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建筑设计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绿色建筑设计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校建筑 , 交流共享 , 生态设计,气候感应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campus architecture is a kind of a special form of construction, in addition to meet the most basic use functions, but also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design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architectural appearance and the fusion of connot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eather "induction" as a university campus construction conception and creation of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way. The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green campus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concept, and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examples of a university campus, in view of its building green design strategy analysis, aim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imilar projects.

Keywords: school buildings, share, ecological design, climate induc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大学校园建筑由于其特殊的功能要求而使得绿色设计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要实现建筑运行效率的最大化并节省重大能源开支,在设计上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目前,运行一个实验室所需的能源是同等大小办公楼建筑的10倍,而通过对于规划阶段一些特殊设计要点的考虑,以及运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新型的科研建筑可以节能30%-50%。

1大学校园建筑绿色设计的理念

随着能源价格飞涨, 将绿色设计应用于科研建筑也迫在眉睫。大学校园建筑有效节省能源开支的一些重要设计原则,已被成功运用在许多设计实践中。

1.1 注重任务书的编制

编制任务书是在设计中实现节能的第一步。每一部任务书都有一些独特的切入点去开拓节能的可能性。编制过程中首先要区分不同的空间性质,然后将具有相似功能要求(开放时间, 日照要求等)的空间整合在一起,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使用效率。如某大学的生物科学系大楼。从它的平面布置可以比较形象地看到任务书中扮演的角色。通过区域来表示,紫色区域为“实验区”,桔色区域为“办公区”,二者界限明显,布局紧凑,分工明确。由于大楼坐落在一个陡坡上,大部分机械用房都被设置在首层动物实验室的下面。这样清洗动物笼子的污水以及从其他实验室流出的废水因为重力作用向下流入机械用房的热复原水槽,再通过热交换器为进入大楼的洁净热水提前加温,从而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

1.2 理性的排布

在设计中需要花精力去思考服务设施以及管道的排布,这几乎和建筑设计、结构设计一样重要。管道的分区、排布应该具有高效以及很大的灵活性。如果整个系统具有非常理性的设计,那么就会为大幅度的节能提供可能。例如,热复原技术是将向外排放的废气中的热量取出,用于加热进入室内的新风。要实现这个过程目前的途径主要有2个:热轮技术和环绕盘管技术。前者要求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尽可能接近,这就需要一个很大尺寸的管道井;而后者却相反,由于它的送风点和排风点可以分开使得管道井可以化整为零,从而给平面布置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1.3 正确的分区

要实现正确的分区,一个关键的因素在于把实验区和非实验区分开,并对它们各自实行单独控制。通常实验区对于空调、通风、温度控制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而非实验区则有着更大的灵活性,往往就是实现高效节能的突破口。如某综合大学分校建筑设计中,对实验区和非实验区进行了明确划分。区域一为包括辅助用房在内的实验区,区域二为包括办公、会议、公共活动区在内的非实验区。实验区采用严格的机械通风,而非实验区则以自然通风为主,设置可开启窗扇, 加大窗户面积, 尽可能多的引入自然光线,同时设置必要的遮光设施避免眩光。此外,室内材料采用温暖的木材, 室外设屋顶花园, 这些都旨在创造一个亲切、舒适的人性化空间。

1.4 外皮设计

外皮的设计和气候、自然的影响密切相关。 比如,需要考虑由于太阳的辐射对建筑形成的高热负荷以及采用何种朝向和怎样的体量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个问题。由于此类建筑中90%的耗能都直接体现在人员的使用耗能,因此如何在有效降低用电负荷的同时还能维持视觉和温度上的舒适度就变得非常关键。好的外皮设计可以在适当的区域最大化地引入日光和自然通风,同时有效控制眩光和辐射热。如一些大学校园在研究区域的西面设置走道,它作为一条缓冲地带有效地抵御了强烈的西晒。

