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食品营销方案

绿色食品营销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食品营销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色食品营销方案

绿色食品营销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食品安全;绿色食品营销渠道;优化

[中图分类号] F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2-0008-02

Abstract: Green food has wide varieties and each product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so they hav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of channels. Designing the adaptiv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green food circulation and meeting the channel mode of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products, which is a problem to be solved.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Heilongjiang green food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marketing channel and the solution of green food marketing channel, the study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of green food marketing channel.

Key words: food safety, green food, marketing channel, optimization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是我国独创的概念,国外对这类安全食品的研究通常都使用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概念。黑龙江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土质肥沃;开发较晚,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地处高寒地带,病虫害较少。这些都为黑龙江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到2015年底,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7309万亩,实物总量3750万吨,总产值2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4%、2.7%和14.8%。全省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发展到600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1620个左右。政府把绿色食品产业作为全省十大重点产业,制定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在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过程中,饱受“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不亮、渠道不畅”的困扰,其中,营销渠道问题成为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一、绿色食品的特点

绿色食品与非绿色食品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绿色食品主打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概念;二是绿色食品与非绿色食品在外观上没有差异,口感上极难分辨,品质上需要专业检测才能区分;三是绿色食品主要依靠标准化生产、加工,对产品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四是消费者主要通过绿色标志来识别绿色食品;五是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的投入较大,控制化肥、农药及添加剂的使用会降低单产,致使绿色食品的成本、价格较高。

由于以上特点的影响,消费者在选购绿色食品时,难以自行辨别绿色食品的真伪,主要看商品包装上的绿色食品标志,同时靠绿色食品经销者的信誉来保证。因此,消费者对于购买渠道极为重视。传统上购买农副产品的农贸市场、路边摊、居民区的果菜店、粮油店等,无法保证绿色食品的品质,难以获得消费者的信任。绿色食品的营销渠道需要另辟蹊径。国外有机食品发展初期也主要是通过传统的分销渠道以外的渠道形式来销售,如:农场自销、专卖店、天然食品商店等。

国内对绿色食品营销渠道问题的研究始见于1997年(苏华等)的“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对于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主要认为是产销脱节,未建立起绿色食品特有的物流渠道和销售网络(武茂义2001);渠道流通半径小、渠道流通链条长、渠道组织不健全、渠道效率低(罗琳艳等2010)。也有人认为近年来绿色食品产业进入成熟期,该领域的主要问题已被研究者和企业界攻克,数量急剧减少(赵冬梅2014)。这个结论过于武断了,经CNKI查询以“绿色食品营销渠道”为主题发表的论文,2012年3篇、2013年4篇,仅比2011年的5篇略少。对于解决绿色食品营销渠道问题的措施,有人提出,建立从生产到加工、运输、储存、批发、零售等环节在内的绿色市场营销渠道网络(陈涛等2001);有人提出要建立扁平化营销渠道,发展一体化体系、网络直销、连锁配送等(杨长峰等2009);还有人划分了六种绿色食品营销渠道的主要模式(何庆等2011)。实践中,如何构建有效的绿色食品营销渠道,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影响因素

结合以上特征,在绿色食品渠道设计上,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产品因素

绿色食品种类繁杂,遍及农林及加工产品、畜禽类产品、水产类产品、饮料类产品等四大类57个小类,覆盖农产品及加工食品的1000多个品种。各类产品属性不同,对营销渠道的要求也不同。一般单位价值较低,体积较小,对技术与售后的要求较低等。部分产品有较长的保质期,可以走多级批零体系的长渠道。部分鲜活类产品的保质期极短,要走短而宽的渠道、系统。而有些有保鲜要求的产品必须走具有冷链物流能力的渠道系统。

(二)市场因素

绿色食品生产成本较高,定价也高于非绿色食品,主打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概念,市场定位主要面向经济收入较高、消费意识超前的城市中高收入阶层。这些顾客主要在大中城市,分布相对集中,适宜于采用大超市、专卖店、购物中心、电商等渠道形式。

