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产品设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现存问题
1.1 基础课程教育与专业课程脱节
目前,国内产品设计专业多数设置在艺术设计学院,多个设计类专业并存。基础课程的设置往往是通用式的素描、速写和色彩,并没有针对产品设计专业的特点,去训练学生对产品内部结构的把握能力和整体塑造能力。这种万金油式的教育,使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之间衔接不到位;同时,由于总学时的限制,产品设计专业的许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被勉强塞进后两年,学生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专业基础教育[1];另外,许多院校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和实践基地的缺乏,材料与工艺、产品模型制作、模具制作工艺等课程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
1.2 设计理论与专业设计课程呈割裂状态
设计理论课的教学因学时和上课方式的限制,缺乏设计实践的训练,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专业设计课也因学时所限只是展现了一定的设计方案,而缺乏理论的归纳与总结。因此,学生无法把相关的艺术美学、设计理论、工程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客观地运用到设计之中[2]。
1.3 设计类课程之间存在重置现象
每一门专业设计课程均包括市场调研、设计草图、模型制作、工程制图、方案展示等环节。然而,受课时量的限制,许多设计课程无法深入开展,造成许多环节的缺失,整体学习效果不理想。另外,在教学模式上,许多专业设计课程采用独立的单元制授课方式进行,任课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计划,需要保持完整的教学体系,这使得该课程与其他课程衔接不够,造成了各专业课程之间的重置现象。
2 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策略
2.1 学习借鉴CDIO教育模式
CDIO教育模式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探索出许多丰富的成功经验。首先,明确产品设计是一门艺术与技术交叉、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应该打破应用艺术与纯艺术之间的壁垒,实现艺术与科技的新统一;同时,要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树立专业设计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的教学理念,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与设计能力的设计师。其次,注重培养学生设计表达的能力,设置产品速写、设计草图、产品设计快速表现、产品设计表现技法等多种形式的手绘课程,以及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产品模型制作等三维训练课程,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第三,将设计项目带入课堂,以此来整合学科知识,让学生在设计中探讨设计方法,了解材料工艺与加工流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组建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群
产品设计专业需要依托设计学科、机械学科的教学资源,突出科技与艺术的交叉融合,突出以创新为中心、“艺”与“工”相结合,实施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并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课堂教学与项目教学并行的培养思路[3]。积极打开学科前沿窗口,打造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卓越的产品设计专业设计师的教学模式。以齐鲁工业大学产品设计专业为例,在满足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将课程按相互关联度分为造型艺术、设计基础、表达基础、工程基础、设计理论、专业设计、实践教学等多个课程群。其中,表达基础课程群主要针对学生创意思维的表现,设置了设计草图、产品设计手绘技法、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产品模型制作等课程,借以训练学生的手绘、软件和立体模型制作能力;专业设计课程群分为家居生活用品设计和交通工具设计两个方向,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组班上课。在学时安排上要结合实际需要进行系统整合,重点提高学生的手绘表现能力、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模型制作能力、设计思维创造能力、设计交流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2.3 增设中国传统文化类设计课程
