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孝道文化内涵

孝道文化内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孝道文化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孝道文化内涵

孝道文化内涵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孝;综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问题逐步显现出来,由于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社会各界对于养老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升高。由于养老问题与孝道紧密相连,于是,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研究传统孝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等问题。其中,早期专门研究传统孝文化的学者占据大多数,近年来,对于传统孝道观念当代价值的研究兴起。本文中,笔者对这些成果进行了逻辑的梳理,现概括如下。

一、国内研究状况综述

国内学者对于传统孝文化的研究有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第一,对孝的起源的研究。肖群忠教授在《孝与中国文化》中首先提到了孝的起源与演变,他从历史文化角度及现象入手,对孝的起源进行分析。他认为,孝当产生或大兴于周代,其初始意指尊祖敬宗、报本返初和生儿育女、延续生命。到了汉代,封建统治者从实践上使其政治化了,出现了“汉以孝治天下”的情形,孝被纳入封建道德体系中,开始成为封建家长制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魏晋隋唐时期,玄学、佛教盛行,这体现了道、佛对儒家的冲击,在儒、佛、道对立交融的过程中,该时期的孝文化体现出崇尚与变异的特点,魏晋仍以“汉以孝治天下”相标榜,但已出现了一些援道入儒的新特点,强调孝道的自然亲情,而削弱孝道的政治教化功能。唐代时期,从总体来看,甚至不太重视孝道。宋元明清时期,孝道演变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除元朝外,宋、明、清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孝道,孝道在理论上出现了论证哲学化、教化通俗化、义务规范极端化、专制化,在实践上则体现为愚昧化,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愚孝”。近代中国,一些仁人志士开始怀疑批判封建家族制度与孝道,但由于传统势力的强大,以及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软弱性,往往又出现徘徊和对旧的礼教传统的复古。i到了现代,前后出现两种不同的观点对待孝道;建国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尤其是“”时期,孝道是被否定的;近些年又重新对其进行辩证分析,进而扬弃。

肖波先生在《中国孝文化概论》中探讨孝文化的起源时认为,孝文化起源具有原因和条件两方面特点。就其起源的原因来讲,可以分为:生命个体性起源;社会性起源;信仰性起源。其中,生命个体性起源是因为,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具有本能性。社会性起源则是由于孝是一种伦理层面的规范,马克思曾说过:“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所以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ii所以,这种联系必然会反映到生活中,于是,孝文化的社会性起源也就不难理解了。信仰性起源存在两方面崇拜,一是生殖崇拜,二是祖先崇拜。再者,从孝文化起源的条件来看,有特定生产方式、血缘宗法制度以及中国个体家庭三个条件。肖波认为,孝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具有基础性的精神内涵,它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它和人类社会发展相统一。正如黑格尔指出的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孝文化总括性地涵盖了人伦本源的孝伦理和政治化了的孝道德,它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iii

第二,在孝的内涵方面的研究。朱岚在《中国传统孝道思想发展史》中对孝的内涵作出概括,她认为,中国传统孝观念内涵丰富,从行孝对象及行孝内容来看,有四层含义,分别为:对在世或已故父母的孝敬;对先祖先公的追念祭祀;对君王天子的孝;继承先祖德业、立身扬名,以耀族荣宗、光前裕后。张云风在《漫说中国孝文化》中谈到孝的内涵时指出,孔子在《孝经》中全面阐述了孝的内涵,包括孝的地位与意义、孝的阶段与层面、孝的标准、孝的作用,孝子施孝方式等等。iv并且,他认为,“善事父母”是孝最重要内涵,但是,由于“孝”涉及道德品行的各个方面,包罗万象、蔚为大观,所以,将其固定于“善事父母”还是不够的,还应推广为“泛孝论”。

