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建筑设计规范

绿色建筑设计规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建筑设计规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色建筑设计规范

绿色建筑设计规范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设计;趋势;策略

1.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与意义

伴随着经济水平快速上升、环境问题不断出现的同时,“社会可持续发展”呼声越来越高,绿色建筑是人类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存在的危机作出的积极反应,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业的实践成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预示着“绿色设计”依然将成为21世纪建筑设计的热点。推广绿色建筑的意义并不在于绿色建筑自身,而在于在建筑中建立科学的、客观的态度,做到资源节约、保持生态平衡;合理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筑行业也从而获得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降低各种能源消耗

随着人口的增长,有限的自然资源(如石油、煤炭等)需求急剧增大;加之过度的开采,导致可使用的资源越来越少,生态平衡被破坏。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我国都将处在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因此建筑能耗也必将成为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耗之一。森林的砍伐、采石场的建立、大部分砂石和混凝料的开采等等,主要都是满足建筑需要而引发的后果。据相关资料统计:全部水消费的42%是为了满足建筑内居住的人的卫生和饮水需要;全部破坏臭氧层气体(氯氟烃等)的一半和全部塑料消费的40%,被用于建筑工业。而这些比重还在不断增加,只有通过建筑工程中的节能,通过推广绿色建筑设计,才能实现我国各种能源消耗量的减少。

1.2引领低碳生活

目前,我国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方面和发达国家还有所差距,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比较稳定,发展排放主要是消费领域排放的,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历程。而我国当前的发展排放,建筑行业中占据很大一部分,严重导致大自然的能源循环体系破坏,夏天变得更热,而某些地方冬天变得更冷;特别是近几年来,降雨模式也发生转变,干旱和洪水时常威胁着人们;大规模的污染在灭绝着某些生物种类(最近的各种深海类物种频繁死亡,白鲸频繁搁浅等)的同时也在危及我们人类自身。所以,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将引领着我国的低碳经济。

2.绿色建筑设计的实施策略

建筑行业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重视“绿色建筑设计”,并将“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融入到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以及评价全周期,这就需要围绕“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进行策略研究:

2.1国家的宏观把握是根本

对绿色建筑来说,实现经济、文化、科技等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遵守绿色节能制度、环境政策等法规。“按标准、规范设计”是我国设计师经常秉承的法则,也是我国建筑管理审核的重要依据。完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加强建筑节能检测技术研究,总体性的限制建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绿色建筑的推广,从标准到实施、检测、认证到监测,由于专业性强而导致各相关方在方法思路上的冲突,进而导致了标准执行过程中相互推诿,逃避责任的问题。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也造成许多项目在建设初期投入增加、工期延长,从而使许多业主对绿色建筑根本不感兴趣甚至持反对态度。这就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从宏观角度去把握,将相关各方召集起来,讨论研究,理顺这些关系,找出问题的症结之所在,然后加以解决。

2.2规范行业标准是重心

我国建筑行业迅猛发展,使得整个行业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不规范的恶意竞争,小作坊的企业大量存在。如果不规范市场管理,不规范企业的设计、施工、检测、评价以及后期维护等一系列环节,就很难实现真正的绿色建筑。因此,要加强建筑行业内部的规范化管理,制定行业运行管理的条例和规范,使得建筑行业发展有法可依。采取动态管理,大力整顿资质不佳的企业,末位淘汰制,必要时取消其公司执业资格,实行优胜劣汰,实现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2.3行业人才的培养是关键

绿色建筑属于环保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需要从事其工作的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特别是在绿色建筑设计方面,实现绿色建筑的设计,设计人员除了具备必须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在技术上、思想上、品质上的绿色设计,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绿色建筑设计”是全面的系统设计,设计人员要从全方位去掌握建筑,需要能够将不同专业之间的数据转换成系统科学的数据。“绿色建筑设计”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设计人员全面把握和平衡,协调各方关系。只有大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的建筑人才,才能保障绿色建筑发展壮大。

