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机化学考试技巧

有机化学考试技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机化学考试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机化学考试技巧

有机化学考试技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 有机化学 实验 教学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有机化学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往往设于高校二年级阶段,因为该时期的大学生恰好处在实验技巧与能力不断提升之阶段。实施实验教学对于提升学习者们的实践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等具备了十分重要的价值。由于有机化学实验在提升学习者们的化学实验能力上具备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对当前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状况加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有机化学教学的方法,从而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1强化基础操作实训提升实际动手能力

大学生们今后均要走入社会踏上化学相关工作岗位,这就要求其一定要有良好的化学知识储备,所以提升有机化学基本操作能力就成为了提升大学生群体实验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基础操作实训为有机化学实验之前提,也就是说,有机化学实验完全是通过数个基本操作部分组建而成的十分复杂的操作系统之一。有机化学实验基础操作实训涵盖了蒸馏、分馏、重结晶、测定熔点与沸点以及色谱分离等内容。大学生们在实施基础操作实训中应当进行更加规范的操作。大学生们来到有机化学实验室,第一步是要为其讲解实验室的相关规则尤其是安全操作制度。其次是要求其在实验中和实验后能够保持整洁、无污水,且有秩序地摆放好物品。再次是要培养大学生们规范化的实训习惯,包括铁架台与烧瓶夹的固定形式、各类仪器的清洗方法以及安装次序等。最后是在大学生们掌握了以上基本实训技能之后,要在实验过程中更加灵活地选择具体的操作内容。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学习者们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其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之能力。

2改进课程结构精心选择实验内容

以往的有机化学实验只是有机化学理论教学的附属内容,教师觉得上不上关系并不大,因为并未真正将实验教学列为提升大学生技能的必备手段。与此同时,在具体实验内容的安排上,验证性与基础性的实验偏多。这样一来,在实验的内容上也往往具有过于繁琐、耗费时日,而且实验的成效较差,并不侧重于综合素质的提升等。为切实提升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性地位,应当重新全面修订实验教学的大纲,明确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相关要求,从而精心选择有机化学实验的内容,实现基础实验与综合实验之间的彼此融合。例如,制备乙酰苯胺这个实验可以划分成合成乙酰苯胺、纯化乙酰苯胺以及纯度测定等三个实验来做,从茶叶当中提取相应的咖啡因成份则可分成提取、浓缩以及纯化等三个部分。如此一来,能够很好地提升学习者们对于实验学习的积极性,不但能够让其掌握了有机化学实验的操作内容,而且还能提升其分析与解决问题之能力。

3不局限于教材内容积极提升科研素质

当前高等院校有机化学实验用到的教材往往都相当陈旧,但是教师在授课时却不敢超出教材的范围,这样一来也就难以把有机化学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教师如果在授课中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的话,就十分容易导致过于依靠教材,对于教材上尚未阐述的内容就会无从下手,时间一长自然就难以很好地发挥出学习者的自主性。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只依靠材料,而是应当更加紧密地和科研工作结合起来。例如,在制备环己烯实验之中,教材中提到的催化剂为浓磷酸或者是浓硫酸,但随着近年来这方面研究的深化,能够起到催化作用的催化剂非常多,包括了固体酸、沸石以及草酸等。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掌握这一情况,即可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者们划分为数组,依据不同情况可使用各类不同类别的催化剂,并且要求其观察各自实验的发展状况,如此不但能够提升学习者们的主动性,而且还能拓展学生们的知识储备,有意识地关注与发展自身的科研素质。

4健全完善有机化学实验考核机制

高等院校有机化学教师应当立足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际情况,通过持续摸索与改进,从而建立起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富有操作性的实验考核机制,也就是说,实验教学的成绩应当包括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成绩等两个部分,分别占40分和60分。平时实验成绩应当当堂出分并进行点评。当大学生们做好一个实验之后,通常都十分期望能够得知成效。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及时指出并纠正其不足,在实验完成之后就依据实验状况给出分数并加以点评。教师的评判标准包括了遵守纪律情况、实验思路的清晰程度、基本操作的规范程度、试验结果的正确性、实验报告的规范性等。除了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成绩占60分,重点是考察大学生们某一个实验从预习开始至实验全面完成的整个过程。其中,考试题预习10分、实验具体操作40分、实验结果和讨论10分。考试试题所考核的是大学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实验装置安装程度、实验结果、实验现象解释等各个组成部分内容的操作与运用状况。

