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孩子叛逆心理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留守儿童;安全意识;心理健康;知识水平
一、存在问题
留守儿童健康和教育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指身体健康和知识教育,身心健康、心理教育等等也是教师应当注意的问题。身体安全教育是知识教育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知识教育的保障,知识水平教育则是前两者的进步体现。然而我们却总是忽视全面的教育,致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很多问题。
1.安全教育缺乏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这些孩子多与空巢老人相联系起来,孩子的安全成为隐患,由于受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影响,再加上孩子多属于“放养”,孩子自身年龄较小没有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懂自救知识,因此很多悲剧屡屡发生在了他们身上。
2.心理疏导缺乏
没有父母的关爱,小小年纪就缺少家的温暖,即使是由老人或者亲戚看养,但是和父母的爱也是不同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不良习气也开始逐渐扩散,留守儿童本身就缺乏心理沟通易产生孤僻、自卑、叛逆的心理,再加之没有良好的疏导就会致使这些孩子在长大甚至未成年阶段做出影响社会秩序的过激行为或伤害自己的行为。他们往往因为缺少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导致心理扭曲变形。
3.叛逆期不接受知识教育
孩子们都是善良懂事的,但是有不少孩子处于叛逆期,在课堂上、课余生活中出现不爱念书,捣乱影响他人学习的不良行为。很多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多是因为叛逆心理作怪或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受到他人的关注而出现与教师对着干,不完成作业、考试不理想的现象。
二、解决方案
1.加强安全教育,增加自救课程设置
在市里很多学校开展了防火演习、应急救护培训等,其实作为留守儿童的班主任,在这一特殊的教师职位上,我们更应当注重这些救护知识的传递,在上课甚至课间都可以教授孩子们自救方法。如,伤口如何包扎,遇到地震或打雷如何躲避等等,教师可以将这些编成顺口溜或者歌谣等教给孩子们。
2.做孩子们课堂上的教师,生活中的父母
这些孩子缺少与人沟通的机会,缺少大人的关怀呵护,班主任不仅要教书更应育人。孩子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会受到周围的人和事的影响。因此,必须很好地和这些孩子进行沟通,比如陪他们课间玩耍,了解每个孩子家的庭状况,邀请孩子到自己住的地方玩耍给他们做饭等等,让孩子们感受到大人的呵护。从教师的身上弥补缺乏的亲情,有时还可以让孩子们私下称呼自己“某某妈妈”或者“某某爸爸”以拉近距离。同时还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告诉孩子什么是提倡的,什么是不能做的,比如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孔融让梨等等很多典故都可以经常讲给他们听。
3.创新授课方法
孩子产生叛逆心理,不接受传统教学模式,作为班主任应当尝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发散思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周边能够提供的东西创新教学,如,将水倒入杯中形成不同水位,敲出美妙的音调;临近沙土就可以利用周边的泥沙塑造各种形态的雕塑;周围有树就让孩子采一片树叶制作标本。这些不仅让孩子学到了知识,还让他们的学习增加了乐趣。其次教师一定要注重基础课程教学,语文、数学主课不能耽误,要让他们了解到知识的重要性,让他们主动投入进去。教师要让学生有意识地明白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未来。
对这些孩子的关注,有人毫不在乎,有人无动于衷,但是虽然表面上隅居农村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可谁能无视这样一大批孩子的存在和将来对社会的影响?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影响下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息息相关。作为留守儿童的教师、班主任,我们应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这些孩子撑起一片属于他们的蓝天。
参考文献:
【关键词】班主任 叛逆心理 初中学生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6-0158-01
一 前言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让每一位班主任都非常头疼的事情。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扩大,初中学生的叛逆举动让每一位老师都感到无所适从,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来“治理”这些孩子。因此加强初中学生逆反心理教育就成了每一位班主任必须要面对的事情。
二 初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第一,当代的中学生,是我国改革开放形式下成长的新一代,面对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等诱惑,自己的控制能力不强,心理就形成了反差。特别是西方某些不良文化的引入,大大加剧了这一现象的形成。另外,中学生普遍都存在着不同程度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动机,我国市场经济和西方的文化观念以及生产方式进一步刺激了学生的求异倾向。
第二,在我国的农村家庭,由于多数的文化素质不高,家庭教育方式很古板,这就促进了学生叛逆心理的形成。很多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恨铁不成钢”“棒棍之下出孝子”,加紧对自己的孩子严加管教;有的孩子家长娇生惯养孩子,对孩子“唯命是从”;有的是放任自流,任其发展等,这些都在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反抗情绪。由于个别家庭、个别家长,使他们在心灵上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和诱惑,丧失了自尊心和信息。
