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意识的基本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市场 企业 需求 本科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也显得越来越凸显其广泛性与紧迫性,为适应市场、经济技术形势发展以及高校自身发展的要求,对具有创新意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来越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具有创新意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突出对其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知性的学习,拓宽其知识面,打下宽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要正确处理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和培养目标的关系,以培养目标为准绳,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此外,还应正确处理应用型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着眼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其基本特征应包涵至少两点,一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既有着职业所必需的技术能力,又有着职业所必需的非技术能力和知识,走上工作岗位后,既能即时满足企业和生产第一线的需求,又能自我提升专业知识和更新知识储备。二是具有创新精神。应用型本科人才既要能对口对岗,具备较强的技术开发潜力和能力,又能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厚的专业知识面,将所具备的知识进行合理运用并将技术推广,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革新和创造。
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措施与方法
1.夯实基础,教研相辅,奠定人才培养之基
基于对具有创新意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的理论掌握,我们认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为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实际应用能力,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坚强基石。
(1)要抓好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引进,抓好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积极为青年教师外出培训提供条件,从而不断形成了一支充满生机和稳定的师资队伍。比如,将教师送到各大企业锻炼培养,利用每年的暑假组织教师赴国内外学习考察等,使教师拓展专业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感知,有效地提升教师队伍内涵。
(2)以学生发展为本,改进课程教学体系。开展调研,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其他高校的发展,结合就业市场,并随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要求,及时调整和更新。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适应性强、各学科交叉发展”的要求,一是要加强专业基础课中实践教学内容,重点加强大型综合实验的比重,强化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要增加专业选修课程的数量。三是加强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3)抓好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按照“突出重点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支持基础课程改革,打造宽厚的学科基础。通过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才能得以有效实施。此外,还要注意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建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
2.校企合作,凸显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
(1)校企联合,搭建实践平台,锻炼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能为企业服务,企业也能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如,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香料香精学科方向人才的培养注重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主动与企业联系,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的产学研合作,搭建实践平台,锻炼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如与企业合作开展创新大赛,由企业“出题”、出资开展各种类型的调香竞赛活动。通过与企业联合开展的各种竞赛及其它创新活动,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闻香、调香能力,而且增强了轻化工程(香料香精)专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轻化工程(香料香精)专业毕业生历年均保持100%就业率,目前,在全国90%以上的香料香精公司与企业均有该专业毕业生,部分已成为企业的领导和技术骨干,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目的是突破传统思维的禁锢,是实现创造性思维和发展想象能力的基础。小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正处于思维发展与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各科教师均肩负着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重任。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他们发挥个人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不仅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还有利于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一、营造实践教学情境,调动创新意识
学习数学知识离不开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生活实践提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规律,还可为他们发挥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提供契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结合教材内容主动营造部分特殊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化抽象为具体,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如此,小学生就能够善于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和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
比如,在教授“元、角、分”时,教师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张超市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买东西吗?买东西时要用到什么?接着在课堂上分别出示1元、1角的纸币和硬币,帮助他们认识元和角。之后,在实践环节,教师可联系购买文具的情境,设计问题:一本练习本1元钱,但是你的口袋里只有一些1角的纸币,该怎么办呢?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得出答案:付10张1角的纸币。采用这样的方法,不仅可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其初步理解简单购物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内在驱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才能够提升创新意识的培养效果。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样会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时间和思考空间,思维容易受到限制,学习态度极为被动,不仅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始终保持浓厚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时,针对“三角形”知识的学习,教师可组织学生一起画三角形,或者使用剪刀剪出各种形状的三角形卡片,让他们区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做归类整理。接着要求学生搜集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诸如船帆、晾衣架、路标、彩旗和信号塔等,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在探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教师可准备一些长度不一的小木棒,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计算观察,探索、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和大于第三边,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此,教师能够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在操作中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和探究,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解决疑难数学问题,锻炼创新思维
数学学科知识面广泛,在小数数学教学实践中,对于部分基础性的简单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很难达到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目的。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选择一些难度相对较大、层次较深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分析与研究,通过解决疑难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应熟悉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不断丰富教学思路,正确引导学生解决疑难数学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以“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为例,教师可列出计算式:18×32、21×45,结合计算式要求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由于他们已经学习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相关知识,可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尝试运用竖式来计算两位乘两位数。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猜测和计算,他们能够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去大胆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锻炼其创新思维,不被教师的观点和教材中的法则所限制。接着教师可运用生活中的购物情形设计问题:王老师在商场购买23副乒乓球拍,每副3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让学生继续探究如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并提出个人想法c见解,寻找运算规律,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针对核心素养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须给予格外关注,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和思路,从营造实践情境、调动学生探究兴趣和解决疑难问题等多个方面切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艳玲.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现代农村科技,2013(23):59.