1.5 日光的引入

外墙的设计应该最大化地引入日光。窗户的高度越高,能够到达房间内部的光线越深,从而减少了人工照明的要求。此外,室内设置遮光设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眩光。一般来说,光线可以到达的深度是窗户高度的2-2.5倍。人工照明的耗电量是总耗电量的8%-20%。如果可以最大化地引入自然光,则可以实现15%-20%的节能。室内净高,主要机械通风管道的放置,以及建筑外皮的结构高度都是实现日光最大化的主要因素。如果可以把通风管道集中在房间中心部,这样就可以只在中心部降低天花板高度,从而最大化地从周边引入日光。如某大学分校的中庭为大楼的心脏提供了大量的自然光, 同时它的可调节木格栅以及遮光设施又有效地控制了眩光。

2 工程案例分析

2.1项目概况

某农业大学是一所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省属高等学校,为改善办学条件,校园规划总面积达212.3hm2。最近规划的第2教学区靠近现有校区的北侧。拟建工学楼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包括资源环境学院和食品科技学院,二期工程包括工程技术学校、东方。科学学院和公共部分。工学楼规划用地面积24146m2,设计总建筑面积28009m2,为6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总高度控制在24m以内,总平面如图1。

图1 总平面图

2.2 绿色设计策略

对建筑设计手法的确定,首先考虑的是建筑的地域气候适应性,对建筑而言,气候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深深地影响着地域建筑文化的形成,因此,气候、阳光、温度等自然地理条件将无可置疑地成为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出发点,通过建筑朝向(总平面)、剖面形式、平面布局、体量造型、空间组织和细部设计的确定,表达出它对所处自然环境的一种被动的、低能耗的正确反应。同时,生态气候感应理论强调人与外在环境的联系,建筑内的使用者应该能够感受到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替,而这种感受会令每个使用者产生一种充满活力的新的空间体验。

2.2.1 自然采光设计

为了最大量地利用自然光,设计师将工学楼主体设置为两条东西长轴的长条形体量,在南立面侧窗上部、位于眼睛高度之上的位置设置了反光板。在冬季,由于太阳高度角较低,反光板能有效地反射阳光,将直射日光通过顶棚反射到室内深处,把本该照到近窗处的光线折射到室内天花板再漫射向室内远窗处,提高临近内墙空间的照度,同时降低窗口部位的亮度,使整个室内光线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太阳辐射热提高室内温度,降低采暖负荷;在夏季,反光板则起到遮阳板的作用,防止直射日光引起室内过热,降低空调制冷负荷(图2)。

图2反光板

2.2.2 自然通风

对于实验室建筑来说,及时通风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验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各种难嗅的、有腐蚀性的、或者有毒的气体,如不及时排出室外,就要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影响实验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恰当地组织自然通风不仅能排出室内废气,引入室外的新鲜清洁空气,还能降低机械通风设备和空调制冷的能耗。

本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工学楼主体的南向体量短于北向体量,在东南向形成一个自然通风的“豁口”,把自然风引入两栋建筑之间的空间,形成一个风道,将南侧实验楼排出的废气带走,避免这些废气倒灌入北侧的实验楼,保证了北侧实验楼内的空气质量(图3)。

图3建筑布局利于自然通风

2.2.3 气候缓冲区概念

建筑主体东西两端的房间为楼梯间和卫生间等辅助用房,在东西两端外侧设置了阳台和防晒墙,有效地防止了东西日晒,此举成为热缓冲策略中的重要部分(图4)。连廓部分的少量东西房间,东西两则设垂直和水平综合型深遮阳板,且西侧有宽阔的走廓,遮挡日晒,可以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半围合的庭园空间不仅具有景观和休闲、交流的功能,同时可以调节局部的小气候。

图4楼梯间作为气候缓冲区

4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环境思想已成为建筑设计中环境要素之一,经历了从发现到提倡的发展过程。我们应时刻保持节能意识,致力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全力搞好校园建筑节能工作,不断设计出经济合理的节能方案,实现节能型社会目标。

