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艺术设计概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范文第1篇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环境艺术系,上海 201808)

摘 要: 本文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课程之于“建筑学”课程为研究主线,论述了“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课程名称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适用性,以及该课程现有教材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进一步指出该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中可以改进的方向,强化“实践教学”对于设计类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On the "Architecture Knowledge" of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Majors upon "Architecture" Curriculum Reform

LI Zhu

一、引言

1、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的关系

环境艺术设计是对建筑室内外环境的设计,建筑室内部分环境设计通常称为室内设计,建筑室外部分环境设计通常称为外环境设计。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环境艺术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扩大与延伸,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也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是环境艺术设计还是建筑设计都是为人类创造功能合理、具有一定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生活和工作空间,两者有着同样的功能、艺术、技术统一体的特质要求。《华沙宣言》对建筑学的定义:“建筑学是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的艺术和科学。”这同样适用于环境艺术设计。因此可以获知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关系,环境艺术设计是依托于建筑而存在的,任何脱离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都是不成立的,错误的。

2、环境艺术专业《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课程的性质、讲授内容、教学目的

环境艺术设计既然与建筑有如此之多的联系,又不可分割,因此学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建筑知识。而在大学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像建筑学专业学得那么深,那么广,只需要学习那些与环境艺术设计密切相关的知识。因此,个人认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筑学”相关课程称为《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课程更为合理恰当。

《建筑设计基础知识》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性、专业性课程,主要讲授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建筑、掌握建筑设计和构造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查阅有关的建筑规范、建筑图集等资料,能够读懂并绘制建筑图纸,同时具有一定的建筑空间改造和小型建筑设计能力。

二、现有教材和教学内容存在的不足,改进的方法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对教学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我们广泛的调研结果来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建筑设计基础知识”方面的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1、教材问题

(1).教材专业性过强、现有教改教材尚不十分理想:现有的改革针对性尚存在不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采用的教材大多是“建筑学”专业的教材,这类教材多是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理论知识过深,理论系统性较强,教材中有较多地与环境艺术设计无直接关系的知识点,更有一些非常专业的公式计算,这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讲用到的可能性极少,而且大部分学生在现有的文化、专业基础上难以理解,这部分既缺乏实用性、又相对枯糙无味的专业性极强的“建筑学”知识的学习,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对该方面知识重要性的怀疑。因此,个人认为我国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基础知识”教材存在着专业性过强、专业的针对性不足问题,近年有些同行同样意思到了这个问题,并出版了一些教改教材,但我们每次在挑选教材时,却很难从中找到合意适用的教材,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一些教材编者研究不够深入,匆忙编写出版,其中所改,只不过是简单的降低教材内容难度,更有甚者,将“建筑学”教材或者“建筑初步”教材简单图解化;二是各院校忽视建筑知识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些艺术类院校,在片面强调艺术特色的同时,回避该方面教学的不足。作为艺术设计的环境专业其“艺术性、技术性、文化性”三者同样不可缺一。现在建筑学专业为了培养综合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大力提倡学生的艺术教育,以弥补学生的知识偏离现象,为什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还要一味的强调艺术,忽视与其有着血缘不可分割关系的“建筑基础知识”的专业支撑重要性呢?这种现象个人认为是不可取的。

(2)教材理论内容偏深偏难偏细:目前所用教材多是针对5年制的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设计,因此教材内容涵盖面广,知识体系系统详尽。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校的大部分时间要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学习,用于“建筑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时间有限,在有限的课程里难以消化如此多的内容。而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多存在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文化基础程度普遍不高的特点,因此对于教材中偏深偏难的知识点很难吸收,更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细细琢摩其中的细节。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个人认为也没有必要学习如此详尽的建筑学知识,而应该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习些与环境艺术设计关系更直接、更密切、更具有专业支撑作用的的“建筑设计基础知识”,比如室内界面面层的构造,建筑构造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建筑空间设计与环境艺术空间设计的关系等等,而对于建筑体内部隐蔽的细部构造等一些与环境艺术设计关系不大的内容,没有必要过细的学习。考虑到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学生自要明白如何或在哪里可以获取这些知识就足亦。

