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运动训练专业

体育运动训练专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运动训练专业

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运动技能学习;策略比较

在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学习中,学习策略不仅有所区别,还会因此而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学习策略主要分为认知和元认知两种策略,要学习体育动作技能,有效结合两种能够让学习效率有效提升。

一、比较分析

总的来说,体育教育R笛生和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策略上是有一定区别的,其中,前者是高于后者水平的。动作技术需要按照技术的要求,通过指导、认知和训练,将身体运动能力快速、准确的形成。动作技术有两个方面构成,第一是对进行的动作标准进行描述,形成动作的程序;第二是因为反复的训练和反馈,形成连贯、准确的肌肉运动。所以,动作技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学习特点的,其学习方法不仅独特还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一般都会具有一定的运动技能,两者在学习策略上的相似部分多于不同的部分。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高过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地方主要是资源管理水平,两者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上大致相同。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优势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努力管理策略;第二是情绪调节策略;第三是时间管理策略。

二、对策研究

(一)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进行学习策略

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都需要面对大量的实践课程,其在反复练习体育技能和掌握自身运动学习策略时,还需要对情感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上加以深入,以提高动作技能学习策略,通过有效的运动学习技能策略,能为提高学习效果产生有效作用。同时,基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习计划,其应当在组织策略方面更加注重。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则应注意时间管理、注意力维持等几个策略方面,以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二)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

运动技能的学习离不开正确的学习策略,所以,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体育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让学生了解如何让学习产生更好的效果,一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来培养学生能够对学习情境展开正确的分析,并充分利用可以使用的资源,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学习方法。同时,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动作完成和相关技能进行及时反馈,并合理的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不仅如此,教师应当根据专业的性质和特点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找准学习策略,让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动作技能水平。

(三)引导学生清楚认知自己的专业水平

目前,我国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两个专业,其大多都由同一个术科教师进行教学指导,教师要对两个专业的教学任务进行区别,不能只对两者的教学内容进行考虑。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区别,以及两者在学习策略上形成的差异进行考虑,比如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应当多围绕组织策略来进行,帮助学生提高教学技能。而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自身的专业特点,其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管理能力,第一是自我计划能力;第二是时间管理能力,让学生在提高专业策略水平的同时,提高学习策略。

(四)按照年级的不同进行教学安排

在两个专业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以及自身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因素,他们的运动技能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而术科教师应对这种变化加以重视。比如年级不同的术科课,教师需要对其展开不同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上都要精心安排,以提高教学效率。比如体育教育专业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对他们学习兴趣的激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加强对学生环境管理、组织能力和调节能力的培养。运动训练专业的低年级学生则需要能够有效调节自身的情绪,并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的教学重点需要围绕几个方面,第一是监控;第二是调节;第三是他人支持;第四是环境管理等。

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范文第2篇

摘 要 近几年,随着社会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大和中国网球热的不断升温,各体育专业院校对网球专业学生的招生人数逐渐增多。河北省在运动训练专业网球方向的招生人数从2007年的30人增加到2012年的120人,招生人数的增多势必会对就业产生一定影响。及时、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就业信息,就成为了学校就业部门和学生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河北省运动训练专业网球方向毕业生的调查,总结就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供就业部门和毕业生参考。

关键词 运动训练 网球 毕业生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河北省运动训练(网球)专业2011届、2012届毕业生。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量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就业基本现状

1.就业流向。对两届毕业生就业流向的调查结果显示:考取公务员的比例有所下降,竞争日趋激烈, 11届为5.3%,12届为3.5%。进入事业单位的比例下降,11届为14.3%,12届为11.3%。进入企业单位的比例增加,11届为8.9%,12届为13.9%。考研是薄弱环节,11届没有学生考取研究生,12届仅为1.3%。自主创业比例不高,11届为2.1%,12届3.5%。响应国家政策参与大学生参军、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的学生比例由11届的3.5%提高到12届的6.3%。从事网球相关工作的比例不高,11届为26.7%,12届为20.3%,下降了6.4%。灵活就业仍是最主要的就业形势,11届为39.2%,12届为39.9%。