只有完备了上述策略,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才能得以大力发展和前行,才能通过对建筑的转变来维护并改善我们生活的环境。

3.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3.1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大力提倡建筑节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绿色建筑概念开始引入。到目前为止,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3.1.1第一阶段(2004年以前)

上世纪90年代绿色建筑引入中国,以学术研究为主。在此阶段,国家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为推进建筑节能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为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建设部于2003年设立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

3.1.2第二阶段(2004-2008年)

这一阶段以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推动和技术科研机构的研究为主。建设部于2005年与科技部联合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于2006年颁布了我国的绿色建筑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同时各地相继出台了适合当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如北京在提出2008年北京绿色奥运的理念后,专门出台了《奥运工程绿色施工指南》,编制了《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北京市节约型居住区指标》,上海也编制了《上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

3.1.3第三阶段(2008年以后)

绿色建筑的推动力量拓展到了部分开发商和业主。2008年4月,住建部组织成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工作,了《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等相关的管理制度,推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底,已评出114个获得星级标识的绿色建筑。2010年,我国颁布了针对绿色建筑的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229-2010),规范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国家级别的绿色建筑的标准只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和《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229-2010),而由于我国的气候条件复杂,建筑类型多种多样,现行绿色建筑标准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指标上都不能完全适应绿色建筑发展的需要,所有,亟需研究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和需要,充分考虑利用现有相关专业标准化成果,尽快建立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

3.2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3.2.1“绿色建筑设计”深入人心

建筑行业会将“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融入到建筑的设计以及施工的全部过程,建筑中的每一个环节将围绕“绿色建筑”的理念进行研究、实践。

3.2.2发展新型“绿色建材”

“绿色建材”是指建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降低能源和物质的投入以及废物、污染物的排放,在制造的过程中,回收副产物,重新利用,降低环境的污染。这将加快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及推广速度,也将有利于绿色建筑的大力发展。

3.2.3实施行业的“绿色过程”

绿色建筑设计规范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中小学建筑;建筑节能

1、前言

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都关乎着巨大的能源消耗;建筑建设的抗震性能设计关系了建筑材料结构的选择,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施工就决定了施工阶段的“绿色化”,而建筑的水电暖通关系了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节能性能。而中小学作为重要的教育建筑设施,设计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其安全性以及材料、施工、使用的绿色环保。

2、我国中小学绿色建设设计应用现状

2.1中小学绿色建筑设计应用的政策制度背景

我国已经在中小学的建筑设计建设的管理制度标准建立方面进行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如今已经有了一系列关于中小学校设计建设的规范规定并已经得到了执行,而有的规范中也已经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建设进行了明确。如《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 )中就已经对我国城镇和农村中小学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设计提出了有关绿色环保的规定,明确提出了中小学的建筑设计施工“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宜按绿色校园、绿色建筑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并且对建筑设计中的采光照明、设备、噪声控制、排水等众多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确定。同时中小学建筑设计也必须要满足《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中的相关的强制性条文。此外不同地区也有一些不同的细则建设标准。

2.2中小学绿色建筑设计应用案例分析

北京市某小学为一个绿色建筑联合开发项目,其用地面积为31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到10079.7平方米。建筑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已经于2012年建成。该小学建设地块内没有文物、野生动物等敏感环境影响因素,但由于过去该地块临近化工厂导致土地土壤存在一定的化学污染情况。所以建设方聘请专业的工程公司首先对土地的污染进行清理处理。改小学设计师生容纳量为800人,总体布局为一个庭院式的围合封闭院落。

2.3建筑绿色被动式设计

教学楼的围护结构设计中采用了低传热系数的窗体材料和外墙围护,整体的隔热性能良好,整个建筑的单位面积采暖负荷小于8W每平方米。建筑的屋顶采用了绿色屋顶技术,采用绿植对屋顶进行覆盖,提升楼顶的隔热性能,并且能够实现雨水的回收处理,减少采暖负荷,并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优化作用。

