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院耗材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医疗服务行业也飞速发展。我国相继颁布实施了相关的政策和条例,规范医院的财务管控工作。近年来,医院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成为阻碍医院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这就迫切的需要加大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建设力度,为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并为其他医院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一、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概述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最终目标的实现的一个重要依据是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该项制度的主要作用是限制和规范医院的财务管理行为,对会计信息进行研究,围绕医院的战略性发展规划和财务管理目的,制定出有效的财务管理决策,以免财务管理工作出现方向性的错误[1]。由此可见,建立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意义重大,可对各项管理行为进行约束,避免违规行为的出现,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促进医院的发展和进步。
从本质上来看,财务内控制度归属于医院规划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制度进行充分的研究,结合医院的实际发展现状,从价值管理的层面出发,设计出最优化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财务内控制度中要包括内部监督制度、控制活动制度、内部环境、信息沟通制度及风险评估制度五大内容。通过针对性的措施来加强对医院会计信息的监管,保证内控制度与行业法规的一致性,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保证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二、建设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研究
(一)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控制
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对象不仅仅是资金的流动,还需要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由于医院自身特有的性质和经营模式,在为广大公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应在内部进一步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2]。所以建设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要管理固定资产,要依据国家现行的多项法规政策,从固定资产的申请采购、招标活动及验收、等方面入手,实施全程的控制管理,并对这部分资产的利用价值进行实时性的测算,在医院资产管理表中规范固定资产的损益状况,提高医院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此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制定健全的内部激励机制
医院财务管理人员作为实施内部控制工作的主体,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在建设医院财务内控制度时,还要重视对内部激励机制的构建。借助多样化的奖励政策和措施,来调动广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员工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内控制度的建设中,并严格、认真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医院还需要打造一个良好的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氛围,为员工提供有效的内控制度建设平台,合理的运用奖励机制,使员工的个人价值能够在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工作中体现出来,并获得相应的利益,保障医院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的完善
程度[3]。
(三)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内部审计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
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涵盖多方面的内容,要想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渗透到医院的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实现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有效整合,就需要完善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应结合当前财务管理形势的变化状况,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在实施管理工作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消除影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效率的因素,降低医院的财务管理风险[4]。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医院在完善财务内部审计制度的过程中,要合理分配不同部门的职责和权益,落实监督和管控工作。然而由于一些医院在财务审计方面缺乏较为专业的管理人员,可以将这项工作交由经验丰富的会计事务所来完成,专门设立医院内部的财务审计机构,保证其具有独立而有效的执行力性,发挥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真实效用。
(四)将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
管理人员的规划和协调是医院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工作能够循序渐进开展的重要保障是,因此医院高层管理人员要重视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发挥带头作用,将建设财务内控制度的理念植根于每位员工心中,提高内控制度建设工作的效率。医院领导层首先要根据医院的情况,把握好行业财务内控管理政策,有目的性、针对性的对内控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确保会计信息可以真实的反应财务管理状况,避免财产损失现象的发生[5]。除此之外,医院管理工作者要掌握内控制度建设的要点所在,制定优化的补偿控制方案,及时发现内控管理工作中隐藏的问题,并增添管控制度条款,确保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在掌控范围中,消除风险隐患,增强医院的风险抵抗、预防能力,加快医院的现代化发展步伐。
三、结语
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同广大群众的健康状况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保障医院经营和管理的稳定性,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结合市场的发展状况,对医院财务内控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依靠健全的内控制度来使医院各项财务工作向着规范化、系统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在实际建设财务内控制度的过程中,医院应基于全面的角度,对各方面的要素、内容进行统一性的把控,确保内控制度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更好的指导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韩雯.医院财务管理如何进行有效内部控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06).
[2]何素华.试论新形势下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与策略[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03).
[3]杜丽娟.浅谈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J]. 中国外资,2013(20).
[4]方刚.浅谈医院财务内部审计的风险和控制[J]. 财经界(学术版),2011(04).