2.就业能力。按照大学生基本工作能力指标进行调查,发现毕业生刚进入到工作岗位时对指标的掌握水平只有53%,有效口头沟通和积极学习是最重要、最需提高的指标。用人单位对两届毕业生的满意度分别为87%、91%,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品德素质、实用技能、社会经验、综合素质是影响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

3.就业制度。高校现行的是自主择业制度,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意愿多元化就业。国家也制定了相应计划帮助大学生就业,例如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等。同时,在自主创业方面国家也给予了很大支持。

(二)问题与分析

1.从事网球相关工作比例下降。调查显示,近两届毕业生从事网球相关工作人数比例不足30%,并成下降趋势。究其原因,首先是招生人数增加较快,就业竞争加剧。其次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形象气质、专业技术、语言交际能力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大多数毕业生难以符合要求。再次是网球相关工作多以私营形式为主,毕业生与家长的就业理念陈旧,以稳为主,缺乏尝试。

2.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失调。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品行、技能、经验等综合素质,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但毕业生刚毕业时的就业能力很难令人满意。虽然学校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重要教育目标,但是在实际教育中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应用型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实习实践理念和模式陈旧等原因,造成学生毕业时实际就业能力不高,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3.毕业生自身对就业的消极影响。大部分毕业生由于缺乏正确引导,形成了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片面的追求待遇和条件,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责任感和诚信度下降,没有职业规划,对自身综合素质缺乏清晰的定位,就业准备不足,这些因素对就业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4.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功能有限。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仅仅是向学生介绍现阶段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规定,形式较为单一,指导能力范围有限。缺乏针对专业特点和学生个体特点的有效指导,对自主创业环节帮助较少。

三、建议

(一)国家完善就业政策,健全就业机制,发挥调节作用,营造和谐的就业环境。要求大学生要有就业忧患意识,要及时、准确的了解关于就业问题的相关政策,做到能够正确分析政策精神,制定切合实际情况符合自身特点的就业目标和规划,做好充足的就业准备。同时,树立开拓创新、竞争就业、灵活就业、先就业再择业的先进就业理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就业问题,寻找基层、西部、小城镇、农村、中小企业等急需人才的单位和部门,从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学校教育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口头沟通、书面写作、人际交往和积极学习的能力。更新教育实习理念,改革教育实习模式,不局限于网球专业相关工作,可将优秀的学生干部、党员或具备特长的学生安排到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私营企业、部队等从事行政、管理、团组织等工作,进行弹性实习,做好实习交流。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三)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投入,形成“桥梁式”体系,构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平台,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作用,建立具有网球专业特点的就业网站和微博平台,做到网络化就业指导。丰富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多以实践经历讲座来代替理论讲解。

参考文献

[1] 孙玉龙,张维寿,郭强.对河北省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

[2] 姜凤艳,刘振忠.河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5).

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范文第3篇

体育运动学校 办学路径 发展方向

体育运动学校是在对学生进行体育专业教育的同对,进行系统的竞技运动训练,读训并重的中等体育专业学校。在三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形式,有效地解决了当时一大批基层运动员的出路问题,延长了业余训练的年限,完善了业余训练向专业训练的过渡和衔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目前体育运动学校正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选择。有关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问题,在几年前就引起了体育工作者的关注,不少的学校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摆脱不了制约体育运动学校发展的瓶颈,一些看似有效的举措,多数只是解决燃眉之急,还不能称为成功的范例,不能代表体育运动学校今后发展的方向。面对困境,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认真研究国家各项改革的政策和措施,探寻体育运动学校的改革方向和发展出路。