增设中国传统文化类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远离抄袭与模仿。课程设置上,除了开设西方设计文化类课程拓展学生国际化的视野,同时可适当增设中国设计文化类课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民族文化情操,提升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齐鲁工业大学产品设计专业结合齐鲁文化的地域特色开设了《旅游产品设计》课程,在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中屡次获得优异成绩,也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许多设计方案已被有关企业或机构采用。开设特色课程形成自身办学特色。产品设计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专业办学特色尤为重要,有特色才能有生命力和竞争力。要结合地方特色优势开设相应的特色课程,这样不仅形成专业办学特色、提高专业竞争力,还可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2.4 校企双方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共建实践课程
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实践课程的设置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既要安排高校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详细了解相关产品的设计程序与方法,积累丰富的设计经验,又要聘请企业资深设计师担任兼职教师,进入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实际课题的设计训练[4]。邀请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及课程设置环节,共同设立校企双方互利的实践课程,形成“高校+企业”的联合培养方式。
3 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学生能力培养
3.1 创新能力培养
产品设计创新能力,就是指运用创造性思维开拓性地解决产品设计中的问题。欧、美、日等先进国家的产品设计教育十分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他们提倡多元化的设计形式,反对模仿和抄袭。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互动和引导式教学,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实践、交流的时间,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鉴于CDIO教育模式的成功之处,我们在上课方式上要杜绝满堂灌、照本宣科的现象,应该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去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消化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不仅注重对基础知识的传承与掌握,更要培养独立思考、开拓性创新的能力[5]。
3.2 交流能力培养
产品设计专业的学习,由于其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和产品设计流程的需要,交流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课堂上,在专业学习方面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需要交流,走上工作岗位,设计师与设计师之间需要交流,设计师与客户之间需要交流,可以说交流无处不在。总之在设计方案形成的过程中设计师不仅需要好的创意还需要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设计方案面对客户时,设计师还需要将设计方案完整地展现出来让客户认可并接受该方案。这种交流不仅是语言的准确表达,还需借助设计草图、产品效果图、工程制图,甚至是精细的产品立体模型。这就要求一位合格的设计师,不仅具有开拓性的创意思维能力,其手绘表达能力、計算机建模与渲染能力、立体模型制作能力都要具有相当的水平。产品设计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通过交流设计师可以扩充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从而设计出打动客户的设计作品。
3.3 实践能力培养
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充分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学以致用的能力。国外大学课程设置了大量的专业实践内容,并且大多数学校具有较好的实习基地,甚至有些课程直接到企业授课,学生成绩由企业或实习基地来评定。国内的产品设计专业,实践课程课时偏少,评价方式也不够完善,导致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不到位。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最大效率的满足教学需求,力所能及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结语