关键字:医用耗材管理、重要性、医改、措施
一 加强医用耗材管理的重要性
1 规范医疗器械行业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重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已经2014年2月12日国务院第39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修订后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自2014年6月1日起已经施行。医疗耗材是医疗器械的一个组成部分,医疗耗材的安全、有效、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国家的重视,并且在全国的医疗卫生系统中逐渐落实和完善。
2 完善的医用耗材管理符合国家医改的大环境,是医药卫生管理和监督体制的一部分,有利于医改目标的达成。我国医改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医疗器械管理方面的行政规章,反映医药卫生管理系统对医用耗材管理的重视。
3 加强医用耗材管理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一个实践环节,已经得到各大医院的重视,成立了专业的管理团队,大大的提高了医院的整体运营效率。由于医用耗材种类繁多,使用数量庞大,规格复杂,用途多样性等特征,相对于药品和诊疗项目在医院经营中更容易出现问题,所以许多大型医院制定了详尽的医用耗材管理制度和流程,从质量评估、采购管理、购进渠道、品种审核、入库验收、保管保养、出库复核、有效期管理、使用说明等方面进行专业的管理,配合医疗人员的工作,提高了医院医疗服务的效率,减少因为耗材管理混乱无序而造成的浪费。
4加强医用耗材管理,不仅能从质量和供应及时性上保障医疗的安全和服务质量,也能节约患者的费用支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专业的管理人员,能从采购成本、质量性能、检验和使用等方面把关,最大限度的减少因为质量、管理不善和使用不当等给患者带来的风险。据统计,在医疗服务中耗材费用是仅次于药物费用,而且耗材费用多是由患者自费,特别是高值耗材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完善的医用耗材管理队伍,更加了解市场行情,采购高性价比的产品,减小了患者的自费压力。
二 医用耗材管理中存在部分问题
当前,大部分市级医院的医用耗材管理还达不到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层次,处于松散和粗放的状态,存在一些问题:
1采购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不够专业,对耗材市场价格和质量情况调研不足。有的医院未实行集中招标的采购形式,甚至部分科室自订、自购医用耗材,导致耗材的成本比较高,有的医院的药占比和耗材占比接近,其结果造成医院的资源浪费和患者的医疗费用增加。
2 医用耗材申请制度不规范,随意性比较大,管理混乱。现代化的医院耗材申请要坚持程序化和科学性,分管的院领导、物价管理部门、科室和物资管理部门等要对所需的医用耗材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综合分析。
3 医用耗材管理制度不科学,使用管理等方面有漏洞。现代化的医院医疗器械管理和使用,需要物资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科室统一配合,要有专业人员研究耗材的性能、用途、价格和使用情况等信息。有的医院还未实现专业化和网络化管理,有时会出现耗材方面的无序无章。
三 结合本院实践谈谈医用耗材管理有效措施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 2015年4月-2016年3月,门诊次均费用为220.7元,同比下降比为2.03%;住院次均费用为6219元,同比下降为2.9%,耗材费次均费用分别下降8.8%。医改后药占比、耗占比分别为为29.65%、10.34%,我院提前完成医改规定的药品、耗材占比不超过40%的目标。2015年省农合中心将我院农合病人的门槛费由1100元,下调至890元,减轻了患者负担。医改后我院"三费"控制的成效显著,主要得益于以下措施。
1集中配送措施
经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准许,我院于2013年5月份开始实施医用耗材的集中配送,具体做法为:
(1)配送公司遴选。根据公司的资质、配送能力、年销售额、注册资金、仓储设施、信誉度、让利幅度等综合比较,邀请符合条件的公司参与比选。
(2)公开透明的招标。获邀比选的配送公司将医用耗材所有的品种和价格表明,参与我院自主的集中招标,最终确定耗材的品种、价格和配送公司。
(3)选定集中配送的公司。根据耗材分类采用整体打包的形式进行集中配送,与对应的公司签订合同,明确配送公司的试用期、保证金、供应率和服务等要求,同时也明确了医院的回款时限。
该项举措开展两年来,运行平稳,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首先,通过公开透明招标和集中配送,降低了耗材的进价。另外,医院采取"耗材收入不作为科室有效收入"的方式计算绩效,从源头上控制了耗材的不合理使用,减小患者的费用负担。
其次,管理更加便捷。配送公司从70多家缩减为两家集中配送,这两家公司与我院的医用耗材管理人员对接,沟通便捷,保证临床所需耗材及时供应,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三,与现阶段的医改工作要求相契合,使得医院和患者双方受益,提高了医院管理的效率,也对全市医保农合资金的稳定运转起到积极的作用。
2医用耗材内部管控措施
(1)医院成立专门"药品、耗材"使用管理领导组,负责对全院药品和耗材的管控。将药占比和耗材占比不超过40%纳入年度工作目标,并根据目标将药品和耗材指标分解到科室,与科室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确保任务完成。
(2)控制耗材使用的浪费现象。医院采取"耗材收入不作为科室有效收入"的方式计算绩效,源头上控制了耗材的不合理使用。
(3)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用耗材使用管理规定》。对特殊耗材纳入临时申购管理,新引进耗材必须通过耗材评价小组会议,并且需严格控制年使用量。