(三)消费者的因素

绿色食品的特性主要由生产环境选择和生产过程控制来保障,产品本身看不出差异。消费者为了买到放心的绿色食品,会特别注重渠道本身对商品来源的控制能力。一般来讲,最放心的是大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直营专卖店,其次是大的绿色食品生产流通企业的连锁加盟店和电商平台上的生产者直营店,然后是大的连锁超市和知名的绿色食品电子商务网站,最后是一般的批发零售市场、农贸市场、社区便利店等。因此,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营销渠道一般首先看谁生产的、谁销售的,看重的是品牌,价格在次。

有些绿色食品是基本生活用品,经常频繁购买,每次购买的量较少,消费者希望很方便地随时随地买到这种消费品,需要走密集分销渠道。有些绿色食品要周期性购买,一次购买的量较大,可以走选择性分销渠道。

(四)生产者(企业)自身的因素

绿色食品价格高于非绿色食品,品质差异外观分辨不出来。为了避免在渠道流通过程中的以假乱真、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生产者往往倾向于使用自己能够控制的直营渠道。但这种渠道需要投资较大,市场覆盖面较窄是个矛盾。

(五)环境因素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人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必然面临着消费的升级。食品消费在总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虽然大幅下降了,但食品消费的诉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吃饱到吃好,再从吃好到吃的健康、营养、安全,尤其是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一批消费观念升级先行者的带动下,绿色食品消费成为一种社会生活的时尚潮流。在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建设上就要满足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方便地买到放心的绿色食品的需求。

三、优化建议

结合上述相关因素的分析,黑龙江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建设上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合黑龙江绿色食品营销渠道体系,提高组织化程度,建立完善产供销一体的渠道系统。目前黑龙江绿色食品营销渠道散乱小,许多企业各自为战,重复建设。应该加强对黑龙江绿色食品营销渠道的整合,减少重复建设,把中小经销商整合进大的渠道系统。中小生产企业也应整合进产销一体的渠道体系,更好地满足消费者追溯产品生产过程管理,加强品质控制的要求。

(二)培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公信力带动绿色产品的流通。整合应主要围绕龙头企业进行。龙头企业既可以是生产型的,也可以是流通型的。目前我们生产型龙头企业较多,流通型龙头企业较少。渠道建设还是应以流通型龙头企业为主进行。

(三)绿色食品渠道建设前端把好入口,后端提高门槛。对产销一体体系内的生产商要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对产销一体体系外的供货商要进行品质认证,并增加商品品质检测,保证供货品质。终端分销上,需要密集分销的产品更多地是依赖当地的分销网络进行,但是我们要加强对经销商的管理,可以设立一个门槛,选择一些有资质、有实力、有品质保证能力的经销商进入我们的分销体系。

(四)在主要市场的城市设立集展示、销售、配送、检测、管理、信息六位一体的营销中心。承担在当地市场的品牌建设,推广维护,自营零售、批发,向当地经销商供货、配送以及向电商平台的终端配送,商品检测、质量监督,当地经销商招募、考核、检查、奖惩,市场及产品信息的搜集、整理、上传下达等工作。

(五)建立绿色食品电商平台,整合电商渠道。目前绿色食品电商渠道也比较混乱。有大型企业自建网上销售渠道,有专业的绿色食品销售网站渠道,有阿里巴巴、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上的销售渠道,也有在门户网站、商务网站简单的供求信息。渠道不同,生产商、经销商不同,产品供货来源也不同,产品品质差异极大,甚至不乏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事情发生,对绿色市场的市场发育非常不利。政府应该组建或扶持一个统一的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电子商务平台,采用BtoC的模式,组织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进驻平台,向顾客直销。实体配送通过主干配送网到城市,再由城市配送中心到客户。

(六)完善供应链,在主要市场区域建设主干物流配送中心,覆盖本区域的主要城市。许多绿色食品的保质期短,顾客比较重视保鲜程度,需要日配,配送中心的覆盖半径一般以能够当日送达为限。末端配送主要依靠城市营销中心和城市快递业。

[参 考 文 献]

[1]李史沣.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2)

[2]苏华,曾德森.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1997(6)

[3]何庆,王敏,唐伟.中国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建设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3)

[4]王如德.有效构建绿色食品营销渠道[J].商场现代化,2013(31)

[5]张超.浅谈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发展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2(16)

