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化学知识点汇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课堂效果;实验教学;主观能动性
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对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以及农产品加工等工作有重要的指导及支持作用,在江南大学也是作为食品类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进行安排。该课程学科内容抽象,知识更新快,实验性较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因此,生物化学的教学活动离不开实验,正如B.A.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写道:“如果你们想使自己的学生成为善于思考的人,想使严整的、明确的、合乎逻辑顺序的思维通过清楚的说明和解释表达出来,那么你就应当吸引他们参加富有思想内容的劳动,把知识体系的关系和相互联系在劳动中体现出来。请你记住:劳动不仅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智力发展,是一种思维和语言的素养。”[1]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正是这样一种劳动,它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发展,是以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其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为主要目标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在整个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该文以教学活动开展的时间顺序为轴线,针对课前,课中及课后所涉及的各主要环节,围绕提高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展开以下几点讨论。
1课前:准备
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教学活动所涉及的两方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的准备。就教师方面来讲,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及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是最首要的内容。首先,在内容上,教师要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储备,充分了解自己教习课程的学科特点。只有在真正熟悉掌握了学科的知识结构以及相应的学习方法,教师才能有效地决定什么样的知识是需要在课堂上详细讲解的,什么样的内容是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课后学习与归纳的。理论课程的教学是这样的,实验课程的教学也是如此。而要做到这一点,既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好好准备,也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下功夫仔细研究,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来分配内容,并就课后学习的内容在学习方法上给与合适的指导。就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来讲,可以引入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或是生物化学领域科技前沿的综合实验设计,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自主设计相关实验验证,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探究性,强化对其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其次,在方法上,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水平保持一定的要求,能具备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背景来调整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的能力。这需要教师在平时即需注意自身教育技巧的提升,要切实付出个人的努力,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及教育方法存一份追根究底的专研精神。作为教师,要铭记自己的读书与学习不能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程,必须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1]。对学生来说,需对即将接触的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尽可能与已具备的知识体系建立良性链接,方能增强其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继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这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预习则是其一。要做到这一点,除了仰赖学生的自主性外,更需要教师督促、帮助学生建立行之有效预习激励机制。课堂的随机提问是一个方法,但最理想的状态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来说,由于生物化学是一门内容繁多且复杂抽象的学科,其知识点的系统和逻辑性强,学科发展迅速,研究的新方法不断出现[2],所以,在实验课程上,教师要注意梳理理论知识点,提纲挈领地介绍实验原理涉及的背景知识,做好对实验技能进行引申与衔接的铺垫,尽量以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或感兴趣的内容为起点进行扩展。此外,在课程进程上,需要理论科与实验课的有机结合,实验课的安排要紧密跟随理论课的进度,让学生在理论课上被激发的对某些知识点进行实验验证的兴趣能在消退之前能付诸实现。
2课中:“理论联系实际”-发挥