(4)以"双控"降"三费",制订药品、耗材、检查费"相对值"和"绝对值"的控制值,配套考核同步跟进,达成"三费"控制目标。
(5)开展了"抓医改、强质量、保安全、促提升"为主题的质量专题月活动。提升全员医改意识,让医护人员主动参与药品和耗材的管控。
(6)高值耗材省网网采,规范采购过程。按照"皖医改【2014】1号"及"药采【2014】57号"文件要求,根据省采购平台限价备案目录时间,我院逐步推行第一批、第二批医用耗材的网上采购工作,对照省标目录梳理医院在用品种,结合临床使用、价格等情况进行品种遴选和替换。2015年底省卫计委大督查药品耗材网上集中采购情况通报数据,我院药品网采率及骨科高值耗材网采率均处于全省前列。
关键词:取消 药品加成 耗材加成 医院管理 影响
随着我国新的医改政策的出台,我国的医患关系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患者不再怀疑医生为了挣提成随便开药,有效地增加了患者对于医生的信任,缓解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矛盾。同时,取消药品加成及耗材加成有效地降低了药品费用,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利于我国社会稳定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医生来讲,取消药品加成及耗材加成后,医生的待遇会得到提高,这不仅能够进一步规范医生的行为,还能提高医生的服务水平,对于医院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取消药品加成及耗材加成后对医院管理的影响
(一)影响了医院的盈利模式以及收入的构成
新医改实施后,医院的药品加成收入被取消,医院的收入来源由以前的药品加成收入、政府补助收入以及医疗服务收入转变为政府补助收入与医疗服务收入两项,这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医院的收入来源。医院想要保持经济的稳定性与盈利的持续性,保证医院的盈利水平不变,必须通过提高医疗服务收入或者是政府补助收入。对于医院而言,政府补助收入是不可控的,医院只能通过提高医疗服务收入来进行有效的补充,满足医院的日常经营管理需要。因此,目前很多的医院都采用提高门诊检查费用、护理费、床位费等方式来提高医院的收入,这彻底改变了医院的盈利模式以及医院的收入构成,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院的盈利问题,但是服务费用的增高让患者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因此患者对于医院的满意度不断降低,患者对于医院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加大了医院管理者的管理难度,不利于医院长期稳定发展。
(二)影响了我国医院职工收入的分配以及医院的激励机制
药品零加成方式下,医院工作人员的工资与奖金分配有很大的自。新医改后,取消药品加成及耗材加成后医院工作人员的薪资自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被打消,这不利于医院对于工作人员的管理,无法充分地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很多的工作人员在新医改实施后,由于薪资待遇受到影响而离开医院,即使不离开医院,很多的医生在为患者提供服务的时候明显积极性不高,医院管理起来难度非常大。另外,取消药品加成及耗材加成后,医生的工资奖金分配主要通过政府补助显示出来,这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医院工资上的自,没有办法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医院薪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影响了医院的收益
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及耗材加成后,医院的收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取消药品加成及耗材加成前,医院受外部争环境的影响,收益不是非常理想,取消后,医院的效益受到了直接影响。我国政府出台新的医改政策主要是为了更加突出医院的公益性,让医生能够以治病救人为本,至于医院的收益主要依靠政府补助、医院消化以及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予以补偿。这其中的医院消化就是医院需要开源节流,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来提升医院的收益。然而,目前我国医院的内部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医院的管理成本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降低,这对于医院保证收益性非常不利。笔者所在医院是在实行药品及耗材零差率销售改革以后,医院收入直接减少了近1亿元的收入。虽然医院开始调整收费项目,仍然有10%的收入需要医院加强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来补充,这对医院内部管理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提高了医院对资金管理水平的要求
取消药品加成及耗材加成后,从政府部门取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医院的正常开销,医院的资金压力不断增大,取消药品加成对于医院资金管理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医院的资金来源相对有限,政府部门不允许医院对外举债,资金问题只能通过内部解决,因此医院的资金管理水平就必须达到很好的水平才能在取消药品加成后满足医院日常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随着药品加成取消,医院对于费用控制的难度加大。传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药品加成的补充,医院对于费用管理的要求不严格。取消药品加成及耗材加成后,医院想要保持经济效益,必须加强对于费用的管理,严格控制各项费用开支,只有这样医院才能更好地确保经济效益的稳定,维持医院长期稳定地发展。