关键词:工业产品;设计策略;元素融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嵌入式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和智能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新材料不断涌现,生产技术已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现代工业产品多元化发展,人们对物质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产品将会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工业设计从外观艺术、功能与人机交互出发,在造型设计、材料与工艺、人机工程、功能体验、新制造技术等方面来进行产品设计,通过特有的方式传达技术的物化美,体现商品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更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工业产品设计的主体趋势与方法在发生着改变,艺术和机能交互元素的有机融合将更好地提升产品设计效果。
1产品设计与消费心理的融合
工业产品设计之所以被大众接受,主要基于产品本身的功能和符合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与心理。而准确地把握消费者的审美心理、知觉心理、认知心理和消费习惯的个性和共性特征,是产品设计的关键。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会考虑喜欢的颜色、形态以及使用的舒适度与方便感等因素。设计前期重视对消费者的需要、动机、个性、情感的调查和了解,设计时采用创新和传统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消费者的心理,根据时代、区域、性别、年龄、文化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产品使用方便、造型美观、性价比高、质量优良,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欢迎度。
2产品性能与艺术元素的融合
工业产品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工业设计的产品性能追求艺术性与功能性的一体化,注重满足审美和人文性需求,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工业产品设计用艺术的造型语言体现产品文化,通过对工业产品的功能、材料、构造、工艺、形态、色彩、表面装饰等诸因素,从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集成,以符合人们对产品物质功能的要求,又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需要。在对工业产品进行外观设计时,综合工业产品的造型、色彩、纹饰等艺术元素,从空间与建构、功能与体验、创意与可持续、场景与跨学科、社会与创新等角度出发,应用艺术化、交互设计等技术手段,设计产品的外观、结构和交互,通过可视化的解决方案应用于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的设计活动,将创新、技术、服务、艺术及人机交互深度融合,提高产品价值与性能。
3产品设计与色彩视觉的融合
工业设计可通过色彩设计和特定的表现技法来设计好的视觉效果,带给人不同的视觉体验,满足人的美感认知。设计时本着色彩联想、色彩感情、色彩心理、色彩计划等思想,运用丰富的色彩元素,装饰产品外观,起到美化环境和优化功能等作用。以二维设计、三维设计途径,准确、流畅地把产品效果图表现出来,让设计目标更立体化、直观化。产品的视觉艺术语言由色彩来表达,视觉艺术形象通过色彩来创造,根据材料、加工工艺、科技条件、市场销售、经济成本及色彩流行信息等因素,处理好功能与美感的统一。根据产品的特点、用户、工艺、结构等因素,整体色彩设计,力争色彩、功能、工艺高度统一,使工业产品的形态、结构、美感等方面提升层次。
4产品功能与结构设计的融合
工业产品设计首先是功能,其次才是人性化外观,工业产品设计贵在产品性能创新,影响产品性能的重要因素是产品的结构,结构设计是实现产品各项功能的有效途径,是整个产品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对产品的顾客需求识别,对产品进行性能定位,通过对产品的性能规划,对产品结构进行合理构建,来实现产品设计解决方案。结构设计主要是对产品内部结构、外观形状的设计,结构设计不是简单的机械制图,而是综合技术实现的具体化,结构设计确定构件的材料、形状、尺寸、公差、热处理方式和表面状况,提出加工工艺、强度、刚度、精度要求及各构件间的联接关系,结构设计应满足功能性、可靠性、工艺性、经济性和外观造型等要求。结构设计不能局限在用数理模型上,更有效的结构优化设计应充分融合工艺、材料、联接方式、形状、顺序、方位、数量、尺寸等结构设计元素,通过空间结构设计,对关键零部件进行功能集成,以简化产品结构、降低加工成本、便于安装与维修,实现产品的预期功能,满足强度、刚度、加工工艺、装配与造型的设计要求。通过设计创新,促进制造工艺的变革与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好质量的产品。
5产品设计与人机工程的融合
产品设计与人机工程的融合,大大提高人机交互性能,交互设计更便于将产品从技术化转变为智能化,人机一体化的产品才最具人性化,最能满足人们对产品的情感需求。引入人机工程学原理,应用人体力学,根据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设计,以人体活动特征参数为标准,注入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动作习惯,结合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器官的机能特性,使产品适应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设计领域的应用,使产品设计由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将产品的性能、功能设计与外观造型设计巧妙地结合起来,优化用户和产品之间的界面集成,使人机系统达到最佳组合。人机工程的优化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使用方便性,人通过控制面板来实现对产品的控制,控制面板是产品的人与机接口,显示清晰、控制合理、图示及字符的可读性最为关键,采用电脑模糊控制,通过程序功能模块集成,设定手动控制和自动运行,以提高产品的人机交互效果。