5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有机化学教学工作者应当根据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改进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以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更好地激发出大学生群体的学习主动性,让其能够具备更为稳固的实验操作技能,从而能够领略到科研的魅力,提升学好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加快学习方式的进一步转变,致力于提高的创新能力,为培育高素质的化学相关行业工作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来新,杨琼.制药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化工时刊,2010(10).

[2]金慧娟.有机化学实验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J].实验室科学,2010(4).

[3]张晓鹏,刘萍,李建平.改革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新乡学院学报,2010(1).

有机化学考试技巧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实践;教学效果

众所周知,有机化学不仅是医学类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更是药学类、生物学类、制药工程专业类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因此,学好有机化学非常重要[1-3]。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多、系统性强、结构理论抽象,学生普遍感到理解困难,掌握、运用起来更难。因而,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探索和解决[4-7]。本课题组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建立理论框架,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吃透教材,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全局意识;抓住反应本质,构建有机化学反应中的稳定性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多条复习主线及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优化问题设计,建立章节典型例题和题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对医学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提升进行了实践与研究[8],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教学效果无法保证,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另外,有机化学实验由于实验条件和学时的限制,大多数医学院校倾向开设一些验证型实验,不仅准备起来数量大,且废液处理起来较麻烦,教学效果微乎其微。近几年,安徽省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了《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和《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实验室、实验条件、实验设备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应该从根本上改变有机化学实验开设的原有现状,删除验证型实验,多开设操作和综合设计性实验。本课题组成员在原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注重实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及科学素养的培养,对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进行进一步实践和探索,教学效果明显,有利于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

一、构建有机化学课程学习平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期间,根据培养方案,每学期学习任务各不同。学习任务不比中学期间轻。如果学生仅仅停留在教材上,从课堂上学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把握章节之间知识的连贯关系,课堂上重在精讲,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技巧,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课后,课后教师还应该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构建有机化学自主学习平台上下功夫,真正体现教学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质量为导向,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具体将收集到的和自制的教学素材分门别类,如: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讲稿,课程课件ppt;验证性实验录像及有机化合物反应机理动画;学习讨论;自测练习;考研资料;与有机化学有关诺贝尔获得者简介等按照设计好的功能板块,构建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业余时间全面了解和学习有机化学。另外,作为授课教师,及时加入到学生QQ群,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随时随地接受学生的疑问,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施“有机讲堂”,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改革注重实效,教师不能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大学,一般按学时数上完,接着考试,这门课就算结束了,至于学生学的怎么样,一般不会多问,最后从试卷分析上体现一下,真正教学效果怎么样,一般不需要知道。其实,从课程授课结束到考试前这段时间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考虑和探究。授课结束,学生所学知识是零散的,还没来得急消化,更谈不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但为了考试,有时候只能靠背,囫囵吞枣。如果采用合适有效的方法和模式,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又锻炼自己多种能力岂不是更好。我们对此进行实践和探索,实施“有机讲堂”活动。具体做法:(1)问题设计。有机化学每章内容都多,如果都要掌握,有限时间内,根本行不通。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抓住本章的重点,典型练习具有代表性,由章节问题和典型练习形成活动任务。(2)准备和要求。授课结束,授课教师下达活动任务,由学习委员及班委,根据活动任务数,将班级学生分成相应组,每组4-5人,每组同学都要积极准备。这锻炼了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和工作协调能力。(3)实施。按照活动任务顺序,依次随意抽取每组某一同学上台讲解。讲解过程,接受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提问并解答。(4)总结。“有机讲堂”的实施,首先检验了所学知识;其次能上台讲而且能讲出来,一般自己得理解,这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回答问题并解答,这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反馈来看,实施“有机讲堂”活动效果比较好。不足之处:某组同学可能只对某一章较为熟悉,其它章节可能受到影响。时间允许的话,不分组,任意抽取某一学生实施某一活动任务,效果可能会更好。

