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建筑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工业建筑发展趋势注重形象
引言
工业建筑是建筑学中一个特殊的领域,它的平面设计和空间组织都受制于工艺较多。长期以来虽未正式被列入建筑艺术的,但在观念上,工业建筑一直被认为只是生产活动空间的外壳,建筑技术的同义词。
一、近代工业建筑特点。
以主体结构来说,近代的新结构主要有两大系统:一是钢(铁)结构;二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国近代第一个铸铁房架应用在1863年建造的上海自来火房。1913年所建的上海杨树浦电厂一号锅炉房当是中国近代最早一座钢框架结构建筑。但是,由于近代工业生产品种的残缺而不配套,使得近代工业建筑的类 型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近代工业建筑的一大缺点就是工厂总平面布置的不合理性。旧中国工厂的发展遵循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积累和扩充的规律。从工厂的总平面布置来看,近代工厂的扩大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增加分厂的形式;另一种是在原厂区内进行扩建的方式。近代工厂绝大部分均非一次建成,而是逐步扩大,不断增建。工厂随资本的增加而填建新的车间,不断增建的结果,使工厂的总平布置混乱,各工段分区不明确,工艺流程往返而不合理。厂区内既不留余空地,更没有绿化,厂房间距小,建筑密度大,交通运输不便,车间通风不良,这种状况为大多数工厂的普遍特征。如:1888年建厂,而后经过1920年,1921年,1930年三次扩建的上海恒丰纱厂就呈这般情况。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往往不顾及工人的健康和安全。一些小工厂条件差,不要说毫无降温通风设备,就连一般的采光通风条件也不顾及,迫使工人只能长期在高温和有害介质的环境下进行生产,如纱厂车间夏季温度高达40~42度。常引起工人昏晕。许多工厂不顾周围居民的健康,工厂的生产区与居住区相混杂,厂内厂外均无卫生间隔地带,三废不予处理,工厂成为严重的污染源。
单层厂房是中国近代工业建筑普遍采用的建筑形式。尤其在近代工业建筑发展的初期阶段,不论外国资本所办工厂,还是中国资本所办工厂,也不论工厂的规模大小如何,绝大多数厂房均是单层厂房。早期的单层厂房全部采用砖木结构。较之中国传统木结构是个改进,自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之时既已引进,并由民用建筑扩大应用至工业建筑。规模巨大的汉阳铁厂,创建于1890年,全厂共有6个大厂,四个小厂,炼炉两座,其机器,厂房工料全部从英国和比利时订购,“烟囱高大过于大别山顶;屋做洋式,囱用铁铸”,除主厂房外,都是砖木混合建筑。进入二十世纪才出现全钢结构的工业厂房。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应用于近代建筑略迟于钢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的屋盖形式,以两坡式,气楼式和锯齿式最为常见。十九世纪下半叶,出现楼房的形式。也多采用砖木结构,外部砖墙砌墩承重,内部木柱承重,木制楼梯,木屋架两坡顶或开气楼,结构与外形相似于一般民用建筑。砖木结构的多层厂房一般为二,三层,高者四层,因结构的整体性弱,抗震性能差,不利于生产,故而,随着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新结构技术的兴起而逐渐被淘汰,以后只有在一些中小工厂尚有部分采用。近代最早一座钢框架结构多层厂房二十世纪十年代,即1913年兴建的上海杨树浦电厂一号锅炉间。虽然钢结构多层厂房出现较早,但使用的部门不广,局限于电力,煤气等少数几种工业建筑类型。大多数多层厂房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最为普遍。其始建于二十世纪初发展的最高峰是二十至三十年代。多层厂房较之单层厂房在建筑质量方面有着明显的改进,但是由于旧中国经济发展的停滞,同单层厂房一样,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多层厂房的发展也陷于停顿状态而大大落后于前进着的世界技术水平了。
旧中国的工业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达到了发展的最顶峰,与此相应,近代工业建筑的发展也以此时为顶点。在以后的二十年,实践水平没有继续提高,社会制度的落后,导致工业建筑发展的停顿,使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在原有的差距状况下更扩大了差距。
