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课程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课程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区域文化 视觉传达设计 教学 创新 应用

一、引言

我国创意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给艺术设计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体现区域文化特色的设计理念已成为衡量设计师自身素养和设计水准的新标准。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也顺应时展需要,与时俱进地开始同步跟进和调整教学改革的探索。由中国美术学院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设计学”学科体系构建及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给观众的设计。它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却很迅速。随着新形势的发展,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市场需求,需要结合“东方设计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及时研究和调整相关的专业建设和发展方向,将区域文化特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明确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完善相关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探索,为社会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应用技术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人才。

二、区域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相互融合发展的作用

当代艺术设计正朝着繁荣多元的方向发展,专业间的交叉、整合将成为未来的主题。中国设计的前进方向也将在融合世界优秀文化艺术的基础上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探索“中国特色”的设计道路,展现“东方设计学”风貌,是中国现代设计人的职责所在。充分发挥地区文化优势,将其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之中,通过本土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能使其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璀璨多姿的区域文化特色在艺术设计领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与区域文化特色相结合的研究,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实现艺术设计教育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内蕴丰厚,形态多样,是我们在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宝藏。在研究国内外先进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区文化优势,将其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之中,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来进行区域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的理论研究。在探索应用技术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办学特色的基础上,让区域文化特色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应用,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探索构建“东方设计学”学科教学体系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区域文化特色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丰富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与区域文化特色相结合的教学理论研究成果

根据区域特色在原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结构调整,加强课程设置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以及多样性。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突出区域文化特色,做好专业建设规划工作,与本地区其他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形成互补发展,减少在专业建设中的重复设置,注重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交叉专业建设发展的应用技术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如何适时将区域文化特色元素引入教学内容之中,探索区域文化特色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多的利于发挥个性特点的空间,培养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构建独具特色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品牌,能有效丰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与区域文化特色相结合的教学理论研究成果。

(三)区域文化特色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融合发展,是提高师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手段

区域文化伴随着民俗民风而发展和完善,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生存环境和民族、民俗等诸多因素基础上所形成。把本土文化特色的相关内容融入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之中,建设科研和教学水平较高、结构合理、适应专业发展要求,具有实施素质教育活动能力的创新型师资队伍,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师资建设,将研究经验和探索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实施,并通过与区域相关特色企业的接洽,加快科研成果向行业产出转化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推进作用。

艺术设计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融入区域特色文化,让学生在课程学习阶段丰富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在帮助学生丰富和提升设计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意识,传承和宣传区域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应用实例分析

创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理论教学方法,将区域文化特色融入培养应用技术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过程之中。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特点来研究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创新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地方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优秀应用技术型设计专门人才。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深入了解区域文化特色,提炼出适合进行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的元素,并将其融合在教学内容和设计实践之中,探寻培养具有区域特色的应用技术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创新和应用的有效途径,一直是笔者所研究和关注的教学改革探索方向,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现以笔者所在的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包装设计》为例,对桂林区域文化特色在课程教学中的两个应用实例进行分析探讨。桂林位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的民族融合区域,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也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独特的区域文化特色。根据这一特色及相应的市场发展需求,在《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与桂林旅游相关的产品包装设计上,切实为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为桂林地方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优秀应用技术型设计人才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实践。

(一)竹制材料旅游工艺品或纪念品包装设计

桂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湿润,雨水充足,气候宜人的环境下竹子生长茂盛。竹子质地可塑性强,易于雕刻,使得竹材料在桂林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中得到大量的使用。根据这一特色,在进行《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竹制材料的桂林旅游工艺品或纪念品的包装设计作为课程作业的具体设计对象,引导学生们在对桂林的本土文化特色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一定的对象进行相关主题的设计实践。

