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生物教学措施

高中生物教学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生物教学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生物教学措施

高中生物教学措施范文第1篇

高中生物是高中学科中的重要一门学科。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问题与措施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很多高中教师都发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存在偏科现象,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和化学、物理存在一定的差异,高中生物在所有学科中受到的关注力度相对较低,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个别生物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较为落后,从而导致教学效果较差。但是,高中生物的内容和高中生生活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学好生物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对我国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1.1课程理念认识较为模糊

很多高中生物认可教师都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新课程理念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新课程理念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常规性的教学方法,要能够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作为教学指导,并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很多高中学生因为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不知道怎样进行正确的生物教学。

1.2难以把握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教师没有全面把握好教学内容、教学需求。有的高中生物教师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难以把握,而且,辅助教材治疗和新课程内容不够匹配,所以,高中生物教师难以把握教学内容的广度以及深度。

1.3教学方式难以顺利执行

高中生物教师难以对高中生物教学进行执行和控制,很多生物教师已经习惯了使用常规性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展开教学工作,难以从宏观整体促发来对课程的总体目标进行考虑,在对教学深度、教学内容进行把握时,难以正确出来好教学内容和课时之间的矛盾。这些问题反映了高中生物教师对新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思维的把握不够,教师针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教学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整合意识还有待提升。

2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教材比较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对于提升生物学能力、生物学知识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高中生物教师要能转变生物教学理念,进行生物教学方法、教学思想的尝试和探索,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并做好积极引导工作,通过经验总结来促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2.1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学习兴趣是否能够被激发主要是依靠教师引导,怎样吸引学生主动学习高中生物,教师要能够正确记性牵引,引导他们产生学习动力。有经验的高中生物教师都比较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科学性,通过进行知识引导来提升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来寻找答案。兴趣作为第一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他们的思维,积极引导高中生来进行思考,这样即使学生存在学科偏见,也会被教师吸引到教学活动中。

2.2营造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能够创造出较为平等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思维意识的锻炼也十分重要。学习氛围作为高中学生学习的外在条件,这种学习氛围不仅是老师简单地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是要能够让学生有着更加充足的发言机会、发言空间,让他们能够对教师表述的教学内容、教学观点提出看法的意见,允许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这种课堂学习氛围能够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处在的拘谨心态,积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调动他们对生物学习的兴趣,锻炼他们的思维意识。教师还要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探索、不断思考的能力。

2.3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到厌倦,所以,教师要能够选择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多变灵活的教学方案。高中生物教学系统包括思考、实验、练习、活动等构成,属于学生能力培养结构最为直接的反应。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实验作为经常选择的基本教学方法,其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完成认识、实践、认识的跳跃。课堂实验要求教师要能够结合教学需求来根据课文重点进行设计,让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对问题得出结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保证其学习思维能够活跃,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在教学改革新环境下要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学习。而且,对于理论知识的巩固还要不断练习,尤其是课堂练习,从而保证学生知识练习效率得到提升。常规条件下学生课堂之下很难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尤其是在缺乏监督的条件下。课堂练习则能够从根本上弥补这一问题,教师在课堂练习能够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理解,所以,生物教师要能够做好课堂练习题重难点设计,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安排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测的同时,还能够巩固学习效果,保证生物课堂教学能够高效、优质进行。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看到进行生物教学改革的重要性,通过适当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有效方法进行课堂改革,摆脱现有的高中生物教学困境。要通过生物教学改革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学校生物教学的发展。

作者:方引泉 单位:江西省金溪县一中

参考文献

[1]敏.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J].生物技术世界,2013,08,112.

高中生物教学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元认知能力;关系探讨;提升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101-02

当前教育领域元认知理论的提出源自西方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有机结合。所谓的元认知,主要是指从自我认识的角度出发,充分挖掘自我心理状态的构成、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自我学习任务的构建以及自我学习策略的制定等等。在各种认知的形成过程中,元认知起到主要的监控与调节作用,这也是构成生物学习思维的主要模式。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状况来看,元认知指导着学生思维活动的执行,同时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也起到相关的协调与促进作用。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能力远不足以代表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而建立在教学情境基础之上的认知活动发展才真正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理解情况。

一、关于元认知能力与高中生物教学之间的关系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元认知理论应用强调特定教学情境的营造,在有效的认知活动开展过程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形成。由此可见,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元认知能力培养,不仅仅在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感知和记忆过程,而着重在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从教学的多重角度,无论是教学手段的选择还是教学目标的构建,都应建立在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基础之上,从认知培养角度提升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效果。关于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与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之间的本质联系,大致可从如下几方面得以体现:

