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一、整合相同艺术形式的音乐教材形成专题

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

从素质教育的怪面讲,音乐艺术本身的知识就是人文学科知识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应该成为青少年知识储备体系中的一部分。整合相同艺术形式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教学,让学生在乐声中了解和认知音乐基础知识、基本常识,是提高学生音乐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

高中音乐欣赏教材,基本上还是相同艺术形式的专题性音乐欣赏,而且横向上系统地整合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关系。例如:音乐与戏异音乐与舞蹈(歌、舞剧音乐)等,这种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结合,不但很好地让学生学习了音乐知识,而且还全面地了解了与音乐艺术密切相连的其他艺术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从体载或表现形式的角度整合教材,我们可以进行“艺术歌曲”鉴赏,与学生一起享受诗的性情和乐的雅致;我们可以举行“室内乐”欣赏,带学生去体会微型器乐重奏给我们带来的精致和细腻;我们可以设计“隽永的器乐小品欣赏”专题,向学生展示声音艺术世界中独具个性魅力的精灵;我们还可以“走进“音诗音画”,去舒展想像的翅膀,邀游声画的灵幻时空;我们亦可以走进“交响世界”,享受五彩辉宏的交响艺术,体验与大师们的一次次心灵撞击。在音乐的风格方面我们可设计以地域文化相联系的欣赏专题,如“走进”——品味高原音乐和藏族风情;“五彩的‘风’”——民歌鉴赏与演唱等等。还可以设计以时代特征为线索或表现不同流派的音乐欣赏专题,如“古典主义音乐欣赏”、“浪漫主义音乐欣赏”、“爵士乐欣赏”等等。

二、提炼相同思想内涵的音乐教学素材形成专题

帮助学生致达自我的人文境界

人文的教育将人文关怀视为人的终极关怀。何谓人文关怀?从字面上讲,一是关心人,以人为本;二是关心文,关心人类文明,关心人类文化。首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以趋于成人,丰厚的知识储备和独立人格的完善,令他们对人生充满好奇和探究,“一言堂”、“照本宣读”等旧式的课堂形式已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他们期待着老师在课堂上创造奇迹。其次,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一节好课就如同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值得回味和思考,它的内涵来自于教师的文化底蕴,它的独特形式来自于教师开拓性的教学设计。所以,关注学生,拓展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整合和设计形式新颖、有思想内涵、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和思考人生的专题性音乐欣赏课,才是音乐教育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

1. 以情感体验为原则 关怀学生的心灵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的本源,也是维系人类与音乐互相作用关系的生命线。音乐教学将情感体验作为教学原则,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理念。例如圣桑的《天鹅》是他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最具有人性化的小曲。虽然予以动物的形态,却赋予了它最美最纯最强韧的人的灵魂。我们在教学中应让教学中应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和作曲家、演奏家感情共鸣的纽带,通过聆听来体验他们在创作中所倾注的情感,感受作为人的最纯洁、最高尚和最质朴的情怀。再通过芭蕾小品《天鹅之死》中音乐与舞蹈的肢体语言对原作情感的演绎,来了解情感作为一切艺术本源的内涵:艺术就是情感。

2. 以情趣和能力为目标 关怀学生艺术潜能的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音乐教学的目标这一:“增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参与课堂、走上讲台,让自我才华得到体现和认可是自我成功的表现,这种因心理满足而产生的内心愉悦是学习兴趣的最大源动力。

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结合,是新教材人文理念的体现。高中音乐欣赏课堂的实践离不开一个“动”字,传统的音乐欣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感受和能力发展。所以教材中专题欣赏的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趣和能力。音乐与诗歌结合的专题欣赏,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去了解诗歌、咏唱诗歌、表演诗歌。音乐与舞蹈结合的专题欣赏,教师就应该带学生走进舞蹈艺术的殿堂,听一听、看一看、跳一跳,感受一下音乐美、肢体美、韵律美和情感美。音乐与戏剧结合的专题欣赏,教师就该引领学生理解戏剧,在音乐素养、诗歌表演和舞蹈韵律的基础上学习表演和表现。学生只有参与了活动才真正获得音乐情感和美的体验,才真正从人文广义的角度了解音乐文化的内涵。设计一个活动内容,创设一种宽松情境,自然就给学生艺术潜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3. 以相同人文内涵的音乐作品形成专题为主线 关怀学生的人文素养