[6]罗琳艳,杜红梅.绿色食品营销渠道特点、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5)

[7]赵冬梅.国内绿色食品营销研究进展述评[J].现代商贸工业,2014(1)

绿色食品营销方案范文第2篇

1.辽源市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采取的措施

1.1抓体系建设,强化事业发展的基础 2007~2010年,辽源市加大了绿色食品体系建设。下辖的两县两区都成立了绿色食品办公室,配备了相关工作人员,市县(区)两级专职从事绿色食品工作的在编人员22人。为了保证绿色食品产业工作的管理尽快实现由单一行政推动向行政推动与依法监管并行转变,市农委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整合资源,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纳入绿色食品办公室合属办公,增强了绿色食品产业质量监管力度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使绿色食品产业工作在各个层面都有机构、有人员、有手段。农业系统内部也理顺了关系,加强合作,形成权责统一、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了农业行政管理、执法监督、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支持和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真正形成行政事业共同推进,部门之间互相支持,系统内外紧密合作的发展环境。

1.2抓制度保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辽源市先后制定和出台了《辽源市绿色产业发展规划》、《辽源市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意见》。2007年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以市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了《辽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意见》。在《辽源市食品监管工作意见》中把绿色食品开发和监管工作纳入重要工作内容,明确要求获得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基地产品可以免检。东丰县、东辽县把开发绿色食品工作纳入到主要领导工作,年终考核。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规划纳入了《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经过5年努力,使绿色食品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支柱产业,到2010年绿色食品产业产值力争达36亿元。由于制度保障到位,市、县两级加强领导,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3抓科学规划,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 按照《辽源市绿色食品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要求,紧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狠抓绿色农产品的发展规划。一是突出地域特色。以粮食和特产业为主;二是突出产业重点。开发具有市场拉动大、科技含量高、生命力强的产品;三是突出发展精深加工。通过科学规划和产业布局,已经形成了以德春米业集团公司、夏兴有机生态生物高科集团、天人牧业有限公司等绿色产业发展基地,带动了辽源市县域经济的发展,拉动了专业生产和就业,成为县级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和利税大户。据统计,到2010年底,辽源市的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年加工产值达20亿元。

1.4抓监督管理,确保认证产品质量 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流通领域是影响无公害和绿色食品质量的3个重要环节,辽源市通过抓绿色食品产业生产源头、绿色食品产业生产环节和绿色食品产业市场交易的监管,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每年都开展绿色食品产业专项检查和绿色食品的复查换证工作。同时会同工商、公安、卫生、质监等部门,结合食品安全整治行动,加强对产品的抽检,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1.5抓配套服务,提高发展绿色产业的积极性 辽源市农委连续3年都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了《绿色食品工作方案》和《农产品质量认证与管理工作方案》,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将绿色食品开发工作列为中心任务,明确职责。市、县两级绿办每年都举办绿色食品产业技术培训班;每年都组织企业、单位申报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每年对绿色产业开发工作好的县、乡、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同时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协会。2011年年初,在市供销合作社、市财政局、市民政局的支持下,成立了绿色食品发展协会,大力开发绿色食品产业,推广应用新技术规程,优先发展协会的产品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绿色食品产业中的作用。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整个绿色食品开发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绿色食品又好又快地发展。

1.6抓市场培育,不断提升品牌价值 借助各类媒体,加强宣传,进一步树立绿色食品产业品牌形象;协助绿色食品产业认证单位开展贸易促销活动,积极参加由省农委组织的各类展会与洽谈会;研究市场准入制度,引导企业构建绿色食品专业流通渠道和营销网络。

1.7抓宣传培训,提高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市、县两级农业部门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绿色食品产业知识的学习、宣传及贯彻落实;与农药经销商签定不销售国家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大力推广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有效地提高了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绿色食品消费意识。

2.当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困难

2.1社会重视程度不够 生产者仍然片面追求产品数量而忽视产品质量;消费者虽然开始重视绿色食品,但消费意识和鉴别能力欠缺,且由于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实施,很难体现绿色食品的优质优价。

2.2检验检测能力不足 农产品检验检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需从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到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测。现有的检测设备和手段落后,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需求,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整体水平偏低,监督检测力不足,限制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