三、调整有机化学实验内容,着重学生科研素养培养,提高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1.验证型实验进课堂,直观真实,达到认识有机物性质目的

有机化学实验包括三个方面:性质实验,常数测定和合成技能操作。成熟的性质实验现象明显,中学阶段都很熟悉,如果再到实验室滴滴加加只是验证一下没有多大的意义,反而给实验室带来很大的麻烦,如有机化合物种类多,准备起来数量大,且废液处理起来较麻烦,教学效果微乎其微。如果改变方式,将一些典型的性质实验拍成录像带到理论课堂,不缺乏真实性,讲解理论的同时让同学观看,既减少了浪费,保护了环境,又能达到认识有机化合物性质的效果。比如我们把一些典型有机物性质的验证型实验,如:(1)烷烯炔的区别(2)醛酮的区别(3)酮型-烯醇型互变异构(4)兴斯堡反应,区别伯仲叔三种胺实验(5)酮糖与醛糖的区别等,做成录像带到课堂,效果非常好。

2.开设综合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将验证性实验改成录像课堂演示,不仅一劳永逸,更重要的是把实验教学实间留给技能操作和综合性实验上,真正起到锻炼动手能力和培养实验技能的目的,增加一些常用的操作实验比如:旋转蒸发仪的使用,减压蒸馏操作,柱分离技术等;开设一些与医学检验、药学、生物学、制药工程专业知识相关的综合性设计实验,比如:阿司匹林的制备,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阿司匹林的发展史,熟悉反应过程,优化合成路线,分离提纯,结构解析,纯度检验,甚至可以压片制成药片等;一些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去,学会一般科研方法,科学素养得到培养,真正让学习感觉到大学与中学的不同。同时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有机化学对后续专业课的重要作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专业课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记忆能力

有机化合物反应复杂,学起来枯燥无味,尤其是涉及构型构象方面的题型,缺乏空间想象力,更是无从下手。如将微观的分子反应用图形,模型或动画表示出来。如:卤代烃消除反应,以2-溴丁烷为例,产物以反式2-烯烃为主,泛泛讲,学生很难理解立体选择性反应概念,如果把反应过程用模型搭出来并做成动画展现出来,就迎刃而解了,从而得出(1)卤素和β-H的相互关系必须符合反式共平面的要求(2)消除反应速率大小与卤代烷采取的构象优劣有关。类似的还有霍夫曼消除反应。再如周环反应中的σ迁移反应,以加热条件下碳的[1,3]迁移为例,在[1,3]迁移时将伴有迁移碳原子的构型转变,如果就停留在平面结构上讲解,学生无法理解和接受,如果将反应过程做成动画,中间过渡态及构型翻转一目了然。这样将微观变为宏观,不仅直观,更有助于对某一反应实质的理解,易懂易记,教学效果较好。

五、结语

有机化学内容多、规律性强、结构理论深奥、应用领域广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善于挖掘和尝试新方法、新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准绳,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气氛中解放出来;广泛收集教学素材,建设和完善自主学习平台,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是想;不断提高计算机水平,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制备教学模型和动画,变微观为宏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畅通答疑解惑通道,随时解决学生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这也给教师提出挑战,需要教师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发挥最大的学习潜能,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攀,高巍.浅谈中医药学子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及学习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5,7:120-251.

[2]刘文明.高校学生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探讨[J].《学周刊》教育科学.2015,12:22.

[3]刘承蔚,延君丽.关于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思考[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1,26(1):109-111.

[4]刘艳山,洪霞,曾志杰,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本科生科研素养培养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2):150-153.

[5]曹守莹,陶兆林,白长存.制药工程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与体会[J].广东化工.2015,43(10):159-160.