艺术来源于生活,不管时空的变迁,它总折射出人类文化的光辉。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作品的人文性应该成为其情感性的最丰盈的补充。所以挖掘音乐作品中相同的人文内涵加以整合,设计出能拓宽学生人文视野、提高学生人文思想的欣赏专题,是专题音乐欣赏理念的最高境界,也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最直接关怀。

相同人文内涵的音乐作品很多,然而这类专题欣赏的教学设计,还应根据音乐性、情趣性和学生文化储备、理解能力等来决定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开辟“艺术人生——和大师的对话”专题欣赏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双场合一;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2-207 -02

“双场合一”教学是指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中,系统提炼职场典型要素,以企业产品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以企业生产监控方式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将中职学生的学习置于企业生产的情境之中,寓“情”于“境”,以“情”导“思”,以“思”促“行”,使学习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有机融合,实现学场与职场的有效关联;同时,在学场中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并有意识地加强这些学习要素迁移的引导,使之能够作用到学生今后的职场工作之中,促进其终身发展。

一、“双场合一”教学的教学设计理念

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克(R.Mager)指出:教学设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要去哪里”;然后是“我应该如何去那里”;最后是“我怎么判断我已经到达了那里”。也就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对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和教学的评价。

在“双场合一”教学中,从职场系统提炼有效学习要素是前提;创设真实的职业情境是基础;激发学生的职业情感是关键;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是目标。 “双场合一”教学有着特殊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这些内涵和特征相对应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是要更多地围绕典型产品的生产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二是要更多地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如何实现这些要素从学场到职场的迁移。“双场合一”教学强调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强调了以“生产工作任务”为主线,突出了做中学、做中做、做中评;强调了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二、“双场合一”教学的教学设计准备

首先,基于“双场合一”教学的教学设计要确定“典型产品”。学校通过广泛的调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相关行业发展动态,教学专家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研究论证,以确定关联职场和学场的典型产品,将教学内容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进行知识的优化调整、重组和建构。比如电子类专业课程可以确定,如:家用电子调光台灯、电子助听器、直流稳压电源、三人表决器、物件计数器和多人抢答器等典型产品。

其次,基于“双场合一”教学的教学设计要熟悉“典型产品”的生产流程。教师和企业一线的师傅要进行多次沟通,教师要熟悉该典型产品的具体生产流程及技术要求,并以此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教师确定以生产任务为过程的教学流程,并结合学生实际,将工作任务进行规划、分解,以便于学生完成和实施。“双场合一”教学的主要流程可以分为:学一学理一理定一定做一做想一想评一评这六个环节。

(一)以学习主体作为教学设计的根本

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以及学习平台的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进一步了解。中职电子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教学平台汲取知识,同时已经掌握了单级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安装电路的基本技能。他们思维活跃、对新奇事物和动手操作比较感兴趣,但学习主动性不强。加上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动手能力差距较大,因此采用了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教学方法来丰富课堂,并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二)以典型产品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数字电路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由于内容抽象枯燥,实用性不够直观,学生不容易感兴趣,因此以“三人表决器”这样一个典型数字电路的产品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将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分析、设计、制作、调试融入其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来完成,并将该产品整合成三人表决器电路的设计和三人表决器电路的安装与调试这两个子任务,共计2课时。

(三)以生产工作任务为教学过程的主线

1.学一学

上课前通过QQ学习群向学生发送课前任务单,任务单中明确学习内容:

(1)复习内容包括:①通过学习平台进一步熟悉真值表、逻辑函数表达式、逻辑电路三者之间的转化;②熟悉与非门集成块74HC00的功能及管脚排列等相关知识;③通过视频进一步熟悉焊接方法和要求。(2)预习内容包括:①通过微课视频自主学习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环节;②通过产品引领,了解该产品的功能。(3)职场要求:①通过网络自主熟悉企业7S管理相关要求;②组织学生参观电子企业,了解电子产品生产过程和相关要求,同时感受企业氛围与文化。