参考文献

[1]汪芳,查尔斯•柯里亚.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绿色建筑设计案例范文第2篇

绿色理念在不同的学科与范围中有着不同的界定概念。单就建筑学与建筑设计来讲,绿色理念在两者中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建筑设计是建筑学的一门分支,在这个范围下,若要使绿色理念运用其中,必须抓住建筑设计的主要方法与设计原则,再进行分析。笔者认为,绿色理念在建筑设计中主要有两点。

1.1资源能效型理念

资源能效型,顾名思义,即为资源的有效性利用。一栋建筑建造在自然环境中,周围有许多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倡导绿色理念,就要努力做到各种资源能源在建筑中的有效利用,节约利用,循环利用。太阳能与风能是典型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方案中可以建筑形体与建筑立面的整体把握,做到在日间的时间里高效率的利用太阳能与风能,有效的节约使用电能等耗能的能源。

1.2建筑与自然的有机融合

人类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建筑为人类所提供的居住空间也应当与大自然密切结合在一起。我们倡导让建筑融于自然,让建筑回归自然,将自然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引入建筑构建的内部空间中,同时也让建筑所营造的内部空间作为自然整体空间的一个序列,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做到建筑与自然的共同的可持续发展。

2绿色理念在建筑中设计的原则

在任何时候,人都是社会的主体,正是因为有着人发挥着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社会才会一直向前发展。因此,在建筑设计伊始,就不能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诉求性,在设计的各个阶段都要注重人的话语权的营造。在绿色理念的倡导下,在保持以人作为主体的前提下不能忽视了建筑周边的自然环境。当今时代的以人为本是建立在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只有做到两者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做到在绿色理念下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

(1)共生原则。

黑川纪章提出的新陈代谢与共生原则是建立在哲学视角下的空间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共生理论能够较好地诠释空间的物质属性,空间属性,精神属性以及文化属性。在绿色理念的倡导下,共生原则同样可以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充分运用。绿色理念下的绿色建筑要做到人与环境共生,建筑与周边环境共生,人与建筑共生这三个最基本的共生原则。不能单单只是将人作为主体,人,建筑,环境三方是互为平等的关系,要尊重三方最基本的诉求。

(2)渗透原则。

绿色元素是绿色理念中提取出的重要的设计元素。若要使绿色理念在建筑设计中能够充分体现,必须要重视绿色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各阶段渗透。所谓渗透的要领可以总结为设计刚开始的理念渗透,方案设计中的语言渗透,建筑施工中的材料渗透与技术渗透,建筑建成后的建筑外立面元素渗透等等一系列完整的过程。一栋好的绿色建筑必须是承载着从设计开始到最终建成后的整体绿色渗透原则的。

3绿色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对可再生资源的高效能利用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理念中,当前主要倡导的即是“节能”,节能意味着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最大限度利用的同时,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还可以用可再生资源来代替不可再生资源。在当今公认的可再生资源中,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是三种主要的可再生资源。目前,在建筑界中,对太阳能与风能的利用较为普遍,当前建筑普遍采用大型落地窗,就是为了能最大限度的采光和利用太阳光;我国知名建筑学者王澍设计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就是依据自然环境充分利用风能的典范。同等条件下,当前我国对地热能的高效利用较少,目前仅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建成几个地热能校小区,但收效甚微。冰岛的雷克雅未克成地热能供暖系统如今已经建成并且高效运行中,是充分利用地热能源的典型案例。

3.2新型材料结合绿色元素

在进入高科技时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创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新型材料的运用为绿色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施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各种高新技术材料逐渐取代了原来的木头,砖等原始材料。在新型材料的辅助下,一些新颖的充满想象力的绿色理念得以实现。例如,“屋顶花园”是绿色理念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的典型案例,在建筑的楼顶加注高级防水隔绝材料,通过种植一些花草树木,这样既能绿化环境,又能净化空气,在保温隔热的同时,又能美化建筑立面。