二、如何更好地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的政府补偿机制
针对新医改给医院管理带来的改变,我国政府必须要加大支持力度,帮助医院渡过难关。新医改后,医院的盈利模式以及收入构成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政府对于医院的补助也应该积极地调整。首先,我国政府应该建立刚性约束机制,加大对于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以及实际情况的需要不断增加对于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入,保证我国的医院经营成果能够维持在医改前的平均水平。同时我国政府应该不断提高医护工作者的待遇,保证医护人员的基本权益不受影响。其次,政府应该合理预测医疗服务价格,保证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性,保证医生与患者、医院与患者之间维持良好的关系,促进医院长期稳定发展。
(二)进一步规范医院的绩效考评办法,建立现代化的医院管理制度
新医改实施后,医院想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必须要不断创新绩效管理,规范医院的绩效考评办法,建立现代化的医院管理制度,通过这种方式来进一步调动医护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积极地投入到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工作中来。首先,医院应该改变传统的绩效考核办法,成立绩效考核小组,专门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与管理。其次,医院应该制定明确的考核指标,让工作人员能够有章可依,在实际的工作中严格按照医院的规章开展工作。再次,医院应该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实行院长负责制,由院长负责医院的总体管理,保证医院管理的有效性与独立性。最后,医院应该建立先进化的医院管理制度,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不断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保证医护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中行为的规范性。
(三)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预算作用
预算管理对于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效的预算管理,医院能够更加明确财务管理的方向,明确管理目标,让医院的管理工作更加的有计划、有组织,帮助医院进行日常的经营管理规划,让医院的管理者与普通的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拥有明确的工作规划以及严格的工作要求,保证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降低医院的经营成本,提高医院的收益率。首先,医院应该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通过严格的制度对预算进行有效规范,防止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无章可循。其次,医院应该不断规范预算流程,从编著到审批、执行都设置标准化的流程,保证预算的科学性、有效性,预算数据被真正的应用到医院的管理过程中,其作用被充分发挥出来。近几年来很多的医院都开始开展预算工作,但是预算工作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很多的预算成为了医院的摆设,这对于提高预算的经济效益不利。
(四)加强对资金以及费用支出的内部控制
首先,医院应该制订发展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加强与政府管理部门的合作与沟通,严格遵守政府管理的同时,保证医院资金的正常运行,不断提高医院的资金管理水平。医院通过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争取在需要资金的时候能够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必须要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其次,医院应该加强对于医疗费用的内部管理,严格控制费用支出,监控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对于医院内部各个科室的用药情况、费用支出情况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不断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保证医院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医院的费用支出。
三、总结
取消药品加成及耗材加成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只是我国的医院受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影响,不是非常适应全新的政策要求,在管理的^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要强化医院的开拓创新能力,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为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高社.对取消药品加成的再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13,(10):27-29.
[2]梁丽珊,范慧明.取消药品加成后对医院的影响及对策[J].投资理财,2014,(32):63-64.
[3]冯欣.取消药品加成后的医疗服务项目定价模型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4,(3):76-77.