建筑采用了高采光率的中庭设计,保证了整个建筑物在不进行人工照明的情况下地上超过80%的区域能够达到设计中0.5的采光系数要求,对于一些自然采光并未覆盖的盲区,增设导光筒来确保整个建筑主要的功能空间部分均能达到采光设计要求。地下部分也利用中庭设计来获得自然光。而学校建筑所有向南的外窗均使用了金属百叶进行遮阳。

2.4新能源利用

北京地区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因此考虑了太阳能的设计。由于学校容积率的影响以及学校屋顶已经进行了绿色屋顶的设计,太阳能部件并没有在屋顶以及外墙立面进行安装设计,而选择在学校的非机动车停车棚顶进行安装,44块功率为253Wp的电池组件在一整年的发电量就达到了11585kWh并为主要教学楼提供了全年超过3%消耗量的电能。

2.5建筑系统设备设计

建筑监控系统包括监控系统本身的自动化与手动控制,建筑设备的运行状况监控、故障报警、温度监控、视频系统等等。但主要的节能设计为在所有的教室、办公室和餐厅都进行二氧化碳传感器的设置,并且传感器与新风机形成系统,采用全热回收新风机组,利用热回收效率能够达到65%以上的F7过滤器来为建筑实现了年均超过3万人民币成本的节约。

2.6水资源的绿色化设计

学校屋顶采用雨水回收技术和城市中水进行绿色屋顶植被的灌溉,并且建筑用于卫生间冲刷的水均来自于城市市政中水供应;在绿植的维护过程中采用了喷灌和滴灌的技术来更加有效的节水,室外地面70%以上为透水地面有效对自然环境进行了保护。

2.7节材措施

建筑施工所使用的材料、使用的木材等均为环保材料。木材均为FSC(美国森林管理协会)认证材料,且使用的所有粘合剂、密封胶、油漆和涂料均为低挥发性;杜绝了使用含尿素甲醛树脂的材料。

2.8施工运营与维护

该项目中使用的所有建筑材料的生产源都距离工地1000公里范围内有效对施工的运输成本进行控制,建设过程中对于所占地块原有的废弃物进行了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的废物回收利用比率大于70%,且项目中使用的材料中超过10%的材料均为可重复利用的环保建材。

3、中小学绿色建筑的的设计应用推广分析

3.1合适的节能技术推广

节能技术必须要适宜当地的实际情况,我国地域十分辽阔所以导致我国的建筑节能设计建设都必须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情况进行选择。尤其是才被动式太阳能的选择设计、自然通风的节能设计、采光设计等都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2新能源与新技术的开发利用

在中小学绿色建筑设计中,有关新能源的利用还应该进一步的推广;新技术的应用也应该因地制宜的进行更加深入的推广。对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实行补贴、减免税收或节能产品的发明进行经济的激励都能够更好的推动节能技术在建筑设计应用中的推广。

3.3绿色建筑节能施工管理运营的进一步研究

我国如今中小学的绿色建筑设计应用,所谓的“绿色”考量都主要是针对设计、施工和材料方面的考量。但真正的绿色节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评价考量制度还较为缺乏,尤其是建筑施工过程中有关绿色施工的监理管理制度也较为缺乏,因此导致绿色建筑设计付诸实践的时候,其效果有打折扣的情况。

4、结束语

中小学建筑作为重要的公共建筑,其安全实用性需要进行考虑的同时,其绿色环保性能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未来还必须要进行更多的深入研究,同时还需要对建筑使用过程中的实际环保效能进行更深入的考量。

参考文献:

[1]黄雅贤,周海珠,王雯翡,尹波,孙晓峰,范靓.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实践――以生态城低能耗中学项目为例[J]. 建设科技. 2012(20)

[2]李诚,周晓兵.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英国BREEAM对比[J]. 暖通空调. 2012(10)