第三,传统孝道的反思与现代价值方面。曾仕强教授在他所著的《孝就是道》中对于传统孝道的反思与现代价值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二十四孝”的故事所追求的是永恒的价值,其内容要与时俱进,不应该局限于某一个时代去理解。这些故事中,一些故事迄今为止仍具有深远的意义,要用心体会其中的道理。另外,对于孝的现代价值的理解,曾仕强教授认为,现代人有时过分自我,彼此疏离,需要孝道和谐来调适。更重要的是,道是要实践的,人能弘道,但是不能等着道来弘人。

另外,对于孝的反思与当代价值的问题,大部分学者都是在继承传统孝道观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批判的集成,并对其负面作用进行反思,从而弘扬其正向值。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学者、教授利用传统孝道解决现实问题,以挖掘传统孝道的当代价值时,很统一的对养老问题进行了探讨,例如《关于孝文化的若干思考》、《社会变迁中的养老和孝观念研究》、《孝与折衷主义:中国城市养老的实证研究》、《中国传统孝文化探析》、等。杨振华《“孝”的历史流变及其现代德育价值研究》指出孝的德育价值意义;陈旭《传统孝道在和谐家庭建设中的价值研究》揭示了孝道与和谐家庭的关系;方程《传统孝道的历史嬗变与当代审视》在孝道的历史与现在中把握其意义。中国传统孝道文化随着历史的变化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的孝道文化,如何正确把握孝道文化的内涵及意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孝道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二、国外研究状况综述

对于“孝”的研究并非国内学者的专利,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孝道,国外不乏一批学者钻研儒家文化,研析传统孝文化,可以说,孝、孝道、孝文化等问题的研究,已经是世界性课题。外国人同样讲究“孝”,西方人则更多的将目光放在感恩教育上面。他们眼中的孝文化与中国传统孝文化一同构成了世界孝文化的重要内容。在西方一些国家中,早在古希腊时期,孝道就被视为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但是,由于价值观的不同,这些国家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我国一样,把传统孝道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价值体系来弘扬和教育人民。所以,在西方,除了《圣经》这本经典以外,对孝的相关阐述不在多数,而西方哲人们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了社会养老问题中,所以西方社会养老理论发展速度较快,而孝文化研究发展缓慢。虽然这些成果没有全面地阐述孝的前身及后延,但是却对我国自身研究孝及孝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则同样将更多的重点放在了儒学研究上。

一方面,日本对待儒家学说的态度,是将儒学渗透于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求以儒学规范行为,并将其融入到人际关系中。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直以来,日本的民族行为极为明显,传统孝道文化贯穿于日本发展,逐渐变成统治者的思想工具,但是,同它的积极意义相比,这种极端化的思想给其它国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能被掩盖的事实。

另一方面,韩国对于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吸收和借鉴至深。我国传统孝道在韩国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韩国同我国一样,将孝道观念作为维系家庭关系的纽带,血缘关系情节深厚。然而,虽然两国对于孝道的认同相似,但是在孝道的实践上却存在较大的差异。韩国对于孝道的发展与我国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韩国目前所推行的孝道仍具有一定的封建统治色彩。

以上就是对国内外关于传统孝文化的研究状况的浅略综述,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了解,可以为日后对传统孝文化的研究打下基础,厘清孝文化的发展脉络,更好的发挥孝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注释:

i 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9.

ii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24.

iii 肖波.中国孝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

孝道文化内涵范文第2篇

一、深味孝之内涵,与现代教育接轨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孝道”的重要内容。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孝义的精华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而今天,我们有必要对孝的内涵进行重新理解和阐释,挖掘“孝”的内涵,让“孝道教育”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为创建和谐社会服务,为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服务。

当今社会,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呈现出“421”的结构,即四位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这导致了人们普遍爱幼有余而敬老不足。孩子们认为大人的呵护是理所应当的,而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却呈现出倒退的趋势,甚至出现打骂父母、虐待老人的事件。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传统的许多有价值的理念和思想被认为是陈旧的而遭到抛弃,“孝道”也遭受到了同样的待遇。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从青少年抓起,加强孝道的教育。为此,学校决定在全体师生中实施“孝道教育”系列活动。