[6]罗一鸣,王微宏,王蔚玲,等.医科有机化学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大学化学.2007,22(2):20-23.

[7]曹守莹,白长存,陶兆林.医学院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8):122-123.

有机化学考试技巧范文第3篇

一、有机化学在新旧课程要求中所出现的差别

为了提高有机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充分研读新课改中关于这部分知识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新、旧课程中关于有机化学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所出现的区别.比如,考点四中删除了关于二烯烃这个知识点,而增加溴乙烷这个知识,因此教师要及时掌握这些变化,在教学中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运用适当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新课标与原教学大纲在培养目标以及编写意图等方面出现差别性,这就导致编排体制也有较大变化,因此教师要对比相同的知识点分别在必修与选修方面的要求,从而准确把握这部分内容在教学中的深度.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有机化学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在比较新与旧版本中进行有效教学;另一方面,教师结合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对比不同版本教材,把握知识的广度,循序渐进地开展有机化学教学,从而提高有机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有效性

1.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考核中,对学生自学能力都要求比较高,因此对于有机化学这部分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学案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先有大概地认识,再运用已学知识诱发学生的回忆与梳理.同时,在学案中优化预习任务的安排,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有机化学的重难点知识,进而降低学习难度.

例如,在讲“乙酸乙酯的制取”时,简单的制取步骤是:第一步加乙醇,第二步加入浓硫酸,第三步加乙酸.在这个顺序中,其密度要先小后大.教师要在学案预习中梳理有关乙醇知识的化学反应机理,总结出乙醇中最活泼基团――羟基上氢,然后在课堂上提问有关乙酸乙酯制取方面的机理,如醇羟基参与反应的过程中易失氢原子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酯化反应基团变化,最后通过实际操作实验帮助学生巩固这部分知识.

2.介绍有机化学的计算方法.在学生刚开始学习有机化学时,对于有机化学的计算是许多学生比较畏惧的部分,因此教师需要在这方面加强教学指导,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有机化学计算的技巧.

例如,某烃在完全燃烧后消耗氧气和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比是4∶3,而该烃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是不能使溴水褪色,那么该烃化学式为().

A.C9H12B.C7H8C.C3H4D.C8H10

分析:烃燃烧的产物有两种:CO2、H2O,从而可以得到其所含氧的量和消耗氧的量之和是一致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消耗4mol O2,那么会产生3mol CO2,而在水中含的氧原子则是2mol(8mol-6mol=2mol),即生成2mol H2O,由此可以得到C∶H=nCO2∶2nH2O=3∶4.因题中缺乏烃的式量,所以根据比例可以写出简式C3H4,与被选答案对比之后有A与C可选.又因烃的性质,可以排除C.答案为A.

3.加强学习方法的总结.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对于复杂的化学方程式或者有机物的化学式,学生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并传授给学生.比如,对于有机物的学习,一般可以采用如下方法:首先掌握其结构,其次分析其性质,再次了解它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最后掌握它的制法,包括工业制法与实验室的制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总体上对有机化学知识进行有侧重的学习,从而建立学生的有机化学知识体系.

有机化学考试技巧范文第4篇

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不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医用有机化学》仅仅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问题意识不强,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没有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人,老师主宰着课堂提问的局面,课堂上学生几乎不提出任何问题,课下与学生也很少交流,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学习方法的指导,重“学会”,轻“会学”。备课中,老师比较重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法,轻备学生,不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化学知识基础。再加上分段上课,知识点的衔接不当,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不强,老师对多媒体的过分依赖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学习《医用有机化学》的兴趣不高,学生普遍认为《医用有机化学》的内容太枯燥,与实际联系不大,以后没有多大用处。近日笔者对学生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医用有机化学》的兴趣。对09级临床专业某一合堂班(总人数为223人),发放问卷223份,收回问卷222份。在大一所学的课程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门课程(只选一门)。学生非常重视与医学关系密切的课程,如《人体解剖学》或人文学科的课程,如《大学语文》;对数、理、化、生等课程兴趣不大;对《医用有机化学》课程感兴趣的同学仅占7.66%。因此,在《医用有机化学》教学中进行教学及教学方法改革,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创新时代的要求,是摆在医用有机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教学改革探索