2.3资金投入不够 绿色食品开发工作经费不足,制约了其发展进程。示范区建设、标准制(修)订、检验检测、产品认定以及技术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2.4人才缺乏 辽源市农业标准化人才匮乏,远远满足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需要。目前,从国家、省、市级到县、乡、村级还没有充分利用数量有限的农业标准化骨干人才,来培养大批农业标准化人才队伍,形成一条龙式的农业标准化培训制度。

3.对绿色食品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3.1加强领导,强化政策支持 市县乡三级农业部门要把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摆在突出位置,纳入重要日程。尽快明确和完善各级绿色食品产业工作机构,把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纳入工作业绩考核范围。抓紧建立“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推动机制,健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的快速发展模式,积极创造改革和发展环境。要把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作为农业生产性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与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创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农产品营销等项目直接挂钩,进一步挖掘农业系统内部行政推动潜力,合力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3.2统筹规划,加大资金投入 市县乡三级农业部门要制定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紧密结合起来,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品牌优势,同时把产业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县级以上农业部门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将绿色食品产业工作经费纳入本级公共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和增加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现有财政支农资金,要优化资金使用结构,尽可能地向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倾斜。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向绿色食品产业产业投放,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绿色食品营销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宏桂公司 绿色食品 SWOT分析

一、 引言

成立于1998年的楚雄宏桂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以后简称宏桂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绿色食品加工出口的企业,以开发优质原生态野生产品为己任,经过公司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现已通过了ISO9001:2000年国际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公司生产的产品已远销欧洲的法国、瑞士、意大利、德国,以及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并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累计向国外市场出口绿色食品数千吨,开拓了欧洲等地稳定的客户群,并与外商建立了稳定而持久的贸易合作关系,在国际野生菌交易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声誉。公司如何求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仅靠加强公司内部的职能管理是不能奏效的,而必须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公司发展战略。

SWOT是“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en)”的英文首字母缩略语。SWOT分析是指企业在选择战略时,对其内部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进行综合分析,据此对备选的战略方案做出系统的评价,最终选出适宜的战略。这种分析方法,把企业的优势、劣势和机会、威胁的情况分别记入十字型的四个方框内,然后按不同的组合对照分析,提出战略课题,如优势和劣势组合:利用内部长处去抓住外部机会的课题是什么?劣势和机会组合:利用外部机会来改进内部弱点的课题是什么?优势和威胁组合:利用内部优势去避免或减轻外部威胁的课题是什么?有没有内部优势可使外部威胁转化为发展机会?劣势和威胁组合;有没有直接克服或软化内部劣势和外部威胁的课题等。

SWOT分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战略分析工具,其重要作用在于通过对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的判定以及所属环境中存在的机遇和威胁的识别,为企业随后的战略选择提供理性的依据。下面将对楚雄宏桂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进行SWOT分析,提出发展战略。

二、 楚雄宏桂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SWOT分析

楚雄宏桂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SWOT分析详见下表

三、建议战略

1. SO战略

(1)抓住云南“植物王国”、自然资源丰富、产品质量好、交通便利的优势,充分利用中国加入WTO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形成后,市场化程度提高,云南产业结构调整后,优先发展绿色食品行业的机会,进一步加大营销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创良好业绩。

(2)抓住楚雄地区人力资源充足,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效益。

(3)抓住企业自身先进的生产技术,产品有一定知名度的优势,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增加绿色食品扶持力度的机会,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扩大生产销售。

(4)抓住企业产品质量好,市场前景光明的优势,利用中国加入WTO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形成后市场需求扩大,国际、国内消费者对野生食用菌青睐及绿色食品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等机会,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市场占有率。

2.ST战略

(1)利用自身资源条件好,地理位置优越的优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降低生产成本,以质量和价格击败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

(2)利用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

(3)利用自身技术先进、质量过硬的优势,以高质量的产品吸引消费者,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竞争能力。

(4)利用自身产品质量好,市场前景好的优势,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竞争力,有力地与竞争者展开竞争。