能否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除了需要充分的前期准备外,更重要的还是要取决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落实前期的准备工作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对学生的反应有回应,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接受情况实时调节已准备好的“理论上”的教学进程。在进行具体实验的讲解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以更形象的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如,播放教学录像等,触发学生的关注。同时要考虑实验室硬件条件,比如:在播放录像时要保证无论是影像还是声频的清晰度,否则有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在内容上,由于所做的生物化学实验多为生物化学学科体系里已经很成熟的经典实验,所以,在进行实验介绍或引入时可以根据相关实验的初始文献的构思设计,将实验内容按一个科学问题来思考,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锻炼学生科学思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此过程在保证学生获得既定知识的基础之上,既可使其对真正的科学研究窥得一斑,又有可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可有效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实验也可适量增加互动环节,创设丰富的情境,进而建立多元化、系统化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程序。另外在课程中最好能做到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因为“揭示未知跟已知间的深刻联系,是培养对知识的兴趣的教育诀窍之一。”[1]但是,仅仅是留下问题亦不可取,合适的做法是在选择问题时要平衡、考虑到学生的感兴趣程度与其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的关系,并对解决方法给出一定的铺垫或指导。
3课后:总结
对教师来说,每堂课程结束之后要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整个环节进行总结,包括课前的准备是否充分,对学生整体知识水平、实验技能的把握是否准确,课堂展现形式是否合适;分类列举需要改善或改变的方面和继续保持发扬的方面,作为对下次课程进行准备的基础以及自己教学水平及能力提升的激励。要认真对待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反馈,考虑学生的需求或意向在实验室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内容进行结合。同时为了使课堂知识或实验技能得到发展或进一步深化,鼓励学生利用课堂学习的知识取获取新的知识,比如:在“糖酵解”实验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程讲解的糖酵解的发现、研究思路去设计“三羧酸循环”的实验内容、细节并出具详细的实验设计步骤计划书。这个过程需要同时调动学生在理论课程上学习的知识和在实验课程上逐渐养成的科学实验思维,能够锻炼他们在计划安排事情、查阅资料、制订和论证实验方案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较为复杂实验现象的能力,最终达到拓宽基础、开拓视野、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培养之目的。学生的实验报告是另一个关注点,实验报告是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对已进行的实验内容、所得实验结果的整理与汇总,可以反映学生对当堂实验课程的掌握程度,尤其是结果的呈现形式可以反映学生的对结果的理解及其思维模式。教师在批阅实验报告时,除了要注意及纠正其内容上可能出现的是非对错的问题,也要关注实验报告在撰写上的规范性、条理性,重点考察学生针对实验结果进行的分析讨论。同时从另一方面讲也可以以此来评价实验课程所安排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地调动作用,及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适用性,用于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综上,当整个教学环节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活动才能达到帮助学生加深、强化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理论知识,提升其实验操作、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等目的。
作者:杨芹 单位:无锡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关键词]生物化学 课外作业 学习效果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063-03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不仅在生命科学相关专业作为必修课开设,也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等工科专业开设。生物化学是一门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机体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的学科,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既包括生物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也包括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其关系,还涉及遗传信息的传递。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是需要识记的知识点多、重点难点多,表现为生物大分子结构复杂、代谢反应途径多而复杂、基本理论抽象,是一门历来被认为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有关改进教学方法,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探讨已有很多,如问题导入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和互动式教学法等。