二 现代工业建筑的特点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基础工业从无到有,并迅速的发展起来。在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背景下,林立的厂房、高耸的烟囱和大量的矿物堆场成为城市工业区描绘的独特地景。 由于受资金、材料以及传统设计思想的影响,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坚持“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这样工业建筑长期以来似乎总是没有条件和机会去考虑美观的要素。工业建筑的形象一直是砖墙、钢窗、钢门的老一套面孔。正是由于这种观念,使建筑师创作缺乏使命感,更谈不上创作激情。中国工业建筑屈从于经济和生产工艺的极端要求,建筑设计停止在只是简单的满足生产活动需要的基础上,基本采用的是标准化构件和建造模式,逐渐形成了当今国内流行的牛腿柱、大面积开窗、大型屋架结构体系为特征的生产工艺流程合理、经济,技术可行,外观相似的简单“盒子”式工业建筑形式,工业建筑鲜有受到审美意识的关注,进而不受美学意图的影响。长期以来,工业建筑强调使用地方材料和施工简便快速,我们所做的工程中其形象多表现为:(1)建筑多为清水砖墙或局部水泥砂浆、水刷石饰面,布局多是条形平面;(2)结构形式以装配式预制构件,采用预制梁、板、柱为主,建筑形象过于单一;(3)厂前区、生活楼、办公楼建筑组合建筑形象粗糙,缺少艺术处理;(4)各建筑色彩灰暗单调;缺乏统一协调。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很少关注其建筑形式的概念,建筑形象、建筑艺术,把这些理所当然的搁置在一边。大多数工业建筑满足于平淡无奇,简单实用,从设计考虑到施工质量都有些粗糙。在我们多数人的设计认识中,把建筑仅仅看作为公共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等有权利用的高雅艺术;而工业建筑只是等于实用加经济、美观则可有可无,工业建筑没有受到过多审美意识的重视,这种观点在工业建筑设计中至今还占主导地位。
工业建筑在建筑学中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领域,这不仅在设计界本身,还包括在各院校的大学教授和建筑学学生以及建筑理论界的认识。目前,国内很少有建筑师染指工业建筑设计,同样各院校的建筑学毕业生对从事工业建筑设计工作存在认识误区,认为与自己所学大相径庭,对从事工业设计感到茫然。在我国,工业建筑长期受到冷落究其原因是人为的硬性的与民用建筑分开,认为工业建筑是完全由工艺流程和结构方案可靠而确定;造成许多建筑师对工业建筑缺乏了解,更少了兴趣。使得工业建筑设计水平滞后于社会观念、文化趋势、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制约了工业建筑设计的发展。
其实,回顾现代建筑的发展史,20世纪工业建筑的地位不亚于中世纪的基督教堂。在工业革命时期,作为一种公认的建筑形式,建筑师首先将当时的新型建筑材料和新技术运用到工业建筑上,改变了人们对建筑传统美学的看法。20世纪初工业建筑以崭新的技术以及玻璃、钢铁、混凝土等新材料展现于人们面前,产生了现代建筑美学的端弥。不仅如此,工业建筑的形成对现代建筑发展的三大贡献:促进了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和建筑技术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工厂美学的形成和发展;对现代建筑理论起了积极的作用。众所周知的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1907年由建筑师贝伦斯设计的,采用了三折式的钢结构支撑,立面处理摈弃了古典主义设计手法的束缚,采用简捷的玻璃窗和反映内部真实空间特点的拱形屋顶山墙形象,被后人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那时,创立的包豪斯建筑学校和“德意志制造联盟”等组织,它们多以工业建筑为范例进行了新兴现代建筑理论的研究。工业建筑作为现代建筑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在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设计领域占重要地位,建筑设计亦无工业与民用之区别,大多数建筑师从事着多样的建筑设计,工业建筑创作过程中建筑师具有主导地位。从方案形成到工程实施中,注重建筑本身个性的体现和设计风格的表现。同样,国外工业建筑理论也相当繁荣从不同角度探讨和研究工业建筑。
近年来,随着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社会环境认识的提高,人们不再认为烟囱林立,浓烟滚滚是现代化城市现代化的象征。我国兴起工业区规划建设热潮,无论业主还是设计者,对工业建筑方案的优先选择不仅直接关系到工业建筑合理的使用功能、结构体系的可靠性和业主投资成本的高低,而且还涉及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现代的业主已开始注重企业形象,并对在建筑上体现企业形象产生了兴趣,如场区规划、注重绿化、加强环保,注重企业形象,展示其形体景观、建筑色彩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建筑的形象就源于自身的生产特点,工业建筑利用生产功能特殊要求形成独特的空间和结构,建筑形式的多样性与企业形象的结合,展示其形体景观,与自然地貌结合,形成全新的景观轮廓。随着新生产工艺的要求现代工业建筑有着明显的车间合并(如炼钢车间、连铸车间、轧钢车间的联合集中布置)、建立联合厂房、提高厂房的灵活性、通用性的趋势,超大和超长成为工业建筑空间的特征之一,大容器式的组合建筑给工艺生产带去理解工业建筑的创作并不断的努力,关注当今社会观念,文化动态、科学技术来方便,但这个大体系需要现代技术和新的设计理念。工厂环境作为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产物,还注重一个基本理念即“生产中人的行为”,体现人文精神,更加重视对工业建筑的艺术创造和满足人类工程学的要求。