3.WO战略

(1)利用中国加入WTO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形成后,市场需求量扩大的机会,进一步加强科研成果向生产应用的转化,加强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力争在国际、国内市场份额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2)利用消费者保健意识加强,需求旺盛的机会,改变思想观念,发展高端产品,克服季节影响的不足,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形成稳定的员工队伍,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提高员工素质。

(3)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的机会,争取和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加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增强员工福利,关心员工发展,从而稳定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4)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家相关政策,争取科研及扶持经费的支持,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力发展高端产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效益,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

4.WT战略

(1)改变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发展终端产品及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消除野生菌受季节影响较大的不足,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

(2)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培养一支稳定的、技术过硬的员工队伍,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团队精神,在野生菌市场刚进入投入期及竞争对手较强的情况下,一举成功,抢占市场。

(3)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研究开发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高技术含量的终端产品,科学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细分市场,对产品进行科学定位,科学进行定价、网点选择、市场导入的分析研究,改善包装质量等,提高产品竞争力。

(4)加强市场营销研究,培养一批专业市场营销研究人员,或与高校密切合作,以专业的研究队伍为保障,进行科学研究分析,消除市场风险,有力地与竞争对手展开竞争。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著: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9)

[2](美)迈克尔・波特加里・哈默著:未来的战略.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美)曼昆著: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梅清豪著:21世纪营销.上海:百家出版社,(2000)

绿色食品营销方案范文第4篇

绿色农产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绿色农产品要实现真正产业化,首先要清楚三件事情:(1)绿色农产品是一项综合性课题,区域性发展解决不了根本,地域间只有互通互补,统筹规划,规模化集约化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2)绿色农产品生产是一项长期工程,短平快只能是饮鸩止渴。只有三产有机结合,绿色农产品产业化才会成为可能;(3)绿色农产品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种子生产营销环环相扣,终端餐桌上才会有绿色农产品。绿色种子是根本,标准化生产是基础,多渠道营销是保障。

1 保证种子绿色纯度,正本清源

高品质的种子是绿色产品的关键,这就对于育种家和育种单位提出非常高的要求。以蔬菜育种为例,国内育种单位非常重视培育适用于不同生态区主栽的优质、丰产、多抗性品种,在品种的商品性、耐贮运和内在品质方面也有非常大的突破,1980年至2012年,国家及各省(市、区)审定蔬菜新品种3500多个,其中不乏具有优质高产复合抗性高的品种。

只有从种子的选育、生产、推广入手,才能从源头上保证绿色产品的真实性。培育优质种子,建立有机种子繁育基地,利用农技推广部门、种子经营企业多渠道全方位把高科技品种及其配套技术转化成生产力。

2 生产高标准,严要求

2.1 生产基地建设

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地的环境质量要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基地无公害也要摆脱一些认识上的误区:(1)并不是只有偏远的、无污染的地区才能从事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即使在封闭、落后、偏远的山区及没受人类活动污染的地区等地方生产出来的食品也不一定是绿色无公害食品,有时候这些地区的大气、土壤或河流中含有天然的有害物,在大城市郊区,只要环境中的污染物不超过标准规定的范围,也能够进行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从经济、便捷等方面考虑,在发达地区生产绿色农产品更有重要意义;(2)野生的、天然的食品,如野菜、野果等也不能算作真正的绿色农产品,有时这些野生食品或者它们的生存环境中含有过量的污染物,是不是绿色农产品还要经过专门机构认证;(3)无污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食品中所含物质是否有害也是相对的,要有一个量的概念,只有某种物质达到一定的量才会有害,才会对食品造成污染,只要有害物含量控制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就有可能成为绿色农产品。

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要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建设,形成农林牧副渔综合生产的生态农业模式,要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得到充分应用,实现经济、环境、社会三大效益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可持续发展。

2.2 科学管理

2.2.1 制定标准化方案

依据绿色农产品生产原理和生产标准要求,制定一套可操作性强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案,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防治措施,做出预防方案。技术方案内容要具体,实施要落实到人,做到可查、可用、可控,建立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模式。