生物化学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除了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外,多采用结构评分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学习成绩,即期末考试成绩仅占课程总评成绩的一部分(40%-70%),而将出勤、测试、课堂答问、课外作业等纳入平时成绩考核,实验教学非独立设课的还包括实验成绩。综合评定成绩的方式既能减轻学生死记硬背过考试关的压力,又能使学生注重平时学习和知识积累,在高校这已成为必修课成绩评定的一种主要方式。然而,如何通过课外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避免作业流于形式而成为学生新的负担,在生物化学教学研究中却少有探讨。笔者将传统统一布置课外作业方式与学生自主选择课外作业方式相结合,探讨了自主选择课外作业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多元化课外作业方式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
一、研究背景
课外作业作为考查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一种方式,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都很普遍,作业类型包括完成教材所附习题、课程论文或教师布置的思考题等,因不同课程或教师在布置作业数量和类型上差异较大。就生物化学课程来说,课外作业除了必要的生化习题外,大多要求学生完成课程综述论文。但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在普通本科院校,除了少数学生能认真对待课外作业外,学生作业普遍存在抄袭现象,一类是同学之间互相抄,另一类更常见的是从网上抄,有的几乎是不加修改地照搬网上资料或别人已发表的文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认为课外作业要么太简单没有挑战性提不起兴趣(如完成教材所附习题),要么太难完成起来花时间(如撰写有一定要求的综述);二是教师在作业批改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在一些合班公共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因选课学生人数多,教师没有或者无法全部批改作业,而是采取按比例抽改,或只要上交作业就给成绩,对作业质量没有较高的要求,这使学生认为作业完成好坏一个样,抄与不抄一个样。这种不良现象延续到后续课程,就普遍出现作业不认真的现象,有学生总结完成课外作业的方式就是“复制+粘贴”。
笔者自2002年起开始承担本校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化学课程,采取了多种方式布置课外作业,发现布置生化习题或思考题类作业存在同学之间相互抄答案的现象,而综述性论文或需要查阅资料的作业,不少学生都是直接抄袭网上内容,只有少数学生能认真按要求完成。近年来,作业不认真和抄袭现象越来越明显,这反映出现代化网络虽然给学生提供了更便捷的获取信息或知识的渠道,但若学生只是依赖网络进行简单的复制加粘贴应付老师,课外作业则形同虚设,仅能满足课程成绩评定在形式上的需要,而对学生在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上毫无助益。有感于此,笔者结合往届授课在课外作业布置上的得失,在制药工程2011级采取了课外作业传统布置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多元化课外作业对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提升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
制药工程生物化学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理论课单独设课不含实验部分,共48学时,2011级修课学生共3个班109名。第一节课先向学生说明课程成绩考核采用结构评分法,即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70%,课堂测试(4次)成绩占10%,课外作业(4次)成绩占20%。
多元化课外作业方式的研究不考虑学生入学成绩和前修课程成绩,只在保持课外作业总量与往届一致的前提下,由学生自主选择课外作业方式。在学生选择前只提出对各种类型作业的基本要求,不提出任何与项目研究有关的暗示,以避免对学生自由选择的干扰。学生选择情况由班长汇总,一周内可以更改,自主选择型作业按学生自己确定的类型和完成时间提交作业。对统一布置作业,只告知学生4次作业的布置时间和完成时间,具体内容不事先说明,以免学生避重就轻进行选择。
课外作业共4次,学生可选择全部由老师统一布置,也可全部完成自主选择型作业,或选择统一布置作业与自主选择型作业相结合(表1)。自主选择型课外作业类型包括文献综述、英文翻译、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结合实验写论文、实验设计、教材纠错、课堂讲专题以及学生自行确定的其他方式(表2)。
除统一布置作业按规定时间统一上交外,自主选择型作业按学生自己计划的时间提交(从第4周至课程结束后一周)。作业全部批改,给出成绩与评语,及时返回学生,并在课堂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对不符合要求的作业返回重做,但修改后再提交的作业予以适当扣分。
课堂测试仍与往届一样,主要考查基本知识点。一般在完成2-3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后进行一次,替代出勤点名和课堂提问纳入部分平时成绩的不足,前者占用课堂时间,而后者不可能覆盖所有学生。课堂测试允许学生翻阅教材和相互讨论,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期末闭卷考试按教学大纲要求出题,考核内容覆盖所有教学内容,题型及分值仍与往届基本一致,按统一的评分标准评分。
三、结果与讨论
(一)学生课外作业选择情况
表1列出了109名同学的课外作业选择情况,大多数同学还是习惯于接受老师的统一布置安排,敢于自我挑战的还是比较少。11人(占10.1%)选择全部按老师统一布置完成,73人(占67.0%)只选择完成1次自主型作业,选择完成2次自主型作业的有24人(占22.0%),而只有1人选择完成3次自主型作业,没有同学选择全部完成自主型作业。选择3次或4次自主型作业之所以极少,主要是这些作业都有特定的要求,比如不能有相同的题目和内容(杜绝相互抄袭),不得抄袭网上内容或剽窃他人文章,综述和英文翻译有字数和格式要求,教材纠错要有依据,实验论文要有数据、分析、讨论和参考文献,实验设计要有一定方法和具体内容,课堂讲专题要事先提交PPT并试讲等。对有些自主作业的要求而言,学生还没有掌握相应的知识,可能认为完成起来较为困难,学生选择统一布置作业次数较多,一是认为可能相对要简单一些,二是有一致的答案可以相互借鉴。