高新技术的推动和与世界交流合作的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和先进设计理念的加入,我们的工业建筑有了新的变化和进展,工艺系统与管理系统具有了智能性、结构清晰的特征,机械设备为主体,逐渐增加了可调整的弹性空间;注重结构的美学表现,采用新的结构形式,创造自由的空间,作到以结构单元模式延伸,便于工艺生产流程。厂房由厚重演变为轻薄,由分散变为复合式,对生产环境的要求更加严格了。大量采用轻型钢结构及压型钢板墙体和屋面体系,适应了工期短、变化快的生产要求。
结语
事实上,工业建筑与其他建筑类型相比,更能反映建筑空间的真实性,表现出功能的实用性、建筑的安全和建筑艺术的简约,最先实现消除装饰性元素的可能。工业建筑的特殊功能,丝毫不影响建筑形式的多样性,也由于不同工艺加工过程,产生不同的建筑方案,将功能分析转换为空间组合的艺术表现。科技与工业总是形影相伴,科技是工业发展的动力与支撑,工业是科技进步的实践与市场。工业建筑空间与形式的科技化倾向、功能的适用性、合理性、建筑的经济性的体现。反映时代的精神达到技术、艺术、环境与人的和谐统一。这样的建筑设计创作,需要我们的设计者以及业主都应该以崭新的角度,改变我们对工业建筑设计的粗放状态,开拓思路,提高设计水平和技术含量,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和鲜明艺术形象,能反映当今工业发展水平的新型工业建筑形象。当前,传统的工业建筑设计观念已越来越不适应高科技时展的潮流.在反思过去的基础上,研究新形势下的科技、社会、人文思想的新特点,探讨工业建筑这一城市重要建筑类型新的设计思想及新手法,将推动工业建筑类型的丰富和发展,使其成为反映科技精神的先声和具有人性化的工作场所。
中国的工业建筑虽然还不是很先进,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形式上,颜色上,和材料的使用上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深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工业建筑必然会走在世界的前列!
参考文献:
[1]《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同济大学 罗小末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行业从业人数所占的比重也一直高居各行业榜首,特别是随着国家市场的逐步放开,民营资本和其他资本逐步参与到建筑行业中来,企业的竞争压力加大,建筑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仅仅依靠资金、科技等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科学的、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来逐步形成和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使企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 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
1.人力资源组成的复杂性。在当前大部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中,职工来源主要是三大块:一是从大中专院校招聘的高校毕业生。他们具有高学历但缺乏工作经验;二是老职工,他们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施工管理经验,但学历不高;三是企业从外边引进的复合型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正是这些不同层次的人才拥有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价值目标构成了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系统的复杂性。
2.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建筑施工企业主要是工程项目。其特点就是没有固定的生产场地和生产部门,有较高的流动性。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建设者的身份,依据每个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灵活的变化其组织管理机构来适应地域情况、规本文由收集整理模大小等的变化。其生命周期随项目的变化而变化,当开始下一个项目的时候,机构又开始了新的调整。这些都决定了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和布局分散性的特点。