一、体育运动学校发展路向的系统分析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我们把每个所要研究的问题或对象都可以看成一个系统。体育研究对象也可以看成一个系统,对于体育运动学校这个系统来说,它是我国体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同时对于本身系统来说,它又有内部要素各部分组成。以竞技体育为特色的体育运动学校作为我国体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一个方面要融入我国体育的“奥运战略”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大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推动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开展,同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加强科学化管理,对输入输出进行及时调控,不断提高办学效益,才能在社会发展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体育运动学校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始终处于与周围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之中,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受到社会转型、体育改革带来的冲击和压力,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必须与同时代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效益与社会需要紧密相关,学校的输出产品只有满足社会的需要才是高效益的。体育运动学校对社会输出的主要产品是运动员,运动员是体育运动学校系统中最活跃的要素,他们的表现决定着社会对学校的评价。运动员的素质高低、毕业后的前景等都成为社会评价的一项指标。不仅运动员本人影响着学校系统的发展,其背后的“亲人团”也是学校系统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也将形成了对学校社会评价的重要因素。

二、关于体育运动学校发展的基本思路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取得的成绩极大地鼓舞了国人的精神。勿用置疑,“举国体制”在很长的时期内,仍然是中国竞技体育的最佳选择,是中国参与“奥运”的主要运作模式。作为“举国体制”的三线队伍,国家不可能随随便便将其推入市场。

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首先要依靠“举国体制”这棵大树。我们是“举国体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只要这棵大树不倒,体育运动学校就有生存的空间。其次,体育运动学校必须登上竞技体育的战车,在国家迎战奥运会的大旗下占有一席之地,这样才能有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目前的重点任务是抓好“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以输送高质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育尖子运动员为主要目标,逐步积累自身的实力。再次,充分利用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寻找职业教育与竞技体育的汇融点。积极建立“运动训练”专业,争取办成省级重点专业,使竞技体育和职业教育贯通起来。第四,把体育运动学校办成一个人才培养的中转站,把输送和升学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不能背负着终极目标的重担。只要学校能够保持稳定的输送率,能够为学生提供升入高校的机会,学校就会具有吸引力。第五,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思路必须与国家体育总局的思路相吻合:一是加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建设,完善举国体制的链条;二是探索“体教结合”的新路,寻求业余训练的有效的运作模式;三是通过上层运作,为体育运动学校的毕业生拓宽升学的渠道。

总之,体育运动学校应以发展竞技体育为核心,以建立重点专业为载体,以输送升学为导向,优化专业建设,加强体教结合,以业余训练与新型职业教育的衔接贯通为运作模式,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拓展办学的路径。

三、关于体育运动学校发展路径的选择

推动集团化发展。以市级体育运动学校为核心,与县区体校、行业体协、中小学业余训练形成网络或跨地区的训练网络上下衔接、水平衔接、多档次衔接,多层次多方面发展,以使项目、年龄、层次的集团发展壮大,避免高水平的启蒙训练,造成资源与经费的浪费。

注重一体化发展。学校如何利用自己在师资、设备、在教育市场中的独特优势,不断向纵深发展,是学校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体育运动学校要与小学和中学联合、与中专技校联合、与大专大学联合,这样,体校就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纵向、横向联合的各方就能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试行具有特色的多样化发展。体育运动学校要着眼于社会需求,必须对社会需求具有敏感性,必须了解大众的需要和选择取向,力求为大众提供高水平和新内容的服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适应社会需求,多渠道培养运动员学生的能力,从而扩大社会影响力,拓宽学校的发展渠道。

放眼社会化发展。体育运动学校要用好经费筹措政策,通过借、贷、捐发展校办产业、校园经济、体育俱乐部等形式,将国有资产与体育市场嫁接,通过市场盘活国有资产,鼓励和吸引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私人企业等投资办校,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坚持打好基础、科学训练、长年积累,使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逐步走向社会化。

参考文献:

[1]田麦久.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与学科建设[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J].体育科学,2001,(3).

[3]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运动学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说明.