绿色建筑设计规范范文第3篇

1、商业建筑设计中建筑材料的节约与应用

商业建筑不同于民用建筑,商家更注重建筑的地标性,建筑的外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样会应用大量的材料对建筑的外立面进行装饰,从而使得材料没有很好地得到应用,导致材料的浪费。对此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要把绿色建筑技术用到商业建筑中去。尽量减少和避免无用装饰结构的设计,或是以最少的材料达到最好的效果。目前,商业建筑材料的节约主要通过采用绿色环保技术达到,降低装饰构件的能量消耗,采用可以再次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从而提高节能效果。在建筑结构体系选择方面要着重参考资源需求量小、对环境影响小的建筑体系,在建筑强度件设计时,要选用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及钢材等,减少建筑材料占用空间量,从而节约建筑用地。

2、商业建筑设计中节约土地设计标准的应用

在进行商业建筑设计时,要注意商业建筑的用地情况及室外环境情况。商业建筑通常处城市之中,在本已十分紧张的城市土地上建造商业建筑,就要最大的发挥出建筑所用土地的所有空间,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进行综合性利用。并对相关的建筑设计尽量采用自然通风、自然光照等设计方案,同时还要注意对相关噪音的处理,尽可能的结合道路沿线景观设置绿化带,减少噪音污染。此外,在进行具体的商业建筑设计时,还要对预先制定出一定的绿色施工方案,对可能由于施工而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进行及时的预防及整治。

3、节约能源的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

商业建筑的绿色环保理念还体现在建筑窗体及墙体的设计之中,在设计中要注重窗墙比及朝向问题,在建筑保湿方面可采用先进的墙体保证技术,室同温度调节可采用节能空调系统进行调节。此外,可以利用市政热网蒸汽凝结水的余热为建筑提供所需的生活热水以及其他的节能设备。在商业建筑中,可以通过自然通风的模拟优化建筑幕墙来开启位置对于水资源的节约问题,也要采用绿色的建筑技术,节水器也可以利用到商业建筑中。

二、商业建筑设计中要注意的绿色建筑准则

1、对商业建筑中室内的环境质量的监控

除了了商业建筑中注意采用绿色建筑的设计标准,也要注意对商业建筑中室内的环境质量的监控。室内的设计要结合建筑立面来设计遮阳反光板,分区照明并控制优化的采光设计。同时分析室内各功能区的噪声源情况,分别安排合理的噪声功能区,进行优化的隔声设计。在商业建筑的室内做到视野优化设计,并且在人员密集的区域中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以保证健康而舒适的室内环境。

2、把握绿色建筑准则,对商业建筑中运营进行有效管理

商业的运营管理的灵活性很强,商业要实施高水平和高质量的管理,尤其注意商业建筑中的垃圾分类回收以及处理方法。在商业的建筑中注意设备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并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此外,还要提供高水平的物业管理,对商业综合体以及商务的办公楼中的空调通风系统以及其他动力用能系统设置合理的监测系统。

三、总结

绿色建筑设计规范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维修站、景观、环境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facilities pit, build the newly-built building and highway in real estate Angle, so the planning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of the project and the demand is higher.

Keywords: pit, landscape and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者:傅 嬿 付 京

一、概述

厦门海沧公用事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的东孚市政环卫设施维修站工程位于厦门市海沧区东孚镇洪溪路与孚坂路交叉的东北侧,北临沈海高速公路,南面为建设中的佳鑫花园(安置房),总用地面积4539.107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业主提供的区域现状资料。

规划局提供的用地红线及地块规划设计条件。

业主提供的相关要求。

相关规范及标准:

三、指导思想

以绿色健康、方便使用为目的,兼顾使用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力求营造适合海沧地域特点的安全、使用便捷、清新、现代的市政建筑环境。

体现“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创造合理使用的空间环境,在每一细节上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心。