3.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缺乏。当前,一些建筑企业虽然把“人事部”的牌子换成了“人力资源部”,但思想上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层面上。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部还没有完全从开发人的能力的角度,制定培养符合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的、有潜质的员工的规划。从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看,职工自身素质不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人才得不到发掘。虽然建筑施工企业近两年推出了很多培训开发人才的措施和制度,但是还不能总体上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制订人才开发战略。一般都由业务部门举办短期培训班。这种培训仅限于岗位培训,常着眼于眼前。这种没有长远规划的短期培训不能为企业做好人才储备,也达不到人才战略开发的目的。
4.人员招聘缺乏计划性。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使用人才时,特别是高级人才时,总觉得人才不够,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经常抱怨本企业人才不足。其实,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人才,问题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建筑施工企业就属于这种情况。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并不是没有自己的高级管理人才,主要因为没有做好人力资源需求及储备规划,没有为自己的人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以至于问题出现时乱了阵脚。填补空缺时也没有一定的原则,内部选拔还是外部招聘都只是领导一句话,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本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5.项目经理短缺。现在国家有规定,只有建造师才可以担任建筑项目经理。我国现有项目经理约50万人,其中一级项目经理约15万人,2008年过渡期结束后50万项目经理要想继续上岗从业必须通过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并进行注册,而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较低,只有20%左右,现在获得建造师执业资格的仅有3万人左右,这就造成了很大的人力资源缺口。建筑企业,特别是中小建筑企业将面临严重的项目经理短缺风险,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工程投标和资质评审。
二、加强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1.在思想意识上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建立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只有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为施工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高的效益,促进企业进一步的发展。这之中的重中之重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制度与水平的高低。只有实行标准化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例如利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搜集和整理有关人力资源的资料,然后进行合理分析,提出相应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从而为企业的人才选用、培用和成长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另外,施工企业为了更好地利用好人才资源,企业对人力资源部员工进行培训或引进经验丰富的人事工作员工,为公司的人力资源建设做好实质性的工作。
2.重感情因素。建筑施工企业一线员工大多生活单调、贫乏、缺乏精神支柱。对此,必须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从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做起,关心他们的生活,用一个情字去感召他们。因为建筑施工企业员工长期流动使得大部分员工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很少,通过营造“家庭”气氛,使每个员工树立企业即家的基本理念,所有的人都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权利。建筑施工企业领导要特别注重感情投资,熟悉员工及家庭情况,解除后顾之忧,建筑施工企业的活动可邀请员工的家属参加,这样可使企业洋溢着家庭的气氛。尽量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有计划地举办一些文体活动,如体育比赛、外出旅游等。通过在各项活动中的相互交往增进员工感情,增强企业凝聚力。