关键词:介入手术室;安全管理;持续质量改进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6)02-0172-02
随着外科治疗技术的微创化和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血管疾病和非血管疾病诊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治疗方法从以往单一的外科手术向介入手术方向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向发展[1]。介入手术室成为进行介入诊断治疗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医院介入患者的手术诊断治疗和抢救任务,介入手术的成功与介入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密切相关,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本院介入手术室近5年来,特别是自开展对照等级医院进行自查及三级联动检查以来,加大了安全管理的力度,制订了各项细节措施并持续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预防和减少了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院介入手术室2010年3月~2015年2月施行介入手术8753例,主要施行的介入手术有血管介入(如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下肢血管脉闭塞症的介入治疗)、肿瘤介入、神经介入,非血管介入手术有经皮胆道引流术、肝脏肿瘤冷冻消融术等。对介入手术过程进行安全管理并持续质量改进,近年来无发生医疗、护理差错及患者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但有3例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
2介入手术室的安全管理
2.1介入手术室制度的建立与修订
本院介入手术室在5年前存在房间设置布局不合理,区域划分不明确,设备少陈旧,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技术力量薄弱,监管制度不健全的情况。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持续改进,制订了各项管理制度、流程、常规、职责、审核标准、在职培训计划、考核计划及检查标准,并根据需要每年定期补充制度、流程、常规、职责、审核标准等。本室除执行医院、护理部等制度外,根据科室的特点制订及修订了介入手术室手术患者核对制度及流程,药品使用制度及核对流程,介入手术室危重患者抢救护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出入室制度,感染管理及监测制度,医务人员及患者放射防护制度,医用耗材、器材管理制度,一次性使用耗材废物处理管理制度铅衣的维护和保养制度,应急预案等。使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常规化、流程化,加强了各项技能培训。经常对照制度、流程、常规、标准进行检查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并在2012年重新装修手术室时使手术室房间设置布局合理,区域划分明确,更新设备。
2.2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目标的学习
每月科及区组织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部、科、区定期抽查考核核心制度及安全目标,考核成绩作为年终总结的成绩,并作为评优的因素之一。每年科室及个人制订预防不良事件、防跌倒及防坠床的措施。提高各级人员对护理安全的意识。
2.3安全措施及细节管理
2.3.1介入手术患者的查对接患者时做到十查,即查病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是否备皮、术前用药执行情况及随带药品、影像学资料。术前严格执行三方核对(护士、手术者、麻醉者或技师三方核对)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手术方式、手术部位、物品灭菌合格情况等,核对无误后三方签名确定[2]。2.3.2用药核对手术前核对时了解药物过敏史,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落实二人核对,保证护理安全。术中用药前与手术者核实需用的药物及剂量,选择合适的溶酶,非整瓶使用的药在摆药单上写明剂量,注意保留安培备查,急救,药物有效期在6个月内提前更换处理,以免药物过期。2.3.3介入手术器材的准备术前1d根据申请单所申请术式内容准备物品(如球囊、支架,滤器、药盒等),其中应准备常用导管和因血管变异所需要的特殊导管。如特殊器材不足无法补充需通知主管医生,急诊及常用的介入器材应随时备用,手术当天再次检查手术所需器材、药物、敷料等是否准备充足,避免因器材准备不妥而延误介入手术时间。所有耗材必须是经过医院设备科采购的产品,介入耗材必须经医院追溯验证。在使用导管、导丝、鞘管耗材等前,应仔细检查,如有折裂现象立即停止使用,避免损伤血管或断裂在血管内。日常准备有抓铺器以防发生异物遗留于血管或体内时急用。防止异物遗留于血管或体内。2.3.4高值耗材的核对高值耗材及植入性医疗器械使用前要与手术者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有效期及包装完好,避免开错包装用错型号等造成不良后果。使用球囊及支架前除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有效期及包装完好外,还要注意向医生报告需要使用鞘组的号码,给予合适的鞘组,以防发生球囊进入后取出困难发生意外;另外还要注意球囊及支架的输送长度是否足够,以免开错浪费。使用钢圈、微钢圈要注意导管的大小及输送导丝大小要匹配。取滤器时使用的滤器回收导管要与放滤器时匹配。定期检查无菌物品有效期,提前处理有效期近的物品,以免急用时开错。加强对学生,新调入护士、进修护士的培训,无执业证者不能独立上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医疗耗材一次性使用以防发生不良事件。2.3.5安全防护对危重患者及不合作的患者要有专人看护,防止发生意外。麻醉没有完全清醒和躁动的患者使用约束带固定患者,固定牢固、恰当,病情重者或不能移动者需医务人员多人共同完成过床。过床后要注意上好床栏,以防坠床、跌倒。做好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及积极配合医生处理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同时严格执行医务人员及患者放射防护制度。5年来做到未发生医疗、护理差错、投诉及患者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2.3.6锐器伤的预防介入手术室医务人员最常见职业暴露是针刺伤,故应加强损伤性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所有锐器均应放入合格的锐器盒内,暂时不能丢弃的锐器应放置在专用于放置锐器的弯盘内。对新到介入手术室的医生、实习生、护士、工人等均要进行锐器的放置及处理培训,以免乱放锐器伤及自己及他人。本科5年来共发生针刺伤3人,其原因是1台实习生手术时未按规定位置放置锐器,造成手术1名医生针刺伤。另外2名入职不到1年的工人针刺伤是未按规定清理物品,用手捡针头造成针刺伤。故需特别要加强对学生及工人的培训,说明锐器放置处理方法及重要性,告知工人用专用捡针头的工具丢弃锐器,禁止用手捡针头。发生针刺伤后要立即按照职业暴露流程处理及上报。