四、规划手法和特点

1、道路规划

场地呈东西走向,按规划要求布置南侧入口,以6米宽道路贯穿场地东西两端,围绕主体建筑,右侧布置机修专区、洗车专区、大小停车位和露天堆场等,左侧布置12mx12m的回车场,各功能区以绿地有机分隔,主楼前后设置步行空间,便于使用。

2、建筑布局

根据场地及其使用特点,使建筑融于城市环境,提升基地所处区域的空间品位,美化城市面貌。

建筑对外引入最多的空气阳光、自然景色,对内力争环境的均好性。

3、环境保护与卫生防疫

营造场地生态环境、卫生环境、空间绿化、自然景观、噪音控制及选用建筑装饰材料等,均采用绿色环保节能产品。

五、建筑设计

1、设计目标

建筑设计一方面要使建筑融于城市空间、自然环境,满足使用者的要求,一方面又追求别致、新颖的艺术品位,而提升该区域的城市空间景观质量。

2、设计原则

建筑以市政建筑风格定位。

建筑功能追求合理的、均好的使用性。

建筑造型追求与内外自然环境的对话。

底层有庭院,顶层有大面积露台,延伸使用空间。

3、建筑风格

建筑方案设计,在风格上力求兼具简洁明快的时代特征和闽南的地方文化底蕴,并配合总体布局形成清新、现代的市政建筑环境。

立面设计采用了拱卷回廊,利用骑楼为使用者创造一个内外交融的灰色空间,更好的与场地对面的佳鑫花园(安置房)形成呼应、协调的关系。

4、建筑功能

场地内主体建筑建筑办公维修综合楼的建筑面积1022.39 m2,一层布置机修间、变配电间、仓库等建筑面积470.32 m2,四周都具备良好的采光、景观条件,便于使用者室外作业。二层大小办公室4间、会议室建筑面积共330.75m2,三层值班宿舍5间,建筑面积221.32m2,为使用者提供值班、休息、室外活动的场所。场地入口在南侧的洪溪路,入口处单独设置门卫室,建筑面积64.96 m2。

六、消防

1、总图

场地内道路设置6m消防车道,消防车可直达建筑的每个角落。

2、建筑

场地内主体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工业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耐久年限为50年,消防类别为工业建筑类。

3、消防给水系统及其他灭火设施

因洪溪路上已建有市政室外消火栓,且可满足本工程消防要求。故本工程未设置室外消火栓,变配电室、楼道配备灭火器。

七、节能

建筑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护结构采用保温节能措施,内墙采用保温沙浆,屋顶采用挤塑聚苯板,外门、窗采用塑钢中空玻璃窗,可预埋太阳能上下水管,且所有给排水器具均采用节能产品。

八、环保

场地内影响公共卫生的主要因素为机修、洗车排出的油污、废水及卫生间废水、废气,以及生活垃圾。机修、洗车排出的含油污等的废水经洗车隔油沉淀池初沉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最终至集中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亦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最终至集中污水处理厂处理。垃圾采用塑料袋封扎后集中处理。

九、经济技术指标

十、结构设计

1、概述

房屋建筑为框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三级。设计耐火等级二级,基础设计等级丙级。

3、自然条件

1)、风荷载

基本风压W=0.40KN/m2

2)、地震动参数

本地区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为0.35s。

4、材料

1、砼:C30。

2、钢材:钢筋直径≤8一般为HPB235级钢;其余钢筋为HRB335级钢和HRB400级钢。

3、砌体:地面以下砌体用 MU10烧结实心砖,M7.5水泥砂浆砌筑;

地面以上砌体用 MU10空心砖,M7.5混合砂浆砌筑。

十一、给水排水设计

1、给水系统

本工程的水源为市政给水管道,供水方式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给。

本工程从洪溪路引一条DN80的市政给水管道至维修站内,此管道沿站内道路接至各用水点。

2、排水系统

站内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

站内雨水由雨水口收集后,排至市政雨水管。

站内机修、洗车排出的含油污等的废水经洗车隔油沉淀池初沉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最终至集中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亦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最终至集中污水处理厂处理。