4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 教学内容 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247-01

环境作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必须受到人类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绿色建筑的相关思想逐渐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作为建筑行业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很多高校都增设了绿色建筑设计课程,但关于绿色建筑并没有比较统一的教材,各个高校的教学内容都是由学校自行进行安排。下面,笔者将就最近几年的绿色建筑设计教学进行探讨。

一、绿色建筑的含义

现在有关绿色建筑的含义有很多,如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以及节能建筑等。根据这几个定义和绿色建筑含义的差别可以得出:“绿色建筑指的是建筑在使用寿命期中最大程度上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土地、水资源和建筑材料,并能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更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教师应向学生讲解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能意识到建筑设计师在整个自然环境中责任的重大,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绿色建筑设计的兴趣。

但是对绿色建筑含义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要让学生能对绿色建筑的内涵理解的更加深入,老师还要增加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讲解。在对其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能直观了解绿色建筑的样子、需要做到哪些重要的方面。考虑到评价体系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容易让学生感觉到乏味,可以引入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由此来让学生了解怎样利用建筑设计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教学方法

绿色建筑设计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有关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于设计之中。高校中建筑学的大四学生对普通民用建筑的设计相关内容已经基本掌握了,所以在课程安排时可以适当减少建筑的美观、作用等方面的教学课程,而将重点放在如何更好地展现在气候和环境特征不同的条件下进行设计的讨论上。通过建筑设计体现对环境的关注以及绿色建筑室内及室外的环境设计、建筑整体构型以及的结构设计的讲授,来指导学生怎样设计绿色建筑的各个空间,以达到更好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

绿色建筑技术很多,在教学中不能讲解全部,重点应该放在和建筑设计结合密切的部分。比如自然通风及遮阳技术,通过融入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明白,在设计时怎样在气候和环境条件不同的情况下应用绿色建筑技术。

三、绿色建筑教学成果检验

(一)绿色建筑含义教学效果检验

检验这个方面的效果可以通过调研的方式让学生对当地的绿色建筑进行研究,并对调研的建筑进行评价,写出调研报告。在这种调研过程中,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绿色建筑的样子,将学习到的内容与实际的建筑相结合,而且能在调研中学习到一些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和技术。

(二)设计题目的检验

绿色建筑的课程设计是对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最好检验。而这其中设计题目的设置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地形设置能够直接对学生绿色建筑设计能力进行考察,所以绿色建筑设计题目是整个教学的重中之重。

对于大四学生来说,选择设计题目时要考虑到这些学生已经具备解决建筑的作用以及美观这些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是第一次做绿色建筑设计,在设计中又融合了一些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比如在设计中要考虑环境气候的变化,还要周全节约能源的问题。这时如果建筑类型比较复杂,学生的精力就会过多放在对功能的处理上,而忽视绿色方面的设计。所以可以选择设计绿色小别墅,这种建筑的特点在于功能比较简单,造型也是灵活多变的,学生能将更多的注意力用于解决建筑和生态的相关问题上。

对于要设计的地形设置,首先要确定城市。这个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行确定。建筑设计一定要契合当地的环境气候特征,符合当地人的生活习性,并要了解当地的乡土植被和材料,所以学生对设计地点的选择可以自行决定。但是因为气候比较温和的地区在冬季和夏季在温度调节上的要求不高,所以在设计中不能明确体现节能因素,因此,建议学生不应选择气候温和地区。

在对绿色建筑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这个部分,要制定准确的评分标准。绿色建筑的评分指标和传统的建筑课程设计评分指标不同,传统建筑课程设计主要评分标准包括建筑的功能、外形构造及图面表现等。而绿色建筑根据其含义应该增加室内外环境的舒适度、节能程度、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用材以及对环境的保护这些评定标准,还应该增加设计创新这个评定标准,用来鼓励学生创新设计方法。

四、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教学要以掌握其含义和设计的基本原理为重点,并围绕这个重点设置教学、实践调研以及设计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定。对学生在设计绿色建筑中的创新多加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设计绿色建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磊,刘加平.绿色建筑设计教学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04).