二、种下孝道意识,浸入学生心灵

为了提高学生的“孝道”意识,学校召开全校动员大会,明确活动的内容、目的和要求,并且邀请专家做有关孝文化的专题讲座;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和学校一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一,开展孝道学习活动。各班利用班会时间统一收听或者收看孝敬父母的故事;各中队组织队员学习《弟子规》并开展集体背诵活动;低年级传唱感恩歌谣,中高年级诵读古今中外感恩故事;学唱一首孝歌,通过每天唱孝歌,进一步宣扬孝的思想;全体教师充分挖掘所授科目中与“孝”及感恩相关的素材,让学生在每堂课中都能接受孝道教育。

第二,读敬老书活动。结合学校的小书架开展读敬老书活动,推荐书报和媒体上的敬老文章供学生阅读;将《二十四孝故事》编印成挂历,悬挂在每个班级,时时刻刻渗透“孝”的教育;把《中国敬老故事精华》一书作为学生学习孝道知识的首选书籍,组织开展读敬老书心得交流会,激励学生向先辈看齐,反省自身行为。

第三,开展孝道问卷调查。学校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关于“孝心”的问卷调查,利用这种方式将孝道观念播种在学生的心田。例如,在“对父母的了解”调查中发现,62%的学生不能准确说出父母的生日,48%的学生不能准确说出父母喜爱的食物,59%的学生不能准确说出父母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通过这样的问卷调查活动,促使学生反省自己,鞭策自己今后要对父母进行深入的了解,这是一种有效的触动,有了这种触动便有了长期的坚持孝道的心理基础。

三、开展行孝活动,使孝的文化落到实处

经过研究和讨论,我校决定从生活的细节入手,开展行孝活动,使孝文化落到实处,并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行动中去。

第一,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祝福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不限内容,它可以是对父母健康的祝愿,也可以是对父母辛勤工作的理解,还可以是对父母付出的感激。一句简单的话语看似简单,但这却能帮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祝福,学会关心父母。

第二,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父母每天辛苦地工作,他们很少能静下心来去细细体味一个美好的故事,作为子女,如果能够在父母劳累之余给他们讲一个开心的故事,如同小时候父母讲给自己一样,事情虽然简单,却能够帮助父母舒缓一天的疲惫和压力,这种行孝,是对父母的一种回报。

第三,给父母过生日,赠送亲手制作的礼物。孩子的生日一直是父母生命中时刻铭记的特殊日子,而父母的生日则在终日的忙碌中被淡忘了。如果在父母生日时,送给他们一份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对父母而言不仅是惊喜与感动,更是莫大的安慰。

第四,给父母捶捶背、洗洗脚。捶背、洗脚、倒水,这些本是极为平常的举动。但是作为被父母呵护的孩子,能够做这些,对父母而言却是极为不平常的。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正是行孝的最基本体现。

第五,帮父母做家务。独生子女很少在家里做家务,如果鼓励他们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仅仅是帮父母分担家务,更是一种责任的担当和义务的体现,点点滴滴中渗透着孝道的痕迹。

第六,搜集关于父母之爱的名言或歌曲。在搜集到有关父母之爱的名言或歌曲后,教师帮助学生解读其中内涵,使学生在先辈的影响下,在美妙歌曲的熏陶中,体会父母之爱的伟大,指导自己的行孝行为。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孝道教育的活动:制作祝福卡,展示祝福墙;以“感恩亲情,我爱我家”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举办以“感恩的心,感动你我”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举行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开展“班级孝星”评比等等。我们认为,有必要把孝道、感恩教育列入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科学地进行孝道、感恩教育,并且在中学、大学层层推进,让孝道伴随每一个人的成长。

四、推行孝道教育的成效与意义

开展孝道教育,提倡孝的文化,这些行动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并且收到巨大的成效。

第一,“孝道教育”响应了社会的需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和推广,这项工作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和赞誉。