(二)学生自主课外作业与能力培养
在7种自主课外作业方式中,学生大多选择了文献综述和英文翻译,这两种作业方式在其他课程也多被采用,学生可能更为熟悉,而选择其他方式则较少(表2),教材纠错只有1人选择,表明学生课外认真阅读教材的主观意愿较差,课堂讲专题或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则没有学生选择,说明学生还欠缺自我挑战性,还是习惯于跟着教师的步调走。从各类型作业的成绩来看,两极分化较为明显。一般能认真按照作业要求完成的能获得较好的成绩,相反还是有少数同学不能认真对待。
设计多元化课外作业的目的在于从不同方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如对“文献综述”、“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和“英文文献翻译”,都要求学生围绕生物化学教学内容自行拟定综述题目或选择英文文献,经老师检查无重复及符合要求后按作业规定完成;二是培养诚实做人、不抄袭剽窃的科学素养:如学生提交综述论文时还必须提交主要参考文献的PDF电子件,英文翻译也必须提交原文及出处,发现存在抄袭内容时及时指出并返回重做;三是培养科学客观的求实精神:要求结合独立设课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完成“结合实验写论文”或“实验设计”作业,前者要求客观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统计处理,然后按照论文格式而不是实验报告进行总结和分析讨论,后者要求针对实验项目选择多种实验方法并进行设计,不能仅仅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要求抄写;四是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对各类作业均在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排版格式、参考文献格式、英文大小写和正斜体等方面严格要求;五是培养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探究精神:鼓励学生提出与生化内容有关但目前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对某些存在争论的假说或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对所用教材及其他同类教材中存在的各类错漏予以指正。
通过不同类型的课外作业和老师的严格要求,对每位同学而言,都能或多或少地在上述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有所获益。笔者相信,通过这些点滴的积累学生会逐渐养成一些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创新人才体现在大学教育的各个方面,教师不能仅仅将课堂教学当作传授某一方面知识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要将其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渠道。只有通过所有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通过理论教学、实验实习教学、社会实践等多个环节的共同教育,才能培养出善于思考、能独立工作、有一定创造性思维的大学毕业生,才能增强他们在自主择业时的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
(三)学生自主课外作业与课程成绩
从表3可见,除选择3次自主课外作业只有1人而不具比较意义外,学生选择自主课外作业的次数越多,其期末考试平均成绩、课堂测试平均成绩和课程总评成绩均呈增加趋势,课外作业平均成绩则差异不大(这与允许作业重做有关,重做后缩小了成绩差距)。从课程总评成绩分布来看(表4),选择2次或1次自主课外作业的同学在高分段(90分及以上)的比例较高,分别为16.7%和15.1%,虽然选择全部完成统一布置作业的同学在81-89分值段的比例达到27.3%,但没有同学达到90分以上成绩。这表明学生自主选择课外作业次数多少与其主动学习的动机有关,一般愿意在课外作业上多花时间的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都更努力和认真一些。
结构评分方式在高校课程考核上具有一定普遍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从20%到60%不等。虽然在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大家更关注课堂教学或实验教学研究,如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但对学生课外学习的方法和效果研究也值得重视。平时成绩中除了课堂测试、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实验成绩评定外,值得教师探讨的是如何有效地将课外作业这个方式利用好,使其既能充分反映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实际效果,又能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而不是作为让学生课程考核过关的工具。采用多元化课外作业可改变传统作业的单一性和缺乏变化,有利于减少学生被动应付和抄袭现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习效果,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四、结语
生物化学教学研究除了探讨如何在理论和实验教学上提高教学质量外,学生课外学习的方式方法和学习效果也值得重视。生物化学课程考核多采用结构评分方式,平时成绩中课外作业占有一定比例,布置课外作业也被多数教师所采用。然而,传统作业方式较为单一,不易激发学生兴趣,作业抄袭现象也较普遍存在。采用多元化课外作业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课程学习效果,更能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科学客观、严谨细致、自主思考、探索求真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 参 考 文 献 ]
[1] 赵玉萍.多种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1):98-101.