3.要把员工培训列入企业重要议事日程,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不仅意味着员工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且意味着人才资源再生能力的增强。完善员工培训体系,重点要做好三方面工作:第一要抓好全过程培训,坚持把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贯穿到员工在企业供职的整个过程,保证通过培训持证上岗。第二要抓好多样化培训,即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专题培训和相关知识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根据施工企业特点,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横向联系,进行专题讲座和科技培训,为企业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第三要积极鼓励企业管理人员参加社会注册类或职称类考试,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员工接受继续教育,对获得证书的所有人员进行相应的
奖励和提高待遇,促进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4.以高效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约束员工行为的同时,全方位地激励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在目前大部分的施工企业中,激励手段主要是与薪酬挂钩。从目前来看,这种激励手段还是卓有成效的。但是,在日渐发展的当代,员工需要的不只是物质上的激励,还包括对精神上的追求,以及是否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因此,施工企业在激励员工精神上的满足时,应加大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指出,人们满足了基本需求后,会更加注重社会、集体的认同感。因此,人力资源的激励方向应转向提高的员工的忠诚度和提高员工自身价值上来。让员工在参与企业管理的同时,体会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公,极大地提高了自身工作的积极性。
关健词:工业尾矿;化学成分;矿物组成;陶瓷保温材料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耗能过大已成为一个丞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用于保温功能的建筑围护墙外装饰保温材料多为有机材料,这种材料的缺点是易吸水变质、易燃烧、耐久性差,优点是价格低。另一方面,我国工业尾矿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堆放、填埋和综合利用,其中堆放或填埋既占用了耕地,又污染了环境。因此,从建筑节能、工业尾矿利用的角度出发,开发兼具良好的保温隔热、节能、隔音、防火、与建筑体同寿命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建筑陶瓷保温材料,可替代现有的建筑围护墙外装饰有机保温材料。利用工业尾矿生产建筑陶瓷保温材料既解决了工业尾矿对环境的污染,又解决了建筑耗能过大的问题,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建筑陶瓷保温材料产品。
2 工业尾矿的种类和性能
所谓尾矿是选择矿中分选作业的产物之一,其中有用目标组分含量最低的部分称为尾矿,均为不同粒径的细砂状。在此选用陕西部分尾矿进行分析研究。
2.1铁矿尾矿
(1)尾矿的化学成分见表1。
(2)矿物组成。
汉中嘉陵大沟口尾矿主要矿相为:石英:52.4%、斜长石:9.5%、伊利石:10.0%、绿泥石:11.3%、闪石:6.9% 。
汉中杨家坝尾矿主要矿相为:石英:8.6%、斜长石:8.8%、白云石:8.4%、绿泥石:35.7%、闪石:8.9%、蛇纹石:19.7%。
柞水大西沟尾矿主要矿相为:石英:25.7%、重晶石:9.6%、伊利石:29.6%、绿泥石:14.0%、黄铁矿:10.6%、菱铁矿:6.4% 。
从表1化学成分和矿相组成可以看出,汉中嘉陵大沟口尾矿中,用于生产陶瓷产品的原料石英、斜长石、伊利石的含量较高,因此汉中嘉陵大沟口尾矿是较好的陶瓷原料,在建筑陶瓷保温材料生产中可以做为主要原料使用,一般使用量在40%以上;汉中杨家坝尾矿中,主要以绿泥石、蛇纹石为主,而绿泥石、蛇纹石则主要是Fe和Mg的矿物种,因此,在陶瓷保温材料生产中只能少量使用(15 ~ 25%);柞水大西沟尾矿中绿泥石、黄铁矿、菱铁矿含量较高,但其铝含量较高,因此在陶瓷保温材料生产中的用量也可达20 ~ 35%。
2.2钼矿尾矿
(1)化学成分见表2。
(2)矿物组成。
石英:76%、伊利石:13%、钾长石:2%、纤铁矿:2%、绿泥石:2%、方解石:2%、白云石:2%、闪锌矿:0.5%、黄铁矿:0.5%。
由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可以看出,金堆城栗西钼矿尾矿的主要组成为石英相,其次是伊利石相,其Al2O3含量也较高,Fe、Ca、Mg含量均较低,因此可以作为生产陶瓷保温材料的主要原料使用,其用量可达50 ~ 65%。