6产品设计与模型技术的融合
用虚拟设计方法,创建产品设计模型,对产品进行虚拟的加工、装配和评价,进而避免设计缺陷。通过并行设计,关联产品生产过程,如,加工工艺、装配、检测、销售及维护等,使产品开发过程的各阶段工作交叉进行,协同作业。利用模型制作技术,依据产品设计方案,用金属、玻璃、塑料、木材等新型材料,制作一个能表达出产品功能特征的产品实物模型,在产品试验过程中,确定产品生产最佳的材料及加工工艺,使材料的属性具备产品所需要的特征。运用闭环设计的方法,在总体设计方案实施和产品实验过程中,反复修正未达目标的参数,改进设计缺陷,以达到最佳设计效果。经过绿色设计过程,减轻环境污染和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附加值,设计会更人性化,从而降低产品的开发成本和制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缩短开发周期。
参考文献
[1]黄毓瑜.现代工业设计概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迈克尔•R•所罗门,著.所罗门消费者行为学[M].卢泰宏,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文化是设计的灵魂,设计的内核是文化的传承和超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赋予了产品设计强烈的审美性与文化性。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应当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注入新鲜元素,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出更加深远的意义。
(一)应用的方法。国际著名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在接受采访时一再强调一个观点:“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而且有一次,当着很多中外记者的面说过一句话:“中国的汽车设计缺少中国元素。”笔者认为,可以这样理解乔治•亚罗的话:在设计中要融入文化,要体现出文化的内涵,要将中华文化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去。一是要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采取具体的方法,明确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和确定产品概念;根据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内容以及消费水平的变化把握好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把握好消费者的审美趋向。二是要多角度、全方位地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和产品设计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行业应用新特点,基于产品功能特征,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找到合适的契合点,并与外来元素完美融合,利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法,做到既能相融又不失原来的本色,创造富有中国特色与时代性的产品。三是按照设计程序和步骤,提出一个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将中国传统文化系统地有步骤地融入方案当中,从而体现出产品设计的整体感。
(二)在产品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与产品设计的关系。一方面,传统文化是产品设计的基础和源泉,传统文化的不同,导致设计的不同。另一方面,产品设计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产品设计作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体,反映了传统文化的面貌,体现着传统文化的精神。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到产品设计中,使产品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使产品设计更具有民族性、文化性、时代性。
2.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去伪存真,弘扬民族文化精神。虽然传统文化已成为我国企业打造高端品牌的制胜利器,能大大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并且我们要去发扬传统文化,但其有着独特的背景和意义,不能拘泥,不能一味地盲目继承,要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去审视,既要正确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有益的一面使之与产品设计完美结合,又要取其精华、剔除糟粕,扬长避短,结合企业历史、企业精神与社会的实际需要来进行产品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使传统文化的潜在价值发挥出来,才能成为现实价值。