设计效果展示在一次《包装设计》课的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们对桂林区域文化进行充分调研,有意识地让他们注意到由于桂林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大量文人墨客的聚集,使得桂林地区饮茶和饮酒盛行,而竹制器具正是桂林当地常被使用的盛茶、盛酒用具,也是作为馈赠和旅游纪念的不错选择之一。进而以竹制茶具、酒具作为设计素材,让学生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再结合桂林特色文化做更深层次的了解,提炼出可供拓展的元素来进行竹制茶具或酒具的包装设计实践。如图1和图2的包装设计作品――“竹韵”茶具系列包装设计,是为一套竹制茶具所设计的包装,包括有茶壶、茶杯、茶匙等竹制茶具的内外包装。设计者从竹制产品的原生态这一特色出发,选用了桂林当地的土麻布作为包装的主要材料,以纯手工进行缝制和制作。桂林土麻布可以选择的颜色相对单一,所以设计者加以南印花布作为点缀,并将这一套茶具包装的外包装盒盖参考我国的传统服饰“唐装”的形式做了一定的设计处理。

(二)特色食品包装设计

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有一种说法是桂林因“桂树成林”而得名。在桂林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见很多的桂花树。秋天走在街道上,一阵一阵的桂花香味扑鼻而来,也为桂林增添了一道独有的风景。桂花茶、桂花糕、桂花酒等由桂花所制成的各种食品健康味美,也和“桂林三宝”一样是受到旅游者们欢迎和喜爱的食品。这些食品的包装设计也是融合桂林区域特色进行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桂”食品包装设计(D3)就是学生根据桂林区域特色所设计的一套桂花食品系列的包装设计。设计者从桂花食品的选料天然和桂林争创绿色环保旅游城市这两个立足点出发,选用清新而充满生机的绿色作为整体包装设计的基调,并将桂林传统南糖包装所常用的牛皮纸、麻绳运用于包装之中,设计出来的“桂”食品礼盒包装桂林地方特色浓郁。

山水文化、藩王文化、史前人类文化、古运河文化、抗战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桂林地区还有很多区域特色文化可以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进行创新应用。如何更好地将桂林区域特色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区域特色文化应用到设计实践之中,对区域文化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从实践中去领略这些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培养应用技术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适应地方创意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东方设计学”学科体系构建及相关专业教学改革在桂林地区的一种探索。

四、结语

区域特色文化内容丰富,是我们华夏儿女所共同拥有的珍贵文化财富。区域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在传承和创新区域特色文化的同时,为不同区域院校具体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利用元素和引导学生发挥创意的拓展空间。将区域特色文化合理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实践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与时俱进地契合了地方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为艺术设计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急需的走在行业尖端的应用技术型创新人才,也是“东方设计学”学科体系构建及相关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桂林市旅游局.桂林旅游志[E].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2]吕胜中.再见传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3]陈旭.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改革与思考[C].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008(12).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化多元化;民间美术元素;视觉传达设计;应用

引言

中国民间美术艺术源远流长,其丰富的内容以及深刻的艺术内涵为视觉传达设计师提供了设计灵感虞姬创作源泉。尤其是在艺术设计多元化的当代社会,任何一项视觉传达设计都需要深刻的文化内涵作为支撑,才能够充分彰显出其独特的生命力与艺术价值。因此,设计师们需要从传统民间美术中汲取设计元素,不断丰富创作内涵,进而提升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品格。

一、民间美术元素与视觉传达设计概述

(一)民间美术元素概述

民间美术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与沉淀,仍然显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地现实作用,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把这些优秀的民间美术元素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起来,结合现当代的情况,赋予新的时代特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可以不断传承以及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创作中融入民间美术元素,将视觉设计的艺术多样的表现形式与民间美术丰富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让艺术作品更加贴近国人的生活。通过现代艺术将这传统文化形式在现代生活中赋予新形势下的含义,在现代艺术创作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从而有力促进我国艺术设计多元化发展。

(二)视觉传达设计概述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是一种生动的艺术形式设计。通过将可视的艺术形式与现代艺术设计这两种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的新的艺术,这就是视觉传达艺术。在现代社会,艺术与数字技术相互融合,以一种生动形象、高质量的艺术形式呈现给观众。对于优秀的艺术作品来说其本身不仅仅是用图像来表达作品,更是在用一种积极主动的方式向观众讲述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表达的思想和主题就是艺术作品的表达目的。视觉传达艺术不仅仅要讲究精良的艺术造型设计,更重要的是其中传递的文化元素以及艺术思想。视觉传达艺术取材于生活,通过将民间美术元素进行艺术提炼并进行艺术创造,将视觉传达艺术完美地展现出来。