2.理一理

通过百姓喜闻乐见的综艺节目“中国达人秀”展示三人表决器及其功能,寓“情”于“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融入情境,产生完成任务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能够主动去积极思考,了解、认识三人表决器的作用。在学生有了积极探索欲望的基础上,明确本次课的工作任务:“设计制作三人表决器”。

3.定一定

为了让学生能够把工厂车间与学校实训室更有效地联系起来,感受企业文化和企业特色,同时能够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体验角色转换,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设有四个工种,将任务分工到学生个人,促使他们认真负责,并且要求他们在下次实训时相互交换角色,以便全面掌握知识。其次要求每组通过讨论,自主完成生产工作任务的实施计划,并通过QQ群发送给教师进行审核,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对每组提交的实施计划审核后提出整改和优化意见,并现场进行指导。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明确了小组任务和个人任务,并熟悉怎么去完成任务。

4.做一做

学生按照实施计划,小组合作探究,去完成生产工作任务。为避免学生对给出的任务出现茫然、理不清头绪等现象,教师将工作任务分解为两个子任务,即任务一:三人表决器的设计;任务二:三人表决器的安装与调试。对于这两个子任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分解。子任务一分解为四个步骤进行引导:第一步,分析逻辑功能,确定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第二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逻辑功能正确列写真值表;第三步,根据真值表写出逻辑函数表达式并根据具体要求化简为与非表达式;第四步,画出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电路图。子任务二分解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根据三人表决器的逻辑电路,用74HC00集成块来实现该电路的逻辑功能,要求学生能正确画出安装接线图;第二步,要求学生在数字实验箱上,根据安装接线图正确接线;第三步,进行三人表决器电路的调试,即改变三个开关的状态,观察发光二极管的亮与不亮,验证电路正确与否,用真值表进行验证。如不能实现电路功能,则小组合作,按步骤检查电路,排查故障原因,是电路出错、元器件装接错误、焊接没有达到要求还是其他原因等等。不能检查出现故障的原因并排除的,可向其他小组或教师寻求帮助,直到任务完成。但在任务书上要详细记录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及时反思总结。这样学生在“情境导入、任务驱动、步骤引领、合作探究”下,循序渐进地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最终完成了生产任务。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团队精神,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5.想一想

通过“三人表决器”的设计过程,小组讨论,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一般步骤:实际逻辑功能分析列真值表写逻辑函数表达式并化简画逻辑电路;通过“三人表决器”的制作过程,进一步提高电路安装以及调试的能力,并熟悉电子产品生产的相关技术要求。在这个环节中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思想。

6.评一评

在此之后,请学生拍摄本组产品的图片发到QQ群进行展示,并派代表交流心得。这一环节既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学习快乐和成就感。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小组也可以将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与同学们进行分享,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做错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犯错并不可怕,要学会反思,及时纠错,这样能够让学生在今后完成此类任务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

教学评价多元化,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并结合企业专家的点评。学生登陆教学平台进行自评、互评,让学生及时反思整个学习的过程,及时发现自己在各环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及时改进;连线企业专家对学生产品进行点评,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当下企业的要求;最后教师对学生及各组在项目产品完成过程中的表现和完成结果进行总体性的评价。

三、以学生终身发展作为教学培养的目标

在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 的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的指引下,职业教育的目标除了让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以及综合职业能力,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职业学校学生未来发展的能力主要体现为:对本行业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预测能力;能通过各种渠道继续学习深造,以达到自我提高的能力;在工作中具有开拓创新的能力。 在“双场合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典型产品的生产过程,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提升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培养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并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教学设计就是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与主张,依据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教学过程各主要要素的系统分析,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创造一种教学活动模式,并形成有序的流程,以指导教学工作的实施。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可以避免盲目性,减少失误,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工作的质量。

2、课堂教学设计过程的内涵

教学设计过程就是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体现如下特点:①教学内容开放。在教学设计中要从教材以外开发和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从书本走向社会。②教学过程开放。其基本思维程序是“课前自主研究,发现问题,课堂互动研讨,解决问题,课后延伸思考,拓展能力”。③教学问题开放。新课程应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解放学生的头脑,培养学生高级思维的能力。④组织形式多样化。采用多种媒体手段传递、交流教与学的信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思维碰撞。⑤教学过程体验化。让学生多参与操作、体验过程和探究方法。⑥课堂环境民主化。多创设语言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特别要关注学困生所存在的问题的展示和解决。