[2] 常春.多种教学方法在化工学科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4):48-49.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与学;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178-01
高中化学新课程对于学生认识化学与自然界、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化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下化学的教与学,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几点思考。
1.分析、研究教材的特点
我认为,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知识的引入借助实例,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化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对新教材的研究,来改变教师脑海中原有模式,发现新问题,采取新方法、新策略,打破旧框框,找到更加合理的授课方法。新教材中的“思考”与“探索”是新、旧教材较明显的一个区别,新教材中的“思考”与“探索”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分析、归纳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专门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刻的探讨,各抒己见,力争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去设计“思考”与“探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例题的讲解注重规范、格式化,尤其是学生易出错的地方,凭感觉走的地方,这些往往又是题目的关键,因此,在这方面不仅要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又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对习题的选择注重针对性,偏难题不选,选能体现课本主要知识点,体现方法、思想的练习题。
2.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新课程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多样性的基本理念,使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在化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化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化学学科的本身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考虑到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化学学习不只限于对概念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而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在教学中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因为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还包括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不仅在教学中重视教学学生学会,更注重教学生怎样去学,正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创新和发展,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思考如何去理解,此时教师可适当引导。这样不仅解决了这一难点,也给后面性质的应用打下了基础。总之,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探索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学生的学法指导
新课改下化学内容多,实用性、理论性强,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一后,首先遇到的又是抽象性很强的物质的量。其中又有很多对实际情境不熟悉的实际问题。使一些同学感到不适应而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显然尤其重要。
我们认为:
(1)课前要预习,提高听课的针对性。由于高中课堂容量比初中要大的多,难度也大。因此预习中发现的难点,也就是听课的重点。同时,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做到五到:①耳到:即专心听老师对新课的引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听老师提出问题以及如何引导思考和探索、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启发。②眼到:即听课的同时看老师对重点、难点的板书,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看老师的表情、手势及动作,以加深对关键点的印象。③心到:即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化学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④口到:即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参加讨论,锻炼自己的化学语言表达能力。⑤手到:即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作好要点记录,尤其是解题步骤的规范化。
(3)课后做好复习与小结。包括课下及时复习、单元复习及单元小结、章节小结。最后就是学生信息反馈的处理:学生课堂听课效果的质量高低、作业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课下提问的问题及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及时纠正。不放过学生的任何一个疑问点,不放过任何一个不清楚的知识点,统一进行单元、章节测验,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统一汇总,在以后的测验中加入这方面的试题,进行再加工,以从根本上彻底解决。
[4] 高艳峰,翟文杰,祁元明. 生物专业本科阶段生物化学综合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0,〔30〕:134,136.
[5] 沈佐湘,胡惠君.实验教学与人才素质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3,4(3):90-91.
【关键词】临床理论 教学 案例教学
1. 前言
临床医学是以某一医疗方面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的病体案例进行研究,来讨论现在此类病例的发展状况、发展规律和潜在发展因素。除此之外,临床医学还包括对临床诊断、临床治疗、临床预测三方面的研究。以现在的临床肿瘤学为例,临床肿瘤学中我们将肿瘤作为研究的本体,通过研究对肿瘤的相关发展程度进行预测估计,并借助现代药物达到对肿瘤的控制作用,从而来造福人类。
案例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学内容上,传统教学多采用灌输法,将所有的内容强灌入学生的思想之中,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案例教学则根据教学的要求,将学生引入一定的情景之中,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集体协作,完成教学任务。
2. 相关资料
2.1 准备工作
对相关的案例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在教学之前老师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主要的备课,把所有的教学理论知识规定在一定的案例教学模式之中。为方便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可以做出教学模式效果模型,在实际工作中完善模型。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将各个知识点进行统一的交流、理解,对所有的教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记忆。
2.2 方法
选取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各个学生未接受案例教学的成绩统计记录,录入数据库。然后,对学生采用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对学生的日常教学进行提问及评分,记录每日的教学情况。每周进行一次理论考试,将考试的成绩录入数据库。对所有的案例教学成绩进行汇总、分析。最后,对所有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3 结果