二、民间美术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一)视觉传达设计对民间美术中造型元素的应用

对于传统民间美术作品来说,其造型设计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单一的造型设计以及图形的组合。单一形式的造型设计是指由单一的动物、植物、人物等造型为原型,表述出相应的寓意。例如民间美术中常见的造型“盘长”,通过一条线按照相应的规律进行穿插走势,进而构建出具有一定寓意的图形,因此民“盘长”造型普遍被用于建筑、针织、印染等方面。联通公司的标志“红色中国结”就是采用民间美术造型中的“盘长”,以线条的川折迂回表现出现代通信网络的四通八达,寓意着信息社会中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井然有序、 信息畅通;组合式的美术造型时由多种单一形式的形象组合而成的,也可能是动物与植物的组合,也可能是植物与植物的组合,没有固定的组合形式,而是根据根据表述的主题决定。例如图1所示的“白头富贵”造型,该造型是由白头翁和牡丹组成,取白头翁的白头偕老之意和牡丹的花开富贵之意,象征着夫妻白头偕老,生活富贵美满。

图1 白头富贵

(二)视觉传达设计对民间美术中色彩元素的应用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色彩文化源远流长,这在民间美术文化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民族特色鲜明、文化底蕴丰厚的赋色体系。民间美术的色彩简洁、 明快,在表述上多采用鲜艳饱满的红、 黄、 绿等深色调,形成了鲜明饱和、 具有强烈装饰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在年画、剪纸、面花、玩具、服饰等民间美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依据人们在生活中的心理反应与审美的视觉经验,彰显出鲜明的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审美趣味,进而在广大受众心理形成强烈的情感与心理共鸣。例如在节日礼物的包装上多采用红色和金色这两种颜色,这两种颜色除了达到较好的醒目、喜庆的视觉效果的目的,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人们普遍认为红色象征着喜庆、吉祥,黄色象征着成熟、丰收、富贵,金色寓意高贵、辉煌,而绿色则寓意着生命、希望与向上。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充分利用这一色彩要以,根据设计目的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色彩元素,给观众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在视觉与心理方面与观众达到强烈的感情共鸣。

(三)视觉传达设计对民间美术中艺术手法、图像元素方面的应用

民间美术一方面有自己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哲学、宗教、政治、道德、文学、艺术、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多个层面。另一方面又有体现全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这种体现全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也表现在哲学、宗教、政治、道德、文学、艺术、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多个层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要将民间美术中艺术手法、图像元素融合进去,将当今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通过产品包装体现出来。同时视觉传达设计也是人类文化活动体现,每一个视觉传达设计都是设计人员的文化结晶,也深受人类社会文化深层次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民间美术文化的影响,通过产品设计将民间美术传递出来。如图4所示中国著名设计师陈幼坚设计茶缘包装,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著名设计师陈幼坚革新传统的茶文化包装设计,采用复古设计。通过采用手提鸟笼的传统文化习惯为设计切入点,再加上诗情画意的背景衬托,这就将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以及茶礼仪展现给当今的消费者。使得消费者在品茶的同时,能够了解到中国的茶文化。由此可见陈幼坚设计的用心良苦,同时又能间接地衬托出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图2 中国著名设计师陈幼坚设计茶缘包装

(四)视觉传达设计对民间美术内在的精神及所营造意境的应用

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民间美术文化的精髓,是民间美术内在的精神实质与最深刻的人文内涵。民间美术元素所传递的精神与意境在当前的视觉传达设计仍然具有较强的借鉴与运用价值,能够进一步丰富视觉传达设计内涵与精神意义。例如著名的水木清华地产广告设计就充分借鉴了民间美术内在的精神及所营造意境,设计师将传统中国画的技法造型与现代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形象设计中进行了创造性的剪裁取舍,改变以往满屏的图像设计的方法,而是预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出灵动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这种民间美术中的留白守法的运用,能够引导读者产生丰富的艺术联想。画面情景交融, 传达出了如诗如画的 艺术情景,表述出艺术设计的魅力。