3、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应体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理念,具体如下:①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②重视分析物理问题的历史和文化的积淀;③重视分析物理体系发展过程的科学方法;④重视分析物理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⑤引导学生建立求真、求实、探索和创新的价值观;⑥创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有效互动的情景;⑦力求教学方法和思路的多样化。⑧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使学生获得物理学习的乐趣。

4、物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4.1物理教学思路设计

这个环节通过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分析、教学媒体的分析,决定教学的基本思路。

教学内容分析,主要从背景和功能两方面进行分析。背景分析:重点分析这部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它在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功能分析:主要分析这部分内容在整个物理课程中的功能,以及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哪些功能。

学习者分析,主要从学习者的特征和学习者的目的两个方面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主要分析学习者的知识基础怎样,包括物理基础和相关的数学基础;学习者的心理怎样,对该课题学习有信心还是有障碍,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学习者的目的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决定学习者的态度,要分析学生是为考试而学、为兴趣而学、还是为扩展视野而学。

教学媒体分析,主要对课题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中的“物”进行分析。是对实验条件、课件、网络、教材、补充习题等进行分析,以确定能否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

4.2物理教学目标设计

新课程标准物理教学的目标概括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题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适合学生先前的经验,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的清楚的教学目标。

4.3物理教学过程设计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和结尾三个环节,整个过程包括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

课题的导人设计:针对不同的课题应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如复习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猜想导入、实验导入等。

新课教学的组织形式设计:根据不同的内容恰当选取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讲授、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问题探究等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结尾的设计:根据不同的内容恰当选取归纳总结式的结尾、简要的评价结尾、为下次课打伏笔的问题结尾等。

4.4物理教学媒体设计

在进行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时,需要进行教学媒体的设计,教材、黑板、演示实验仪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恰当搭配是理想的状态。应该在达到预期目标的前提下,追求最少的媒体和资源的投入。假如用随手教学实验和黑板板书能讲好的问题,不用演示实验,能用演示实验讲好的问题不用计算机课件,能用课件讲好的不用网络。

4.5物理教学评价设计

物理教学评价要充分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发现学生的不足及存在的错误前概念;激励、引导学生发展;形成生动、活泼、开放的教育氛围。

5、实施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5.1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

教学情境的创设方面,要注意创设富有社会气息、生活气息、想象气息的情境。要尽可能地联系科学和社会实际,加深对学科知识对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当学习活动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能为生活增添色彩时,学习就会变得欢乐有趣。

5.2课堂教学的活动组织。

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就是引发问题、呈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注意准确把握学生感到难懂的重点、难点处,易错易混的疑点处,知识间有重要区别与联系的盲点处,能举一反三的(问题)闪光点处;要注意教法的随机应变:让学生眼、耳、手、脑并用,要讲、议、看、练相结合,不要搞单打一。

5.3课堂教学的全局构建

一节课的全局结构主要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大环节。要注意:开头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新课的主要学习意图,激起求知欲,不要长时间没有进入主题,使学生在等待中丧失兴趣;中间过程,避免长时间风平浪静,平铺直叙,也要避免长时间强音轰鸣,使人精神紧张,不能突出重点,主张围绕重点目标,有一、两个高浪,形式上有张有弛,起伏交错;结尾的目的是要形成知识结构,总结和结尾不要说(或写)黑板上没有涉及到的,防止把总结搞成了拓宽,掩饰了本节课的重点。

5.4课堂教学的行为艺术

在形态表演艺术方面,要注意:眼睛是交流感情的窗口,要善于用眼睛表达,眼睛比语言更重要,学生的眼神是最好的反馈信息的窗口;

在语言表演艺术方面,要注意: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新;要用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不能把话说完说尽,要含而不漏,适当地留下空白,启发、诱导学生进行补充发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一、教学目标