第三,老师教育方法的失误。在初中教育中,有些老师的言辞过头,不合理的批评也诱发了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有的学生心理比较复杂,有的学生脾气暴躁,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有的学生性格温顺,好话坏话一起听,有的学生我行我素,性格孤僻等,这都是老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失误。
三 初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矫正建议
客观来说,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存在逆反心理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只要我们每一位班主任能正确看待这一现象,能矫治逆反心理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客观、全面分析事物的能力,让他们在利益的诱惑下能正确地摆正自己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对学生要有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对于处在青春期时代的初中学生来说,班主任要积极的转变观念,应正确地意识到学生在这个时期出现逆反心理是一种正常现象,要客观地对待,要坦诚地接受学生的这种变化。班主任要从他们心理的角度理解和尊重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避免和学生隔阂和产生距离。
2.加强和学生之间沟通,用爱来感化
作为班主任,仅理解学生仅仅是不够的。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有限,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知识,是化解学生逆反心理的第一步,是开展学生健康和良性教育的基础。能否在这个基础上与学生展开良好的沟通,是决定初中教育成败的关键。班主任首先要进行自我教育,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看问题,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善于发掘他们的优点,改正他们的缺点,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要及时的分析、引导和纠正,对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要大力支持和赞扬,让他们继续保持,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注重学生爱好和兴趣的培养
在初中学生之中,班主任老师应在学习上分散学生的精力,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克服逆反的心理。此外,作为班主任,我们可有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好胜心,利用学生们逆反心理,对他们故意说“谎话”,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4.注重思想道德教育
在中学的教育中,实践告诉我们,初中学生的道德水平还处于低级阶段和正在上升的阶段,思想情绪还不稳定、不成熟,道德水平的发展可逆性很大,班主任抓住这个时期进行道德教育,是防止学生逆反心理产生强大的精神源泉。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完成让学生接受道德教育态度和心理准备,努力使自己变成教育能手;班主任还应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使自己真正的变成学生心目中的“开导者”“引路人”,让他们觉得自己有树立的榜样,使他们真正形成良好的道德信念。
四 结束语
探究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和对他们进行恰当的心理矫正是我们现代每一位班主任都应注重的教学任务,也是当前对学生的“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客观地面对,真正把自己的心和学生的心融合在一起,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让他们成为新时代的人才。
参考文献
一、学生心理问题类型及形成原因。
1、缺爱型。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不断攀升(父母离婚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孩子心理摧残的过程)和外出打工族的增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在缺少父母关爱的日子里,易造成孩子孤僻、自卑、焦虑、缺乏自信心的心理。
2、溺爱型。独生子女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活背后是自我中心意识强,自立自理、人际交往能力弱,喜欢表扬,喜好攀比,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接受不了,易造成虚荣、自负、嫉妒、敏感、不稳定心理。
3、贫困型。“贫困生”问题是一个令教师揪心、学校担心、社会忧心的问题。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和自身经济贫困的现实,由于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易造成自卑、敏感、嫉妒、消极心理。
4、学业型。一是优等生,学习一直刻苦努力,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家长寄予无限希望和寄托,教师呵护,同学羡慕;而繁重的学习压力又造成身心俱疲,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担心被别人超过,失去自己的声誉。二是“学困生”,学习成绩差,能力不强,日常行为得不到家长、老师的认可和表扬。久而久之,觉得自己“天生智力差”,“什么都干不成”,因而灰心丧气,甚至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易造成孤僻、焦虑、自卑、叛逆心理。
二、加强学生心理教育的措施。
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并非朝夕之功,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来关注。作为教育部门,应当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尊重个体差异,结合存在问题,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班主任教育为主阵地,突出重点。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参与者,了解每个学生心理状况,掌握学生心理动态。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那些存在某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优点和取得的进步,及时表扬和肯定;善于和学生沟通、交流,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善于用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