1.元认知知识在生物教学中的体现。关于元认知知识的概念,主要是指学生对自我知识的一种整合与完善过程,这与生物学认知概念中的结果呈现有着相同的含义。这不仅在于学习目标的构建,更在于一种学习方法的掌握过程。因此,生物教学中通常会运用实验或是探究的方式来实现对学生元认知知识的灌输,突出环境影响对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2.元认知调控在生物教学中的体现。元认知调控的存在关键在于一种认知活动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过程,无论是教学计划的制定还是教学环节的修正,都必须在不断的自我反思过程中达到一定的策略完善目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中生物课程中元认知调控的执行,不仅关系到学习反思过程的实施,也与整体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

3.元认知体验在生物教学中的体现。这一认知体验过程的实施是对学生现有生物课程知识的一种补充与完善,无论是教学情绪的优化还是教学环节的优化,都是一种元认知概念在生物教学中的体现。这些全新的认知体验过程势必能够让学生在生物教学中获得更加有效的情感体验。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具体措施

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绝非仅仅在于生物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而应当是一种主体性教学思维和终身学习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的传播。元认知能力培养更加重视学生阶段内学习效果的提升,注重生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强调从多角度来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这是当前生物课程教学的基本改革趋势,也是元认知理论应用于生物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实施现状,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可从如下几方面得以呈现:

1.教学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理解元认知培养的重要意义。高中生物教学在于一种生命教育内容的灌输,它不仅涉及到相关的生物理论知识,更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元认知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知识构成不仅包含了相关的生物演化过程,一些生物遗传或是环境特征也会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更好地促进学生元认知理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拓展。

2.认知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不仅与学生自身的认知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也与必要的课堂教学情境设置紧密相关。这一教学情境是学生能力与思维共同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课堂教学气氛创设的重要因素,不仅优化了学生的元认知体验过程,也使得元认知调控在这一环节中得到了体现,更好地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3.注重教学反馈在生物课程教学中的体现。教学反馈也是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过程,这一环节的实施不仅关系到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与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密切相关。教学反馈关系到生物教学的教学结果,同时知识与技能的灌输也是学生意志力培养的有效路径。元认知能力的培养需要多种教学手段共同实施,这一系统性的教学实施过程也是元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4.重视元认知监控在生物教学实施中的有效补充。关于元认知监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体现,是指教师必须在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学生元认知的形成过程进行有效监控,找准教学过程的重难点,为生物教学的开展创设更加有效的教学氛围。因此,作为一种补充手段存在的元认知监控过程,对于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实施效果也极为有利。

高中生物教学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021

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要学习的生物知识点难度进一步增大,很多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理解的现象是学生用肉眼看不到的,因此,借助于生物实验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显得十分重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作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自然也要引起高度重视。然而目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目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会发现,生物实验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实验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引起重视,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实验学习。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目前存在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以下分析:

(一)生物教师的综合实验能力尚待提升

教师在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课堂教学才能变得更加有效。实验作为一项十分严谨的教学活动,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能力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就目前高中生物教师的实验水平来讲,部分教师的实验水平还尚待提升,教师在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势必会影响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影响学生有效进行生物实验学习。

(二)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实验学习方法与技巧

实验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了要求,而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只有掌握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技巧,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生物知识点学习。而就目前高中学生的生物实验学习而言,学生还存在没有掌握有效的实验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情况,结果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实验,却没有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有些学生并不明白在进行实验之前要对实验步骤等有清楚的掌握,而在没有掌握实验步骤的情况下到实验室做实验,导致实验无法顺利的开展。

(三)学校实验器材不足

实验器材不足,不仅是影响传统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也是影响现代生物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高中阶段学生要进行的实验难度进一步增大,因此,更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到实验室进行实际的操作,并且需要学生能够亲自进行操作。而就目前高中生物实验室建设来看,很多学校都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迫于实验室器材不充足的情况,部分实验活动可能被取消,一些原本需要学生到实验室单独进行操作的实验活动,因为实验器材的短缺而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这些都使学生的实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

(四)没有对课外实验引起重视

在很多教师和学生的意识里,实验应该是在实验室进行的活动,实际上实验室只是学生做实验的地点之一,学生应该有更加广阔的实验空间,将实验拓展到实验室之外。而目前高中学生的实验活动受到了限制,除了实验室实验之外,学生很少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开展实验活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难以通过课外实验得以验证,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应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问题的存在往往影响了事物的发展,目前存在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无疑影响了生物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存在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希望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实验水平。