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有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作为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把单纯培养知识技术型人才观念转变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观念,把“维持性学习”的陈旧教学观转变为“创造力为本”的创新教育观[3]。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思想观念、创新思维能力、理论水平、知识结构、教学技巧、语言艺术、教学方法、教学热情、探索精神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总结。以教师特有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以对知识不懈的追求和探索去激励学生,以对学生的真情关爱和高度的责任感去关心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和学生的人生导师。因此,切实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进行医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2学要求根据教育部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等工作职责的精神,高等学校医药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自然科学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在2009年工作会议上决定对医药专业自然科学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组织、实施立项研究。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制订获得立项,我教研室参加了该项课题的研究工作。统一制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目的与任务、参考学时、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实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处理建议、考试考核办法等。受教育部高等学校医药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托,医学化学学会于2011年3月11至13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教学研讨会,深入研讨并通过了“医学专业化学及化学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3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是激励学生学习与创新的不竭之源。如果学生对一门课程感兴趣,就会促使他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一个成功的教师,并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迫切地去追求知识[4]。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医学与有机化学的联系,穿插有机化学发展简史,介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取得的成就及有机化学在生活或社会中的典型案例,开设综合设计实验,利用网络进行答疑或讨论,培养学生化学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4培养愉悦情绪情绪作为一种主观体验,对学生身心有着潜移默化、深刻有力的影响。积极、愉悦的情绪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生信心并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消极的、抑郁的情绪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丧失信心和希望或陷入不适度的焦虑状态有损健康[5]。为此,我们在《医用有机化学》教学中,课前课后多与同学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知识水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拘谨、畏难情绪及部分差生的自卑心理;利用教学艺术及技巧,营造宽松、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相互交流并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营造一种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状态中学习,寓教于乐。

5优化教学内容根据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紧密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精选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在集体备课时,经过反复研讨,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纵线以各有机化合物为序,横线以各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质为序,形成一个纵横交错多维的知识体系。如有机理论的主线:路易斯共价键理论、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振论。有机反应的主线:游离基反应、离子型反应。游离基反应又分为:游离基取代、游离基加成。离子型反应又分为亲电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取代和亲核加成。突出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理论与实验的联系、与后续课程学习的衔接、在医学中的应用、有机化学发展最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等。确定每一章节重点内容,补充教材上没有的重要内容,或专业、学科进展的前沿内容,删除教材上的重复内容或后续课程将要重点讲授的内容,制订教研室集体教案。

6灵活运用教法目前,国内医学院校较有影响的教学法有多种,比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优越得多,并各有优点及局限性。课堂教学中不论教学内容为何,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即使是启发式教学,也会使课堂教学显得单调、气氛不够活跃,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集各教学法之优点,尝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加以灵活运用。如问题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现代课堂讨论法)、“精讲—多练—及时反馈”三段式教学法、创新思维教学法等。通过巧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营造宽松、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1]。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发展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巧用辅助手段应用多媒体CAI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首选途径[6]。我们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了《医用有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在课堂教授中插入了大量动画素材。如环己烷椅式构象与船式构象的转化,SN1反应、SN2反应、E1反应、E2反应的机理等。再如在多媒体教室教师用机上,我们装上ChemOffice软件,在课堂讲授中随时利用Chem3D,制作分子模型,在各个角度来展示各类化合物的三维立体结构。突破微观限制和时间、空间限制,变抽象教学为形象教学,可以将课堂上难于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形象地用计算机模拟处理,把抽象、难懂的内容变成了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直观形象,增强了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分析和记忆,课堂气氛变的生动活泼,既解决了化学原理抽象、分子结构复杂、有机反应繁琐的困难,又弥补了学生空间想象力差的不足,即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同学的主体作用,教学双边关系处理得当,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8科研融入教学科研离不开教学,教学需要科研促进。将教师的科研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如讲到取代羧酸时,将聚乳酸的合成及其医学中的应用介绍给学生,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9创新实验内容突出能力培养,全面考虑医学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摈弃陈旧的、低层次重复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了现代化学以及与分子医学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技术,体现了当今医学化学实验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方向。为兼顾实验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把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实验统筹安排,所开设的实验项目均为综合性实验,实验学时由原来3个学时(单个实验)改为4个学时(综合实验),实现了实验内容的创新,节约了实验学时,提高实验教学效益。每次实验结束后,老师根据学生实验态度、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给出实验成绩,并将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期终考试成绩。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重点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改革成效