对于案例教学的成果,我们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我们测试的结果,在被调查的学生之中,大多数学生的教学成绩在案例教学之后较原来有显著提高。有85.82%的学生认为在临床理论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积极的作用。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充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内心不再排斥临床医学理论知识。80.9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相关的理论知识,在临床医学理论的学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还有70.52%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提高了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案例教学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让学生自觉地学习,这样不仅仅将老师教学的成效显著改善,也加快了教学的进程,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3 传统教学的缺陷
传统教学的内容较为死板。现在的临床理论教学中有大量的化学、生物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内容的格式较为单一。很多学生对这些知识头痛不已。
传统教学的内容较为空洞。现在的临床医学的学生大都缺少实践,对很多的理论名词和一些空间层次要求比较严格的临床过程比较生疏。他们很难正确的将所有的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传统教学的内容比较平面化。现在的很多医学知识都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多与空间有关。而现在的传统教学体系过于平面化,没有丰富的空间给学生去联想[2]。
4 讨论
我国当前十分提倡案例教学。医学临床理论课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早已屡见不鲜。例如在生物化学医学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来解决学生对传统教学产生的畏惧问题,在妇科诊疗中采取案例教学法将一系列复杂的妇科问题转化成浅显易懂的比喻,在研究肿瘤临床理论时,运用案例教学,将所有的平面空间立体化等。
案例教学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构建正确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宽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学会互帮互助,团结协作。这里的教学知识指的是在临床医学理论中的专业知识,包括案例教学中的互动问题。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则包括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我反思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3]。
案例教学将教学的主体由老师向学生转变,真正的让学生成为教学的先驱,开始自我学习,使教学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案例教学最成功的一点在于它的课堂互动。这种教学方式能将学生的所有疑问充分解决,但老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能被充分调动,但是也不乏学生不愿意主动学习。这些,就要求老师切实做好监督工作,督促学生学习。
医学临床理论课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将传统的垄断模式打破。这种方法的效果较单一的传统教学更具有可实行性,可以把所有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真正的去自主学习,真正的体验临床医学理论研究的奥秘。
【参考文献】
[1]卫爱武. 案例教学在中医妇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河南科技,2011 (3):25-26.
[2]陈启雄,苗静琨. 典型案例教学法在儿科七年制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重庆医学,2012, 41(25):112-113.
关键词:WPBL;网络教学;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作者简介:王浩(1977-),女,辽宁阜新人,泰山医学院药学院,讲师;徐晓燕(1977-),女,山东滕州人,泰山医学院药学院,讲师。(山东
泰安271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泰山医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7-0077-02
药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作为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既与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医学基础理论有广泛的联系,也与主要研究药物本身的生药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等紧密相关,在医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2]由于药理学的内容繁多而复杂难记,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易致学生记忆困难,使其产生厌学情绪,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难以适应新形式下创新型医药科技人才的培养目标。
以问题为基础的(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自1969年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首次实施以来,迅速风靡于全世界的许多医学院校,成为目前培养创新型医药科技人才的国际主流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有效地实现从“知识中心型”教育向“能力中心型”教育的转变,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本门学科知识,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己成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中广泛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3-5]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电子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终生学习的习惯和创新精神提供极大的便利。把基于网络平台的PBL教学法带入课堂,选择部分药理学内容进行教学改革尝试,以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和组织协作能力,提升药理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基于网络的PBL教学法的优点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的日益普及,网络信息资源已成为整个社会文明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医学教育与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基于网络的WPBL教学模式可利用网络资源信息量大、操作灵活、多项互动、交互性强、信息反馈及时高效等多种优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弥补基于课堂的PBL教学法的不足。
1.问题情境的真实性
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可以将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在这个学习情境里,学习者可以身临其境地置身于问题之中,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习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认识问题,从而对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探究和学习。
2.学习资源的丰富性
教师可以将与讨论问题有关的资料通过网络链接的形式公布于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网络链接,查找来自全球各地的各种形式的资料。网络中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习者最终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持。与一般PBL教学法相比,网络PBL教学法充分发挥网络资料信息量大、种类丰富的优势,大大拓宽了学习者查找资料的范围。
3.合作交流的便捷性
小组合作是网络PBL教学法的重要特点。网络教学平台突破了时空局限,使得学习者合作交流的对象更为广泛,方式更加多样、行动更为便捷。学习者可充分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通过QQ交流、在线回复帖子、答疑讨论等方式参与小组讨论。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科专家可以组成辅导团队,就学习者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利用E-mail邮件、QQ群等方式对学习者进行统一或专门辅导,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4.评价方式的客观性