(一)提升教师的生物实验能力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要对提升自身的实验能力引起高度重视。在提升高中生物教师的实验能力时,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方面提升教师的生物实验理论水平。教师要积极的学习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实验能力的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使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教师还要积极的强化与具w的实验内容相关的理论,进而使教师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实验操作。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验操作能力,进而更好的指导学生与影响学生,使学生也树立做好实验的信心。

(二)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实验学习方法与技巧

针对高中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实验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教学。一方面,教师要在实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讲授有效的实验学习方法与技巧,提升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就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进行指导,使学生切实掌握有效的实验学习方法与技巧,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学校加强实验室建设

针对高中生物实验器材不足影响学生有效进行生物实验学习的情况,要求学校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学生创造更多实验的机会。进行生物实验室建设,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因此需要教育部门及学校引起重视。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对实验室的现有器材进行有效应用,对于现有的实验器材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养,对于经过修补能够重复利用的实验器材,教师要充分加以利用,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

(四)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验

高中生物教学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教学 概念 过程 意义

我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这一大课堂,结合授课内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使抽象的课本知识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生物世界,热爱生物,进一步热爱生物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面我就以光合作用为例,谈谈如何通过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一、光合作用概念

我们在农业生产中看到春种秋收,硕果累累,正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粒”,那么,是谁为我们创造了如此丰硕的收获?那就是绿色的作物。还有,我们看到的森林,一片森林就是一个天然氧吧,我们房前屋后的花草树木能给予我们新鲜的空气,这又归功于谁呢?还是绿色植物。绿色植物的这种神奇功能就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这里合成的有机物就是我们秋收的小麦、玉米、蔬菜、水果等。累累硕果,是我们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释放的氧气给予我们新鲜的空气,是我们的生命一刻都不能缺的,这些都是我们生存的物质基础。这样的讲解能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

二、叶绿体中的色素

同学们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到,在夏季,麦田、树木、花草的叶片都是绿色的,而到了秋季,叶片却一天天变黄,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对光能的吸收是通过叶绿体中的色素完成的。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我们知道叶绿体中的色素有两类,一类叶绿素(约为总量的四分之三),它包括叶绿素a(呈蓝绿色)和叶绿素b(呈黄绿色)。另一类是类胡萝卜素(约为总量的四分之一),它包括胡萝卜素(呈橙黄色)和叶黄素(呈黄色)。由此可见,由于绿色的叶绿素比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多,占优势,所以正常叶子总是呈现绿色。秋天、条件不正常或叶衰老时,由于叶绿素较易被破坏或先降解,数量减少,而类胡萝卜素比较稳定,叶片呈现黄色。这样讲学生就可以理解其中的原因了,至于红叶,那不是叶片中叶绿体的色素造成的,而是由细胞液泡中的花色素引起的。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十分复杂,包括许多个化学反应,根据反应中是否需要光,可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所需的外因条件是光照,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水被分解(),合成ATP(ADP+PiATP)。也就是说水被分解,产生氧气。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产生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利用水分解的产物氢离子,合成NADPH,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NADPH。而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绿叶吸收的 被固定,化合物被还原( ]+ATP( )+),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整个过程中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浓度、水分供给、温度等。所以在我们的实际农业生产中,为了制造更多的有机物质,提高作物产量,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利用这些影响因素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如在大棚蔬菜等植物栽种过程中,可采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减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方法,提高作物的产量。又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在温室内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增加光合作用的产物。还如在建造日光温室时,调整方位,调整温室的受光面,就是为了增加温室内的光照强度,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产量。光合作用的这个过程可理解为是“绿色工厂”为我们加工“食物”、制造氧气的过程,体现在农业生产上,那就是作物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四、光合作用的意义

光合作用为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所以,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来说,光合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制造有机物,是生命的物质来源。在农业生产中,春播数斤种,秋收千斤粮,所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我们可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看做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有机物中,是能量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一片森林,一片草地,一片绿油油的庄稼,就是一个个氧气加工厂。室内摆设的花卉不仅是装饰的景色,而且是氧气的供应站。因此,地球上广泛分布的绿色植物不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为生命的存在做了保证。

高中生物教学措施范文第5篇

生物教学创新教育学生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着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压抑学生创新精神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填鸭式教学,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少;知识讲授多,思想解惑少;课堂授课多,课后实践少;照搬教材多,特色内容少;考试死记多,启发思考少。以致教和学都围绕着考试来展开,而考试成绩只反映以记忆力为主的应试能力,而不是创新,反映不出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既缺少应有的活力,又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严重影响了新形势下创新教育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未来时展的要求,我国提出了创新教育模式。创新教育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创新意识、创新态度,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基本技能。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素质是创新的基础,创新能力是人才素质的核心。我们在推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和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二、生物教学中如何推进创新教育