2.2.2 科学施肥,综防病虫害

有资料表明,我国每年的农田化肥利用率并不高,氮肥的利用率仅为30~35%,磷肥利用率仅为10~20%,钾肥利用率仅为35~50%,剩余的养分通过各种途径,如径流、淋溶、反硝化、吸附和侵蚀等进入环境。这些过量的使用的化肥对生态循环体系中水体、土壤、农作物和人体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目前,我国现有农药6000多种,常用的300多种,高效低毒的农药只占15%。粉剂农药10%吸附在植物体上,液体20%农药的1~4%接触到目标害虫,40~60%降落到地表,5~30%飘游于空中。

因此在绿色农产品生产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系统自身力量获得土壤肥料,建立尽可能完整的营养物质循环体系,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来防治病虫草害的发生。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2.2.3 做好人员培训

绿色农产品是知识技术密集型农业,涉及技术面广,生产者要有绿色生产意识,了解绿色农产品原理和充分掌握相应的生产技术,规范化操作。单位要重视人员培训和领军人才的培训,到高校科学院所学习,多研究生产实际案例,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和生产技能。

2.3 延伸优质农产品价值链

绿色农产品要避免结构雷同,初级生产附加值低,造成“发散式蛛网循环”,出现有价无市等问题,要在其附加值上做文章,延伸其价值链。

农产品的保鲜、加工和贸易是核心环节,利用现代化物理化学技术延长并保持农产品原有的色香味。

绿色农产品不能局限数量,更应追求价值的增加,农产品价值链是增值链,实现从初级绿色农产品生产、初级绿色农产品加工、绿色农产品的深加工、产品多样化生产到创新产品的研发、技术指导、运输等配套服务以及生态农业观光等多功能开发全方位立体式发展。

3 多渠道营销

3.1 订单农业

绿色农产品销售的最为认可的一条通道就是“订单农业”,但是面对复杂的市场,农户面对的企业因市场行情变化而降低收购价格,减少收购量等违约行为;而企业面对农户有选择性出售绿色农产品,擅自提供出售价格,甚至违约转手卖给别人。为完善订单农业的措施:(1)发挥政府职能,出台相应政策扶持和服务平台,为订单农业提供重要保障,发挥规划、组织和协调作用,协调好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规范双方经营行为,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订单农业的支持力度,确保市场有序运转,维护市场公平、公正交易,为订单农业发展创建良好环境;(2)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订单农业法制化和规范化,增强法制观念,加大执法力度,强化订单合同的严肃性,提高订单农业合同履约率;(3)建立订单农业风险基金,加快发展农业保险。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展订单农业保险,发挥保险公司对购销双方的有效监督功能,促使双方按合同完成交易,大幅度降低订单农业的违约风险,建立健全订单农业的风险分担转移机制。

3.2 专业合作社

创新农业组织形式,要完善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核心,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经纪人为依托,涵盖农业生产、加工制造及流通各环节的多层次农业组织体系。通过组建各种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增强谈判能力,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业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参与农业园区、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让农民在土地经营和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增值环节获得更多的收益。逐步建立某些环节由某一主体独资、控股或参股的形式参与农产品价值链各环节的投资经营,而又与其他主体在某些功能环节相联结的“混合纵向一体化”的连接机制。

3.3 专业化营销模式

绿色农产品定位是中高端产品,现有的超市对接等模式还不足以体现其自身价值,如何进入其应有的客户群,就需有专业的营销团队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比如绿色农产品专营店,现在许多城市也有了这样的店面,但是规模小、专业性差是其发展的瓶颈,只有专业性机构利用专业特长,构建新的商业模式才是绿色农产品未来发展趋势

绿色食品营销方案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规模化生产为抓手,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进一步恢复水稻种植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品质,创立品牌,提高效益。以推广先进科技为手段,实行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优质安全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稻米,进一步提升全县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稻米产业。

二、主要指标

(一)单产目标:以推广优质高产品种为先导,主攻单产。本年度水稻亩产力争达到520公斤以上,总产27万吨以上,同比分别增长2.2%和4.7%。

(二)质量目标:高档优质米比率要达到80%以上,基本普及优质品种,全部实行无害化生产,无公害稻米认证要占20%以上,部分稻米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三)技术目标:推广旱育秧面积达70%,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普及率达100%,防热(湿)害避灾技术推广应用到位率达到90%以上,已认证的基地全部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操作。