(3)教材有些内容过于陈旧、有些内容与其他课程教材内容重复、所占篇幅过大:比如:在构造做法和技术处理中有些内容相对落后,教材中对木窗的陈述所占篇幅较大,讲解详尽,而现在木窗基本被塑钢窗、铝合金窗等一些先进的材料所替代,对于这些现阶段主流产品却讲解甚少。再如:立筋隔墙,现在工程中已经不用,完全可以删除,提都不需提及;而建筑装饰构造中所讲述室内装饰构造内容大多与室内材料与构造所讲内容重复,仔细斟酌这方面的内容,还是认为放在市内材料与构造课程中比较好,“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课程没必要重复该方面的内容。因此,个人认为有必要对一些过时的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内容加以改进和精简,以保持教材的先进性、精炼性;对于与环境艺术设计联系不十分密切但又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做到了解即可,比如,建筑的发展、建筑的地基构造等知识点。

(4)教材偏重于理论的论述,极少涉及实践课程:这一现象的存在导致教学形式的枯糙,使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违背了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宗旨。

2.对教材问题改进的方法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型人才,这里强调的是“应用性”,而不是“知识理论性”。对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更加强调的是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的建筑学相关课程,理论知识更要侧重懂得“是什么”和学会“怎样用”,应有针对性的学习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关系密切、具有支撑作用的“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考虑到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和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对于理论知识中“为什么”程度的学习只要做到简单了解,使学生具备这方面的自学能力即可,不需做到全面和系统化,深入研究精炼内容是必要的。也就是说该门课程的教材改革目标应侧重于知识的“应用性”,强调知识为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服务。而适当有针对性地了解一些学科理论知识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实践和应用知识,同时也是为学生将来进一步提高做好铺垫基础。

(1)对于专业性过强的知识点应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阐述,可以更多地用图片等直观的形象配合文字的叙述方式,更好的配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形象思维较强的特点。而不是简单的图解。有些专业性极强讲解过细、环境艺术设计几乎不可能涉及的知识点,只需简单了解,无需深化,比如:电梯、自动扶梯的构造、屋顶的构造、地下室的防潮和防水处理等。

(2)针对理论内容偏深偏难偏细的问题,需深入研究有的放矢,该简化的简化,该概述的不详述,只需要了解的无需深入学习。比如:工业化建筑中的大板装配建筑、楼板中的砖拱楼板、木、钢窗的细部构造,这些内容在环境艺术实际工程中很少采用,没有必要占用教材大量的篇幅,只要提一提就可以了。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几乎用不到的一些计算公式,定律完全没有必要提及。比如:维护结构的热阻计算、地基基础面积的计算等。而对于屋顶的保温隔热等内容,只要知道屋顶有保温隔热的要求即可,无需详细知道保温的材料,、保温的方式、保温的构造等,即使将来在实际工作中涉及到屋顶的改造设计问题,相信学生在已知该知识内容所在的情况下,也可通过自学具有迎刃解决问题的能力。

(3)针对教材中过于陈旧的部分必须删除。

(4)增加教材中的实践内容,包括实验性内容:比如:对一些承重力学、建筑形态设计方面的知识理解,可以通过具体的一些动手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

针对以上内容的改进,一定有利于建成一本适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筑设计基础知识”教材,这也是目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急需的一本教材。

三、现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教学过程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整个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1、现有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设计基础知识”相关课程教学方法剖析