第二,“孝道教育”促进了和谐家庭的建立。经过长期大量的工作实践,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家长反映学生比以前懂事了,并在给学校的来信中表示“此项教育活动确有成效,希望学校把这样的教育活动继续坚持下去”。

第三,“孝道教育”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孝道的开展,让学生懂得了怎样做人,尤其是怎样关心他人、关心父母。在这种教育的熏陶下,学生不仅知道尊敬师长,而且也学会尊重教师的劳动,伴随着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显著提高。

第四,“孝道教育”促进了学校“和谐发展”培养目标的实现。提倡孝道教育,就是要把和谐教育深入到家庭中去,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而这一和谐发展的风气在学校里也得到了发扬,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有利于构建文明校园。

第五,将“孝道教育”拓展到社会。学校引导同学们向社会献爱心,让学生在关心社会、服务社会之中树立社会责任感:“小孝星”们尊老爱幼,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节假日到社区做环保宣传,帮助打扫卫生,清理小广告,捡白色垃圾;帮助军烈属干活,到养老院为老人义务服务等,他们的行为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

孝道文化内涵范文第3篇

【关键词】老年社会工作;孝道价值观;孝文化价值

随着在上世纪我国社会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逐渐由壮年步入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再来,未来老年人口占全社会人口的比重将上升,老年人成为社会中的一个宠大群体,老年社会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国自古有尊老爱老的传统,“孝道”曾是我们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作为传统文化的孝文化,显然对中国的老年社会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如何利用好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将孝道价值观融入老年社会工作,是我们探讨的课题。

一、传统孝道价值观对于老年社会工作的价值

老年社会工作价值观指导着老年社会工作的进行。因此好的社会工作价值观更利于社会工作的进行。传统的孝文化的中心内涵包括:赡养父母、尊敬父母、顺亲无违、光亲显亲等方面。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一些传统的孝文化概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但是孝文化中的核心价值依然能够更好的促进老年社会工作。

首先,老年社会工作中的孝道价值观融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孝文化不仅仅能够让家庭的关系更加的和谐,而且也可以让社会的关系更加的和谐,孝文化可以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伦理基础。其次,老年社会工作中的孝道价值观融入符合我国孝文化和社会尊老的传统美德的规范。我国历来是一个尊老的国家,孝文化在我国占据重要的作用。将孝道价值观融入老年社会工作不仅能够传承我国的孝文化,而且还能够帮助社会重新形成一个尊老的道德规范,这样可以减少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些轻视老年人的现象。而后,老年社会工作中的孝道价值观融入是我过老年社会工作得以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社会工作价值观是从西方引进的,如果能够在老年社会工作中融入孝道价值观,这就更加符合我们中国的实际,符合中国的本土孝文化,从而更加利于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

二、老年社会工作孝道价值观融入的途径

(一)以融入情感的小组工作方法为老年人口提供服务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小组成员的彼此沟通、互动等方式,针对老年人群的自身问题及其特点,以小组工作的方法帮助老年人群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的时候应当注意充分建立好与老人的关系,要采取一个助人的态度,投入情感,让老人对自己放下戒心,使老人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这些活动当中来。此外,在设计老年人活动小组的时候,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老年人口,要让中年人、青年人、少年同时也加入到这些活动中来,这样可以帮助老年人在和年轻人的交流中学习到更多的新的知识,有利于老年人更好的适应社会。

(二)以社区为平台,同时宣传“孝”的价值观与老年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可以在社区的教育、社区的服务、民主的参与等方面来提供服务。社区工作者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形式来加强孝文化的宣传教育。要大力倡导促进社区内养老院的建设工作,使得这些养老设施更加的社会化、人性化,方便老人熟悉新的环境。因为老人离开了家一般会不熟悉他所在的新的环境,不适应新的生活。通过建立人性化的设施和服务,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这样利于老人在入住养老院的时候较少焦虑、烦躁的心情,让他们能够感觉到舒适、放松,这样利于他们更好的生活 。