图3 留白手法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

三、实现民间美术元素与视觉传达设计有机结合的策略

(一)明确民间美术元素的内容,注重对于民间美术元素精神内涵的挖掘

民间美术文化传承,不仅仅是通过口耳相传或者是文字记录来传递、传接传统文化的民俗内容。民间美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历史积淀与文脉传递,因此对于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来说要汲取优秀的民间美术元素的内容。民间美术文化源远流长,其通过多种多样的传递方式来进行传递,其中包括书画艺术以及音乐表演、戏剧、舞台剧等肢体行为表演、书籍文字记载以及观念意识传承,因此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要注重对于不同形式的文化作品的吸收;民间美术也不完全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元素,摒弃将那些消极否定的文化元素。将民间美术文化中诸多文化载体用现代设计方法传递出来,深层挖掘传统题材,将其赋予鲜明的时代含义,将其蕴含的精神实质、思想感情、表达线索等深层次的内容用现代视觉传达艺术展示出来,让观众在观看视觉传达作品的同时,能够深受视觉传达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的感染。

(二)积极开展民间美术采风活动,邀请民间艺术家讲授示范

为了将自己的艺术作品设计的更加富有传统文化,设计师们要深入民间,积极开展民间美术采风活动,欣赏并且感悟原汁原味的民间美术艺术品,掌握最原始最全面的民间美术资料,并且充分吸收与借鉴这些第一手的民间美术资料,进而设计出更加富有民间美术内涵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除此之外,还应该邀请民间艺术家讲授示范。积极主动向那些具有较强美术造诣的民间艺术家们虚心请教,就他们对于民间美术作品的理解以及创作过程进行分析,在领略到民间美术的魅力和博大的文化价值的同时,学习到民间美术审美心理及技法技巧并从中吸收到有益的设计灵感,从而提高视觉传达设计。

(三)增开民间美术选修课程,培养具备较强民间美术功底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民间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设计元素,这也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积极引入民间美术选修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不与当前的设计课程冲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开设民间美术课程,这样就可以将更多的民间美术文化引入到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汲取民间艺术的养料,充分发挥出民间美术文化的艺术导向作用。在教学中应着重把研究民间美术装饰的趣味性、功能的实用性、题材的丰富性、结构的合理性、技巧的高明性、形式的多样性放在重要的位置,结合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教学要求,培养出具备较强民间美术功底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结语:借鉴并且融合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解决当前我国视觉传达设计创意不足、内容空洞等问题的有力措施。中国视觉传达设计需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在广泛吸取民间美术等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以民间美术等传统文化为创新基础,充分融合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技术,从而制作出大量优秀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绘.民俗艺术符号与当代广告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

[2] 周勤.中国传统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0.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课程范文第3篇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门重视实践性的专业,但目前我国的艺术类高校教育实践课程方面的教学效果并不显著,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对现有课程设置的价值也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在这种发展形势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中如何处理好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关系中教学的“质”与学生的“量”的问题,如何确立高等艺术设计教学思想和指导方针的统一,如何改革艺术设计教学的目标、教学的模式、方法。及设计学科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的研究,这些都需要我们对当代的艺术设计教学进行更深入认识与了解,并做出科学的!理论性与对策性和具体实施相结合的正确判断。

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课已经从原来的理论上、技术上去教学生,逐渐转变为开发性、启发性的教育模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改善教学体系设置与教学模式

首先从课程的专业特点出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将教学与社会,市场相联系,打破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与兴趣,通过大量的实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大量的实践和客观实例的分析论证,留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并提出目的性的研究课题。

1.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教学采用分组式教学方法,通常在艺术类的教学中除理论课外,专业课基本都是具有实践性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锻炼设计创意能力,这是从艺术类视觉传达方向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让学生面向市场。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种项目设计课题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设计团队中去。学会查找资料、分析案例,市场调研及销售市场的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补充课堂上的不足,及在设计中的应变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