有机化学考试技巧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考纲;高考试题; 一轮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92-01

一年一度的高考复习工作又开始了,面对纷繁的知识点以及如海的习题,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力争在2017年的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呢?

经过仔细研读考纲及近三年新课标П卷的考题,发现高中化学在高考中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十二块,分别是:化学与STSE (Scinece 科学 Technology 技术Society 社会 Environment 环境)、物质的量相关知识、离子反应与微粒共存、元素与化合物知识、电化学、反应热与盖斯定律、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氧化还原理论、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理论、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率、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下面是就理综试卷中化学部分总结的近三年各个题目中知识点的分布:

由上面对选择题的知识点总结,可以发现在近三年的高考中,有机化学基础虽然是选学内容,但在选择题中一定会有所考察,且侧重于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另外STSE问题成为近三年化学的第一道选择题,也不难发现如今的高考越来越突出学科的社会实用性。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也是常考不衰。总之,在选择题部分很好地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效地检测了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三年必做的三道大题都以元素化合物性质为载体,全方位考察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电化学、反应热、氧化还原原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乃至实验操作等等。无机综合题强调对工艺流程的分析解读,流程的呈现方式有所不同,新情境下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更高。这些高中化学的中心内容很好地考查了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充分表明了高考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为考查学生能否进入高等学府继续学习的潜能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对于出现在新课标Π卷中的选考模块,很多学校会有选择地开设《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这两个模块。其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近三年出现的考点重要集中在核外电子排布式,未成对电子数,微粒的空间构型,化学键类型,沸点高低判断,分子极性,晶胞的分析计算等方面。该选修内容是必修内容的深化与细化,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物质性质等具体内容。知识点少且发散性较弱,考点集中,便于集中攻克, 复习耗时短,不少知识点之间相对独立,一般总可得一部分的分,这也造成了多数学生会选做这道题。但是,物质结构的内容抽象、术语陌生,空间想象力及计算能力较弱的考生,晶胞及计算难得分。

对于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来说,由于只是有机化学的基础而已,所以每年试题的考查点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有机物结构简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这几个方面。且有机化学的必考与选考能够兼顾,对必做题有帮助,此模块知识系统性强,富有逻辑性,多数学生能掌握 ,对化学感兴趣且程度较好的学生会选做这一题。但是,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多难,学生不易得分,另外有机合成路线对思维和知识要求较高,内容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强,中间环节出问题,就会导致整体全错,易导致丢分。

纵观近三年高考理综考试的化学试题,可发现其难度并不大,体现了源于课本,覆盖全面的特点。而第一轮复习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使之系统化和深化,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复习内容要细致全面。具体做法如下:

1.整合教材,科学合理安排

复习时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如离子方程式书写中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就可以放到讲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后,用缺项配平的方法来书写。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非金属碳元素中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关系问题,在讲金属元素钠的时候就涉及,就不必拖到非金属去讲了。

2.注重基础、落实细节

复习中对细节的要求要严格,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往往决定高考的成败。为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化电子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丢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 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等等。要训练和培养尽量用化学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并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运算准确,表达规范。

3.训练思维,注重能力的培养

第一轮复习要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复习中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分析、训练,加强审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指导和总结,加大练习力度,严格按照要求答题,及时反馈、矫正,使解题能力的培养、提高落实到位。