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绩效审计的思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公共财政建设目标的不断深化,对于公共工程体系建设的要求也逐渐的提升,在这种背景下,政府职能对于市场机制的补充作用也日渐明显,尤其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内,都充分体现出公共财政关系日渐完善的要求。近几年来,政府投资的重点正逐渐向着公共工程的建设转变,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对公共工程投资效益的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问题逐渐显露出来,这对于公共工程投资效益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利影响。
一、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1.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缺乏足够的操作依据
我国虽然已经将公共工程投资效益审计工作列入到相关的议事议程工作中,但是在相关的实施依据方面却不够完善,这也直接影响了公共工程投资效益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比如在针对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方面不够完善,同时也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因此对于审计成果无法进行全面而且科学的评估,审计人员在开展相关的工作时,也缺乏对公共工程投资经济性的充分考虑,这对于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的质量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2.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受到影响
公共工程审计机关在国家审计组织中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只有保证组织和人员的独立性,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而当前我国相关的法律体系中规定,国家审计隶属于国务院,地方审计机构也是由上级审计机关领导,在这种模式下,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因为以地方领导为主的双重管理模式下,审计人员的任免与管理都受到上级部门的影响,审计机关在履行相关的权利和义务方面也无法获得有效的保证。
3.缺乏完善的投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由于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工作所面临的对象具有多样性,而对不同的审计对象进行评价的成果也无法完全统一,甚至针对统一个审计对象也存在着不同的衡量保准,这对于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正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才使得审计人员无法客观而且公正的对审计成果作出判断,自然也就无法保证审计成果的科学性。
4.缺乏对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的有效监督
我国国家审计具有较浓厚的政府内部监督色彩,虽然《审计法》明确规定了审计结果可以对外公布,但至今尚未得到执行。在审计监督这一方面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做法,如英国的审计公告制。审计公告制就是审计机关对审计管辖范围内重要审计事项的内容、审计程序、过程、结果等,采用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的制度。审计的首要职能是监督,监督是审计永恒的主题,而审计公告制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让社会公众了解审计结果,另一方面是对审计质量的最有效监督。
二、促进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有效开展的策略
1.促进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
一方面,针对公共工程绩效审计开展相关的立法工作,通过法律体系对绩效审计的重要性进行明确,为绩效审计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基本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促进国家审计机关各项审计准则、方法的不断完善,以此促进绩效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在现行的各项审计准则中,缺乏针对绩效审计的规范和标准,这也为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必须要促进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快速完善,才能促进绩效审计工作向着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国家审计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
2.对现行的审计管理体制进行改进
针对审计机关缺乏独立性的问题,必须要通过改革审计管理体制才能改善,才能促进审计机关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在我国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明确审计机关的法律地位,将审计机关从政府部门中进行有效的剥离,而审计人员的任免也应当由直属的审计机关来确定,才能有效的保证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同时,在审计机关的经费体制方面也要进行改革,将审计机关的各项经费预算进行独立深刻,这也是保证审计机关独立性的主要内容。只有从制度方面和财政方面充分保证审计机关的独立性,才能保证审计机关更好的开展审计工作,促进审计结果的科学性。
3.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从现行的公共工程投资项目管理活动的开展来看,建设成本与建设项目保持一致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项目建设的预算与计划等内容都是影响绩效审计成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对审计的经济性和效率性都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我国在开展公共工程投资效益审计工作方面已经开展了较长的一段时间,而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可以看出,只有按照一定的标准对项目投资效益进行科学的评价,促进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才能促进绩效审计工作的科学性不断提升。