3.以不断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和新产品不断更新、层出不穷,由此所带来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国外文化和意识已经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意识中。从根本上说,产品设计就是各种文化在具体设计中的凝结和物化。因此,在产品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要了解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不同风俗和文化背景,要吸纳和整合各种现代资源和理念,并考虑使用国际化的设计语言,这样才能使它具有世界性,使企业形象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在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产品成功地推向市场、使中国的品牌走出国门,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推动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同时,也发扬光大了中国传统文化。
二、结语
【关键词】产品设计 用户体验 家用医疗产品
引言
产品建立起人类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设计赋予产品以意义与价值。体验拓展了产品的功能,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必将涉及人在操作过程中的行为和情感感受。产品体验设计使设计对象突破了传统物质产品以实现物理性能为最终设计目的的局限,形成了对产品使用过程中用户行为和心理的关注和设计。因此,产品体验设计成功的关键在于细致入微的用户研究。
1 用户体验
1.1 用户研究
用户是使用产品或接受服务的人。用户有三方面含义:(1)用户是自然人的一部分;(2)用户是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3)设计师也是用户。因此,用户研究应当从用户与产品或服务的互动着手。
设计师往往关注于用户应该如何执行,而不是用户偏好如何执行。通常将以用户为中心的经验获取和生活研究统称为用户研究[1](User Research)。通过用户研究,了解用户的生活方式,清楚他们使用产品的经历和体验,行为动机和情感渴求,从而指导设计师进行用户体验设计。
1.2 体验设计
全球化企业与本土化市场的运营模式使得大众化消费向小众化、个性化消费转移,需要企业观察小众化用户群体并综合分析群体行为模式和文化信仰,试图深入了解用户思维、行为模式以及个人偏好,从而指导产品的开发设计和销售。
体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主体通过客体的刺激所产生的内在反应。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E)是指用户使用产品(物质和非物质产品)或者享用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涉及人与产品、程序或者系统交互过程中的所有方面[2]。突出产品的应用和文化价值,包括感官感受、可用性及易用性和情感交流等因素。这些因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用户体验。
1.3 交互设计中的用户体验
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接受服务时,会和产品产生交互行为,即体验的过程。由于用户间的差异,用户会感受到产品不同层次的属性(即造型、功能、情感和文化等)。随着体验的递进,用户对同一个产品的感官体验效用是递减的,而对产品的情感和文化体验效用是递增的。因此,我们在做用户研究时,一定要注意用户背景的差别。
2 用户体验设计
2.1 体验设计的思路
体验可以是当下对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体验,也可以是由过去的经验影响到现在的体验。用户体验设计要综合视觉和功能两方面的因素,同时解决产品面临的其他问题[3]。因此,设计体验可以从用户和产品交互过程的推进节点入手:(1)感官体验。透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让人产生感受;(2)行为体验。在用户使用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交互行为;(3)情感体验。通过物品或服务使用户产生愉悦等激发正能量的感受;(4)情境体验。无论是场景还是他人,情境带给人的感受足以影响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体验。
2.2 用户体验设计的方法
设计师应将关注焦点放到用户身上,在体现和满足人们真实需要的前提下,寻找解决方法和表现形式。设计师首先总结概括用户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所追求的体验,然后测试什么样的设计能满足用户的这些需求和渴望,同时又能体现企业的价值[4]。
(1)客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组建一支集合了多领域人才的队伍,搜集用户使用产品或接受服务的经历等资料,对设计对象有初步认识。