3小结
X线辐射主要是射线作用于物体时由于电离作用造成生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损伤、过度辐射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血象异常、皮肤损伤等,甚至可诱发癌症[3]。所以医患人员均需注意射线防护,术中保持门紧闭;参与手术人员穿戴防护服、使用防护屏。防护屏和防护服后X线辐射剂量明显低于防护屏前和防护服前辐射剂量[4]。在保证无菌和充分暴露术野的情况下,用防护用品摭挡患者和拍摄无关的部位。特别注意保护甲状腺胸腺及性腺[5],尽量减少射线损伤。同时要做好防辐射用品的维护和保养,以保证防辐射效果,保证医患安全。
参考文献
[1]李雪,陈金华,卢容,等.综合放射介入手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12):1042-1043.
[2]邹爱国,谢丽霞,蒋维连.安全核对表和交接记录本在手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0,10:100-101.
[3]苗琳.一站式复合手术室的护理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746-747.
[4]贾中文.C形臂线机透视下骨科手术不同防护用品的防护效果调查[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5):643-647.
一、内部控制及其内部控制审计含义
在本次研究中所提出的内部控制是依据医院为基础,是指为实现医院发展目标,实现医院经济的有效发展,在法律基础上所制定的一系列的控制方法与业务程序。而内部控制审计是建立在内部控制之上的,能够实现内部控制的完善性,能够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所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
二、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组织方式
(一)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众所周知,医院的经营管理是十分复杂的,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保证计划能够得到有效运行,需积极依据医院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此实现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医院考核、绩效的关联。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很多,按控制的方法划分,可划分为预防性控制制度和觉察性内部控制制度。比如,医院在设计有关医用耗材进、销、存的内部控制制度时,规定验收要对照品名、规格、型号、数量;仪器设备安装、调试、验收,要参照合同、论证和招标的资料;进口仪器设备配合商检部门对开箱前包装的外观、开箱后参照装箱单,对仪器、设备部件的数量、质量、外观新旧程度、部件是否齐全等进行验收。这就是一种预防性控制,其目的在于防患于未然。又如,总务仓库物品、药库药品要定期盘存,如有错弊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这就是一种觉察性控制。近年来,我院开展了多项预防性和觉察性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如科级医用耗材管理使用情况的内部审计,运用审阅法,既审查医用耗材内控制度是否齐全、有无漏洞;运用实地测试法,既深入现场实地观察,看是否按照制度规定认真执行。其结果:审计科室未执行好《新昌县人民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中要求填写上报“医用耗材月报表”; 科室医用耗材领用根据实际需求量未按月采购计划执行;医院于2007年制定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施行多年,有的条款已不适应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审计组及时向院部提出建议3条,如对实施多年《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完善并与科室绩效挂钩。
(二)内部控制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是在审计项目活动中,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应自始自终遵循的工作步骤和操作规程。审计程序广义上是指审计工作从审计项目建立到项目结束所经过的整个工作过程;狭义的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的具体工作中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和具体审查内容的综合。审计程序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终结阶段。
1、准备阶段的程序
这一阶段是实施好内部控制审计的基础,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根据年度审计计划建立审计项目;建立审计组,开展审前调查和选择审计依据;编制审计方案;送达《审计通知书》等。
2、实施阶段的程序
这一阶段是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是审计组和审计人员按照审计方案规定的要求和日程,通过测试内部控制、检查被审单位的详细资料、审阅有关文件资料等方法进行审计,并取得审计证据的过程。
(三)内部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