(三)工作方法以与“孝”传统容易对接的“家庭养老”为主要模式

家庭养老不仅能够在生活上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而且还可以在精神上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这种方法能够为老人及老人的家庭找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在物质和情感上对其进行支持,使得老人及家庭获得更多的福利。社会工作者不仅要让家庭成员明白什么是孝文化,而且要能够对老人及其家庭的真实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这样能够确保老年人群在家养老是可行的

三、老年社会工作孝道价值观融入的若干经验总结

社会工作者要充分尊重老年人的尊严、看到老年人的价值。社会工作者在进行社会工作的过程当中,要努力学习,深刻体会孝文化的内涵,要在内心中真正的尊重老年人群,看到他们的价值所在。这样能够帮助老年人建立自信,更加开心的生活。

社会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当中要采取一个积极主动的态度。在我国的老年人问题中,大家都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当他们遇到问题了他们一般不会向外人去寻求帮助的。所以社会工作者要能够积极主动的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也可以通过对老年人进行一些社会工作的教育,让他们更加清楚社会工作的内涵,正确理解看待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可以采取一个拟亲属化的策略。在中国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想象:人们的求助关系一般不会发生在陌生人中间,人们的防备心里很强,不会随便接受无缘无故的帮助。所以社会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可以想尽办法和老人建立一种“拟亲属”的关系,拉近和老人的关系。

最后,老年社会工作中孝道价值观融入的具体措施方面,多以社区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等为主,多尊重老年人尊严,要能看到老年人的价值,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帮助老年人。

参考文献

[1] 孙晓玲.老年社会工作的职业伦理向度及美国经验[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孝道文化内涵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型孝文化;元素;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2-0119-02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深刻影响着每个中国人。而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是对人的管理,为了更好地对员工进行管理,现在许多企业弘扬孝文化,将孝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中。这种尝试把孝文化融入企业管理中,探索孝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的做法,对于企业实行人本化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孝文化融入企业管理中,对于探索中国特色的管理,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对孝文化对企业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孝文化的内涵及其“元素”

(一)孝文化的内涵

孝文化的内涵是孝文化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许多学者对孝文化的内涵进行了阐述。肖群忠[1]认为:孝道是由爱心、敬意、忠德和顺行构成,爱、敬、忠、顺是孝道的伦理精神本质。计志宏[2]认为孝文化的内行包含五个方面:养亲尊亲,善事父母;生儿育女,珍爱生命;慈老爱幼,和谐万物;承志立身,光宗耀祖;移孝为忠,忠孝相通。周淑萍[3]认为孝文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意义:一是对父母生时的奉养,二是对父母死后的丧葬和祭祀,三是娶妻生子延续香火。一些学者根据中国古代孝文化的发展,认为孝文化的基本思想是事亲、敬亲,但在历史的演进中,孝文化进一步演化为对君主、对国家的忠心,对社会的责任,“小孝事亲,大孝事国”成为孝文化的内涵。从不同学者对孝文化内涵的阐述可以看出,孝文化的本质是“养亲、敬亲”,以及在“养亲、敬亲”基础上的拓展。

(二)孝文化的“元素”

随着时代变迁,传统孝文化所拓展出的一些极端思想明显具有局限性,需要建立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新型孝文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杨昌江[4]认为传统孝文化要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孝与公德、民主、科学和法律的关系。吴锋[5]认为,传统孝道的最大冲击来自于自由、平等、民主,并认为孝的本质在于对父母的爱。彭淞[6]认为,现代孝文化要回归“孝”的本源,并认为现代孝文化的本质是“家庭式的感恩文化”,周峰[7]认为:新型孝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敬爱、平等、共享、和谐等理念,而其核心是尊老爱幼,是人与人之间的真爱,是建立在人格平等、权利和义务平等基础上的爱与敬。从许多学者的探索中可以看出,新型孝文化就是要摒弃传统孝意识中的极端思想,回归“孝”的本源,建立平等、共享、民主基础上的孝文化,这种新型孝文化包括以下基本“元素”。