网络PBL教学模式中,客观真实的评价结果对于促进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小组自评等方式了解学习者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网络能存贮记忆交流互动信息的特点,把小组参与人员在每次讨论中的发言频率、表现情况等作为评价考核结果的重要依据。
二、基于网络的药理学PBL教学法的实施
1.教学对象
选择泰山医学院2008级临床医学与英语双专业本科班学生为对象,随机分为WPBL教学组(实验组)和传统教学模式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组(对照组)。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和入学成绩经统计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学生均已修完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等医学基础课程。因此,他们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为开展PBL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两组所用教材均为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统编教材《药理学》(第七版)。选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及扩展内容“关于休克的治疗”两部分进行教学效果的探讨。
2.教学方法
(1)WPBL教学组。
1)构建WPBL教学网络平台。利用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为泰山医学院研制的THEOL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邮箱、教学资料、研究型教学等模块中制作包括文字、图片、图像、视频、音频、动画和病例等内容的资料库,列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或提供相关信息的专业网站网址、期刊数据库、电子阅览室等网络信息资源,方便学生及校外相关专业人士共享和评价。
2)提出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大纲要求精心编制PBL教学,在每个教学中都以知识点为依据设置几个隐含问题。在每次课的前1周将编制好的问题发送到WPBL教学用网络平台。如“肾上腺皮质激素”这一内容,针对本章重点内容提出以下问题:糖皮质激素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可以用于哪些疾病的治疗?糖皮质激素临床应如何用药?糖皮质激素如果长期应用会对机体产生哪些危害?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的特点及其应用和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分组讨论。每组再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9~10人,各小组推选出1名小组长。各小组学生根据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提出问题,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获取相关知识;然后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讨论,形成小组答案;最后将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制作成幻灯片,并上传于网络教学平台上。
4)教师总结。教师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并加以肯定与表扬。最后再对这一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2)PBL教学组。将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按传统教学方法:学生预习、教师讲授、学生复习、考试进行教学。
3.效果评价
(1)考试与问卷。学习结束之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试题分为4种类型,即选择题、名词解释、填空题和简答题。两组参加考试共计195人,无作弊现象。发放试卷195份,回收195份。考试结束后,当日即对98名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98份,回收98份。经认真核查后问卷完全符合要求,有效回收率为100%。
(2)考试成绩。两组学生药理学考试成绩分布情况见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优秀和良好率为68.36%,对照组为51.5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
注:x2为卡方检验值,P<0.01代表具有统计学差异。
(3)问卷结果。实验组98名学生WPBL教学法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多数学生认为开展WPBL教学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增强了团队协助精神,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三、讨论
1.WPBL教学的优势
作为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药理学在医学教育中居重要地位。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过分依赖于教师讲授,不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观能动性较低。WPBL教学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带着老师事先设计提出的问题,借助相关的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备有文字、图片、图像、视频、音频、动画、病例等内容的资料库,寻找所需的知识和与解决问题相关的内容与答案,同时,借助集体合作的力量进行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这种主动的、合作的学习最终解决问题,掌握所需的知识。结果表明,WPBL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在考试中取得了比对照组更好的成绩,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2.应用WPBL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WPBL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有很高的要求。
(1)教师要对所授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十分熟悉,清楚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授课之前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才能提出恰当合理的情景问题,设置的情境问题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的学生由于性格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好动、乐于发言提问,有的比较木讷、羞于言辞,教师必须要运用高超的授课技巧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讨论。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WPBL教学的成功开展,还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包括查阅文献资料、小组讨论、汇总讨论结果等。由于本次讨论涉及的学生人数众多,难以将分组更小化,因此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深浅不一,有的同学在讨论、幻灯片的制作、提出问题等各个环节都积极参与,表现突出、收获也较大,而有的同学由于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缺乏主动性,收获较小,因此在分组及任务分工方面还需进一步改善。
在今后的药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培训和学生的宣传教育,增强对WPBL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师生互动,不断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晓茵,魏平,谭名斐,等.临床药理学PBL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8,(6):1158-1160.
[2]陈霞,顾锦华,吴锋.PBL教学模式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0,(4):772-774.
[3]刘莉,周玉娟,刘春颖,等.PBL教学法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医药报,2009,(24):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