4.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公告制度的有效开展,是促进政府管理透明度不断提升的一个主要表现,也是加强绩效审计成果监督效率的主要途径,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因此,我国可以在现行审计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逐步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将审计成果在相关的网站、报刊中进行刊登,有利于促进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质量的不断提升。
结束语:
我国公共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审核工作的开展仍然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在经验和认识方面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因此仍然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这也是审计理论领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不断的促进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才能促进我国审计工作的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国有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9.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3-0096-02
前言
在很长的时间里,审计仅停留在单纯的财务审计基础上,通过查错防弊来间接地提高经济效益。直到20世纪中期,西方一些企业开始注重健全自身的管理体制,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工作效率,由此相继产生各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审计形式,如管理审计、业务经营审计、绩效审计、“三E”审计、综合审计等等。
在中国企业中推行经济效益审计是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企业效益审计实践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即没有现成的审计经验可供借鉴,也无完善的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和统一的审计操作规范可去执行。
当前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实践中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效益审计的观念和环境还不适应,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经营过程中仍然存在违规问题;二是效益审计的意识和观念还未深入人心,人们对效益审计的关注度还不够充分;三是审计人员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效益审计需要,其队伍结构、知识储备、思想、观念、技术等方面尚未完全做好准备;四是完善的效益评价标准体系还未确立,开展效益审计缺乏衡量标准;五是缺乏统一可靠的审计操作规范,国家审计机关不同程度对效益审计进行了尝试,但对效益审计的审计目的、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审计评价体系等没有做出规范。审计机关对效益审计的质量控制缺少办法;六是经济效益审计风险较大。
一、建立与企业经营特点相适应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需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科学性。评价指标体系应能科学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二是有效性。使用该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发现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三是系统性。即要求指标体系及其各项具体指标与所评价的企业经济活动或业务内容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
1.综合指标。现代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必须以价值指标来综合。价值指标可以有两个层次的价值增量,即企业的价值增量和对社会贡献的价值增量来综合反映。(1)税后净利润指标。税后净利润指标是绝对值指标,能够综合反映产量、产值、质量等各项基础指标。(2)经济增加值指标。经济增加值,就是企业每年新创造的经济价值;它等于税后净营业利润(没有减除债务资本利息)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其中:资本成本既包括债务资本的成本,也包括股本资本的成本。
2.基础指标。(1)收益性指标。通过收益性指标的分析,可进一步分析企业利润的构成,综合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收益性指标可以用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和资本收益率三个相对指标来衡量。(2)成长性指标。借助成长性指标分析企业的经营收益增长程度和发展趋势,是分析与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另一个重要侧面,成长性指标可以用资本控制率、资本保值率、社会贡献率等指标反映。(3)稳定性指标。通过稳定性指标,可进一步分析销售的增长和应收账款回笼资金管理状况,分析不良资产的变动情况,从而评价企业资产运行效率和资产质量状况。稳定性指标大体上可以用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来反映。(4)定性指标。定性指标用于对上述定量指标评价形成的基本结果进行定性分析验证,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基本评价结果。定性指标可运用于对管理效益的评价,按照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分别进行评价。
将上述内容结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4号令《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来整理划分,可得下页表1。
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时,建议可增加如下财务弹性指标、投资情况及对外担保、对外借款情况等其他指标:
现金满足投资比率=近五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近五年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
全资子公司回报率=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增加(减少)额/投资本金×100%
控股公司回报率=按权益法计算的投资收益(亏损)/投资本金×100%