我国现有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多仍沿用传统的“建筑学”课程名称,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同样多采用传统的“建筑学”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针对教材在课堂里讲解,学生课上记笔记,课后或课上根据课本或者老师的要求做一些作业,消化知识。整个学习过程基本是从知识到知识,从理论到理论,各学科几乎没有区别的大一统教学模式,很少顾及具体课程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整个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这种教学方法、方式在过去的教学中确实起到过很好的作用,为什么现在效果不如以前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社会发展的影响,导致现有受教育对象的变化所致。现在信息时代,学生接触知识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丰富,他们从小就是以多元的方式接触知识,因此,他们对课堂教学的需求,势必也是多元化的,所以传统的“建筑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局面问题必须要改进。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将传统的“建筑学”改造成适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课程,不仅要在教材的改革上下功夫,同时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要根据课程整体和具体内容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教学方法上:除保留一定的传统教学法以外,可增加突出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实例调研分析法、问题教学法、案例专题课堂讨论分析法等.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尤其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中更加要增加观摩教学法和个案阶段研究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上:可适当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课件教学,可节省板书时间,讲解、动态、图像、声音相结合的教学更能营造轻松、愉快、直观的学习气氛,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具有一定的作用。

充分运用网络优势积极建设精品课程:将教学录像、教学内容、辅导材料等内容置于网络上,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补充或学习。

四、“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所有的应用设计类

教学都是重中之重,必须要受到高度的重视

1、“项目设计”练习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各种形式的分项或综合设计项目练习,加强对理论知识应用的体会和理解,项目可以是虚拟的、当然如果有真实的项目来练习效果会更好。练习可以结合所学内容,先由单项练习入手,逐步深化到较综合的练习,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训练了学生表达自己设计意图的能力。整个过程从最基本的抄绘图纸,到根据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原理和方法设计小型建筑,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得到升华,通过不断的练习使学生既巩固了以前所学的制图等知识应用,同时又掌握了建筑设计基础知识。

2、重视调研,参观和教学实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经常组织或布置学生到实地考察、调研或参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比如:对建筑类型、结构形式等内容的理解,组织参观砖混、框架、框剪、纯剪等结构类型类建筑,而对于一些细部构造,学校则可以建样板间以供学生参观。教学中还可以安排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参与教学,亲自讲解工程中设计和施工的情况,以及建筑设计基础知识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关系等,通过这方面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感性认识,理解和掌握。

3、注重创新,增加体验性课程

如力学与材料知识用模型体验,用不同的材料去制作不同形态、不同构造的模型,体验材料与造型形态、造型构造的关系,在体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素质,体验活动的多样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两者都属于创造性活动,因此,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们都应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重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单项灌输教学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式为突出“教”与“学”双重主体的教学模式,增强“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加强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创新思维。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范文第2篇

一、教学改革中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互相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进行相互学习的重要途径。鉴于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合作学习具体运行的程序上,忽略了其本来的意义。据调查在部分实施合作学习的形式中发现,有的是优生在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有的小组的学生把此时作为逃避课程的最好时机。就学生而言,实际上没有思维火花的撞击,小组中基本停留在个体独立学习的层次上,缺乏真正的互动、讨论与合作,且往往只由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发言。

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实效,教师必须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交流。其一,小组的学习安排要合理分工明确;其二,合作学习内容要有价值;其三,讨论学习的时间要适度;其四,交流的方式要灵活;其五,学习结果要反馈。当然,教师对于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内容选择以及各种条件给予保障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则是通过合作学习能够达到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思维方式的不断改进、合作、交流与表达的完善以及在合作过程中人格的发展等是教师更加应该关注之所在。这样才能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二、艺术设计专业自主学习法

艺术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才是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实践的根本。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被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取纳,并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其改革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加强,也使得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一系列转变,然而,部分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误解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教学理念的内涵,从而相对弱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不等于学生自己学习,也不等于教师的置之不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对于学生力所能及的学习内容,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以全面体验学习过程;对于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内容,教师应该予以适当的辅助,主要依靠学生自己达到目标。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应是在教师指导下,遵循不背离学习目标的要求,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拥有适当的自主选择权;在不误解或曲解文本思想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拥有对文本的自我解读权;在不脱离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让学生拥有学习方法的选择权。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切实得到体现,自主学习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新课程倡导的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重视。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为教学信息获取的便捷和高效的传递提供了可能,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不少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仍存在不少误区。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传统教学媒体,同时应积极引进现代教学媒体,使二者恰当结合,相辅相成。这样既能准确、迅速地传输教学信息,又能及时反馈调节,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四.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环境