1.爱。传统孝文化的本质“养亲、敬亲”的价值基础是“爱”,爱是整个孝文化的基础,已根植于中国人的心中,并随着历史的演进,孝文化的“爱”已从爱父母,演延到爱长辈、爱亲人、爱周围的人。在当代,“爱”仍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当代孝文化的基本内涵。

2.敬。敬与爱一样,都是传统孝文化的基础,也是孝的本源。随着历史的演进,孝文化的“敬”,已从敬长辈发展到敬亲人、敬周围的人。“敬”作为孝的本源,也是新型孝文化的基础,只是新型孝文化的“敬”剔除了传统孝文化的不平等,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敬”。

3.感恩。孝文化的本源“爱、敬”观念是出于对父母“生养之恩”的回报,其精神实质是感恩,孝文化产生于感恩的精神之上,是一种感恩文化,并随着历史的演延,这种感恩文化,已从对长辈的感恩,发展到对有恩的人的感恩。在当代,这种感恩文化仍然十分可贵,也是孝文化需要弘扬的精神,因而也是新型孝文化的“元素”。

4.忠诚。忠诚是在孝的基本价值观基础上演延出来的,是传统孝文化的内涵之一,但“忠”的思想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被极端化,而成为“愚忠”。在新型孝文化中,要把包含在“忠”中的极端思想摒弃,新型孝文化的忠诚是建立在平等、自由、共享、民主基础上的“忠诚”,并把对父母的忠诚扩展到对周围人的忠诚。

5.责任。传统孝文化的本源“爱、敬”体现的就是对父母的一种责任,责任意识是传统孝文化的内涵之一,并在历史的演进中,责任意识已从对家的责任,逐步深化为对家族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国家的责任。责任意识是传统孝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在当代,这种责任意识与时代相适应,因而新型孝文化需要传承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新型孝文化是传承传统孝文化中的合理部分,而摒弃与时代不相符的意识,其文化“元素”表现为“爱、敬、感恩、忠诚、责任”。

二、孝文化对企业的功能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必然影响着人民的思想、行为,进而对个人、组织和社会发挥独特的功能。对企业来说,孝文化可通过影响企业员工、影响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等多种方式来影响企业,从而发挥一定的功能,具体来说,基于企业的视角,孝文化对企业的功能如下。

(一)教化企业员工的功能

孝文化的元素“爱、敬、感恩、忠诚、责任”已成为中国人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孝文化,可以增强员工的“爱、敬、感恩、忠诚和责任”等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培养员工良好的道德素养,形成员工良好的道德观。

(二)和谐稳定企业的功能

孝文化的本源是“爱、敬”,弘扬孝文化,既有利于在企业内员工之间形成相互关心、相互敬重、和睦友好的氛围、融洽的人际关系,又有利于企业形成“仁爱”的企业文化,“仁爱”的企业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和谐稳定。此外,企业弘扬孝文化有利于企业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进而有利于企业的和谐稳定。

(三)凝聚企业人心的功能

孝文化是一种感恩文化,弘扬孝文化,有利于员工“感恩”于企业,凝聚员工的人心,使员工以企业为家,把企业的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从而爱岗敬业,一心一意为企业谋发展。另外,孝文化强调忠诚,弘扬孝文化有利于培养员工的忠诚度,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归属感,从而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

三、孝文化对企业的影响途径

弘扬孝文化,使孝文化的功能在企业中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促进企业发展。孝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与其它文化相似,会通过文化的渗透来影响企业,具体说,孝文化可通过三种途径影响企业:

(一)孝文化通过提高员工道德素养来影响企业

孝文化具有教化员工的功能,弘扬孝文化,让孝文化的价值观深入员工的价值体系,既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凝聚力,使员工以企业为家,促进企业发展;又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的精神和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从而促进企业发展;还能促进员工之间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进而促进企业发展。

(二)孝文化通过形成“仁爱”的企业文化来影响企业

孝文化最本质的元素就是“爱、敬”,弘扬孝文化会增强员工之间的友爱、关怀和相互敬重,导致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形成“仁爱”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管理关键是对人的管理,“仁爱”的企业文化不仅会进一步形成员工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有利于形成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必然促进企业发展。