2.3铅锌矿尾矿
(1)尾矿的化学成分见表3。
(2)矿物组成。
凤县1#铅锌矿尾矿:石英46%,方解石:26%,重晶石:9%,铁白云石:9%,菱铁矿:3%,黄铁矿:4%,白铅矿≤1%,钡长石:2%,伊利石:1%。
凤县2#铅锌矿尾矿:石英:47%,重晶石:26%,方解石:23%,白云石:4% 。
凤县3#铅锌矿尾矿:石英:30%,绿泥石:12%,伊利石:23%,方解石:16%,白云石:18%,黄铁矿:1%。
由化学成分表3和矿物组成可以看出:凤县铅锌矿尾矿中钙含量较高,对于陶瓷保温材料的生产影响较大,不利于陶瓷保温材料产品的生产。因此,在陶瓷保温材料生产的使用中,三种尾矿的使用量控制在15 ~ 35%。
2.4煤矸石
(1) 化学成分见表4。
(2)矿物组成。
高岭石:89%,石英:4%,勃姆石:5%,黄铁矿:2%。
由化学成分表4和矿物组成可以看出:煤矸石的主要组成为高岭土,铝含量很高,灼减较大。灼减大对于生产陶瓷保温产品有利。因此,可以作为很好的原料用于陶瓷保温产品的生产。
3 利用工业尾矿实际生产研究
选用以上尾矿中的钼矿尾矿进行实际生产试验。
3.1工艺过程
3.2工艺参数
料:球=1:2;
造粒料含水量:≤1.5%;
干燥温度:105℃;
泥浆含水量:46%;
陈腐时间:≥24 h;
干燥时间:14 h;
研磨时间:12 h;
成型压力: 0.5 Mpa;
烧成温度:1180 ~ 1220℃。
3.3坯体配比及化学成分
坯体配比及化学成分见表5、表6所示。
3.4样品性能
样品性能是经过《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墙体屋面材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见表7。
3.5生产样品
3.6利用工业尾矿所生产建筑陶瓷保温板的特点
(1) 体积密度小;(2)导热系数低;
(3) 不透水; (4)隔音效果好;
(5) 与建筑体同寿命,与建筑体的相容性好;
(6) 可根据用户要求进行加工。
3.7陶瓷保温材料在建筑体上的应用
根据陶瓷保温材料的特点在建筑体的应用:
(1)用于建筑屋面材料;
(2)用于建筑墙体材料;
(3)用于建筑围护墙外装饰材料。
4 工业尾矿的特点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工艺参数中可以看出,产品的烧成温度在1180~1220℃之间,与现在大多数的陶瓷产品烧成温度范围相同。因此,可以利用现有的陶瓷烧成设备稍加改进,就可进行建筑陶瓷保温产品的生产。工业尾矿的另一特点为价格便宜,有利于降低成本。
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工业尾矿进行配料前要进行除杂处理;
(2)工业尾矿成分变化较大,需加强原料的检验,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
(3)在工业尾矿使用前一定要进行放射性检测,如果不附合放射性能要求的工业尾矿一定不能用于建筑陶瓷保温材料的生产。
总的说来,目前国内对工业尾矿的研究虽然开展不少,但真正应用于实际生产的还不多。工业尾矿的量很大,如果使用工业尾矿生产的建筑陶瓷保温材料能够大量推广应用,即可以减少建筑保温耗能,又能消耗工业尾矿,减少工业尾矿对环境的污染。对建筑陶瓷保温材料生产企业的发展来说,利用工业尾矿以拓宽原料来源是一个既经济而又可靠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康时. 陶瓷工艺原理[M].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0.
[2] 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建筑卫生陶瓷专业委员会. 现代建筑卫生陶瓷工程师手册[M].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1998.
关键词:工业建筑;结构设计;复杂性;安全性
对于工业建筑而言,其结构设计合理与否,不仅决定着工业建筑建设质量,也影响着工业建筑建设资金投入。只有科学的设计,工业建筑结构才会合理,与生产活动和工艺要求等相适应。工业建筑与民用住宅建筑不同,其结构设计更复杂,安全性要求更高,要适应生产活动和工艺要求。介于此,进行工业建筑结构设计的复杂性与安全性分析是必要的,利于加深对工业建筑结构的认识。
1工业建筑简述
1.1概念
工业建筑,指的是提供人民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建筑物或构筑物[1]。其中,构筑无有烟囱、水塔等,建筑物有化工厂房、纺织厂房、医药厂房等各类型厂房。
1.2特点
工业建筑主要特点:(1)要有足够的面积和空间;(2)符合生产工艺要求,安全性要求很高;(3)具体的生产活动不同,工业建筑结构形式也不同,要根据生产活动及其特点进行结构设计;(4)屋面排水、通风、采光及构造处理等方面复杂性较高。
2工业建筑结构设计的复杂性与安全性
2.1结构选型
