行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等的带补贴的标杆上网电价政策,为新能源的规模化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促进了新能源资源的优先开发[1]。

在税收方面,新能源发电的税收激励机制主要是针对风力发电,具体有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实现的增值税实行即征即退 50%的政策;国内企业为开发、制造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而进口部分关键零部件、原材料所缴纳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政策以及新建风电企业享受所得税三免三减半的优惠(自项目取得生产经营收入的第一个纳税年度起,前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执行的财政税收政策提高了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经营效益,随着新能源发电规模的不断增加,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财政补贴政策不稳定

目前国家对于包括风电在内的新能源补贴的依据是各地的标杆电价,在标杆电价以下的部分,由国家进行补贴,弥补企业亏损。但亏损部分的补贴金额则需要每年申请,这一申请的周期长,涉及环节多,补贴金额也根据销量价格等时常有变化。政策的不确定性因素多,企业的投资稳定性受到影响较大,不符合企业的投资要求,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不高。

2.财政补贴的经济效果不佳

自2009年开始实施的“金太阳示范工程”是我国为了启动国内光伏市场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中央政府决定每年从财政出资100亿元左右,为我国的太阳能屋顶和光伏建筑建设提供补贴,以推动国内太阳能发电市场的形成。但是当前金太阳工程主要采取“事前补贴”方式,企业做假标骗补贴,使用劣质产品以次充好的事件不断。2011年4月中国经营报就曾以“金太阳工程大部分项目或沦为‘烂尾楼’项目”为题对金太阳工程存在的问题作了报导,报导中指出虽然政府对金太阳工程的项目补贴高达50%,但企业仍然要付剩下的钱,而获得金太阳工程的多为地方中小型发电公司和民营企业,实力本来就不强,但当初为了拿到项目,拼命压价,不惜一切代价,拿到项目以后却发现根本没有实力去做;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不愿项目落入央企之手,极力督促地方性公司参与,并千方百计为这些公司赢得项目,也造成了一些投资商当初申请的过程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对整个工程了解的不够透彻,出现投资决策上的错误。对此,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已有所觉察。在2010年年底,政府取消了已列入2009年金太阳示范工程目录但无法实施的项目39个,总规模在54兆瓦左右,涉及补贴资金10亿元左右。2013年 5月6日,财政部向各省市自治区财政厅下发《财政部关于清算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金的通知》,要求对2009-2011年金太阳项目中已完工且并网的项目按补贴标准清算,而对未及时完工或发电的项目则取消示范,收回预拨资金。

3.增值税退税作用不明显

风力发电站在建设初期因为需要购买大量设备,可抵扣的进项税较多,因尚未形成生产能力,没有电力销售,进项税无法抵扣,实现的增值税是负的,无法享受实现的增值税即征即退 50%的政策,企业反而要暂时承担购买设备形成的进项税,占用企业的资金。在运营期间,原材料的采购很少,主要是设备维护所需的零部件,可抵扣的进项税较少,实现的增值税较多,增值税即征即退 50%,实际税率为8.5%,发电企业确实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好处,相当于销售电力后取得了财政补贴。但上网电价中仍然包含17%的增值税,上网电价偏高。目前,光伏发电增值税率仍为17%,不能享受退税政策。

4.大多数新能源发电企业没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不能享受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是衡量是否属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一个重要的条件。

四、支持江苏省新能源发电项目发展的财政税收激励机制设计

(一)财政激励机制设计

1.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稳定、良好的宏观环境,有利于企业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减少企业的决策风险;通过政策的引导,鼓励企业增加对新能源发电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参与市场竞争。

2.逐步减少财政补贴,增加财政直接投入

财政直接投入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种财政融资形式,即政府通过直接财政投入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具体可以采用股权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方式,由财政出资成立投资公司,以入股形式或给企业贷款方式加入新能源发电的建设,按市场要求运作资金,保证资金的使用效果,增强新能源发电的竞争力。

3.改变政府科研资金投入的模式,由输血变为造血

新能源发展战略的重心应该向促进技术提升倾斜,将拥有的核心技术快速地产品化,商业化,必然会发展壮大我们的新能源产业。国家可以提供资金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核心技术,建立将核心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平台。国家通过制定科研经费的拨付机制,只下拨启动资金,后续资金由企业根据技术的转化情况给付。这样既可以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也可以保证产业的需求,使科技技术真正为生产力服务。

(二)税收激励机制设计

1.调整增值税的退税政策

风力发电站、光伏发电站建设初期购买的大量设备,经相关部门认证确认投资后,直接退进项税。并网发电后,参照小型水力发电单位的方式选择按照简易办法依照6%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日常运行中设备维护所需购买的零部件,进项税不再抵扣。设备大修理、扩大装机容量新购置设备的进项税,凭增值税专用发票直接退税。这样在运营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上网的电价可以降低26.4%{设C为成本,增值税率为17%时,上网电价是C×(1+17%),增值税率为6%时,上网电价是C×(1+6%),降低了[C×(1+17%)-C×(1+6%)]/C×(1+17%)=26.4%}。