2、以学科渗透为主渠道,面向全体。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将心理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之中,充分利用自己所教学科蕴含的良好心理教育因素,把握教学最佳时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意志、性格等。运用学科教学进行心理教育要注意几个问题:(1)要注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2)要注意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3)教师应平等、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构建出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3、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
学校在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外,还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寓心理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之中,逐步领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举行故事会、演讲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召开“学习中的苦与乐”、“给自己画像”等主题班队会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明确学习和生活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充分发扬自身优点,努力克服不足,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4、以家校联合为依托,营造氛围。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1
1.青少年宫概述
1.1青少年宫教育的性质
青少年宫,顾名思义就是以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的社会教育机构,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作为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一种校外教育方式,青少年宫不仅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青少年宫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学生,是全体少年儿童,它所实施的教育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巧的培养,是基本能力、基本素质的培养,是为少年儿童将来成为各方面人才打牢基础。”
1.2青少年宫教育的特点
青少年宫教育以其公益性、思想性、趣味性、科学性而突出,教育出发点是广大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下通过实践体验进行各类校外体验教育。
作为独立、系统性、制度化的教育体系,青少年宫具有自身的特点:机构设置上有了相当的数量和规模,并形成自己的模式;制定了独具特色的活动规则;形成了自己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形成了相应的培养目标和活动内容;形成了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
1.3青少年宫心理教育的意义
青少年宫因其不同于一般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特点,对青少年的心理教育有着独特的意义。重视趣味性、科学性的青少年宫的心理教育重视少年儿童的个性发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内容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天地,既是中小学生寻找自信的去处,也是青少年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好地方,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其社交能力,更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全面发展的大课堂,有利于培养其健康心理与完整人格。
2.青少年心理教育的特点
2.1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处于生理和心理双重过渡的青少年,在各方面都还处于半成熟状态,其心理状态介于儿童与成人之间。青少年的心理一方面带有儿童期的依赖性、幼稚性;另一方面他们的独立意识、自觉意识、集体意识以及道德意识都明显增强起来。因此,他们的心理特点具有两重性。
心理上看,由于社会认识的丰富,青少年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起来,思维的结合性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情绪具有两极性,情感具有曲折性,同时他们还面临着生理和性成熟带来的新需要与社会地位之间的矛盾、性成熟意识增强与心理、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新的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新的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这四种矛盾。
2.2青少年心理教育的任务
青少年作为过渡期,其心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其教育任务也具有自己的特点。青少年的教育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积极关注他们的心理波动。青少年是一个心理动荡的时期,如果心理波动不好好掌握极容易走向极端,从而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
2、帮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青少年的叛逆是他们开始对学校学习产生一种抵触情绪,这就要求心理教育必须引导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从内在克服学习的叛逆感。