由于工业厂房建成后的使用用途不同,不同的工业厂房,其生产工艺等方面要求是不同的[2]。所以,进行工业厂房结构选型时,要充分考虑工业厂房的使用用途、施工条件等因素,不仅要使用材质好、寿命长的材料,还要确保建成后的工业厂房结构能够灵活的适应的生产容量等方面变化。下面对工业建筑常用的结构形式进行了分析:第一,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建材采购方便、施工便利、耐火耐蚀、现场建筑、成本低等优势。而且,按照这种结构建造出来的建筑,有着很广的适用性,很多厂房都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第二,钢结构。钢结构一般采用工业化体系建设,工期短、成本低、施工方便,且适用于大跨度、大空间的工业厂房。但是受材质限制,这种结构防火、防腐蚀性能较差,如果工业建筑采用这种结构类型,必须注重防火、防腐蚀方面设计。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工业建筑结构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因为这种建筑结构优势明显,不需要特别注意防火、防腐蚀方面的设计,安全性较高。但是如果是大跨度、大空间、振动较大的工业建筑,适宜采用钢结构。
2.2平面布置
确定工业建筑选址后,以生产工艺流程为依据进行建筑总平面设计,合理确定各分区、竖向设计、公用设施等[3]。进行工业建筑总平面布置时,除了以生产工艺流程为依据外,还要考虑职工生活用户、生产经营管理用房、福利设施用房,以及污染问题,按照全局角度考虑平面布置。为了确保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设计者可以采用计算机软件辅助设计,如建筑信息模型,基于同一模型设计多种设计方案,优选出最佳平面布置方案。
2.3生产工艺要求
建造后的工业建筑是用于生产活动的,为了生产活动的正常运作,工业建筑结构设计必要以生产工艺为依据,将生产工艺和生产活动做出结构设计的出发点,这样才能保证工业建筑结构设计合理。对于工业建筑而言,其生产工艺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生产流程。生产流程影响着各部门、各工段平面的次序和相关关系;(2)运输方式及工具。运输方式及工具影响着工业建筑结构类型选用、平面布置等设计工作;(3)生产特点。生产活动具有污染、易燃易爆等特点,做好生产环境、防腐蚀等方面的设计工作。
2.4防腐蚀设计
工业建筑建成投入使用后,受生产工艺和生产活动影响,生产过程中经常使用或产生酸碱盐类物质,容易腐蚀建筑物。所以,进行工业建筑结构设计时,要特别注重防腐蚀设计。第一,选用防腐性能好的材料,或对建材采用防腐措施。如,门窗使用木质、塑料、玻璃钢等防腐性能好的材料;金属挂件涂抹耐腐蚀的涂料,在金属表面形成防腐层;地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花岗岩等材料。第二,结构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材质,同时是混凝土表面涂抹耐腐蚀的涂料。如果结构构件使用钢材,务必要做好防腐蚀措施,必须在钢表面涂抹环氧树脂漆等材质的防腐蚀涂料。第三,带有腐蚀性的生产活动要集中布置在下风侧或水流的下游,限制酸碱盐类物质腐蚀工业建筑结构。
2.5防震设计
防震设计是关键的,它在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上占据首要位置,因为它直接决定着工业建筑后结构的安全性。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工业建筑方防震设计要求比较高,如果不能达到安全性要求,一旦遭受意外的冲击振动,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特别是生产活动具有易燃易爆特点的,危及工业建筑区内及周围范围内的人员生命安全。因此,进行工业建筑结构设计时,必须合理进行防震设计,符合抗震要求。当工业建筑结构规则、对称,整体性比较好时,按照工业建筑结构及其抗侧力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当工业建筑结构整体性比较差使,要按照工业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采用相应的加强措施,增强工业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当工业建筑厂房的结构高差比较大时,必须将生产用房与生活用房、管理用房等分开来布置,并分开相邻的抗震缝,便于提高结构的抗震性。此外,抗震缝两侧要布置墙等构件,并按照设计要求合理控制抗震缝宽度。
3结论
综上所述,工业建筑不同于民用住宅建筑,其结构设计具有较高的复杂性与安全性。为满足工业建筑结构设计的复杂性与安全性要求,要认真的进行工业建筑结构选型、总平面布置、防腐蚀设计、防震设计等工作,使工业建筑结构设计符合生产工艺要求,满足建造后的使用用途,达到相关设计标准。
参考文献:
[1]潘绍洁.工业建筑结构设计的复杂性及安全性[J].科技展望,2016(07):33.
[2]曾超.工业建筑结构设计的复杂性与安全性[J].山东工业技术,2017(04):122.
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工业建筑逐渐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中重要部分。工业建筑形象是城市面貌的一种表现形式,决定着现代工业建筑形象的就是建筑的立面设计。工业建筑立面设计的不同表现形式完全取决于生产工艺。外部立面设计需要与内部生产和谐统一,基于此,本文对现代工业建筑立面设计进行研究。
关键词:
现代工业建筑;立面设计;探究
前言:
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工业建筑的类型逐渐增加。工业建筑设计不再是单一的满足生产功能,而是在其立面设计上提升建筑功能,一方面能够满足工业建筑的空间需求,另一方面还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感受。比较先进的工业建筑立面设计,不仅能够代表着工业企业文化精神,还能够提升城市形象。