其他长期投资项目回报率=收到投资收益(亏损)/投资本金×100%
短期投资回报率=收到投资收益(亏损)/投资本金×100%
对外担保、借款等损失率=损失金额/担保或借款额×100%
系统外投资回报率=对电力系统外投资所获得的投资收益(亏损)/对电力系统外投资的本金×100%
系统内投资回报率=对电力系统内投资所获得的投资收益(亏损)/对电力系统内投资的本金×100%
二、找准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1)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制度。经济效益审计首先必须以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制度作为标准,并以此来衡量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是否符合国家宏观控制的要求,是否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否保证了企业的长远利益。(2)各种计划、指标、预算、定额。是经济效益审计中采用最多的一类审计标准。这类标准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指定的,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也较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水平。(3)前期的审计标准。它是指被审计单位以前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时所制定和运用的标准,是审计人员制定本期经济效益审计的参考依据。(4)本单位或国内外同行业的历史先进水平与平均水平。这类指标是对计划、指标、预算、定额等标准的补充,从而使经济效益审计的标准体系更加完整、全面。(5)科学测定的经济技术数据。这类标准主要用于评价新产品及新工艺的经济效益。由于新产品新工艺的效益没有相应的历史资料可以比较,同时,同行业又无同类的指标可以参考,要评审它们的经济效益,就得借助于科学技术来测定。
三、如何在国有企业有效实施经济效益审计
搞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第一,加强制度建设,要对照内部审计准则,整合完善内部效益审计制度体系。第二,提高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要想做好经济效益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成为复合型人才;第三,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坚持沟通协调,增进理解支持。第四,按照“学习、实践、创新、规范”的原则,先易后难;第五,大力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要做好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引进开发工作和非现场审计工作,在经济效益审计中要不断创新审计手段,加大计算机审计力度,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此外,还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准经济效益审计的要点:(1)审查业务经营目标与计划,分析计划的编制、执行和结果。在经济效益审计中,要正确使用各种审计方法,审查评价企业开展经济活动所制订的计划、目标是否适宜。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主要采用比率分析法分析计划执行的结果,但经济效益审计要分析计划的全过程,包括计划编制、计划执行、执行结果等。(2)在资产负债审计的基础上,分析生产力各要素的利用情况。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时,可结合传统资产负债审计来分析生产力各要素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其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力利用情况、流动资金利用情况、固定资金利用等情况。(3)在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的基础上,分析控制机能。经济效益审计的任务之一是要认真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适当和有效。经济效益审计的内控制度评审,不同于传统审计,更重要的是考核企业的控制机能是否完善,能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在固定资产审计的基础上,侧重投资决策审计。针对投资项目多,投资金额大的大型企业,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时必须结合审计调查,对投入产出进行对比分析。其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审查投资决策和审查投资方向与投资结果。(5)审查单位对有关的法律、政策和制度的遵守情况。经济效益审计也是一种监督活动,而有关的法律政策和制度则是最重要的监督依据。
参考文献:
[1]宋常.关于绩效审计研究的新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1):3-6.
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档案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部审计活动的真实记录,也是考查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研究内部审计工作历史的重要依据。因此,建立完整而系统的内部审计档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能够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水平,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积极、高效发展。做好审计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帮助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者进行审计质量检查、评估,能够帮助评审内部人员的工作业绩和业务水平,能够有助于对高校未来的内部审计进行规划和执行,能够帮助新参加工作的审计人员的学习参考和提高技能。
(二)能够为内部审计工作保存审计证据,有效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审计档案是审计工作的真实记录和反映,做好内部审计档案的管理工作,就是为审计工作保存审计证据。高校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性也为现代审计带来了不可回避的风险,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就要求审计人员要严格依照相关审计法规进行审计,而做好审计档案的管理工作就可以有理有据地证明审计工作是依据有关规定开展的,是符合要求程序的,从而达到对审计结论的支持,对审计人员的保护作用。