(三)孝文化通过形成“人本”的企业制度来影响企业

孝文化包含着“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弘扬孝文化,有利于企业采取人性化管理,进而形成“人本”的企业制度。“人本”的企业制度,既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又有利于增强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从而有利于企业发展。

当然,上述的三条途径也是相互影响的。以孝文化作为价值观的道德素养的提高,必然有利于形成“仁爱”的企业文化和“人本”的企业制度。同时,“人本”的企业制度和“仁爱”的企业文化也有利于增强员工的道德素养。此外,“仁爱”的企业文化与“人本”的企业制度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综上所述,孝文化对企业的影响途径可表述如下图所示。

四、在企业中构建孝文化

(一)在价值层面上,突出培养员工的“爱、敬、感恩、忠诚、责任”等孝文化的价值内涵

在企业内通过弘扬孝文化的“爱、敬、感恩、忠诚、责任”的价值观,在员工、企业、客户、社会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让孝文化的这些价值观深入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员工与客户之间、员工与社会之间以及企业与社会之间。通过孝文化价值观的提倡,让孝文化渗入每个员工的内心深处,成为员工的共同信仰,进而成为员工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仁爱”的企业文化,这样一方面提升了员工的道德素养,另一方面在企业内及企业外构建了和谐的关系。

(二)在制度层面上,将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化,形成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在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中,要重视员工的需要,鼓励以员工为主,突出培养员工,以员工为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展开工作,以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同时,将孝道通过制度化引入企业中,建立尊老、敬老、爱老和守孝道的制度,通过制度来保证员工尽孝道。

(三)在行为层面上,将孝行为引入企业中,在企业内提倡尊老爱幼,上级关心下级,高层关心基层

如企业不定期地问候员工的父母;在重要日子以公司名义给员工父母寄去一份礼物;在员工困难时,企业与员工共度难关;引导员工尽孝道,帮助员工解决后顾之忧等等。通过将孝行为引入企业中,形成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的良好氛围。另外,企业内提倡民主协商,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建立起灵活的沟通渠道,通过灵活多样的协商、沟通来处理不同个人、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分歧。

(四)在环境层面上,企业要营造家庭式的工作环境

企业的各种文化设施、活动充分融入家庭元素,使员工对企业有家的感觉,到企业工作有种回家的感觉,激发员工的忠诚度、归属感。

参考文献:

[1] 肖群忠.“夫孝,德之本也”:论孝道的伦理精神本质[J].西北师大学报,1999(1).

[2] 计志宏.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特征及社会功能[J].前沿,2010(10):149-151.

[3] 周淑萍.孟子的孝道思想底蕴[J].唐都学刊,1994(4):25-29.

[4] 杨昌江.谈“孝文化”的现代化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2006(4):132-133.

[5] 吴 锋.孝道精神与普世伦理[J].南京社会科学,2005(2):38-42.

孝道文化内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儒家 传统孝道 修身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国先民们对世界和生命本体执着追求的昭示。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青铜器上,就刻有道和德两个字。[1]而从古自今,中国的文化始终通过道德来进行描绘。

一 、儒家传统孝道的形成

《孝经》记载:“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儒家认为孝道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所有的教化都是在孝道的基础上产生的。“教”字从字面上看,是由孝和文构成,所谓“不孝不教”。

(一)儒家传统孝道的形成

古人对孝有很多解释,如《说文解字》记载:“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尚书・尧典》:“克谐以孝。”《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