3、帮助他们寻找到交流的真谛。青少年是一个既渴望独立又渴望交流的时期,帮助青少年学会交流领悟交流才能帮助他们塑造完整人格。
4、培养心理保健的意识。青少年是一个心理逐渐成形的时期,培养他们的心理保健意识对他们以后的心理健康发展与心理自我开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5、优化他们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作为心理教育的一个方面对青少年的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更有利于潜能的可持续发挥。
6、开发青少年的心理潜能。青少年是一个待开发的时期,心理教育不仅要重视表面存在的心理问题,也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潜能,促进其潜能的开发。
3.青少年宫心理教育的策略探析
根据以上关于青少年心理的分析和对青少年心理教育任务的解读,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策略建议:
3.1适时举行心理健康讲座及趣味心理游戏
适当的聘请相关心理学或教育学专家进行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开展相关的主题讲座,如“感恩的心”等,设置趣味的心理游戏,培养孩子们心理保健的意识。
3.2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经常性心理咨询辅导
青少年宫还可以增设心理咨询室,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咨询辅导,并鼓励青少年经常性的进行心理咨询。
3.3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
在青少年宫的日常课程中,增设心理健康课,将心理健康作为一门专门课程进行普及,不仅可以使学生们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也可以让青少年更加科学的对待心理健康问题。
3.4建立一支专业素质的心理教育的教师队伍
扩充青少年宫教师队伍,增加具有专业素质的心理辅导老师,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心理教育的权威性,更能增加其科学性。
3.5其他特色工作
(1)组成心理辅导中心组,加强研讨的力度,认真参加区组织的各项活动。
(2)创建学校心理辅导网站。
(3)加强与家长的合作
一、细心帮助学生,用爱温暖学生
小学生幼小的心灵有着较强的向师性,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对学生的情况也是了解得比较多。在学习生活中,有些学生可能会遇到问题,导致无法正常参与学习,处于发展的“危险期”,他们渴望得到帮助。
例如,2015年9月,我新带了一个六年级的班级,有个学生平时表现不错,上课积极发言,又喜欢帮助同学。然而,有一段时间,我发现这个学生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上课无精打采,课后总是一个人默默地看着窗外。没过几天,这孩子突然不来上课了,我打家长的电话也没有接通。学生的突然离开令我非常不解。这么懂事的学生突然转变,应该是有“故事”在里面,于是,我按照学生联系地址找到了他的家。但这个房子是租的,学生一家已搬走,我通过房东那了解到他们一家的情况,原来学生的父亲得了重病,家里的经济陷入了困难之中,懂事的孩子不想让家里为他的学习而负担,提出辍学。任凭家人劝阻,孩子就是执意不听,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为家庭分担。我利用周日找到学生的家,并与大病初愈的家长进行沟通,再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对人生有比较深刻的看法。学生终于又回到了班级上课,他的状态逐渐恢复到从前,学生们看到我对学生的关爱,真心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心,班级团结的氛围逐渐形成。
二、耐心感化学生,用爱引导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而家庭环境、学习生活的压力会让学生的行为表现出现差异性,有些学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叛逆”,他们对老师的教育不放在心上,甚至公开“对抗”班主任的教育。学生会出现叛逆心理,有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学生生活在暴力的家庭环境中,也可能是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而无法实现,于是通过叛逆表现自己。面对学生的异常表现,教师不粗暴处理,而是耐心感化学生,从而让学生能够改掉身上的问题,主动融入班集体。
例如,2016年3月,班里新转来了一个学生,刚开始,该生表现还可以,上课乖乖地坐着,作业完成质量虽不高,但也按时完成。没过几天,他就表现出另一面,上课经常影响其他同学。虽经多次教育,效果甚微,有一次放学路上,他和同学发生口角,两个人动手打了起来。由于学生是住在本村,我利用家访的时间走访他的邻居,通过多方了解到这个孩子比较调皮,而他父亲的教育方式比较粗暴,如果发现孩子出现问题就直接暴力教育。为此,我直接找到学生家长,向他反应了孩子在校表现,家长听后直摇头,情绪也比较激动。我就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和他沟通教育孩子的方法,长达两个小时的沟通,家长意识到了自己教育出现的问题。和家长沟通之后,我又找到学生,与他谈谈心,并告诉学生他的父亲以后会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他。经过家校的全力合作,学生暴力的次数越来越少,渐渐地把我当作朋友,学习也认真了,最终变成深受师生喜欢的学生。
三、真心协调关系,用爱呵护学生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总是会存在的,特别是升入高年级后,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会与任课老师发生冲突,他们想表现自己,他们想挑战教师的权威。面对师生之间的冲突或者学生之间的冲突,班主任要真心协调关系,既化解师生或生生之间的冲突,又让学生心服口服,从而让班级氛围更阳光。
例如,有一个学生上语文或数学课时表现还算不错,作业也认真完成,但在科学课堂上,他经常做出一些令师生苦恼的举动。如实验课,他故意捣乱或者回答时声音很大,答案不经思考,教师多次教育也无效。科学课程教师向我反映问题时大吐苦水。如何解决?说理教育可能效果不好,因为之前我多次教育他。我从他身边要好的同学入手,经调查原来这个同学觉得科学教师年纪比较大,他想挑战下老师,显示自己的“能力”。知道原因之后,我找时间同他聊家常、聊长辈,开始我并没有将他上科学课的话题扯上,后面再扯上科学老师,通过交流让他知道老教师的不易。此次谈后之后,学生终于改变了,他不再用捣乱课堂的方式“证明”自己,而是积极参与科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