1.2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协作参与的教学模式

“协作”是“参与”的手段,“参与”是“协作”的途径。为什么我们重点提出来了协作参与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它不单单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提供整体协作能力,奠定了交流、沟通和协调的方法论基础。教师选择课题,学生分小组织研讨,建立与他人的集体协作精神。通过协调能力的加强,摆脱学生个人的思维局限,让设计的思维在集体的协作关注下得以完美呈现。使整个教学在“协作式教学模式中体现了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

1.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个性优势式教学模式

个性优势式教学是为了加强和促进学生发展,突出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展现其个性设计优势的教学,我们提出了个性优势教学。学生在个性发展的过程中所显示出其稳定的个性优势,预示着他将来的发展方向,并成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我们教师要尽可能了解学生各方面突出与众不同个性的部分,发现其闪光点,并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完善设计方案,采取鼓励、启发、肯定的教学方法,多为学生提供展示其个性才能的舞台。从以往的教学方法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向实践转化,突出个性。在学生讲评各自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自我肯定,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意识。

1.4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造式教学模式

艺术类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想象力,和思维方法。创造式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由的教学氛围内,不再受现有知识及传统观念的局限与束缚。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区别是:传统教育培养的是理论型、知识型人才,教学内容陈旧并且多年不变,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主、教材为核心,让学生通过记忆、理解、听讲、练习等掌握知识,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创造式教学方法主要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突破书本上的知识用实践通过自己的分析通过创造式给出其不同的方式方法,起到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目的。从教学上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创造性思维及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2视觉传达专业教学模式注重实践研究的目的

重视实践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视觉传达艺术的学生服务于经济及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的重要功能。也是为了更新教育观念,让学生更贴近市场,更好面向未来;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从而改变以往只是以技能训练为主培养模式,采用多学科渗透、侧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全方面的现代平面设计师的培养模式;为此我们试行的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扩展,是为了学生不仅掌握形象思维的基本技能,还具有综合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使教学潜移默化为设计创意与制作提供最好表现力。

3视觉传达专业工作室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课程范文第4篇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教育部批准成立、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公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有南山、学府大道两个校区。美术系位于学府大道校区,轨道交通、公交干道汇集于此,航空、水路、公运、铁路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可供选择。美术系现有教师45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24人,有重庆市名师1人、市优秀女园丁1人、市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1人;同时,在四川美术学院、美国马里兰州大学以及法国、韩国等聘有客座教授。现开设有美术学、美术学(中国画与数字艺术)、美术学(插画与三维动画)、公共艺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美术学(应用美术)、艺术设计等专业及方向,现有在校学生1472人(其中,先后赴韩国交换学习学生22人,赴中国台湾交换学习学生4人)。

美术系专业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充裕,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业教学场地面积15400平方米、实验实训室近2000平方米;有专业图书、画册、期刊、光盘和软件共计4000余册(件);有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30余个;现有市(校)级教学团队共5个、精品课程共6门,承担了教改项目共25项,获教学成果奖共11项;有学术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共2个,承担了市(校)级科研项目共近50项;教师的作品和论文参加市级以上展览和公开发表近700幅(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近100项,教学论文等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教师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主编(著)教材、作品专著60本(部),其中《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丛书》被全国20余所高校选用,共出版10万余册。

美术系学生作品在众多省(部)级及以上专业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学生参加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演”、“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中国美协‘未来之星’大奖赛”、“重庆•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赛”等赛事,获奖共近60项、省(部)级奖200余项;同时,美术系每年都要举办“学生作品年度展”、“毕业作品展”、“学生社团作品展”等专业赛事,并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高校服装专业优秀毕业作品联合展演活动,中央二台、人民网、中国教育网、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美术系学生工作以“抓常规、浓学风、重规范、强素质、促就业、创品牌”为主线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围绕专业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艺术素养,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夯实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争做有孝道、有理想、有理论、有理念、有理智的美术学子,促进学生情商培养和提升,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相当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广告公司、室内装饰公司的设计总监、项目经理和业务骨干,有的成为了基础教育行业专家并多次在全国和市级美术教学竞赛中获奖。近几年来,先后有数十名学生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二、2016年拟招生专业介绍