孔子在建立儒家道德体系的过程中,探讨了孝与仁、孝与礼等方面的关系,对孝亲敬养等作了系统的论述,基本上奠定了儒家传统孝道的理论基础。曾子是践行儒家孝道最坚决的贤者,同时他也将孝定位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曾子大孝》记载,曾子认为“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临阵不勇,非孝也。”这样就使得孝道具体化,为孝道的践行提供了指导的作用。孟子提出了“性善论”的观点,进而指出人有“四端”,亦是“仁义礼智”,并且树立起了舜作为大孝至孝的典范,“舜之道,孝弟而已”(《孟子・告子下》)实现“独尊儒术”的董仲舒认为:“道者,所由适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指出仁义礼乐就是道,是人民要遵守的规范。在他看来,君臣父子夫妇就是上天所规定的秩序,通过礼乐使人遵守这个秩序,如果能够加强教化使人心安于此,即使王道小有缺失,也可保江山无虞,“故王道虽微缺而莞弦之声未衰也。”至此,儒家传统孝道已经发展成熟起来。

二 、孝道内涵有助于和谐家庭的建立

儒家认为,对父母的孝有两种,一种是精神方面的,一种是物质方面的。在构建和谐家庭时,应注意孝道的两个特征:“亲亲”与“敬老”。

(一)亲亲

在朱熹看来,作为“有血气知觉者”的人,行为规范都是要遵守礼仪的。“事亲须是孝,不然非事亲之道。”他认为:“情之不亲,则爱敬绸缪,不能相通无间。”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关于孝道践行的一个重要环节:“情亲”。

一方面,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孝道要求子女孝敬父母,父母有责任以身作则教育子女。《礼记・祭义》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试想,一个对父母没有和气的人,能爱父母吗? 在孔子看来,天地间的事物中,人是最尊贵的;人的品德,是没有比孝道更大的了。践行孝道,就没有比使父亲受到尊重更重要的了,“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另一方面,亲不仅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更重要的是成员之间践行孝道的时发乎内心的“亲”,因为人们不是被要求履行孝道,而是孝道是符合我们生存的规律的,是具有仁义礼信的人理所应当作为的。只有我们发乎内心的拥有践行孝道的“亲”,才能真正做到尽孝,才能将这种“亲”转移到社会事业中。因此,在家庭中形成的良好的亲情观念对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敬老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孝,是处理子女与父母、晚辈与长辈关系的一个重要道德规范。[2]《论语・为政篇》中记载:“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儒家认为奉养父母要做到“敬养”,不仅仅是完成父母交代的事情,提供食物给父母那么简单。

“亲亲”与“敬老”是相辅相成的两个特征,“亲”是内在的,在发乎内心的所在,一旦形成,就不要轻易改变。而“敬”是外在的,是人们处理问题时候所要遵循的原则我们要先树立其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的感情,我们在劝谏的时候要明白,我们劝是为了和,而不是制造更大的矛盾。只要内心里有了“亲”,再通过“敬”来维护,家庭自然就会和谐快乐。

三、修身是践行孝道的根本方法

孝道是在中国传统宗法社会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人如果能够意识到修身和修心的重要,就能做到诚恳和敬爱,做到“仁”,做到“高而不危”、“满而不溢”,也就能够长久得守护富贵了。要做到修身,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修身要有修身的自觉意识。孟子说:“夫有意而不至者有矣,未有无意而至者也。”人只有在有意识的指引下才能达到修身的目标,反之,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要身体力行践行孝道。知行关系已经有了很多的论证,在此,明白了孝道的内涵以后,不能好高骛远,要坚持实践孝行。当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更能体会到“修身齐家”的美好境界。

(三)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做到“慎”。人的修身不是天天闭门在家,是要融入社会,与人们交往的。人与人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我们要时刻保持谨慎的态度。儒家要求“慎独”,即使是独处的时候,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偏离正道。

《易传》说:“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孝道也要善于变通,适应时代需要,切合民众心理,民众才能乐于遵守,起到化民成俗的社会效果。孝道沿袭几千年,很多内容已经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要求,因此,才会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呼声。今天,我们应该摒弃孝道中“愚孝”“愚忠”的成分,构建新时代的“忠孝观”,[3]建立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在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相信一定能够重新扬起孝道之帆的。

参考文献:

[1]王玉德.《孝经》与孝文化研究[M].武汉:崇文书局,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