音乐教学目标是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与方向,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是教师在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与水平而制定的学生能够达到的标准与境界。然而,一般音乐教师对此往往研究得不够深入,错把教学目的当作教学目标来对待,过高地估计了一节课的功效与价值,甚至把“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通过学习歌曲,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子的好学生”、“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过于宏观的“正确的废话”都写上,对课堂教学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也没有评价的价值。

教学目标,就是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活动想要达到的境地。而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得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学设计则是这个课堂教学的框架。如果把音乐的课堂教学比作一个生命着的人体,我感觉教学目标就如同是“血脉”;教学内容犹如肉体肌肤;而教学设计恰如人体的骨骼;执教者如同人体的大脑中枢。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手段用语言发出信号,指令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行为反映。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从教学设计开始到教学活动的实施直到教学活动的结束,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的。而教学设计(包括目标的设计、环节的设计以及方法、手段和过程的设计)又离不开对具体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学设计以教材内容为载体,教师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手段向学生发送信息,指令其进行活动。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全面、具体、准确、适当,显得十分重要。全面,就是三维目标的融合是否科学;具体,就是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是否有较强的针对性;准确,是指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适当就是看是否具有阶梯式的分层目标,符合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教学内容

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课堂教学所涉及的有关音乐学习文化领域、情感境界以及知识技能,它以教材的方式承载,是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的授课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相关材料和手段。具体包括学生使用的教科书、教师使用的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匹配的音乐教学光盘和录音带。其中,学生使用的教科书是教材的核心标志,其他项目是为教科书服务的从属部分。因此,当我们研究分析音乐教学内容时,最直接的参照物就是教科书。

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达到教学目标最关键、最基本的环节。教师要把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这一过程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简单地说,教学设计就是了解教学问题,建立解决方案,为达到学习效果最优化的过程。

四、音乐课的三维目标

《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突出了音乐教学的课程价值,将“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作为音乐课程的总目标。在这个总目标下,提出了三个层面上的具体目标。这三个具体目标分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进一步明确了音乐教学的目标内容。那就是“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这个层面的教学目标已经深入到音乐课程的本质内容,充分发挥了音乐课的课程作用。尽管这其中仍然包含着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但它是蕴涵在音乐艺术实践中的一种隐性目标,并且明显地突出了音乐课程的学科特点。综合起来看,它更看重的是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知识水平和音乐专业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首先明确过程不单纯是一个教学程序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问题,而同样是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问题。那是因为过程与方法之中蕴涵着丰富的目标内容,并且过程与方法之中体现着学生感受、体验、理解、想象、表现、创造、评价音乐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这种变化的根据。其次,明确了过程与方法的主要内容。这些主要内容包括:体验、模仿、探究、合作与综合。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老师必须引导学生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充分地获得音乐感知和体验,创造地展开联想与想象,不断地积累和发展音乐经验,激发创造性热情,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与他人合作的群体意识及协调能力,促进音乐与相关学科的综合学习,以加深对音乐、其他艺术、相关人文学科的认识与理解。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学科素养;审美能力

高中音乐学科如何以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培养人的新要求,认真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一时成为具有挑战性的话题。本文试从音乐学科在高中阶段存在的教学改革问题分析入手,结合关于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运用,谈几点改进高中音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相关的对策。

一、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认识

谈到核心素养,目前众多国家将其作为深化课程,促进国民核心素养发展的基因,如法国的“共同文化”、德国的“关键能力”、美国的“核心知识”、日本的“基础学力”等等。日本学者恒吉宏典在《授业研究重要术语基础知识》一书中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学习场所习得的、以人类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为基础的教育内容,核心素养与人的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关键能力相关”。我国教育部在下发的相关意见中指出: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表现为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以及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能力等。所以,理解核心素养,它应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其内涵比“知识”和“技能”更加宽广。

二、高中音乐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了课程应该“以学生为本位”,课程要“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而作出努力。所以,现行的音乐学科教学应该首先关注学生,为学生提供必需的音乐素养教育。研究表明高中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表现为五个方面:

一是音乐感受与体验兴趣能力,如学生在实现音乐感受与体验时能保持较高参与音乐活动的意愿、能发展个性化的音乐爱好、能逐步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习惯等。