公共艺术 [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能对室内外空间进行装饰艺术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构成基础、建筑基础、数码图形处理(3dsmax、cad、photoshop)建筑制图与测绘、手绘效果图技法表现、工程概预算、工程材料与工艺、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公共设施设计、餐饮空间设计、陈设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公共景观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装饰雕塑、3d场景漫游、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可到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从事公共空间、商业空间、住宅空间以及园林景观等设计工作,也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施工管理工作。

美术学[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透视与解剖学、素描人物、色彩人物、色彩风景、雕塑、传统油画语言、油画风景、素描人体、油画人体、具象写实绘画语言、表现主义绘画语言、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照相写实绘画语言、综合材料、综合创意、当代艺术思潮、工笔花鸟、工笔人物、写意花鸟、写意山水、中国古代造型艺术考察等。选修教师教育方向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美术教师公招应试技巧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美术编辑、艺术机构管理,以及美术宣传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电脑辅助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商业摄影、插画设计、网页与界面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动态广告设计、型录设计、书籍设计、文化海报设计、设计概论、世界平面设计史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广告策划与设计、印刷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场商品陈列设计、网页及新媒体设计、商业摄影及设计管理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设计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工艺、服装效果图表现技法、服装设计思维训练、成衣设计、立体裁剪、服装材料与面料再造、创意服装设计、时尚摄影、针织装设计、化妆造型、服装展示设计、平面纸样结构、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具备设计造型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适应服装服饰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从事服装、服饰品的设计、制作和营销等工作,也能在相关时尚设计领域从事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

三、2016年录取规则

1.考生体检必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

2.重庆市考生认可重庆市统考成绩,其它省(自治区)考生认可我校组织的美术专业校考成绩。

3.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总分×30+专业成绩÷专业成绩总分×70)排序,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四、2016年招生计划(暂定)

专业名称

重庆

三校生

美术本科(非师范)招生计划

备注

重庆

江西

山东

陕西

山西

福建

广西

美术学

 

37

 

 

8-10

 

 

 

大一下期末可申请转专业;重庆三校生限招服装设计与工艺类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

 

80

10-15

15-20

7-10

15-20

 

8-10

公共艺术

 

81

10-15

15-20

 

15-20

7-10

7-10

视觉传达设计

(时尚艺术)

10

27

 

 

 

 

8-10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课程范文第5篇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的是“厚基础、重应用、高素质、创新性”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体现“与市场接轨,适应行业需求”的宗旨。按照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要求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结合行业发展变化、根据用人单位意见和建议,制定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专业设计及培养方案。在专业设置过程中结合“现代艺术设计”与“云南民间工艺”制订出产业需求的专业,紧密结合“艺术设计类”设置课程,加强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在云南省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的地位,强化专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更新培养理念,突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凸显“云南艺术民间工艺”课程建设,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

将云南民间工艺成果、技术、内容充实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倡导以民间艺人与教师“1+N”指导教学、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形成具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考试手段。在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民间手艺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传承学生学习民间工艺的制作,同时设计专业教师则负责传授现代的设计理念和现代工艺,通过“调研、改进、提高”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建设双师型队伍,引进民间手艺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改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队伍的职称和学历结构。

引进民间手艺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继续完善双师型队伍建设,加大双师型教师比例,加大引进人才力度,争取每年引进1-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力争在引进教师的学历结构上实现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突破。在引进高水平人才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每年选派3-5名学术梯队中的教师外出进修或到国内外作访问研究。拓展与企业界的联系与合作,聘请一批有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和创业指导教师,努力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四)共建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训平台,探索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努力做好云南区域内民族文化的重新发掘与设计,充分利用云南地区的民族文化多元性和旅游资源丰富优势,努力将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教育实践,成为区域的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投入专项资金,建设艺术设计工作室和设计工作室,民间工艺设计实训室,同时邀请民间艺人和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人到校进行讲学。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积极与云南省设计企业展开合作建立了“艺术设计实训基地”。

(五)建立与市场相协调的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以项目(任务)为中心、案例驱动教学,强调真题真做,模拟真实场景、运用真实项目案例,实现以就业为导向,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应用项目真实案例分阶段、按项目方式进行学习程度考核,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形成了一条从课堂、实验室、工厂、公司到市场的特色教学链。完善相对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形成本专业的特色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