关键词:创新意识;学习氛围;实践活动;创新精神;能力培养
数学教学由以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过渡到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为主,已成为教师的共识。特别是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自觉性以及自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好奇心、好胜心比较强,因此引导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奥秘,培养他们的数学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一、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方向,改变以往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原则,把自主学习融入到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大胆创新,确立以创新为方向的教学原则,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克服教师的权威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克服教师主观的培养创新意识,教师大部分认为让学生按照某种思维定势思考,养成特定规律,进而形成观念,便是创新,培养学生脱离教材,搞如小创作、小发明等,说得离奇,却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课堂上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每一个别出心裁的思维,每一个独具一格的观察,别具匠心的分析等都可以看作创新。它并不是一种规律,而是出于本能的思维,从新见解的角度进行合理的评价,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是否被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是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往往和学生不受束缚的思维有着重大关系。
二、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学习灵感不是在平静如水的深思中产生的,而是在积极交往互动、互相辩论中突然闪现的。因而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保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自身角色的转换,让自己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与交流,鼓励学生大胆畅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让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被压制,已有的学习灵感不再消失。与此同时,我在教学中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常常告诉学生:“数学在我们的课堂中,在我们的课本中,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用智慧去探索,你们就会觉得数学无处不在,也会感觉数学其乐无穷。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好助手,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就得靠你们自己努力探索。”这样,学生不但对数学充满了兴趣,而且也让他们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创新意识的教学氛围。
三、实行学习的再创造性活动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不同的再创造方法。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答案。再就是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努力渗透合作意识,因为合作模式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其次对那些答案多样、思考出现困难、涉及面大的问题适宜采用小组的方式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通过班级适当的交流取得共识。如果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问题,教师可以作适当的点拨。
四、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主动创新的一个小天地。例如,学生在设计“美丽的图案”操作性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利用“折叠 ――平移―― 旋转”等系列动手实践活动,得到一个一个新的图形,这样既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五、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
对于什么是创新意识,学术界似乎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有学者认为,创新意识属于性格结构中对待现实的态度,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新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进而在活动中表现出的想法、愿望和假设。也有学者认为,创新意识是人们对创新与创新的价值性、重要性的一种认知水平、认识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待创新的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来调整自己的活动方向的一种稳定的精神态势。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不囿于成见,不因袭传统,敢于向种种陈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提出挑战,善于接受新思想并能积极地、及时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变革。
二 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理念影响的扩大和深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深入脑海、付诸实践。现今可欣喜地看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已经被不少学校纳入学科教学目标,而且在真正落实、实践中。
与取得的成绩相比,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形式主义、有心无力、敬而远之和时断时续。
三 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校和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灌输是突出对高考所考知识的重视,强调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是一种积极的进步,但如果将知识灌输推向极致,矫枉过正,势必会导致人才观念的又一个误区。如今提出的人才观念应该是符合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人才优化配置,使每位学生都能人尽其才、发挥最大的潜能。这样的人才观念的基本特征应该表现为以下三方面:(1)必须与市场经济相吻合。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灵活多变。这就对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提出了一个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个性鲜明的人才。(2)要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是:人才是以知识科技型为主体的。这就要求学校在强调保护和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创新意识的同时,确保学生受到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3)学校在对待学生的个性发展时要秉承“合理保护,适当引导”原则,使学生的才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以带动社会或群体的整体发展。
2.注重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新课程评价标准中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入其中。知识可以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技能可以通过外在的观察来评价,但是,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进步、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程度、在个人价值观与世界观上的变化、在各项素质的养成上,只能靠学生的生活实践去检验。因此,教师必须调整教学任务,从传统的理性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质。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觉地将教学任务上升为教学使命,不仅注重理性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渗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学生思维的独立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其独立提出创新性的问题和方法。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改变陈旧的教育方法和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标准,遵循思维发展规律,使学生自发产生的思维独立性得到认可、扶植,顺利发展。这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才能产生“共鸣”,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4.全面落实创新意识培养工作
在教学领域有一种说法,即“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总体上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改革教学方法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高中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想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全面落实创新意识培养工作,必须真正改进课程教学方法。
5.推进教学评价改革
我国从1952年开始实行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入学考试,即高考。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重大改革。高考既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又是连接基础教育的纽带,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为选拔和培养社会栋梁之才提供了可靠保障。高考科目的设置直接影响着高中各学科教学,也就是“考什么、怎么考”直接决定了中学“教什么、怎么教”。笔者认为,要想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真正落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工作,切实保障各种教学设想都能达成,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要抓紧推进教学评价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德江.改革教学方法 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9(5)
【关键词】高职数学 活动式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148-03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承担着高职教育中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专业服务和素质培育功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乃至毕业后继续深造的重要基础和必备工具,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数学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许多老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其教学效果远不能令人满意。如何将高职数学变成既受学生欢迎,又能切实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优质课程?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当前“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下,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引入活动式教学模式,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办法。
一、活动式教学的理念及基本特征
早在18世纪,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就提出了“世界以外无书籍,事实以外无教材”的观点;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从批判传统教育“书本中心”出发,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学校应当给儿童提供动手和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的场所与条件,要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这其中已经蕴涵了活动式教学的基本思想。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也明确提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以上文件都为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活动式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
活动式教学是指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它主要采用“活动―体验―认知―升华”策略,通过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实践活动,促进他们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
数学活动式教学通过活动促进数学学习。它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为特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把数学活动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创设数学活动情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交流等,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
二、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引入活动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当前,人类迎来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科技创新已成为各国抢占经济制高点的战略核心。创新已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职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
高职教育课程中,高职数学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曹才翰先生说过:“数学学习与其说是学习数学知识,倒不如说是学习数学思维活动。”苏联数学教育家A.A.斯托利亚尔也曾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数学思维)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新课标也指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由于普遍存在的对数学教育的片面认识,高职数学教学改革进展缓慢。当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仍存在着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第一,高职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在学习数学时不能真正感受到数学对他们所学专业的作用,对数学缺乏兴趣,认为数学学习难度大、负担重,没有用。他们学习数学往往是被动的,对数学学习缺乏自信。第二,数学课教学时数相对较少。第三,高职数学教材过分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理论的严密性、推导的逻辑性,内容显得抽象、深奥、脱离实际,导致教师深感学时少、任务重、压力大。第四,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教材、传授知识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学过程重逻辑推理、重演绎证明,轻思想方法的提炼,联系实际较少。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差,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学效果很难令人满意。
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和其应发挥的作用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已刻不容缓。现代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即掌握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会学”。为了让学生“会学”,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引入活动式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职数学活动式教学的策略
笔者认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开展活动式教学的策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