绿色建筑设计案例范文第4篇

一、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中的绿色建筑规模越来越大,绿色建筑的设计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在此基础上,作为建筑行业中的一支重要的分支,保障性住房中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也在不断深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保障性住房设计中,绿色建筑的设计程度仍处于比较低级的状态,保障性住房设计中,绿色设计仍在起步阶段,绿色建筑的总量仍较小。其实,保障性住房与绿色建筑是可以同为一体的,但现实是,由于保障性住房中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仍处于初级阶段,保障性住房与绿色建筑之间的交叉部分比例较小,在保障性住房中,只有约3%-5%的部分为绿色建筑,其余保障性住房仍属于传统建筑。鉴于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越来越不平衡,建筑行业成为经济领域中能耗最大的行业的背景下,保障性住房作为建筑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但扩大其中绿色建筑的比例,甚至保障性住房规模能够全面实现绿色建筑。

二、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的设计实践

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的设计是一种双重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既要体现保障性住房的特点,同时也应该体现绿色建筑的特点,只有二者结合,才能有效地提升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的设计水平。本文将以北京某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案例为基准来探讨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项目介绍及项目技术运用:该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项目为北京政府主导的政策性住房项目,主要受用群体为入京务工的外来人员及北京高校毕业留京的大学生。该项目是北京第二个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整体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左右,楼层设计高度为15层,主要房型为80-100平方米的小户型。

在该保障性住房的绿色建筑设计中,为了充分利用好太阳光等自然能源,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这些设计原则同时也是所有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首先,利用好太阳能的被动节能技术的运用。在房屋朝向的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太阳光,确保每户两到三间居住空间朝南,尤以卧室、客厅为主。在餐厅的设计中,要将餐厅与客厅连接在一起,并利用好南北通风的便利,建筑体形的凹凸变化及高低错落可保证充足的日照通风,同时形成建筑自遮阳。在外墙结构的设计中要采用保温隔热的材料,同时做好门窗等封闭式处理,确保屋内热量流失度较小。其次,照明、水管等采用绿色环保技术。在屋内相关设备,照明灯具、屋内器具、排水管道等设计中,要采用质量较好的环保材料。在楼道灯的设计中,要采用感应灯,以有效节省电源的消耗。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好地下空间,通过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等设计来充分实现集约化利用。最后,通过采用循环性施工材料来实现节约设计。在该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设计中,特别是外墙材料的选用上,要选择施工方便的混凝土材料,这种施工材料既能够提升施工的效率和速度,同时也能够较好地保障建筑设计的安全,确保一定的抗震等级。

三、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

在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采用科学的设计方法能够提升保障性住房的绿色节能环保性能,同时还可以确保项目施工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和谐。

1、保护项目施工区域的生态平衡在保障性绿色建筑设计中,首先应该对项目施工区域进行科学详细的考察,以确保设计人员熟知施工区域的整体生态环境,进而能够在设计过程中,本着环保低碳的原则来进行建筑设计。在绿色建筑的场地设计中,应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场地设计和景观设计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设计过程中,要确保土建施工不会造成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会破坏当地的水文地理。在土建施工过程中,要做好雨水防护处理,及时开挖导水槽,便于降水或积水能够顺畅地流入附近河流,或者地下水中,有效避免雨水冲刷带来的水土流失。同时,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还应该着重考虑到保障性住房周边的绿地面积,为人们居住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及休闲环境,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减少热岛效应。