(2)模拟用户体验过程。① 实验测试法。通过大量调查问卷掌握用户的基本需求,然后通过摄像机记录并观察用户的使用过程,分析用户行为。最后根据设计人员提供的产品数据库,让用户参与设计,从而发现用户的期望与需求。产品数据库包含二维和三维模型,帮助用户叙述产品使用经验和生活经历。②角色和情境模拟法。通过创建能够代表整个真实用户需求的虚拟人物角色,你可以让你的用户变得更加真实。设计人员可以充分联想情境中各个不同角色使用产品或接受服务时的感受,寻求用户的行为和心理需求。
(3)集体讨论。设计团队把设计师、工程师和用户组织起来头脑风暴式讨论,文案人员负责记录有用的解决方案。
(4)构建实体模型。根据讨论得出的最佳建议,设计师会快速制作模型以验证方案。
(5)方案完善并小批量试制。根据实体模型的体验感受不断完善设计,进行小批量试制以最终测试产品。
2.3 设计机构的体验设计实践
飞利浦认为,设计师的工作不是简单画图,而是要观察人们的生活、捕捉人们内心的需求,建立产品良好的体验过程。以儿科综合医院儿科CT扫描仪为例。对于小朋友来说,医院是一个阴森冰冷的地方。在飞利浦的“环境关爱体验”计划中,设计师认为使小朋友安定下来最有效的方法是给予他们想要的,而有趣的体验会使恐惧感消失殆尽。飞利浦推出了一种全新的成像环境,让小朋友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一个卡通人物,这个卡通人物会伴随着小朋友检查的全过程。小朋友在和卡通人物互动中感到放松并配合检查,这样不仅能减少重复检查工作及儿童受辐射的危害,还能获得家长的认同,减少他们的顾虑,使儿童乐意接受检查。
IDEO为宝洁设计的Oral-B粗手柄儿童牙刷很受儿童喜爱。设计人员发现儿童习惯用整个拳头来握紧牙刷,丰满柔软的手柄不仅从视觉上赢得了孩子们的欢心,而且从心理上让儿童感觉到安全和有趣,更乐意刷牙。
3 家用医疗产品设计
3.1 家用医疗产品设计现状
国内的家用医疗产品设计以实现产品的物理性能为主,即先进行原理演示,后进行产品设计。因此,产品造型简单,色彩单调,大多给人以呆板、笨重的感觉。以下将从家庭医疗产品与用户的交互体验即感官、行为、情感、情境四方面进行分析。
(1)感官体验方面。①色彩。针对现有医疗产品色彩单调、缺乏活力、搭配不当的现状,考虑到用户长时间使用,色彩必须给他们安全、稳定和舒适的感觉。②造型。现有医疗产品体型庞大,造型简单,缺乏线和面的过渡变化。因此,造型应该表现出专业感和安全感,通过整体和细节对比,过渡面和尺寸变化,创造出和谐的人机关系。③材质。材质是产品材料性能和质感的信息传递。现有医疗产品以塑料材质居多,主要为ABS树脂、PVC和橡胶材料。塑料柔韧而富有弹性,具有良好的质感和光泽度。金属质地坚硬、外观富有光泽,而且具有反光特性。
(2)行为体验方面。①可用性。以可用性为基础,明确用户内心的需求。医疗产品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基本都是一种产品治疗一种病症。②易用性。医疗产品基本上都是为实现技术原理而设计,设计师往往关注于用户如何执行,而不是用户偏好如何执行。
(3)情感体验方面。用户的情感体验属于产品体验的高级阶段,产品是否符合用户的期望,用户是否感到有趣,是否会推荐给别人等决定了产品体验设计的成败。
(4)情境体验方面。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接受服务时一定是处在一个特定的情境里,环境是否舒适和周围的人群是否友善同样决定了产品或服务体验的好坏。
3.2 基于用户体验的家用医疗类产品设计
家庭医疗产品体积小巧、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是区别于医院用医疗产品最主要的特征。一件好的医疗产品不仅应该在用户感官体验上呈现良好特征,更应该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可用、易用且好用,达到产品内外品质的协调统一。
整个研究分为用户研究和体验设计两部分。在用户研究阶段,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用户调查,综合分析发现设计机会,明确设计定位,进而进行体验设计。
(1)用户研究。①客户寻求用户体验好的家用医疗产品设计方案,希望改善产品和提升服务质量。因此,组建一支集合了设计师、工程师、社会心理学家和用户等多领域人才的队伍,搜集用户使用产品或接受服务的经历等相关资料,使设计人员对研究对象有全面而客观的初步认识。②模拟用户体验过程,挖掘用户的行为及心理需求。a.实验测试法,收集各种各样的用户数据。通过大量调查问卷掌握用户的基本需求,然后通过摄像机记录并观察用户的使用过程,分析用户行为。最后根据设计人员提供的产品数据库,让用户参与设计过程,从而发现用户的期望与需求。产品数据库包含二维和三维模型,帮助用户叙述产品使用经验和生活经历。二维模型主要有产品图纸和照片,三维模型主要是虚拟的产品模型,即各种不同造型的按键、旋钮、面板等。利用平板电脑的小巧便捷性,让用户在产品数据库里选择喜欢的医疗产品,用摄像机和录音笔记录用户的行为,偏好的原因及期望等信息。b.角色和情境模拟法。通过创建能够代表整个真实用户需求的虚拟人物角色,你可以让你的用户变得更加真实。设计人员可以充分联想情境中各个不同角色使用产品或接受服务时的感受,寻求用户的行为和心理需求。人物角色将用户调查及用户细分过程中得到的分散资料重新关联起来,确保在整个设计过程期间把用户始终放在心里。③集体讨论,明确用户需求和设计方向。设计团队把设计师、工程师、社会心理学家和用户组织起来头脑风暴式讨论,文案人员负责记录有用的解决方案。经过讨论,建立用户的体验模型,进行产品体验设计。
(2)体验设计。①构建实体模型。根据讨论得出的最佳建议,设计师会快速制作模型以验证方案。利用纸板、油泥等快速成型材料制作实物模型,用具有实际运用价值的实物模型来展示方案是一种非常有说服力的解释方式。②方案完善并小批量试制。根据实物模型的体验感受不断完善设计,进行小批量试制以最终测试产品。用更真实的产品测试不同人群的体验感受,分析用户行为和心理需求,完善设计方案。
4 未来家用医疗产品设计中的用户体验