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要更加注重实践过程的教学,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鼓励学生将在外实习的课题项目带到学校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从而在实践中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在设计中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课堂上老师在完成教学的过程后,要让学生自己组织讨论完成课堂学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建立课堂教学新形式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室内设计;园林;景观

一、建筑与室内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1 中国的建筑与室内设计发展概况。中国夏商两代已经出现了壁垒森严的城市和建于夯土台上的大殿,并产生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空间要素――廊院。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追求高大、华丽和宏伟,瓦、砖、斗拱及高台建筑开始出现。秦汉是中国建筑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阿房官和始皇陵均为该时期大手笔的建筑作品。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期,也是中国木构建筑的成熟期。唐代建筑技术的最大成就便是斗拱的完善和木构架体系的成熟。宋代在建筑装饰及色彩处理上有较大的发展。明清两代在建筑群体组合及空间氛围的营造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 古埃及的建筑与室内设计。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见证,它采用了简洁的几何形,形成了一种典型的纪念建筑风格,最著名的是吉萨金字塔群。

古埃及的庙宇是由住宅扩大而成,采用石材作为横梁的石梁柱结构,空间中柱子大而密,密密的柱子和采用的高侧窗采光使庙宇室内充满一种神秘感。如著名的阿蒙神庙。

3 古希腊的建筑与室内设计。以雅典卫城为代表的古希腊神庙建筑,其平面形式有圆形神庙、端柱式、列柱式、列柱围廊式,立面由三角形山花+端部柱廊构成。希腊建筑刻意安排不对称。古希腊有三种成熟的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式和科林斯柱式,帕提农神庙同时使用多立克和爱奥尼克柱式。

4 欧洲中世纪的建筑与室内设计。拜占庭风格影响早期基督教建筑,利用帆拱解决了将圆屋顶放在多边形平面上的难题,于是屋顶造型由帆拱上放置穹顶取代了十字拱。代表作是圣索菲亚大教堂。

哥特式建筑使用双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减轻侧推力和结构厚度,飞扶壁的运用可使高度降低,扩大采光面积。

5 新艺术运动的建筑与室内设计。新艺术运动拒绝复古和传统式样,提倡运用现代材料和技术(如铁和玻璃)。新艺术运动的基本主题纹样是S形曲线。由于铁便于制作各种曲线,因此室内装饰中大量应用铁构件。

6 现代主义的建筑与室内设计。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出现了四位先驱人物: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勒啊布西耶、赖特。

格罗皮乌斯创立了第一个培养现代设计人才的学校――包豪斯,并亲自设计学校的校舍。该设计既表达了建筑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又体现了现代主义的设计。

密斯・凡・德罗提出了“少就是多”的口号,在建筑设计中精于对钢与玻璃的运用。为巴塞罗那博览会设计建造的德国展览馆使他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

赖特倡导“有机建筑论”,强调建筑与环境的有机整体关系,赖特的建筑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其代表作品是流水别墅。

二、园林与景观设计的产生和发展

1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概况。中国古典园林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秦汉的生成期、魏晋南北朝的转折期、隋唐的全盛期、两宋至清初的成熟前期、清中叶至清末的成熟后期。

隋唐两朝是中国园林发展的全盛期,在皇家园林方面,随西苑在沿袭“一池三山”模式的基础上开创了园中园及完整水系的规划形式。宋元明清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其内容和形式已经完全定型,造园的艺术和技术也基本达到了最高的水平。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诗情画意,追求情景的交融。意境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追求。

2 西方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概况。古埃及真正的园林概念形成是在新王国时期,其庭园平面为对称的几何式,庭园为方形,中心为水池,它完全不同于中国秦代开创的一池三山格局。

古巴比伦的园林类型有猎苑、圣苑及著名的空中花园,空中花园是最早的屋顶花园。

古希腊的园林类型有宫廷庭园、文人园、宅园及公共性园林。么共性园林主要包括圣林和竞技园,竞技园成为后世欧洲体育公园的前身。

古罗马园林形式多仿希腊的柱廊园及宫廷庭园,到罗马全盛时期开创了一种新的园林形式――别墅园。

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仍沿袭古罗马别墅庭园形式,沿山坡建园,这种依山丘地势高低分台层处理的别墅园又称台地园,是西方古典园林的重要代表类型。