2.充分利用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新建风电企业享受所得税三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可以推广到光伏发电等其他新能源发电企业,使投资者真正获利。同时为鼓励新能源发电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借鉴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办法,规定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最低比例,达到要求的企业在6年优惠期满后,所得税税率按15%征收。

3.加大向能源终端用户征税的额度,鼓励消费者使用清洁能源

目前,我国尚没有开征能源税,只是对于成品油征收消费税,其中燃料油征税标准为0.8元/升;对原油、天然气、煤炭征收资源税,原油、天然气按销售额的5%~10%征收,煤炭中的焦煤按每吨8~20元征收,其他煤炭按每吨0.3~5元征收。 但其力度和系统性远远不够,不足以形成对环境污染破坏的保护体系,有必要向别国借鉴成功经验,用“绿色税收”制度促进生态保护。

五、结束语

我国现有的财政税收激励政策尚不完善,尤其对于提高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经营效益,促进新能源发电企业持续发展方面的政策还是空白。应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通过制定完善的政策体系,建立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支持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新能源发电发展研究报告[N].中国电力报,2012-03-13.

[2]史际春,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市场培育的经济法考量[J].甘肃社会科学,2010(02):1-6.

[3]陈芳平,李静.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J].甘肃金融,2010(02):43-45.

作者简介:

冯冰(1967—),女,江苏南京人,理学学士,讲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研究方向:激励机制。

新能源行业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煤炭行业;波特五力模型;煤炭企业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5-43 -02

一、煤炭行业发展背景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煤炭行业已有一定的基础,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煤炭行业的专业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此外,随着许多大型专业煤炭企业的林立,这改变了煤炭行业从前一成不变的形式。我国的煤炭行业在近几年里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供需不等,社会发展的巨大需求和煤炭行业供应不足的问题;产出与消费不平衡,中国的煤炭消费情况通常是西多东少和北多南少,而煤炭的产出情况却与消费截然相反。煤炭企业生产水平不等,虽然我国部分煤炭企业的生产水准已经符合国际先进水准,但是总体来看还是呈现较低的现状,尤其是小型煤炭企业。

二、煤炭行业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一)内部竞争力量

1.量能惯性增加,减产动能不足

即使我国加强了淘汰落后煤炭企业的力度,但是与煤炭产能相比,削减产能的实际效果不太明显。未来我国仍然将面临较大的产能释放压力,国内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短期之内将难以缓解。通过分析国家安监局的统计,目前全国仍有14亿吨产能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预计每年将新增产能2亿吨左右。

2.库存仍居高位,去库存压力大

由于下游产业的需求没有得到明显回暖,且受困于化解产能过剩,节能减排和环保治理的压力耗煤量有所下降。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的库存总居高位,体现在以下几点:煤炭企业的库存较高,港口煤炭的库存较高,港口煤炭的库存较高,发电企业煤炭的库存较高。

3.成本控制不力,财务费用居首

由于煤炭的主要运输途径为铁路,所以煤炭的价格与运输费用也是密不可分。因此,我国铁路运输费用的上调,提升了我国煤炭企业的煤炭价格。然而各类生产物资的采购成本,折旧摊销以及人工成本等费用的不断增加,进一步提高了煤炭企业的运营成本。

(二)关于供应商议价能力

供应商主要是通过提高原材料价格和降低原材料质量的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供应商潜在议价能力的强弱与其提供给买主的原材料相关,所以当原材料占买主生产主导地位时,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就会明显增强。通常,议价能力强的供应商会具有以下优势:供应商在其行业内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所拥有的买主相对较多且稳定,相对于需求量不大的来住来说很难与其进行议价。供应商的原材料具有一定的特色,比如质量优价格低、专利技术的融入等,这样买主的选择范围将会进一步减小,且一旦选择购买使用后将形成较高的转换壁垒。

在煤炭的价格方面,目前煤炭企业省内销售价格执行省政府协调价格,而省外价格基本上是由供需双方根据市场的变化协商。近年来,随着国内煤炭需求的快速增长,煤炭企业的煤炭价格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然而,受地方政府定价影响,目前煤炭企业省内销售价格依然偏低。未来,随着我国煤炭价格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陕西省运力的增强,预计公司煤炭价格将进一步提高。