1.生物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创新教育理念

生物教师应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只有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会采用创新方法,培养创新人才。教师要变传统“标准”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师道尊严”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面对创新教育,教师应不断获取新知识、新信息,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创新能力。知识更新的加速与信息的爆炸性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标志。生命科学是当前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教育科学如今也在教改中迅速前进,作为生物教师,只有不断扩充知识信息,才能适应教育改革与时展的需要。教师只有不断接受新知识,才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每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工作中,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必然妨碍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而新知识、新信息的出现不仅给人们以新的创造基础,而且能引发人们的好奇心和创新兴趣。

2.教学过程中勇于尝试创新教学方法

在生物教学中,倍受教师青睐的传统“讲授法”现已受到严峻挑战,它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教学,并引导学生提升动手能力。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合作型学习、自学式学习。其中,探究式学习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此方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可广泛采用,其过程是:提出课题―设计―探究―结果―分析―评价。其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索(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重在发现,学生具有最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影响条件为温度或酸碱度),再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实际操作。操作中教师可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研究课题的实质。教师只有教学中一直坚持对学生有意识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过程,才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

3.生物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教育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首先鼓励他们大胆地陈述他们的想法,对教材提出异议,对实验大胆改进,对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盲从于现存的结论,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而地这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会有所收益。所谓学有所疑,小疑而小进,大疑而大进。只有质疑,解题的思路才会更广阔,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开阔。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从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方面进行。思维的灵活性,包括对比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等等,表现在能否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考虑和分析问题,或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理解和研究问题,特点是教师对重难点的教学,诱导学生进行各角度探讨,多方式表述形成广阔的思维空间,提供灵活的思路选择余地,既可很好地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又有利于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经验相连接。随着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思维方法日趋多样,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思维特点,有针对性和秩序性地对他们进行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将上述各方面的发散性思维同想象、聚合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思维各具优点和独特的作用。在创新思维中它们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只有不断地发散一聚合一再发散一再聚合,才会使创新思维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在高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教师应当使学生得到足够的创新思维培养,使学生逐步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

4.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推动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1)充分利用实验条件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方法。中学生物实验课是加强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对实验目的的学习、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的掌握、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实验方法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应该搞好生物实验教学、加强实验室管理、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在实验工作中应该加强对模型、标本、仪器、药品、台账等的管理;使仪器设备科学分类,整齐美观,陈列有序并使用柜卡片,取用方便,时刻处于完好可用状态;满足了第二课堂活动的需要;积极研究改进实验,配合教学自制教具,增强实验效果。营造一个洁净、整齐、具有科学实验氛围的文明、安全的实验教学环境,以激励学生积极探索、获取知识。

(2)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主要阐述微观世界的结构和运动。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绝大多数同学表现出一种茫然的表情,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学生默默地听着,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在课后练习中,同样反映出教学效率低。计算机作为新型教育媒体的应用和发展,既实现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的同步输出,又能超越时空的限制,把学生的思维带进微观世界、模拟的实验环境以及美丽的大自然之中。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而是在观察和思考中,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PowerPoint(简称PPT)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制作于一体,具有强大的多媒体演示功能,能化静态为动态,化动态为静态,化无声为有声,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直观,化微观为宏观,并能跨越时空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能增加生物课堂的趣味,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理解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PT在生物教学中的使用有以下优点:一是有利于把微观的生物学知识宏观化、可视化;二是有利于把抽象的生物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三是有利于把繁杂的知识系统化、简单化;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能力。举个例子,如生态系统的成分,通过图片介绍使学生很快就了解各种成分在生态系统的位置、作用以及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视频片断再现菜地生态系统中:“菜―虫―青蛙―蛇―鹰”这一食物链。这样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课堂密度更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课堂密度的增加,使课堂教学使用时有了余地,使学生在课堂中就能达到学习目的,掌握所学内容。

因此,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整个生物教学更加开放,更加富有生活情趣和活力,同时也更加突出了生物学科的特点,使生物教学更接近大自然,更接近生活,也更能说明问题。同时,激起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一旦学生对内容感兴趣,课堂参与意识随之而来,互动的气氛使原本昏昏欲睡的学生也参与到了教学中,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所学的知识,从而整体提高了生物教学的效率。

三、结论

总之,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对创新教育的新要求,生物教师要认清形势、担负责任,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