二是音乐表达与表现能力,如学生能熟唱百首知名歌曲,能凭经验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来抒发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能创造性地改编音乐作品、能正确地表现熟悉的音乐作品内涵的情感、能凭经验选择合适的音乐表现形式等。

三是音乐交流与合作经验,如能熟悉并较好掌握数十首经典曲目、能用于与他人进行音乐交流合作、保持较高的参与意愿和合作意识,能掌握音乐合作规则与方法的经验、具有参与校内外音乐社团或综合性艺术活动的经验等。

四是音乐情感与审美态度,如能熟知数十首歌颂爱国、励志、勇敢、友善、忠贞的经典中外音乐作品、能够根据自己的心理情感需要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能与所选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获得较强的情感体验与精神满足、能够对复杂的音乐作品进行审美体验等。

五是音乐文化与社会理解,如对若干首中外名曲创作背景、公众影响、社会作用的深刻理解,对中国形式多样、表现力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的了解与感情,能感受与体验世界各民族创造的优秀音乐文化的精彩,树立平等的音乐价值观,以健康的音乐审美态度鉴赏各民族音乐精华等。

三、高中音乐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

1.改进音乐学科的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音乐教学要针对音乐学科对学生的美感体验及音乐学科的教化功能,促进学生人格与身心的健康发展的课程目标,教学设计上首先要重视“以生为本的丰富而生动的音乐实践体验与感悟”,以及拥有不同人文语境和人文视野的宽度和高度的理解和认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兴趣的培养的同时,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重视音乐学习中的学生与作品感情相互交融、涵养美感的过程指导,将音乐的鉴赏过程作为感情体验的深度与广度的体验过程。进而帮助学生构建起正确的音乐审美观,逐渐积淀和培养其音乐核心素养。

2.尊重音乐个性化发展的教学

普通高中学生音乐素质存在较大差异,而高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受教育者的音乐潜能和人文修养最大化的挖掘和培养。具体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要关注学生间音乐基础、学习能力及兴趣的个性化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灵活而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合作、交流、表达等音乐学习能力的提高,充分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体验。如在感知与体验山西绛州鼓乐《滚核桃》的教学中,教师击鼓示范,让学生感受中国鼓通过敲击不同部位产生出音色及力度的变化,以此来塑造和表现作品内涵,再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以用击鼓、跺脚、拍手等不同的方式,按照作品中力度、速度的变化,从生动而惟妙惟肖的节奏合作练习中,引导学生深切感受:人们在丰收之时热烈欢喜的劳动场面,以及核桃晾晒中纷纷滚落的景象,教学中,教师需要创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化差异,鼓励不同学生多听、多想、多说、多做,从而起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个性化音乐体验。

3.注重音乐实践积淀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艺术的本质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体,音乐形式是作曲方面的节奏、旋律、和声及演奏方面的强弱、速度、音色等的复合体,音乐的内容则体现出观念、思想等知识性侧面,以及气氛、情绪等情感性的侧面。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音乐教学,应注重音乐实践积淀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聆听构成音乐美感的各种音乐要素,以及诸要素的对比;另一方面更应注重培养学生通过参与丰富的音乐实践,带着丰富的想象,品味音乐的气氛、情绪和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并将这种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逐渐促进音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的有效形成。

4.从合作与探究中培养表现能力

由于音乐是人类用于情感交流的媒介,高中音乐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做法上还应让学生自由徜徉和领略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流派的音乐作品,采取多种音乐形式,如合唱、合奏、音乐戏剧或其他音乐形式,共同协作,广泛交流,尽兴表达,培养学生丰富的音乐表现能力。

5.把音乐审美态度作为教学评价关键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通过不同方式了解和认知热爱祖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促进其传承和发展,同时更应以开放的心态理解音乐多元文化的深邃与博大,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本质,认识音乐的情感力量及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充分发挥音乐“以美育人”的教化功能。把音乐审美态度为教学评价关键,就是通过唱奏和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使学生直接体验爱国情感、道德情感、励志情感、友善情感和忠贞爱情等,逐步形成知美、懂美、爱美的正确审美价值观,同时也能对音乐活动与音乐作品做出正确的判断、评价、选择,进而形成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符的健康的音乐审美态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