(三)购买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煤炭下游用户的总体需求量下降对煤炭产业的影响相对较大。在联合国呼吁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影响下,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必然是可持续的。然而社会发展逐渐进入可持续性发展的历程中,企业的生产结构、人们的能源消费情况都将会发生明显变化,高碳行业将要面临紧缩型政策调控,这将会导致能源行业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的困境。

1.传统的火力发电将会受到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影响。考虑到新能源对传统能源将起到一定程度的替代作用。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发展的主旋律,降低石化能源,提高新能源比重是大势所趋,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将会受到更大的支持。

2.钢铁行业出现全面过剩。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钢铁业正步入峰值,产能过剩的问题逐步显现。况且,自2012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日趋严重,导致我国的钢铁价格日益降低。

3.建材行业主要产品已出现全国性过剩。首先,水泥产量面临全国性过剩。目前,我国水泥供大于求的形式较严峻,然而,很多地方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仍然是水泥,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建材,水泥等产量显著回落,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煤炭的市场需求。

(四)替代品威胁分析

我国的煤炭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因此,我国首选能源是煤炭。近几年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迅速,政府对此大力支持,所以对于煤炭企业来说作为替代品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通过分析,虽然我国的煤炭资源的使用情况相对其他新能源的使用情况占很大优势,但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以及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可再生能源(水力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的开发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三峡工程”等新能源项目的发展,将会进一步影响煤炭行业的发展。

据有关专家预测,煤炭的使用率将会在未来30年内降低10%。众所周知,煤炭行业属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加之当今社会人们的低碳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人们将会更青睐绿色环保的可持续能源,如水电、风电、天然气等。因此,经过分析可以得出新能源作为替代品对于煤炭行业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威胁。

对我国的能源消费情况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有三点: 一、因使用能源而产生的成本; 二、能源自身是否可存储;三、能源是否可再生。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我国可再生能源将会在2020年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6%。据相关部门的研究和预测,2020年我国煤炭资源的消费总量将至60%左右,从而煤炭资源多年以来的主要能源地位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五)潜在进入者分析

潜在进入者进入市场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新产品形式进入。2.以产品优势进入。3.以低价格进入。4.以新理念进入,如环保。5.以政府的干预进入。6.以其他形式进入。7.试探性进入。8.以恶意竞争的目的进入。9.实力扩张型进入等。

从进入壁垒来分析,煤炭行业属于资源型行业,煤炭资源所分布的区域通常与其运输条件不能形成统一,这样就会对潜在进入者进入煤炭行业形成第一道壁垒――交通壁垒。建设煤炭企业的初期的投入一般在20~150亿元,如此高额的固定资产初期投入,势必对潜在进入者进入煤炭行业形成第二道壁垒――资本壁垒。此外,兴办煤炭企业,还需有一定的审批手续,虽然目前煤炭行业的行政审批手续有一定程度的放宽,为潜在进入者进入煤炭行业减缓了些许压力。不过,高额的固定资产初期投入在形成资本壁垒的同时也形成了煤炭企业退出的巨大障碍。况且,由于煤炭行业属于技术性较强的行业,这一点也为煤炭企业的转型增加难度。

通过对潜在进入者的分析可见,煤炭行业的进入壁垒、资本壁垒、退出壁垒均较高。因此,煤炭行业的潜在进入者要想进入煤炭行业的进入成本较高。综上所述,煤炭行业的潜在进入者对煤炭企业的发展影响不大。

三、总结分析

就我国目前的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为了缓解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首先,应进一步淘汰产能落后的小型煤炭企业、减缓库存压力、减少财务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煤炭行业的发展压力。其次,煤炭企业现在应注重提升产品自身的品质,这样不仅能提升企业形象,还能在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议价能力,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所产生的成本得到进一步的降低,且提升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煤炭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并分析替代产品的优缺点,结合自身情况对生产和销售加以调整,以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另外,煤炭企业在营销方面,也应注重宣传企业自身为低碳环保做出的贡献,比如,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自身形象,有利于企业宣传、产品销售以及原材料采购,从而稳固企业的市场地位。

煤炭行业的改革就是要打破垄断。打破垄断的手段就是能够将煤炭资源市场化,让更多的投资者通过竞争进入煤炭行业,从而迫使煤炭企业提高全员效率、技术与管理水平。使得煤炭企业逐渐形成产业规模化,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空间。稳健地推进煤炭行业的改革。

依靠国家的政策性支持,主动谋求转型发展,双管齐下,做到在积极发展煤炭行业安全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的同时,开拓新能源产业,做好部分煤炭企业的转型工作,相信我国的煤炭行业将会迎来崭新的一天。

参考文献:

[1]徐顺利. 煤炭行业竞争分析――基于波特“五力模型”[J].西部资源,2015,(05):76-77.

[2]安雪芳. 煤炭企业战略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

[3]黄盛初.中国煤炭发展报告[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