1.现代工业建筑特点与结构分析
1.1工业建筑特点
随着建筑行业在现代工业建筑中的延伸,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复杂,且实际的设计要求较多。例如在实际设计环节中需要考虑建筑使用要求、室内采光、屋顶排水以及建筑构造等。现代的工业建筑与其他类型的建筑相比存在着以下特点:第一,建筑厂房在实际设计环节中,需要在一定的工艺基础上完成;第二,厂房内部设计工序复杂,由于厂房内不需要安放很多大型工业生产设备,因此在空间设计上需要考虑多重因素。第三,需要对工业建筑的外部以及内部进行排水设计。第四,不同类型的工业建筑进行宽度设计[1]。
1.2工业建筑结构
工业建筑结构存在着多种形式,常见的有砖混结构、框架结构、钢结构以及网架结构等。不同风格的工业建筑所选用的建筑结果有所不同,选择合理的建筑结构,一方面能够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另一方面还能够提升工业建筑性能。目前,我国工业建筑设计从建筑结构上进行划分,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空间大,以巨型钢架为支撑;第二类,特殊构筑型,例如煤气储藏仓、发电站等。第三类是空间比较小的轻型工业厂房[2]。
2.现代工业建筑立面设计
2.1工业建筑尺度与比例
工业建筑立面设计的比例是建筑设计中关键环节,良好的比例设计能够对建筑结构进行科学划分,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建筑设计美感。工业建筑设计的立面比较平整,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在重点环节的比例设计需要特别注意,如在工业建筑外表的檐部、墙身以及基部比例设计。设计是在实际设计环节中,在对建筑的基本结构以及基本构型进行充分考虑之后,需要从工业建筑的整体角度出发,然后再将比例设计落实到细节之处[3]。在整体与细节的比例良好基础上,才能够实现立面的和谐统一。而由于工业建筑与普通住宅建筑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细节设计上的尺寸感不容易把握,因此需要通过在整体建筑设计外增加台阶设计、栏杆设计以及窗的设计,增加整体建筑物的尺寸感。以某集团的下料厂房为例进行分析,工业建筑长达176米,宽21.5米,高19.5米。建筑中部的变形缝将整体建筑分割为东西两部分。在建筑的西侧主要分为3层,第一层高10米,为下料区,第二层高5.8米,为集中储存区,第三层高3.7米,是办公区。东侧的建筑空间为金属材料库,从该建筑的空间构型上进行分析,在东区底层安装上下两层窗,以便于室内空间的大面积采光。在东侧空间建筑中,并不是都可以采光,再不能采光的外部墙面上,通过不同建筑材质将建筑格局分开。例如选择灰色涂料,以不同的纹理在墙面涂刷上进行板块的分割,在这样的立面设计下,墙面的设计感能够迅速呈现。
2.2立面设计的构图语言
工业建筑立面设计实际上是一种美学的表现,既是一种抽象的表现也是一种形象的刻画。在不同工业建筑立面设计中,都需要尊重构图与法则。构图能够增加建筑立面设计的延伸感,有效缩短横向比例。在单体立面设计环节中,共同语言的运用能够使得建筑设计耳目一新。在群体建筑设计中,立面设计构图能够让建筑外观的时代感增强。一般地,建筑构图语言的表达主要可以通过建筑外观材料纹理、材料糙度以及材料的凹凸变化等因素来实现。随着建筑材料的逐渐研发,工业建筑材料在实际运用中能够展现出特殊的纹理,再加上富有设计的构图,使得工业建筑立面设计在视觉上散发出科技气息。以科技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立面构图是能够为建筑设计增加沟通语言,同时也是建筑设计技术进步的体现。
2.3色彩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处理
随着工业建筑厂房空间逐渐趋向于大面积设计,对于建筑外表面的颜色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框架下的工业建筑,如果对于空间布局以及颜色设计不当,将会使得建筑设计单一呆板,不能彰显时代特征。工业厂房立面颜色与商务办公建筑立面颜色不同,一般选用比较淡雅的色调,突出工业特点。建筑色彩的搭配实际建筑立面形式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建筑颜色是建筑形式的从属手段,另一方面,建筑颜色也能够作为一种建筑设计中的独立手段。例如,在一个工厂的建筑外部涂上白色,能够使得建筑的形状凸显。而在建筑的辅助部分涂上淡黄色,建筑外观在两种颜色的相互碰撞下,立面形象更加的丰富。由此可见,同一个建筑设计在不同颜色装饰下,所呈现出的立面效果有所不同,提升工业建筑立面设计感,在颜色选择方面,需要注重不同颜色之间与环境的融合。
结论:
在先进科技影响下,现代工业建筑立面设计逐渐提升,现代厂房设计不仅要满足生产技术要求,还需要体现出建筑设计的科技化、现代化。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把握好建筑的比例设计,注重建筑构图语言的应用,并加以合适的建筑颜色,来提升建筑立面设计感。
作者:张洺瑜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熊浩.现代工业建筑外遮阳与立面的整合性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