(四)品牌目标:扶持和引导海泉、南粮、腾达、颍光、八里河、宏胜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工、产业化经营,大米精深加工达30%。对现有多个品牌进行整合,形成优势拳头产品,重点做大做强绿色食品“管仲贡米”和“南照”、“八里河”两个无公害品牌,将其培养成具有省内外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争取再认证一批无公害品牌。

三、工作重点

(一)大力推广核心技术。一要推广皖粳68、武运粳、西光、香籼稻等常规优质水稻品种和天协1号、两优6326、Ⅲ优98、新两优6号、丰两优1号、Ⅱ优明86、Ⅱ优084等超级稻品种;二要全面推广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三要进一步推广水稻旱育及应用壮秧剂旱育秧技术;四要推广合理密植栽插技术;五要全面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六要推广以调整播期适时灌排为主的防热(湿)害避灾保收技术;七要在八里河、南照、江店孜、谢桥等地示范机械插秧、塑盘育秧、人工抛秧、免耕直播等轻简型水稻栽培技术;八要推广水稻无公害和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

(二)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按照农业技术规范和农产品安全生产标准,大力推进水稻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加强对种子、化肥、农药等主要生产投入品的市场监管,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强化“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四大环节的标准化管理,扩大规模,加快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步伐,强力提升全县水稻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三)大力开展水稻优质高产核心示范区建设活动。充分发挥科技示范作用,以示范区带动辐射周边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整体提高。实施10万亩水稻核心示范区良种良法配套补贴项目,重点抓好南照、刘集、江店孜、八里河、半岗、夏桥、润河、谢桥等乡镇万亩以上优质水稻高产示范区(任务已以县农委、财政局颍农[*]21号文下达),其余稻区乡镇要各抓一个千亩以上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片。示范区、示范片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栽培技术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订单收购。每个示范区有专人指导和联系,通过示范,提高水稻生产科技含量,实现全面均衡增产、增效。

(四)建好“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及水稻良种繁育基地。抓好“管仲贡米”、“八里河大米”以及“南照大米”生产基地建设,扩大市场份额。计划在南照、润河、八里河等乡镇建设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12万亩,在润河、江店孜等乡镇按“绿色食品”标准建水稻生产基地2万亩。为保证我县20万亩常规粳稻稻种的供给,在罗洋农场、花园农场、农科所和慎城、润河、盛堂等乡镇建1500亩优质粳稻良种繁育基地。同时,在南照和罗洋良种场建设水稻新品种展示中心,开展水稻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

(五)加快水稻产业化发展步伐。一是发展“订单农业”,实行合同生产。今年水稻订单生产力争达到15万亩,每个稻区乡镇要有2000亩以上的水稻订单生产;二是落实惠农政策,扶持龙头企业。重点支持南照粮贸公司、海泉粮油公司、八里河粮贸公司、半岗腾达精米厂、颍光特优米公司、刘集宏胜粮贸公司等水稻加工企业;三是大力培育和发展稻米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采取政策引导、农民自愿、工商联手、项目扶持等方式,促进分散生产经营向统一品种、统一播栽、统一田管、统一收脱、统一销售加工转变,提高水稻生产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四是培育一支优质大米营销大军。利用县政府信息网、县农网等信息平台,广泛收集供销信息,宣传产品,积极培养一批经纪人,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拓展外销空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督查。县政府已将水稻产业提升行动作为本年度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确定由张华久副县长挂帅,县农委、水务、粮食、财政、金融等部门联手抓。各水稻产区乡镇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亲自组织,结合实际,科学规划,狠抓落实。县政府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对各地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时通报。

(二)认真落实惠农政策。积极探索水稻良种补贴和主推品种挂钩的运行机制,加大对良种繁育和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进一步调动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品种的积极性。

(三)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配套和修复稻区农水设施。县水务部门抽调技术人员,配合乡镇规划水利设施,组织修复损毁水利设施。

(四)加大资金投入。县信用小额贷款优先保证水稻产业提升行动项目资金,县农业开发和扶贫等项目资金要向水稻产业提升行动项目倾斜。县财政安排专项经费作为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工作经费,确保工作扎实有效运转。对当年购买插秧机的农户除享受国家农机补贴外,县财政再补贴机价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