2、保障建筑物合理的朝向及间距在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中,为了充分地利用好太阳能资源,在建筑物的朝向及间距设计上要保障科学合理。首先是建筑物的朝向,建筑物的朝向要保障南北通透,尤其要保障建筑物能够在冬季时间,保障屋内较长的阳光直射。其次是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建筑物之间的间距,要同太阳的直射角相符合,确保建筑物中最低一层同样能够享受到阳光。最后,在建筑物内部功能设计时,要合理分析建筑物不同内部结构的功能,如果该结构无需阳光,那么可以将该居室设计到建筑物内部的北面。

3、在建筑设计中要全面采用节能技术在保障性住房的绿色建筑设计中,为尽可能地减少能源的消耗,建筑节能设计就变得十分的重要。在建筑物电源设计中,要尽可能的采用太阳能技术,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等。通过合理开发地热能来减少建筑物热能的消耗,减少建筑物空调的使用。此外,在建筑物内墙、外墙及门窗等设计中,要采用科学环保的节能材料,墙体材料要选择阻热效果较好的材料,门窗设计要尽可能地封闭,避免室内温度的流失。

四、总结

绿色建筑设计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绿色生态建筑;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幸福指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不断增加的新型建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在此背景下,我国开始提倡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就要求土木工程设计人员积极探索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策略,因为绿色建筑设计不仅可以减少土木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产生的污染,还可以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效率。

1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内涵

在土木工程中,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是指设计人员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资源,以节约能源、保护周围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将建筑实体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入生态系统的内部循环中,在有效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的同时,减少能源浪费的工作。在土木工程中采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可以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建筑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我国目前的绿色生态建筑发展趋势主要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将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中,使建筑和自然环境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体系,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更高效地利用周围的自然能源,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第二个方向是将自然环境融入建筑中,利用高科技手段在建筑内打造仿真自然环境,从而实现建筑生态化。

2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

2.1资源节约原则

在土木工程中,设计人员在开展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工作时,首先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资源节约原则。设计人员不仅要节约自然资源,还要节约建筑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人工资源,使建筑资源的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并且尽量减少或者不使用一次性能源,将整个建筑设计成为真正的无污染、无公害、可循环的绿色生态建筑。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设计人员要尽量选择可降解、可再生的建筑材料,确保建筑材料不含有任何有害成分。例如,设计人员在选择建筑材料时,不能选择具有放射性的大理石,要尽量选择无污染、无公害,符合人体健康要求的建筑材料。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节约能源是第一原则,设计人员要予以高度重视。

2.2生态和谐原则

在土木工程中,生态和谐原则是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土木工程中存在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树立尊重自然和保护周围环境的理念,努力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而不能肆意破坏自然生态平衡。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协调建筑周围的生态环境、植物、微生物、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将生态建筑和自然环境放到一个和谐统一的层面上。设计人员在设计绿色生态建筑前,一定要先进行实地考察。只有了解建筑周围的实际环境,设计人员才能更科学地开展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工作。

2.3以人为本原则

在土木工程中,设计人员在设计时除了要注意周围的自然环境外,还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无论是绿色生态建筑,还是普通的土木工程建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居住者的身心健康。人作为社会发展的有机整体,其自身的生活质量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适当降低施工成本,但不能以牺牲人的身体健康作为代价。因此,在土木工程中,设计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以人为本作为建筑设计的核心。另外,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建筑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并且在保证居住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开展绿色生态建筑设计。

2.4因地制宜原则

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还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不能够照搬其他城市的成功案例。虽然绿色生态建筑在土木工程中有着非常明确的概念界定,但是在整个绿色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不能够太过于刻板教条,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情况来进行设计。设计人员在考察环境时,要明确当地的地理条件、生态环境的特点,并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实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从而减少采光和供暖等所导致的一系列污染以及能源消耗问题,这完全符合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了解当地的一系列情况以后,再进行建筑设计,从而保证绿色生态建筑的质量。