(三)能够为连续审计提供便利,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内部审计档案系统而完整的反映了内部审计的全过程,作为审计工作结束后复核和备查的依据,可以为有关部门和人员了解审计情况提供证明材料。一些审计项目如经济责任审计、基建预决算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等,连续性很强,审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以前年度的审计档案进行审计,从而缩短审计周期,达到提高审计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一些单位的领导和审计人员对内审档案的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认为只要出具了审计报告,提出了审计意见,做出了审计决定,审计工作就结束了,对相关资料没有及时汇总、整理和归档,缺乏规范性的管理。
(二)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一些单位虽然也按照《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审计机关审计档案工作的规定》、《审计机关文件材料立卷归档作业规程》等相关法规制度,制定了相应的审计档案管理办法,但是缺乏借阅、保密等细节制度,而且一些制度仅仅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缺乏严格的执行和落实。
(三)缺乏专职人员,管理方法有待规范、提高。
许多单位都没有专职的内审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不具备审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不熟悉档案管理的基本操作流程,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经验,难以真正发挥内部审计档案的作用。
做好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内审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思想认识,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审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识是先导,工作是关键,不从根本上解决认识问题,工作就不可能有持续的良好效果。
(二)健全和完善各种制度,进一步提高制度化、规范化程度。
在原有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完善《档案归档制度》、《档案借阅制度》、《档案日常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从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保管、统计、借阅、利用以及安全、保密等各个环节健全了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
(三)严格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管理审计档案,狠抓落实。
制定规章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规范平时的工作,若只制定而不执行,那再好的规章制度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如何实现科学、规范管理档案的目的。
(四)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管理工作水平。
关键词:内部审计;效果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一、审计效果不好的原因
1.审计项目的选取不够科学。审计项目的选取是由审计范围决定的。现在内审的范围很大,可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管理审计、效益审计、专项审计等,但在选取审计项目作为部门年度目标时主要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觉得审计部门什么都能做,除了上级和领导制定的审计项目外,自己还列举了一大堆审计项目,却没有考虑到部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是否与这些项目匹配。例如在科研单位,审计部门人员大多来自财务和其他专业,平时对单位的科研活动基本没什么介入,不了解科研的基本流程,如果贸然要开展科研项目流程审计,不见得会取得好的审计效果;二是没有将部门目标和单位目标相结合。内部审计是为单位的管理层服务的,要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进行评价,提高单位效益,帮助实现单位目标。内审部门在选取审计项目时,往往从自己部门出发,没有经过广泛的讨论,没有和经营管理中的主要问题结合起来,没有抓住热点和亮点项目,造成领导关心的没审,审的领导不关心,效果不言而喻。
2.审计质量存在问题。审计报告洋洋洒洒,从审计内容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描述,但提交上去,领导知道存在的一些问题报告上却没有反映,或者说审计时根本没有关注或发现。造成质量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内审部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人员少,任务多。在有限的时间内,审计人员要完成大量的工作,审计的深度有限,往往保住了进度,牺牲了质量;二是审计人员能力有限,审计人员多来自财务、经济等专业,面临的审计范围越来越宽,一些审计内容超出了审计人员的能力范围,并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提升;三是审计质量控制不完善。很多内审部门没有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造成审计项目的开展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审计时没有完善的审计程序,缺乏规范、标准的工作底稿,没有复核。审计报告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完整,问题描述不够清楚、重点不突出。审计建议缺乏建设性,操作性不强,影响了审计质量。
3.审计威慑不够。开展审计之前,没有进行审计公示;审计报告出来后,只在一定范围内传阅,主要是主管领导、被审计单位领导和被审计人员才能看到审计报告。报告中揭示的问题没有受到更多的关注,问题是否严重主要看主管领导的意见。此外,很多审计都是事后审计,如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时,被审计人已经调离工作才对其进行审计,审计结果对其很难有影响和约束,感觉如走过场、走形式。
二、提高审计效果的途径
1.选取适当的项目。在确定审计项目时,要立足本单位,了解单位目前运行中存在哪些主要的风险,将风险级别高的列为审计的重要项目;其次,要在部门内部进行广泛地讨论并及时与主管领导进行沟通,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最后,在确定审计项目时,要考虑审计部门人员数量及素质,对暂时缺乏相应能力的不要贸然立项,至少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学习,摸清基本情况后再说。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 培养模式 实践能力 综合素质 产学研综合