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运动队 高职院校 现状 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运动队的发展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竞赛水准、推进学校的体育运动发展、加强学生的素质文化教育,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运动人才,在提高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又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度,因此,运动队的健康发展对高职院校来说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运动队建设起步较晚,加之不同院校在条件和体育传统上的差异,使得运动队发展各个方面不够稳定,沉淀不够厚实,在具体实施上出新的问题较多。

一、我国高职院校运动队健康发展的现状

首先,学校领导不能充分认识体育运动队的作用。高职院校办学任务重,工作繁杂,所以,院校领导把工作重心大部分都放在教学工作上,忽略了体育运动队的发展,对其没有足够的支持和关心,更没有鼓励措施,只是在比赛来临时,为了赢得胜利而相对较为重视,体育教职人员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院校领导缺少学校体育运动队建设的意识,不能认识到体育运动队的发展与学校整体建设的统一性,从而导致学校运动队发展速度较慢。

其次,高职院校体育教职人员教学水平有待提高。伴随着全世界体育竞赛水平的飞速提高,教职人员的教学水平、训练的专业程度极大影响着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心理素质以及训练水平,从而要求教职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训练、执教水平、掌控比赛能力与比赛经验。但是,我国大部分体育教职人员在学校里,一方面忙于工作教学,另一方面又需要担负院校各系的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给业余训练、教学质量、体育科研、课外体育运动、专业学习、科研室建设以及一些其他方面的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提高教职人员的教学水平或聘请高素质教师尤为重要。

再次,运动员训练的时间和次数无法保证。高效运动员根据规定在学校既要参加体育训练课程,又要学习和掌握专业课文化知识,所以,他们的训练时间和次数远远不够。据调查,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运动员训练时间为3~4次/周,或是比赛前一两个月进行集训,1/3的院校运动员训练时间为4~5次/周,只有1/5的学校训练时间为5~6次/周,训练时间基本在1.5~2小时,训练方式也远远不足于体校或是专业队。所以,很多运动员进入团队后,适应不了训练时间和次数,而且,训练质量也受到入队后的思想影响,成绩不是很理想,提高速度缓慢。

最后,高职院校体育经费较少,设备配置不足。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改革力度的加大,创办学校的自也随之扩大,需要对体育运动训练场地、器材投入大量的经费,但大部分高职院校目前仍存在器材配备不足、补充少,比赛活动经费不够、场地占地人均面积小等现实问题。高职院校为了追求办学效益,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致使对体育设备的完善上远远落后。

二、我国高职院校运动队健康发展的策略

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场所,人才培养的前提是有健康体魄的良好基础,发展好体育运动对实现培养目标具有直接作用,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高度重视普及性与传统性的有效结合。每个院校在长期实践发展中,都会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包括本院独特的体育项目。这样的体育项目在院校中如果有良好的基础,就十分容易组织和开展体育运动队,也易出结果。但是必须要结合学校目前的发展情况与基础设施,太急于出结果,后果反而事半功倍,在开展进行时要注意它的普及性与传统性的结合。开展院校体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体育运动队,培养优秀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领导更应全面认识学校运动队存在的作用,提高体育运动队在学校中的地位,切实关心、关积极鼓励其开展群体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二)不断提高执教人员的训练水平。目前,体育运动的竞技从一定角度来说是执教人员水平的竞争,搞好训练队工作的根本保证与关键在于培养一个较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所以,各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对教职人员的培养力度,为他们提供交流、学习、进修的机会,更快更好的提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与知识素养。促进教职人员的思想转换工作,适当提高其薪资待遇,随着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满足教练员的物质要求,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三)提高运动员的选拔质量与转换。通常来讲,队伍的训练水平和队员的身体素质等有直接关系,在选拔队员时要高度重视,其选拔途径包括:公开报名、体育老师的推荐以及新生录取时直招一些体育特长生等,无论采用任何途径,在选拔人才时都需要谨慎进行,队员不仅要具备体育特长与技能,同时还要对其学习态度、反应速度等多方面进行考察,选择优秀队员入队训练,这样可为教练员日后训练打下良好基础。一般在校学生两三年为训练的一个周期,好多队员的素质技能刚成熟就面临毕业问题,因此,教职人员应合理轮换队员,及时补进新成员,达到动态平衡、老人带新人、新老结合的目的,促使运动队良好的循环。