十二、电气设计

1、设计依据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9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9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GB 50057-94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

相关专业提供的资料。

2、配电部分

(1)、用电等级及供电电源:

主体建筑为多层普通办公楼,供电等级为三级,采用中压(10kV)单电源供电,10kV配电柜采用环网柜,根据单位面积功率法,办公负荷为约78kW,预留今后维修间一些吊车、电焊机、电钻等负荷,安装总负荷按120kW计算。所以本工程变配电站设一台160kVA变压器。

(2)、供配电系统:

本工程采用高供低量的计量方式,在低压配电柜内计量。

(3)、防雷与接地:

在各楼屋顶沿女儿墙敷设避雷带,利用结构柱内钢筋作引下线,利用基础内主钢筋作接地极。采用联合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

本工程接地保护采用TN-C-S系统。

(4)、照明:

主体建筑全内除考虑普通的住宅照明外,户外考虑泛光照明及庭园照明。照明灯具以低耗高效的灯具为主。办公楼内设疏散指示灯,变配电室设应急照明灯及疏散灯。

3、弱电部分

(1)、通讯系统:

本工程内的电话全部为直线电话,按每个办公桌一门电话计,宿舍一户一门计。

(2)闭路电视系统:

本工程的闭路电视系统信号取自城市的有线电视网,在第三层设前端装置,每户设一只电视插座。

十三、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规范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地下车库;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土地也变得日益紧张,为适应这种变化,许多的项目工程都将停车位转入地下,建设地下车库,但是地下车库所面临的投资成本问题也日益凸显,甚至已经成为了一个工程项目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因此,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号召,相关工程设计人员应在保证符合国家规范以及功能性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每个停车位的占地面积,从而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下面就对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地下车库建筑设计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与介绍。

车辆尺寸

根据轴距对常见家用轿车进行分级,从车型最为小巧的奥拓为代表的A00级轿车(一般轴距都在2--2.2m左右),到较为豪华的D级轿车(一般轴距都大于2.8m),根据不同级别对常见家用车型进行尺寸划分:紧凑型轿车:(长×宽)1.7m×4.4m,中型轿车:1.8m×4.7m,豪华型轿车:2m×5.2m。

根据国家《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中对汽车的分类,微型车一般涵盖微型客车、货车以及超微型轿车;而小型车涵盖普通小轿车、6400系列以下轻型客车以及1040系列以下轻型货车。根据该规范中对小型车的规定,我们就以4.8m长、1.8m宽、2m高的小型车为例对地下车库的建筑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停车位尺寸

在我国《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在选择垂直式停车位设计时,汽车之间纵向距离不得低于0.5m,横向距离不得低于0.6m,汽车和结构柱的距离不得低于0.3m,与墙纵向距离不得低于0.5m,横向距离不得低于0.6m。

另外,根据我国《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中规定,汽车间的净空距离不得低于0.5m,汽车和墙的距离不得低于0.5m,汽车和结构柱的距离不得低于0.3m。

针对以上国家两种规范尺寸不统一的问题,应以较大值为准。

停车方式的设计应尽量选用较为经济较为常用的垂直式停车方式,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如选择垂直式停车方式,停车区域设计应采用单排贴墙式设计或者双排背靠背式设计。通常设计师在进行地下车库设计时,对于停车位的设计一般取值为2.4m×5.3m,车道为6m。

而对于车位宽度的设计2.4m恰好能够满足1.8m车宽加上0.6m宽间距的要求,而对与靠墙停放的汽车与墙距离由于不能低于0.6m,因此对于靠墙停车位的最短尺寸不得少于2.7m。

在对单排贴墙式停车位的设计,车位长度应取5.3m(4.8m车长+0.5m宽间距),这与传统设计师所采用的经验性数值相同。而对于双排背靠背式停车位设计时,停车位的长向尺寸应为10.1m(两辆车长9.6m+0.5m间距),这时相对于单排靠墙式停车位设计就节约出了0.5m的尺寸空间。