2.5整体设计原则

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还应该坚持整体性设计原则。绿色生态建筑要融入周围的自然环境中,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制订出科学的设计方案,并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一系列因素进行整体分析。设计人员要从大局出发进行整体设计,并且利用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建造技术,设计出符合生态保护的要求以及人们审美需求的绿色生态建筑。只有坚持整体设计原则,设计人员才能将绿色生态建筑与周围的地理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相融合,建造出一个生态氛围良好、实用性强的建筑。

3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策略

3.1加强建筑周边环境规划

设计人员要想打造绿色生态建筑,就一定要加强建筑周边环境规划。首先,设计人员要从整体角度出发,把握生态系统的特点,根据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来开展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工作。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还要考虑到建筑空间与周围自然空间的联系。其次,在建筑的采暖、通风、照明等方面,设计人员要尽量减少建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并使其与周围环境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最后,设计人员要将建筑融入周围的生态环境中,从而实现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目标。因此,设计人员要通过加强对建筑周边环境的规划,从全局出发,进一步优化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案。

3.2有效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设计人员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工作中,可以通过利用自然采光的方式来降低建筑的能耗。自然采光是指利用自然光为建筑的室内空间提供照明,其可以有效减少人工光源的使用,有利于减少能源损耗。设计人员除了要加强对自然采光的利用外,还要利用自然通风来减少建筑物室内空调对于能源的消耗。我国很多绿色生态建筑中都会采用穿堂风的设计方法,因为这一方法不仅不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污染,还能有效减少能源浪费。另外,这种设计方法也较为简单,其利用空气对流的原理,驱散室内的高温气体,改善干燥潮湿的环境,使外界新鲜干净的空气流入室内。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将自然采光设计和自然通风设计结合在一起。例如,设计人员可以在建筑内壁或者顶部开设窗户,同时实现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3.3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设计人员可以在屋顶设置斜栏来收集雨水,也可以利用循环方式进行污水回收和处理,从而提升建筑的节水效果。建筑收集的雨水可以用于日常浇灌,而污水经过净化可用于冲厕所或者是其他方面。另外,设计人员还可以采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自动收集系统,使绿色建筑的水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3.4合理利用建筑材料

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要加强对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利用。首先,设计人员要尽量选择可循环利用的材料,通过回收旧建筑材料并加以循环利用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建筑材料的投入。另外,使用旧建筑材料也可以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其次,设计人员要尽量选择绿色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如绿化混凝土和高性能生态水泥等),提高建筑的环保性能,降低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最后,设计人员要做好建筑垃圾处理工作。建筑垃圾随意堆放,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设计人员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垃圾处理系统,以提高垃圾处理水平。

3.5确保居住人员身体健康

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除了要关注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以外,还要保证居住者的身体健康。另外,设计人员还要考虑室内的通风、噪声以及电磁场辐射等因素对居住者所产生的影响。因此,设计人员要尽量采用无毒性材料。例如,在装修方面,设计人员一定要选用无毒涂料,尽量利用硬木、陶瓷等硬装材料来装修地面;在改善室内热环境方面,设计人员要采用先进的控温、控湿系统来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度。此外,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周围环境情况,利用隔音材料等功能性建筑材料来提高绿色生态建筑的隔音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土木工程中,设计人员在开展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工作时,一定要明确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内涵,遵循资源节约、生态和谐、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整体设计等一系列原则,加强建筑周边环境规划,有效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合理利用水资源,降低周围环境的负荷,促进建筑与自然生态的有效融合,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从而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温泉.浅谈土木建筑工程中绿色生态建筑设计[J].安防科技,2020(12).

[2]孙磊,孙琦.土木建筑工程绿色生态建筑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

[3]滕飞,庞路军,严志厚.浅议绿色生态概念在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8).

[4]王继野.土木工程设计与绿色施工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3).

[5]孙伟.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河南建材,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