3 西方近现代园林发展概况。城市公园兴起在英国,却在美国取得了大的成就。奥姆斯特德吸收了英国风景园的精华,创造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园林,成为近代园林的奠基人。现代园林设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形成了融功能、空间组织及形式创新与一体的现代设计风格。

4 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思路

(1)设计要素创新的思路。现代技术产生的新的材料和手段,使得设计可以自如地运用光影、色彩、声音、质感等形式要素及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等形体要素,创造现代景观。

(2)生态化的设计思路。关于保护表土层、不在造成容易侵蚀的陡坡地段建设、保护具有生态意义的低湿地与水系、按当地生态群落进行种植设计。

(3)反映文脉的设计思路。对于文化与场所的反映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一个重要主张之一。

(4)追求隐喻和象征是设计思路。追求隐喻和象征也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主张。设计师为了体现自然理想或基地的历史环境,在设计中通过文化、形态或空间的隐喻和象征来创造有意义的形式。

(5)当代艺术表现的设计思路。当代艺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景观园林设计中,带有实验性的大地艺术借助景观设计手段找到了自己的表现舞台。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实践

1目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问题

1.1传统教学观念的改变

环境艺术设计它是应用型极强的专业,在艺术的领域中不断超越着,我们国家因地域不同而导致办学条件和学习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对于艺术的理解也存在很多不同见解,纯粹的艺术也是包含了个人的情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普及,艺术的表现形式需要更多的方面来体现。一味的按部就班教学模式始终将无法满足社会需要,环境设计专业要求是适应社会发展步伐,同时也是服务于高速城市化进程中需要的新型人才。

1.2实践教学理念需要提高

实践是理论的另一种诠释,实践教学也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关键所在。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这个专业则更多侧重的是理论知识的培养,忽略了实践的根本意义。

1.3缺乏符合专业发展需求的师资队伍

目前此专业的教师因长期受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不自觉的维持固有思维,保持自己受教时的观念和授课方式。加之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到高校传道受业解惑,缺乏实践技能和对待本专业未来社会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注重的是理论知识,忽略了理论教学导致学生毕业无法很快的适应社会,教师也未对实践重视,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慢慢偏离行业发展需求。

2教学改革思路

2.1教学改革的体系优化

以人为本,各尽其才的教学体系是创造人才的主要战略,作为艺术专业的学生,和其他非艺术类学生不同,其主要在于学习的方法及所学的东西兴趣爱好都有很大不同,这就需要重点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新思维设计表达能力,这些方面都需要我们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发挥空间,可以让大部分学生更好的练习和锻炼专业素养,通过这些让学生体会自己的专业,不至于盲目的选择专业,给自己增加压力。

2.2依据教学特点构筑专业知识点

作为实际应用型的学科,环艺专业受市场的影响极大,人才培养模式也不同于市场及时代的需求,那么如何适应教育模式的发展规律,又能寻求真正的培养方案呢?那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就成为解决该问题的答案。对此,学生还要具备发散思维能力,思维提升和创新能力。提升的本质就是设计创新、创意创新和产品样式创新等。教学中尽可能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潜力就是教学的本质所在。环境艺术专业具有学科间交叉碰撞多的特点,所以,本专业设计教育必须使设计者掌握专业的多个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学生能够掌握严谨的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这些能力的养成是学生掌握逻辑性思维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通过某种媒介来表现对作品的独到见解,学生对环境设计实践过程的整体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根本意义。

2.3教学改革新突破

课程教学改革是实现新的艺术形式的奋斗目标,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理论知识理解为主,再通过虚拟的课题加以修饰来完成的,对于学生而言,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虚拟的基础上开展的。这种传统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注重专业知识的理解,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匮乏。所以我们要从本质上改变教学模式,通过一些课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任务,达到领会知识的同时也能开发自我潜力,并能渐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环境艺术课程的实践性