随着现代医疗模式的改变,家庭医疗产品的市场发展空间越来越广。在体验经济的时代,用户将直接参与产品研发的全过程。设计研发人员应该对用户的行为和心理进行研究,设计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满足家庭用户需求的医疗产品。基于用户体验的家庭医疗产品设计是医疗产品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有利于家庭医疗模式和家用医疗产品的普及。
参考文献
[1]胡飞编著. 聚焦用户:UCD观念与实物[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罗仕鉴,朱上上编著.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
沟通内容服装设计项目前期要通过各种媒介与社会沟通,与消费者沟通。只有充分了解社会文化和经济背景、着装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设计的产品才不会偏离市场。在企业内部,设计师还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沟通,各部门借助效果图以及从设计师关于设计稿的文字阐述中获得设计信息,经过各方讨论,结合市场部、原料供应部、技术部等各部门的意见,在最短的时间内推出产品。在服装产品设计项目执行过程中很多信息都需要有效的沟通,主要包括顾客的需求及满意度、设计师的设计构想(如服装的款式、色彩、材质等方面)、质量控制技术、服装设计项目管理体系与管理方案、项目团队及其成员的职责与权限、项目检测与控制、项目评估、紧急应急措施等[5]。沟通形式服装设计的沟通可以是正式沟通,也可以是非正式沟通。当设计中遇到如设计定位、设计任务分配、设计方案评估等重大或关键问题时需要进行商讨,由于这些问题涉及人员多,讨论时间长,一般采用正式沟通的形式解决。在项目团队内部经常进行的业务交流时常采用非正式的形式进行沟通,尤其是在涉及概念的酝酿和发展阶段。非正式沟通较活跃,在场的人员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不仅有助于发挥设计人员的创造力,而且还可以将不同的想法和建议汇总,达成共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服装产品设计中沟通可采取口头沟通、视觉沟通或文字沟通3种形式。设计师通过口头描述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不同的人员,这种沟通方式几乎占据了设计师大部分的日常沟通。视觉沟通是指通过运用视觉形态进行沟通,它由设计工作的性质和要求决定。比如市场中的流行元素、企业的技术特征、设计师的设计构思等都需要借助视觉的媒介向外传达,通常运用的视觉手段有设计草图、时装效果图、服装款式图、面料小样、动画效果、录像视频、服装陈列所用的各种道具等[6]。文字的沟通是指通过书面文字的形式向外传递信息的沟通方式,它具有别的方式无法替代的精确性,如设计项目计划书、设计任务书、设计进度计划与安排、产品质量标准、项目评价体系的各项内容等,都需要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规定和规范。
企业内部的设计沟通
设计师之间的沟通服装设计项目在设计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人员参与,有些服装设计的过程需要多个设计师共同参与。每个服装设计师都力求创造自己独有的艺术世界,有着敢为人先的设计理念,对服装的见解也别具匠心,因此站在产品起点上的设计师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沟通可以使设计师们在各自经验的基础上互相参考信息,避免产生个人设计缺陷,在节省成本的同时不影响设计的美观及实用性。当然,设计师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也很重要,如果一个设计师的人际关系圈太窄,就容易缺少信息,在服装这个时尚如梭的圈子,信息就是黄金,掌握信息的人才有立足资本。设计师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设计团队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同样关系到设计项目的成败。销售部门作为设计师要具备敏锐的市场目光,及时听取产品信息反馈,知道哪些产品是畅销的,哪些是滞销的,否则就抓不住市场需求,致使服装产品设计项目策划的产品与市场脱节,从而造成产品滞销。原料供应部门设计师与原料供应部门的沟通直接关系到设计稿的实现,对于超出预算成本或难以获得的材料,设计师应及时修改设计方案,保证产品开发顺利进行。与技术部门的沟通与相关技术部门的沟通主要是与打版师、工艺师的沟通,这关系到设计效果的实现。设计师在完成设计构思的图形表达(效果图、款式图等)之后,要通过样衣试制完成设计的实物表达。实物表达的工作通常需要打版师和工艺师协助完成,这就要求他们之间必须进行有效的沟通。设计师和打版师之间的沟通不能局限于服装造型本身,更重要的是进行服装设计理念的沟通。产品推广部门设计师在产品推广时应与零售师、服装搭配师、产品陈列师等人员沟通,力求把产品及设计亮点展示在消费者面前,并通过语言介绍使消费者真正了解产品的设计理念。
服装企业的外部沟通
企业外部的设计沟通主要指与设计项目相关联的企业外部大环境之间的沟通,包括与客户、消费者、供应商、经销商、政府、社会公众等外部关系要素的沟通。在服装设计项目建立的前期需要对项目状况进行评估,包括目标人群状况、消费市场状况、原料状况、政策情况等,这些信息的获得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企业外部。因此,为了获取项目必需的信息资料,设计项目团队要与企业外界发生联系,进行深入而有效的沟通。此外,设计项目完成后效果评价的大部分信息也是通过与外部关系要素的沟通获取的[7]。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