车道尺寸

一些设计师会统一将车道宽度尺寸确定为6m--7m,因为这是他们主观认为这个距离是双行车道最规范宽度,鉴于此,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车库内的停车通道以及纯车道进行合理区分,最大限度的在车道宽度设计时节约空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许多的车库设计中,对于纯车道都采用单向管理,即使应用在疏散方面,也应按疏散方向行驶,因此,采用4m宽度时完全能够满足单向纯车道的使用要求的。

根据实践证明,常见小型汽车在5.5m宽停车通道情况下,多进行一次进退完全可以将车停放进车位,因此,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垂直式停车位设计方式,将停车通道设计在5.5m宽完全能够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车库坡道数量以及宽度

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地下车库出入口坡道的宽度单行道不得低于4.0m,而双车道不得低于6m。

根据《汽防火规》中规定,通常地下车库的的疏散坡道出入口,应尽量不低于两个,但如果满足以下任意一个条件可以只设置一个:

①《汽防火规》中划分的Ⅳ类车库

②存车量不足一百两的地下车库或者《汽防火规》中疏散坡道为双向车道的Ⅲ类车库。

③当地下车库疏散坡道设计宽度单行道大于4m,双行道大于7m。

在实际设计时,由于汽车疏散坡道一般都非常占用面积,而且要保证坡道的顺畅较为不易,所以,在设计时必须仔细验算、分析,从而保证所设计地下车库的疏散坡道设计质量及数量都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在宽度方面,无论采用弧形设计方案还是直线设计方案,都要保证单行车道出口不低于4m,双行车道出口不得低于7m,根据常规设计经验,当地下车库停车数量低于50辆时,双行车道出口宽度可设为6m,当地下车库停车数量不足100辆时,双行车道的出口宽度可设为7m,而如果停车数量高于100辆时,采取设计两个以上单行车道出口,宽度不低于4m的方法较为经济实用。

五、转弯半径尺寸

由于规范中规定小型车的转弯最小半径不得低于6m,因此,许多设计人员就将转弯内半径直接设计为6m,但是经过实践证明,转弯半径并非转弯内半径,通过对汽车设计术语的参考分析,转弯半径应该是转向外侧轮行进轨迹的半径,具体如图所示:

r1是汽车转弯时的最小半径,R0是转弯路段的外半径,R是汽车转弯的外半径,r2是转弯路段的内半径,r是汽车转弯的内半径,x是汽车转弯时距转弯路段外边缘的距离,此值必须大于25cm,y是汽车转弯时距转弯路段内边缘的距离,也不应低于25cm。

结合上文中的公式,我们对具有代表性的奥迪A8L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技术资料分析,奥迪A8L属于大型轿车,其规格参数为,5267mm长,1949mm宽,1460mm高,轴距长度为3122mm,其前轮距为1644mm,后轮距为1635mm,转弯时最小半径r1为6.35m。

将以上数值代入上文的式子里进行计算,则汽车转弯的内半径可以求得为3733mm,因此如果将转弯路段的内半径设计为4m完全能够满足普通小型汽车的转弯条件。

六、弧形坡道以及直线坡道

在对地下车库坡道进行设计时,多数设计师都会优先考虑弧形设计,这在多层停车库中非常合理,但是在一般地下车库的设计中,弧形坡道设计会有着浪费占地面积的缺点,而且在施工时,弧形坡道较之以直线坡道,施工难度要增大不少,因此不具备经济效益,所以在实际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在满足转弯弧度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直线坡道。

七、结束语

地下车库的停车方式是城市发展进步的必然,也是有效解决我国日趋严峻的停车难问题的一剂良药,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建筑设计人员对地下车库的设计工作越来越完善,所考虑的因素也越来越全面,从而使地下车库的设计质量越来越高,以达到经济、合理、节能、降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闫寒.建筑学场地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