实践环节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最重要环节,之前也说过本专业性质具有较强的交叉性,而国内的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形式主义,对技术水平要求并不高的现象,理论教的多,实践应用的少。实践环节其实是环境设计这个专业最重要的环节,社会实践本质是走入社会,因此在培养人才方面上就要不断进行社会实践,来验证自身的能力水平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是否是新时代的国之栋梁,总之实践教学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因素,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这也要求学校在校外要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的单位,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和实践,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快的掌握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更快融入到第一线的专业需求方向,能力的提高自然而然也是自我提升的体现。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校和校外企业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这种实践性教学对教师也是一种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范文第5篇

1.定位。

对环艺专业室内设计方向就业形势以及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讨论,将室内设计课程类放在环艺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位置,并且把室内空间类课程主要设定在居住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餐饮娱乐空间设计这四门课程。原有的课程设计没有把这四门课程分主次,这在新的改革中把居住空间设计和餐饮娱乐空间设计作为主要课程,办公空间设计和商业空间设计作为辅助课程。

2.明确教学理念。

以往教师在安排课题时,常常是以“概念课题”为主,鼓励学生以创意为主。这样学生在进行课题设计时,作品表现往往只追求创意、个性,却忽略了作品的可行性。在新的改革中提出结合市场需要,以工程项目为主。新的室内空间类把居住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餐饮娱乐空间设计这四门课程的教学理念作调整,以实践工程项目为主。现以两门主要课程为例展开说明。

(1)居住空间设计——以小户型空间工程项目为主。

结合市场考察,如2012年引领家居潮流“宜家家居”推出了小户型居住空间搭配样板方案,其中面积主要是以35m2、55m2、65m2等小面积为主。所以在新的改革中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实践小户型居住空间设计工程项目为主。这样学生能明确设计方向,不再是天马行空地进行设计。小户型的空间设计锻炼学生根据室内空间功能的需要,合理的划分空间,准确地选择适合小户型的家具,使课程明确的与市场需要相结合。这样以实践工程项目为课题,对课程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就业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餐饮娱乐空间设计——中小型主题餐厅工程项目设计。

不管社会是如何发展,餐饮业总是在蓬勃发展。人们对就餐环境和氛围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的课程还需要不断地吸收新的设计理念和元素。餐厅的功能性、专业性、复杂性要求都比较高,这样对学生来说,接触到这样的项目,能让学生完整了解餐厅的设计流程、餐厅平面空间的划分、如何做到风格统一、餐厅的专业规范等。考虑到这个项目难度大,原来一个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现在进行了新的改革。第一,以小组为单位2~4个学生为一组,以搭配合作的形式完成课题。用手绘、软件的表现形式,把餐厅设计的内容表现出来。并做出相应的展板,最后以作品展的形式结课。把这两个方面作为考核学生的成绩。第二,结合学生的实践出发,学生对餐厅功能性、专业性、复杂性了解还是很模糊。教学方式上单靠课堂的案例图片讲解,不及在实践中考察更加直观有效。所以开展第二课堂,我们与柳州五星级丽笙酒店的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把丽笙酒店变成我们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到丽笙酒店参观考察,请酒店相关负责人讲解餐厅设计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从课堂走到实践中去,这样学生能更加直观的学习。

二、合理安排室内空间设计类课程的课时分配

通过合理安排课时分配,可以有序地、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原室内空间类课程课时安排:总课时为32课时,其中理论16课时,实践16课时。新的改革方案把四门主要课程课时作出以下调整:理论课时按原计划不变,实践32课时。因为空间设计类课程都是以实践为主,这样更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对室内空间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实行模块化的专题内容教学,主要以项目分析法以及小组实训教学为主。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模式。项目分析法主要是教师介绍项目的内容,让学生自由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项目的讨论、研究、设计。教师进行实践部分指导。这样能让学生接触实践项目,提高学习兴趣,促进交流学习。si

四、实现室内空间设计教学资源的共享

教师之间实现包括讲义、课件、实训教材等教学资源的共享。这样能够促进教师在教学上的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