(四)加大运动队体育经费的投入。首先学校领导要认识到创办体育运动队对学校发展的积极意义,根本上给予重视,通过与当地的政府、体育部门、企业、个人合作,获得赞助支持,加大对体育设备的资金投入,让运动员有一个专业、良好的训练环境,促进步入社会发展道路。

总结: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运动队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有待提高,本文就针对运动队发展现状,给出加强领导的重视程度、提高执教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运动人员的选拔等解决措施,切实解决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担忧,提高其积极性,为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唐莺.浅谈高职院校运动队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黑 龙江科技信息,2010,(35):244-350.

[2]徐宾.高职院校运动队的发展现状与改进策略[J].湖北广 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12):50-50.

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重庆市 田径运动 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6-000-01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重庆体育运动学校田径运动训练队作为研究对象。以重庆体育运动技术学院19名教练员,86名田径运动员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采用计算机检索法,从学校图书馆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收集、分析和整理。通过查询中国期刊网,在体育类数据库以“田径运动发展”“重庆市田径运动发展”为检索词查阅文献,并参考了《运动训练学》《体育科研方法》等本x究相关的书籍和论著,以了解与论文内容相关的研究调查和当前相关研究的现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1)问卷的设计

根据论文的需要,设计了关于重庆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的教练员、运动员调查问卷,并针对重庆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问卷的发放调查。

(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问卷发放于2013年5月,笔者实地进行发放和回收,给重庆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的19名教练员和86名运动员。以下是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情况:

3.实地调查法

通过亲生重庆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实习,对重庆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的田径运动训练开展情况,应用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在确定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并搜集大量资料以统计分析,从而探讨重庆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的田径运动训练开展的具体情况。

二、重庆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基本概况

重庆体育运动学校是重庆市唯一的一所体育类专业学校,是重庆是最高级别的运动学校,属市体育局主管,有一套班子和后勤服务保障队伍,承担为重庆市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和为社会培养体育服务和从业人员,并且肩负着解决市体育局下属训练单位适龄学生就读中专取得中专文凭的任务,有专业运动队承担全国运动会任务,同时带有二、三线训练队伍,主要是加梯队建设,也从事群众建身活动的开展。

三、重庆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田径教练员调研分析

(一)教练员年龄结构

在田径训练中,教练员的年龄结构体现了教练员群体的实力和创造力。年龄在50岁的教练员占总调查人数40%,这是重庆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田径教练员的中流砥柱。36~40岁的教练员占21%,41~45岁的教练员占15%。教练员以年龄较大的为主,需要吸纳一些优秀的年轻教练员补充团队力量。

(二)教练员的运动技术等级

重庆体育运动教练员的运动技术等级统计如下:

由表可见,重庆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教练员以前运动成绩较好,均在国家二级以上,其中一级以上运动水平占到了66.7%。

四、重庆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田径运动员调研分析

(一)运动员年龄结构

对重庆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田径训练运动员基本情况的调查,重庆体育运动技术学院86名田径运动员,其中男生64名,占74.4%,女生22名,占25.6%。

(二)运动员等级调查

重庆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的运动员运动等级的高低,是运动员训练成果或比赛成绩的体现,评定运动员运动水平的高低,主要就是比较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和运动员等级。运动健将4人,占总人数8.1%;国家一级运动员20人,占23.3%;国家二级运动员为44人,占51.2%,二级一下的运动员占到17.4%,可以看出运动员的整体成绩比较乐观,通过二级运动员及以上水平的人数达到82.6%。

结论:针对于重庆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田径教练员和运动员做了简单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参考数据,希望对后期研究重庆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田径运动的研究者提供相应的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