一、商务英语教学的现状和误区
随着中国加入了WTO,就业对人才的需求由本土化低技能转向国际化高技能,作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的教学应该与学生技能培养密切相关。特别是学生的听、说能力,是一些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现以会计专业中所开设的商务英语教学作具体说明。
1.课程开展不被重视。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除接触到自己的专业课程以外,开设了商务英语,商务礼仪,人力资源等一系列的辅助课程。这一类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全面的接触到现如今社会环境对高职院校学生要求的提升,也更全面的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既然作为辅助教学,非专业学生对商务英语本身就存在着误解,认为课程可有可无,这给商务英语的教学带来了难度。同时,在教学重点方面,也存在着部分误区,仅把读和写作为了教学重点,完全忽略了听和说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一味的只强调语法的教学模式已经是过去式了,要及时转变到以培养学生语感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来。
2. 课程考核评价单一。目前商务英语的考核方法依然局限于闭卷考试,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评判学生能力的惟一标准。很多同学平时课堂出勤率保证不了,因为缺乏一个有效机制进行约束,平时不上课,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最后考试也能及格,如此循环往复,相互影响,并未真正掌握知识。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应该进行改革,转变学生的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科课程更好的开展。
3.课程定位模糊。商务英语课程作为非专业学生来讲,自开设以来就没有明确的课程定位,从而限制了学科的综合型发展。商务英语围绕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目的在于培养涉外贸易人才,这与其经济类课程相辅相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前几年这们课程的发展并不顺利,往往存在错误观念,认为经济类人才无需掌握过多英语,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后,这种陈旧的观念才开始摒弃。
二、解决问题的几个建议
1.充分利用载体。商务英语作为语言类课程的讲解,往往枯燥无味。在课程中穿插视频,音频的方式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每次上课之前,利用课余时间,播放英文歌曲,播放英语视频的剪辑,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再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本内容,播放与之相呼应的视频片段。比如说,在讲解餐桌礼仪这一章节时,播放了《泰坦尼克号》中男女主角餐厅就餐的视频,让同学们观看完之后找出哪些礼节是需要注意的,哪些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哪些是需要避免的。同学们聚精会神,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踊跃发言,在热烈讨论中把本章节重点铭记于心。
2.鼓励型教学。教与学是互动的,不时的提问一些问题,有利于同学们集中精力,让老师及时掌握同学们的学习动态。但是,有一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也许是单词不会发音,也许是天性腼腆,总是默默无闻。在课堂交互中,这一类学生往往被忽视,要想解决这个"开口难"的问题,可以采用鼓励型的语言经常对其进行鼓励。比如,当这一类学生回答问题完毕之后,先不论回答的正确与否,首先要对其进行赞扬,“回答的很好,从另外一个角度告诉了我们答案,很有创意”,“很有学习英语的天分,发音很标准”。久而久之,得到老师赞扬鼓励的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也不再害怕发言。
3.案例化教学。比如,在给电子商务专业开展教学时,有一节重篇章讲到了“4P”原则,,即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最常接触的就是这个原则。那么,在课后作业的案例中,让同学们做一份某企业的“4P”报告,把各项元素都考虑在内,与其专业课的案例不同的是,要全部用英出这份报告。一旦涉及到专业知识,同学们分组讨论,各显神通,会尽力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样与专业特点相对应的教学方法,不仅运用到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在无形之中强化了英语能力。
4.考核制度能力化。以往传统的考核方法,闭卷考试的成绩是判定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而商务英语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闭卷考试的成绩只是标准之一,根据商务英语课程的特点,实行“形成性考核”的方案,期末考试成绩只占最终成绩的50%,平时同学们分组讨论的项目成果占50%。这样改善了同学们“临时抱佛脚”的考试状态,把精力平均到平时的课堂中来,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显现考试的公平。
三、结论
商务英语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要有自己明确的定位,辅佐其他课程的开设,培养多方位高素质的涉外人才。只有对以往错误的观念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关于深化商务英语的几点思考,旨在希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蒋昭媛.搞好英语专业建设加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教学[J].才智,2011年09期
[2]曾利沙.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以何为“专”――兼论“商专”的体系差别性定位与比较优势特色 [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3]任均玲.基于需求分析的商务英语本科课程设置探索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4]董亮,许菁.我校英语(国际商务方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5]姜莉莉.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华章,2010年13期
[6]尹雪艳.交际教学法和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需求[J].南昌高专学报,201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